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觀後感>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集錦15篇)

觀後感 閲讀(2.23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集錦15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説。作者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它以小説的形式,講述女主人公經過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點,從煩惱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樂,並取得生活事業雙豐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純心理學書籍的深奧枯燥,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煩惱,比如對某人的討厭、對工作的`煩惱等等,都是我們自己人為地在放大。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為什麼不快樂?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

我們所揹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別人是無法強壓給我們的,因為我們可以不接受。總是認為自己的苦惱時因誰或其他什麼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於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

我們多少人是因為與別人攀比而疲於奔波,為財富為地位,可一旦擁有了所追求的財富地位卻並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懷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為那不是真正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那是外在的東西。就象作者在書中所談到的快樂和喜悦的區別,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悦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外在環境影響着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認識真我,從自身做起。因為外面沒有別人。這本書讀了之後讓人受益頗深,要試着學會放下,當我們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種結局,要試着看開看淡一切,學着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2

讀完《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現代修心的書,感觸良多,雖然明白很多道理,但能幫助自己找到自己還不是那麼容易,或者自己是逃避現實,不願意直接面對,或者不敢直面真相,因為害怕改變,但無論如何,這是一本很好的關於身心靈脩行的書。

本書中有一句話説得很好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生命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其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唯有抱持觀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的真相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

書裏面有一段話很有用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很不好的時候,像你現在的悲傷、低落,我們會一直想要從這個泥沼中掙扎地逃出來。所以我們籍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對它,壓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記住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因為當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聚焦在那種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會賦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強大了。所以這些情緒就是一些能量,就像你以前説的,它們會來,就一定會走,我們任由它們來來去去,不加干涉。這些負面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驅散不走它們的。唯一可做的,就是帶進光來。光出現了,黑暗就消融了,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那怎麼帶進光來呢?喜悦是消融負面情緒最好的光。喜悦是發自內心的。

最後,還是那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rdqu;所有的任何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的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3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説一些迷惑都被這本書一一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本修身養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學的書。看完後深有啟發。書中指出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一個使得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的,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問題啦:既然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黴,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於是我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所以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樣,她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錯誤行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歸咎給別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優秀的,事業有成,才華橫溢的人。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關。即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我不能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經常會覺得自己弱小,無力,沒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啊。誠實,善良,在一所不錯的學校讀書,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家人們都很關心和疼愛我,和許多人比起來我並不差。在生活中發生過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經不可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對待事情的態度,然後再把這種態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那樣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4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有很多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感想。不得不説這真的是一本修身養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學的書,看完後深有啟發。

書中指出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一個使得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的,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問題啦:既然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

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

但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黴,社會不公,這本書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

於是我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所以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樣,她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錯誤行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歸咎給別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優秀的,事業有成,才華橫溢的人。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關。

即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我不能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經常會覺得自己弱小、無力、沒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啊!我誠實,善良,在一所不錯的學校讀書,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家人們都很關心和疼愛我,和許多人比起來我並不差。在生活中發生過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經不可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對待事情的態度,然後再把這種態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那樣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5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的內容揉和了心理學、哲學、神學等許多形而上的內容,無論形式看上去多麼簡單生動,也註定不是一本能一口氣消化的書籍。雖然我已經從頭到尾讀過一遍,但我知道離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還差十萬八千里。

我挺喜歡作者的表達方式,以小説的形式,將這些如此神祕深奧的理論融入到一個故事中,層層解析,讓讀者讀起來不覺得過於枯燥和吃力。這樣的表達形式讓我想起《蘇菲的故事》,每當大家對哲學望而卻步的時候,常常會有人推薦這本書作為入門。把晦澀的理論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故事中,讓普通人也能接受,其實這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所以我很喜歡這樣的作者。

《遇見未知的自己》,通讀全書,我覺得它就是引領人們去思考這樣一個命題:我是誰?我想很少有人想過這樣的問題,包括我自己。也許是因為我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一個用不着思考的`問題。

但作者告訴我們,正是因為很多理所當然的想法,我們被很多表象所迷惑。她還告訴我們,我不是我的身體,不是我的情緒,不是我的思想,而事實上人們常常把他們混為一談。那麼究竟我是誰?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真正的我也許就如宗教裏説的人的靈魂,但靈魂又是什麼呢,我們也無從知曉。所以作者説,我是誰,我們只能從否定的角度回答,那就是以上皆非。人的真我應該是充滿了愛、喜悦、平和的感覺的,那為什麼我們總是那麼不快樂,即使我們擁有了我們想要的一切,比如金錢、地位、名聲、愛人等等。

