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業範本>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說課稿合集九篇

資訊科技 閱讀(2.23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資訊科技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資訊科技說課稿合集九篇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編寫意圖、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也作為學生考核的一個重要內容。

2.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a.熟練掌握運用Authorware製作數學課件;

b.積累製作課件的經驗和技巧;

(2) 能力目標:

a.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探究,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b.培養學生根據所給任務,解決問題完成任務能力;

c.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

d.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啟發學生要善於利用資訊科技來幫助其他學科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分析多媒體製作過程、製作技巧。

(2) 教學難點:學生創新制作數學課件。

二、 說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掌握的已知知識:包括製作一般多媒體作品的知識、數學知識等,同時根據資訊科技教學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採用老師講解分析、操作演示、提問引導、任務驅動;學生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操作實踐、成果交流等多種教學方法。教學中注重層次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作品的要求可以不一樣。

三、 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以體現學生髮展為本,以創新為核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能將資訊科技應用到數學學習當中來,同時激發了學生製作多媒體作品的熱情。本課首先從資訊科技在我們學習中所起的作用及應用各領域的現狀引入本課主題,介紹了資訊科技應用於我們數學學習的幾個方面:多媒體課件、程式解決數學問題等。指出了我們能用已學的Authorware知識來製作多媒體數學課件,並引導大家一起回憶總結Authorware多媒體作品製作的思想、一般步驟及注意事項。然後,老師與同學們一起分析、討論幾個優秀數學課件,並總結這個課件設計成功之處,也能找到製作不足的地方,這樣學生能從一個高起點出發,吸取優秀製作經驗和技巧,結合自己作品要求加以創新,製作出比較好的數學課件。接下來,老師分不同層次給出任務。

學生根據老師給出的任務,反覆思考,確立出自己作品的主題。且能主動利用網路查詢自己需要的素材,然後對素材加工處理,最後製作作品。在此間,老師巡視指導。學生遇到困難能及時同學間討論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能主動向老師求助,老師要特別留意能力稍差學生的製作情況。本節課後半部分主要是學生作品製作、完善作品。最後提交作品,老師選取幾個作品展示交流,分析出作品的可取之處,給出不足之處的改進建議。

本課主要體現了以學生為本,教師引導,學生實踐的學習模式。旨在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學生能更輕鬆有效地自主學習。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2

說教材地位和作用

《網路交流》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學資訊科技》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5課的內容。本單元主要要求學生通過網路交流、網路學習、電子商務、網路地圖等網上功能的使用,理解網路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

作為資訊時代的公民,藉助網路進行交流是必備的能力,同時許多網路應用都會涉及到網路交流,網路交流可以說是網上衝浪必備技能之一。本課內容的設定要求學生通過對電子郵件、線上交流工具、網路新媒介的體驗,體會網路交流方式的多樣性,感受網路對生活帶來的影響。

說學生

之前的幾課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瞭解了因特網的特點和發展歷程,對於連線因特網所需的硬體和軟體,以及網路安全和防範的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大部分學生對於網路交流的方式比較熟悉,許多學生都有使用郵箱、QQ、微博等工具交流的經歷,可以讓學生來分享使用感受;對於電子郵件的傳送原理很多學生可能並不熟悉,因此可以通過與傳統郵政信件的對比進行知識點的講授。而對於網路電話,學生使用較少,但興趣很大,可以在課堂嘗試進行體驗。

說教學目標

鑑於本課在單元中處的位置和學生的情況,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瞭解網路交流的多種方式,瞭解電子郵件的傳送原理,掌握郵箱地址的結構組成。

2.通過郵件的傳送,及多種網路交流工具的使用經驗分享,體會網路交流方式的多樣性,養成文明的網路交流習慣。

3.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瞭解,體會網路交流的高速與便捷,感受網路對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多種網路交流工具的特點並學會使用

教學難點:掌握電子郵件的傳送原理,理解郵箱地址的組成,並能成功傳送一封郵件。

說教法學法

電子郵件作為網路交流最早的工具,具有便捷、快速、易用的特點,因此我選擇讓學生在瞭解其工作原理的基礎上,動手發一封郵件,體驗網路交流的便捷。線上即時交流工具書本安排的QQ和網路電話,鑑於學生對於QQ的使用已非常瞭解,可以讓學生來分享使用體驗,教師介紹並使用“阿里通”網路電話與學生互動。網路新媒介主要以介紹微博、微信等新興交流方式的形式展開。

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學習內容主要分為三大塊:電子郵件的原理與使用,即時交流工具以及網路新媒介。因此,擬採用討論交流的方式引入新課,讓學生來談談自己所知道的,或使用過的網路交流工具,在討論中產生學習興趣。接著將電子郵件與普通郵政信件對比,讓學生了解電子郵件的傳送原理及郵箱地址組成,並通過成功傳送一封郵件掌握實際操作。即時交流工具和網路新媒介主要以教師和學生介紹為主,體驗一到兩項,由於QQ學生平時使用較多也教熟練,因此選擇體驗網路電話,微博、微信則介紹一些常用技巧等,貼近生活實際。

