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个人范本>职业>

市场竞争中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论文

职业 阅读(6.59K)

摘 要:在激烈的期刊市场竞争中,随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期刊界对期刊编辑提出了崭新的、更高的要求。期刊编辑作为精神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要清楚自身所应肩负的责任和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根据期刊社的目标以及个人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

市场竞争中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论文

关键词:市场竞争;期刊编辑;职业素养

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是指编辑人员在从事文化、科技成果传播与出版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直接决定出版物质量,并对社会文化积累、道德法展、科技进步产生直接影响的基本品性[1]。若想提高期刊的质量,办出优质的期刊,关键在于办刊人的职业素养。随着中国期刊业改革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的建立,人才瓶颈悄然凸显,这就对期刊编辑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培养出一支职业素养过硬的编辑人才队伍。

一、树立积极主动的市场意识

当前,期刊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由于存在着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因此一本期刊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清晰的定位、准确的目标读者,以及根据读者特点而规划的产品,这样才能赢得目标读者的关注[2]。一本期刊只有在细分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读者定位,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服务于读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出版理念、角色定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期刊之间的竞争凭借的是鲜明的个性与特色。著名出版家邹韬奋曾经说过:“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读者的需求,做好期刊内容上的改革,是期刊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期刊编辑不应仅做静态的文稿处理工作,还应主动熟悉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充分掌握社会热点与目标读者趣味,了解期刊市场和读者需求,揣摩读者的阅读心理。根据市场信息进行期刊的整体策划和选题策划,在栏目设置、组稿方向、稿件遴选等方面,都要根据读者需求来调整刊物内容。对于每一个选题,都要着眼于是否顺应读者需求,是否对读者有益。

如今,各类期刊都十分重视对读者和期刊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进而确定刊物的读者对象、宗旨和栏目,并且在期刊内容的甄选上以读者为中心,根据读者的需求变化来组织选题。像《招生考试通讯》这样一本教育类专业期刊,更是适时而变,与时俱进地对刊物作出规划。对于广大学生读者而言,教育类期刊能够使他们感到重要、实用、可读、必读,感觉刊物能贴近他们的心灵,才是他们最期盼、最欢迎的。鉴于此,《招生考试通讯》的编辑在组稿之前,先要研究市场和读者需求,挖空心思策划选题,然后根据这些需求,选择并组织作者按照年度选题规划方案进行撰稿。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读者反馈也很满意。可见,只有将读者意识贯穿始终,重视了解市场,才能确保期刊长久地赢得读者,在市场牢牢地站稳脚跟。

二、培养敏锐独特的创新能力

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期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本期刊若想在竞争中据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出新、出彩,富于创新精神。创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期刊的需求和编辑的工作需求,它体现在期刊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中。作为一名期刊编辑,其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语言创新和思维创新两个层面上。

所谓语言创新,是指摒弃正被市场抛弃的媒体语言,适应商业化写作的规律。也就是说,学院化教育所形成的写作风格、传统期刊编辑的实践积累,与实际的商业化写作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加以调整。比如,《大众电影》是一本资格很老、传统型的电影期刊,而《看电影》则是同类期刊中的新生代。这两本期刊的文字风格迥异:前者沉稳、规矩,后者时尚、新锐。读者市场的选择结果告诉我们,《看电影》尽管是后起之秀,却俘获了大批读者尤其是年轻影迷的芳心。这里不是说传统期刊的编辑水平不够,而是时代在发展,读者的阅读口味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期刊编辑理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瞬息万变的期刊语言风格,结合受众群体,革新自身的语言风格。

与语言创新相比,思维方面的创新能力则更为重要。理由是,读者尽管阅读的是期刊,但寻求的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不仅希望通过文字、图片获取信息,还强调期刊自身精神气质的独特影响力。因此,期刊编辑应富有创造性,否则就难以推出具有创造性的文化产品[3]。一本期刊最能吸引读者的是特色与个性,有特色的期刊才具有竞争优势。在知识成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大环境里,读者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可以迅速地识别一本期刊是富有新意,还是旧曲重弹。因此,除了语言上的创新外,新时代的期刊编辑还须培养创造性思维,对社会思潮、流行元素、时尚趋势等有准确的把握和判断,尤其要善于发现新事物、挖掘新观念,想方设法推陈出新,进而办出有特色的期刊,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三、打造“博”“专”结合的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消费者经济水平的提高、期刊产业的改革和创新,专业化、小众化成为中国期刊界的重要发展走向。为了追求读者市场的最大化,任何期刊都要有明确的定位意识,服务特定的读者群,满足读者个性化的多方位需求,也就是以小众化的方式达到大众化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一大批与此相适应的具有专门知识的期刊编辑人才。