作者説,那是因為我們誤認為那些表象就是真正的自我。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在這些表象中尋找真正的自我,傾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不時地審視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緒。只有我們看清那些表象不是真正的自我的時候,我們才不會困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6

初讀張德芬的這本書,我一頭霧水,是小説,卻沒有故事情節,穿插的人物也是個模糊的影子。是訪談,卻感覺是自話自説,是傳説,卻只有個神祕的老人,説的話卻全是現實生活。就這麼囫圇吞棗了粗讀一遍,回頭細細回味,才發現,是通過敍事,在講一個淺顯易懂的處世方式,是主人感悟多年來的收穫,是給讀者的心靈雞湯。

張德芬曾經是著名的美女主播,台大畢業,有豪宅名車,一定社會地位的老公,可她不覺得自己活得快樂。後來,她離婚,去美國讀了MBA,有了一個新好男人,二個可愛的`孩子,在北京住着別墅,有三個幫傭,一個專職司機,自己在很大的國際公司做培訓經理,薪水很高,在外人眼裏應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可她依然不快樂。追其根源,她發現,讓人快樂的不是那些外在的東西,房子車子工作老公孩子服飾髮型,這全是外在的東西,你想抓住的更多卻離自己的內心越遠,自己內心的真我,愛,喜悦,和平,需要靜下心來修煉。對待負面情緒的辦法也不是一味的抗拒,當悲傷,憤怒,絕望面臨時,只能臣服,接受然後等待消散,如能量的轉換,你越抗拒,力量越強大。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着自己那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那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當我再次反覆讀這些文字時,我發現,我明白了。一個人要快樂,首先不要率性而為,要管理好自己的思想和情緒,不要擔憂未來的,無知的,不確定的事,要學會享受當下。好多讓自己不快樂的情緒,其實是自己潛意識裏編出來的故事,並不存在。當然,説起來容易,做來不容易,作者説好的習慣要堅持21天。就真成了習慣(無意識的),這需要長時間的定靜,所謂定靜,就是修身養性了吧?雖説,我亦然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但感覺對自身目前思想狀況能有所幫助吧,可以緩解杞人憂天來帶來的壓力,讓自己有忍耐力,有包容心,笑對生活中的一切好與壞,幸與不幸。所以推薦大家也看一看這本書。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7

我們單位發了《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我斷斷續續的看了幾天,把這本書看完了,這本書是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説。第一次看時很不好理解,最近又重讀《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看後有了一定的啟發。這本書要多看幾遍才能慢慢有所體會,它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小我,什麼是真我。

我們每個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中扮演這不同的角色,都像是帶着層層的面具,我們應該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我的情緒模式總是下意識的把自己擺在“弱者”“無能為力”這種狀態下,覺得把自己放在較低的位置能夠更容易接受這種失敗或者挫折。其實我心裏很明白,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逃避,把失敗的原因都歸咎於客觀條件的限制,自己的'性格或者是不努力之類的,然後怨天尤人。從書中,我知道了原來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待自己,在生活中發生過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已經不可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對待事情的態度,然後再把這種態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那樣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讀了這本書我總結了以下4點:1活在當下,停止無謂的思維。2用頭腦賺錢3用心靈面對家人,家庭,朋友和愛4用靈魂來面對自己。而不是思維,頭腦或者是物質。

這本書讀了之後讓我受益頗深,以前我總是説自己的心態有多麼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於以發生的事情不會學着接受,我應該學着把事情看淡。這本書讓我們明白了愛,喜悦,和平是從內心,由內至外的散發,而不是靠外物來獲得。

我會再細細看這本書,細細品味。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8

《遇見未知的自我》,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我。

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以,當你論斷時,或許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讓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很多憂慮和焦躁都是自我編造的,把別人強加到自我的故事裏,製造麻煩。有時候換個角度想一下,事情就會有另一個表情。如果非要編故事的話,為何不編一些完美的情節呢?讓生命温馨一點吧。

《遇見未知的自我》,幫我重拾了用心樂觀的生活態度。

《遇見未知的自我》告訴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忙你,幫忙你找到你自我,幫忙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我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我掉進了脆弱的泥潭,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我很倒黴,懷才不遇,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我》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我,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就應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於是我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用心樂觀的生活態度。

人一生追求的歸納起來只有幾個字,那就是愛,喜悦,和平,真我,其他所有與植物館的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愛,喜悦,和平,真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積蓄心靈內在的力量。怎樣才能讓自我的心靈更強大呢?

