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歷史>

【精】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歷史 閱讀(2.78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

本課沒有采用過多的形式,主要用了集體討論、小組合作等形式拓展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能力。而且在活動中特別關注合作的效果,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從學生活動的情況看,他們還是很投入的,有些想法也比較有個性。

在整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參與活動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但是由於大班教學,學生在活動中常常突破教師預先設計的限度。這樣,在內容的安排和時間的分配上就出現了不均衡。有時,該完成的教學由於學生的活動而未能完成,有時教師又難於掌控局面,造成了低效。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找到教師和學生共同遵守的規則,使課堂高效而又充滿活力。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2

本週我校組織了第一次月考,現針對這次考試情況,總結如下:

一、試題分析

本次命題從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入手,選擇三種題型,具有以下特點:

1.命題符合以學生為本,切實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一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校的教學實際,沒有偏題、漏題。

2.試題注重了基礎知識,注重了對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具體體現在第一題、第三題上。

3.試題體現了靈活性,從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出發,試題減少了死記硬背的考試內容,體現了創新教育,有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

存在問題

一、學生方面: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主動去背去記積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八年級是中學生兩極分化最嚴重的時期,好學生可以考90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10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教的方面:1、課時和內容所限,有許多時候是跨節授課,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3、歷史故事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很少應用,今後的歷史課中應適度調整。4、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導致考試時有個別題型學生沒有接觸過,有的知識點,講課中根本沒有提到,結果學會無從回答。

三其他方面:1、本次考試試題出的偏難,題量大。2、月考前時間緊,內容多,期複習時間少,這也是考試成績差的一個原因。

針對上述原因,在今後的教學工作總我應作到:

1、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對社會知識的講解要透徹,觀點要明確,點評要到位。不能出現是是而非,模稜兩可的情況。

2、單元測試和課堂練習要圍繞教材,難易得當,切不可脫離學生的實際。

3、學生的課堂討論或合作學習,課前老師要作深入調研,要充分把握好這個“度”。

4、根據教學進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儘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論聯絡實際的社會實踐活動。

5、平時上新課過程中,課後作業中可適當安排一些回家作業,這些作業要求學生與家長一起合作完成。

6、對學生課堂聽課、討論、回答問題等的評價要客觀公正,不可盲目表揚和一昧的說好。

另外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也很重要:

1、採用了領著學生複習,每一節課佈置給學生具體的內容,然後小組抽背,課代表抽背,之後教師串聯知識體系,使學生有個完整的歷史概念。

2、老師統一思想,強化基礎訓練;多接觸瞭解學生,擺事實,講道理,使其明瞭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讓一些在歷史科成績有突飛猛進的同學介紹學習經驗,讓學生明白歷史成績的提高並不是高不可攀。

3、教給學生讀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習題講評不只是知識的再現,更關鍵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課堂,體現主體知識,重視結構體系;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

4、多蒐集材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課上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對本科內容產生興趣。

5、課下,和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接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有助於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通過本次考試,我認識到在教學工作中自己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給我們老師和學生的教育、教學的實際體驗是全新,而我們的教學實踐經驗還相當有限,還有待於我們全體老師長期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從而在教改中求發展。

本次考試雖已結束,但更艱鉅的任務還在後頭,我將加倍努力爭取能打一個翻身仗。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3

課後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如何進行課後反思,課後反思要反思什麼?從近兩年的教學反思中,歸納了幾點:

一、內容的反思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有益的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創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人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的過程,是對活的活動,是師生通過課堂對活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

歷史學科的特點確定了歷史教學有創於其他學科,長期有效地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做好及時有效地反思。反思可以是課後,還可以是課前。如教學設計完成後,可以想想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課堂效率是否高,學生會不會產生牴觸情緒,師生交流是否會順暢,授課的進度,內容與時間分配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會產生不協調。同時,學生的反思也是課後反思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引導學生回顧一節課自己學會了什麼,有什麼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又有個性。

