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生活範本>生活範本常識>

製作過程的作文錦集[4篇]

生活範本常識 閱讀(5.84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製作過程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製作過程的作文錦集[4篇]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1

三國時期,有一個叫諸葛亮的人。某一天,諸葛亮帶領著大軍來攻打孟獲,他們走著走著,就到了一條河,河神說:“你把你的將士殺幾個給我,我就讓你們過河。”諸葛亮答應了,就帶著大軍回到了軍營,想來想去他靈機一動說:“他不是要吃人頭肉?我們就把面做成人頭形狀,再把牛肉放進去,蒸好以後給那河神送去不就行了,然後就讓他的廚師們去做。”第二天就把包子送了過去,河神說:“好吃、好吃……”然後讓他們過了這條河,打了勝仗。這就是包子的由來

我的媽媽是個大廚,她做什麼都好吃,但我最愛吃她做的包子了!

還記得我媽第一次做包子,做的四不像,色香味也俱全,這讓我“食慾大減”但我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我吃很多,吃的時候還說:“好吃……”這都為了不讓老媽傷心,才說的`。

第“n”次做包子時,老媽把香噴噴的包子放上桌時,看著色香味俱全的包子讓我食慾大增,咬一口,香甜可口,鮮嫩多汁!再咬一口,包子濃香的汁液流了出來,在燈光下泛著油光,我一連吃了好幾個才吃個半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媽媽做的食物,沒有複雜的技巧,沒有炫目的配料,也沒有精緻的器皿,可她卻將對我的愛,用心的放在食物裡,這就是愛的味道,家的味道。“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我想這些食物都是用媽媽的愛做成的,是愛把食物變得美味……

媽媽做的包子真好吃,我愛吃媽媽的包子,我更愛媽媽。

最後,我想對媽媽說:“我愛你,媽媽,我想對你說無數個感謝和對不起!”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2

美食diy終於開始了!大家都興致勃勃,期望著在場上大展身手,也期望著能大飽口福。

等到我做時,也有興奮,也有開心。但炊煙讓我淚流滿面,所以又添了一絲緊張。

開始做菜了!我仔細端詳,摸清了風向,探清了煙向,我站在背風口,這樣煙無論如何也吹不到我了。

油已經熱好了,我拿起肉絲,慢慢地倒進了鍋,肉絲在油湯裡游泳。我便拿起鍋鏟,往下一鏟,肉絲們都站在了鍋鏟上,我又狠狠一放,肉絲們又甩在了油湯裡。過了一會兒,肉絲已經完全變色了,便把肉絲盛在了盤子裡。

我又立馬拿起了青椒,一下子全撒在鍋裡,糟糕!風好想不聽使喚了,硬要往我這兒刮。煙們隨風飄舞,我很快就陷入了煙的`海洋。

我的眼睛一陣刺痛,不禁停下了炒菜。等我想再炒時,卻再也受不了了,流下來淚水。

“不,別停!”

我強忍淚水,握著鍋鏟繼續炒。菜終於炒好了。我長舒一口氣,等好點之後,我又把肉倒進了鍋裡,不停翻炒。等我要用醬油時,卻不見了醬油的瓶子。

我掃視著周圍,當我發現醬油和五香粉時,卻在架子板上。

我將腳大大地邁了一步,卻未能觸及到它們。我嘗試將身子前伸,又伸出了手,但卻還是摸不到。

此時,我望著快要炒過了肉和青椒,顧不上三七二十一,邁著大步子,馬上跑到了架子板邊,雙手一揮,抱住了調料,又跑了回去。

我握住了鍋鏟。

“啊!”

我馬上往後退了一步,就這麼一會功夫,火已經把鍋鏟薰得熱似煤炭,哪裡是我能承受的!但望著半成品,又忍不得放棄。

我又衝了上去,握住鍋鏟,拿起調料,醬油、五香粉嘩嘩地倒了下去,翻炒一下完成了。

吃著美食,甜在嘴裡,也甜在心裡。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3

過年啦!

我們老家有一個習俗,就是過年的時候要吃包子。因為做包子時發酵麵粉寓意著“發財”,而蒸包子寓意著“蒸蒸日上”,表示日子會過得紅紅火火。所以我們過年吃包子也是為了討一個好兆頭。這不,奶奶正在教我們包包子呢!

只見她把發好的一大塊麵糰三下兩下就搓成了一條長長的粗麵團,然後把這條長麵糰又切成了大小均勻的一小塊一小塊的劑子,接著又在劑子上灑了一些麵粉。我正奇怪為啥還要灑麵粉呢,弟弟就向奶奶問出了我的心聲。奶奶說,是為了防止包包子的時候麵糰沾手呀。哦哦,原來如此呀!最後,奶奶端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包子餡,餡裡有肉,有油豆腐,有包菜,有粉絲,還有牛肉丸,我湊上去聞了聞,好香啊!

