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職場範本>職場健康>

早教是科學育兒新潮流還是大忽悠

職場健康 閱讀(2.41W)

七彩斑斕的教室裡,穿著豹紋裝扮成“非洲土著”的老師用鼓點和手勢跟小朋友“打招呼”,音樂響起,沙錘、小鼓等演繹著歡快的旋律,老師、家長開始帶領著小朋友們跟著節拍舞蹈——這是某早教中心的一節音樂課,參與的都是兩歲左右的小朋友,還有他們的家長,大家都玩得興高采烈,與其說這是課堂,不如說是個派對。

早教是科學育兒新潮流還是大忽悠

隨著年輕父母教育意識的改變,“早教”已成為越來越多父母關注的內容。本月開始,位於東莞南城的一家早教機構率先獲得了由市教育局頒發的早教類“辦學許可證”,東莞的早教機構正式告別“黑戶”歷史。不過,作為一種新興教育方式,伴隨著“早教”的爭議卻並未因此而平息。

那麼,“早教”究竟是一種科學育兒新潮流?還是巧立名目騙家長錢的“大忽悠”?眼下正成為家長們關注的焦點。

彈!孩子學不到知識錢花得不值

已經為孩子購買了早教課程的吳女士覺得這種一擲千金的“天價”教育並不合算。她告訴記者,她帶著一歲大的寶寶上了早教課後,發現其所謂的培養動手創造能力無非就是讓孩子們一起玩玩具、和父母做親子游戲。“很多東西我們在家也能教,這麼簡單的課程每節課還要100多元,真的很不抵。”

吳女士還認為,一週一節45分鐘的課不可能讓寶寶在能力上提高多少,而且自己陪孩子參加了半年早教,也沒有什麼收穫。“陪孩子去上親子課時,我大部分時間都在照顧寶寶,常常顧不上聽老師在說什麼。”

吳女士說,實際上自己對早教的大部分認知都來自早教機構的宣傳和介紹。“他們的廣告說得非常好,國際接軌、國際品牌、雙語教學等,都是洋味十足的概念,讓我眼花繚亂且深信不疑。可是真的上課後,總感覺有一種不過如此的失落感。”

師資良莠不齊辦學缺乏規範

張先生和妻子都是白領,非常關注兩歲兒子的教育問題,在收到某早教機構“雙語授課、教師大部分本科畢業、具有權威機構頒佈的專業早教資質”的宣傳單後,張先生被打動,報名給兒子參加了這家早教培訓。

但是在陪兒子參加早教課程的過程中,張先生就發現這家早教機構的老師並非像宣傳單中所說的那樣“大部分本科畢業”,而是大部分只有幼兒教育的中專或大專文憑,而且在英文教學的'課上,張先生能明顯聽出老師發音的不標準。

據介紹,早教機構的老師都是需要具有雙證的,即幼兒教師證和育嬰師資格證,此外還得通過培訓。在早教機構的牆壁上,張先生看到了所有教師的“資格證書”,一張英文的、由某機構出具的所謂“培訓結業證”,而多次問到該機構教師的資質證明時,張先生得到的答覆都是“在總部存放”。

張先生還告訴記者,課後與熟識的老師的交流中就發現,有一些老師並不是專業學早教的,有的是學幼教的,或者以前是幼兒老師後來轉行到早期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