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政範本>調查報告>

【熱門】學生調查報告八篇

調查報告 閱讀(1.63W)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學生調查報告八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在眾多的學生中,他們為了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紛紛去各地、各處遊覽觀光,以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拓寬自己的眼界。因此,筆者來到省旅局,對我省假日旅遊做了詳細的調查報告:

(一)假日旅遊帶動旅遊業的發展。“五一”期間全省共接待中外遊客320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20億元人民幣,日均近3億元,比去年國慶增長12%。全省各地的熱點旅遊區再度火爆,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廈門共接待海外遊客5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6億;去年剛剛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的武夷山市接待遊客達到10。5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5000多萬元,均創歷史最高記錄。“五一”期間,適逢湄洲島舉辦媽祖文化旅遊節,七天時間上島人數達12萬人次。三明市有賣票的48個景點共接待26。8萬人次,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幣,比增215%。過去屬溫冷地區的連城冠豸山接待3萬多人次。由於假日旅遊的迅速升溫,旅行社生意紅火,各地賓館飯店頻頻告急。

二)假日旅遊帶動民航交通業的發展。“五一”期間,廈門機場進出港1143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56%;飛行航班837次,其中增加航班142次。武夷山機場起降航班達170架次。5月1日,進出福州長樂國際飛機乘飛機出遊人數達4900人。從5月1日開始進出福建的各趟旅遊專列整天持續高峰,日均到發客流量達4萬餘人,超過春運,全省增開了30多對旅遊專列。福州、廈門、泉州始發的中短程旅遊列車趟趟爆滿,其中觀光遊客佔80%以上。福州至武夷山的“武夷之列”專列在原有基礎上又加掛四節車廂,仍超員30%。節假日期間,廈門火車站傳送旅客712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57。85%。公路客運也不遜色,如廈門特運總公司節日客運量達113065人次。據測算,交通費在旅遊花費中所佔比例最高可以達到70%以上,鐵路、民航、公路以及水運已成為假日旅遊最大的受益者。

(三)假日旅遊帶動零售業的發展。廈門、泉州等地大型商場銷售平均增幅約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長,其中一半顧客是來閩旅遊的外地人。1999年全國的社會零售總額比1998年增長6%,但接節假日的銷售卻增長了70%。這就表明,假日旅遊帶動旅遊消費已趨明朗化,消費者正在逐漸形成假日消費的習慣。因此,假日商場的火爆可以說是假日旅遊推動零售業追上國際潮流的表現。

(四)假日旅遊帶動餐飲的發展。“五一”到我省旅遊的人數320萬人次。這麼多認得吃喝必然給飲食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假如按40元/人天的標準計算,這將是一筆可觀的數目。無論是“五一”、“十一”,還是元旦春節,許多城市、許多景點,出現人流如潮、、瘋狂熱賣的火爆場面,不少灑樓、餐館、快餐店要排隊預約。而且,遊人在飲食過程中,還可領略全省各地的飲食文化。

(五)假日旅遊帶動休閒娛樂業的發展。假日旅遊的啟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鎮居民的消費模式逐漸向休閒娛樂轉變。休閒娛樂不僅讓遊客參與各種遊樂設施和娛樂活動,體驗其中的知識與樂趣,而且以休閒娛樂為載體,將休閒文化、體育運動等形式與遊樂主題融為一體,使“娛”變得豐富多彩,滿足了遊客休閒、娛樂、健身的願望。調查顯示,節假日50%的人考慮外出旅遊,在外出旅遊的人群中,64。8%參與人休閒娛樂。

雖然假日旅遊火爆,但是由於旅遊業涉及面廣,關聯性強,因此,假日旅遊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通知放假時間太遲;

(2)受到旅遊交通的制約;

(3)熱點旅遊區住宿床位供不應求;

(4)個別宣傳媒體誤導消費者。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調查目的: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餘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並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瞭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後的就業大有裨益。通過調查可以瞭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後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技能,尋找發展的機會。 調查物件: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0名,其中湖南文理學院20名,湖南大學10名,長沙理工大學10名,湖南師範大學5名,湘南學院5名。年級分別為大一學生5名,大二學生30名,大三學生15名。

調查內容:本次調查通過對大學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麼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

調查結果:從調查中發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兼職是大學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麼職業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是能夠賺錢的工作,就可以去試一試,品牌代理,促銷等以前不會是大學生從事的工作,現在都成為了大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工作。調查結果分析:在調查中發現沒有人在參加社會實踐上選擇“參加‘三下鄉’活動”一項,說明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當前,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採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參與“三下鄉”實踐,其目的是為了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同時給農民帶去相應的指導,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並從群眾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於知道自己的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現在大學生,除了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往往這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親更是不允許或者不支援自己的孩子參加所謂的 “三下鄉”實踐活動,這樣,學校所提倡的通過 “三下鄉”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就未能夠達到。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在個體價值觀體系中,人生價值觀處於主導地位,決定著總的價值取向,對價值觀系統中其它價值觀起著指導和制約作用。由於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是圍繞自己出發,致使大學生自身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不足,更不用說參與“三下鄉”活動服務人民了。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今年暑假,我對再就業問題進行了調查。由於這幾年的經濟不是很好,導致了一部分企業職工的下崗,然而如何解決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就成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很大的障礙。

