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哲學>

中國哲學寓言故事

哲學 閱讀(1.53W)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中國哲學寓言故事大全,一起來看一下吧。

中國哲學寓言故事

中國哲學寓言故事篇一

管寧和華歆(xin)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

有一次,他倆一塊兒去勞動,在菜地裡鋤草。兩個人努力幹著活,顧不得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鋤好了一大片。

只見管寧抬起鋤頭,一鋤下去,“??”一下,碰到了一個硬東西。管寧好生奇怪,將鋤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過來。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個黃澄澄的東西閃閃發光。管寧定睛一看,是塊黃金,他就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我當是什麼硬東西呢,原來是錠金子。”接著,他不再理會了,繼續鋤他的草。

“什麼?金子!”不遠處的華歆聽到這話,不由得心裡一動,趕緊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拾起金塊捧在手裡仔細端詳。

管寧見狀,一邊揮舞著手裡的鋤頭幹活,一邊責備華歆說:“錢財應該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獲得,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的。”

華歆聽了,口裡說:“這個道理我也懂。”手裡卻還捧著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麼也捨不得放下。後來,他實在被管寧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願地丟下金子回去幹活。可是他心裡還在惦記金子,幹活也沒有先前努力,還不住地唉聲嘆氣。管寧見他這個樣子,不再說什麼,只是暗暗地搖頭。

又有一次,他們兩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騰起來,一片鼓樂之聲,中間夾雜著鳴鑼開道的吆喝聲和人們看熱鬧吵吵嚷嚷的聲音。於是管寧和華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是一位達官顯貴乘車從這裡經過。一大隊隨從佩帶著武器、穿著統一的服裝前呼後擁地保衛著車子,威風凜凜。再看那車飾更是豪華:車身雕刻著精巧美麗的圖案,車上蒙著的車簾是用五彩綢緞製成,四周裝飾著金線,車頂還鑲了一大塊翡翠,顯得富貴逼人。

管寧對於這些很不以為然,又回到原處捧起書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對外面的喧鬧完全充耳不聞,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華歆卻不是這樣,他完全被這種張揚的聲勢和豪華的排場吸引住了。他嫌在屋裡看不清楚,乾脆連書也不讀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著人群尾隨車隊細看。

管寧目睹了華歆的所作所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嘆惋和失望。等到華歆回來以後,管寧就拿出刀子當著華歆的面把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痛心而決絕地宣佈:“我們兩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後,我們就像這被割開的草蓆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應該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奮鬥目標上,一起追求、一起進步。如果沒有內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親熱,這樣的朋友是無法真正溝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了。

中國哲學寓言故事篇二

宋代有位學者名叫石才叔,寫得一手好文章。他在平時博覽群書,見多識廣,且收藏著許多圖書的古蹟珍品。

其時,文彥博在長安做統兵官,他聽說石才叔家收藏有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的親筆字帖《聖教序》,於是親自到石才叔家請求借回一閱。石才叔欣然允諾,將那份珍貴的字帖借給了文彥博。

文彥博將字帖拿回家中,反覆欣賞揣摩,看了又看,愛不釋手,便索性叫家裡的弟子臨摹了一本。

這一天,文彥博設宴招待幕僚、部下和幾個朋友,大家飲酒聊天,高談闊論,興致頗濃。文彥博叫家裡人拿出兩本《聖教序》字帖,上面都有作者姓名,文彥博讓客人們都來辨認這兩本《聖教序》的真假。那些客人們個個伸出大拇指,極力吹捧文彥博的臨摹本是真的,是如何如何的珍貴,反而指著石才叔的收藏本說是假的。

當時,石才叔也在座,見此情景,他不說一句爭辯的話,只是笑著對文彥博說:“今天,我才認識到自己地位的低下。”

文彥博哈哈大笑起來,席上的客人們個個滿面通紅,羞愧不已。

石才叔委婉地諷刺了那些勢利的客人們,主人文彥博從心底與石才叔有同感,所以他也哈哈笑了起來,這也是對那些趨炎附勢之人的一種嘲笑。

中國哲學寓言故事篇三

有一個人想拜見縣官求個差事。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縣官手下的人,打聽縣官的`愛好。

他向縣官的隨從問道:“不知縣令大人平時都有什麼愛好?”

縣官手下的人告訴他說:“縣令無事的時候喜歡讀書。我經常看到他手捧《公羊傳》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

這個人把縣令的愛好記在心裡,滿懷信心地去見縣官。縣官問他:“你平時都讀些什麼書?”

他連忙討好地回答說:“別的書我都不愛看,一心專攻《公羊傳》。”

縣官接著問他:“那麼我問你,是誰殺了陳佗呢?”

這個人其實根本就沒讀過《公羊傳》,不知陳佗是書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為縣官問的是本縣發生的一起人命案,於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說:“我平生確實不曾殺過人,更不知有個叫陳佗的人被殺。”

縣官一聽,知道這傢伙並沒讀過《公羊傳》,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縣官便故意戲弄他說:“既然陳佗不是你殺的,那麼你說說,陳佗到底是誰殺的呢?”

這人見縣官還在往下追問,更加惶恐不安起來,於是嚇得狼狽不堪地跑出去了,連鞋子也來不及穿。別人見他這副模樣,問他怎麼回事,他邊跑邊大聲說:“我剛才見到縣官,他向我追問一樁殺人案,我再也不敢來了。等這樁案子搞清楚後,我再來吧。”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應該用誠實、謙虛的態度去對待知識。不懂裝懂的做法既會妨礙自己的求知進步,又會鬧出愚昧無知的笑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