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政範本>報告>

國小數學課題研究報告範文

報告 閱讀(2.36W)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課題研究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課題研究報告範文

國小數學課題研究報告範文1

本學期,有四個課題要結題,分別是朱春燕《國小數學開放性問題設計的研究》,肖烈《國小高段學生“日記競賽”的實踐研究》,齊麗琴《國小生語文閱讀習慣培養的研究》,陸立軍《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良好習慣的培養》。現將課題報告發到部落格,望幾位教師抓緊撰寫,及時上交,爭取獲獎。

一、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學段的課外閱讀都作了明確的要求。如對3~4年級的要求有:“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5~6年級的要求有:“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資訊。”“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充套件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呂叔湘先生也曾說:“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於課外閱讀。”

無論是《課程標準》這樣的法規性檔案,還是語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訴我們,課外閱讀不是可有可無的“滋補品”,而是與課內閱讀同樣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學中,我們也能看到,語文能力強的國小生,幾乎都從長期的課外閱讀中受過益。所以現在我們的語文老師總是十分重視並鼓勵學生多讀文學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讀物。

但同時我們又發現現在的農村國小生多數不愛課外閱讀,而且在有限的閱讀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諸多不良的習慣。這些現狀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終身閱讀習慣的'培養產生較嚴重的負面影響。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我們有必要探尋農村國小生不愛閱讀及課外閱讀過程中的不良習慣的客觀因素和心理基礎,並探索行之有效的矯正方法,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外閱讀中去,最終使農村國小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二、研究目標

探尋農村國小生不愛看課外書及課外閱讀過程中的不良習慣的客觀原因、心理基礎,並探索行之有效的矯正方法,最終培養農村國小生具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國小數學課題研究報告範文2

一、課題名稱

“農村國中學生數學解題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二、課題的提出

(一)提出的背景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明確要求:教師要傳授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和方法;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途徑,探究問題解決的思路方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過重的課業負擔嚴重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來。減輕課業負擔已經成為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的課題。11月,遼寧省教育廳釋出《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要徹底改變傳統的題海戰術的理科教學方式,將減輕學生負擔落到了實處。7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進一步提出“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的任務和要求。

但是,走出題海、少留作業之後學生的學習發展如何保證呢?只減負還不行,尚需增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顯得倍加重要了。深入研究表明,數學解題能力成為限制學生數學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綜上可見,數學教學對解題能力與解題策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對農村國中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更是重中之重。如何處理、設計有效、實用、科學的解題策略,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已經成為減負背景下的當務之急。

(二)研究現狀綜述

從目前資料收集、調查情況來看,國內對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已經有多年的研究,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應用題解決問題策略的研究、分類解題能力或解題策略等方面,真正對符合農村鄉情、校情、學情特點的研究不多,且都沒有減負這樣的大背景和要求,不適合在農村學校推廣。

本課題在進一步深化其他課題研究成果基礎上,重點針對農村國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立足適合推廣的原則,將審題、答題、思路分析、有效策略、興趣研究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對解題能力的全面思考。更適合今後在農村國中應用推廣。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1、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主動發現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應以學生為中心,針對農村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要注重激發學生主動性、探究性,從而實現有效提升。

2、建構主義的教學觀。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以深入瞭解學生真實的思維活動為基礎,注重激起學生的思考和反思,引起學生必要的認知衝突,不斷探索解題的好方法。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課程標準》的指導精神。

(四)選題意義和研究價值

在當前減負背景下數學解題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成為必要,這是對有效教學的再探索。分析思路、探求途徑,發現規律、掌握方法是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核心和關鍵,提升學生解題能力能將學生從題海教學中徹底解放出來,符合當前減負提質的教學要求。本課題將從學生的認知過程及心理活動出發,將理論與操作相整合,引導學生深思維,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領悟解決問題策略的方法及規律,使學生能靈活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課題的界定

農村是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勞動者聚居的地方,教育層次與城市差別較大。

國中,是中學階段的初級階段,國中學生是7——9年級學段的學生。

數學解題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數學能力的核心內容,一般是指綜合運用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邏輯思維規律,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的能力。

提升本意指使位置、程度、水平、數量、質量等方面比原來高。本課題中是指解題能力比原來高,是課題研究的目標。

策略原指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在本課題中特指提升數學解題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本課題就是針對農村國中學生的校情、學情,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思維的引導和方法的總結,形成解題途徑的概括性認識,從而鍛鍊學生思維,豐富學生解題思路,使學生能夠主動思維、深入思考,有效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研究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領悟、歸納出分析問題的常見思路,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2、熟練掌握各種解題策略,解除學生感覺數學難的困惑。對審題、答準題等方面的策略有所歸納,形成成果運用於教學實踐中。