近年來,面對日趨嚴重的國有企業職工下崗現象,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與支援,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國企下崗職工再就業仍然困難重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近日的統計資料就顯示,全國一季度下崗職工再就業率下降,下崗職工再就業遭遇“淡季”。在傳統體制條件下,國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目標就是完成政府的指令性計劃。在此情況下,受利潤最大化法則與嚴格成本約束機制的雙重驅動,消除內部隱性失業、裁減冗員就成為國有企業走向市場的必然選擇。與此同時,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與知識經濟的迅速興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數量與態勢,作為傳統就業主導的國有企業,不僅不能吸納社會剩餘勞動力,反而向社會釋放大量的閒置勞動力。更為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農村改革開放的深入,數以萬計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開始離開土地,加入城鎮勞動就業隊伍,成為國有企業職工就業強有力的競爭者。因此,近年來儘管非國有經濟發展較快,拓寬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的渠道與空間,但在與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競爭過程中,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在年齡、心理承受力、未來期望值等方面均存在諸多不適應之處,從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空間。

而且在傳統體制條件下,勞動用工的終身制、所有制的差異性等體制缺陷賦予了國有企業職工特有的“身份特權”,由此形成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擇業過程中的“體制心理偏好”,總是期望把自己的擇業活動與國有企業永遠聯絡在一起。這一制度慣性及其由此引發的心理素質缺陷,嚴重阻礙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步伐。伴隨著勞動用工制度的改革與合同制度的日趨完善,傳統體制條件下國有企業職工的思維方式與行為受到了全方位的衝擊;但由於缺乏社會制度體系與外部環境的有力支援,大多數國有企業職工的就業心理素質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主要表現為:對勞動用工制度的市場化改革有較強的排斥心理,對日趨嚴重的失業現象缺少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未能及時轉換就業觀念,增強對失業的危機感與適應性,缺少割斷與國有企業聯絡的心理準備,從而阻礙了國有企業職工正常的角色轉換過程。在廣大國有企業職工中存在著明顯的職業評價偏見與不合理的就業傾向。

總之,再就業問題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而我們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的發展,不讓自己被激烈的社會競爭所淘汰。而在這過程中就要靠我們自己去學習書本外的東西來增強我們的能力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根據有關部門的資料顯示,32%的中國小生在暑期中參加了課外輔導班,但喜歡參加課外輔導班的孩子數只佔6%。資料顯示,家長在孩子學費上的支出佔所有支出的65%,學習科目主要集中在英語、計算機、數學、文藝等方面。其中,28%的家長希望孩子通過參加暑期活動來提高學習成績,26%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提高學習興趣。

一、原因

如今錯別字已經屢見不鮮,什麼小攤小販的招牌、網路文章、廣告上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因此,我決定來一次錯別字調查報告。

二、調查

先就近開始,從我身上開始調查吧。本來我信心滿滿,認為錯別字肯定不會多。一調查錯別字還真不少,就拿上次考試來說。有一個成語“一如既往”,而我竟然寫了一個“一如繼往”。這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錯別字例子麼,調查到這裡,我的臉也紅了,恨不能直接用鑽地術到地底下躲著。“算了,還是走上街頭進行一次調查吧。”我心中暗想,“估計小商小販的錯別字也不會少。”於是,我騎著單車,來到了大張購物商店門口。

我學著孫悟空,大眼一掃,頓時就發現了一個可疑目標——“臭豆付”。“這家是幹嘛的,這年頭連臭豆付都有了。應該是臭豆腐吧。”我心中暗笑,邁步走了不去,誠懇地對店主說道:“您好,您的招牌好像有點問題。”“你個小毛孩子懂什麼?”店主毫不耐煩地說道,“這是為了簡單。”沒辦法,出師不利,我繼續調查。沒多久,我就又發現了一個“頂頭上絲”,可人家卻說這是為了迎合潮流。再去看網上的文章,錯別字更是數不勝數,“的地得”三兄弟老是玩換位置的遊戲; 還有的書中總是把“像”寫成“象”……

我曾經在看電視時,聽到裡面的人把“高樓大廈”錯讀成“高樓大夏”,真讓人哭笑不得。 我還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王武的人上山砍毛竹,不料毛竹溜下山,刺中了別人的心臟,使那人當場身亡,王武在寫悔過書時竟把“竹溜死人”寫成了“溜竹死人”,而縣官不經調查,就根據悔過書定了他死罪。一個人因為兩個字的錯誤賠了性命,這樣嚴重的後果真叫人聽了不敢相信。聽了這個故事你說王武死得值不值?

