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歷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15篇

歷史 閲讀(1.58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歡迎閲讀與收藏。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15篇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1

作為政、史、地、生這幾門“小科”,一直倡導課上完成所有學習任務,包括學生的預習、展示,不留課下作業。我一直感到困惑:課下不預習,課上怎麼展示?課上先預習再展示,那麼時間夠嗎?課堂上如何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帶着困惑終於有幸在薛校長的帶領下來到蒼山縣長城中學。

我第一節聽得是語文課,整堂課老師就是充當了一個配角,起到了一個引導的作用。從學説明文的方法到課文的分析都是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在路子上稍加引導,由學生展示,教師及時的對學生的展示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從而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當然,在學生互學、助學的過程中,也有個別同學東張西望心不在焉的,同組的同學馬上“警告”,讓他很快找回感覺。所以不會使學生掉隊,而是全員參與了。

第二節的地理課上,學生先是對照學案對基礎知識進行整合,然後由多名學生上台展示,小組在整合的時候,自主的思考、發現,大膽的去質疑,組長起了很好的引導,先讓差的在本組展示,不會的及時指導,以便在全班展示。這樣即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又加強了團體合作精神。當然,由於某些環境節學生展示的時間過長,所以學案上的題目學生沒展示完。我想並不能否定這節課。就象徐科長所説的“任務是否完成看前面的內容是否學的紮實,前面學紮實了,知識的鞏固也不是非有不可。”

通過這次學習我有了新的感悟:首先,對於預習只要學生用心去學,當作自己的事情,不是為完成作業而做,那麼效率提高了,當然問題也就完成了。其次,對於“金口”難開的同學,先讓其在本組內大膽開口,給予自信,然後再面對全體,展現自我。

雖然我們在課改的道路上還會存在很多問題,只要我們不斷實踐,勇於探索,一定會創造出我們自己的特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2

總結過去一年的教學工作,從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自主學習

1、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説:“對於一切來説,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 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於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今後努力方向

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並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並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3

本週對學生的《同步與探究》進行了批改,批改完畢後發現了許多問題:有些學生沒有完成;有些學生書寫太潦草,還有些學生對做錯的題不知道改正。邊批邊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讓學生保質保量的完成?

我認為評價學生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於是,我把《同步與探究》的完成情況也納入了小組評價之中。在批閲的過程當中,我把書寫認真並完成的學生名單記錄下來(表揚者),同時把未完成作業的和書寫潦草的學生也記錄下來(批評者),上課時予以公佈,並規定每組受表揚者2人(本組人員必須全部完成)可“加星”一顆,每組受批評者2人“減星”一顆,慢慢的我會把“減星”的2人變為1人,當變為0人時,目的便達到了。當我在課堂上公佈時,我發現各組中的“將”對其“兵”説着什麼,這也許對他們又是一種促進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4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在時代的浪潮中,培育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既是時代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需要,同時也符合青少年自身發展成長的身心特點。歷史課堂同樣也要順勢而為,不僅停留於講講歷史故事,照本宣科式的“教教材”,而應在歷史唯物史觀的指導下,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國中學生,尤其八年級學生,處於青春期,是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期,而歷史課堂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的思想陣地。學生在歷史課堂中不僅要收穫生動的歷史知識,更應學會閲讀、學會思考、學會分析,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現象,從歷史中獲得感悟,從而指導自身人生之路的發展。只有在歷史中汲取力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發展為符合時代需求的具有核心素養的國際化人才。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就是很好的課題,能充分藉助於歷史知識而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然如何體現歷史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還需要不小的努力。如何在本課的教授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滲透“愛國”這一核心價值觀更是不小的挑戰。