3、探求有效的解題途徑,發現解題規律,運用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高學生有效解題的能力,提升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實現高效、有效教學。

五、研究內容及物件

研究內容:

1、調查國中生數學解題能力的現狀,分析優劣,找出差的原因。

2、探索並總結培養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方法策略。

3、探索國中數學有效的解題策略、解題規律或方法。

4、分析影響學生解題的不利因素,如審題習慣、計算速度與準度等。

5、探索解題過程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如轉化的數學方法。

研究物件:

本課題的研究物件具體為農村國中學生,研究的是農村國中學生在數學解題方面存在的短板、改進的有效策略。每位教師針對共同的`研究課題,結合自己的子課題進行調查、對比、分析,進而從解題方法策略、解題習慣、解題思想方法等方面總結出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有效辦法。

六、研究假設和創新之處

1、研究設想。

解題能力的提升是學習能力提升的主要部分,將直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輕負高效地提升學習質量,這對於教學條件相對薄弱的農村國中有重大的實踐推廣意義。

2、突破與創新。

教學質量提升的主導者是教師,參與主體與成敗關鍵則在學生。針對農村國中學情,從提高解題能力著手深入研究學生能力的提升,是教學的根本與最佳途徑,比提高教師素養來的更快更直接。研究出解題能力提升的策略並加以推廣,是最有價值的教研突破,是農村減負提質的創新之舉。

七、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主要採用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1、文獻研究法:本組成員加強學習相關理論,借鑑相關研究成果,蒐集有關資料,進行專題研究。

2、行動研究法:立足課堂教學實踐,針對學情和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出解題能力提升策略,並付諸於教學、觀察、對比、歸納。

3、經驗總結法:注意吸收別人在數學解題能力與解題策略方面研究的精髓,並不斷和其他成員探究,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研究中反思,及時總結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八、研究思路、技術路線

(一)研究思路

1、準備階段開展調查。從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入手,瞭解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理論學習是前期重要方法。通過學習與研討,取長為我所用,研討提升的辦法。

3、課堂是主陣地。有效地利用課堂讓學生獲得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與計算能力。

4、用好錯題本。學生在錯題本上註明題型的常規解法及簡便解法。批註、整理、積累解題方法與解題策略。每一週末再進一步梳理歸納,在月末進行展示交流,讓所有學生借鑑,取長補短,穩步提高。

5、實驗教師每週及時討論研究程序的得與失,並寫出反思。

(二)技術路線

確定目標――前期調研――課題論證――課題綱要――課題計劃――收集資料――總結分析――研究結果――結果反饋。

九、實驗步驟

本課題從20xx年5月開始,爭取用兩年的時間完成,分為三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20xx年5月――20xx年8月。

1、分析校情,撰寫研究方案,申報立項。

5月份初,由主持人會同縣數學學科工作室教師調查、分析研究當前減負背景下數學課堂中值得探討、有研究價值的內容。5月份中旬,召開會議,把大家的想法彙總,提煉出研究內容,明確研究方向,形成立項申請書。

2、組建課題組,召開籌備會議,完成前期動員工作。

6月初成立課題組,確定研究成員,把大家集中起來一起學習關於課題研究的具體制度,管理措施,以及前期計劃的制定,子課題的確定,還包括學習研究中要避免的思想問題,技術問題,文字書寫記錄等問題。

3、組織課題研究人員學習培訓,閱讀必要的相關理論,收集資料。對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和研究方法開展學習。

組織課題組成員集中學習、指導課題組成員自學與課題研究相關的理論和研究方法,讓課題組成員,結合自己的課題到相關資料中尋找與自己課題有關的內容,並整理出來,做出自己的電子或者讀書筆記,提高自己的學術理論基礎。

4、制定研究計劃與實施方案,做好前測,瞭解目前農村國中學生解題能力發展的情況,撰寫調研報告。

6月中旬,制定“學生解題能力發展情況調查問卷”,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前測調研,瞭解學生解題能力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確定努力研究的方向,為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

7月份,課題組成員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開始研究具體方案的制定。每一位老師拿出具體的研究計劃,研究步驟,研究方法,明確自己的研究方案,撰寫個人專題研究計劃。

