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行业范本>教师>

教师的性别意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教师 阅读(3.01W)

[论文关键词]教师性别性别意识

教师的性别意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当前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性别意识现状出发,指出教师存在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偏见和忽视性别教育等问题,探讨了教师的性别意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教师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性的建议。

在我国中国小教育中“性别”长期处于隐性的状态,缺乏对性别的关注,在教师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中,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盲点,缺乏性别敏感意识,甚至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性别偏斜。所以,培养教师的性别意识是完善素质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教师在中国小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性别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的性别盲点

在升学率的压力下,中国小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缺乏对非智力因素的关注,更忽视学生的性别成长。具体表现在,教师极少考虑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如为什么女生相对于男生而言不够自信?为什么男生好动?为什么男生理科通常比女生好?为什么有些女生到了国中阶段成绩会下降?为什么女生会更在意自己的外貌?对于学生的这些惯常表现,在教师眼中往往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因此,教师很少深入地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更不会探究教育方式与性别的关系。对因性别差异导致的学业或其它方面的问题,其教育的针对性较差。

2.教师在教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会不经意地对男生与女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或给予不同的暗示。例如,当女生与男生发生争执时,老师会说:女孩子不要那么厉害,那样是很没有形象的。这样的评价,会给女学生心理暗示,凡事要忍让,不要太张扬。有的老师在男生回答问题声音较小时会说:“你怎么那么害羞,像个女孩子。”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方面挫伤了男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女孩子必须害羞的性格特征,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教师性别刻板印象越深,就越会压抑学生性别人格的全面发展。

3.教师在教育中的性别偏见

教师对男生在智力上的评价远远高于女生,一些教师认为女生学不好数学是能力问题,而认为男生成绩差是学习动机问题,即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言下之意,男生只要想学习了,成绩就会超过女生。有的学者通过质性研究发现,有不少教师在提到男生完成作业有“好突击”、“好省事”、“贪玩”等特点时,几乎都带着欣赏的语气,似乎这些特点与他们眼中男生更具有创新能力相连。而女生的一些诸如“认真”、“懂事”、“刻苦”、“要面子”“、按部就班”等特点则与缺乏创新能力相连。[1]这种归因方式会对男女生产生不同影响,女生对自己的期望值降低,男生则可能自我抬高。

二、教师性别意识的缺失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的性别意识对学生可起到“自我实现预言”的作用,就像有学者指出的,“如果你认为女孩数学学不好,你就可能通过以下方式来阻止女孩数学学习的成功:忽视她们的能力、低估她们的成功,不给以有效的'反馈,给以低的期望等。以这种方式,你的刻板印象就被证实了。事实上,不相信女孩能学好数学的老师,他(她)的女学生数学就学得差。”[2]

1.性别盲视很难使教学“因性施教”

素质教育主张“因材施教”,这其中很大程度地包括“因性施教”,即尊重性别差异,对不同性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健康发展。而现实的教育中几乎对男女学生“一视同仁”,这种做法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性别平等,但实际上却没有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现实状况,往往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后果。教师可根据男女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对教学做出调整,如一些研究表明女生可以学好自然科学,但她们在学习方面的需要与男生有一定的差异,该研究认为女孩在合作型的学习环境里学习会更有效,女生更希望教师和蔼、平易近人。[3]可见,如果教师能针对女生的学习特点,给予学生更多关怀与鼓励,她们在自然科学方面将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性别刻板印象限制了学生性别人格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过于强调女性及男性的某方面特质,则会导致人格发展的不健全。例如过于强调女生的顺从、羞怯,则会忽视其独立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女生缺乏自信心,增强依赖性;对男生亦然,生活中不少男性以拥有男性阳刚气质为荣,但一个缺乏温情与关怀品质的人未必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与家庭生活的幸福。可见,性别刻板印象将会阻碍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心理学家本姆的研究表明:那些既有男性特征又有女性特征的双性化个体在社会适应上优于性别类型化个体,因为他们没有严格的性别角色概念的限制,能更灵活、更有效地对各种情境作出反应。[4]

3.性别偏见压制女生的创造力和增加男生的心理压力

教师强调男强女弱,男生聪明,逻辑思维能力强,而女生则在学业上的悟性不太高等性别偏见,导致不少女生降低了自我期待,从而抑制了其潜在的创造能力。与此同时,男生也因为家长和教师的过高期待而感到莫大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更强烈地意识到男人应该是强大的,要主宰一切。他们最怕别人说自己不像男人。社会文化在无形之中规约了男性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将男性的责任、义务、能力和他们的人格、尊严紧密联系在一起,令他们不能掉以轻心,这无疑增加了男性的身心负担。

三、培养教师性别意识的建议

事实上,教师也是传统性别观念的受害者,由于我国现有的教师教育教材几乎没有涉及性别的具体内容;教师培训课程中也长期未纳入社会性别意识,由此导致教师缺乏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度,教师教育活动难免出现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因此,要改变中国小教学中成长的性别问题,培养教师的性别意识是首要环节。

1.在教师职业培训中加强社会性别理论的学习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教师培训中开设社会性别相关的课程,将世界各国在性别方面的研究成果吸收进来,使教师能系统地学习社会性别理论,了解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性别文化现象的存在。从而更新自己的性别观念,反思自己的性别身份。作为教师要思考自己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所处的立场是什么,自己是否不自觉地强化了某种性别优越的意识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反思有助于矫正性别偏斜的教育取向。此外,还应帮助教师理解社会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及其在个体的职业和日常行为、价值观念、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引发深入思考,从而具备较强的社会性别意识。

2.增强教师的性别敏感度

由于性别教育是一种态度与理念的培养,因此性别敏感性的培养可用参与式的方式进行,可采取讨论、观察、实作、表演等形式,使教师能在交流与经验分享中做角色互换扮演的活动,从而更加了解与体谅异性,更多地尊重不同性别的学生。另外,教师的性别敏感性还应当体现在对教材、教参的运用上。目前中国小所使用的教材还存在一定的性别刻版印象,教师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选择,则应向学生分析教材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并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性别刻板印象。

3.鼓励教师参与性别研究

在我国,性别教育的起步较晚,但是性别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观察、思考、分析和评价社会现象的极其重要的思维视角。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应当走在性别研究的前列,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性别教育进行深层次思考和研究,才能更好地认识教师的性别偏见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才能帮助不同性别的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将性别问题列入课题指南的方式鼓励部分有兴趣的教师率先开展性别研究。例如,如何增加适合女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帮助教师寻找和学会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避免女生对数理化等学科缺乏兴趣与信心。

同样也应当研究男生在学习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找到更佳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的性别研究将能促使教师更关注性别问题,也能带动更多的教师去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性别误区,从而最终达到学校教育的性别公平。

参考文献:

[1]陈雨婷.性别差异与日常教育实践——对六位国中教师的性别观念及实践的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8).

[2]强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42.

[3]肖巍,侯爽.自然科学教育中的性别差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6).

[4]方建移,张英萍.学校教育与儿童社会化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51.

[5]周小李,胡修银.文化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性别平等[J].教育评论,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