討論引入,激發興趣

通過分享體驗引入課題:同學們知道或是使用過哪些網路交流工具,說說你的經驗和感受。先由學生自由發言分享使用心得,最後教師小結並用課件展示常用的網路交流應用。

目的:主要為了通過討論的環節,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順利引入新課。

網路線上,即時交流

順著學生介紹的QQ、YY等網路交流軟體引出“線上即時交流”的概念與定義。並以講解、提問互動的形式介紹MSN、QQ、阿里旺旺、SKYPE等的各自特點。學生可以思考繼續補充。再與一名學生配合演示體驗“阿里通”網路電話,其餘學生通過觀察,瞭解通話質量、資費,進一步認識網路電話交流。

目的:學生自己的使用經驗更有說服力,同時對於自己的未知事物,學生往往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聽講效果也較好

微博微信,新興媒介

組織學生利用書本瞭解微博的定義,再請學生來談談自己常用的微博,及選擇的原因,教師補充新浪、騰訊,微博的各自特點。再介紹微信及其掃一掃、支付等特色功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網路交流工具。

目的:介紹新興網路媒介,貼近生活實際,把握時代潮流,讓學生感受網路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

電子郵件,探祕交流

組織學生利用自學材料瞭解電子郵件的特點,請兩個學生各自說說自己認為的電子郵件和普通郵政信件的工作方式,比較兩者工作原理的異同。講解電子郵件地址的組成:使用者名稱@主機域名,並歸納特點。最後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單,並以附件的形式將作業傳送至教師郵箱,操作體驗電子郵件。

目的:通過對比說明,讓學生更好理解電子郵件的工作原理和郵件組成;通過實踐操作,掌握電子郵件的具體使用。

小結本課,梳理知識

啟發式地梳理本課所學知識點,建議學生課後多嘗試體驗各種網路交流工具,分享使用心得。

目的:對本課所學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加強學習效果,讓學生感受網路交流對學習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

說課小結

本節課教學內容緊湊,教學設計能做到以學生交流分享與操作練習為中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平時網路交流經驗分享引入新課,通過同學交流分享、教師演示體驗,講解歸納各種各樣的網路交流工具,最後通過傳送郵件感受網路交流方式的多樣性與便捷性,符合資訊科技應用於實際生活的教學理念。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3

下面,我將以教師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學生學什麼,怎樣學,學的怎樣為思路。從說教材與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評價五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教材分析

《多樣的輸入法》選自浙江省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國小資訊科技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本節課是讓學生初步地瞭解和感受輸入法的不同方式,而學生在本堂課之前已經通過前面基礎課的學習普遍對鍵盤的認識和部分功能鍵的使用有所掌握,並已逐步開始熟悉鍵盤的指法練習。本堂課是理論知識傳授與實際操作體驗相結合的一堂綜合課,主要以幫助學生認識瞭解輸入法的多樣性為目標,同時通過一定的實踐體驗對輸入法的選擇有更好的感知理解,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這是一堂體驗式學習的綜合課。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國小生尚處於好玩、好問、好奇階段,相對的他們對理論性偏強的知識點不易理解,也不大有興趣去集中精力,對通俗易懂、平實的語言較容易理解,對實際具體的實踐操作體驗方式的教學較容易接受;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學生間學習成績存在著差距,不同程度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定會對課堂的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必要性的分層教學不能少。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瞭解常見的幾種輸入法,通過比較,初步感知不同輸入法之間的特有優缺點;

2) 學會一至兩種常用輸入法的使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不同的輸入法比較的互動交流等活動形式,逐步加強對複雜資訊的歸納整合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不同輸入法的體驗實踐過程培養其對資訊的探索能力,為今後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通過小組協作活動,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從而激發學生對資訊科技的濃厚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輸入法的多種方式,初步感知不同輸入法間的區別,會簡單的鍵盤輸入。

2)教學難點:在特定的環境中應用合適的輸入法。

  五、採用的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 協作學習法; 分層教學法; 賞識教育法;

  六、相關課前準備

學生機耳機連線;“掃描式”介紹類視訊;學生機安裝好語音輸入法pc軟體,與網路連線的電腦;百度快捷連結放置桌面;

  七、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二)任務驅動,體驗樂趣

(三)自主探究,總結歸納

(四)奇思妙想,暢寫未來

(五)課堂總結,主題昇華

具體闡述如下: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簡單地播放通過語音輸入來操作導航的生活小視訊,一方面以其高科技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過系統的畫面讓學生感知到簡單的語音輸入方式的形式,並初步體會到語音輸入的快速,同時順勢引導學生可以列舉其他樣式的輸入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調動學生的思維。(計劃用時2-3分鐘)————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例為切入點,體現啟發式教學理念。

