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觀後感>

《我是貓》讀書心得(11篇)

觀後感 閱讀(2.28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是貓》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是貓》讀書心得(11篇)

《我是貓》讀書心得 篇1

《我是貓》是夏目漱石早期的代表作。既能夠說是抒情的寫生文,也能夠說是結構鬆散的小說。

本文的主人公是貓。是以貓的視角來看人類世界的。剛生出來的時候因為長得太醜,被人唾棄,撿得一命,後被被人稱為“苦沙彌”的初級英文教師收養,自此開始了觀察人類、品評人類的生活。直到某日因為好奇,落入了酒缸中,被淹死了。

《我是貓》中的這隻貓,雖然還沒有名字,平時也沒少受主人家女僕的氣,卻能夠在人貓兩個世界中來去自如。而主人和他的一幫朋友——梅亭、水島寒月等的對話則盡收耳中。而其中,又屬梅亭最能折騰人。苦沙彌老是被他折騰得夠嗆。例如他剛出場時,帶著一副金邊眼鏡,認認真真地要苦沙彌畫畫——他自稱是位美學家。苦沙彌對畫畫可是個外行,正要向梅亭討教,梅亭便一本正經的說:“是啊,不可能一開始就畫得好嘛。從前義大利畫家安德里亞曾說過:‘餘作畫者,莫過於描繪大自然。天有星辰,地有露華;飛者為禽。’怎樣樣假如你也想畫出像樣的畫來,畫點寫生畫如何”

於是,苦沙彌作恍然大悟狀,對安德里亞佩服得五體投地。可是事實上,安德里亞壓根就沒說出這話,是他的朋友瞎編的。

苦沙彌和他的朋友就這樣,在小貓的眼中如此不堪,實在是可笑。相比於這隻無名的小貓,它的主人真該感到汗顏。相比於許多人,這貓很富於哲理,善於詞辯。對人類的弱點有精細的'研究,就連抨擊社會,也很有見地。它說:“說不定整個社會便是瘋人的群體。瘋人們聚在一齊,互相殘殺,互相爭吵,互相叫罵,互相角逐。”。並由此最終得出了“被幽禁在瘋人院裡的才是正常人。”的結論。雖然有些滑稽,但卻也抨擊了當時社會的風氣。

在《我是貓》中,苦沙彌和他的朋友應當屬於窮酸潦倒的知識分子之列。正如本文譯者所說,“他們應對新的思潮,既順應,有嘲笑;既貶斥,又無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好靠插科打諢、玩世不恭來消磨難捱時光。他們時刻在嘲笑和捉弄別人,卻又時刻遭受命運與時代的捉弄與嘲笑。”《我是貓》中作者所描述的景象,應當是當時人們精神世界空虛的真實寫照,這也無怪一隻小貓會將人類世界看得可是而而了。

總而言之,這隻無名小貓雖然神通廣大,卻又時而自作聰明,雖然看多了人類世界,卻又因為一時好奇,最終還了性命。也許正是因為好奇,才使得它對人有了這麼多的瞭解,也就有了這本《我是貓》。

看完《我是貓》,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像一隻貓,有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會讓我們發現更多新的,完美的東西。

《我是貓》讀書心得 篇2

讀漱石的《我是貓》,使我對日本文學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讀青少納言的《枕草子》,川端康成的《雪國》和村上村樹的《挪威的森林》,都是因為《我是貓》的影響。可以說,夏目漱石,是我對於日本文學認識的開始。而《我是貓》一書,則是我對漱石認識的開始。

夏目漱石,我不想說這個人在日本文壇的名氣之高,聲譽之重;也不想說他的作品之多,篇篇精彩;單憑日本貨幣的一千元上印的都是他的畫像這一點,就足以見得他的文學地位頗重。《我是貓》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使其贏得不朽聲名的作品之一。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笑,而笑必然帶有各式各樣的感情。而《我是貓》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那種種含有複雜意義的笑。如果說《雪國》是憂傷的、迷離的,《枕草子》是淡雅的、閒適的,那麼,《我是貓》就是嘲諷的、調笑的。

這部作品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漱石筆下那群知識分子的談話與事情。而漱石換種方法,以貓的視角與看法去看待形形色色的人。而另一個巧妙的地方就在於,貓除了擔當敘述者、評論者以外,漱石還刻畫了貓自身演出的很多事情。

