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春節>

精選春節的滋味作文4篇

春節 閲讀(1.42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的滋味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春節的滋味作文4篇

春節的滋味作文 篇1

今年的春節和往年沒有什麼不同,春節前忙忙碌碌、熱熱鬧鬧;春節後一切依舊,要説別有滋味,還是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

晚上,我們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吃着年夜飯,大家好不開心!當十二點的新年鐘聲敲響時,我和爸爸穿好衣服、拿上鞭炮準備下樓去放。但剛出家門,就聽見“茲拉茲拉”的聲音。我好生奇怪,從二樓的小窗户向外一看,不由得驚呆了:眼前一片火紅色,火焰像翻滾的海浪般一浪接一浪,把“火浪”越推越高,直竄天空……是怎麼一回事?“篝火晚會”?不對,這火太大、太高,不像,是煙花?不應該啊,空氣中瀰漫着的嗆鼻子的氣味,使我不住的咳嗽,用手想把窗户打開想看個究竟,媽呀,燙死我了,窗户上的玻璃像在油鍋裏一樣噼裏啪啦作響,用手一摸竟然軟了,哎呀,不好,着火了。“爸爸,着火了,怎麼辦?”“別慌,千萬別慌,火已經燒到咱們家陽台了,你趕快回去把放在陽台的鞭炮轉移。”“爸爸,您跟我一起回去吧”“消防隊還沒來,我得和大家一起救火,你快回去,一會陽台燒起來,鞭炮就是定時炸彈,快去!”我重重的點點頭,慌里慌張的跑回家。就在我開陽台門的瞬間,一股熱浪夾雜着窒息的氣味迎面襲來,嚇得我又啪的關上了門,看着外邊的火苗越來越高,陽台的玻璃被瘋狂的火舌已經“舔”的傷痕累累,靠近着火點的玻璃已經融化…天哪,怎麼辦,我不敢出去,“一會兒陽台燒起來,鞭炮就是定時炸彈”爸爸的話在耳邊迴響,我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氣,豁出去了,恐懼和炙熱已經顧不上了,我一閉眼,一憋氣,猛地推開陽台門,抱起鞭炮就逃向衞生間,終於安全轉移了,我摸摸自己發顫的胸口終於鬆了口氣,這會兒,我看見爸爸拿了個空桶回家接水,鼻子周圍都是黑的,“毒氣”我驚呼道:“快,濕毛巾”媽媽的叫聲提醒了我,爸爸媽媽捂上濕毛巾後就去撲火了,我關好電源、煤氣後,抱着熟睡的弟弟待在了與着火點相反的屋子。媽媽在撲火前對我:“我把窗户打開一點,一會兒要是火控制不住了,你就從這條到一樓樓頂知道嗎?”我重重的點點頭。

我坐在窗邊,雖然看似平靜,其實內心波瀾起伏,弟弟突然醒來,在我懷裏哇哇大哭,我怎麼哄都不行,“乖,不哭,有爸爸媽媽在,火一定會撲滅的,他們一定會平安的。”這話不知是説給誰聽的,一轉頭,淚珠就滾落下來。過了半個小時,爸媽回來了,當我聽到火已經撲滅的消息後,頓時沒了力氣一屁股癱坐在牀上。

早上,我們才發現停電了,爸爸坐在牀邊給我講昨天的事:原來不知誰放炮時點燃了樓下的一堆雜物,要不是奮力撲救,我們這一棟樓就完了。後來消防車來了,但由於小區裏的人亂停車把門口堵了個嚴嚴實實,後來是從馬路上拉着水帶進小區撲的火。我被驚出了一身冷汗,下午,我發現樓下有許多孩子,都是被家長領來“教育’的。

