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語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語文 閱讀(2.24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後仍按古式創作的詩。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生字卡片:《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3、《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以舊引新,激趣匯入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麼意思。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朗讀節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5、藉助字典和詩後註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質疑:

還有什麼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⑴ 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⑵ 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方法:

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後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方法:

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六、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3、自己練習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七、拓展閱讀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第二課時

  一、課前遊戲,複習匯入

1、說說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⑴ 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⑵ 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⑶ 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⑴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看註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 交流學習收穫。

⑶ 質疑:有什麼不懂之處?老師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4、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卡片連詞背誦。方法: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方法:

⑴ 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⑵ 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四、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卡片,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學生練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交待學習方法。

2.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3.講讀第一首詩《早發白帝城》。

4.朗讀、背誦《早發白帝城》。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24.古詩兩首

二、故事匯入,簡介詩人

1、運用歷史故事匯入新課,介紹詩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祿山、史思明叛亂,使得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時有一位詩人出於平亂的志願,參加了當時永王李?的幕府(解釋幕府)。後來,唐李肅宗李恆與李?爭奪王位,李?失敗了,幫助他的詩人因此獲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時,忽然聽到皇帝傳來的赦書,驚喜交加,隨即乘船東下江陵。在從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寫下了著名的詩作《早發白帝城》,表達了當時詩人獲罪初赦的喜悅心情。

2、介紹詩人

李白是我國唐朝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想象豐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三、釋提、介紹學習方法

1、解釋題目意思。

1)、早:早晨。 發:出發。 白帝城:地名。

2)、早發白帝城:早晨從白帝城出發。

2、介紹學習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詩,要用一種新的方法來學習五讀法。

出示投影片五讀法:A.讀通、 B.讀懂、 C.讀精、 D.讀會、 E.會讀。

四、學習古詩

(一)、讀通詞語。

1、指名朗讀、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辭

一日還 ( huan hai )

萬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齊讀

(二)、讀懂每一句詩的意思

A 、朝辭白帝彩雲間

1、第一句寫了詩人出發的時間、地點,從那些字詞中可以看出?

2、理解詞義:辭:辭別,離開。

3、作者早晨離開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樣的?

練說: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詩中怎樣說的?(彩雲間)

4、獨立練說這句詩的意思

a.指名說:早晨離開彷彿在彩雲間的白帝城。

b.練讀、練說:同桌一個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B 、千里江陵一日還

1、這句話講了詩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時間,分別從哪些詞語中看出?

2、這裡用了一個還字,什麼意思?(返回)

3、練說句意

1)互相說

2)指名說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遙遠,約有千里,可那麼短的時間就到了,這是什麼原因?

5、小結

這兩句詩,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與壯麗,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詩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讀

1)指導朗讀

2)練讀、練說

C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聽到、看到_______?

2、為什麼作者會有啼不住的感覺?

3、兩岸的猿聲還沒停,乘的船就怎樣了呢?

表達出船的什麼?因此稱之為輕舟。

4、合起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

2)一個有感情地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D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1)同桌互說

2)指名說

(三)、領會意境、體會感情。

1、老師範讀、講解

當年李白獲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時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悅,看到長江山峽壯麗奇特的景色。

2、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1)這首詩描寫了哪裡的景色?

2)抒發了作者歷經艱難歲月被赦免後歸鄉途中怎樣的心情?

3、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詩意,還要進行想象,更好地體會出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背誦:

1、有表情朗讀

我們讀這首詩時彷彿隨著詩人的小船一起遊覽了長江山峽兩岸的壯麗景色。把這些壯麗景色用你的聲音表現出來!把大家一起帶入詩的畫之中。

2、感情背誦: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齊背

五、指導五讀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是用五讀法學習這首詩的,那麼我們是如何用五讀法學習的?

2、出示五法歌謠。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古詩,知道詩的意思,瞭解了詩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們還學到了一種學習古詩的新方法五讀法。同學們可要記牢,下次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自學其他古詩。

七、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一、二部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課由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讚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絕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彷彿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讚美。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並背誦古詩。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多少文人墨客在這裡揮灑筆墨,留下許多優秀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園,走進南宋詩人楊萬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課題。介紹作者楊萬里。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

(一)初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注意斷句,讀出古詩的韻律美)課件出示古詩

3、齊讀

(二)理解詩句

1、讀了詩句你看到了什麼?

2、詩中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畢竟、四時)相機理解前兩句詩的大意

3、理解後兩句詩的大意。出示圖片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荷葉綠得充滿生機,綠的無邊無際。荷花格外紅豔,紅得另有一種模樣)

小結:這“無窮的綠”和“別樣的紅”給作者的視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詩人走出淨慈寺就脫口稱讚:“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4、齊讀古詩課件出示

三、體會詩情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大致意思。(討論)

2、體會作者的感情。(引導說出作者是通過對西湖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對朋友的眷戀之情。)

3、齊誦古詩。(創設情境:同學們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

四、拓展學習

1、回顧古詩。相機板書:送別詩西湖荷花

2、小組為單位。上網查閱,自主學習

3、交流彙報師生互動

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不但學習了一首新的古詩,還利用網路瞭解到更多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善於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多發現,多查詢,吸收更多的知識,來促進我們的學習。最後讓我們再把這首古詩美美的吟誦一番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絕句》,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讀《絕句》

1、按自學四步驟讀一讀古詩。

2、交流自學所得:

卡片認讀生字──說說自己用什麼辦法記住生字(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擴詞──展示讀,正音。

三、朗讀感悟

1、默讀古詩,如果用詩配畫的方式學習古詩,你覺得該畫哪些畫?

