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政範本>調查報告>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彙總5篇

調查報告 閲讀(1.1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調查報告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彙總5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摘要

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的廣泛普及以及物流系統的完善,電子商務業務在我國迅速的開展開來。電子商務購物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易方式,它為消費者和零售商都帶來了好處,但隨之也帶來了許多問題。作為年輕的大學生羣體,與網絡購物無形的聯繫在一起,網絡購物為大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快捷、潮流的購物方式。而大學生為網絡購物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為此,我選擇了大學生雙十一網絡購物作為研究對象,是為了解大學生雙十一對於網購滿意度情況的不同看法,從而找出影響學生網購滿意度的重要原因,讓商家能夠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從而保障雙方的權益,營造一個和諧的網購服務環境。

二、調研背景與目的

1.調研背景:隨着我國網購的規模將不斷擴大,電子商務環境競爭日漸激烈,電子商務零售商都希望通過推出各種宣傳花樣和價格競爭(如團購、預售、搶購)等多種方式,從眾多電商競爭者中脱穎而出,贏得消費者的關注。消費者在面對零售商的系列攻勢後,增加了自身的購買力,零售商獲得了收益的同時,也要面對嚴峻的困擾。

網絡購物的興起,正悄然改變着社會的商業結構和生活方式,作為“高觸網”的大學生,隨着網絡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他們成為網絡購物羣體中的主體。而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消費行為會也代表未來幾年的消費趨勢。因此,我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2.調研目的:此次調研主題是大學生雙十一網購,此次調研目的主要是深入瞭解大學生網絡購物的消費特徵,來充分掌握目前大學生網上購物的現狀,以此來分析網購現象的利與弊。

三、調研基本信息

1、調研時間:20xx年11月28號——20xx年12月3號

2、調研地點: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科技大學

3、調研對象:合肥各高校的在校學生

4、調研方法:發放線上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50份,有效問卷120份),回收問卷中男生佔50(60份),女生佔50%(60份)。

四、調研結果部分數據分析

1、大學生網購人數和網購頻率分析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38%的人網購每月少於1次,28%的人每月網購2-3次,17%的人網購次數最多,為每月4-6次,14%的人每月網購1次,而每天網購一次或以上的人最少,為3%。這些數據表明,大多數人不是經常網購,部份人網購頻率較大,只有極少數人非常熱衷於網購。也説明了網購從產生到現在,正在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而且有少數人已經完全接受並喜愛上網上購物了。

除此之外,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瞭解到絕大多數人更傾向於實際購物,且其比例約佔62.6%,極少數人比起實際購物更喜愛網上購物,其比例約佔20.69%,只有13.7%的人能保持網上購物和實際購物之間的平衡。究其原因,我認為,雖然現在網絡應用很普遍,但相比實際購物,網上購物也充滿着許多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性,且網上購買經常與圖片不符,相比實際購買的物品不滿人意的概率較大。

2、選擇網購的原因:

從反饋的調查問卷中我們瞭解到,因方便快捷、節省時間和價格便宜而選擇網購的人為大多數,且其所佔比例均為34.48%。極少數的人因網上購物時尚有趣和其他原因而選擇網購,都僅為3.45%,部份人因品種齊全和實體店難以買到而選擇網購,其所佔的比重分別為13.78%,10.34%。深究其因,我們不難看出網上購物主要以其方便快捷和優惠的價格吸引着大批的顧客,而且時尚和多種多樣的網上商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着各種各樣的顧客。

3、購買商品的網站和購買的商品:

從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網購時絕大部分大學生都喜歡逛淘寶,從中也可以看出淘寶網真的很受歡迎,雖然從《20xx年中國網上購物消費者》調查報告中看出淘寶網的市場份額下降了0.9個百分比,但是在今年的“雙十一”節日中天貓及淘寶網的支付寶總銷售額為191億,這個銷售額是別的網站難以超過的,也説明淘寶網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目前無可替代,也無法超越。

