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冬至節>

精選冬至吃餃子作文彙編7篇

冬至節 閱讀(2.86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冬至吃餃子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冬至吃餃子作文彙編7篇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1

水餃,對現代人來說,是最普通不過的美食,想吃又懶得做,就去超市裡買現成的,各種餡的應有盡有;偶爾有功夫,有興致,自己動手和麵、調餡,忙活個把小時,味美的水餃也就到口了。即使天天吃餃子,也不是什麼稀罕事,然而,面對今天的餃子,我總感覺沒有小時候冬至母親包的水餃香美,我還是時常懷念小時候冬至母親包的水餃!

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初期,物質生活相對匱乏,從八月十五到冬至,伙食的品種單調乏味,整天吃得是少油無鹽、近似水煮的蘿蔔、白菜,在不年不節、不來客人的時候,是很難吃上一頓水餃的,所以對於好幾個月沒有吃過餃子的我來說,冬至那碗熱騰騰的餃子便是一種莫大的誘惑。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樂府詩集有詩:“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今天的人們似乎並不太把這個節日當回事兒,尤其是年輕人。然而,在古代冬至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也就是說,從冬至起,白晝逐日加長,黑夜一天天縮短。晝陽夜陰,天陽地陰,故曰“冬至”。過了冬至,各地氣候都將進入最寒冷的時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因此,人們常把冬至作為寒冷時節到來的標誌。甚至有“冬至大似年”的說法。

我們老家有過冬至節的習俗。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說得是過冬至,要吃水餃;過夏至,要吃涼麵。我的母親是勤勞的。從我記事起,記憶裡無不都是母親忙碌的身影。父親在外地工作,家裡裡裡外外一攤子事就落在了媽媽肩上。可即使母親再累再忙,家裡再拮据,冬至這天母親也要把全家人聚在一起,讓家人吃上一頓熱乎乎、香噴噴的水餃。

離冬至還有好幾天,我就天天盼著吃餃子。冬至這天放學回家的時候,還沒進門,聽到家裡傳出剁餡的聲音,心裡就充滿了快樂。沒有肉,母親就包白菜豆腐餡、韭菜雞蛋餡、蘿蔔粉條餡,不論什麼餡,經母親的巧手調製,香味便四溢開來,引得我直咽口水,一個勁地纏著母親問,什麼時候能吃?母親說,等你奶奶來了就吃。母親包的水餃也與眾不同,看起來像混沌,但比混沌大,皮薄肚大,母親說叫“貓耳朵”。每次在奶奶和父親到家前,母親已經把“貓耳朵”煮進大鍋裡,當他們洗淨手坐在桌前時,熱氣騰騰的水餃就上桌了。照例是奶奶碗裡的水餃最多,照例是父親母親碗裡的最少。有一次心急的小弟看見水餃眼饞,抓起一個就往嘴裡送,燙的來不及品嚐,就咕嚕一聲嚥了下去。哥哥打趣問他:“餃子什麼餡啊?”小弟憨憨地回答:“我還沒嚐到什麼餡就嚥下去了”。圍坐在一起的全家人鬨堂大笑,笑聲和著水餃嫋嫋的熱氣在屋裡飄散開來,母親笑的流出了眼淚。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母親已經過世了,我們兄妹六人也都人到中年,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兒女,可母親冬至那碗熱騰騰的水餃依舊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每逢過冬至節,我們也會和母親一樣,再忙也趕回家,一家人圍坐著,有說有笑地包一頓水餃,傳承這個古老的習俗,讓兒女感受到那股濃濃的親情。母親冬至那碗熱騰騰的餃子對兒女來說,是世上無與倫比的美味,因為它包進了母親濃濃的愛和殷殷的情。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2

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國農曆 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但其實,冬至吃餃子也有一段古老的歷史!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

相傳河南人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床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七年級,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七年級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七年級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3

中國24節氣大家應該都十分熟悉,這算是中國上下5000年凝聚出的文化瑰寶之一,而今天是24節氣中的冬至。

冬至最重要的一個習俗便是要吃餃子了,這到還是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傳張仲景在冬至歸鄉時,發現很多貧民們露宿街頭,耳朵都給凍壞了。他見狀便心生可憐,用羊肉辣椒等做成餡,再用白麵皮包起來包成耳朵的樣子,稱為焦耳,也就是現在的餃子。然後人們一吃著焦耳,耳朵就都好了,於是在冬至時節,吃餃子的這個習俗便一代代地傳了下來。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雖然這從科學方面來看,實在有些不切實際,但這是我們的民族文化,是把所有中國人串在一起的重要因素。不穿秋褲,是對這個冬天的不尊重,而冬至不吃餃子,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尊重。一個失去傳統文化的民族就像失去了靈魂。

所以今天中午媽媽給我做了餃子吃。可惜的是因為時間不夠,我們是從超市裡直接買來的水餃。雖然品嚐起來味道十分的不錯,讓人很有食慾,但又總感覺少了點什麼,吃起來感覺怪怪的,大概就是因為這餃子並非我們自己動手做的,我只吃了五六個也就不再想吃了。

現在想來,似乎明白了什麼。冬至的餃子,元宵的湯圓,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這一切並非是人們想去品嚐美味,而是以這些食物為載體,裝載了那些大家聚在一起團圓的幸福與快樂。

總之,這些食物是讓人們在製作的過程中享受唯美的親情。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4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接下來,我們講講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吧!