張德芬説:“先要為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説將錯歸到自我身上,而是説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我用什麼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讓我們順從生命的規律,在閲歷中不斷成長,汲取心靈內在的力量,活出一個身心靈合一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9

書的扉頁上記載着買書的日期,20xx年1月1日。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是20xx年元旦我買給自己的禮物。剛買來的時候,興致盎然地讀了幾頁,便擱置起來。後來斷斷續續的讀了幾頁,感覺深奧需要費腦經去想,所以不願意讀下去。

重讀此書時,兩天內竟然讀完了,渴望已久的'感覺。讀起來也不那麼費勁了。雖然有些句子還是需要用腦子好好想想,消化消化,但是想來還是有道理,並且可行的。

這本書不是讀一遍就能完全讀懂的,需要讀多遍,並且應用到生活中,行之有效。

晚上整理資料的時候,用一個文件夾替換另一個文件夾,替換完了之後,辛苦好幾月的稿子找不到了。於是兩個電腦來回找,就是沒有找到。這意味着我所有的採訪資料和帥選資料都功虧一簣了,那一瞬間我快要崩潰了。氣憤、沮喪湧上了心頭。立馬起身準備出去,又考慮到夜深了,去一條半個人影都沒有山路實在不安全。想到書中説得,要接受事實,臣服情緒。只有臣服了,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才會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於是,我接受事實,找出那個被替換的文件夾,對照上個月的文件夾,一個文檔一個文檔的對比,這樣可以少費些力氣。我發現被替換的文件夾只有一個文檔錯了,其他的都是正確的。終於可以不用熬夜加班,早點睡了。回到卧室之後,打開蘋果筆記本電腦,桌面上我的稿子好好地躺在桌面的中央。為什麼我剛才回來找的時候就是沒有看到呢?原來一切的問題都出在我的身上。很多事情都是我的粗心大意,然後自己假想出來自尋煩惱的。

我要再仔細看這本書,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美好。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

最近朋友給我推薦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修身心靈小説,用通俗易懂、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認真的拜讀過了,讀後頗有感觸。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我們覺得疲憊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不自覺的變換着不同的面具,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我們痛苦的根源就在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而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會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我們的東西席捲一空,真正的你是不會隨時間甚至死亡而改變的,它可以觀察人世百態,欣賞日落日出,雲起雲滅,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願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醜陋的包裝,帶着耐心和勇氣一點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的看到裏面珍藏的禮物。因此我想感謝曾經傷害過我的人和事,他們何嘗不是給了我這樣一個禮物,也給了我堅強和成長的契機呢?浴火重生的鳳凰才能更有生命力,飛得更加高遠!

《遇見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個不變的真理,那就是要學會“臣服”。“愛過、痛過、哭過之後——是臣服的體驗”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就像時光無法倒流一樣,所以要學會臣服。但這臣服,不是臣服於人,而是臣服於事。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而是要學會接受!因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會持續,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會是另一種結局。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或者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卻永遠是在當下的,所以我們要活在當下,學會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和身體聯結,那將會是一種難以想象的力量!

這本書並沒能治癒我生命中百分之百的傷痛,我依然在事情來的時候應激性的感到痛苦,陷於其中,但是我覺得它教給我的理念能讓我把痛苦的長度和深度大大縮短和降低,我想這已足夠。人生旅途繁雜紛沓,置身其中才知道那是獨來獨往的終身體驗——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嘗不是為了成就我們或豐饒或貧瘠的內在?讓我們就像那隻看見彩虹的狗一樣,在谷底驚見陽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風裏,蔚藍的天空下,看着我,輕輕微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1

其實讀這本書已經三天了,現在已經是第二遍了。之所以現在才想起來要寫點東西是因為剛開始被一種興奮,激動的情緒所縈繞,感覺每一處,每一章,每一個過程都與目前我的心境如此的吻合,就好像一個雜亂的毛線球終於有人要來重新整理了。你説他是雪中送炭也好,久旱逢甘露也罷,總歸是為我這將要窮途末路的人點燃了明燈。

而當下這種興奮的情緒有些些的平復,再加上考慮到目前的我所處的狀況,覺得應該寫點東西給自己,以激勵,以共勉,學以致用。

當下的我常常被負面的情緒所困擾,每當看到可疑的事情發生,心中總會產生懷疑,被欺騙,憤怒,傷心,被侮辱的情緒。書中説這是我的一種固有模式造成的,是我體內的那個痛苦之身需要這種負面情緒的胜肽了。所以久而久之,就產生了這種惡性循環。自己不斷地做一些愚蠢的事情,試圖從這些事情中找到可以懷疑的,被欺騙的事情,然後產生憤怒,傷心,不平等等負面的情緒。