2、交流理解,說理由,教師相機簡筆畫: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在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瞭解詩句的大意。

3、感悟語言之美:

再讀古詩,說說詩中的語言又什麼特色?

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學生髮現後再讓學生拓展。

在語言的比較中,讓學生明白這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為我們展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

四、美讀成誦

1、自讀、小組合作推薦讀。

2、配樂讀。

3、背誦。

五、書寫指導

書寫剩下的字,強調“含”與“嶺”,一個不要多點,一個不要漏點,重點指導“窗、柳”。

  板書設計: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讀懂二首古詩,瞭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2.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二首古詩。

5.默寫。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複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著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第一首古詩《泊船瓜洲》。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泊船瓜洲》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範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個“間”字,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②體會“春風又綠”在這裡的意思。

③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兩個貼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麼?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②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奏和韻味。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講述每首詩的意思。

2.試著背誦兩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前邊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孟郊的《遊子吟》。

(二)講讀第二首古詩《遊子吟》。

1.初讀指導,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

(1)解題。板書題目。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贈送給好朋友汪倫的一首詩。)

(2)教師範讀。

(3)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注意書上的註解。)

①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②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②這種親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③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先理解加粗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2.欣賞二首古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背誦二首古詩。

4.默寫。

(四).總結。

  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

泊船瓜洲 遊子吟

一水 數重山 慈母 遊子

春風 綠 密縫 恐遲

還 報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語言凝鍊,魅力無窮。常吟古詩,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還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有益於培養他們的人文和詩學素養。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每次教學古詩,基本上都是教師引領學生逐句講解,再由學生背誦下來便大功告成了。雖然看似知識掌握了,但是古詩中所蘊含的深意以及語言的優美、凝練,學生卻並不能很好地去體會。所以我就一直在想,怎樣才能打破這種串講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在一個輕鬆的氛圍中能主動去學習古詩,主動去感悟詩中的情感,進而有效地去品味詩中獨特的魅力呢?所以在教學這節課之前,我也在網上欣賞了很多古詩的教學課例,尤其是王崧舟老師執教的古詩《楓橋夜泊》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教學中他創設的那種幽深的意境,以及課堂上那濃濃的詩意深深地吸引著我,於是我便在自己的這節課中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一、以“母愛”為主線,合二為一

《遊子吟》《別母》這兩首詩都是以表現母愛為主題,其中又都飽含詩人們對母親的思念及感激之情。所以在教學中,我便將它們放到了一起來執教。由於《別母》相對來說是學生比較生疏的一首詩,所以在教學中,我便將它作為主講來學習。而《遊子吟》學生們比較熟悉,所以便放在學習《別母》這首詩之後,由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再由學生來自學完成。當學習完兩首詩後,我又將兩首詩中最能體現母愛的詩句穿插在一起,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進而讓學生深入地體會了兩首詩中所表現的母子親情。這樣,有分有合,有教有放,不但使學生對兩首詩有了整體的把握與感悟,又鍛鍊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以“母愛”為基調,引情入境

古詩,境界高遠,蘊涵哲理,每一首詩都飽含詩人的深情,令人叫絕的文字背後,更是隱含著詩人彼時彼刻的心情故事。教師只有以情激情、找準情感基點,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中學習語言,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母愛”這個主題,通過不同方式的朗讀,引領,並藉助音樂、圖片、語言的渲染,將學生緊緊地吸引在古詩的意境之中。比如當學生在朗讀“出門便是天涯路,明日思親夢裡人。”這句詩時,為了讓他們更真切地體會母子間情之深,思之切,我進行了三次引讀指導,同時配上悽婉的樂曲,孩子們早己身臨其境,完全沉浸在了濃濃的思念之中,這樣,詩意不用多講,而詩情便自然地流進了學生們的心中。

  三、以“母愛”為牽引,拓展昇華

五年級孩子理解能力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並且經過前四年古詩詞的滋潤,已經具備一定的對古詩的品味感悟能力。因此在學習兩首詩之後,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層次的感悟,我適時地引入白居易、周壽昌和李商隱的有關描寫母愛的詩句,一句“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讓孩子們體會到了母子分別時痛徹心扉的傷感,而“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又再次讓學生們感悟到兒女對母親的那份思念。當情感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後,再引出李商隱的這句“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又將學生的思緒落實到了如何回報母愛的思考之上,這樣就使學生們的感悟更加深入一些。

當然,除了這幾句古詩外,還有不少現代詩也表達了對母愛的讚美,於是我就想,如果能將一些現代詩也融入本課之中,學生們是否會感悟得更加深刻呢?所以我便試著打破常規,將兩首讚美母愛的現代詩引入了本節課,讓學生們在讀悟的過程中,感悟古詩與現代詩的區別,這樣,也將我們祖國古今語言文字的不同魅力貫穿在一起,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語文的熱情。我覺得這樣的拓展,或者內容相關、或者風格相似,學生學起來更容易找到共鳴點。同樣的一節課,學生學得多,學得活,學得透,學得主動,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教學難點: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教學準備:

1、師生查詢有關詩人、詩作的相關資料。

2、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揭示課題

1、啟發學生回憶背誦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 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3、介紹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土曾做過幕僚,很不得志。他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間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

二、自學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4、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然後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2)解釋詞語: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樓臺”、“四百八十寺”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覆誦讀,體會意境

1、提問:詩歌的後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嗎?