三、分析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會有這麼多的錯別字。”一番調查之後,我陷入了沉思。“有人可能是不太熟知祖國漢字的使用方法,例如我把“一如繼往”給寫錯了,還有把‘的地得’用錯地方;有的人大概是為了簡單,減少筆畫,比如把招牌上的‘腐’寫成‘付’;個別人可能是為了迎合潮流,吸引更多顧客的來臨……”看來,錯別字也是多種多樣啊。

四、建議

“總不能把那些把漢字寫錯的人塞進國小課堂吧?那該多滑稽啊,真不亞於唐僧娶妻。”我頭疼地想著,好容易才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真應該來個錯別字宣傳班,把那些容易錯的字都宣傳出去,並且提醒大家注意,告訴大家正確的使用方法。而我們在寫的時候也應該多加註意,千萬不能讓錯別字這個傢伙來‘偷襲’。這樣的話,估計錯別字出現的機率就會小多了。”

這次錯別字調查行動也就完美落幕了,如果所有人都能正確使用祖國漢字,這該多好啊!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上網”已在學生中形成了一股熱潮,特別是高年級學生。為什麼學生們會迷戀網路呢?這樣對學習、生活有什麼影響?針對這個問題,我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書籍,閱讀報刊,瞭解上網的正確方式。

2、調查詢問同學,瞭解他們是如何上網的。

3、通過多種途徑,蒐集有關上網的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十分之八的`同學上網地點在家裡,十分之二在網咖。百分之六十的同學上網目的是打遊戲,百分之三十的同學聊天交友,百分之十的同學資料查詢。而同學們上網的時間也有所不同:百分之五十的同學選擇了一週上1~3小時,百分之三十的同學選擇了一週上3~6小時,百分之二十的同學選擇一週上6~10小時。也就是說,百分之五十的同學選擇了一週上網3小時以上。更能讓人大吃一驚的是,有些同學說,家長一般不管上網時間,可以無限時上網。

四、結論:

通過調查,我發現:

1、同學們基本都會上網,隨著年齡的增高,熟悉上網比率也越來越高,且男生高於女生。

2、上網目的,主要是玩遊戲、交友、聊天什麼的,其次才是查資料。

3、在網路中迷戀的,家庭氛圍過於壓抑的同學大多選擇在家中上網。

4、大部分同學上網時間過長,已有不少同學因上網近視,我國的近視率接近30%,國小生就患有近視22.7%。

我提出了以下建議:

1、不上網咖遊戲。

2、上網要上健康網。

3、上網的時間不宜過長,得把握時間。

4、善於在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資訊。

5、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浸在虛擬的遊戲時空。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同學們,希望大家能夠把握自己。讓我們用更多的時間去摸索網際網路上其他異彩紛呈的內容,而不僅僅是遊戲和聊天。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一、中國經濟走勢

1.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四種壓力影響:

第一種影響:受到歐美經濟放緩影響。

第二種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或到了拐點。

第三種影響:人口紅利率的下降。

第四種影響:多年來結構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 亞洲開發銀行(ADB)20xx年XX月2日公佈20xx和20xx年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料分別為7.6%和7.4%,據有關統計資料,中國GDP增長估計7.5%,保8難以持續。

3.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分析 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於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三駕馬車)。

A、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8.6%,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37.7%,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23.7%。

B、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7.3%,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54.8%,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7.9%。

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首先,受歐美經濟低迷影響,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將放緩。其次,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0xx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事件。

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等措施。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經濟低迷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20xx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XX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四.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

1、十二五期間的就業形勢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依然用了嚴峻二字。一方面,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格局並未改變。

2、近兩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校看,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於在城市、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戶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範,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於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5、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資訊不暢,造成職位浪費。

四、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 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

B、區域結構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綜上情況所述,陽光大學生網給20xx年大學生畢業生提出以下建議:

1、關於職業生涯規劃:

現在職業規劃當中,很多時候會對學生有一種誤導,就是給學生們過早的制定了一個職業點,比如根據你的個性、特徵等來評定你就適合做什麼,過早的給學生定了一個框框,告訴學生就這個職業最適合他,這就對學生造成了束縛。其實我們的學生不明白,人的這種個性的東西是不斷的變化的,比如講我的興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價值取向,它是隨著外部的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的學習,自己的體會,是在不斷調整的。

2.轉變觀念是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

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作出個性化的職業選擇,不把求職的目光盯在傳統的集中的區域、行業、單位,拓寬求職的視野。 改變短期求職為較長期求職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不能太理想化,一個人可能要經過3至4次的選擇,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對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中國人的形象,所以,我們決定針對中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進行一系列的調查,號召大家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在調查的50人中,有36人習慣優秀,在他們之中,我們對其中的8人進行了採訪,他們認為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就標誌著一個人的內在素質,他們追求的不僅是優秀的學習成績,而且道德修養的高尚。