那麼按照書中所説有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去消除胜肽的這種毒癮:首先是靜坐,唸經,靈脩;或者瑜伽,工作坊;這兩種似乎對我來説也不是那麼合適,我也沒有宗教信仰,更沒有時間和金錢去練什麼瑜伽,更別提什麼工作坊了。所以我也採取最貧民,也最實在的一種方式,寫下一句話:我看我在尋求XXXXXX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這是説給自己的潛意識聽的,從而讓自己看到它,接納它,放下對它的需要。

對於我來説這句話就應該是:我看見我在尋求懷疑,被欺騙,被侮辱,被忽視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他的需要。

另外一種消除胜肽這種毒癮的方法就是寬恕。這對於我來説不陌生。因為在事情發生後我就是這麼做的',懷着感恩的心去寬恕一個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相應的功課要做,而曾經背叛你的那個人就是幫助你完成功課的。看看目前你的周圍,你的一切肯定有很多東西是因為她(他)而來的。所以懷着這樣感激的心去原諒別人,從而使你的心胸更加開闊,讓你的潛意識變成表意識。

書中還提到如何應對小孩子的情緒,其實成人也面臨這樣的問題,當你遇到某些事情,產生負面的情緒的時候,同樣要接納它,理解它,放下對它的需要。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2

這本書講的是心理層面的東西,之所以大受歡迎,是因為它是在講一個故事,在故事中學習,很是愜意。故事中的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我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們如何去面對?這是張德芬要告訴我們的。

俗話説,每個人的閲歷都是一本書,我想,張德芬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她人生的閲歷,層層剝繭,我們會看到現實中我們遇到許多不如意。而當我們通過書中老人教導,掌握了心靈成長的方法之後,我們就能脱繭而出,重獲新生,找到更美好的未來。

印象很深的概念是“臣服”,也就是接受已經出現的不好的.事實,然後告訴自己不需要它,這是很艱難的,因為不少的人對發生的事情第一反應往往是推卸責任的態度:條件不好、別人不好、這件事情不應該發生在我身上……,結果那些不愉快思緒就像鬼魂一樣依附在你的意識中,讓你不得安寧,其實這樣的折磨更甚於一頓痛打和責罵,有的人甚至讓這些想法跟上自己一輩子,結果本來是一時的不痛快卻變成了一輩子的抑鬱。書上有些方法教導,讓我們感到並不困難,一旦逃離這種負面的情緒,我們就會有機會獲得新生,人生燦爛的一面正在等着你。你會發現自己,原來可以辦到許多以前認為辦不到的事!

另一個概念“胜肽”我也挺感興趣,這種由情緒引起在體內自動產生的化學物質,左右着我們未來的情緒,而“豢養”什麼的“胜肽”其實是由我們每個人決定的,如果平時我們樂觀一些,那麼就有樂觀的“胜肽”,久而久之,細胞感受器對樂觀“胜肽”有特定的胃口,你的細胞會讓你的生理有快樂的需求,這讓我想起了于丹教授講過的兩兄弟的故事:一個負面情緒很重,一個很樂觀,父母把悲觀的孩子關到一個堆滿孩子喜歡的玩具的房子,把樂觀的孩子關到一個堆滿牛糞的屋子,若干時辰之後,父母開門,悲觀的孩子對着滿屋的玩具發愁,不知該玩哪一樣?而樂觀的孩子對着那堆牛糞正在揮汗如雨地挖掘,因為他堅信有什麼寶貝藏在裏面。其實,“胜肽”也好,正面負面情緒也好,講的不就是同一樣的東西嗎?快點發現自己那些快樂、正面的一刻,豢養它們,你會更快樂、更成功的!

讀了張德芬的書,讓我感到人生的根本是在快樂中成功,而這些快樂和成功實際上是你給自己的,除了你,沒有別人!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3

我們窮盡一生追求內心的喜悦,卻往往把快樂誤認為喜悦。忙於奔波,忙於勞碌,以為擁有一件新衣就會喜悦,但當流行趨勢改變後,剛剛感受到的快樂又被想要下一件衣服的慾望擠了下去。其實我們人生中大部分煩惱都是源於自己。