當然,在這部作品中,我還看到了漱石的另外一種描寫。漱石通過另外一種似褒實貶的方式,體現了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念。

“問題就在這嘛,說什麼不對金錢磕頭,實業家算老幾,說的`全是這種傲慢不遜的話!所以我想,你不服氣就讓你嚐嚐實業家的厲害。這一陣子我已經稍微懲治了他一下,不過,他是硬挺著呢,真是一個頑固透頂的東西,哎,真想不到啊!”金田說。

這些話語可以從側面表示出來漱石對於金錢與地位的不屑。從反面可以看出,在當時那個社會裡,有錢就是萬能的,這一點,也從反面可以襯托出漱石對於當時社會的不滿與不屑。

而《我是貓》除了構思新奇以外,還巧妙的運用了誇張與對話的技術,而它的文風也是飄逸而又輕快的。漱石採用漫畫式的誇張手法,以敏銳的觀察力,成就了《我是貓》這部優秀的文學作品,給後世以深刻的啟示。

時至今日,這部作品讀來,依舊是蘊含深意,令人深省。

《我是貓》讀書心得 篇3

《我是貓》是一部諷刺小說,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處女作品。

我是貓》,不知可否說是大和民族在明治時期精神反饋的“冥思錄”之一。《貓》所處的時代恰是明治維新以後。一方面,資本主義思潮興起,人們學習西方,尋找個性,呼喚自由,自我意識和市場觀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東方固有的價值觀、文化觀與風尚習俗,包容著陳腐與優異,在抗議中沉沒,在沉沒中掙扎。一群窮酸潦倒的`知識分子面臨新思潮,既順應,又嘲笑;既貶斥,又無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在插科打諢、玩世不恭來消磨難捱的時光。他們時刻在嘲笑和捉弄別人,卻又時刻遭受命運與時代的捉弄與嘲笑。主人公是貓。以貓的眼睛看世界,這在當時,在創作手法上有一定的突破。今天常有作品以外星人的視覺看地球人,同樣反映了人間積習,沒一副超越現實的視角就看不透徹。他也說過哲學,例如:“世人褒貶,因時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樣變化多端。我的眼珠不過忽大忽小,而人間的評說卻在顛倒黑白,顛倒黑白也無妨,因為事物本來就有兩面和兩頭。只要抓住兩頭,對同一事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是人類通權達變的拿手好戲。”

我國目前也正處觀念轉換時期,說不定貓公的觀察,對我們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得任人評說了。

《我是貓》讀書心得 篇4

今日讀了《我是貓》,貓在偷吃人的年糕之過程中悟出了三條真理:一、機緣難得,一定要抓住;二、一定要直覺地判斷吉凶禍福;三、臨危之時,不可能的事情都變成可能的。想一想,還就是這麼回事。

機會太少了,80後上國小時,大學不要錢,上大學時,國小不要錢;該工作了國家不分配了,機會錯過了;機會沒有趕上,所以,現在自己找工作,難免辛苦點兒。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抓住機會。

對於涉世不深的青年來說,第二條真理更緊要。一定要有一雙慧眼,一定要走正規渠道,否則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難免走彎路,上當受騙。尤其是在遇到危難之時,更要多動腦子,多想方法,有道是車到山前必有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80後不必煩惱,一隻貓都有如此的經驗,況人乎?

##

《我是貓》讀書心得 篇5

手裡面的這本《我是貓》,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新版,譯者是尤炳圻和胡雪,對於外國文學,我知道譯者是很重要的,一直也很少看日本的文學,沒什麼原因,就是沒有太大想看的衝動,不過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卻有耳聞,知道是比較另類的一部作品,正趕上日語系的表妹買了幾本日本的文學,就拿來看了。

說實話,讀前兩章的時候,是有些累心的,一方面當然源於夏目漱石本身對文字的遊刃有餘及過於學究氣息的風格,使整部作品讀起來有些晦澀艱拗,據說在日本,雖然《我是貓》很有名,但是讀的人也並不多,換句話說,夏目瀨石雖然在日本文壇上的地位顯赫,但顯然他的作品不如川端康成那樣普及。另一方面,我一度認為是譯者的問題,我不知道兩位譯者的分工是分章節翻譯,還是共同合作,總之前面的章節翻譯的讓人有一些矯情的感覺,而後面卻是漸入佳境,我試圖猜想,譯者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對夏目漱石的風格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總之,到後面,我是越來越喜歡上了這部作品了。