經過了三個反思,加之完善、優美的教學設計,使師生的教學活動產生一種“諧振”,課堂教學就會達到最佳效果,教師的業務成長“百尺竿鬥,更進一步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4

對於學生的.預學我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今天課堂上的一件事還是讓我想到許多——

平時在學生的預習中,我都設了一個環節——預學導航,內容就是讓學生結合“同步”上的內容標準及探究過程進行預習,結束後我總是問各組中有沒有疑問,往往學生都說沒有。我也就進行一個簡單的預學檢測,然後針對重點、難點出2-3個題目,學生合作交流就完成了。但是今天在預學導航中我加了重點、難點,於是房建亮那組就發現了疑難:“我國科技發展的原因?”這正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於是我在想:我們往往會說學生挖不了教材,是學生的原因還是老師的原因?不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導航,學生怎麼能把握方向呢?所以,預學中讓學生讓學生明確目標的同時,還要抓重點、難點,讓學生會學、會思、會想。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5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就這堂課而言,我對教學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總結有以下幾點。

一、課前作了充分的準備,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注重教學過程的邏輯性。

為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歷史教學過程要注重教學環節的邏輯性,即從一個知識點到另一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要自然,讓學生把握各個歷史事件內在的邏輯關係,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整課設計銜接緊湊,環環相扣。比如:對“在希望的田野上——農村改革”這部分內容的處理,授課時一共設計了五個問題:

(1)改革之前農村什麼狀況?

(2)怎麼走出困境?

(3)那麼,中國大地上哪個地區的農村最先用行動開始了農村這種改革的突破呢?

(4)那麼實行這種包產到戶的生產組織形式後,農村生產關係有沒有什麼變化呢?

(5)農村實行改革後農民生活有沒有變化和改善?

三、對教學媒體應用的反思:

注重歷史課堂的活躍性,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多樣的教學方法。在這節課中,運用了視訊《安徽鳳陽小崗村》)、(歌曲《春天的故事》)等多媒體教學軟體和大量的教學圖片,使學生從視覺直觀形象的感知了具體的歷史情節,包括一些書本沒有的,未曾接觸的歷史趣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內涵,提高了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和熱情。實踐證明:歷史課和多學科整合,特別是歷史課與資訊科技融合運用,效果比較理想。

四、教學中的遺憾:

課堂的節奏顯得過快、教師語速較快,給人造成了授課教師始終擔心不能完成教學內容的感覺。其實這與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認識有關,從剛走上教學崗位,我就形成了這樣一個認識:一堂好的歷史課有兩個基本特徵:首先:應該有豐富的資訊;其次:應該有大量的證據,教學中所形成的結論應該有充足的證據,論從史出、證由史來。但這就會造成課堂內容過多、時間顯得過緊的感覺。這也給我提出一個新的挑戰,今後在保證這些基本特徵的情況下,大膽地取捨,去粗存精、準確地選擇出最舉代表性、最具說服力的例證。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進一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更加深入的瞭解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徵,已有的知識結構,設計貼近學生的學習任務,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學生更大的發展,這是一個漫長的學習實踐過程,我將一如既往,爭取和學生共同進步。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6

過去一年的教學工作,從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

1、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3、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導學生的

學習方法

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於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今後努力方向

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並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並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7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當教師面對課程改革的各種新理念,教學反思更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為歷史教師,我在教學環節、課堂評價、教學專業化等方面都進行了反思,下面簡單說說在教學環節上的思考。以往歷史課堂上主要環節是複習提問,匯入新課,新課講解,小結,練習等,授課教師往往從這些環節入手,評課教師也要評價環節是否齊全等,而事實上,這種模式本質上是學生圍繞教師的思維走,忽視了學生的發展。新的課程理念要求以發展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個性特徵、情感體驗等,因此,我在歷史課堂上嘗試了以下教學環節:

