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手工DIY>

關於大班手工教案模板集合8篇

手工DIY 閱讀(2.35W)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手工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大班手工教案模板集合8篇

大班手工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紙杯娃娃的基本構造;

2、 初步掌握分割、組合等基本製作方法;

3、 能設計自己喜歡的娃娃,並能按照設想製作。

過程與方法

能在設計、製作過程中相互評價、反思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行適當的改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設計製作,享受制作的樂趣,感受合作的力量和樂趣,體驗創造魅力;

2、通過廢棄紙杯再利用滲透環保意識和環保能力;

3、通過對作品的評價交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紙杯娃娃的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

分割、組合等基本的製作技巧並有所創新。

教學準備:

調查表、幾個一次性紙杯、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訊,引入課題

1、師:上週老師佈置大家去收集廢棄的紙杯並調查了家裡一週使用一次性杯及處理方法的情況,現在請大家交流一下。

2、學生交流,師隨機評價,補充資料(課件出示)

3、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 師:我也帶來了一個大紙杯,(出示實物)它哭了,哭得可傷心了,為什麼呢?原來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後,說它沒用處就把它扔了。同學們,難道它只能被扔掉或賣掉,真的沒用處了嗎?趕快想個辦法幫幫它吧!

(2) 學生出主意,開闊思路,教師隨機評價。

(3) 揭示課題:

師:原來只要動動腦,動動手,紙杯能做出這麼多東西啊!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用紙杯做個娃娃。老師從書上、網上找了幾個紙杯娃娃,你瞧:(出示課件)

二、表達交流,自主設計

1、師示範:老師看了這些圖片,也想用這些紙杯來個超級變變變,看清楚了,我要變了。

2、自主設計娃娃的樣子。

3、表達交流

三、討論製作,合作加工

師:(過渡)接下來請同學們發揮你的聰敏才智,發揮你的想象力,利用這些廢舊紙杯創造出更多漂亮精緻的娃娃。不過,動手之前看看友情提示。

1、友情提示

(1)先設計後製作;

(2)組內進行合理的分工;

(3)完成之後,給作品起一個名稱,寫在評價表上;

(4)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操作時一定要注意安全,當心別把手弄破;

(5)老師這裡有一個廢品回收站,你不用的材料可以分類放到回收站,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回收站進行資源共享。

2、分組活動:

(1)教師一同參與,要注意到後面幾組的同學,適當指導,提醒學生要注意多交流,積極嘗試,及時鼓勵敢於創新的學生,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老師看到大多同學都已經完成,就組織參觀作品。

四、反思評價,延伸拓展

師:同學們的手真靈巧,都已經做好了。

1、組織學生評價

師:接下來,我們請每組選派代表上來介紹作品,介紹時要把作品名稱和作品特色說清楚。其他同學當評委評一評:設計上,製作上等。

相機鼓勵:不錯!你們的作品很有創意!你們合作得很好!相信下一次你們會有更好的作品。你們的作品真精緻啊!你說得多好呀!今後繼續努力!

2、整理課桌,回收廢品

出示眉開眼笑的大紙杯:你們看,這個紙杯有什麼變化?為什麼?(能被再次利用)

3、組織學生評估

師:(過渡)剛才大家在製作過程中表現都很好,下面請你們完成評估表。

4、拓展延伸

1、做好後,這些娃娃還可以怎樣進行美化,改進?

2、小結:今天這堂課,同學們利用一些廢舊紙杯加上自己的聰明才智,製作出了精美的小製作。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的廢棄物都潛藏著被再塑造的條件,只要通過大家的慧思巧手,它們都可以化腐朽為神氣。(出示廢品製作的作品的圖片),課後去試試看,用你的作品來裝飾自己的家。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設計了“交流資訊、引入課題——表達設想、自主設計——討論製作、合作加工——反思評價、延伸拓展”等教學環節,併力求突出以下幾點:

1、培養學生多渠道收集資訊能力。

2、充分利用交流評議,實現互動學習,促進技術思維。

具體包括:

(1) 設計圖的交流評議

(2) 作品的交流評議

(3)問題和體會、發現的交流評議

3、多途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3) 通過課前調查、作品展示拓展學生思路

(4) 設計過程中鼓勵創新

(5) 作品交流注重特色介紹

(4)課尾的拓展延伸

大班手工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學習正確使用剪刀,靈活的向四角中心剪開。

2、幼兒想象動物特點,畫出動物影象。

3、學習自制風車,感受自制風車的樂趣。

活動重點:

幼兒靈活使用剪刀、想象繪畫、自制風車。

活動難點:

幼兒學會看書中的實線,按線條剪開,以間隔的方法將四角向中心折,自制出風車。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剪刀、彩筆。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活動,介紹今天的教學內容。(學習創意手工)

2、教師出示動物風車,引起幼兒興趣。

3、教師提問幼兒想不想做一個動物風車,幼兒回答後,教師示範怎樣做風車。

4、發放幼兒用書,彩筆、剪刀。

5、教師指導幼兒剪下綠色的正方形紙,先教幼兒對角折兩次,用剪刀向中心剪開。

6、教幼兒以間隔的方法將四角向中心折,並用小牙籤將其固定在吸管上。

7、幼兒用彩筆在白色的正方形上畫上小動物頭像並剪下來,將四個小動物的頭像貼上在風車的四角上,動物風車即完成了。

活動延伸:

教師帶幼兒手拿自制的風車,到室外玩風車,感受自制玩具的樂趣。

大班手工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通過學習知道合理的貼螃蟹腳和蟹的位置。

會動手製作螃蟹,複習手指操讓小手鍛鍊的更靈巧。

活動準備

彩色卡紙兩張。

雙面膠、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孩子們還會不會老師教你們的螃蟹手指操了?

2、在要上手工課之前我們先來動動手指頭吧!

3、手指操:

——螃蟹一呀,爪八個,兩頭尖尖這麼大個兒,橫著爬啊,豎著過,舉著鉗子跑的快。

4、孩子們做的真好,你們是最棒的。

5、我們手指操螃蟹做得這麼好,動手學制作螃蟹是不是沒問題啊?

6、我們準備好材料來學一學制作螃蟹吧!

7、螃蟹製作方法:

——畫好螃蟹腳四對、一對蟹、眼部,用剪刀剪好圖形。

——用卡紙卷出紅紙筒當螃蟹身體,按順序粘好相應的螃蟹腳和蟹。

——螃蟹眼部粘好眼珠、用記號筆畫上眼仁。

——螃蟹眼部粘在螃蟹面部,掌握好位置,完成。

8、一隻紅紅的螃蟹做好了,漂亮不啊?

9、那誰能說說螃蟹身上都有什麼啊?

10、做螃蟹手指操下課走出教室。

活動結束

大班手工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許多幼兒下課了總喜歡到沙池旁抓泥巴玩揉捏、捶打,玩的非常開心。因此設計了這次遊戲活動,其目的在於使幼兒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並鼓勵幼兒運用捶打、揉捏等多種技能,大膽、自由地創作,充分體驗與人交往合作的樂趣,以及獲取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知泥土的特性,體驗自由創造的快樂。

2、 能運用捶打、揉捏等多種基本技能,塑造物品的外形,完成作品。

3、 學習彩繪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幼兒想象了,運用揉捏、捶打等多種技能,塑造物品的外形,完成作品。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熟悉泥土的特性,知道泥土和水混合的比例,有一定揉捏捶打的技能。

2、 物質材料準備:a、材料部:黏土、錘子、水桶等;b、製作部:樹葉、樹枝、碗、桌、椅凳,顏料等。C、產品展銷部:玩具櫃、價格標籤。

3、活動環境準備:創設塑泥巴為主題活動的遊戲環境。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主題

1、 老師出示用泥巴捏成的各種圖形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激發幼兒想玩的興趣。

2、介紹材料供幼兒選擇。

二、快樂活動

1、幼兒按意願自由選擇遊戲的部門,扮演遊戲的角色。

2、“工作人員”在自選的遊戲部門展開工作。

3、“部門經理”負責管理本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協調與其他部門的供需關係。

4、教師以“董事長”的身份,視察工作,幫助“工作人員”改進服務態度,提高工作質量。

三、評價活動

1、教師以“董事長”的身份,到各部門視察工作,進行評價。

2、 幼兒根據自己的體驗,評選出“最佳員工”。

3、 “董事長”頒發獎金。

4、 小結:遊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的方法。

a、將原有的產品展銷部,更改為產品營銷部。

b、通過購銷活動,增進同伴間的創作與交流,學會使用錢幣的簡單方法。

5、師生共同收拾遊戲材料,結束遊戲。

四、活動延伸:

增加旅遊部門,通過接待觀光者購物活動,學習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教學反思

《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究活動,感受嘗試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玩泥巴是幼兒特別喜歡的活動。泥土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玩泥巴使孩子感到快樂。所以我設計了這次遊戲活動。課前幫助幼兒分好角色,材料部充分準備好材料,製作部幼兒忙的不亦說乎,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學習解決問題。而我始終扮演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結合自主探究法,觀察法、討論法等引導幼兒學習,克服傳統的說教形式,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體。活動二是在引導幼兒開展品展銷會,扮演角色推銷產品,目的是讓幼兒通過購銷活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學會使用錢幣的簡單方法。