其次,因為大學生是追求時尚的,所以他們購買最多的一類商品是服裝飾品,佔所購買商品中的53.3%,而化粧品公次於服裝飾品,為13.3%。電子數碼類產品佔的比例最少,也暗示了同學們對於電子產品網上消費心態慎重。高科技產品的假冒偽劣,售後維修等問題無疑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而且該類產品一般價格較高,這也是限制消費的重要因素。“精神食糧”書籍的網購率適中,為10.0%,表明部分大學生除了注重儀表外,也是很看重學習的。

4、網購看重的因素和喜愛的促銷方式: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極大多數人喜歡打折的促銷方式,其所佔的比例為70.0%,免郵費的促銷方式僅次於打折,所佔比例為60.0%。從這可以得知大學生喜歡的促銷方式與其購買商品所花費的金錢有很大的關係。其他的促銷方式都不太受到大學生的青睞。

5、網購時選擇的付款方式和對網上支付手段的態度:

分析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因為方便快捷,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網上支付的付款方式,部分人選擇了貨到付款和銀行轉賬,極少數人選擇其他方式,沒有人選擇郵局付款。

對於網上支付的安全性,69%的人比較放心,21%的人放心,10%的人持不放心的態度。因此,總體上而言,網購時,人們是信賴網上支付的。

6、採用的郵遞方式和貨物送達所能接受的最長時間:

通過上述圖表我們可以知道極大部分人在網購時會選擇快遞的郵遞方式,分析其原因,我認為這可能是快遞極快的速度起了很大的作用。21世紀是一個充斥着快餐文化的世紀,人們在各種快餐文化的影響下,其生活節奏大大地加快了,也使他們的耐性變差了,從而對時間的要求比以前高了很多,進而也影響了人們對貨物送達所能接受的最長時間。超過一半以上的人表明他們所能接受貨物送達的最長時間為8-10天,極少數的人持無所謂的態度。

7、平均每月網購花銷與是否受騙:

從上面兩個圖表中我們瞭解到有20%的人在網購時受過騙,且66.67%的人受騙金額較小,為100元以內。沒有人的受騙金額超過1000元,表明大部分人的警惕意識還是較強的。

8、網購擔心因素與對網購是否滿意:

通過對圖表的分析我瞭解到了大部分人主要擔心貨物在快遞過程中是否會受損。快遞公司在分類和派送過程中操作粗魯,也就是所謂的將包裹扔過去。而在扔的過程中由於衝擊力一般都會對造成一定的損壞,特別是數碼、瓶裝、易碎品、鞋子。而對圖片與實物的擔心僅次於貨物是否會受損。此外,在對網購是否滿意的調查中,有58.62%的人態度為“一般”,37.93%的人滿意,不滿意的人為3.45%。

五、結論:

本次調查主要從網購頻率、網購消費習慣(如,選擇什麼網站、何種商品)、影響網購熱情的因素(如,促銷方式、對網購的擔憂)等方面,對“網購”這一新事物進行了研究,從而總結出以上的幾點結論。

當然從我的樣本容量看,我選擇的人羣較少,因此我們的結果也帶有片面性。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基本表明了大學生對“網購”的種種態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總體來説,大學生對網購的商品還是比較滿意的。普遍認為,購買比較方便,能節約時間;價格比市面商品的'價格低,樣式等比較齊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學生網購會越來越頻繁,網購也會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所接受的。

六、建議:

1、加強網絡安全保護意識

網絡安全是網絡購物的重點問題。作為大學生自身,應當加強自己的網絡安全保護意識,將網絡安全知識作為網絡購物前的重點知識進行學習,從網站安全訪問,到病毒防火牆的安裝,都需要做到萬無一失,只有這們才能確保自己不上當受騙。