首先《我是貓》的特別之處在於,作品的第一主人公是貓,作者讓貓自說自話,以它的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其實整個作品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貓的思想,它總是在絮絮叨叨,沒完沒了的說著自己對人類的感想,其實說穿了,這部分就是作者思想的一個切面,作者借貓抒發自己的感想,就像很多文學名著的說教成份難免讓人心煩一樣,這一部分雖然換了主人公,但是如此大段冗長的描述,也略顯沉悶,對於多數人來說可能不太接受這種枯燥的說教,但是好在表現手法比較新穎,再加上作者的語言文字功底極其深厚,所以也還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方面是貓眼中人的行為,主要集中在言談上,這一段是極有趣的,也是我的最愛。對話的地點,當然主要集中在主人的家裡,貓對主人是有很多看不慣的地方的,在它的眼裡,主人是一個迂腐的,思想守舊,而且有很多陋習的傢伙,但是並不是說,主人就一無是處,隨著作品的展開,貓也承認了主人身上的那種不為金錢所屈服的某種孤高的個性,這也必然直接導致了他與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的種種不融合,但是這一點在貓看來還是很欣賞的。主人有兩個很不錯的朋友,一個是迷亭先生,一個是寒月先生,在這裡面,讓人尤其印象深刻的,顯然是迷亭先生,迷亭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傢伙,說話從來不靠譜,謊話大話連篇,而且最絕的是,即便被人揭穿了,他也可以大義凜然的繼續糊弄下去,好像胡說八道就是他人生最終極追求的目標,就像抽菸的人離不開煙一樣,捉弄人成為了他生活的必需品,而這樣玩世不恭的迷亭和一本正經的主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再做個比喻,就像相聲一樣,一個是捧哏的,一個逗哏的,在相聲當中,捧哏的是假裝裝傻,而主人是真的很傻,據說這本書的'寫法,也有點日本落語的風格,落語就是日本人的相聲,不過是一個人說的,聽過一些,沒感到很好笑,想來和民族語言文化不無關係,不過,這部作品的幽默卻有某種共通之處,而迷亭的風格,一度讓我想到郭德綱,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把他們兩個重合,當然是舞臺上的郭德綱,生活中他什麼樣,那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只要迷亭出場,你就會充滿期待,這一段是足夠引人入勝的。另一個人物是寒月,這個人物,只有在看完全書,才能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輪廓,他不是很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說他的語言不太能展示他這個人物的性格,但是其實他也是一個很認真的人,但不同於主人的迂腐,他是比較單純的那種人,所以在最後才會產生磨玻璃球的可笑事件,通觀全文,再去回憶寒月的種種,才能在心中構建成寒月這個人物。而書中還涉及了充滿文學追求的東風,說一套做一套的三平,拜金的金田夫人等等,你方唱罷,我登場,在這一個小小庭院,為著一些瑣事,上演著一出又一出的人生喜劇,也充滿著諷刺的意味,如果說魯迅在《阿Q正傳》中的諷刺過於辛辣,那麼夏目瀨石在《我是貓》中的諷刺更多的是嘲弄,寫出了作者對社會現狀的種種不滿與對現實弊端的種種認知。

總的來說,是比較喜歡這本書的,雖然是作者假借貓的口發了一番牢騷,揭露了社會的一些現狀,但是並不枯燥乏味,表達的相當的巧妙,引人入勝,能讓你在笑聲中,體會一些很深刻的感悟,想來就是這本書獨特的魅力,說來又是一種巧合,正在看《我的名字叫紅》,看過前十章,感覺這部作品之所以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寫作的手法是佔了很大一部分的,確實是一種新的突破,一種新的嘗試,不過,從中也看出了一些《我是貓》的痕跡,比如我是樹,我是狗,我是什麼的時候,很多時候說話的語氣與姿態,是跟《我是貓》有很大相似之處的,只不過,帕慕克的作品是在不斷的轉換主人公,想要表達的主題,也是不同的,關於《我的名字叫紅》看過後再繼續說吧,關於《我是貓》,不錯的一部文學作品,有空的話,就找來看看吧。