概括常用的輸入法;教師總結學生的答案,並對其進行歸類,引導,和學生探討出基本的鍵盤、語音、手寫、掃描等四種輸入方式。例如:學生可能會說:拼音輸入法、五筆輸入法、微軟拼音輸入法等,教師在這個時候要給予必要性的制止,引導學生明確此類方式總括為鍵盤方式,引導學生去思考除了常見的鍵盤方式,包括視訊中的語音方式,另外還有哪些,若學生回答沒有所要的答案,則教師可以就家裡爸爸媽媽的輸入方式或者舉相關的針對於輸入法特定情況的情境來完成基本輸入法的列舉,匯出。從生活的事例作為切入點,學生更易接受;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靈活地安排引導的方式,是學生說教師概括,還是教師引導解說,學生初步體會。在此可以實現簡單的以學定教教學理念(計劃用時不超過五分鐘)

  (二) 任務驅動,體驗樂趣。

這個環節是本堂課的最重要的環節,環節操作中的主體是學生,主要以學生體驗嘗試為主,由於三年級學生一般對體驗式的學習較容易接受,因此這一環節安排了儘可能充足的時間來讓孩子們探索體驗,通過對三種輸入法的不同體驗,一方面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至於上課走神;另一方面孩子充分地體驗過後,潛移默化之下已經對不同的輸入法有了一定的基礎性的感知理解,為隨後的輸入法優缺點的總結歸納已作了堅實的鋪墊,本課的重點也就隨著該環節的逐步深入得以實現。

  (1)手寫輸入法(因鍵盤輸入法學生在之前就有接觸,故不需再次體驗)

教師簡單地廣播演示百度手寫輸入法的設定方式及利用滑鼠手寫漢字過程,整個設定過程相對來說還是挺簡單的,短時間內學生基本上應該可以快速地完成設定並投入體驗,學生獲得主動權,教師主要負責引導學生利用簡單的手寫方式輸入“手寫輸入法”五個字,同時幫助下接受能力稍弱的孩子完成設定。

對於速度快的同學可以藉此機會引導其點選“百度一下”查詢相關的“手寫輸入法”的介紹,進一步感受手寫輸入法的奇妙;也可以提前搜尋“語音輸入法”等進行初步瞭解,充分激發孩子的探究能力;學生的充分體驗會對之後輸入法的總結概括給予一定的支援,有體驗才會有感悟;另一部分技能稍薄弱、接受能力稍弱的學生則只需藉此機會初步體驗手寫這一輸入方式即可,即在此實現簡單教學分層。

  (2)語音輸入法。

事先裝好語音輸入法pc軟體,學生嘗試體驗,同樣在百度嘗試語音輸入法搜尋相關“語音輸入法”的資料,感知輸入法(同上)。

  (3)掃描輸入法視訊的欣賞。

掃描輸入法在當堂授課的情況下,教師很難演示清楚,同時也沒有足夠的學生供學生或者老師去嘗試體驗,為節省時間,可在課前準備好相關的視訊短片,讓學生對掃描輸入法有簡單的瞭解。

  (三)自主探究,總結歸納

綜合輸入法的介紹體驗,以小組合作彙報或展開答辯會等形式討論四種輸入法的優缺點,展開頭腦風暴,展示的過程其實就是對體驗式過程的回顧,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感知輸入法的不同所存在的必要性,認識到特定環境運用合適輸入法的必要性。同時學生間相互交流討論,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實現難點的突破,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意識和探究精神;

另外闡述各方觀點的同時其實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及語言組織能力,這也是與語文學科知識滲透,通過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

  (四)奇思妙想,暢寫未來

體驗總結完四種輸入法,教師再播放“二十年後”未來科技應用的酷炫式場面——“科幻片”,教師的介入性引導式學習方式,可以更有指向性地幫助學生進行充分的思維探究,以未來的科學家為頭銜,鼓勵學生去暢想出未來的高科技式更快捷方便的輸入法,可以提高學生自我認識度,在充分肯定自己的前提下,進行思維創新,相信會有出人意料的想法出現;另外學生暢想的方式是應用寫字板進行鍵盤輸入,這一環節其實也是對前幾堂課的加強鞏固。

學生分享各自的奇特的創意,新課程強調要尊重、讚賞,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同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悅。學生在展示自己觀點時,教師應多給學生揚長性地評價,肯定學生的探究成果,激發學生持續探究的興趣。,給予其必要的自信心。

  (五)課堂總結,主題昇華

最後用1-2分鐘的時間簡單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內容,學生的知識技能得到提升。並和學生總結出最常用的輸入方式——鍵盤輸入,為後續的鍵盤相關的輸入學習埋下伏筆。