文明禮儀習慣一般的有85人,所佔比例較高,我們與其中的13人進行了交談,通過與他們的談話。我們發現他們普遍有一個誤解。他們認為這些行為都是虛假的,不必太注重,差不多就可以了。所以並不注重文明禮儀習慣,因此說話做事很隨便。

文明禮儀習慣差的中學生僅有29人,所佔比例最少。我們從中抽出了人採訪。這些學生根本就沒有意識培養的習慣。由於知識方面的欠缺,他們跟本就不懂怎們做才對。對於文明禮儀習慣這個問題,則採取無所謂的態度。更有甚者對自己的做法不以為恥,而反此為榮,覺得自己很酷。

三、建議

(一)給學校的建議

1、增加對學生文明禮儀素質教育的次數。

2、召開“講文明懂禮儀”主題班會。

3、向團支部建議,在廣播時多宣傳一些關於文明禮儀的知識。

4、班主任老師嚴格要求學生。

5、舉行文明禮儀知識競賽,評出模範班級。

(二)給家長的建議

1、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習慣。

2、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不良的行為及時制止,給孩子做個榜樣。

3、千萬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任由其發展。

(三)給學生的建議

1、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培養來年更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2、使用文明用語,對任何人恭敬有禮。

3、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提醒。

4、一定要端正對文明禮儀習慣的態度。

四、總結與收穫

經過此次社會調查,我們得知中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表現一般的學生最多,優秀的人數居中,表現差的人數較少。所以,我們給大家提出了意見。此外,我們還提高了寫作水平、社會實踐能力。雖然我們在調查中遇到了困難,但是我們仍然克服了。所以我們變的堅強了,也懂得了團結合作是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條件。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中指出:“在現代社會裡越來越需要教育為培養個人的判斷力和責任感做出貢獻。”為此,我們選取了這一課題,探索強化責任感教育的新路子,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作一點努力。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課題調查的具體目標是:

(1)瞭解學生責任感狀況;

(2)探索當前學生責任感狀況的特點;

(3)探索強化責任感教育的措施,以提高責任感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根據以上目標,我們採用的調查方法主要是:問卷調查方法與訪談法。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多角度地瞭解學生的責任感現狀。

問卷設計內容的考慮,從責任感的表現(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及責任感個性品質構成的四因素:責知、責情、責意、責行等方面設問,共設選擇題15題。同一時間向我校九年級、高三兩個年級的學生髮放問卷,共發問卷750份左右,回收有效問卷達93%以上。

  二、調查結果分析——學生責任感狀況及特點

1、從對自己的責任感表現看:

人生的自我責任是在人的自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自愛指愛惜自己的身體、人格、名譽。作為社會性行為責任的自愛,它廣泛地包含了自我作為行為主體對作為客體的自我的身與心的愛護。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認識到,一個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應該在合理的範圍內,讓自己好好地生存下去,並獲得發展。即使當自己碰到任何困難的時候,也應當不斷地激勵自己,勇往直前,堅持到底。這就是對自己負責。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學生中經常運動來保持健康的佔33.75%;不經常運動來保持健康的佔66.25%;從這組數字看,讓人擔憂,學生中不少人運動與保健意識方面的責任意識有待加強。

<2>、學生中對自己的人生有所規劃的佔33.3%;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的佔66.7%;認為自己是可靠的人的佔44.93%。認為自己不可靠的佔有15.36%;學生中因為缺乏自信,沒有辦法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

<3>學生中學習遇到挫折時,毫不猶豫放棄的佔2.3%;想放棄又不甘心的佔61.37%;迎難而上的佔26.33%。做作業時,隨便完成的佔14.42%;自己專心完成的佔19.12%;需要參考別人答案完成的佔63.32%。回答“想當學生幹部的主要原因”時,為大家服務的佔9.93%;可管同學接近老師的佔8.15%;鍛鍊自己的能力的佔84.22%。從這三項來看,學生要求自我發展的責任意識還是比較強的。

2、從對他人的責任感表現看:

人生於世,不能老想著自己,心中要有他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他人負責。每個人都存在於一張社會關係網中,與他人發生著或近或遠的關係。作為朋友,忠誠、互助、互諒、解危濟困對於我們義不容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做錯事或對不起別人時的態度,認為沒什麼了不起的佔8.99%;覺得慚愧的佔24.24%;主動認錯道歉的佔63.43%。當朋友委託做事時,會拖拉著辦甚至不辦的佔4.06%;虎頭蛇尾的佔11.8%,很認真親自完成的佔82.97%。當朋友甲抵毀朋友乙時的做法,把甲的話告訴乙的佔3.34%,把甲的話告訴乙以外的人,希望別人提供是非論斷的佔9.93%,把自己對乙的看法告訴甲,為乙說幾句公道話的佔86.1%。從這三組數字看,絕大多數學生對朋友是非常真誠的。