《我是貓》讀書心得 篇6

《我是貓》是一部以貓為主人公的長篇小說。以貓的眼睛看世界,這在當時,在創作手法上有一定的突破。貓公很富於哲理,精幹辭辯,對人類的弱點諷喻得十分透骨。

這部小說語言幽默,風趣,用諷刺的與前去描寫貓所遇見的景物。例如:咱家是貓。名字嘛……還沒有。”語言十分詼諧幽默。

其實作者在寫貓,就是在寫一種社會現象。《貓》所處的時代恰是明治維新以後。當時資本主義思想和封建主義的思潮相沖突,貓眼中瘋瘋癲癲的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社會狀況。

我喜歡貓的`那種閒適和自然。即使是在他死的時候。他喝了酒之後,暈暈乎乎的掉到了水桶裡,他掙扎,費勁了全身的力氣也無濟於事。於是他選擇了放棄。雖然現在看來似乎有那麼點惋惜,但實際上這也是明智之舉。放棄掙扎的念頭,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死亡。

其實這對於現實生活也何嘗不是這樣呢?有時候我們應該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周邊的事物。多一些自然,少一分拘束;多一分快樂,少一分憂愁。其實有時候我們面對的對手並不可怕,只是我們把他神化了。

生活中的挑戰有很多,挑戰的人也有很多,但真正成功的卻又少之又少。()在困難面前我們缺少的並不是技巧,也不是知識,而是勇氣。其實勇氣不是培養的,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力量。

我們之所以會失敗,只是我們被自己束縛罷了。

我們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就註定會有著消亡的命運,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在這個現實面前,我們所以該做的並不是應該等待死亡,而是應該儘自己所能,發揮生命的最大價值。

一個真正的勇者,應該用樂觀去面對現實,應該用無畏去面對挑戰。

時光如梭,光陰似箭,我們真正能帶走什麼呢?回憶?那太渺茫。我們能留下的,只是一分寄託,一分期待。一個人活著,總應該為他人做一些什麼。即使我們給不了所有人。但是我們可以用樂觀,用勇氣去感化別人,即使只是一股小小的暖流,對無助的人,對憂愁的人也是莫大的幫助,應為,你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多一點關心,多一點理解,對於他人,是生命的復甦。

《我是貓》讀書心得 篇7

日本文學我接觸很少,看的最多的要數村上春樹了,村上描寫的群體比較特殊,而夏目漱石完全是另外一種感覺。

這是我看的夏目漱石的第一本書,通過一隻貓的視角,完全以旁觀者的角度描寫了一個普通的中學老師的.家庭生活及他的朋友圈的一些人,敘述詼諧幽默、生動有趣,但不失深刻,通過這樣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工作、思想來表現日本社會的基本情況,這也是我看到的第一本關於普通人的書了,雖然角色普通,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我看書的目的就是要認清社會認識自己,然而,許多書籍描寫的所論述的均為高高在上的人物、天賦異稟的各領域精英、極端情況、高深理論,這些對於我來說,有積極的影響但不能促使我取得進步,因為我與這些人和事的距離太過遙遠,所以我更願意讀《我是貓》這本書,通過貓主人苦沙彌老師的平凡生活,他雖然熱愛知識,討厭教師工作,但是他天資愚鈍,無論怎麼努力,卻也始終不得要領,不能認清形勢,對待工作也是如此,由於知識匱乏,教授英語入門也鬧了笑話,與朋友聊天也不懂裝懂,愛面子。

但是呢,凡是這樣的人,又會很任性、喜怒無常、沒有恆心,卻又附庸風雅。遇到一些本不該生氣的小事時,固執己見,逞能的很呢,會大發雷霆且絕不服輸,這就更加愚蠢了,也讓身邊的人所輕視。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而卻不自知的人,或者就如這隻主角貓所說,人類真是愚蠢,總是以無所不知自居,實則愚蠢至極。

《我是貓》讀書心得 篇8

愛貓,愛它的可愛,愛它的迷惘,更愛它時而安靜時而淘氣的模樣和它翠綠的瞳孔。每次我看到貓,我總是會想,在貓的眼裡,人是什麼?是無所不能還是一無所處呢?