2、完善網絡購物流程

網絡購物已經發展了10年,網絡購物的流程不斷的在改進,但仍然存在着繁瑣的操作。購物前網購物中的環節可謂精簡,但購物後的環節已經成為網絡購物發展的限制條件,加速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強有力保障售後服務的實施使解決購物後所發生的問題的關鍵所在。

3、建立更加健全的隱私保護體制

網絡個人隱私外泄的問題使隨着因特網的發展而產生的。這也成為了網購繼續壯大的瓶頸。在我國,電子商務的法律尚不健全,很多網絡消費者,特別大學生的個人信息發生不同程度的泄漏,相關部門應該建立更加健全的隱私保護體制。通過法律手段責成網絡商家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進行義務的保護。同時加大對買賣個人隱私非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讓大學生能夠的網絡購物沒有這方面的後顧之憂。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現在問起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認為現在的孩子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不如以前了,到底哪些原因導致中國小教育質量的下滑呢?我作為中學班主任,對全班64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回收61份,現總結如下,讓我們從中探尋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措施吧。

一、學習計劃:

32人,即30%的學生在學習方面沒有訂過計劃,11人即35%的學生訂過計劃但不能堅持,只有18人即28%的學生訂學習計劃並能堅持執行。所以從學習方向和目標上來考查,一半以上的學生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整日懵懵懂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種現狀很讓人擔憂,因為沒有理想和目標就沒有前進的動力,更何談認真刻苦地學習呢?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樹立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不僅要教學生制定年度、學期目標,還要學會訂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並堅定執行。

 二、學習方法:

1、 預習:6人即10%的學生沒有進行過預習,48人即80%的學生有時預習,只有7人即10%的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從這一項來看,情況也很不理想。課前預習應該是學習過程的重要一環,只有經過預習,才能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明確即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並對自己薄弱的知識點加以特別的關注,以達到有的放矢,紮實全面地學好知識。所以不僅老師家長要督促學生搞好複習,學生自己也要養成課前預習習慣,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 聽課:34人即53%的學生聽課抓不住重點,26人即40%的學生上課出現漏聽的現象。從這一項分析,情況更加嚴重。聽課應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可是很多學生上課不能集中精神,具體有哪些情形呢?①開小差。“身在曹營,心在漢”,人坐在教室裏,可沒有聽着着老師講課,思維沒有放在知識內容上,心裏還想着還有什麼東西沒吃到口裏,掂念着電腦遊戲下一關怎麼過??等等一些亂七糟的事情上。②做小動作。不守紀律的學生傳紙條、私下講話、玩物件、吃東西??,這樣自然抓不住聽課的重點,更不説漏聽了。③打不起精神或乾脆睡覺。所以不管老師還是家長,都不能縱容這些現象發生,並愈演愈烈,要從嚴從重要求上課行為規範,集中精神聽課,以求全體學生全面進步和發展。

3、 提問:32人即50%的學生不會問,26人即40%的學生不問。“不恥下問”應該是敲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可是很多學生沒有掌握這把金鑰匙,以致疑惑得不到解決,以致堆積如山。本來一個小困難很容易跨越,可是積累成了阻擋在前進路上的一座“大山”,很難克服,只能望着書本歎氣:“難,難於上青天”。所以要鼓勵學生有疑必問,不管是請教老師還是請教同學、朋友還是家長,要把敢問作為優良的風氣發揚開來。

4、 記筆記:32人即50%的學生記筆記,50%不記或記不全。俗話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而很多學生沒有記筆記的習慣,所以即使在學習過程中精神集中,認真專注,對學習的內容消化理解了,課下問他時,能對答如流,可是過一段時間就會部份遺忘或全部忘記。而記筆記就不同了,記的過程中腦、眼、手並用可以加深記憶,課下還可以經常拿出來複習鞏固,形成永久記憶,使知識成為自己真正擁有的財富。

5、 及時總結:58人即90%的學生聽課後沒有進行及時總結,理解記憶來消化吸收。這一項是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掌握的學習方法,也屬於“巧學”、“妙學”的有效途徑之