2、學生默讀後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集體討論(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可是時移世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臺意境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5、帶著理解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

2、理解詩意。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4、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5、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揭題。

2、讀題。

3、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4、解題。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3、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三、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

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

(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四、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麼?

3、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

5、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五、藉助詩境,訓練說寫

1、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

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

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指令碼,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

情景的表演,寫一個指令碼,指令碼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習小組合作撰寫指令碼。

3、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

4、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指令碼。

六、佈置作業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1、有感情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2、《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說說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3、蒐集並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 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同學們, 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麼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去了,汪倫很捨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學習古詩

(一)複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在,讓我們根據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麼解釋?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 元二:王維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護府

(2)強調題目讀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註,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

渭城朝雨?徘岢荊?/p>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雲間)

?牛菏?螅ㄗ⒁庾中停?/p>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溼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麼?感受到什麼?(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

們依依不捨)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麼?(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複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瞭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麼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彙報:哪個小組願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三、練習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耪飧鱟侄?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 有興趣的下課後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課外拓展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說說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裡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五、總結

一首簡短的古詩, 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學們課後能自己找幾首古詩來反覆誦讀,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生字書寫本。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瞭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熟讀背誦兩首古詩。

【學習難點】

領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匯入新課

1、同學們上課老師佈置的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麼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讚美柳樹的古詩。

(板書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叫做……

(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讚美鵝的意思,那麼詠柳是什麼意思?

6、出示課件中的圖,你們右圖中看到了什麼?

7、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賀知章。

(簡介詩人生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讀一讀,邊讀古詩邊把課後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4、從讀“詠、碧、妝、裁、剪“要求學生會讀,讀準。

5、指名讀,請其它學生正音,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瞭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⑴ (放遠處看到柳樹的照片)你看到了什麼?

⑵ 詩人從遠處看到了柳樹,發生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麗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麼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讚美。

2、自讀第三、四句:

⑴ 接下來,詩人又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請同學樣和同桌去讀第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⑵ 學生自讀,指名讀,讀到第三句時,讓全班看著採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⑶ 讀到第四句時,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讚美柳樹,也讚美了春的創造力”。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讚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讚美柳樹嗎?大家去和小夥伴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和同桌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

4、講評學生的小綠筆。

五、指導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提出難寫的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筆順要多次書空,記準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要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開來,一捺改成一點。

“剪”字下面是刀。

2、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六、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檢查作業

1、背誦《詠柳》。

2、讀春,積累詞句。

(開火車,每人說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說一個含有“春”的詞語,看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

3、課前蒐集的有關“春”的佳句名詩,你們都蒐集了多少?

4、學生把自己蒐集的材料講出來。

5、老師出示課件(收集的詞語、成語、名詩佳句)請學生來讀。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讚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欣賞,那樣痴情,真可謂是把春天描摹的絢麗多彩,古人讚美春天的詩很多,我們今天學的是南宋詩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們學的這首詩,誰知道它們題目是什麼意思。

3、簡介詩人朱熹。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朱熹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後,你能猜一猜詩人在寫《春日》時的心情嗎?

(高興、喜悅、歡快、舒暢……)

(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6、猜測終歸猜測,大家能從詩文中找出明確的詞句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

(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老師點拔如下: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設得、東風面、總是春

萬紫千紅

7、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師範讀一次。

8、說一說古詩的大意。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濱春遊,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出示)《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多讀書,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孔子在書籍中尋找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從耳目一新,深感快樂。

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絡嗎?我們大家要在書海中求知識,因為書的海洋裡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弊匝П究紊字,藉助工具書和註釋解釋詞語。

2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詞,默寫兩首古詩。

3苯柚註釋讀懂古詩,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欣賞夏日情景,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課文掛圖。

學生:查閱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閱讀《四時田園雜興》和寫夏天的詩句。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四時田園雜興》

一、以圖導題,理解題意

1弊邢腹鄄觳逋跡說說自己的理解。

2閉饈資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麼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3痺躚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弊雜衫識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指名讀詩,正音。

2蹦讀古詩,思考問題,解決不了的請作記號。

3斃∽榻渙鰨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弊雜善範粒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

2敝該朗讀,師生共賞;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背誦,積累語言

1北乘小⒛寫《四時田園雜興》。

2彼鴨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一、創設意境,理解課題

1崩鮮Ψ抖痢讀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你能感受到詩歌寫了什麼?