1、課前5分鐘快速閱讀教材,好處:一是彌補學生課外很少看歷史教材的缺憾,使學生能大體瞭解本課將學習哪些內容,改變過去的盲目性、被動性;二是培養學生讀書習慣。

2、學生彙報課外查閱的資料,約10分鐘。好處:一是增強對歷史的興趣;二是培養蒐集整理資料和表達的能力;三是有利於學生間知識分享和自信的培養。為了不給學生增加過多負擔,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把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學生共同查閱一課內容,這樣,每學期,每個學生都能查閱兩節課的課外資料。

3、教師點撥重、難點,約10分鐘,好處:完成本課的課程目標。

4、疑難問題解答,約8分鐘,好處:一是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二是解決學生的困惑問題。

5、小結,約2分鐘,由學生自己總結,好處:一是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二是明確本課學習內容。

6、訓練評價,約5分鐘,好處:一是鞏固本課內容,二是對學生做以正確評價。通過這些環節,學生由主要聽講,偶爾發言,轉變為讀書、查閱資料、展示自我、疑難質疑、互相交流、知識分享、共同進步。教師由主要講授到查閱資料、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增強課堂調控能力。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8

近日聽了若干節課,反思自己的課堂,在對學生的“放”與“收”的問題上有了新的感悟: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放”和“收”處理得是否恰當,可以說直接關係的這節課的成敗。有時放得太開,學生好似天馬行空,有時又放得不夠,學生只能說是鑽進了教師設計的套子裡。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攏,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的預設與生成問題,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只要教師在處理預設與生成問題上多一點靈氣,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就會多一點生氣與活力。

這次講課比賽中,老師們大多采用活潑輕鬆的教風,設計學生表演環節,一方面讓學生感受歷史史實,另一方面讓知識點得以落實。這個環節處理非常巧妙,代替了單純的說教,更具趣味性和能動性。

通過這次聽課活動,不僅讓我們欣賞了一堂堂精彩絕倫,別具風格的課,更讓我領悟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教師的成長需要磨礪,需要更新,更需要完善!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9

新文化運動主要講述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標誌→代表人物→基本內容→鬥爭矛頭→發展情況→歷史意義和歷史缺陷,本人教後感到有以下感悟:

在教學中我滲透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一切為了學生髮展”思想。目標定位明確,注重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學習學生生活中的歷史,學習學生身邊的歷史,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歷史。在學習中滲透正確的人地觀、環境觀、價值觀、人生觀。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協作,提高交際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錯,課堂討論,營造氣氛,促進互動。

1、激發學習興趣,營造民主氛圍

經過精心的預習準備,課堂上,教師先讓各小組的預習效果發言人展示一下預習效果,然後組織學生就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提出疑問(質疑),通過師生間、學生相互間的多向交流,瞭解問題的來龍去脈,解決問題並得出結論(釋疑)。

“思維自驚奇而開始、,驚奇與疑問是興趣的源泉。而這種興趣的激起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宋代儒學大師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教師要設法把學生置於“發現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讓學生隨歷史內容的展現,不斷髮現,經過思考獲得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絡。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輕鬆、樂觀、愉快的良好情緒,不僅能使人產生超強的記憶力,而且能活躍思維,充分發揮內在潛力。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合作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放開思想顧慮,無拘無束地與別人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使課堂教學活躍而高效。正如一位同事說的那樣:“在這堂課上,學生表現出了積極、快樂、輕鬆的學習狀態。”特別是關於科技利弊的討論,學生犀利的言辭、獨特的視角帶給我極大的震撼,讓我深深認識到,教師只有用這種極具挑戰意味的方法訓練學生,才會豐富他們的歷史知識及情感,全方位地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也才會收穫更多意外的驚喜。

2、靜思巧引、形成良性迴圈

古人云:“善思則得,善誘則通,誘思交融,百鍊成鋼。”我以為,”誘”在這裡體現的就是教師引領、指導的策略,“思”則體現學生的參與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與學和諧一致,大幅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3、教師變主導為指導,彰顯學生主體參與地位