一。課後及時總結,有利於建立以前學的知識和剛學知識的聯繫,形成知識的網絡系統,有利於融會貫通,以使知識內容更加深刻和穩固。

6、 作業:32人即50%的學生做作業之前沒有進行復習鞏固,50%的學生偶爾進行過復

習。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作業之前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對作業時靈活運用知識起着不忽視的重要作用,同時作業也是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鞏固和擴展延伸的環節。可是現在很多學生作業是敷衍了事,有的晚上回家根本不做家庭作業,早上早早地到學校教室裏補作業、抄作業,甚至乾脆不做作業,所以出現了新現象:學生上學放學兩手空空,既不帶書本,也不帶文具。對於此類現象出現,家長要負很大的責任,畢竟家庭作業需要家長的監管和督促,其次老師也要加強檢查和管理。

7、 課外練習及閲讀:32人即50%的學生課外閲讀做過或偶爾做過讀書筆記,而50%

的學生沒做。“學無止境”,課內的知識學好了,還有必要對知識的內涵加深、範圍擴大,開闊視野,而這些知識的擴充和加深就來自於課外練習及閲讀,這是搞好學習的更高要求:知識淵博、廣泛涉獵。

8、 及時複習:51人即80%的學生考試之前才進行復習,沒有進行周總結。這説明很多

的學生學習沒有階段性的總結,因而不能對前一階段的學習行為進行反思,也不能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並得到鞏固,因而這樣的進步自然很小或停滯不前。這一點,教師應要求學生作周總結,引導學生上路,使周總結和周計劃相得益彰,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9、 自我檢測:51人即80%的學生沒有建立錯題本,沒有進行“學、查、改、驗”,查

漏補缺。有些錯誤行為和想法因為理解不對或思維定勢而比較頑固,所以我們有必要建立錯題本,使錯誤不再重演,同時通過“學、查、改、驗”,查漏補缺,使建立的知識網絡更有條理、更完善。

10、系統複習:58人即90%的學生不能將所學知識系統化,缺少系統性有效性的學習方法。

 三、學習能力:

1、 出現弱科:6人即10%的學生基礎差,16人即25的學生對該科不感興趣,而42人

即65%的學生認為該科難於理解。從此項調查中我們看出,弱科出現的主要原因不是出於基礎差,而是沒有一種正確的心態,要麼不感興趣,要麼出現畏難情緒,所以學生自己要調整好心態,家長 老師也要善於引導,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建立學習的自信。

2、 完成作業:19人即30%的學生只需半個小時左右,32人即50%的學生用1個多小

時,還有20%學生要花2到3個小時。所以對於作業,我們要教育和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的習慣,集中精神,不能一心二用,特別是不能邊看電視邊做作業。

3、 學習過程中:34人即53%的學生找不準重點、難點,不知從哪裏入手,26人即40%

的學生不能集中自己的精力,還有4人即7%的學生學習效率低,認為時間不夠用。對於抓不住重、難點的學生,應藉助教輔資料幫助確定學習目標;而不能集中精力的學生應該從思想上找到癥結所在,是心有他想,還是知識晦澀難懂等等,要對症下藥,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四、親子關係:

1、34人即53%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滿意,28人即43%的家長較滿意,而只有3人即4%的家長是滿意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總是很高,但都“成龍成鳳”是不可能的,所以家長應該對自己孩子有個準確的評價,並作出切合實際的要求和期望,這樣反而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2、44人即68%的學生很少或偶爾 與家長進行溝通,只有20人即32%的學生與家長進行溝通。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很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因為這樣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思想和行為的動態,而隨時給予孩子支持、鼓勵、批評、指正,能使用權孩子健康、穩定地成

長。

而不是長久不管孩子,一旦出現問題就一味地責罵甚至拳腳相向。

 五、師生關係:

