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端午節>

精選端午節週記彙編九篇

端午節 閱讀(1.2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轉眼一週又過去了,我們會積累一些相應的經驗,是不是該好好寫一篇週記記錄一下呢?相信許多人會覺得週記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週記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端午節週記彙編九篇

端午節週記 篇1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這天,家家戶戶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端午節源於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後,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糰,後來怕飯糰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糰,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呢!因為要吃粽子,所以媽媽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欗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後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欗葉裹緊,繫上五彩繩,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著,汗水無聲的落著,終於,把粽子都做好了。接著就開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才會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開啟鍋蓋,陣陣粽香向我襲來,我嚐了一口,啊多麼美味的粽子啊!這是媽媽用辛勞的汗水為我製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2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將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與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著一定的位置。

我們家鄉包的粽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粽子,粽子裡面是用鹹蛋黃與肉做餡,吃起來香噴噴的。奶奶是包粽子的能手,每逢過節,她都為我們包粽子,可這次,因為老媽太忙,所以奶奶沒有回老家包粽子。這幾天,奶奶準備了好多葉子,要包許多的粽子送給朋友們,希望他們收到後,會有人說一個“哇”字。

雖然今天是過節,本應該去泡“龍水”,可老媽說:“今天是過節,我們不要去湊熱鬧”。因此,我還是象往常一樣,在家裡做作業、上舞蹈課,我覺得今天既是個熱鬧的日子,又是個平常的日子。

端午節週記 篇3

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這一天有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聽大人們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屈原,因為就在這一天,屈原為了自己的祖國,跳江自殺。

我很喜歡端午節,因為我喜歡吃粽子,端午節到了,我就有粽子可以吃啦!

端午節週記 篇4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代代相傳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大家都知道是端午節要來了。

剛來天鵝湖(就是我們當地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這裡很多人。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幸好得及時”我想著。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著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著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裡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後,我回到家中,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著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端午節週記 篇5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但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這個節日不但離我的生日近,也是愛國詩人屈原的祭日。端午節時,我們可以看龍舟、吃粽子。

媽媽帶著我去看龍舟,當時的情形可熱鬧了!四面響起了咚咚的鼓聲,比賽開始了,河面上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龍船,四條龍船伴著鼓聲越劃越快。再看觀看的人們,人們有的急得像油鍋上的螞蟻,有的正在瘋了似的喊加油,還有的激動地跳起了舞。這時,所有人幾乎什麼煩惱都忘掉了,伴著鼓聲越飄越遠,消失得無影無蹤。

回到後,我們開始了包粽子行動。我先用兩張葉片疊在一起,加入糯米、花生……包成三角體,用細繩纏緊。口味有很多種,有蛋黃的、肉鬆的、火腿的……真想每個味都嚐嚐。粽子不但味道多而且形狀也多,有橢圓形、斧頭形……真讓人眼花繚亂。

端午節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精彩的龍舟比賽,真是樂趣無窮!

端午節週記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大家都要去看望老人,走親戚。

早上我在去姥姥家的路上,我看見很多人都在買粽子,糖包,菜包的,手裡都提著禮品,到處充滿了過節的氣氛。看到這些,我就問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是怎樣的一個節日。媽媽就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的由來。原來端午節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投江後,因為老百姓愛戴他,把吃的東西都投到江裡,讓那些魚,蛟龍什麼的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身體。所以現在就有了吃粽子的風俗。全國各地端午節的風俗都不一樣,有的賽龍舟,有的吃粽子,有的驅蚊蟲。一路上,我聽的津津有味。中午,姥姥給我們做了一大桌豐盛的菜。我們一家人一邊吃一邊說說笑笑,非常開心。我還很自豪的給姥姥他們講起了屈原的故事。外公一直誇我,長大了懂的還挺多的。聽了這句話,我朝媽媽擠了擠眼睛,會意地笑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覺得過的挺有意義,吃著好吃的東西,還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端午節週記 篇7

在家鄉,人們通常將端午節稱為“五月節”。每到端午節那天,家鄉最熱鬧的就是北大橋了,從端午節頭一天晚上開始到端午節當天晚上十點多都是人。端午節那天,我們大家都會早早的起床,然後就去北大橋玩,從早上三點多出門到下午五點多才回家。

端午節,給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粽子是一定的,端午節那幾天,在大街上都是推著車買粽子的。插艾草,老人們都會去採或者是買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蘆掛在門上,至於為什麼,我也不知道。吃雞蛋,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的,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端午節,我最喜歡買五彩繩系在手脖上,好幾個月都不會拿下來。

不同地方端午節的習俗也就不一樣。端午節是一個神聖的節日,也是一個偉大的節日。所有地方的端午節的目的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每一年最期待的節日除了春節就是端午節了。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8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霄節……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

端午節非常熱鬧,吃得東西也非常多。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又叫“重五‘節。我網上查了關於端午節的資料,發現在我們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鴨蛋黃、黃豆色的粽子……如果你問我最愛吃什麼,我就會告訴你,我最愛吃粽子。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給我包一大鍋三角形的粽子,可香啦!吃粽子包種子都是有講究的,包得不好,吃起來不香,裡面的調料也是很有講究的噢,粽子的配料有很多種,有蛋黃粽、栗子粽、大肉粽等等,我最喜歡的是大肉粽。包種子需要的材料有:粽葉、糯米、五花肉,細繩。記得有一年端午節,奶奶剛煮熟一大鍋粽子,我就迫不及待地抓起來就吃,因為那金燦燦的粽子實在是太誘人了,可實在是太燙了,被奶奶阻止了,好不容易才等到吃粽子的時間,我就大口大口地吃起來。那天,媽媽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故事,原來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傳說中屈原投汩羅江自盡,百姓為了紀念民族英雄,都來到江上,投入粽子,還倒入黃酒,孩子止水怪吃掉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吃粽子的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每年我都會非常期盼端午節到來的日子,因為我可以吃到香香的粽子,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9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