回首舊中國,從晚清開始一次次的被侵略與反侵略,使得中華民族承受了深重的災難,而西方列強的瘋狂侵略、瓜分中國,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尖鋭,中華民族面臨着巨大的危機。為實現民族獨立,避免亡國滅種的可能,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中華民族終於覺醒,此時中國人的愛國熱情從未這麼強烈過!但如何把這樣的愛國情緒傳染給生於21世紀的中學生呢?歷史的細節就很能説明問題。在本課的教授中,出現了一張張歷史人物的照片,儘管大都是黑白畫面,教師也並未特別説明,只是把這些畫像結合歷史人物所做的事情所説的話,相互映照。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配合照片中的各種表情和動作,從而自覺自發的給冰冷的文字賦予了“人性”:他們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穿戎裝或着便服……不變的是他們曾經存在過,在歷史的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僅僅是歷史人物,哪怕是沒有生命的盧溝橋和其上的石獅子,教師也能賦予其“生命”,在本課第一子目“’獅醒’盧溝橋:盧溝橋事變”的教授中,藉助無言的建築,賦予他歷史見證者的絕佳身份,儘管屹立千年不倒的盧溝橋在1937年7月增添了一些新的傷痕,盧溝橋上神態各異的石獅也有一些彈孔,這無疑是文物古蹟的缺陷和遺憾,但同時也讓學生領悟到過往中的歷史事物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境遇,歷史遺蹟所擁有歷史的滄桑感也是一種財富,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更要學着銘記歷史,從而有所得有所悟。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5

1、八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但也有抽象思維的要求,知識面狹窄,個性突出,要順應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對學生的積極思維予以肯定,巧妙引導,激發學生敢想敢説愛説的慾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本課教學主要注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着眼於學生學習方法,學習思維,學習習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力圖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實現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轉變。

3、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到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構建新的教學結構。以孫中山為主線,貫穿全課,突出孫中山的任務形象,同時又使辛亥革命這一歷史事件對中國歷史的功績更加清晰。尊重歷史,求真求善。合理使用課程資源,注重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用。重視師生互動,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4、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播放國慶閲兵式片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探究式學習提供契機;在瞭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時,學生在小組間交流,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歸納;在對三民主義的分析中,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在對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的分析中,通過材料教會學生分結合資料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討論,培養團隊意識,以達到互相啟迪,相互幫助的目的,同時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5、在課堂的延伸中,通過對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教訓以及啟示的認識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對具體史實有較深層次的認識。通過談課後收穫,使學生認識到歷史不是孤立地存在於過去,而可以為我所用,從而樹立為民族強大,為祖國發展而努力學習的人生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但是,在教學設計中和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的問題設置不一定恰當,引導方式也有待改進,學生參與的空間不夠大,教師講的過多。另外,本課內容頭緒眾多,一節課內既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培養能力,又要實現教學目標顯得有些倉促,這些都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6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當教師面對課程改革的各種新理念,教學反思更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為歷史教師,我在教學環節、課堂評價、教學專業化等方面都進行了反思,下面簡單説説在教學環節上的思考。以往歷史課堂上主要環節是複習提問,導入新課,新課講解,小結,練習等,授課教師往往從這些環節入手,評課教師也要評價環節是否齊全等,而事實上,這種模式本質上是學生圍繞教師的思維走,忽視了學生的發展。新的課程理念要求以發展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個性特徵、情感體驗等,因此,我在歷史課堂上嘗試了以下教學環節:

1、課前5分鐘快速閲讀教材,好處:一是彌補學生課外很少看歷史教材的缺憾,使學生能大體瞭解本課將學習哪些內容,改變過去的盲目性、被動性;二是培養學生讀書習慣。

2、學生彙報課外查閲的資料,約10分鐘。好處:一是增強對歷史的興趣;二是培養蒐集整理資料和表達的能力;三是有利於學生間知識分享和自信的培養。為了不給學生增加過多負擔,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把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學生共同查閲一課內容,這樣,每學期,每個學生都能查閲兩節課的課外資料。

3、教師點撥重、難點,約10分鐘,好處:完成本課的課程目標。

4、疑難問題解答,約8分鐘,好處:一是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二是解決學生的困惑問題。

5、小結,約2分鐘,由學生自己總結,好處:一是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二是明確本課學習內容。

6、訓練評價,約5分鐘,好處:一是鞏固本課內容,二是對學生做以正確評價。通過這些環節,學生由主要聽講,偶爾發言,轉變為讀書、查閲資料、展示自我、疑難質疑、互相交流、知識分享、共同進步。教師由主要講授到查閲資料、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增強課堂調控能力。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7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陣地,它應該成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主要渠道,要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入到學習中來,教學評價措施的實施是一種好的辦法。找到一種能使學生動起來的激勵措施,學生就能動起來。到城關中學聽了一節鞏麗老師的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示範課,深有感受。她的評價措施靈活、仔細。細化到幾個層次,師評價,生生評價,特別是生生互動,比如,組內成員互換檢查等。通過課堂評價的確起到了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的效果。值得學習與推廣。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教學中,老師的備課對學情缺乏瞭解,學生的`“惑”沒解,學習成效不明顯。讓學生提出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困惑與障礙,然後在課堂上一起討論解決,就能真正達到解惑的目的。