1、38人即60%的學生很少與教師溝通,21人即33%的學生偶爾與教師溝通,只有5人即7%的學生經常與教師溝通。與教師溝通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建立互動,使用教和學都落到實處,所以師生雙方都要敞開心懷,主動聯繫,實現雙贏,而最終目的是:“一切為了孩子”。

2、32人即50%的學生與同學關係融洽,29人即45%的學生與同學關係一般,3人即5%的學生與同學關係處理得不好。

 六、關於習慣:

此次調查所填表格實收61份,差3份;填寫較完整的有29人,約佔全班總人數的45%,其中把自己生日寫清楚的有29人,約佔45%。

 七、關於誠信:

家長簽名情況:54人是自己或請他人代簽,佔84%;只有6人左右是家長親筆簽名,約佔6%;剩下的10%沒有家長簽名。

八、建議:

1、 學習要有計劃,制定自己學習的周計劃、月計劃,合理安排各科學習時間。

2、 要注意抓學習中的十個環節,重視課前預習,學習十個環節要環環相扣。

3、 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差距並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利用多元學習法制定出適

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4、 家長要注意這一階段孩子的心理成長,多與孩子溝通,學習不單是孩子的事,家長

要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

5、 學生應多與教師和同學溝通,共同探討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多進行課

外閲讀,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愛情,多麼美好的尤物。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歎。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觀不一樣。戀愛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了。而且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更加“合法”。本文欲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1、研究方法。本次調查採用自編的《關於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待戀愛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力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瞭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

2、研究對象。本次調查選取了西南大學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發放問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為98、75%。

3、調查時間為20xx年10月。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大一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一學生接受調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經談過戀愛的僅有4人,正在戀愛中的也僅有4人,可見戀愛的人佔少數。而調查顯示,70%的大一學生表示支持大學生談戀愛,僅有1人表示反對,對於戀愛動機大多數學生表示沒想過,60%的人對失戀都無所謂,30%的人會再找一個,只有10%的人會悲痛欲絕,在大一談戀愛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認為寂寞空虛,想找人陪。這一部分人是因為剛進從高中緊張壓抑的生活進入到輕鬆的大學生活中,沒有了大學聯考時的那股幹勁,這時就想到了愛情雨露的滋潤。這次調查中,大一學生在學習與戀愛哪個重要的這個問題上,大多數人表示學習更重要,可見大一學生思想還是相對純潔的,在戀愛成功率上,80%的學生選擇“很小”。

(二)大二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二學生接受調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幾個大二學生戀愛觀的特點。

1、在已戀愛的的男女生中,覺得自己有理想戀人的男生佔2/3,而女生只有1/10,這説明在對待戀愛對象的態度上,男生比較實際,而女生比較傾向於理想化。

2、在對待異地戀和愛情能否天長地久的問題上,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看好還是不看好,人數都是50%,這説明在大二的學生這個羣體裏面,部分人對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實際,另一部分人則對未來充滿迷茫,表現出這個階段的人的還不夠成熟的心態。

3、在戀愛時間份額問題上,60%的女生認為佔大學生活時間的35%就夠了,男生則普遍認為在35%?65%才適合。從中看出男生的戀愛慾望比女生要強,而且這也説明在本校女生比例遠大男生比例的情況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對待失戀的問題上。40%的男生選擇了感到悲痛欲絕,而同樣選擇這個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時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會再找一個,這説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樂觀。

5、在對戀愛對象的要求上,大多數男生比較重視女生的內在美,而女生則要求男生內外兼修。這也説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着較大差異。

6、在對待對方腳踏兩隻船的問題上,大多數男生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態度是不能容忍,這也説明在愛情裏,男生比女生豁達、大方。

大二學生的戀愛觀尚處於發展時期,相信愛情而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普遍能獲得一份比較理想的愛情,而不相信愛情或自信不足的人還在尋覓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學生的戀愛觀是在邁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三學生接受調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調查的學生來看,多半已經戀愛,但戀愛的人近60%是男生。這可能跟師範學校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有關係。在接受調查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戀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類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較浪漫,認為自己能與戀人走到永遠,換句話説在愛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調查也顯示,大三學生比較現實,21人有17人表示沒有網戀經歷。對於異地戀,男生顯得比女生更理性點,不看好異地戀,並認為大學生戀情會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會發展成為婚姻。