  八、說課總結反思

本堂課教師主要承擔引導性的角色,大部分時間給予學生充分的體驗、探究學習,學生基本實現了在樂中學,在學中樂;主體定位為學生,根據學生在任務中的情況反饋再靈活制定教學任務簡單地實現教學的分層;總結歸納環節也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性,通過回顧感知,再對資訊進行整合歸納,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對資訊的處理能力以及相互協作精神,綜合能力得以提升;最後奇思妙想環節的設定,孩子可以以未來科學家的身份出現,提高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識,藉此幫助孩子提高了自我的認識度,激發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浙江攝影出版社教材國小資訊科技三年級上冊《五彩的窗子》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掌握了畫圖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滑鼠的操作、工具的應用等而設立的高層次的學習任務:是教會學生在畫圖中應用選定工具和填充工具使用的方法。考慮到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首先給學生提出一個感興趣的任務“給羊村宿舍裝修”,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引出如何在在畫圖中使用選定工具和填充工具。以使用兩個工具“移動窗子和填色”為任務明線,畫圖中的技巧與方法為暗線,兩條線路同時進行。通過任務的完成,來驅動兩種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學習,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貫穿著基於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原則,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在完成任務;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組內學生各有分工和合作,通過討論交流,確定有用的資訊。使學生不僅學習了資訊科技,同時也擴充套件了他們的社會知識,培養了他們資訊素養、資訊的收集與處理能力。

  2、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學習成績可能有差距,天才學生和一般學生及後進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會對教學效果有影響,所以考慮適當的分層教學。

  3、教學目標的確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夠在畫圖中熟練開啟和儲存已有檔案;

2.能夠基本運用“選定”和“用顏料填充”兩個工具對圖畫進行美化;讓學生了解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模仿之後,能夠獨立完善圖畫的填色和適當調整佈局;

2.在學習了開啟和儲存之後,能夠與上節課的儲存進行關聯,獲得提升。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對畫圖的填色有一定的認知能力,能夠形成一種簡單的審美觀念;

2.通過給小動物排宿舍,知道尊老愛幼,互相團結。

教學重難點:

能夠基本運用“選定”和“用顏料填充”兩個工具對圖畫進行美化。

瞭解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區別;掌握“選定”中的透明設定,解決“用顏料填充”時會碰到的縫隙。

  二、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

2、協作學習法

3、分層教學法

4、賞識教育法

  三、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徵的探究性學習模式,以此來實現讓課堂活動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者在教師創設的情境、協作與會話等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並用其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和運用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指導者與組織者,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和幫助者;資訊所攜帶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物件。 本課嘗試引導學生置身於敢於質疑老師的教學環境中,通過賞識教學法,鼓勵學生敢於質疑老師和培養學生質疑習慣。而教學中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本堂課的內容,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資訊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提升學生資訊素養。

  二、教學流程分析:

1、如何用畫圖開啟羊村宿舍;

2、小羊的房子在裝修,如何移正窗子;

3、給房子刷上漂亮的顏色;

4、為小羊們安排宿舍;

5、玩一玩上色遊戲(汽車),學生演示;

6、玩一玩拼圖遊戲(懶洋洋),學生演示;

7、美麗的窗花和對聯。

  三、教學過程設計:

  1、教師引導新課:

(1).教師從羊村新造好了大樓的故事引入。

(2).揭示任務:今天我們要為小羊們裝修一下大樓,同時為它們安排宿舍。

(3). 告訴它們羊村的房子的圖已經在桌面上了,我們怎麼用學過的“畫圖”程式來開啟它?(先讓學生自己來試試,再由教師指導,答案可以有多種)

  2、課程新授:

(1).請學生用畫圖程式將羊村的大樓圖開啟,然後同桌同學討論,這副畫裡有什麼問題嗎?

(2).將窗子移正

通過觀察學生可能會發現窗子歪了,請學生自己試試能否解決。

難點1:關於使用選定工具進行選定時,要將滑鼠置於窗子的外部,然後左鍵按住,拖動到把整個窗子選中後再放開左鍵。

難點2:移動選定的影象時,要將滑鼠移到選區內,等到滑鼠變成四向箭頭時,再單擊左鍵不放然後拖動到指定位置放開左鍵。

關於“選定”工具的“透明”工具,若學生在此時提出,教師可以指導教學,學生沒有提出,則放在“給小羊排宿舍”的環節進行教學。

請學生為小羊的房子進行“裝修”:將窗子移正。

(3).為房子上色

小羊的房子這樣漂亮嗎?你覺得還能怎麼裝修,粉刷上顏色怎麼樣?