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困惑調整教學內容,以學定教,就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老師包辦的越多,學生就越懶惰,學生的能力就越差。老師應該通盤考慮學習內容安排,設計學習的問題和方法,使課堂教學具有針對性。

質疑學習,提高學習效果。愛因斯坦説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有疑問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有創新。因此,培養創新思維要從培養質疑精神開始。

實踐證明:通過有效引導學生學習,能使學生由被動的學變為主動的學,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普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8

這幾天上課,一直以對同步、做題為主,通過做題一方面來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來及時發現複習中存在的知識缺陷,進行補救。但是今天的課堂讓我感到非常的氣氛,但是事後,仔細想想,還是自己對學生的知識水平估計的不足啊。

首先在八年級一班,學生在練習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我進行了講解;然而到了二班,仍然出現了類似的問題,接着,三班、四班也出現了相同的疑問,這種連續性的問題,讓我火冒三丈,終於在四班爆發了。但是,現在想來,學生可能在這個問題上,本身就是存在不足,在理解上存在漏洞,只不過因為我接連上了四節課,所以才會覺得接受不了啊。

而且,在複習中也暴露出了問題:有些問題接二連三的講了好幾遍,學生還是該怎麼出錯就怎麼出錯。今天在課堂上,我對有些問題,比如光合作用公式、提高產量分析等,沒有再一出現問題就我講,而是讓學生去寫、去講,結果就暴露出了問題:有一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有認真聽課,連自己要做什麼都不知道。雖然寫出來,覺得自己做的很不好,但是轉念一想: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聽覺獲得信心的效率是最低的,遠遠低於學生通過活動、自己動手寫、討論等獲得信息的效率高。這也反映出了我在複習課中採取的教學措施不得法。

現在將一天的感受寫下來,不僅僅是一個教學反思,更是對自己教學的警醒。學生出現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在複習中存在的問題,期末考試雖然時間緊難準備,但是也更應該注重學生的活動,注意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否則,簡單的教學是無法完成緊張的複習任務的!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9

記得郭主任講過有關一個獵狗與兔子的故事,獵狗因為執行主人的命令去“盡力”追兔子,兔子為了逃命而盡“全力”的跑,所以最終兔子贏得勝利。由此我想的了我們的課堂。

老師在課堂上都希望學生“動”起來,這也是看老師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最終是看學生是“盡力”還是“全力”來學習。

前幾天和音樂課調了一節課,我一進教室,有些學生很明顯感覺有些失落,我就和同學們交流了一會為什麼那麼喜歡上音樂課,我想關鍵是孩子們沒有壓力,並且可以放鬆心情,於是我就告訴同學們:“以後只要我們上課表現好,主動學習、積極展示,時間寬裕的情況老師是願意拿出時間來和同學們唱歌的。”孩子們歡呼起來,並且這節課上的特別順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也許是孩子們為了他們心中的願望而盡了“全力”吧,以前,也曾採取過其他的一些措施,但效果不盡人意。如和“量化”掛鈎,可是孩子們是被動接受的,這或許為完成某個任務而“盡力”吧。

只有讓學生把課堂真真正正從心裏認為是自己的課堂,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相信我們的課堂會綻放出美麗的光彩!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10

本節課以活動為載體,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使學生在活動中既相互競爭(大組之間),又相互合作(四人小組和大組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我作出要求後,學生很快積極進行準備,閲讀課文,完成表格,並作講述民族工業的發展;小組討論問題熱烈;大組對之間質疑問題十分積極。學生參與熱情很高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原因:一是活動的形式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生興趣;二是競賽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滿足了學生自我表現的心理。

在本節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生在講述民族工業的發展時,不熟練,與地圖結合的能力較差;二是有的學生在活動的具體要求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就匆匆去完成任務,學習目標不很明確;三是在學生在質疑時,雖然都很積極,但質疑的質量不高;四是落後較大的組參與的積極性明顯不如其它組高。我想這是因為: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戰役的經過難度較大,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分,如果我提前將簡表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效果會更好。

通過本節課,我想今後努力的方向是:在上課前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堅持使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開展多種活動,並對活動過程加強調控;在學生進行活動前一定要強調活動要求,直到每一個學生都明確;在教學中及時做好評價、激勵與幫助;在設計活動時,競爭方式可採取更多的辦法,使更多的人蔘與才是最終的目的。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11