<2>若你的同學或親戚吸毒,你會:認為這是別人的事,不過問,至好奇,有機會也想嘗試的佔9.61%;勸說他不聽的話也就隨他去的佔25.7%;立即制止,若無效則送去戒毒所的佔65.2%。對異性朋友或異性同學]的交往,你的態度是:只和同性朋友交往的佔8.68%;

只需和他們中談的來的個別人交往的23.09%;尊重他們,他們有困難主動幫助的佔65.52%。若遇到別人不慎溺水,你會:認為不關我的事,走開的佔3.66%;立即下水救人的佔32.5%;找警察來救人的佔48.9%;圍觀,找機會救人的佔15.88%。從這三項來看,學生中絕大多數人是樂於助人的,對朋友有較強的責任心。

<3>假如你發現你最好的朋友考試舞弊且沒有被老師發現,事後你會:為他慶幸的佔46.5%;不理睬他羞於與他為友,並告訴老師來批評他的佔5.95%;勸告他今後不能這樣做的佔46.81%。從這組數字看,不少學生不懂得幫助的意義涉及到批評,作忠誠的諍友,即使措辭激烈一些,也是對朋友負責的表現。

<4>你認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最起碼應具有:

出眾的才華佔19.96%;較高的社會地位佔4.81%;擁有大量的財富佔3.66%;較強的責任感佔60.08%。從這一組數字看,多數學生對人應具有較強的責任感的基本素質是認同的。

3、從對家庭的責任感表現看:

作為家庭的一位成員,不應單方面要求得到家庭的保護,而必須對家庭負責、對父母負責,使家庭美滿幸福、父母愉快健康。我國古代思想家主張的所謂“齊家”,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要求人人必須具有對家庭的責任心。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你父母及家人因病臥床不起時,你會:因學習緊張幾乎不管的佔4.08%;心裡難受,經常看望一下,但不知如何做好的佔40.96%;照料他們的生活的佔54.65%。當家庭氣氛不太和協時,你的態度或想法:心裡害怕,想說又不知怎麼說,儘量避開的佔46.18%;找其他親戚或朋友來勸說,解決家庭矛盾的佔5.64%;自己盡力勸說讓大家開心、和好的佔47.34%。從這兩組數字看,學生對自己的家人有愛心,但解決家庭問題能力不強的人數不少。

<2>下雨了家裡的衣物還在外面露天晾晒,這時你有空,會怎做:裝著沒看見的佔1.57%;

要大人提醒才收進來或叫別人收進來的佔9.51%;自己主動收進來88.92%。你正要出門,發現家裡沒人但電視機還開著,你見到了:心想不是我開的,讓它繼續開著的佔1.88%;很不情願地把它關了的佔4.7%;心想太浪費電了,主動關掉電視機的佔89.55%。假期你在家,父母上班或出外辦事中午才回家,你會:等父母回來煮飯炒菜或去餐館一個人吃的佔38.04%;煮好飯等父母回來炒菜的佔28.21%;做好飯菜等父母回家吃的佔31.77%。假期你在家裡幫助家長做了什麼:也不幫做,只做自己的事的佔25.91%;照看弟妹老人或外出打工補貼家用的佔20.9%;其它雜事的佔48.17%。對做家務,你認為:理所當然應該父母做的佔6.69%;是幫父母做的,父母應該付錢1.57%,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是應盡的義務77.85%。從這五項來看,學生對家庭事務負責的意識較強,但責任能力有待提高。

<3>每次外出是否跟家人說明去哪裡:沒有說明的習慣,也不想讓家人知道自己的去向的佔12.33%;有時說,有時不說的佔36.57%;每次都說明的佔47.13%。出門在外,臨時決定不回家吃飯,你會怎麼做:不告訴家人的佔10.97%;等到吃完飯回到家後再告訴家人的佔10.24%;馬上打電話告訴家人的佔78.27。從這兩組數字看,學生出門在外有相當一部分人心中沒有想到家人在牽掛他,不懂得讓家人減少一些牽掛也是他應有的責任。

<4>在商場你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價錢不便宜,你的想法是:一定要家長買或想辦法借錢買的佔6.79%;考慮家裡的經濟承受力後再向家長提出要買的佔32.92%;不是急需的就不要求買的佔60.81%。每年所得的壓歲錢,你:拿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父母干涉的佔24.45%;徵得父母同意後買自己所喜歡的東西的佔13.58%;交給父母處理或用自己的名字存入銀行58.62%。從這兩組數字看,學生大多能對家庭經濟抱負責任的態度。