2奔蚪樽髡摺

二、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迸淅擲識粒營造氣氛。

2弊雜衫識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3痺擻醚Ч攀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4斃∽榻渙餮習成果;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三、反覆吟誦,感悟意境

教師範讀,學生想象畫面;指名朗讀,教師指導;小組輪讀,相互欣賞;全班感情朗讀。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北乘校並默寫古詩。

2鋇嬌甕庹乙徽頤櫳淳拔鐗氖詞,讀一讀,背一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一、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1、同學們學過很多的古詩,你還記得哪些?請背一背。這些古詩韻律優美,語言簡潔,好讀又好記。大家都喜歡讀古詩,今天我們要再學習一首古詩,題目叫《出塞》,板書課題。

2、這首詩飽含對出征將士的憐惜之情,表達了詩人渴望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全詩

1、自由讀全詩,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分組討論、交流,弄懂字詞。

2、交流學習的情況。

三、理解詩句

1、讀你喜歡的詩句,再說說喜歡的原因。

2、交流學習,教師點撥。

注意體會但使、飛將、不教等詞的意思。

引導學生體會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意思。

3、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同桌互相說,然後全班交流。

4、學習有感情地誦讀全詩,通過互評交流方法,提升朗讀水平。

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瞭解時代背景,體會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的意思。

3、帶著憐惜邊關將士、渴望和平的感情再讀古詩。

五、背誦古詩

示兒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瞭解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所抒發的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通過看註釋理解字詞的意思,從而理解詩句含義,瞭解詩的內容。

3.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4.能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那樣歡快的原因。

2.使學生領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又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通過讀文、看註釋,使學生初步理解詩句的含義,瞭解詩的內容。

(二)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三)能正確、流利地讀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會生字新詞。

(二)瞭解詩的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引發興趣。

同學們,我國是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詩這種體裁,語言精煉,所表達的情感豐富,還十分講究節奏和韻律,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唐詩三百首》中,就有許多力作,為同學們所熟悉,並深受大家的喜愛。另外,我國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數不勝數,奇才輩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陸游等等,他們的許多詩句已流芳百世,為後人所傳誦。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兩首詩。一首是宋代的愛國詩人陸游的《示兒》;一首是唐代愛國詩人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陸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詩人。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一生當中創作的詩歌很多,至今儲存下來的就有9000多首。詩歌的內容極為豐富。他的詩有的抒發政治抱負,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現出了其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本文所選的《示兒》,是陸游臨終前所作,相當於遺囑。詩人臨終前,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喜事告訴他。這就充分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盼望祖國統一的強烈愛國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詩人。字子美,鞏縣(今屬河南省)人。他的一生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當時社會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詩中都有真實的反映,曾被世人稱為一代詩史。他的詩在當時藝術成就很高,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本文選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說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亂的叛軍頭子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當時詩人杜甫正在梓州(現在的四川省三臺縣),他聽到這個勝利的訊息後,立即寫下了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終被平息,祖國又重新獲得了統一而感到的無比歡快的心情,同樣也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

(三)學生自己讀詩,並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

(四)教師指名讀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並注意糾正讀音。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萬事空(k#ng) 告乃翁(w5ng)

薊北(j@) 襄陽(xi1ng)

2.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

本課共有4個生字,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寫出每個字的偏旁部首、餘筆,再看註釋,結合詩句和字典,看應選擇什麼意思。

3.課堂討論識記重點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結構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識記重點字的方法。比如:涕,左邊是氵,右邊是弟,合起來是涕。還可以記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書寫時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寫法和筆順。洛,左邊也是氵,右邊是各,合起來是洛。還可以記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陽的洛。在書寫時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舊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來記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樣,祭也可以用舊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來記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採用讓學生利用形近字組詞的方法,作鞏固練習,幫助學生在對比中記住字形,加強記憶和理解。如:

(三)理解詞語。

1.讓學生讀文,並從詩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看書下注釋、,聯絡詩句內容理解詞語。

以元字為例,元字在詩句中是死去元知萬事空,通過看書下注釋,我們知道元同現在的原,又通過,我們又得知原是原來、本來的意思。原知就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又如:乃字在詩句中是告乃翁,我們通過看書下注釋便可知道,乃翁就是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訴你的父親,意思是讓兒子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自己。

3.出示一些詞語,讓學生練習掌握。

九州同:古代把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國。九州同:指全國統一。

王師:文中指南宋軍*。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訴你的父親。

但悲:只是為了而感到悲痛。

無忘:不要忘記。

北定:向北進軍平定。

劍外:現在四川省劍閣縣北,大小劍山之間有劍門關。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因喜而下的淚水。

漫卷:胡亂捲起。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四)初讀了解詩的內容。

1.教師先指名讀預習,讓學生帶著預習中的問題去讀詩。邊讀邊想2.再指名讀詩,邊讀邊瞭解詩的內容大意。

3.學生自由讀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一首詩主要寫了什麼。

(五)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詩。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可以採用範讀,指名讀、齊讀等方法。

(六)作業 。

1.讀詩。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所抒發的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二)通過理解詩句,瞭解內容,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那樣歡快的原因。

(三)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有較具體的體會。

(四)能有感情地朗誦這兩首詩,並能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

(二)體會詩的特點。

三、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學習第一首詩。

1.指名讀詩,讓同學想一想詩的題目的意思。

(1)學生談自己對題目的理解,各抒己見,充分說。

示:把事物擺出來或指出來使人們知道。示兒:把事物讓兒子知道。因為這是詩人臨終作的詩,相當於遺囑。

(2)使學生明確題目的意思,並說明自己是怎麼知道題目的意思的。學生可以通過、理解詩的內容來理解題目的含義。

2.指導學生逐句理解詩的內容,同時體會作者的情感。

(1)學習第一句。

①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第一句詩,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學生不易理解的詞語可能有:元知、萬事空、但悲、九州同。

②讓學生看註解或,或聯絡上下詞句,試說一說詞語的意思。

元知:本來就知道。

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

但悲:只是為了而感到悲傷。

九州同:指全國的統一。

③當學生對不易理解的詞語,通過看書下注釋、、聯絡上下詩句弄懂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第一句詩的意思。即: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④教師接著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詩句來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詩人臨終前感到最悲傷的不是自己的身體、家庭,而是祖國不能統一。可見詩人具有多麼強烈的愛國之情啊!