传统期刊编辑学曾提出“T”形知识结构的概念,强调了期刊编辑应达到的专业知识水平,即期刊编辑若想胜任本职工作,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扎实的编辑知识,要成为“杂家”。然而,随着期刊类型的日益细化,期刊编辑的分工也将越来越专门化。在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以一个人的通才来应对一切,显然不太现实。毕竟人的精力十分有限,追求样样精通,可能最终导致一样也不精通。人各有所长,能力和资质差别很大,社会化生产所要求的分工细化,恰恰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使人们在生产中分工明确,各尽所长。

当今中国期刊业的快速发展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水平上,而是应沉下去,最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期刊编辑要不断探索,向“专家型”编辑的方向发展[4]。也就是说,专业性期刊的编辑必须在某一领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并因此形成科学的判断力,才能驾轻就熟地进行专门化期刊的运作。比如像《招生考试通讯》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教育类期刊,如果编辑自身不懂得招生考试领域的专业知识,别说加工处理招生考试方面的稿件,就是与读者沟通起来都十分吃力,又怎能奉献出贴近读者、指导性强的文章呢?因此,期刊编辑既应做“杂家”,又不能自甘于当“杂家”,还要在“杂”的基础上“专”起来,成为融“博”“专”于一体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如今中国期刊界的现状是,文字水平尚可的“万金油”式编辑举目皆是,而具有专业水准的编辑却较为匮乏,从而影响了期刊的整体质量。目前,很多综合性传统期刊纷纷改头换面,流露出专业化的气质,但有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便是编辑的专业化水准差强人意。可以说,没有期刊编辑的专业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期刊专业化。

四、塑炼独立深刻的理性精神

如今的读者普遍要求一本期刊具有较为深刻的内涵,以帮助自身提高知识层次。鲜活而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与主张,是形成期刊风格所不可或缺的。期刊的思想就如同一个人的气质、风度,是内在精神的洋溢[5]。构成期刊特色与个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观点,它要通过编辑凭借理性精神去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筛选。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若想获得独家新闻,似乎不太可能。尤其是期刊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在新闻报道方面更是处于劣势。那么,期刊在市场竞争中究竟靠什么取胜呢?答案是:除了提供准确丰富的信息和有内容的深度报道外,还要敢于亮出观点,善于用自己的观点来影响读者。期刊编辑作为从事信息的筛选、加工、生产的专业人员,是精神文化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因此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有思想力。编辑对文化的传播,不仅是一个文化审选的过程,还是一个渗透自身文化理念、参与文化创造过程的重要角色[6]。即便抛除抓住读者眼球的市场动因不谈,期刊作为重要的舆论工具,也要履行好自己的使命,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尽一己之力。而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期刊编辑的理性精神之上。在这一点上,《三联生活周刊》《南风窗》《新民周刊》等时政类期刊作出了表率。这些期刊通常以有一定文化教养的读者为目标受众,以他们的视角为出发点,反映他们的价值观。要求受众能够以批判的精神进行独立思考,关注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一本期刊的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选题上,即选题应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充分把握时代的脉搏,而这正是考查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其实,理性精神同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密不可分,而这一切又建立在充足的知识储备基础上。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除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还应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涉猎,这样才能练就一双洞察深远的慧眼,在纷繁庞杂的信息面前理清头绪,将其组织成为有效的选题。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期刊编辑要想实现职业化,除了对期刊事业抱有奉献精神外,还应具备积极的市场意识、“博”“专”合一的知识结构、独特的创新能力和深刻的理性精神,这对提高期刊竞争力,促进中国期刊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焦薇缜.试论期刊编辑的职业素质[J].开封大学学报,2007(4).

[2] 毛菁华.塑造期刊品牌个性的五个关键[J].编辑之友,2009(8).

[3] 黄仲一.期刊编辑角色的偏失与弥补[J].编辑之友,2009(8).

[4] 刘晓晶,曹阳.新型编辑的角色定位与多元发展[J].编辑之友,2009(12).

[5] 赵丽杰.期刊的选题策划[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王振铎,孔得蕾.编辑创造媒介论[J].编辑之友,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