針對男女生的許多不同,做了對比的記錄。70%表示是否戀愛無關緊要,只有個別認為不談戀愛是不完整的大學生活;關於尋找戀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為寂寞和空虛,並非為了尋找下半生伴侶。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戀,少數人(以女生為主)把愛情看得很重;在戀愛時間上,女生把戀愛時間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學業;有60%的人有暗戀的對象並表示會表白,部分表示不會表白(女生居多)不難看出女生比較矜持,把愛深藏,而男生卻勇於表達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輕易愛一個人,且對戀愛的對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戀人的外貌,女生則更注重內在修養,戀人品行成為主要依據,家庭經濟背景也很重視。

總而言之,本校大三學生的戀愛觀比較成熟,大都能在愛情中面對現實,但現實沒有抹掉他們的純真,他們對愛情仍有美麗的嚮往。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問卷調查,針對學生在上音樂課中表現出的音樂素養缺失,上課無精打采,缺乏對美的認識與理解,對音樂課沒興趣等,隧對我校五六年級學生進行問卷,得出以下結論。

一、通過調查掌握了國小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現狀。

據調查,很大一部分學生“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作為音樂工作者們不得不捫心自問。學生喜歡音樂,這符合青少年發展的生理及心理特徵,但是為什麼一到課堂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就全無。甚至更嚴重者變成逆煩及厭倦呢?這種結果不得不讓人擔憂。音樂課的價值完全消失了。審美教育無從談起。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們沒有很好地把握中國小音樂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正視審美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音樂新課程標準》,確立了新的教育觀,它不再以傳授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為核心,在音樂創作、表演、欣賞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新的音樂教育理念符合音樂藝術自身的特徵及我國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國中國小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音樂課的這一價值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音樂課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上,填鴨式地給學生灌輸一些音樂知識與技能,這樣不僅讓學生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失去了音樂審美教育的作用,這與音樂教育學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馳的。

二、初步構成了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理論。近二年來的實踐表明,本課題的開展與實施,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一,本課題的開展與實施,提高了教師駕馭音樂課堂的能力,音樂教育者在音樂教學中能夠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注重強調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也就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積極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師生在特定的音樂審美情境中,觸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獲得審美體驗。

其二,通過不斷地探索研究發現,音樂欣賞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於音響的天地中,通過教學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讓學生“感知美”,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引導學生去“體驗美”,培養學生對美的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

其三、通過實踐探索發現音樂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審美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生在多彩的音樂活動中,開心地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瞭解了基本的音樂文化,獲得審美愉悦體驗,增強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從做中學,從樂中學”,讓音樂充滿人生,讓快樂伴隨終身。比如學校舉辦“六一”兒童節的文藝演出中,五年級同學自編自演的小品《西遊記》中,同學生動形象地演唱《西遊記》主題歌,又利用了衣服等道具,把小品中唐僧師徒施善救人的場面演的生動逼真,令全場同學投以陣陣熱烈的掌聲。

三、探索出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途徑。

1、利用音樂課堂為主陣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主渠道,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要完成情感體驗,理解音樂表現什麼,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等諸多教學任務,就要在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音樂欣賞教學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審美教育,審美興趣問題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音樂欣賞教學。音樂欣賞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最有效的藝術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聯想和想象力,對美的創造能力、鑑賞能力。

3、在教學中能適當、充分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正確靈活,將會有效而快速的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4、有效開展音樂課外活動,形式多樣,功效巨大。藝術實踐的本質在於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音樂課外活動就能達到這一目的。它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奠定其終生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發展音樂能力的堅實基礎。如我校組建的鼓號隊,在六一活動中表演,聲勢壯大,受到領導師生的一致好評。