開始包包子了。奶奶拿了一個劑子先在手上搓成一個小圓球,然後用手指把小球均勻地按壓成了一張圓圓的`餅皮,接著把餅皮託在左手掌上,右手用勺子在餡盆裡挖了一大勺餡放在餅中間,然後用右手捏著餅皮的邊緣部分不停地打著折皺向前移動,左手的大拇指還不時地幫忙將餡料朝裡往下壓一下以免漏出來了。轉眼工夫,餅皮邊邊都被打了折皺並提上來了,一個包子也就包好了。看著奶奶做好的包子,我和弟弟都躍躍欲試。剛開始的時候,我要麼就是把包子皮弄破了,要麼就是把餡裝得太滿導致包的時候餡都被擠得掉出來了,然後收口的時候那包子就像張個大嘴巴一樣合不攏。漸漸地我就沒了耐心,不想再包了,於是對奶奶說:“奶奶,我包不來,應該還是吃比較適合我一些。”然後調皮地伸伸舌頭就準備撤了。正在我打算要放棄的時候,媽媽跟我說:“每個人都不是生下來就會做任何事情的,每件事情都會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只要你認真去觀察,去做,並儘量多嘗試幾次,最後你一定會成功的!”然後媽媽也給我做起了示範,讓我跟著她一起試包一下。這次我很認真地觀察著媽媽的手法,並照著試包了起來。在連續試包了三個以後,奶奶都誇我包得漂亮啦!吃飯的時候,我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覺得特別香!

這天的收穫可真大呀!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4

暑假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湖源李家村的元書紙基地參觀了製作元書紙的整個過程。

來到造紙基地,我們走進一個大門,看到屋子左邊堆著一些元書紙。右邊有一個木頭架子,上面吊著一根大木頭,掛著一根手腕粗的竹繩子,下面放著一疊厚厚的紙。聽老闆說這是用來把紙壓緊的。現在有了現代化的方便省力的工具代替了這個架子。沿著牆壁放著幾張用黃布鋪蓋的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造紙工具,還 有一些生活用品,如煤油燈、蓑衣、竹水罐和竹飯罐。媽媽說,以前的人上山砍柴幹活就用這種竹製的罐子帶水和乾糧的。看著這些東西,我彷彿看見人們腰上彆著柴刀,肩上揹著水罐,手裡拎著飯罐上山砍竹子的情景。這些東西就地取材,壞了天長日久就會腐爛成泥,真正環保啊!

穿過屋子,有一條崎嶇不平的小路,路兩旁是一些平房。遠遠的,我就聞到了一股特別的怪味兒,媽媽說這是紙漿的味道。走進右邊第一間屋子,裡面有一個大大的石盤,直徑足有兩米,上面立著一個石碾子,高度足足到我的眼睛。石盤上有一點用石灰浸泡過的竹纖維的痕跡,估計這裡是把竹片碾碎的地方。

第二個屋子會是幹什麼呢?我想著,走進了第二間屋子。一陣強烈的捶打聲傳入我的耳朵。我一看,一個石臼裡放著一些粗粗的竹纖維,一個大錘正在自動打這些竹纖維,不一會兒就打成了碎末。

第三間屋子就是元書紙最後成形的地方。這裡有一個高高的彎彎曲曲的水槽,裡面是一些正慢慢移動著的像玉米糊一樣的黃紙漿。原來,打碎的竹子還 要經過這個水槽進行碾壓,注入一定的水配製成紙漿,經過一根管子引到一個方方的池子裡。這時已經看不到紙漿的樣子,只感覺水池裡的'水渾渾的。一位叔叔雙手拿著一個長方形的像篩子一樣的工具在水池裡一撈,再讓水瀝乾,然後把這個“篩子”放在旁邊一疊正在瀝水的紙上,輕輕一抖,一張薄薄的紙就從“篩子”上褪了下來。

這時候的紙還 是溼溼的,如何把它弄乾呢?我走進路左邊的一間大屋子,沿著幾級臺階走上二樓,只見樓上立著兩面高高的鐵牆。四位阿姨正用特製的刷子,動作嫻熟地把溼溼的紙往鐵牆上刷,後一張剛刷好,前一張已經幹了。原來這兩面鐵牆是兩個大烘缸啊!

在回家的路上,我感慨萬千。元書紙的歷史已有1900多年,至今雖然有了更先進的造紙工業,但元書紙的製作方法卻一直沿用至今。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真是偉大啊!一張薄薄的紙要經過那麼多步驟才能完成,多麼不容易,我們平時一定要節約用紙呀!我又想到,我們的學習也像元書紙的製作一樣,要花時間花心思,一點一點磨礪,最後才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