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清明節>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彙編六篇

清明節 閲讀(2.31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習俗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彙編六篇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1

你們一定知道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吧?這首詩寫的就是清明時節人們踏青掃墓的情景。唐朝就有了關於“清明節”的詩,那麼,“清明節”究竟是一個多麼久遠的節日呢?我來告訴你,其實“清明節”比唐朝還要遠,它在2500多年前就有了,那是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為了緬懷忠臣介子推而定的節日。

今天我們過的清明節,已經成為國家法定節日了。這一天,所有炎黃子孫,無論身處何地,也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社會地位如何,只要有可能,他們就會千方百計地回到自己先人所在的地方,就算路途再遠,他們也要回來,祭拜養育他們的祖先、前輩。因為他們知道給了中華兒女一代又一代生命延續的人是自己的父輩和先人。雖然有不少人在國外工作和生活,但是他們血管裏流淌的永遠是中國人的血,他們是龍的傳人——中國人。

我還要告訴你,清明節也是一個感恩的節日。清明節前後,我們都會為已故的長輩祭拜,祝他們在天之靈能安息;清明節也是我們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好日子,這一天人們掃完墓就會帶着孩子在郊外踏青、在公園放風箏,我們在大自然中,盡情享受美麗的風光。

今天4月4日就是清明節,我還真親身體驗了一次掃墓,奶奶家的親戚從安慶那麼遠的地方趕回來,這就表現了我們是同祖同宗同脈的一家人。在這一天,我感受到了,血濃於水的.親情。

最後,我還要告訴你,在清明節掃墓時,我們一定要注意,選好了燒紙的位置,不然就會發生像20xx年因清明燒紙引發的森林大火,還有20xx年那次森林大火,造成3人死亡的可怕事件。所以,我們要文明過好清明節,注意保護環境,把中國傳統的文化和感恩的美德世世代代傳下去。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2

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

吃青糰子。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着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的必備食品。

吃饊(sǎn)子。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吃雞蛋。在我國一些地方,清明吃雞蛋,就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重要。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

清明節吃雞蛋象徵圓圓滿滿。在農村的一些地區,還有兒童之間“撞雞蛋”的習俗。倘若要探究清明節裏吃雞蛋、撞雞蛋的象徵意義,其中應該還寄寓着人們對於生命、生育的敬畏與崇信之情。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餈、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營養食品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清明節的傳統民俗吧!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清明節最主要的活動還是掃墓,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希望大家都來參與到清明節的活動中。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4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5

祭祖,是清明節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個儀式通過燒香三拜來紀念已經逝去的親人。

清明節的早上,我還在睡夢中,被一陣陣聲音吵醒,有叫喊聲,有歡笑聲,有狗吠聲。起牀洗漱過後,才發現,原來,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準備,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紅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樣幫着爸爸媽媽搬着雞、鴨和酒到失去的親人前面。爺爺奶奶也已經準備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薩,差不多經過兩個多小時,轉眼間已經到了七點半。我們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媽媽前往祠堂,等候族人們的到來。

八點整的時候,族人們陸陸續續的到來了,見面後,大家互相問候,寒暄。年長的長輩們抱抱這個小孩,摸摸那個小孩的頭,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裏,個個都笑逐顏開。在外工作的人都説些吉祥祝福的話語;握着長輩的手噓寒問暖,祝福老人;同輩們見面後,相互問候,過去一年的狀況,並祝福來年好兆頭。

八點四十分整,經過了長時間的祝福,族裏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聲準備祭祖,青壯年們點燃大燭大香,將點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給族老們,媳婦們將幾大把小香點燃後,分別交給每一個人。族老們站在第一排,下一輩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孫輩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後邊站着的便是媳婦們和女兒們。八點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聲喊道:“大年三十,祭祖開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

香。”三旬上香後,族老們上酒上茶,媳婦們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着,媳婦們和女輩們忙着燒紙錢給祖宗,媽媽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説:“兒子,去燒紙錢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漬烤掉。”青壯年們捧着幾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掛好,等到紙錢燒完後,大夥們就接連着幾十盒鞭炮陸續點燃,噼噼啪啪震天響,那仗勢猶如排山倒海,氣貫如虹。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歡樂的喜慶的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期待着來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傳統的祭拜儀式,寄託着人們對祖宗的掛念和感恩,通過這次祭祖儀式讓我領悟了客家人的勤勞、團結和互助。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這裏面藴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