你會上顏色嗎?用什麼工具:“用顏色填充”工具。

顏色在哪裡選擇:在下面的“顏料盒”裡

大家動手試試為房子刷上顏色,在上顏色的時候你會碰到哪些問題,請你記下來,稍後請大家幫你解決。

難點3:選擇顏色的地方叫“顏料盒”,左鍵單擊選區顏色,選好後顏料盒的第一個格子顯示的顏色就是你選中的顏色。

難點4:圖形中有缺口時,顏色就會漏到外面。

  3、教學環節的展開:

  (1).為小羊們安排宿舍

現在房子也裝修好了,小羊們要住進去了,你能為它們安排房間嗎?

先同桌討論怎麼安排,為什麼要這麼安排?

請學生來上講臺來試試將羊移到房間中。

難點5:選定工具中的“透明”工具教學是本課的難點,教師必需講授清楚,該工具的名稱叫“透明”工具。

  (2). 最後將作品儲存。

請學生自己將作品進行儲存,在儲存過程中為什麼,沒有像上次那樣詢問我們要儲存的檔名?

  3、教學總結:

(1).展示優秀學生作品,引導學生評價。

(評價的時候注意細節,比如有學生遺留下了一兩塊地方沒有填,(評價之後學生繼續改進自己的作品)

(2).小結本課教學要點。

  四、作業的安排:

作業1: 拼圖;

作業2:貼對聯、貼窗花。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5

一、教學目標

1.網頁屬性設定

2.插入水平線、字幕、動畫、表格

3.理解並掌握超連結的設定

4.遵守道德,負責任的使用和釋出網路資訊,學會協作。

二、重難點

1.網頁屬性設定

2.網頁基本元素輸入

3.理解掌握超連結設定

三、教具準備電子教室課件

四、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任務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兵教兵

五、說課過程

1.創設情景匯入

利用極域電子教室給學生展示製作好的網站,給學生以視覺衝擊和操作衝動。讓學生說說對展示網站的看法並說出網頁中重要有哪些網頁元素,順勢匯入frontpage20xx複習。

2、根據學生指出網頁中的網頁元素,制定展示本課學習目標。

3、自主探究

組織學生對照網頁內容,自主探究,完成課本內容知識梳理。組織學生能夠根據學生內容,自主梳理課程知識內容,自主構建知識框架結構。

學生利用學案,對照frontpage練習使用。

六、上機實踐

將學生分組進行網頁檔案的製作,構建良好的競爭氛圍。將學生分組,學生推薦小組長。組織學生在完成實踐製作,教師隨機巡迴指導。

根據學生製作效果,選擇優秀學生作品展示教學成果。

首先讓學生對本小組的作品進行自評,選出本小組自認為比較優秀的作品。然後進行小組間的互評。

教師根據學生自評互評內容及時進行點評,並進行相關廣播演示,優秀作品共享展示。

重點強調網頁製作的習慣養成,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資訊意識。

  七、教學總結

讓學生總結本課複習學習心得。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省編教材國小資訊科技下冊《遨遊因特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掌握了第一課中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瀏覽器的開啟,網址的輸入,連結等操作的基礎上而設立的高層次的學習任務:是教會學生在Internet上資訊搜尋的方法,處理資訊的能力。考慮到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首先給學生提出一個感興趣的任務“做個小導遊,介紹九寨溝”,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資訊。以查詢“九寨溝有哪些特色”為任務明線,搜尋的技巧與方法為暗線,兩條線路同時進行。通過任務的完成,來驅動搜尋方法的學習,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上貫穿著基於Internet的資源學習的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原則,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在網上搜索“九寨溝”的有關資訊;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組內學生各有分工,合作查詢所需的資訊,通過討論交流,確定有用的資訊。使學生不僅學習了資訊科技,同時也擴充套件了他們的社會知識,培養了他們資訊素養、資訊的收集與處理能力。

2、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學習成績可能有差距,天才學生和一般學生及後進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會對教學效果有影響,所以考慮適當的分層教學。

3、教學目標的確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資訊的意義,瞭解搜尋資訊的基本方法。

2、掌握簡單的關鍵詞搜尋的方法和儲存網頁資訊的簡單操作,培養學生資訊的檢索、蒐集、篩選、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學生資訊的綜合素養。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學生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為今後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通過小組協作和主題研究活動,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從而激發學生對網路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利用Internet查詢、收集資訊的習慣;用關鍵詞檢索資訊的方法;將收集到的資訊加工處理的方法。

二、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

2、協作學習法

3、分層教學法

4、賞識教育法

三、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徵的探究性學習模式,以此來實現讓課堂活動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者在教師創設的情境、協作與會話等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並用其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和運用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指導者與組織者,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和幫助者;資訊所攜帶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物件。

本課嘗試引導學生置身於網路這一開放的資訊化資源環境中,通過親身體驗,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積極主動地去獲取、整理、創造性地加工資訊,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資訊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學生探索能力。