這讓我想起夏目漱石對貓的描述,它是一隻機警、正直、博學的貓,卻抓不到老鼠,沒有自己的名字。它用自己的小貓眼,靜靜地洞察著人生的滄桑。是的,它就是《我是貓》中有趣的主角。

《我是貓》是一個有趣的書名,這個書名引起了我的興趣。讀完《我是貓》後,真是讓人感嘆,我也突然愛上了這隻小貓咪。

也許,正是因為它是一隻貓,才沒有讓自己沾染上塵世的汙垢。

它話中的每一個字都充滿了對人類的.苦澀諷刺,如:“世人褒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子一樣變化多端”。哦,多麼尖銳的字眼,徹底揭示人性的醜惡,讓人不得不佩服貓的智慧。

然而,說到智慧,它也可能是極其愚蠢的。偷偷溜進廚房吃年糕不知道會粘牙,喝醉了也是不以為然,所有這些傻事,讓人忍不住想笑。然而,它與俗人是不同的,它總是在困難後悟出道理,苦後自我作樂一番。

這隻公貓,矛盾的特性,還真讓人說不出它是智慧還是愚蠢。也許,應該說是智慧和愚蠢的結合體。有些矛盾的性格只會凸顯它更真實,也讓我更愛它。

當然,人類也充滿了智慧,因為有了我們的智慧,世界才發展到今天。但是人類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本性,人類的一切在貓狗眼中也變得卑微。這時,人類應該歡笑和哭泣,還是應該反省自己呢?

《我是貓》讀書心得 篇9

《我是貓》是夏目漱石早期的代表作。既可以說是抒情的寫生文,也可以說是結構鬆散的小說。

本文的主人公是貓。是以貓的視角來看人類世界的。剛生出來的時候因為長得太醜,被人唾棄,撿得一命,後被被人稱為“苦沙彌”的初級英文老師收養,自此開始了觀察人類、品評人類的生活。直到某日因為好奇,落入了酒缸中,被淹死了。

《我是貓》中的這隻貓,雖然還沒有名字,平時也沒少受主人家女僕的'氣,卻能夠在人貓兩個世界中來去自如。而主人和他的一幫朋友——梅亭、水島寒月等的對話則盡收耳中。而其中,又屬梅亭最能折騰人。苦沙彌老是被他折騰得夠嗆。例如他剛出場時,帶著一副金邊眼鏡,認認真真地要苦沙彌畫畫——他自稱是位美學家。苦沙彌對畫畫可是個外行,正要向梅亭討教,梅亭便一本正經的說:“是啊,不可能一開始就畫得好嘛……從前義大利畫家安德里亞曾說過:‘餘作畫者,莫過於描繪大自然。天有星辰,地有露華;飛者為禽……’怎麼樣?假如你也想畫出像樣的畫來,畫點寫生畫如何?”

於是,苦沙彌作恍然大悟狀,對安德里亞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事實上,安德里亞壓根就沒說出這話,是他的朋友瞎編的。

苦沙彌和他的朋友就這樣,在小貓的眼中如此不堪,實在是可笑。相比於這隻無名的小貓,它的主人真該感到汗顏。相比於許多人,這貓很富於哲理,善於詞辯。對人類的弱點有精細的研究,就連抨擊社會,也很有見地。它說:“說不定整個社會便是瘋人的群體。瘋人們聚在一起,互相殘殺,互相爭吵,互相叫罵,互相角逐。”……並由此最終得出了“被幽禁在瘋人院裡的才是正常人。”的結論。雖然有些滑稽,但卻也抨擊了當時社會的風氣。

在《我是貓》中,苦沙彌和他的朋友應該屬於窮酸潦倒的知識分子之列。正如本文譯者所說,“他們面對新的思潮,既順應,有嘲笑;既貶斥,又無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好靠插科打諢、玩世不恭來消磨難捱時光。他們時刻在嘲笑和捉弄別人,卻又時刻遭受命運與時代的捉弄與嘲笑。”《我是貓》中作者所描寫的景象,應該是當時人們精神世界空虛的真實寫照,這也無怪一隻小貓會將人類世界看得不過而而了。

總而言之,這隻無名小貓雖然神通廣大,卻又時而自作聰明,雖然看多了人類世界,卻又因為一時好奇,最終還了性命。也許正是因為好奇,才使得它對人有了這麼多的瞭解,也就有了這本《我是貓》。

