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讀後感>

《家》讀後感3篇

讀後感 閲讀(1.93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讀後感3篇

《家》讀後感1

弘揚祖國傳統優秀文化找到久違的“道德”力量——讀易中天著《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一書有感

當代社會飛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福音。由於金融大鱷的“道德”的缺失,過度“貪婪”,引發了金融海嘯,殃及各國企業和平民百姓,造成世界的不和諧。由於經濟全球一體化,中國受到西方文化和經濟的影響,有些高官、高管經不起花花世界誘惑,“道德”的缺失,因不擇手段的貪腐,受到法律制裁。因特網給人們帶來信息傳遞快捷和便利,同時帶來信息負面效應,人們開始擔憂的是道德水平下降,獨生子女的叛逆;由於市場競爭激烈,一些人對金錢的追求,採取爾虞我詐的手段,忽略起碼的道德修養等問題,正逐漸成為社會病,造成社會不和諧,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這是時代一個課題

讀了易中天著《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一書,使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同時,易中天在央視百家講台上這門課。如易中天講先秦諸子百家、于丹講論語、於立羣講《史記》等,央視“百家講台”系列節目成為百姓的觀看電視熱點,實際上“國學”也在全國悄然掀起。人們需要正在尋找這一顆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中璀璨的'優秀文化瑰寶,找到了久違的“道德”的力量。而“國學”可以緩解及避開這些社會病。

如今在中國崛起之際,國內再次興起“國學”熱這股古風,是相當耐人尋味的。一些地方出現久違的私塾,這些孩童們又像過去幾代人一樣,捧着《三字經》和《四書五經》的通俗讀本讀起來。這些孩子不僅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時習之”,“學而不厭”到“敏而好學”的道理,而且在實際生活中很好的運用起來。

“國學”是以先秦諸子百家經典及學説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加上漢賦、唐詩宋詞及歷史史學等和學術體系。不過,普通人理解的“國學”,就是祖國的傳統文化和古代智慧。

我認為,易中天著《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一書弘揚了“國學”先秦諸子百家學説的經典。這本書,使我瞭解到春秋戰國,就是我們輝煌時代;諸子百家,就是我們智慧的結晶;而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則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華彩樂章。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一場歷時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紀大辯論,儒墨爭雄,儒道爭鋒,儒法爭用,可謂縱橫捭闔,機鋒迭起,智慧紛呈,展現出無窮的魅力。何況這場大辯論,還留下了那麼多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留下建設家園的美好理想,應對變革的思想資源,凝聚民心價值體系,指導人生智慧結晶。在這本書中

《家》讀後感2

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着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屈服了,理解了,忍受着別人難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他被迫與所愛的梅分離,娶了另一個少女,梅卻被嫁到趙家受氣,不滿一年即守寡回孃家,最後含恨而終。他也熱烈地愛着她的妻----一個善良貞靜的女子,但他卻不能保護她,讓她任人擺佈,聽着她在為他生第二個孩子時的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房看她,明白妻因難產而殞逝卻不能與之見最後一面,卻只能夠忍受。他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最後幫忙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

我厭惡覺新這樣的人,他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無能,他不去爭取他所愛的梅,也不能保護他所愛的.妻,他還是一個男人嗎他眼睜睜地看着這個他一向維繫的家扼殺他最愛的兩個女人的生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們啊!他的順從扼殺了他自己,也摧毀了她們。然而,他卻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滅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掙扎,沒有幸福可言,更沒有期望所在!這是多麼可悲的一個人物!這是怎樣一個吃人的世界!我詛咒這個黑暗的世界,但對於覺新,我就能夠憎恨他嗎他是最大的犧牲者啊!我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二哥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忙,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他能夠説是《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了!

三弟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堅定,他最初與俾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鳴鳳迫得投湖自盡,這成了覺慧心中一道永遠的痛!在這一點上,我比較厭惡覺慧,因為他的自私,連鳴鳳向他訴説一切的機會都給扼殺了,他還曾想過放棄鳴鳳,讓這樣一個十七歲的純結少女嫁給六十多歲的老頭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鳴鳳為他犧牲了,她為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濕淋淋的屍體,和一個蒼白的吻。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最後擺脱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失去了感情,或許在那個時代,感情的位置是何其次要的,但在這天,在我看來,沒有感情的人生是不完滿的。

《家》讀後感3

《橋下一家人》這本書很令我着迷。這本書裏講了一個在巴黎生活了許久的老流浪漢——阿曼德經歷的一系列的事情。一天傍晚,當他回到自己的“住處”突然發現自己的地盤被三個陌生的小孩子佔領了。他很吃驚,也很生氣,要把他們趕走。後來,在與孩子們較長時間的接觸後,他突然感到有了親人是多麼的快樂、幸福,他改變了對孩子的態度,甚至細心地照顧他們,三個孩子也把流浪漢當做了親爺爺。在大家的幫助下,老阿曼德有了工作,能幫孩子的'媽媽支撐起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家。

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故事啊!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阿曼德不惜一切,為了給孩子們一個美好的童年,阿曼德奉獻了一切。雖然他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是卻能生活得像一家人一樣和和美美,令人羨慕。這本書的封面上有這麼一句話令我難忘:“橋下的風,吹不散一家人温暖的愛”。是啊!親情比什麼都暖人心窩。阿曼德用他的寬容做了一個神聖的爺爺,孩子們以孝敬的心成了可愛的孫女、孫子……大家都用他們堅強的意志,戰勝了貧困,戰勝了困難,戰勝了飢寒,戰勝了……

記得老流浪漢阿曼德自己曾説過,他受不了孩子,像八哥一樣,愚昧無知,令人厭煩。可是他當初卻沒有把孩子們從橋下趕走,這不是因為女孩兒蘇西握着拳頭講話,而是因為阿曼德很善良,很寬宏大量。就像吉卜塞朋友米勒説得那樣,機靈的小傢伙很容易偷走他的心。可是過了不久,阿曼德的心早就被孩子們緊緊抓住了。阿曼德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僅僅是可憐他們了,而是深深地愛着他們,他在愛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快樂。

看着這本書我也想起了那些流落街頭的孩子門,如果他們能讀到這樣的書,那恐懼的心中必定是出現了陽光、希望。在書中有句話是這樣寫的:阿曼德在餓肚子的時候也不忘撿起落在地上的花兒。阿曼德的精神是多麼的可嘉啊!他雖然很貧窮,但他擁有了許多人沒有的素質!貧困和苦難並沒有使他低頭,而他是用他美好的心靈勇敢地去面對。

《書評》曾用這樣一句話評論這本書:“用這個殘破的、拼湊起來的特殊家庭,揭示愛與責任,強烈的反差更能突顯親情的可貴。”我認為這句話説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