這個春節真是別有滋味!我不僅感到了父母對我們的愛,還意識到”安全'並不是空口號,還懂得了很多很多……

春節的滋味作文 篇2

瑞犬換酉雞,又是一年新春。每到這大年夜,銘記於心的春節滋味永遠是最那具鄉土氣的紅薯幹。

老家的紅薯幹有兩種做法,一種蒸熟曬乾,香糯綿甜;一種切片油炸,脆爽可口。

那時的鄉下老屋,冬日的陽光總是從廚房那小小的窗洞中擠進來,年邁的奶奶在温暖的光照下緩緩從石缸裏舀水,細細洗淨紅薯上的泥塊。土灶裏的柴火燒得正旺,大鐵鍋裏的'水“咕嘟嘟”地開始冒泡,奶奶將洗好的一些紅薯放進熱氣上湧的木甑子裏,又往灶里加幾塊柴,轉身將剩下的紅薯切成均勻的薄片備用。然後,她就會拉着我的手坐到灶邊的草凳上,教我説彝語——

“阿囡,你和你爸媽在那麼遠的地方,可不能忘了我們的彝家話啊……”

我點頭答應着,滿心期待的卻是那香甜的紅薯幹。那時父母在外縣的單位工作,春節請了探親假就帶上我一路換乘,奔波回到老家鄉下,望着那蜿蜒的石板路、煙熏火燎的老屋、體型嚇人的水牛和狂吠不止的土狗,加上沒路燈、沒電視、沒個像樣的廁所……一切的不習慣都令我抓狂。這時,最能安慰我的就是那份香甜的紅薯幹,那份我在城裏永遠吃不到的紅薯幹。

伴隨着鍋底水燒乾發出的“嗤嗤”聲,紅薯熟透的香甜味漸漸瀰漫開來,揭開木甑蓋子,甜蜜的水霧氤氲在我和奶奶四周。取出蒸熟的紅薯,奶奶用沾過水的菜刀將熟紅薯切成長條,偶爾遞過一條黃澄澄的紅薯心給我解饞。切好的紅薯條整齊地擺放在竹篾簸箕中,再放到屋外的柴堆上,在冬日的暖陽下通風晾曬三、四天,脱了水分變幹就能吃。如果天公作美,陽光夠好,晾曬的時間夠長,紅薯幹上還會形成一層淡淡的白霜,口感就會變的更甜更香。

晾曬好蒸熟的紅薯幹,奶奶帶我回屋做油炸紅薯幹。她從灶旁拿出一個小塑料桶——那是我爸媽帶回去的菜籽油,那時候菜籽油金貴,據説小小一瓶香油是要省着吃半年的,可奶奶總是毫不遲疑地將大半桶香油倒進鐵鍋,再次加柴添火,等熱油上的泡沫散去,將之前切好備用的生紅薯片放入滾熱的油鍋中,炸至金黃,出鍋濾油,放涼即食,一咬一個嘎嘣脆!

接下來的春節假期裏,抓一把紅薯幹,村裏的樹林草叢就變作了我探險的樂園,石板路上畫滿我奔跑的足跡,院子裏留下我陣陣笑聲,坐在老屋的火塘旁就連我蹩腳的彝族話也變得不再生硬……

春節假期終於結束了。返程時,我對着村口大香椿樹下那日漸佝僂的身影拼命揮手,而在我的行囊裏裝着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紅薯幹。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奶奶已故去多年,紅薯幹也成為了我家春節必備的食物。廚房裏,年過花甲的母親將紅薯洗淨上鍋,我稚氣未脱的女兒在一旁眼巴巴等着美食出鍋。在蒸鍋和烤箱裏飄出的香甜味中,奶孫倆用彝語搭着話——

“阿囡啊,你媽媽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就會説好多彝話了,你也要學啊……”

春節的滋味作文 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是一個大年三十,盼望着,盼望着,新年的腳步更近了。

在這個萬家團聚的時刻,在外鄉的兒女們都奔向翹首期盼的父母,只為過一個紅紅火火的幸福年。我們家自然也不例外,姐姐從南京匆匆趕回,爺爺奶奶也早早被接到城裏。説到過年,最快樂的就要數我們小孩子,你聽,“噼裏啪啦,噼裏啪啦”,我們在盡情地放鞭呢。聽着那清脆的聲音,看着那火紅的鞭炮,想着那美好的祝福,這真是一個幸福的中國年!