不足:多數幼兒在操作時只是滿足好奇心,不能做到細緻的觀察因而造成操作困難,要使幼兒養成細緻的觀察和比較的能力需要今後多培養。

如果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注重各部門人員的分工合作,發揮每個人的力量,讓每個小孩都參與其中,都能得到鍛鍊。讓課堂效果更為突出。

大班手工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這些物品的隨便丟棄又造成對環境的汙染。這個月,實習生在我園實習,老師喝水用玻璃杯,小朋友喝水用不鏽鋼杯,實習生喝水用一次性紙杯。一次性紙杯用過後是留是扔,小朋友曾有過激烈的爭議,最後老師和新老師、小朋友討論後形成共識:把紙杯放在美工角用於手工製作。木偶表演是我們漳州深受喜愛的鄉土民間藝術,木偶是我園小朋友最喜歡操作的玩具。小朋友經常在美工角用各種紙製作成紙偶,放到木偶臺表演區表演故事。新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生活。因此我們生成了這個活動。活動中設計三種杯子是好朋友,不願相互離別的情境,讓“情”貫穿於活動過程。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在製作過程中,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和好朋友相互眷戀的美好情感;選擇本活動利用了本地、本園資源,既符合幼兒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活動目標:

1、通過運用各種工具進行扎、剪、貼、繪畫、塗色等製作自己最喜歡的紙杯玩偶,培養幼兒大膽創新意識,提高幼兒手工製作能力,增強小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2、通過讓幼兒討論構思怎樣製作裝飾紙杯和介紹、評價自己和或他人制作的紙杯玩偶,培養幼兒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習慣和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活動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和好朋友互相眷念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環保意識。

經驗準備:

對一次性紙杯有初步的瞭解,幼兒已掌握用別針在紙板上扎孔的經驗。

物質準備:

1、相關課件、音樂磁帶兩盤。

2、班級小朋友收集的一次性紙杯、別針、剪刀、雙面膠、彩筆、各種邊角材料若干。

3、用冰箱包裝箱做的不鏽鋼杯和玻璃杯套身大玩偶各一個。_ 兒童網

大班手工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搓、剪、貼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眼中的柳條和迎春花、桃花等。

2、體驗與同伴合作設計、各種花門簾。

活動準備:

1、課前組織幼兒觀察迎春花和發芽的柳條,瞭解他們的特徵。

2、課件《動物新房》,各種花門簾。

3、綠色、黃色的皺紋紙、剪刀、漿糊等若干。《春天在哪裡》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談話交流:引導幼兒回憶春天有哪些祕密然後進行提問:

師:小朋友,春天到了,春天有很多的祕密,你們知道有哪些祕密嗎?啟發幼兒說出:

(1)春天天氣漸漸地變暖活了,地上長出了什麼?(小草)

(2)柳樹怎樣了?(柳樹發芽了)柳條是什麼樣子的?(細細的軟軟的)

(3)什麼花開放了?(迎春花、桃花開了)它們的顏色與形狀有什麼不一樣?

2、出示課件《動物新房》,引導幼兒觀察。

師: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動物新村蓋了很多新房子 ,小動物們高高興興的搬進了新房子。瞧!小象還給新房子做了漂亮的門簾,小老鼠和小鴨看了真羨慕啊,也想做個這樣的門簾,可是他們不會做,我們小朋友願意幫忙嗎?(願意)匯入活動:

二、基本部分

1、帶領幼兒一起來看看小象家的門簾是什麼做的?(皺紋紙做的) 你們看皺紋紙做的門簾漂亮嗎?現在,我們來幫助小老鼠和小鴨製作漂亮的花門簾。

2、出示各種花門簾:幼兒討論如何幫助小動物做門簾。激發幼兒製作花門簾的興趣。

3、請幼兒觀察製作材料,師幼共同討論材料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1)皺紋紙可以做迎春花、桃花、櫻花等。

(2)綠色的紙可以做柳葉等。

(3)可以用剪、撕、擰、畫等方法來製作不同的花門簾。

4、製作花門簾:播放音樂《春天在哪裡》,幼兒在背景音樂的伴奏下,自由選擇材料進行製作花門簾,教師巡迴指導。

(1)引導幼兒想一想柳條是什麼顏色的,然後幼兒用綠色的皺紋紙搓成紙條。

(2)用不同顏色的紙剪成花瓣。(也可用手撕花瓣或擰花瓣)