本單元教學緊扣課標要求,能通過圖片及相關視頻激發學生學習本單元的興趣,學生能主動學習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內容。

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互動釋疑突破本單元重難點;學生能深刻認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一次偉大轉折;中國從此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此時,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知道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城市改革重點在國企改革。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形成。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在科教文體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閲讀課本,自主地找出歸納科技、教育、文藝、體育方面的成就。關於外交成就,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小組探究合作,並深刻理解鄧小平“一國兩制”內容及成功實踐——香港、澳門迴歸,分析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有利與不利因素。

中國現代史比較接近我們現在的生活,教師通過相關時事講解、學生閲讀課本並討論等教學手段,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把握“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課的主線。

同時,由於中國現代史涉及較多的理論和抽象概念,如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這課,就涉及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概念,對於國中學生來説,這些概念都有點偏向高中政治學的內容,教師可在課後整理相關資料,複印或通過郵箱發給需要提升自己理論水平的學生,真正體現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12

最近一段時間聽課較多,隨着課改的推進,現在班級已經形成主動學習的風氣,並且取得一些效果:

1、在學生參與課堂的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學習的自信心,同時這種自信心也逐漸感染着周圍的同學。

2、學生逐漸養成了遇到問題時,主動查找資料,主動找同學進行探討,班級形成了較濃的學習氣氛。

3、在實施過程中,更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創新的精神。

當然,改革過程中並不是一路凱歌,這個改革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一些困難和疑惑:

1、課堂駕馭上:我們的課堂駕馭能力還很缺乏,有時上課較容易受學生情緒影響而打亂教學計劃,比如學生“不願動”時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調皮的學生上課搗亂時如何引導學生?或是讓學生進行討論時不能收放自如。這方面仍有待進一步向有經驗的同事學習,以期改善。

2、時間把握上。如果一節課採用的形式多樣,或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就可能會造成時間上的不足而耽誤了這節課的預定內容,影響教學進度。這就有一個過程與結果的矛盾,重視哪一個呢?照新課標要求應重前者,但是該掌握的沒掌握到也不行吧?

3、學生的參與面有限。學生在展示時往往希望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尤其能激發後進生的學習興趣,但班級有部分學生懼於走上講台,因此課堂上活躍着的往往總是那麼一部分人,部分學生參與不到其中。

“實踐+反思=成長”,我們正在課程改革中逐漸成長、成熟起來。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13

在當今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就國中歷史教學而言,就是充分利用教材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其中也包括顯性和隱性的歷史現象的內涵、外延、內在因果關係、主要矛盾的變化進行分析比較,提高學生再認史實的潛力。同時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歸納、綜合問題的潛力,不是單純的重複教材中的史實,而是對教材中所涉及史實的昇華、提高。在國中歷史教學中,怎樣才能掌握好恰當的教學方法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一、指導學生閲讀課本中所務必掌握的歷史基礎知識,過好識記潛力關

國中學生,剛從國小升入國中。在國小學了一些歷史知識,在某些方面有所瞭解,卻往往忽略了教材中各知識點的關係及基本歷史概念的準確記憶,但如果單純的進行知識講解,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或對知識點記不牢,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最好的辦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閲讀。教師用講讀方式與學生共同閲讀,弄清每一課段落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各知識點的表現、本質,初步建立起知識網絡系統,做到合上書,使每個歷史知識點都歷歷在目,真正做到基礎知識過關。

二、着力培養師生感情,注重情感教學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有一種“移情體驗”在發生作用,“移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影響過程,即將一個人的目的、知覺和情感跟別人暫時聯繫起來,使他們在作用上和情感上彼此融為一體。所以説,教師的言行舉止,感情的傾向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情感在教學時起着感染和激勵的作用。良好的情緒,能夠融洽師生關係及簡單氣氛,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學生對教師的認可、情感能使學生精力集中,教師在此時充分利用學生此時的精神狀態,使學生由自發喜歡聽課轉向自覺的學習需要上來。當學生學習成績不斷提高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越來越濃。因此,從某個好處上講,注重歷史課堂情感教育,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培養學生的用心性、進取心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好處。