(2)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詩。

①讓學生先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②看註釋,理解其意思。

王師:這裡指南宋軍*。

北定:向北方進軍去平定。

中原:課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訴你的父親。文中指的是陸游自己。

③說一說第二句詩的意思。大家討論。

南宋(朝)的軍*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你們祭祀祖宗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④體會詩人情感。

陸游臨終前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是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自己的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是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千萬別忘了把收復中原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感呀!

3.逐句講解、理解、體會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詩的含義和它所包含的詩人的情感。

(1)指名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2)討論整首詩所表達的詩人愛國的情感。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4.指導學生朗讀第一首詩。

(1)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哪些詞語或詩句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

但悲 九州同 無忘 告乃翁 北定 中原日

(2)引導學生讀出詩人的愛國熱情。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知道詩的重要特徵是感情豐富,節奏鮮明,聲韻鏗鏘。我們在朗讀時,不僅要把感情讀出來,而且要把詩的節奏和韻腳讀出來,並通過反覆吟讀,達到背誦的程度。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5.引導學生背誦《示兒》。

(1)在背誦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說一說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是通過哪些詞句體現出來的?使學生對詩有整體上的認識。

(2)再引導學生逐句背誦。

(3)學生試背誦後,教師可指名檢查背誦情況,再通過小組背、兩人互背、全班齊背做鞏固練習。

(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二首詩。

1.指名讀詩,其他同學想一想詩的題目的意思。

(1)學生各抒己見,逐字逐詞理解後,連起來說題意。

聞:聽說。

官軍:指唐王朝的軍*。

收:收復。

(2)使學生明確題目的意思是:聽說唐王朝的軍*收復河南河北。

2.指導學生逐句理解詩的內容,同時體會作者的情感。

(1)學習第一句。

①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第一句詩,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②讓學生看註釋、或聯絡上下詩句的內容,試著講一講詞語的意思。

劍外:劍門關以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

收:收復。

薊北:指現在的河北省北部,是安、史叛軍的巢穴。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指因喜報而淚下。

③引導學生試講詩句的意思。對的充分肯定,錯的及時糾正。

第一句的意思是:那收復薊北的訊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我剛剛聽到這個喜訊,眼淚就灑滿了衣裳。

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可見詩人當時十分激動,是通過初聞、涕淚滿衣裳等詞句表現出來的。

(2)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①學生讀第二句,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②學生理解這些詞的意思。

卻看:再看。

愁何在:哪還有一絲的憂傷。

漫卷:胡亂捲起。

喜欲狂:高興地簡直要發狂。

③引導學生試講第二句意思。

第二句詩意為: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裡還有一絲的憂傷?詩人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

④體會詩人的情感。

高興地要發狂了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心。

(3)引導學生學習第三句詩。

①指名讀第三句,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②理解詞意。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③理解第三句的意思。

在大晴天裡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④體會詩人此時的情感。

通過放歌、縱酒等詞,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體會詩人當時如痴如狂的情態。

(4)引導學生學習第四句詩。

①教師讓學生讀這一句,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②理解詞意。

即:就。

穿:穿越。

便下:順流而下,一就

③理解第四句意思。

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④體會詩人此時情感。

通過即從穿、便下向等詞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體會出詩人當時聽到收復失地後急切返鄉的異常歡快的心情和強烈的愛國情。

3.教師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體會詩的內容和作者情感。

(1)引導學生體會喜欲狂是什麼意思。

你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的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2)學生通過讀詩、理解可以得知:喜欲狂是指詩人聽到收復薊北的訊息後,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可以從詩中的涕淚滿衣裳、放歌、縱酒、漫卷詩書、即從穿、便下向這些詞語體會出來。

(3)引導學生說說整首詩的內容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教師引導學生讀第二首詩。

(1)引導學生從詩中找一找,哪些詞句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

(2)通過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杜甫一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訊息就那樣歡快,這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獲得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詩中忽傳、初聞、卻看、漫卷等詞,層次分明地表現出了詩人聽到勝利喜訊後情緒的變化,從喜極流淚到歡快、狂歡。與此同時,詩人的愛國情感也自然流露其間。

(3)讀出詩人喜欲狂的心情和愛國的情懷。可以這樣停頓、讀出重音。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4)引導學生背誦第二首詩。

①先了解整首詩寫了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是通過哪些詞表達的?

②指導學生逐句背誦。

③教師可採用兩人互背、小組背、全班齊背等方式,檢查背誦情況。

(三)引導學生找出這兩首詩表達情感的異同點。

1.相同點:均表達了詩人愛國之情。

2.不同點:《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的,寫作者臨終前的牽掛,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沒有見到九州同。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來表達的,寫作者聽到祖國重歸統一的極度的喜悅和急切還鄉的心情。

(四)教師可檢查學生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的情況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們小朋友,一起先聽聽他的自我介紹吧。

放錄音:嗨,我是古詩博士,非常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在學習之前,我想和你們進行一場背詩比賽。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詩,開火車背。

2、別人背過的不能得復背。

教師小結背詩比賽:同學們表現很棒,教師也想背了,想不想聽呢?