我校在十月一日有一項傳統的音樂活動:一、二年級唱歌隊比賽;三、四年級唱國歌比賽;五、六年級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比賽;在少先隊員高昂的音樂聲中,感受音樂美,也表現了少先隊員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也讓大家受到了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真是一舉多得。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進入21世紀,中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尤其是在進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的打擊下,作為“金磚四國”之一的中國也不能倖免。過於龐大的待業人羣,不斷增加的大學生數量和失業率,以及連續不斷的國際形勢的衝擊,浪路漫漫,我們新一代大學生將何去何從,中國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作為八零後九零後的大學生,已被深深印上自由的印記,那就突破所謂的傳統,慣例,我的方向我做主,我的未來我抉擇。

從國小國中的懵懂,到大學聯考的拼搏,我們馬不停蹄,一路急急衝來。而今,漫步在庸懶的大學校園裏,椰風海韻,與愛情、自由的邂逅,一切放佛苦盡甘來。事實是否果真如此?非也非也!20xx年的日子也過了大半年了,事實上中國09年前七個月的大學生就業率僅為68%,千萬不要心懷僥倖;而去年全球金融危機還超過一半呢,不要因此就掉以輕心,一個不慎便可能被劃歸到那不行的三分之一。因此,09年的大學生就業情況應當是對我們的當頭棒喝,驚醒那花前月下,而不是直接忽略。千萬不要太多指望家族關係和國家機器,救世主是從來不曾有的,上帝説:“人啊,你當自救。”

 一、 調查對象

海口經濟學院即將面臨畢業學生

所學專業類型:室內設計、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市場營銷、旅遊管理、工程造價。

  二、 調查形式

問卷調查50份,收回有效的40份。

 三、調查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在當前市場經濟、改革開放、高校不斷擴招、就業制度改革、畢業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瞭解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傾向,有利於瞭解大學生的擇業心態,同時,也可以通過了解大學生的擇業觀的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從而讓社會了解學生真正所需,及早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擇業觀。最真實的掌握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瞭解未來幾年大學生的就業趨勢;最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瞭解企業用人標準,以嘗試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建立一次溝通對話的機會。從而能為大學畢業生、為高校、為企業提供相關有價值的信息,促進學生就業起到積極的作用。

以下是此次調查結果統計:

1、職業規劃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2%的學生在其大一的時候自己進行職業規劃,在大三之前有進行職業規劃的學生僅有27%,由此可以看出有73%的學生在大學四年的前半段時間是沒有進行任何個人的職業規劃的,一半以上的同學並沒有認識到就業形勢的嚴峻,沒有強烈的就業危機感。同時,可以知道大部分的學生是沒有明確的目標的。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沒有很好的職業規劃,對於各位在校大學生來説,是很不利的。

2.大學生自身素質的評價

大學生們清楚地定位了自己應該具備的個性品質,他們認為企業看重的個性應該是“勇於創新”(18%)、踏實(17%)、合作(16%)、樂於參與競爭(10%)等,與信息時代倡導的個性特徵相吻合。

3、關於所學專業與職業需求

大學生,一定得“專業對口”嗎?

那句成語“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當問到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時,44%的人回答“找工作儘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30%的人認為“專業並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説有近3/4的人並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為“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兩成。甚至為了某種原因願意放棄專業的佔5%。經常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説,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有42.1%的學生選擇專業的時候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的,也有31.6%是聽從父母老師的建議選的,但是,卻僅有4.7%的人是非常瞭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方向的,而37.4%的學生也只是有所瞭解。對於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僅有31.5%的學生是有所關注,有所瞭解的。從這些數據的顯示,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大部分的學生對於自己的專業的方向以及未來可能的就業情況是不太清楚的。與此同時,有28%的同學仍然是希望在畢業後儘量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工作。不過也有31.6%的同學認為大學培養的是適應社會的能力,不拘泥於是否與自己專業相關。