採用小組合作法教學,教師就應該變主導為引領和指導,把課堂的主人翁權利還給學生,不要經常向學生暗示你心中所謂的正確答案,也不要急於告訴學生結論是什麼,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如果教師預先已有問題的[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結論,不斷暗示、提醒,那就意味著教師會把學生的思路向自己事先設定的方向推進,不僅學生難以提出其他看法,而且這種合作學習也很快變成了教師唱獨角戲,重新又回到原先那種一切由教師說了算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上去。

當然,在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不可能十全十美。小組合作學習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時間有時不充裕,學生知識準備不充分不足,普通話水平有待提高不足,合作學習的引導要到位適量增加趣味性的知識等等,同時也對教師的自身素質和人格魅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過去人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滴水,先得自己有一捅水,但今天,我們光有一捅水是不夠的,還得有一池活水才行,否則,光靠那一桶陳舊的“死水”,很難經受得起新課程改革的考驗。如何才能給我的課堂注入生命的活水?我能否讓學生的合作學習中擦出思維的火花?我能否使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合作的快樂,感受發現的欣喜?我能否讓學生在課堂上“抨然心動””浮想聯翩”或者“百感交集’?我想,只有把這樣的課堂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課程改革才能落到細節上,對於學生評價的質量才能有保障。

新一倫課改為發展性課堂評價的實施提供了莊闊的平臺,也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探索空間。作為普通的一名一線教師,我無力改變大環境,但我可以改變自己做主的課堂。我可以在“學中做,做中學”,把歷史小組學習紮紮實實地落實到自己的課堂當中去,讓它真正的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個性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0

今天下午按學校計劃聽取了一節地理課,在七年級一班,孫廣平老師講了第三節《地圖》,他下發了學案,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的很好。作為改科的新手而然,我覺得這堂課上的算是成功的。首先,在知識的處理環節上,做到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符合學生學習的規律。這節課講了三個問題,重點分析了第一個和第三個,略處理第二個問題,對重點的把握準確,處理得當。其次,解決重點問題上,先讓學生感知,再利用知識讓學生解決問題,並對錯誤認識及時進行分析糾正,結合練習加強訓練。重點得以突破。第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例如,學習比例尺問題,學習判斷方向問題,怎樣才能做到準確判斷?他通過畫座標法指導學生進行確定,通過多次練習,學生對這一部分就有了較清醒的認識。以上是這一節課的優點。當然,作為一名新手,存在一些失誤是無可厚非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提高。如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再如,教法上還需改進一些,應儘量讓學生多動腦,動手,動口。當然,對於這些問題,我在上課是也會出現,學生精力不集中,回答問題拖拖拉拉。完不成任務,練習題當堂課處理不完等等。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1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處處呈現新課程理念,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歷史課堂的有效性。那麼屬於學生學習評價的有效性是否落到實處?評價是否多維而全面呢?歷史學習的有效性如何真正與學習評價的有效性相結合?

根據我校國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改革國中歷史教學評價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確定新的評價目標

過去我們一直理所當然的認為教師是教學評價的主體,而學生則是客體,但現在看來,教師和學生都應當成為評價的主體,而教師和學生自身的“教”與“學”的狀況才是評價的課題。基於這樣的認識,國中歷史教學評價模式應該具有這樣三個層面的基本功能:1、對學生所學習的歷史知識面做一個測定;2、對學生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程度做一個判定;3、充分激勵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和探索慾望。

這樣的功能定位意味著純書面的考試本身並不等同於評價,而僅是評價的手段之一,它可以為評價提供一定的量化資料。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教學對老師“教學”的反饋性評價。

根據評價與教學目標一致性原則,為了儘可能做到比較全面和準確的評價,我把認知、情感和技能三者都確定為評價目標。總體而言,認知領域包括對基礎的、重要的歷史知識、概念和原則的瞭解和掌握;情感領域包括學生興趣、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技能領域包括思維能力的基本和實踐技能的提高。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2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尤其我們現在倡導的高效課堂,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就是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課堂上的真實展現。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思想不一樣,個性不一樣,在課堂中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狀況出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課堂突發事件。如果課堂突發事件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更談不上是高效教學。