二、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詩背古詩,請同學評價後,讓學生自讀《春曉》、《村居》。

2、師:這兩首古詩的題目分別是,。指名讀,區分“春、村”的讀音。

3、出示生字。

a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一讀。

b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c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d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4、鞏固識諮。

5、比賽背。

二、鞏固生字。

1、出示詞語(指讀、搶讀、同桌互讀)

2、比賽:出示字卡,打亂順序,分別發給四個小組,讓小組合作,按詩句的順序擺一擺。

三、寫字。

逐一指導書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借助註釋理解生詞;

2、讀懂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詩中的哲理;

3、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

1、藉助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

2、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

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

3、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4、通過學習古詩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詩中的名句。

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並根據需要蒐集資訊,擴大知識面。

3、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4、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5、學會一類生字豚。

(設計理念:樹立問題的探究觀,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和啟發學生善於以現問題,勇於提出問題,勤於分析問題,樂於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愛動是他們的天性,老師要允許學生動一動、說一說、想一想。學生才會從自己的實踐中學會知識,也會從實踐中得到創新。)

【教學重點】

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教學準備】

風景畫、錄影、實物投影儀、實物三稜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複習古詩的學習步驟及學習方法

學習步驟:初讀感知→理解詩題→理解詩句→品讀悟意境→熟讀成誦

二、按學習步驟學習《題西林壁》

1、初讀感知,讀通讀正確:

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讀通讀正確,然後抽讀。

2、瞭解作者,理解讀題:

⑴讓學生課前查閱蘇軾有關資料,課上互相交流。

⑵結合註釋理解讀題目的意思

3、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讀句意思。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⑴分組合作學習,在組內各自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理解詩句時,既要藉助註釋,又要聯絡上下文,既要聯絡課文插圖,又要補充詩中沒有的一些詞句。

⑵全班交流。

5、品讀悟意境:

⑴啟發談話悟意境:作者瀏覽了廬山,不只是看,而是細心觀察廬山的特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為什麼同樣是廬山,卻有不同的面目呢?經過思考,作者發現其中的奧祕: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寫了廬山的千姿百態,身處山中也難以看清它的真實面目,你從中悟出了一個什麼道理?

⑵對於比較複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區域性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三、品讀詩名,讀書讀意

1、反覆練習古詩。

2、指名朗讀,讀後評價。

3、學生齊讀。

4、熟讀成誦。

第二教時

一、複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說詩。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並在組內說說自己是怎麼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

4、完成課後練習1: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麼方法解決:查字典諮詢老師,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1、仔細讀詩,試著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點理解: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

山重水複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4、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並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採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合作,探究學習再次感悟詩的意境

1、小組內討論《遊山西村》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詩的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出了山西村豐收之年的景象,讓人感受到農家款待客人的熱情和民風的淳樸。表達了作者對農家豐收景象的由衷讚美之情。

詩的次聯描繪了山間水畔的美景,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傳幾百年,是因為這不是詩人單純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的另類人生體驗。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不必求同。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升對詩的認識:

說說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說得儘量流利,完整,不羅嗦。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髮言作適當說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六、製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後記,也可做成本週的綜合學習資料。

第二教時

一、複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說詩。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並在組內說說自己是怎麼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

4、完成課後練習1: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麼方法解決:查字典諮詢老師,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1、仔細讀詩,試著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點理解: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

山重水複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4、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並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採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合作,探究學習再次感悟詩的意境

1、小組內討論:

《遊山西村》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詩的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出了山西村豐收之年的景象,讓人感受到農家款待客人的熱情和民風的淳樸。表達了作者對農家豐收景象的由衷讚美之情。

詩的次聯描繪了山間水畔的美景,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傳幾百年,是因為這不是詩人單純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的另類人生體驗。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不必求同。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升對詩的認識:

說說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說得儘量流利,完整,不羅嗦。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髮言作適當說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六、製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後記,也可做成本週的綜合學習資料。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資訊資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詢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匯入:

出示課文插圖:

圖上畫的是什麼?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對話平臺

一、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二、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裡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

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麼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並讓學生說說草什麼時候是枯?什麼時候是榮?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合作意識。

三、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為什麼?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四、背誦

1、情境背誦:

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麼聽不懂呢?怎麼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表演背誦,既訓練了形義較難的字,又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利於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五、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一歲一____。野火______,春風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飛入無處尋____。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六、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

木: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回顧

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

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裡還不懂?

3、說:

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穫。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

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麼新的發現?

2、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麼心情?

(高興、喜悅)

找不到時又是什麼心情?

(失望)

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展開聯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

3、競賽讀:

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

誰讀得好?好在哪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詩歌語言凝練,富於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利於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語感。

五、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背、齊背。

六、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給學生提供二度創作的題材,不僅拓展延伸了文字,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學交流自己蒐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於春天的古詩。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裡的一棵奇葩,教師要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培養課外積累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複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八、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

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展示交流,互相評價:

根據組內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評、互評,使學生學會評價 ,在互相學習、借鑑、欣賞同進步。

〖詞語解釋

離離:草木長的得很茂盛的樣子。

枯:枯萎。

盡:完、全。

宿:投宿。

籬落:稀稀落落的樣子。

徑:小路。

尋:尋找。

〖相關連結

相傳《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的一首應考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一定要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閱讀線上

《春日》(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遊園不值》(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初步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導人新課

小朋友們,現在正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古代詩人為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而寫的兩首詩。(板書: 古詩兩首)

二、教學《春雨》

l、 板書詩題: 春雨

2、 解題: 這首詩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原詩有八句,這裡節選其中的前四句,說的是春雨的特點。

3、 教師範讀一遍,領讀兩遍。

4、 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1) 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說出春雨細密、滋潤萬物、催開百花等特點。詩人是怎樣來寫這春雨的呢?