4、從對學校、班集體的責任感表現看:

我們立身的集體,需要每個成員去過問、關心,為其良好發展出謀出力,作為學生應在班級體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以自己為集體的努力與犧牲而自豪。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你代表學校參加全市學科競賽,你會:認為我是被選出來的代表,成績好不好是我個人的事,不關任何人的事的佔5.44%;感到十分榮幸,有點飄飄然,十分自傲的佔10.14%;有壓力,感到自己代表了學校的榮譽的佔83.07%。參加集體合唱團時,你會:動口但沒聲音的佔5.64%;怕喉嚨痛或怕唱得不好勉強唱出聲音的佔21.22;按要求歌唱的佔73.15%。週六班上組織一次郊遊,剛好你與朋友約好週六出去玩,此時:心裡明白參加集體活動是大家的義務,但還是跟朋友一起出去了24.97%;帶朋友一起參加班集體活動的佔30.3%;對朋友說明情況,放棄與朋友的約會,參加班上的郊遊活動的佔33.44%。你班與鄰班舉行球賽,當班幹部號召同學們前去為本班吶喊助威時,作為不是球員的你會:因不喜歡看球賽或要做作業不會去的佔13.69%;因喜歡看球賽會去的佔20.17%;作為班集體的一員我一定會去的佔66.98%。當你所在的集體獲得很好的成績並受到別人的讚揚,你內心感受:覺得那是假的、虛偽的佔4.81%;沒什麼感覺,無所謂的佔17.45%;高興、激動、自豪77.85%。你所在的宿舍被盜竊,你會:不關我的事,少說少問或知情不敢說的佔9.62%;知道情況,及時向學校反映的佔69.17%;不知情,但會積極配合學校破案的佔34.69%。假如你是班幹部,而你班自習課的紀律不太好,你會:沒辦法管,免得得罪同學的佔16.82%;將情況彙報給老師的佔14.42%;與其它班幹部協商解決辦法的佔69.07%。實驗課中,你所做的實驗完成,你會:四處走動,跟同學聊天看其他同學完成得如何,並“指導”的佔22.25%;收拾自己的東西,準備下課的佔18.81%;

收拾儀器並清潔器具,做實驗報告或小結的佔54.86%。從這八項來看,多數同學對集體的責任意識較強,但少數同學的責任心態也是讓人擔憂。

<2>當你值日搞衛生時:能偷懶則想辦法偷懶的佔5.31%;既不積極也不偷懶,

如果有老師和同學的監督會搞得乾淨認真些的佔54.97%;既然是值日就應該儘自己的能力把衛生搞好的佔40.13%。學校正在進行衛生大檢查,而你卻發現走廊上有一張紙,你會:

知道自己應該撿起但懶得去撿,假裝沒看到因為不是我丟的佔17.14%;因為是衛生大檢查我會將廢紙撿起,若是平時則不一定撿的佔59.56%;不管是不是衛生大檢查,我都會將廢紙撿起的佔24.03%。在集體活動中,你除了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你還會:一般只做好自己的份內事,能不幹的則不幹的佔34.78%;為集體做事要看我的心情如何的佔18.81%;樂意為集體做事並盡力去做好的佔46.08%。從這三項來看,學生中不少人是知與行分離,真正自覺主動為集體服務的人少了點。

5、從對社會、國家的責任感表現看:

我國古代思想家主張“治國、平天下”,就是指對國家的責任心而言,每個人對自己的祖國,都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是全部人生責任中最崇高的一種責任。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你對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觀:認為這種人是傻瓜的佔1.89%;我做不到,但我佩服這種人,希望多點這種人的佔62.07%;人應該這樣活著才有意義的佔26.23%。你認為人生最大的樂趣是:享受的佔5.54%;能達到自己的每一個目標的佔64.4%;做好本職工作,為祖國為社會多作貢獻的佔6.22%。若有機會出國留學,學成之後,你會:外國生活水平高,堅決不回國的佔1.04%;看情況而定的佔42.42%;爭取回國,報效祖國的佔34.69%。你認為現在在校讀書的目的:報答父母的佔6.27%;上大學或找份好工作的佔53.18%;增長知識,提高素質,將來服務社會的佔41.59%。你對十年後你的理想事業的考慮是:太遠了,不必要這麼早去想的佔4.49%;經常想東想西,但有時會發揮想象力想些異想天開的事業56.74%;有堅決的信念,想成為某一行業的出色人才38.35%。從這五項來看,學生中不少人出現國家意識淡化,社會責任感減弱的傾向。

<2>你對服兵役的態度是:想方設法逃避的佔6.37%;

