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觀後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15篇(精品)

觀後感 閱讀(7.77K)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三國演義》有感15篇(精品)

讀《三國演義》有感1

在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叫做《三國演義》,裡面的情節一個個十分精彩人物也十分多,其中的兩個情節讓我十分難忘。

一個是赤壁之戰,曹操得知黃蓋前來投降,就親自派人去接應,等曹操知道黃蓋是詐降的.時候已經晚了曹操的戰船被周瑜和諸葛亮燒得精光了。曹兵有的被大火活活燒死,有的跳入水中被淹死。曹操的八十萬大軍只有幾百餘人活了下來,在逃跑的路上,還遭到了趙雲、張飛和關羽的羞辱和攻擊。但是回到家曹操並沒有輕言放棄,而是重新開始招兵買馬、重整旗鼓。

另一個是陸遜火燒連營。劉備聽說張飛和關羽被東吳人所殺,大怒,帶領五十萬大軍功吳。一路上劉備勢如破竹,卻遭受火攻。等劉備明白怎麼回事了已經晚了,士兵被燒死了一大半了。劉備只好逃跑。等逃到白帝城時士兵只有一兩萬了。不久劉備應傷心而死。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人生有失敗也是難免的,要正確看待失敗,不應該喪失信心,一直沉靜在失敗的陰影中,否則就沒有站立起來的機會了。我們要在失敗中吸取教訓,記住失敗乃成功之母。

讀《三國演義》有感2

最近,我老是在看《三國演義》是言文言版的,一百二十回,我看到了是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呂溫侯濮陽破曹操。挺好看的,就是有些看不懂的。我在書中發現原來曹操是一個奸雄,心狠手辣。誰敢得罪他,誰就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因此,有不少人才理解錯了意思,於是離他而去。

呂布是匹夫之勇,有勇無謀,很容易上當受騙也很容易收買,一連被收買兩次,可見他是貪財的人。董卓是個貪生怕死的人,又貪圖女色,所以被人們狗血淋頭。最後被自己的`義子殺死,屍體裡全是油脂,被人們踐踏得面目全非。

劉備、關羽和張飛是生死之交,結為生死之交,成為異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在關羽和張飛的幫助下他飛黃騰達,兩兄弟死後,她悲痛欲絕,立刻悲痛欲絕,立刻去攻打敵國,可是他最後還是力倦神疲而死。他把重任交給了兒子劉禪和諸葛亮,諸葛亮早起晚睡最後也疲勞過度而死,他的兒子游手好閒,不像他父親一樣有勇有謀身邊有兄弟助他一臂之力,最後也只能將江山白白送走江山。

還有許多更精彩的請大家去看吧!

最後,我只能說三國演義的傳奇故事真精彩啊!

讀《三國演義》有感3

靜靜地,我帶著四大名著開始了屬於我的寒假,媽媽說要好好利用年底的這段時間,多讀讀書來充實自己。我在家裡看了四大名錶中的《三國演義》,受益良多。

這本《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書中充滿智慧和激烈打鬥的故事和情節無時無刻都讓我興奮,這本書講述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西晉統一三國的一段歷史故事,讓我特別影響深刻的人物就是《三國演義》中的“三絕”了,:曹操的奸絕和智慧;另外兩個是智絕諸葛亮和義絕關羽了。

這本書不僅僅讓我學到了很多,他還給我們每一個國小生後代留下了一些經典的故事,其中最有智慧的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周瑜對諸葛亮產生嫉妒。刁難諸葛亮三天做好十萬支箭,並下了軍令狀。到了第二天,諸葛亮只求魯肅要二十艘船,裝滿稻草,說第三天一定有十萬支箭。第三天夜裡,江面起了大霧。曹操怕有埋伏,便向江面放十萬支箭,那些箭像雨點般射來,全紮在稻草身上。諸葛亮憑自己的智慧才能,保住了性命。

從中我們要向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一樣把自己的.劣勢轉化為自己的優勢。就和古詩裡寫的那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樹花明又一村。”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要多看書,來增加我們的知識,同時也豐富我們的語句!