三、精講,對歷史現象進行立體分析

在學生了解和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後,教師在上課時,對每課都要進行精講,對歷史現象進行立體分析,這是很重要的一環,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第一,對歷史現象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分析。

第二,對歷史現象進行宏觀和微觀的分析。

第三,透過教材中的顯性知識發掘出隱性知識。

第四,與歷史學科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分析。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14

星期三上了這一節課,它總共包括三個部分: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戰爭和南京政府的成立,內容稍顯得多些,按平時的方法一塊一塊的處理則又有點重複的無奈,為了避免學生心生厭煩,同時也為了突出“北伐戰爭”的重點位置,本課利用了多媒體作為輔助手段。

第一板塊:複習提問,直接在多媒體上展示問題,學生提前背誦3分鐘,在提問過程中發現4號學生在重複回答問題時仍不會的地方,當時就想,在課堂中間背誦時一定要注意4號學生對所需要知道的內容是否有所認識。

第二板塊:導入;出示孫中山圖片及悼念他的一幅輓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橫批“革命者來”,從此對聯可以加快國父孫中山畢生於救國救民事業,他所謂的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我們剛剛學過的什麼革命(辛亥革命),為什麼沒有成功(果實被袁世凱所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他想以此來勉勵他的繼承者、擁護者繼續革命實現他沒有完成的願望,之後,以他創建的黃埔軍校為基礎,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

第三板塊:自主預習;學生根據學案閲讀並標註關健知識點,形成對本課的初步認識,教師觀察學生的標註情況,瞭解學生對本課知識瞭解的難易情況,以便在提問時有所側重。

第四板塊:展示“黃埔軍校的建立”,以多媒體為手段,再現此節內容。從孫中山在黃埔軍校成立時説的一句話“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明確黃埔軍校建立的目的,由材料“中國十大元帥中的林彪、陳毅、聶榮臻、徐向前”引出黃埔軍校的作用,以三張圖片加深學生對孫中山、蔣介石、周恩來的認識;

第四板塊:展示“北伐戰爭”,為了突破此重點,採取了兩個動態的視頻。一是國民革命軍歌,旋律取自童謠《兩隻老虎》,在歌曲中找出北伐的誓詞“打倒列強,除軍閥”,點明它也體現了國民革命的目的,併為判斷國民革命最後是否取得成功的依據埋下伏筆;二是北伐戰爭的視頻,學生通過視頻可以很直觀的認識北伐戰爭的整個過程,在過程中提煉出要識記的知識點:北伐戰爭的三個主要對象、主戰場、三個主戰爭、北伐先鋒、國共合作破裂的事件,以圖片再現“四一二”政變的慘境,補充蔣介石發動政變的原因幫助理解。

第五板塊:短時記憶,學生以多媒體出示的問題檢測自己,通過短時背誦加強知識的掌握能力。

第六板塊:展示“南京政府的成立”,結合圖片理解東北易幟,瞭解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從它的性質上判斷這只不過是新軍閥代替了舊軍閥。

第七板塊:鞏固檢測,做練習冊的選擇題及課前預習。

本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視頻的添加是一個亮點,有力的解決突破了重點。但是在本課中有以下的不足:

1、沒有出示教學目標,沒能讓學生預知要掌握的知識點;

2、在播放視頻時,應提示學生要獲取的知識點,觀看時能有目的的提煉;

3、只是粗略的出示了一下本課所學的內容,沒有能讓學生進行小結;

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完善自己課堂中的環節,從重視每個細節開始,提升自己課堂的真實效率。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15

我們的課改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了,我們在課改的路上不斷的探索着,對於小組的展示我們也在不斷的實踐着,可是聽了杜郎口中學的課後,讓我大開眼界,想不到他們的展示面如此之大,我們的展示真的如同“井中之蛙”。

在他們的課堂上,當小組討論時,分組的同學簇簇圍坐在一起,或在黑板上進行交流、表述、討論或爭論;當展示、反饋時,課堂的氣氛熱烈而不失和諧,課堂發言不用舉手,但此起彼伏,秩序井然,學生不斷亮出自己的觀點、,有贊同的、有修正的、有提出另外方法的,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

杜郎口中學課堂的獨創性,更體現在對“展示”的價值的充分挖掘。我學,故我示!.“展示”使學生的主體性邁向更高層次。

通過去杜郎口學習給我的思維打開了一扇窗,我會努力在此基礎上創出適合我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寬鬆、愉悦、自主、有序的環境中自由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