中國人多未必需要我,最好不用我參軍,但國家徵集到我,我會參軍的佔66.66%;這是公民應盡的義務,應積極報名參軍的佔29.47%。若你已有選舉權,你會:別人選誰我也選誰或棄權的佔12.33%;選自己的好朋友的佔4.91%;認真投好神聖的一票的佔82.44%。對於公益性捐款,你的態度是:不予理睬的佔2.61%;隨大流,大家捐我也捐的佔24.03%;樂善好施,但希望加強捐款的使用監督的佔67.92%。你對義務獻血的看法:獻血對自己身體健康不利,不要獻血的佔4.91%;獻血無所謂,獻也行,不獻更好的佔30.09%;義務獻血利人利已,應主動獻血的佔54.65%。對交通規則你是:遵守太麻煩,還是方便一點好的佔4.18%;有警察就遵守,沒警察就賴得遵守的佔14.21%;遵守,這是對自己負責,也對社會負責的佔70.53%。碰上路人被人搶劫你會:又沒搶到我的頭上,不去多事的佔10.03%;先旁觀,待有人進行救援時才協助的佔18.39%;見義勇為或報警,協助捉拿搶劫者的佔71.78%。去風景名勝區參觀旅遊,見到有人亂扔亂寫,你會:仿效別人亂扔亂寫的佔2.29%;看不慣這種行為,但自覺無力勸阻,管好自己就行了的佔66.25%;報告管理人或好意勸阻的佔29.67%。去餐館就餐,看到用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做的菜,你會:別人能吃,我也照吃不誤的佔18.6%;自己不吃但也不出聲的佔43.99%;說服餐館人員或立即報警的佔36.99%。你對黃4534535aaa色書刊及黃4534535aaa色音像製品的態度:好奇,會偷偷看或認為能增長見識,想方設法借來看的佔32.6%;現在年齡小,不看的佔29.57%;堅決抵制,並會舉報的佔36.47%。從這九項看,學生中社會責任意識時強時弱,對社會應負的責任認識時清時糊。

總之,對學生調查結果分析顯示,我校學生責任感狀況的主流是好的,但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呈現出如下特點:

1、對家庭、對朋友責任感意識強一些,對自己的責任意識模糊。

2、在朋友圈子裡責任意識強一些,在朋友圈子外,對陌生人的責任意識較少一些。

3、對班集體的責任感意識強一些,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淡化。

4、責任認知強過責任行為,不少學生可以判斷出負責與不負責的是非,但不能把正確選擇付之行動。

5、責任情感強過責任能力,學生中不少人對一些事情,有心盡責,而無力盡責。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進一步加強中學生責任感教育的對策建議

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非自發的過程,它需要通過教育、培養,依賴於外部的導向和內在的自教自律、自我體驗而形成。強化責任感素質教育力度對策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開拓外部導向與自我內化的統一。

對策之一: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堅持正確的理論導向,做到道德理論知識教育與道德責任行為教育的結合,實現知行統一。

學校德育工作中,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必要的理論教育是責任感教育不可逾越的初級階段。通過教育,使學生知道:熱愛生命,維護尊嚴,修身養心,發展自己,實現自我價值——這是對自我的責任。平等待人,樂於助人,善意批評,真誠合作,寬容大度——這是對他人的責任。養老撫幼,孝敬父母,維護家庭和睦,承擔家務勞動——這是對家庭的責任。履行義務,奉獻集體與社會,遵紀守法,參與社會活動——這是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熱愛祖國,維護國家統一和國家尊嚴,保持民族氣節,履行保衛祖國的義務——這是對國家的責任。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美化、綠化、淨化環境,節約能源——這是對自然的責任。認識社會、自然知識的價值,廣泛學習知識,靈活運用知識,以便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是學習的責任。通過教育使學生明白社會賦予每個人的神聖使命,明白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是不可推卸的,明白神聖使命的完成必須立足於社會個體的高度責任感。

在德育工作中只重視道德理論知識教育而忽視道德責任行為教育,就會出現知行脫節。要解決知行脫節問題,必須把道德理論知識教育和道德責任行為教育有機結合。重視道德責任行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認識的基礎上,把整個社會倡導的道德規範內化為主體的道德義務,並自覺履行這些義務。它的核心是“內化”為主體的道德義務,它的最終表現為自覺的道德行為。它可以通過教學、共青團、學生會組織的活動、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校會、班會、班主任工作等多種活動形式來開展教育。

對策之二: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注重養成教育。

責行是責任感的外化,是責任感的最終歸縮。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必須重視個人的實踐活動和養成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把“責知、責情、責意”變為客觀現實的“責行”,不至於淪為“口頭上的將軍,行動上的矮子”。養成教育必須從小事做起,從點滴開始,如互助學習活動、參加家務勞動、學校勞動值日、志願者行動等。學校可建立家務勞動制度,根據學生不同情況,要求學生承擔相應的家務勞動,家長給予具體安排落實,學校定期的監督和檢查,並在校園裡定期開展家務勞動競賽和表演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逐步具有集體、社會責任感。有人建議學校和社群聯合建立學生義務社會服務制度,要求學生通過寒暑假、雙休日、法定節假日,逐步累計完成共計6個月義務社會服務工作,作為合格畢業生的條件之一。我們認為這一建議是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具體可操作性的措施,是強化責任感素質教育力度的一個有效途徑,有利於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素質。