讀《三國演義》有感4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魏,蜀,吳三分天下而進行互相爭鬥。如果我是其中一國的統帥,我會這麼做。

一,先要得民心。俗話說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我要經常關心人民的衣,食,住,行,讓他們吃得好,睡得香,穿得暖,還要進入災區,農田調查莊稼的收成,大力開發農業。經常開採石油等地下珍貴的物品,籌備資金,及時地把資金髮放到災區,貧困地區,讓天下百姓都可以過上好日子。也要及時修建戰爭避難所,讓百姓在戰爭中有安全的保障。

二,訓練軍隊,招兵買馬,挑選人才。要管理好一個國家國防很重要,我要及時讓人打造最好的`兵器用於國防,大力開發並兵器,使軍隊攻擊力增強,積極與國外先進武器溝通,造出更加強大的武器。武將要有強壯的身體,和率領兵隊的能力,在戰鬥中,要做到堅強不屈,勇猛無敵,能夠很好的率領軍隊。同時也要挑選智謀過人的文官,要能夠積極獻策,策略能夠充分運用到戰鬥中,使軍隊能夠百戰百勝。還要讓軍隊進行強化訓練,讓士兵們有著更好的體質面對戰鬥。

如果我是三國中一國的統帥還要做很多事,我想:我現在最重要的事是好好學習,以後要為祖國做出貢獻,讓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讀《三國演義》有感5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啊。《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0多年的歷史。正文第一句話這樣寫道:“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從周朝末年七國分爭併入於秦統一天下,楚漢相爭又併入於漢,書中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孝、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

其中《趙雲救阿斗》這個故事最讓我感動,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一場戰鬥中,劉備的甘,糜二位夫人和公子阿斗被衝散了,趙雲苦苦追尋,才在一群逃難的百姓中找到了甘夫人,趙雲又英勇奮戰,衝出了層層包圍圈,終於在一枯井旁找到了糜夫人和公子阿斗,救出了公子阿斗。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所湧現出的英雄,在那場大地震中,武警叔叔冒著生命危險前去廢墟內尋找倖存者,手指甲都拋光了,鮮血直流,幾天幾夜過去了,他們吃不飽睡不足,但他們毫不退縮,仍然忙碌著。

這本書中最令我敬佩的人是關羽,“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騎一匹“赤兔馬”,他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刮骨療毒,斬顏良,誅文丑……幾乎是天下無敵,他的所作所為令人敬佩。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其所描繪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筆法精闢,人物個性突出,值得我們借鑑。

讀《三國演義》有感6

在《三國演義》中,諸多英雄豪傑數不勝數,有正面人物關羽和諸葛亮,也有反面人物曹操。但讓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劉備。

劉備是蜀漢的開國皇帝,他相傳是漢景帝之子劉勝的後代。他幼年時就失去了父親,只有和母親賣鞋、編草蓆來維持生計。在黃巾起義時,他與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為了兄弟,隨政府殲滅了黃巾,立下了功勞,成為了安喜縣尉。可是不久後,因張飛鞭打督郵而棄官。後來,劉備由於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在社會上幾經波折,可最後卻連塊自己的地盤都沒有。赤壁之戰的.時候,劉備聯合吳國對抗曹操,取得了勝利。他建立了蜀漢政權。劉備稱帝,攻打楚國,但又被陸遜擊敗,最後病逝於白帝城。

看了劉備一生的經歷,我震撼了,震撼之餘是無盡的感傷。本是英雄,卻無用武之地,直至稱帝后,也沒有伐吳成功。不過,他有忠心耿耿的關羽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陪伴,也算是傷感中的一絲撫慰。我也經歷過這樣的事。在出班級黑板報的時候,我的能力總是得不到認可。我只負責查資料或者“上級領導”不願意做的工作。在晚上留下來搞衛生時那群“上級領導”早就跑光了,還好“總監”陸佳雯挺照顧我,陪我留下來一起搞衛生,我也算有了一個夥伴。

與劉備不同的是,他的一生已經過完了,而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我要證明自己!加油!