1、任務一——搜尋資訊的方法

(1)任務啟動: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當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時,自然便能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結合學生在語文課本中學過的《九寨溝》一課,書中介紹的九寨溝是一個人間仙境,非常得美!如果老師現在想更多地瞭解一下九寨溝,你有什麼辦法嗎?怎樣才能在包羅永珍的資訊海洋裡快速找到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呢?隨即引出“搜尋引擎”。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使學生主動地進入探求的氛圍之中。

(2)操作指導:在網上查詢資訊也需要一個工具—搜尋引擎,但是在我們自己的計算機中是沒有的,他一般在一些大型的站中才有,比如有名的網站:搜狐、雅虎、新浪等,那麼同學們可以跟我來看一看。開啟兩個搜尋視窗,讓學生觀察他們有什麼異同點?一個是IE瀏覽器自帶的搜尋視窗,一個是大型站上(如搜狐)的搜尋視窗。搜尋引擎常用的查詢方法有兩種:關鍵字檢索服務和分類檢索服務。教師解說以上兩檢索的區別:目錄檢索適用於按主題(某一類別)查詢資訊,而關鍵字檢索適用於按隻言片語查詢的資訊。教師演示操作過程。

(3)學生操作: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進行操作,也可通過教師提供的可自主互動的網路課件平臺,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有搜尋引擎的網站,如搜狐:;中文雅虎等一些相關網站;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網上搜索資訊的方法,如分類檢索、關鍵詞搜尋。還可以請同學們進入搜*網站首頁,看一看,想想如何在這裡搜尋資訊(他們可以通過網站上的搜尋幫助,瞭解搜尋的方法,鍛鍊學生的自學與資訊獲取能力。)

(4)資訊反饋:學生就進入具體的操作過程,在實踐與體驗中,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與網路工具,在大量的資訊源中選擇有效方式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會對資料的檢索與分類。請同學們說一說這兩類檢索的區別之處,個別學生操作演示給大家看,他是用什麼方法,如何來查詢資訊的;資訊搜尋記錄有幾條,查詢到了哪些九寨溝的資料等等。

(5)歸納總結:網上的資料浩如煙海,紛繁複雜,我們只有通過關鍵詞搜尋、分類查詢的方法,才能很快地找到我們所需要的素材。大家通過訪問不同的網站,都能發現有自己需要查詢的內容,那麼想把它為自己所用,又該怎麼辦呢?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一)教材分析:

《認識資源管理器》是人教版資訊科技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四課《檢視檔案內容》第二課時的內容。

資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統中的“大管家”,對它的學習不僅是本章學習的重點,更是學習檔案管理知識的入門一課。本節課主要是使學生了解資源管理器的結構,幫助學生掌握在資源管理器中管理檔案的基本技能,促進學生髮散思維的發展。

(二)學生分析:

本節課的教育物件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由於家用電腦比較普及,他們具有較高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我會給他們創造小組討論,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同時他們又是稚嫩的禾苗,需要陽光和雨露,我還會適時引導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並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第一課時裡,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在我的電腦中檢視檔案內容的操作方法,這為本節課教學已作好了知識鋪墊。

二、教學目標。

由於本課學習內容操作性強,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自主發現式學習。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下:

(一)知識目標:

1、掌握資源管理器的啟動、退出。

2、瞭解其結構組成。

3、在資源管理器中開啟檔案,刪除檔案以及給檔案重新命名的操作方法。

(二)能力目標:

1、掌握在資源管理器中簡單管理檔案的操作能力。

2、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資訊素養。

2、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以及勇於探索新知的精神。

三、教材處理。

根據學生生活經驗及認知水平,我制定了認識資源管理器這一教學重點以及在資源管理器中開啟檔案,刪除檔案,給檔案重新命名的操作這一教學難點。

四、教學,學法,評價與手段。

(一)教法闡述:

本課通過創設“尋寶”、“改寶名”、“掘寶”三個遊戲環節,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在小組討論,師生互動中掌握利用資源管理器開啟檔案,檔案重新命名,刪除檔案的操作方法。

(二)學法指導:

我會引導學生通過“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總結鞏固”,建構資源管理器的相關知識,提升在資源管理器中管理檔案的基本技能。

五、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闡述我的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科技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設計以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二)新課呈現,鞏固操練。

(1)尋寶。

(2)改寶名。

(3)掘寶。

(三)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計算機作業系統就像一個“大寶藏”,它的裡面有許多珍奇的“寶貝”。要挖掘“寶貝”,我們首先要找到一把開啟這“寶藏”大門的鑰匙,它的名字就叫做資源管理器。同學們想得到這把寶貴的鑰匙嗎?通過學習情景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教學作好了準備。