(2) 指名讀詩句。

(3) 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乃:nǎi,鼻音。共兩畫,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鉤,第二筆是撇。這裡乃是就的意思。

隨:suí,平舌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有,再寫 。隨是跟從的意思。

潤:rùn,翹舌音,前鼻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門,再寫王。潤是加水分,使東西不幹枯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說生字的筆畫或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講讀。

※ 指名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 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 (春雨像知道時節似的,當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來了) 想一想:為什麼詩人說它是好雨呢? (因為春天莊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詩人說春雨是好雨)對,這兩句詩讚美了春雨來得及時。

※ 齊讀這兩句詩。

※ 指名讀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

※ 誰能說說什麼叫做潛人(潛人就是在人不知不覺中透進去)那麼隨風潛人夜該怎麼解釋? (夜間,好雨隨著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透迸萬物的內部)潤物細無聲是什麼意思?(春雨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誰能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解釋一下?(春雨是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灑落,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 你說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卻不聲不響,怎麼不是好雨呀!

※ 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

這四句詩讚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反映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6、朗讀指導。

(1) 掌握節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好雨/ 知/ 時節。

當春/ 乃/ 發生。

隨風/ 潛人/ 夜,

潤物/ 細/ 無聲。

(2) 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好,是全詩的中心,其他都是圍繞好來寫的,是春雨好的表現。

知,表現春雨善解人意。

當乃強調春雨好在下得及時。

潛、細、無,強調春雨的美好品格。

(3) 教師範讀或放錄音。

(4) 學生自練。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描紅指導。

(1) 提示描紅生字的注意點:

乃: 第一筆橫折折折鉤的橫部宜橫向右上取勢,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勢,第二筆撇須頂連橫畫,撇出時略帶弧度。

隨: 第一筆和第二筆寫成的 體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筆寫成的有宜於偏右略高處定位,中間和下部須留寫 的位置,末筆捺彎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潤: 左部三點水寫法同前,右部首點定位宜高,第二筆豎和第三筆的折部等長,門中的王,三橫間距相等,末橫較長。

(2) 學生自練描紅乃、隨、潤3個生字。

三、佈置作業

1、朗讀《春雨》,熟讀背誦。

2、抄寫春、時節各兩遍。

第 二 課 時

一、檢查複習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春雨》。

2、默寫春雨、時節兩個詞語。

二、教學《春曉》

1、板書詩題: 春曉

2、解題: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孟浩然寫的。曉xiǎo三拼音, 左右結構,左部是日字旁,右都是堯,上面沒有點。詩題裡的曉是早晨的意思。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師範讀,領讀一遍。

4、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1) 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 畫面上是個什麼人? 她左手在拉起什麼?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畫面上是個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簾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鳥和芭蕉等景物)

(2) 指名讀四句詩。

(3) 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眠:miá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結構,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覺:jué。上下結構,上部是 ,不是 ,下都是見。覺是個多音字,讀jue時是覺得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生字的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講讀。

※ 指名讀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 誰能說說春眠不覺曉的曉是什麼意思? (春眠不覺曉的曉是天亮的意思)為什麼這個曉和春曉的曉意思不同呢? (因為聯絡全句的意思,說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覺天就亮了才好講,說成不知不覺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講)對,你能聯絡全句的意思來解釋曉字的意思,講得合理,對頭,很好! 那麼處處聞啼鳥該怎麼解釋呢? (處處聞啼鳥就是到處聽到鳥叫聲的意思) 那麼詩人為什麼不寫成處處聞鳥啼呢? (自答:寫詩是要押韻的,這首詩押的是ao韻,所以要把鳥字放在句末)

※ 誰能補充一些想象,用白已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春天氣候暖和了,夜裡睡得香,不知不覺已經天亮了。醒來時只聽到外邊一片清脆的鳥叫聲) 想一想: 這春天的早晨多麼美好!

(5) 齊讀這兩句詩。

(6) 指名讀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7) 這兩句寫的是什麼時候的事? (寫的是昨天夜裡的事)昨天夜裡聽到什麼? 想到什麼? (昨天夜裡聽到颳風下雨的聲音,想到這樣風吹雨打,花兒不知落下了多少) 請連起來說一說。(想起夜裡曾聽到颳風下雨的聲音,不知花兒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 花兒落了,春天即將離去,這春光多麼可貴,多麼值得珍惜呀!