對策之三: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做到學校、家庭、社會的整合。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學校是培養責任感的重要園地。與其他兩個環境相比,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學校教育的環境具有明確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內容與活動計劃、有系統的組織和特殊的教育條件,對個體的全面發展具有加速作用。但是,實踐證明,單靠學校一方努力,是很難將教育的效能延續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個人的性格、道德意識的形成與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有著密切關係,家庭氛圍、家長的為人處事態度等都會影響孩子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行為,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學校要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這種溝通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如: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書信交流、電子郵件等。這種溝通的內容應是教育方法的探討,不應僅僅是成績單的報告。社會是人生的大舞臺。在這個大舞臺當中,人們的責任感得以展現、得以評價、得以檢驗。社會對個人責任感的影響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現實生活中的人們的道德取向和責任感狀況會極大影響新一代人的道德取向和責任感狀況。充滿著責任感的社會和一個不負責任的社會給新一代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個人對責任感的堅持,依賴於社會對其行為的評價。外界對個人富有責任感的行為是讚揚還是譏笑、是肯定還是否定都會嚴重影響個人的責情責意,其中社會對不負責任行為的寬容甚至讚賞就是對責任感的否定。整個社會尤其是各級政府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符合社會實際情況的價值導向,在全社會範圍內營造一個積極向上、遵紀守法、富有正義和責任感的社會風氣和氛圍。一個正確的評價機制,一定要讓“正氣壓倒邪氣”,否則就會使學校變成一個沒有意義的道德說教場所,嚴重削弱學校教育的威信與力量,十分不利於中學生責任感的培養。

對策之四: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強化責任感教育的滲透性,建立良好校園環境的激勵。將責任感教育滲透到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課所要承擔的任務,就是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有關社會科學的知識內化為觀點,解決學生的政治導向、理論導向、價值導向以及道德導向等問題,在實施德育方面較之其它德育途徑具有更大的優勢,在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方面,也是其他教育途徑不可替代的。它通過課堂教學,以知識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教育、法律意識教育、國情教育、馬克思主義經濟、政治、哲學等理論教育,使學生了解、明確社會賦予每個人的神聖使命,並將其內化為自我體驗,增強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因此,思想政治課應是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應當仁不讓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的重任。教師應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突出責任感教育。將責任感教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和培養中學生責任感的基本途徑。過去有人認為,培養學生責任感主要是德育教師或政治教師的事情,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德育教育和責任感教育應貫穿在學校所有學科的教學中,應該貫穿在整個學校教育工作當中。如,通過心理教育、生理衛生、生物等課程的教學,強化熱愛生命、維護尊嚴、修身養心、發展自己的教育,從而增強學生對自我負責的意識。通過歷史、地理、自然、物理、化學等課程,強化熱愛祖國,愛護自然的教育,從而增強對社會、對國家、對自然的責任感。將責任感教育滲透到學校制度文化環境中。處幽蘭之室,養高士之德。人具有從眾心理,輿論導向,他人的行為,對學生行為選擇的影響是深刻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良好環境本身就是人們責任感素質培養和教育的一種力量。優化責任感素質教育的良好環境,還須建立一套獎懲執行機制,建立保護盡責者利益的機制,同時建立約束、懲罰失職者的機制。對盡責者給予肯定和鼓勵,對失職者以輿論譴責、行政處罰,必要時給予法律制裁,揚善抑惡,真正形成盡責者光榮,失職者可悲的校園環境,以推進責任感素質水準提高。此外,還須滲透到管理服務的過程中。

對策之五: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還需要結合普法教育來進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行為不僅是缺乏責任感的表現,而且還是違法行為。因此,培養中學生責任感教育應與中學生的普法教育結合起來。

對策之六: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需要中學生個人的自省和意志努力。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家庭、學校、社會等只是培養責任感的外部因素,個人主觀努力才是培養責任感的內部因素和決定性因素。任何好的措施、手段、方法,如果不與學生的自省內化相結合,則言與行不一、思與為不一。因此,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應以人為本,貫穿人本主義思想,一切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立足於學生思維特徵、認識能力,注重教育效果的及時反饋,讓學生明白,任何說教是否有效,主要通過學生自己的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認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才能達到。必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堅定目標,塑造美好品性。當今社會人們的思想日漸多元化,而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是塑造力、模仿力最強的時期,因此,要培養責任感還必須提高個人的鑑別力,能排除社會、家庭、乃至學校給個人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把“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之一,把“責任感”作為最美好的品性去追求,不斷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