隨後進入教學的第二個環節,這時我會提示學生:其實開啟資源管理器的方法和我們學過的畫圖軟體啟動方式基本相同,大家可以試一試。讓學生自主探索,嘗試操作。然後我會應用多媒體教學軟體控制學生機,演示並介紹資源管理器的各個組成部分。目的:讓他們進行知識遷移,從而掌握啟動和退出資源管理器的方法並瞭解資源管理器的各個組成部分,從而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接下來我要和同學們作一個《尋寶》的遊戲。遊戲說明:遊戲分為3關,將全班分為4組,我課前會將20個以“寶貝1、寶貝,2……”命名的檔案放入D盤中,請學生按要求操作。遊戲第一關:尋寶。(演示幻燈片)這是我擷取的遊戲畫面。首先我要做簡單的遊戲示範說明。隨後要求各組同學在5分鐘內找到這20個檔案,並記錄下各檔案存放的路徑。時間到時,哪一組的同學找到的檔案最多哪一組就為獲勝組,同時我會對該組進行激勵性評價。然後我將以搶答的形式請學生說出每個檔案的位置,其他的同學按照他的路徑開啟檔案。

在這個遊戲過程中,我將磁碟中的“檔案”變成了神奇的“寶貝”,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他們在“尋寶”的同時掌握了在資源管理器中開啟檔案的方法。遊戲第二關:《改寶名》本關仍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要求同學們將剛才自己發現的“寶貝”檔案改為“自己的名字加數字”,這時有的同學可能對其操作方法顯示出困惑的表情,我會讓他們進行討論交流,並適時的提示他們:單擊滑鼠右鍵試試看!同時我要強調:只能修改自己找到的“寶貝”檔名,可不能動別人的“寶貝”呀!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與自己動手操作,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給檔案重新命名的操作方法,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資訊道德素養。遊戲第三關:《掘寶》前兩關都是合作完成的,本關就來個遊戲大對戰。要求同一桌的兩名同學尋找以對方名字命名的檔案,找到後將其挖掘,即刪除檔案。在5分鐘裡刪除檔案最多的同學獲勝。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並掌握了刪除檔案的方法。以上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難點部分,因此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開展教學。任務是課堂的 “ 導火索 ”,我以一個個的小遊戲,丟擲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同時使用有效的激勵制度,為任務驅動法注入又一推動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新知的積極性。

教師總結在資源管理器中開啟檔案,刪除檔案以及給檔案重新命名的操作方法,加深了學生對本課知識點的掌握,同時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並佈置作業,作業如下(顯示幻燈片)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在即將下課前,我想對同學們說:今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初步瞭解了資源管理器這把金鑰匙的使用方法,但是要想使它發光發亮還要我們繼續努力的學習,我相信通過以後的學習我們每個同學都會成為這把鑰匙的主人!這樣學生就在興趣盎然的遊戲中結束了本節課學習,同時我也做到了寓教於樂!

六、板書設計:

第四課 認識資源管理器

一、開啟檔案

二、檔案重新命名

三、刪除檔案

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逐條列舉出來,這讓學生一目瞭然,從而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

七、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改變了傳統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將原本枯燥的檔案管理的知識融入到遊戲中,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獲取知識,以競賽的方式展示和交流探究的結果,在這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的學習,主動獲取資訊和處理資訊,使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計90%以上的學生能夠掌握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8

說課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課本資訊科技第三冊中的第五課《圖片的海洋》第二課時。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依據構建主義理論,下面我就從以下七個方面來對本節課作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習了第五課《圖片的海洋》第一課時之後進行教學的,安排了在PowerPoint20xx中插入圖片檔案的學習內容,是PowerPoint20xx中的重要課程。在這裡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書上沒有提到的在PowerPoint20xx中設定圖片的簡單操作(包括剪下、複製、貼上和刪除等)及圖片工作欄的使用引入課堂,為以後學習在PowerPoint中製作簡單動畫打下基礎。對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及審美情趣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學生分析:

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協作及研究能力。學生已經能夠運用計算機進行探究式學習活動。在掌握了PowerPoint20xx中插入剪貼畫的基礎上,相信學生能夠在老師的輔助下,完成在PowerPoint20xx中插入圖片檔案的操作。在本節課中,放手讓學生自主研究進行學習,實現學生學會學習、提高能力及陶冶情操的完美結合。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資訊科技課中的學習內容,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和情感需求,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在PowerPoint20xx中插入圖片檔案的方法;學生能夠把在《畫圖》軟體中畫出的作品插入到PowerPoint20xx中來。

能力目標:能夠在PowerPoint20xx對插入的圖片進行簡單的設定。

情感目標:注重良好的微機操作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能夠獨立地進行圖片檔案的插入

教學難點:運用圖片製作出的PowerPoint的檔案能有一定的主題。

四、教學方式::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知識層面,更好地讓學生輕鬆地把握教學重點,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