讀《三國演義》有感7

我的書櫥裡有許多書,比如《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等。但是我最喜歡看的書是《三國演義》。因為,通過讀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有用的知識,其中對人物的刻畫,我就受益匪淺。

這是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注重情節設定和人物刻畫。作者首先以巨集大的手筆,描繪出東漢末年群雄四起、逐鹿中原的畫面,作為人物活動、情節設定的時代背景。在人物刻畫上,作者緊緊抓住一個“奇”字入手:描寫外貌,劉備“兩耳垂肩,雙手過膝”,張飛“豹頭環眼,燕頜虎鬚”,關羽“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如塗脂,丹鳳眼,臥蠶眉”,一個個相貌不凡;描寫兵器,雙股劍、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一件件新鮮奇藝;描寫事蹟,桃園結義、鞭撻都郵、棄官而去,一樁樁抑鬱凡俗、出人意料。

正是通過這種種令人稱奇道怪之處,作者把三人不凡的'形象鮮明生動的刻畫出來,進而暗示三人以後必成大器,從而推動情節發展。

這本書中有許多寫作方法,通過認真閱讀不僅增長我們的知識,還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不信你也來讀一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8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我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國演義藝術地再現了東漢末年一個群雄爭霸的恢巨集歷史時代,描繪了一場唱心動魄的戰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為我國眾多文學名著中的一顆明珠。

三國演義以東漢末年及魏,蜀,吳三國曆史為題材,描寫了當時波瀾壯闊的軍事,全書從單槍匹馬的廝殺,到千軍萬馬的混戰;從戰場上的鬥智鬥勇,到營帳裡的用計設謀,寫得有虛有實,有粗有細,各具特色。不但寫出了戰爭的壯烈緊張而且能夠通過戰爭描繪人物的音容笑貌,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為什麼劉備會敗給陸遜?因為劉備是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啊,三國。你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歡樂。

讀《三國演義》有感9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人的一生如果不讀書,就等於虛度光陰。相信同學們都讀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吧,自從我讀完這本書後,腦海裡總是浮現出無盡的英雄豪邁之情和其中巧妙的錦囊妙計......

提起這本書,首先想起的就是神機妙算的臥龍諸葛亮。他深通兵法,知天文、懂地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自從他被劉備三顧茅廬請走之後,他的聲譽也在漸漸提升......他先是草船借箭,讓周瑜讚歎不已,又用空城計騙走了司馬懿,成為世代流傳的智者。我們生活中為何不多學學臥龍諸葛亮那足智多謀的長處呢?為何不用他的錦囊妙計來應對遇到的各種困難呢?

論勇猛無雙,也只能數蜀國五虎將之一的趙雲了,他在三國時期各種大小戰役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被世人譽為“常勝將軍趙子龍”呢。同學們一定知道他“單騎救主”的經典事蹟吧,故事中趙雲趙子龍孤身一人,為救出劉備的'兒子劉禪,一路披荊斬棘,在魏軍的重重包圍中殺出一條血路,最終救回了小劉禪。可稱為“虎膽龍威”,令無數無人五體投地。

同學們,如果我們能做到臥龍先生的“智”和趙雲的“勇”的話,我們能不在社會上立足嗎?能不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嗎?讓我們攜起手來,將他們二人的“智”和“勇”結合起來,做一個為國為民的棟樑之材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最近,我又看了《三國演義》。白話文讓我感受到了古代的氣息。

書中曾寫到劉備三顧茅廬這件事,使我感觸頗深,若不是劉備執意請諸葛亮出山,若不是劉備的堅持,他日後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劉備以前也只是個賣草鞋的,但是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精神讓他成為了一個我們十分敬佩的人物。作者羅貫中一定是想讓讀者從劉備身上明白:只要堅持,就能成功這個道理吧!