(3)把剪成的花瓣粘在紙條上。

(4)最後組成花門簾。

5、展評作品:相互參觀評價同伴做的門簾

(1)體驗交流成功的快樂。

(2)相互交流幫助別人的快樂。

三、活動延伸:

1、按不同的形狀分別掛在動物家的門上做門簾。

2、角色遊戲《開花門簾店》,組織幼兒把製作好的花門簾裝飾在活動室裡,來進行遊戲活動。

小結及反思:

春天是萬物復甦,草木崢嶸的季節。 本次活動中,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好,掌握了春天的祕密,併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孩子在這次主題活動中欣賞到了大自然的美,還探索了大自然的祕密,能大膽地對春天進行描述和體驗, 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製作出了各種各樣的花門簾表達春天的美,對春天的熱愛。

這節課中, 孩子們學會了用搓、剪、貼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眼中的柳條和迎春花、桃花等。體驗與同伴合作設計、裝飾門簾的興趣。培養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大班手工教案 篇7

大班藝術活動:手工—畫報小魚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紙棒造型出不同形狀的小魚身體。

2、能運用多種材料設計裝飾畫報小魚。

3、體驗與同伴分享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毛線、皺紋紙、報紙、糖紙、彩紙、羽毛、樹葉等。

2、製作好的頭飾紙圈。

3、大七班幼兒提前學會搓紙棒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紙棒,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很好玩的東西,看看它是什麼?玩過嗎?今天還想玩嗎?那我們一會就動手做一個紙棒,一起來玩一玩吧。

二、基本部分

1、製作報紙棒

(1)師:誰知道紙棒是怎麼做出來的?

(2)幼兒講述,教師小結:用桌上的溼毛巾沾溼手指,從報紙的一角開始向裡卷(卷得緊就細,卷得鬆就粗),最後用膠帶固定。

(3)幼兒製作紙棒

2、遊戲:紙棒變變變

(1)師:紙棒可以怎麼玩?它都能變成什麼形狀?

(2)幼兒隨意彎折紙棒,探索紙棒的變形

(3)教師示範將紙棒彎折成魚的形狀。

3、紙棒變小魚

(1)師:老師的小魚是什麼形狀的?你還見過什麼形狀的魚?

(2)幼兒用紙棒變成自己喜歡的魚

4、觀賞魚的圖片

(1)師:“我們的魚和平時看到的魚有什麼不一樣嗎?你見過的魚身體上有什麼顏色?”

(2)出示魚的圖片,仔細觀賞並討論魚的主要外形特徵

5、介紹裝飾材料,幼兒分組裝飾報紙魚

(1)介紹裝飾材料。

(2)幼兒分組裝飾報紙魚,教師個別指導

(3)教師出示報紙魚頭飾,請裝飾好報紙魚的幼兒,陸續製作成頭飾,加入遊戲

6。遊戲:小魚遊一遊,個別點評幼兒作品

三、結束部分

帶小魚游出場。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比較順利地完成。正如《指南》中指出的,要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因此在活動中大量地讓孩子自己不斷地嘗試、探索,做一條屬於自己的小魚。我們看到孩子始終積極性很高地參與今天的藝術活動,從開始的搓紙棒,孩子們很有耐心,而且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反覆搓紙棒,希望能搓出一條細細長長地紙棒。在裝飾小魚時,幼兒也能根據自己面前的操作材料大膽地選擇用多種材料,用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對小魚的感受和想象。

對於孩子獨特的作品,我們成人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從而讓他們學會發現美,從同伴的讚揚中樹立活動的自信心。因此在活動中我讓孩子相互找尋自己喜歡的小魚,並用一句話說說這條小魚好在那裡。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們大膽地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

不足之處:

在幼兒搓紙棒時,部分幼兒能力強,很快就搓好了,而部分幼兒因為個體差異,在搓紙棒時總也搓不好,這就使得搓好的孩子一直在等待,這時候可以讓他們先嚐試探索紙棒的不同造型,以提高幼兒的參與度。

大班手工教案 篇8

製作物件:

襪子娃娃。

製作目的:

豐富寶寶的童年生活。

準備材料:

1、彩色襪子。

2、不同顏色的線和針。

3、彩色鈕釦。

4、玩具棉或是一般的棉花等等。

製作過程:

1、採用藏針法將兩塊布的縫合在一起,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喜歡的布料。

2、再採用回針法將四肢和耳朵翻到背面後縫好,再翻回正面。

3、然後將各個部位填充好棉花,將其縫合好。

4、再把頭與耳朵結合在一起,頭與身體結合在一起、身體與四肢連線在一起。

5、最後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將鈕釦等物品裝飾在娃娃面部,作為眼睛和嘴巴等。這樣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