當課堂出現突發事件時,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或學生情緒過於激動時與學生談話。人在情緒激動時,特別是在氣頭上極易口不擇言,有時可能就會說出傷害別人的話,往往給他人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學生出於保護自我的意識,他還會當場對老師進行反擊,惡言相向。這樣不但使師生關係惡化,也在班級中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在產生衝突後,老師應該冷靜一下,也才能使課堂教學有序的進行下去。

課堂情景是極為複雜的,即使教師備課再充分,也難以設想到課堂中會出現形形色色的情況和事件,這些都在挑戰著教師的智慧。因此,教師需要保持應有的耐心、寬容心和愛心。“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才能去聽你的道理,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學才富有成效。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3

記得郭主任講過有關一個獵狗與兔子的故事,獵狗因為執行主人的命令去“盡力”追兔子,兔子為了逃命而盡“全力”的跑,所以最終兔子贏得勝利。由此我想的了我們的課堂。

老師在課堂上都希望學生“動”起來,這也是看老師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最終是看學生是“盡力”還是“全力”來學習。

前幾天和音樂課調了一節課,我一進教室,有些學生很明顯感覺有些失落,我就和同學們交流了一會為什麼那麼喜歡上音樂課,我想關鍵是孩子們沒有壓力,並且可以放鬆心情,於是我就告訴同學們:“以後只要我們上課表現好,主動學習、積極展示,時間寬裕的情況老師是願意拿出時間來和同學們唱歌的。”孩子們歡呼起來,並且這節課上的特別順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也許是孩子們為了他們心中的願望而盡了“全力”吧,以前,也曾採取過其他的一些措施,但效果不盡人意。如和“量化”掛鉤,可是孩子們是被動接受的,這或許為完成某個任務而“盡力”吧。

只有讓學生把課堂真真正正從心裡認為是自己的課堂,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相信我們的課堂會綻放出美麗的光彩!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4

歷史老師要有紮實的基本功,應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完善的知識結構。要經常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總結每節課的得失,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教學中輕鬆愉快的學習。在本課學習中,我嘗試了識圖記憶法。識圖記憶法即通過看圖、填圖、用圖來記憶歷史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對圖表所反映的歷史現象進行系統的分析。如下圖:

可以感受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意義,以及加入WTO等外交成果,這一重大活動的開展直接推動了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統一大業的進展,同時也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

實踐證明,《外交事業的發展》這一課組織的還不錯,教學效果很好。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5

細節能夠營造濃郁的歷史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歷史教師第一個任務就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願意、喜歡上歷史課。學生如果對歷史不感興趣,其他的也就失去了依託。所以我們就應該在日常的教學中把握細節,充分運用細節來營造濃郁的歷史氛圍,使學生能主動進入歷史課堂,有對歷史探究的原動力。

如在學習“外交事業的發展”時,我在一開始上課就展示出教材上的一幅照片——《喬的笑》,就是喬冠華在聯大通過恢復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後開懷大笑的照片。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照片中人物的表情、動作。之後又介紹了照片的一些情況:這幅珍貴照片在新聞攝影展中獲得金獎,紐約某大報對喬冠華這縱情一笑也倍加讚歎,稱他為“大國家的大人物”。喬冠華的笑被西方媒體描述為:“震碎了議會大廈的玻璃!”因為喬冠華的表情是很誇張的,給人的視覺衝擊非常大。所以學生馬上就被吸引了。這時我適時設問:為什麼喬冠華部長會如此開懷大笑?學生很快就能從課本中獲取資訊:1971年10月25日,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件事是新中國在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是一件令我們自豪的事。圖片是無聲的,但圖片所帶來的情感的渲染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就在現場。這會使他們產生與喬冠華有相同的感受:為我們的國家高興、自豪。有了這樣的鋪墊以後,學生自然會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有好感,有求知慾。本來教學內容只是一個過程性的描述,一些結論性的語言,相對來說是枯燥的。用細節來刻畫特定的場景和物件,非常類似於電影中的“特寫鏡頭”。抓住了這個精彩瞬間,以情感打動學生,帶他們走進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