4、就業途徑與地點

據調查得出,現今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有自強不息的奮鬥精彩,有55%的同學畢業後是選擇依靠自己的能力參加招聘會。但也有17%的同學是希望依靠父母親戚的幫助的。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傳統的三強依然沒有改變,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對於理想的工作地點,大部分學生會選擇東部、家鄉以及大學所在地。在大城市與小城市之間,更多的學生還是比較趨向於大城市的。

5、關於如何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現在大學生人很多,競爭很激烈,找工作非常困難,大部分學生更看重的自己的優勢是:能很快適應工作以及具有團隊合作精彩,處理人際關係能力強。為了增強自己的就業機會,大部分大學生會考取如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等專業的相關證書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也有部分學生會選擇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己的能力,積累經驗:同時,還有部分同學選擇利用現有資源,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技能以便為自己以後找工作時服務。

6、面對第一份工作與薪酬

面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55%的學生會選擇堅持做,做多久不定,培養自己的能力,把它當作追求更高理想的平台。但是如果對第一份工作為不滿意的話,67%的學生認為,應該先幹着,再抓緊時機再找別的工作,20%的學生表示會試着接受讓自己喜歡它,但也有13%的同學認為沒商量,重新再找一份工作。大學生對職業的報酬最直接的認識就是工資待遇。在調查數據中大學生對工資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性,至於剛剛開始工作為的薪酬方面,有23 %的學生能夠接受的薪酬是1000-2200,47%的學生選擇的是2200-3000,21%的學生選擇的是3000-4000,僅有9%的學生選擇5000以上。

 四、我的個人建議

1、關於職業規劃的建議

在大學期間,儘早進行職業規劃,明確自己的目標與方向,有所準備。

2、關於處理所學專業與職業關係的建議

多瞭解自已所學專業的信息,瞭解其就業方向與專業範圍

3、關於就業途徑與地點的建議

就業途徑可以多樣化,儘量擴展自己的就業途徑,讓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4、關於如何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的建議

考一些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證書以及多參加社會實踐,這會有利於提高我們的就業競爭力

5、關於面對第一份工作與薪酬的建議

在做第一份工作時,我們要能沉得住氣,多學點東西,以後不管是否要在原來的單位工作,至少我們提升了自我。

此外,在我個人看來,當前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出現,是社會追求片面,盲目發展的必然結果。恢復大學聯考,改革開放之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會的整體素質大大提升,但一系列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尤其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家長不由將考大學與光明的前途、有面子聯繫在一起,再加之大學擴招的推波助瀾,教育界到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雖然恢復大學聯考給了中國大學一個新生,但中國的大學還是不太成熟,區區32年,是比不上西方雄厚的歷史底藴的,向西方大學學習成為了大勢所趨。可偏偏這拿來主義用的不盡如人意,其實在高等教育這一方面,德國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對象。

德國素來以注重辦教育而著稱,但德國教育所努力的方向並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都送進大學。因為大學作為學術研究和教學綜合的統一體,它與具體的職業訓練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距離。據統計,在教育發達的德國,在15—18歲的青少年國民中有60%以上受過高素質的職業訓練,政府為此制定了《職業教育法》、《青少年勞動保護法》和《職業教育促進法》來保障這一制度的發展和運轉。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沒有豐富的資源做後盾的情況下,德國卻能以尖端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精益求精的產品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因而高等教育僅僅集中於大學教育是不夠的,教育界應該更加註重職業教育,而社會也該正確認識職業教育,承認其作用與地位,將其與大學教育平等對待。

另外,在大學裏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是必要的。一個父親曾告誡自己的女兒:“你一定要把鋼琴練到十級,將來就是去賣藝也能養活自己。”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卻又不單是一個玩笑話。將你的興趣愛好發展為特長,説不定將來這就是你的優勢。甚至可以因為愛好而選取職業方向,這樣就可以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