《我是貓》讀書心得 篇10

《我是貓》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夏目漱石的處女作,發表於1905年。是日本文學史上不朽的經典作品。

這部作品是以一位窮教師家的貓的視眼來觀察人類的心理,這是一隻聰明、有見識、有正義感的貓,還具有文人氣質的貓,但它到致死也不會捕捉老鼠。

《我是貓》不在於描述故事的情節,它更著重於刻畫小說中人物的特定心理。它不是一部以單一敘述情節取勝的作品,而是將無數妙趣橫生的對話連綴起來,猶如一串串珍珠。作品對於貓類習性的刻畫與人類弱點的.刻畫並重,頗具漫畫色彩,其詼諧文風會讓你發出由衷的笑聲……

它的確是十分的聰明,整個世界在他的眼睛裡十分的清楚而荒唐。“世人褒貶,因時因地而不一樣,像我的眼珠一樣變化多端。我的眼珠可是忽大忽小,而人間的評說卻在顛倒黑白,顛倒黑白也無妨,因為事物本來就有兩面和兩頭,對同一事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是人類通權達變的拿手好戲。”多麼辛辣的諷刺。它又是一隻蠢貓,不明白吃年糕會被粘住,喝酒要喝醉,掉到缸裡會淹死。

看似作者在寫貓,實則在寫一種社會現象。《我是貓》所處的時代恰是明治維新以後。當時資本主義思想和封建主義的思潮相沖突,貓眼中瘋瘋癲癲的人們在必須程度上反映了一些社會狀況。《我是貓》一書描述了一群潦倒的知識分子面臨新思潮既順應又嘲笑既貶斥又無奈,惶惶不知所措,只靠插科打諢玩世不恭來消磨時光。他們時刻都在嘲笑和捉弄別人,單有時刻被命運和時代所嘲笑捉弄。

文人抱怨工資太低,無法維持生計;商人抱怨文人無用,無法創造“財富”。這種抱怨產生的結果恰恰出乎意料之外,文人會拋棄尊嚴,攀圖商人的財産;商人也會在攀圖文人的地位,一除無知庸俗的惡稱。就這樣,金錢估摸了生活的全部,很多事情都變得在意料之外,卻仍在情理之中。

“貓”一針見血地說:“我此刻明白了使得世間一切事物運動的,確確實實是金錢。能夠充分認識金錢的功用,並且能夠靈活發揮金錢的威力的,除了資本家諸君之外,再沒有其他的人物了。”表現作者對金錢勢力和資本家的深惡痛絕。

這隻可愛的貓,這隻睿智的貓,極力的批判當時日本的拜金主義和醜惡的社會現象。這真是一隻聰慧的貓。

《我是貓》讀書心得 篇11

《我是貓》是一部正宗的日本小說,由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所著。此書以一位窮教師家中的貓為主人公,以這隻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角來觀察人的心理。

本書中的貓飽經滄桑,受盡煎熬,最後死於水缸之中。其實,在生活,飽受折磨最後死在人類手中的小動物,還有很多。

一次,從學校回來之時,剛經過醫院門口,就見到了一大群人圍成一個小圈,似乎在圍觀什麼。愛湊熱鬧的我擋不住好奇心的誘惑,擠進去看了看究竟。這一看,我驚呆了,好一會兒才緩過神兒來。地上躺著一隻慘死的貓,毛髮呈棕色,部分已被鮮血染紅。它四肢是舒展狀態,前爪似乎在求救。最可怕的,也是讓我呆住的理由――貓兒的右眼球竟掉了出來,與眼眶通過小小的血管連線著,藕斷絲連。這場景,至今回想起來還覺得可怕。

一次,也是在夕陽落山之時,我從尚未施工的.那塊空地走回家。剛到半途,忽聞“喵——喵”之聲,想了想,也沒在意,繼續向前走。正當快要走出空地之時,又傳來聲“喵――喵”。我思索著:好像是隻貓兒的叫聲。於是,我便踏上了尋貓之路。大約花了4分鐘,我通過判斷聲源的方法,找出了貓的確切位置。咋眼一瞧,全身黑不溜秋的,眼裡堆滿了眼屎,髒兮兮的。我見它又髒又臭又難看,便沒管它,回了家。這件事,便成了我的遺憾。

想一下,竟有這麼多的動物慘死在人類手裡,人類是否該好好反省反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