5、課題開題。

參加開題會,聽取專家對課題的論證,作出反覆修改,按時上報開題報告。

(二)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研究制定、執行課題實施階段的計劃。

9月上旬,結合大家的各種意見,綜合課題組的具體情況制定出一個詳細的計劃,包括理論學習,課題研究的具體過程、

制定課題研究的分階段實施步驟:學習交流、現狀分析――策略探索、反思歸納――課堂檢驗、總結提煉。

2、分階段開展研究活動。

9月中旬開始,由各項任務的負責人指導成員開展研究活動,開展各項調查。以下活動分步驟逐步開展。

9—12月:學習、調查為主。

9月:深入學習解題能力提升的相關理論,通過網上學習、校內研討、學科工作室交流等方式,提高研究教師的理論修養。

10―12月:通過調查問卷、座談、課堂觀察等方式,分析國中生數學解題能力的現狀,從課堂解題、課後作業各個方面,把握學生解題習慣、解題能力、解題方法中的優劣情況,分析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20xx年1月――8月:解題策略探索實踐階段

1―2月,結合自己的專題研究計劃,以學生解題能力提升為核心,收集整理有效的解題策略、解題規律或方法、培養學生審題習慣、數學解題常用的思想方法等,這一階段是初步實踐探索階段。

3月初,召開課題組交流研討會,研究教師互相學習、互相補充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探索成效。

4―7月,立足課堂與課後,將探索策略付諸實踐,邊嘗試、邊反思,邊改進調整。對審題分析、思維品質提升、解題模型積累、錯題積累修正等策略進行再探索,結合教學聽課、評課、座談等方式,探討總結數學解題能力提升的策略。

8月,召開階段性工作會議,分析並總結實踐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研究方向。

9月―20xx年3月:再實踐、再改進、再豐富階段。

在分析了前段經驗與問題的基礎上,再次的廣開思路,再學習、再實踐、再研討、新定位、爭創新、求精煉。

9―10月,交流研討。上研討課,通過互相聽課、說課、評課、座談等形式,或大範圍年級、校級交流,或三兩個人的互助研討,在實踐與交流的過程中,將所研專題的有效解題策略加以檢驗和完善,形成教學案例,並共享。

11―1月,彙報升級。以多種形式展示課題研究的初步成果,集體共享,並不斷完善:展示錯題集、審題習慣、深思維策略等研究成果,教師相互評議,共同完善;名優教師上引路課,各類模型課,展示課堂教學中,各種專題課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引發思考,指引方向;開展座談會、小型講座等形式,將所研的經驗與同事們分享,汲取群眾意見,梳理存在的問題;對教師的研究課進行錄影等以開展區域性分析研討;書寫實驗論文,總結研究經驗,探討、完善有效的數學解題能力提升策略。

2月召開階段性小結會,對前段彙報結果加以提煉和昇華,注重實踐性、創新性,形成教學案例、研究論文。

3月,開展後測,分析整理資料,收集階段性研究成果。

(三)總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課題組、各研究教師對研究進行全面總結,完成研究手冊的填寫。

4月份,研究教師完成研究手冊的填寫,撰寫個人研究報告。

5—6月份,課題組撰寫課題研究總報告。

7月份,整理結題申報各項材料,上交縣科研室。彙總研究成果,形成論文集、案例集、錯題集、反思集,撰寫結題報告。

十、研究優勢及保障

1、基礎保障:研究點校為三中,學校圖書室藏書四萬餘冊,報刊雜誌30餘種,為研究人員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學校教學裝置齊全,可以資源共享,為研究人員儲備了豐富的網路理論資料,可供學習之用。

2、硬體保障:學校有很好的資訊化環境,配備了電腦室、多媒體室、電子備課室、錄播教室等,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教育裝置的效益,為課題研究教師整合教育資源提供了便利。

3、師資保障:課題組主持人是縣數學教研員,研究、指導優勢強大;成員以縣學科工作室為核心,年富力強,都來自各校教學第一線,責任心強,理論素養高,有創新意識,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具備了較強的資訊處理能力,為教育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

4、科研保障:三中是省課改示範校、基地校,積累了豐富的課改經驗和做法,研究氛圍濃厚,軟體設施和硬體條件優越,為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了肥沃的研究土壤。

5、經費保障:學校全力支援科學研究,為本課題研究撥出充足資金作為教科研經費,用於實驗專著及實驗所需相關資料,以及走出去,請進來的費用,以開闊實驗教師的視野,夯實實驗教師的理論基礎;用於課題資料收檔工作,使檔案具備規範性,科學性,實驗性,可操作性,可延續性,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