現代教育引入了以計算機為主的資訊科技教學手段,提出了以“超媒體”方式組織教學資訊,以“任務驅動”組織教學過程的思想。採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可以將學習內容隱含在每一個具體的任務當中,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2)演示操作法:

教學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要給指出學生一個清晰的、有效的學習過程,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五、學習方式:

(1)自主學習法:

接受任務後,學生在老師輔助與支援下,通過實踐、體驗、探索和發現,完成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建構。使學生由“讓我學”變成“我要學”,由此產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備。

(2)動手操作法:

通過實際上機操作讓學生來進行學習。學生可以將其在學習過程中探索、發現的資訊通過實踐的方式來進行驗證。為學生自主學習樹立自信心。

六、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出示PowerPoint作品《美麗的校園》,讓學生通過作品中出現的新的素材來說一說本節課要學習什麼,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

環節一:

1、任務一:學生自學在PowerPoint20xx中插入圖片檔案的方法,並嘗試其他插入圖片檔案的方法。

2、任務二:學生自主探究PowerPoint20xx中對圖片的幾種簡單操作方法。(包括剪下、複製、貼上和刪除等)

環節二:

通過填一填、選一選、試一試等活動,來鞏固本節課中所學到的新知識。能根據自己喜好在老師提供的素材中找到相應的內容來製作出自己的幻燈片作品。鼓勵學生自己在《畫圖》軟體中繪畫,並將其以圖片檔案的形式插入到PowerPoint20xx中來。

(四)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由學生自己說出這節課都有哪些收穫,覺得所學的知識有什麼作用。

  七、教學效果預測:

學生能夠在PowerPoint中插入圖片檔案,並能製作出有一定主題,前後有所聯絡的幻燈片作品,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9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網上諾貝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資訊科技》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十課的內容。它以前面學過的使用瀏覽器瀏覽網頁、超連結等知識為基礎,為本節資訊搜尋進行實際應用做好準備。

  2.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及本節課的特點,本課要達到以下3方面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搜尋引擎的簡單工作原理;

2、對“關鍵詞”的認識和理解;

3、認識搜尋引擎的作用和價值。

2.技能目標:

1、學會使用關鍵詞進行資料資訊的獲取;

2、學會針對具體問題對關鍵詞進行簡單的選擇和提煉。

  3. 情感目標:

1、瞭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發展的促進作用和巨大貢獻,感悟科學家對祖國的摯熱情懷,體味科技為國、知識就是力量的重大意義。瞭解家鄉名人在科學界所做出的豐功偉績,增強學生對家鄉的自豪和熱愛之情;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2、糾正學生對網路的認識,正解使用網路可以對我們學習、生活提供幫助

3.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使用搜索引擎去查詢所需的資訊。資訊的獲取是資訊科技的基礎,是資訊科技應用的重要環節,而搜尋引擎是查詢資訊、獲取資訊的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我們掌握資訊科技的關鍵。

4. 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關鍵詞”。關鍵詞的提取時候正確,是決定搜尋是否成功的關鍵。認知程度不同,尤其是語文水平的差異,將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明顯的影響。

  二、 學情分析

學習本課時,學生基本掌握了資訊科技基礎知識和技能主要是資訊的搜尋,初步具備了運用資訊搜尋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剛從國小邁入國中的學生的先備知識各有千秋,接受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導致學生在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例如,在佈置課堂操作任務後,一些學生可能只用五分鐘就完成,而另一些學生可能直到整堂課結束也無法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同時,學生尚未從傳統的學習模式中完全轉變過來,習慣於教師演示學生練習的教學模式,養成了事事依賴老師的習慣。

  三、 教學方法與手段

資訊科技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資訊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從而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根據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本課以“任務驅動”教學法和自主學習法,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說教學程式:

過程設定分為:創設情境,以境激趣---自主探究----歸納總結,玩學結合體驗成功

1、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展示:愛因斯坦 居里夫人 兩位名人圖片

師:你知道他們有獲得過什麼獎項?

生:引出諾貝爾獎!

師:那你對諾貝爾獎瞭解多少?

師:現在我想了解一下諾貝爾獎,該怎麼辦呢?

生:上百度搜索

師:只能上百度搜索嗎?

生:谷歌、搜狗……

師:對,我們可以通過網上搜索引擎搜尋資料。

2、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完成任務表

3、鞏固與拓展

過關斬將

  五、說設計理念:

本節課在學生自主探索,教師引導的過程中學,讓學生自主體會資訊科技的普遍性這一特徵,在“討論和實際操作”中體驗資訊的獲得和資訊的正確辨析,正是在辨析過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通過遊戲的方式展示題目的目的是:(1)提高學生更大的興趣;(2)流戲裡的內容涉及到生活、學科,讓學生明白網路不單單是讓我們玩樂(遊戲、看電影、聽音樂)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學科學習提供幫助。這也是我這堂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