(8) 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

這首詩描寫了春天一個雨後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借春的真摯感情。

6、朗讀指導。

(1) 掌握節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春眠 / 不覺曉,

處處 / 聞啼鳥。

夜來 / 風雨聲,

花落 / 知多少。

(2) 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不覺曉: 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滿足。

處處聞啼鳥: 反映春天生機勃發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駐,應該加倍珍惜的心情。

(3) 教師範讀或放錄音。

(4) 學生自練。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描紅指導。

(1) 提示描紅生字的注意點。

覺: 開頭三點,第一、二兩點是側點,第三點是撇點, 不可寫成黨字頭 ,第四、五兩筆寫成的禿保蓋呈下罩勢,第六、七兩筆寫成的 體形宜瘦,框內應能包容第八筆撇畫的上半,第八、九兩筆寫成的 底部齊平。

曉: 左部日宇旁體形宜瘦右部上面的 第一筆橫畫應斜向右上,第二筆斜鉤要有弧度,第三筆撇與斜鉤相交後補滿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 ,橫畫宜平,撇和豎彎鉤起筆處均頂連橫畫,而彼此互不相連,行筆舒展,保持底部平穩。

眠: 左部目字旁體形宜瘦;右部各橫畫間距相等,豎提宜直,斜鉤應有弧度。豎提的出提部位與斜鉤的出鉤部位應橫向齊平。

(2) 學生自練描紅覺、曉、眠3個生字。

三、佈置作業

1、朗讀《春曉》,熟讀背誦。 · ;

2、抄寫《春曉》《春雨》各兩遍。

第 三 課 時

一、檢查複習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春曉》。

2、默寫春曉、風雨兩個詞語。

二、指導背誦

1、指導背誦《春雨》。

(1) 放錄音。

(2) 教師指著板書引背。

(3) 分兩個大組,一組讀,一組聽,再交換讀聽一次。

(4) 各人輕聲默唸背誦。

(5) 齊背。

(6) 指名背誦。

2、指導背誦《春曉》,方法同上。

三、課堂練習

1、找朋友(連詞)。

春 (春風)(春雨)(春曉)(春光)(春花)

時 (時節)(時間)(時光)(及時)(準時)

2、用下面的詞語寫句子。

春天--- 。

春雨--- 。

3、說話練習。

(1) 話題: 春天來了

(2) 提出要求: 根據第25頁上的畫面,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展開合理的想象,說說春天的美麗景象。

(3) 各人發揮想象,構思講說內容。

(4) 同桌二人相互說聽、補充。

(5) 指名幾人到班上講說,教師評議,小結。

附板書:

(一)

知時 發生

春雨 好雨

隨風潛入 潤物無聲

(二)

(春)

眠、不覺 (想)花落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這兩首古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天門山》主要寫所見,抒發了讚美之情;《體西林壁》側重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課時)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藉助字典和課後註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其中一首。

三、教學重點、難點:

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

熟讀、簡析、體情、自主學習。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掛圖、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古詩作為我國悠久文化的寶貴遺產,深受同學們的喜歡。最近的課外時間你又背誦了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望天門山》,大家說可能怎樣來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建議,歸納出臺下順序(如果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沒有這樣的練習,有可能總結不出來,教師可以進行引導):

3、解古詩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大體瞭解詩意;

(2)體會作者的感情;

(3)感情誦讀。

二、學習古詩。

第一步:

1、根據蒐集到的資料,談談你對作者李白的瞭解。

2、說說你對題目的理解。

第二步:

1、組合作,利用字典、課後註釋和文中的插圖(投影出示插圖)自學古詩,互相交流。

2、通過自學,你明白了什麼?全班交流。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弄明白下面幾個重點的詞語的意思:天門、楚江、中斷(中間斷開)、開(通)、至此回(在這裡拐彎),通過理解這些重點的詞語,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意圖:運用小組合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詩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3、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直解決。

4、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畫面簡單畫出來,在交流時結合畫面敘述。(建議教師在交流中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強求學生敘述得太一致,將大概詩意敘述好即可。)

第三步:

1、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交流。

第四步:

1、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這首詩歌所描寫的雄偉的景象,體會了作者的讚美之情,讓我們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先自由讀,再請學生讀給全班同學聽。

2、背誦這首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三、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蒐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意圖:將課前的蒐集與課內的相結合,拓寬學生的閱讀範圍,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望天門山》,誰來背誦一下?先個人背誦,再集體背誦。

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誦給大家聽。

3、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另一位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

[意圖:檢查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情況,給學生一個展示背誦蒐集到的古詩的機會,體會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學古詩,明白大意。

1、自由朗讀古詩,然後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以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在小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課後註釋、課文插圖來理解這首詩歌。)

2、請各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以下幾項內容:

(1)對作者蘇軾的瞭解:

(2)對題目的理解;

(3)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題(書寫)、西林、壁(牆壁)、橫看(從下面看)、緣(因為);

(4)對這首古詩詩意的理解。(教師不要強求學生裝的理解完全一致,大體把握詩意即可。)

[意圖:由於這首詩的詞句比較易懂,教師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學生自主學習,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學生間相互交流,體會古詩的意思。]

3、大家對這首詩歌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估計學生可能會問:為什麼作者在這座山中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如果學生沒有疑問,教師可以用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古詩的意思。)

4、出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畫面,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然後再解決疑問。[意圖:這首詩的後兩句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電教手段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很直觀地弄明白。]

三、體會詩境,感悟道理。

1、剛才大家通過自學。明白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邊聽老師誦讀這首詩,一邊閉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教師配樂誦讀,學生想象。

2、交流,估計學生可能想象到廬山雄偉的景象,比如連綿不斷、高低起伏的山峰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有創意的想象。

3、討論,然後交流。

(1)大家想想看: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2)從《題西林壁》一詩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意圖: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比較淺顯地感悟這首詩中蘊含的道理,在討論中明白這首詩蘊含的道理,受到啟發。]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四、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蒐集的蘇軾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教學小結:

這兩首古詩或繪畫或悟理意境深遠,是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詩篇,課後我們通過背誦來更好的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