到了年三十中午,一大家子聚在家裏吃飯。第一道菜是魚,因為魚和‘餘’諧音,所以過年一定要吃魚,寓意年年有餘。第二道菜是年糕,因為‘糕’和‘高’諧音,所以意為年年高。第三道菜是雞湯,喝了象徵平安,爸爸要吃雞爪,意寓‘新年抓財’。我吃雞翅和雞骨頭,寓意‘展翅高飛’和‘出人頭地’。第四道菜是我們家自創的五穀湯,裏面有湯圓、薏米、紅豆、蓮子、桂圓、芡實,寓意‘生活美好、源遠流長’。菜多的我都記不住,但每一道菜都寓意着美好的祝福。

午飯後,便是我們忙着貼春聯的時候了!讀着那燙金的字眼:“春風送暖添福壽,吉星高照保安康。”以及陽台上的“春風綠染千山秀,善政輝昭萬户新”。貼完春聯,我們便開始貼“福”字,一定要倒着貼,諧音“福到”。無論是貼春聯還是貼“福”字,都表達了我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

春節的滋味作文 篇4

記憶中的春節是被鞭炮炸響的。

正月七年級至十五是正規的春節。而大年三十清早,家家户户門口就迫不及待拉開陣勢。一串串裹着紅紙的長鞭從街頭一直噼裏啪啦震到街尾。屋頂上的薄雪在鞭炮聲裏簌簌掉落。之後很長的時間內我都不敢出門:一隻腳剛邁出門檻,夾着硫磺味的濃煙立刻會引得眼淚飛流直下。

放長串的掛鞭是叔伯們的事,小孩子不奢望,也怕舉着木杆挑着掛鞭大搖大擺晃盪。可手一伸進荷包,便能摸出一大把小小的細鞭。天大冷着,遠遠近近的孩子聚成一堆,鼓囊囊的花棉襖,悄聲而又興奮地討論放鞭炮的種種計劃。手通紅,臉通紅,年幼的不停吸着鼻子,但個個都是一臉的眉開眼笑。

膽大的往往愛玩摔炮,一手叉腰,一手揚起又很迅速地一揮,頭也瀟灑地一擺。“啪”,炮撞在地上響亮迸開。這樣霸氣的放鞭炮方式立馬吸來不少羨慕的目光。

玩不來摔炮的,只得將普通鞭炮,點燃再扔出。有時隨手扔出的鞭炮恰巧與大路上呼嘯而來的車輪相遇。常常聽見車內竄出一聲驚叫,路兩邊便同時掀起一層笑浪。

待木門上顏色褪淨的舊春聯揭下後,爺爺開始在門口支大桌,搬筆硯,鋪上幾尺長的紅紙。接過圍觀的人羣中遞來的一杯茶,先抿一口,咂摸一會兒,在紙上寫下墨黑的撇捺。每一筆都要使爺爺運一口氣,好像要將一年的祝福都揉進春聯中。

我和弟弟學樣,蹲在門前的小水泥坡上,用弟弟從學校偷拿的短截粉筆寫。我寫上聯,弟弟寫下聯,同時“起筆”,全不顧什麼對偶、押韻、平仄。周圍的夥伴爭着要提橫批,我當然不肯,於是達成協議:寫一字交幾粒糖。

白天瘋玩一陣,晚上也不消停。年飯固然誘人,可我依舊匆匆塞幾口後風似的旋到大街上。大人們在屋裏挨着火盆嘮嗑,跟着電視裏的人笑。我們則找來碎布片、幹木棒,紮成火把,澆油點火,結成火把幫在夜色中穿行。

離爺爺家不遠有塊老墳地,一連幾日上過香火,漆黑中,燭光明明滅滅地動。大家並不忌諱,又因那裏所埋的全是逝世多年乃至姓名都聞所未聞的村人,仍舉了火把前進,只是彼此漸漸禁了聲。不多時,忽一人大呼“有鬼”,於是原先並不覺詭異的樹影、草叢、枯枝、燭光瞬間都像成了鬼怪,借墳地裏的風一起撲來。霎時哭叫聲起、饒命聲起、奔跑聲起,中雜火把落地聲、跌倒聲,攪成一團。直到一頭扎進自家大門,暖氣湧來,才長出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