相傳,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辭職回家那時,正好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鄉親們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搭起醫棚,用羊肉、蔥等食材做成一種藥物給百姓吃。吃過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人們稱它為“餃子。

媽媽的話:“兒子通過百度查閱,瞭解餃子的來由,這個方法不錯。”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冬至要吃餃子,因為“冬至不端餃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春節更是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因為餃子諧音“交子”,寓意:新舊交替,永珍更新等;元宵也要吃餃子,因為兒女們要外出工作了,父母包上一頓踐行餃子,這才有了“上車餃子下車面”的習俗,寓意:壯行和牽掛。

今天正是春節,所以我們一家人都要坐在一起包餃子。做餃子時,要先和麵再剁餡。媽媽先把一些麵粉放入盆中,邊放水邊攪拌,直到把所有的麵粉都拌成面碎,然後再把所有的面碎都揉到一塊,俗稱“和麵”。最後把面盆蓋起來,俗稱“醒面”。

爸爸把買來的新鮮瘦豬肉先切成小塊,蔥切段、薑切片混在一起,剁成肉泥;再把蘿蔔片放在開水裡焯一下,把水分榨乾,剁碎;然後和肉泥混在一起,放入鹽,香油和各種調料,攪拌均勻,溢位濃濃的香味,餡就做好了。

餡做好後面也差不多醒好了。媽媽把面放在案板上,盤一盤,搓成長條,再切成約兩釐米的小段,用手按壓成一個個小圓餅,最後擀成薄薄的餃子皮。

接下來就該包餃子了。爺爺、奶奶、爸爸,還有我都圍在放餡兒的桌子周圍,開始大顯身手了。爸爸在圓形的小麵皮中間放一團兒餡,餃子皮像薄薄的嘴脣一樣,輕輕一合,就把餡含在了“嘴”裡,爸爸輕輕地一捏,一個鼓著肚兒的餃子就做好了。托盤上,餃子在我的手下站的整整齊齊,像等待檢閱的儀仗隊一樣。

水燒開了,奶奶端起托盤,餃子就像跳水運動員一樣一個個爭先恐後地跳進水裡,在鍋裡沸騰著,歡舞著,在慶祝我們歡快的春節……

奶奶說肉餡的餃子要煮上三滾,直到餃子漂起來,就熟透了。

我聽爺爺說:餃子的來歷可大著呢,餃子是中國的傳統美食,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鄧州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我看著那優美的“水中芭蕾”就垂涎三尺了,奶奶剛把餃子盛出來,我就迫不及待的含在嘴裡。“慢點兒,別燙著”,媽媽說。

這濃濃的家鄉味,團圓情,瀰漫在千家萬戶。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6

東漢時候,南陽有個張仲景,是個名醫。他醫術很高,不管什麼疑難病症,都能手到病除,人們稱讚他是妙手回春的醫聖。

張仲景在長沙做官,那年告老還鄉,正是冬天,寒風刺骨,雪花飄飄。他走到白河岸邊,看到那些為生活東奔西走的窮鄉親們,面黃肌瘦,衣不遮體,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很難受。

張仲景一到家,登門求醫的人很多,他雖然很忙,可是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個棚子,盤上大鍋,在冬至的那天開了張,給窮人舍藥治凍傷。舍的藥叫“祛寒嬌耳湯“。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放在鍋裡煮熬,等煮好後,把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的“嬌耳“下鍋。然後分給來討藥的人們,每人給一大碗湯,兩隻嬌耳。人們吃下嬌耳,喝了祛寒湯,只覺渾身發暖,兩耳生熱。

再說,張仲景在長沙做官的時候,經常為當地百姓治病,受到那裡百姓的愛戴。他告老還鄉後,長沙的百姓想念他,每年推選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帶著鄉親們的心意來看望他。那年,張仲景身患重病,長沙老人說:長沙有一穴好地,想叫他壽終時葬在長沙。南陽的人哪裡肯依?兩下里就為這事爭吵起來了。張仲景說:“我吃過長沙水,不忘長沙父老情;我生於南陽地,不忘家鄉養育恩。我死了,你們抬著我的棺材,向長沙方向走,靈繩在哪裡斷了,就把我葬在哪裡算了。“眾人一聽,也不再爭論了。

那年冬至那天,張仲景離開了人世。長沙來了許多人弔喪,並要把他的屍體運到長沙去。遵照他的遺囑,南陽和長沙的人抬著棺材上路了,走到當年舍“祛寒嬌耳湯“的地方,靈繩忽然斷了。眾百姓忙打墓,下棺,填墳。你一挑,我一擔,川流不息,晝夜不停,把張仲景的墳壘得很大。又在張仲景的墳前修了一座廟,這就是現在的醫聖祠。

張仲景是冬至這天壽終的,又是冬至這天開張舍“祛寒嬌耳湯“的,為了紀念出國這一天,每年冬至家家戶戶都包餃子吃,並說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7

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可大家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嗎?從前,有一個人叫張仲景,他是一個很有名的大夫,同時他也是個官。一年冬天天很冷,漫天飛舞著鵝毛大雪,連莊稼都被凍死了。張仲景告老還鄉,走到家鄉南陽時,他遇到了許多向南走的鄉親。他好奇的問大家為什麼要離開家鄉,鄉親們說:“今年冬天太冷了,很多人被凍病了,我們想去暖和的地方。”張仲景說:“我能治好你們的病。”於是,他就把羊肉和蔬菜等驅寒的食物剁碎,又用麵皮包起來,在放在滾燙的開水裡煮熟,分給大家吃。鄉親們吃完,果真病好了,於是他就給這種食物取名嬌耳。經過漫長歲月的演變,嬌耳就變成了我們現在吃的餃子。所以媽媽的媽媽說:冬至一定要吃餃子,否則會凍掉耳朵的!

今年的冬至,我是和姥姥、舅舅、舅媽,還有媽媽一起過的。我們包了香噴噴的大肉蘿蔔餃子,熱氣騰騰的餃子一出鍋,端到餐桌上,我就迫不及待的吃了14個。現在回想起當時美味的餃子,還餘香縈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