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节日范本>冬至节>

实用的冬至吃饺子作文合集七篇

冬至节 阅读(2.26W)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至吃饺子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冬至吃饺子作文合集七篇

冬至吃饺子作文 篇1

大家应该知道二十四节气吧!今天是星期六,12月22日,阴历十一月十三。今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冬至!

我想大家应该知道冬至——吃饺子!今天我们家就吃了一顿饺子宴!说到今天吃饺子,还有我的一份功劳呢!

第一个功劳是——包饺子。今天我早早的来到了姥姥家,做完奥数,便感到很无聊,东看看,西逛逛!突然,看到姥姥正在包饺子。我想:要不我帮姥姥一块儿包饺子!于是我来到姥姥面前,给姥姥说:“姥姥我来帮你包饺子吧!”姥姥说:“行啊!”

我右手拿饺子皮,左手用筷子往饺子皮里放肉馅儿,然后,放下筷子,用手使劲挤了一下,便包好了一饺子。这时看看我包的饺子,哎!真是没得说,什么都不像!说像包子吧,又不像;说像狗骨头吧,也不像!再看看姥姥包的,个个都像样(像包子样)!

过了一会儿,看看我包的包子,个个都像打了个败仗一样!但是,再看看姥姥包得,个个都像将军带出来的兵。饺子包完了,下一步就该下包子了!

我的第二个功劳就是——吃包子了!嘻嘻!不用猜,大家就知道了!今天我吃得特别香,吃得特别多,因为里边有我的一份功劳幺!

冬至吃饺子作文 篇2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接下来,我们讲讲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吧!

相传,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辞职回家那时,正好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乡亲们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搭起医棚,用羊肉、葱等食材做成一种药物给百姓吃。吃过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人们称它为“饺子。

妈妈的话:“儿子通过百度查阅,了解饺子的来由,这个方法不错。”

冬至吃饺子作文 篇3

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可大家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吗?从前,有一个人叫张仲景,他是一个很有名的大夫,同时他也是个官。一年冬天天很冷,漫天飞舞着鹅毛大雪,连庄稼都被冻死了。张仲景告老还乡,走到家乡南阳时,他遇到了许多向南走的乡亲。他好奇的问大家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乡亲们说:“今年冬天太冷了,很多人被冻病了,我们想去暖和的地方。”张仲景说:“我能治好你们的病。”于是,他就把羊肉和蔬菜等驱寒的食物剁碎,又用面皮包起来,在放在滚烫的开水里煮熟,分给大家吃。乡亲们吃完,果真病好了,于是他就给这种食物取名娇耳。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娇耳就变成了我们现在吃的饺子。所以妈妈的妈妈说:冬至一定要吃饺子,否则会冻掉耳朵的!

今年的冬至,我是和姥姥、舅舅、舅妈,还有妈妈一起过的。我们包了香喷喷的大肉萝卜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出锅,端到餐桌上,我就迫不及待的吃了14个。现在回想起当时美味的饺子,还余香萦口啊!

冬至吃饺子作文 篇4

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吃南瓜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还有很多。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出国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吃饺子作文 篇5

随着校园中的三角梅凋落,冬至降临。这几天总是阴沉沉的,几乎很少见到阳光,四周显得很冷落萧条,万木凋敝。受副高压带的控制,长江南岸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一年四季分明。

在潮实上了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在家里过冬至,以前的冬至就是在食堂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家门,我感觉到了浓浓的冬至气味。

虽说南方人偏受汤圆,可我偏钟情于饺子。

小时候,入了冬,家里总爱包一次饺子。没有待定的时间和意义,不过是某一个降温的早晨的一时兴起,却在日渐寒冷的天里凭增一股暖意。

平时用来炸食物地面粉意外与冷水相遇,简单揉搓之后就成了白白胖胖的面团,静待一旁。白菜洗净,在砧板上躺好,金属与木头有节秦地碰撞出一首序曲。剁好的`饺子馅,撒些许盐,静置片刻,沥干水分,调味全凭手感。奶奶对此颇有经验,自是不必担心肉馅咸淡。

接着,便是包饺子了,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一家五个人围桌而坐,爷爷擀面皮,余下四人来包。面团搓成长条,再掰成一元硬币大小的小团,用擀面棒一压,略擀一下将小困推开,左手转动面皮,右手擀面,只需三四秒功天,一张厚薄适中的面皮就压成了型,放在撒好干粉的桌面上。爷爷把面皮摊在左手掌心,用筷子挑肉馅,置于正中,一扰,一折,一捏,一枚标致的饺子就完成了。虽然包起容易,但要包得好却很不容易。既要快,又要不露馅,下锅不破,还得好看。约摸一小时的时间,饺子们就排成方阵,时刻待命。

饺子,说吃也是真的好吃。奶白色的外皮半偷着亮,吹弹可破。瘦肉肥肉五比二,与清甜带脆的白菜天生一对。若是包得好,还有浓郁的汤汁,一口下去,肉香四溢。我习惯蘸醋,有时还蘸上蒜泥与辣椒,和着热气腾腾的饺子,那叫一个痛快!

但真正让我爱上饺子的,还是包在其中的那一份温情。也只有吃饺子这一天,对于午饭的准备,一家五口都能参与,忙碌着,说着,笑着。年复一年,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使有,也只是匆匆忙忙,话也没能多说几句。能够包饺子的闲暇周末,也逐浙沉淀在童年的记忆之中。感谢冬至让那生封的记忆再现,那最纯真的快乐就这样一遍遍打磨,变得闪闪发亮。冬至快乐!

冬至吃饺子作文 篇6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七年级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七年级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冬至吃饺子作文 篇7

冬至马上来临,今天便是接冬至,应该吃饺子,不然会冻耳朵,这虽然只是谚语,但吃饺子是我们不会改变的习俗。所以妈妈和姥姥就开始包饺子,我也来帮忙。

包饺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饺子馅,一部分是饺子皮。饺子馅儿已经有姥爷搅拌好了,我们只需要做好饺子皮就好。妈妈用一个大盆装了许多面粉,再加上水就可以开始和面了。我在一旁看着妈妈和面,原本又湿又粘的面,被妈妈一拳一拳砸硬,砸光滑了。我也来试了试,挺费力的,手砸下去后会被黏住,不好拔出来。

好不容易和好了面,姥姥说:“和面讲究三光,手光、面光、盆光,你这样还不行。”妈妈就帮我和面,面团变光滑了,这才算和好了面。妈妈把面团分成了八个球状面团,再把它们分别搓成环状,用刀割开,切成小块。我拿到了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面皮。可我不会擀面皮,面饼粘在擀面杖上面,皮成了长条,这些都是我做出的。

妈妈在一旁指点我,擀面皮要一手推一手拉,面皮就会转起来,就能擀成圆形了。虽然经过了一番周折,但面皮还是擀好了。接下来的包饺子就简单一些了,有姥姥和妈妈来做,她们包的饺子,又快又好看。饺子放锅中,用开水煮,煮好了,一道美味的食物就出来了。

吃着自己参与包的饺子,心中十分开心,果然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吃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感到骄傲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