所謂遇見未知的自己,就是擺脱思想、情緒和身體對我們心靈的操控,從桎梏中解脱出來。要得到解脱,釋放真我,首先要和我們的身體和解。正如文中所言,“我們雖然講‘突破身體的障礙’,身體卻是我們尋找真我的必經之路,所以才要傾聽身體的訊息,跟身體聯結。而為了把這條路修直、修正,我們必須要好好呵護自己的身體,就像一輛馬車也需要好好維護一樣,不然有一天寸步難行時,講心靈的追求也是枉然。”如此,正確的飲食方式和適當的運動就顯得尤為重要。油炸食品好吃,涼飲料解暑,但對於我們的身體毫無益處,就應當剋制小我的慾望。如果我們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很多疾病就不會因為日積月累而產生。

保持良好的情緒,不僅於自己身體有益,也對我們的人際關係有好處。人感到憤怒的時候,胃最不舒服,感到悲傷的時候,肺部會難受,焦慮的時候,喉嚨發乾發痛。即使只是為了自己的`身體,也要每一天都保持好心情啊。好的能量和負面能量都會流動,一個抑鬱難過的人,散發的就是負面能量,負面能量影響到其他人,也會干擾他人的情緒。誰會願意和一個常常散發負面能量的人做朋友呢。

老人説,指責他人的手,有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當若菱抱怨志明以自我為中心、不夠關心自己時,以自我為中心不夠關心別人的其實是若菱自己。所以當我們為別人的某些行為感到憤怒的時候,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做的不好的究竟是不是他,自己是不是也有做的不對的地方。

我以前覺得心想事成是無稽之談,怎麼可能想一想就成功了。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心想事成的關鍵——“要言行一致,不要説的想的是一回事,做的是另外一回事。”當你想得到一樣東西,用力奮鬥就是了,這個道理無論怎麼説都是對的。

最後,真誠的對待我們自己,熱誠的活着,我們都會遇見未知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4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最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淺顯的把它理解為兩個意思。(1)外面只有你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獨立完成。(2)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我走我的路,讓別人去説吧!

讀完本書後才知道其意是: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身出來的結果。

然“唯心論”一詞在心中慢慢滋長。一瞬間,似乎是擊中了要害,潰不成軍。但轉念一想,唯心又怎麼樣?誰能證明唯物又是絕對正確的?

無論如何,我還是覺得這本書不錯,至少在某些方面給我們一些提示,讓我們做更好更快樂的'人。它告訴我們真我就是愛、喜悦、和平。

書中的老人真好,不遺餘力的去幫助每個受傷的人。真希望自己也可以遇見他。可事實上,如果能夠勇敢一點,其實可以拯救我們的老人就是自己,對麼?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射你的內在。當外部環境改變時,發生各位不如意之事時,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外在東西上。現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多麼平和、樂觀、現實而健康的心態啊!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也許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讀着讀着,突然發現與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卻是同理。

於是印證了一個理論就是“心想事成的祕密”,通俗的説就是想什麼就會有什麼。那麼,好吧,只希望我們所有的遇見都是禮物。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5

學校組織的心理講座老師推薦我們讀一讀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很快從網上下載了下來,但拖了很長時間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去讀一讀。最近總是被一些事情困擾,便想起了這本書,一看便不忍放下,用了兩個晚上讀完了,雖然有些地方自己不是很明白,但還是覺得收穫頗多。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觀點,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觀點,我挺喜歡這本書的,應該説我喜歡這類書——“心靈雞湯”類的勵志書籍,以前也讀過幾本,這類書總給人帶來一場心靈之旅,讀的時候總有一種熱情澎湃的感覺。我總是説自己的心態很好,其實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於已發生的事情不會學着接受,我要試着看開看淡一切,學着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其實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女主人公那樣真正地從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中解脱出來,但讀完後還是有一種如浴春風的感覺,思緒不再是剪不斷,理還亂。人人都會遇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卻從來沒有去深究人為什麼會有那些情緒,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機器是怎樣運轉卻不知道原理,讀了這本後,知道了人喜怒哀樂的源頭,知道了我們要什麼,我覺得書裏説的很正確,人類所追求的東西,像權利啦,財富啦,健康啦,最終的目的還是追求喜悦和內心的和平。

心境決定人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節,我們蜂擁着學最熱門的.技能、找最賺錢的工作、報考最時髦的學科……我們總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實現我們的夢想。但生活永遠不會和我們想象的一樣,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來舒緩殘酷的現實帶來的壞情緒,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改掉惰性與私心,珍惜時間和理想,告別庸俗、浮躁,堅持信念,永遠追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經常審視自己,自己給自己上課,自己給自己打分,尋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時間休閒時不妨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讀一些關乎身心靈成長的書,修心,養心,正心。這本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