從古至今,有多少偉人、英雄的'成功都是因為“堅持”!

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愛迪生髮明電燈為人們提供了很多便利,可是這背後,他又付出了多少辛勞?他在實驗室裡研究並且實驗,“跌倒”了1600多次,但他又從這1600多次跌倒中爬起來,終於發明了電燈。是什麼精神在支撐著他?是堅持!

古代的書法家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小時候父母要求十分嚴格,為了不讓他滋長驕傲的情緒,父母要求他寫完院裡18缸水。王獻之心中不服,咬牙練了五年,又練了五年,直到把18缸水全部用盡。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王獻之的鍥而不捨使他成了一名大書法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堅持不放棄,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他們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如張飛,他雖然武藝高強,但是性格暴躁,常常鞭打屬下,最後因此喪生。真正讓我佩服的只有劉備、孫權,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看重人才。

說起劉備,大家首先應該就會想到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劉備為了復興漢室,親自到隆中去請諸葛亮。諸葛亮雖然三番五次為難劉備,最終還是被劉備的仁德、禮賢下士,為人謙和,看重人才的品質感動,和他一起下了山。

孫權也十分善於運用人才。相傳吳國的大將呂蒙在戰場上屢建奇功,可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不喜歡讀書。孫權知道後,語重心長地對呂蒙說:你一定要多讀書,這樣才能更好地帶兵打仗。呂蒙推脫事物繁忙,孫權又說:你工作忙,沒有時間看書,你難道還有我忙嗎?我每天都要看書,所以你也要多看書。呂蒙聽了後便開始讀書,最終成為了一個能文能武的人。

唐太宗重用魏徵、商湯辨味識伊尹、周文王打獵求子牙這些都是歷史上善用人才的故事。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想成大事,就必須善於發現人才,善於使用人才。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既要學劉備心存仁德、禮賢下士的品質,也要學習孫權敢於提出意見,勇於幫助人才改正缺點,成就人才的品質。學會做一個能發現並駕馭千里馬的伯樂,這樣才會在人生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經典的名著,我讀了後,深有感受是我受益匪淺。

這部書主要記錄了從東漢末年到晉初。主要寫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劉關張三人起兵鎮壓。後來董卓專政,曹操伐董,成功後挾天子以令諸侯。赤壁之戰曹操打敗,之後因吳國殺了關羽和張飛,劉備報仇未成功死於白帝城。諸葛亮在此之後八出祁山,卻死在營中。後主劉禪被擒,司馬氏統一了天下。

這本書中有許多英雄好漢讓我佩服。趙雲便是一個忠實的.英雄,單騎救主顯出他的勇猛以及忠心為主,定計取桂陽可以看出他的智慧。再比如關羽降漢不降曹的典力,對兄弟,對主公,對劉備真是赤膽忠心。還有許褚,在曹操被追殺時保護曹操,真乃肝膽相照。郭嘉、諸葛亮、龐統的智謀讓我折服,典韋、張飛、太史慈的勇猛另我敬佩。都令我深有感受。

讀了這本書後,我深有感受:我們為人應該心胸寬廣,海納百川,不應該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嫉妒賢才,那樣終究沒有好報。我們還應該像魯肅那樣愛與人交往,廣結好友,這樣才不會引來禍患,畢竟“禍患”常積於微乎。我們再行事方面也應該小心謹慎,不要驚慌失措,輕易行事。要不然會想馬謖一樣大意失街亭。在平常,我們應該履行做人之道,這樣為人處事才會更進一步。

《三國演義》真是令我受益匪淺呀!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視野裡時,我耳畔就彷彿響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著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而這,都緣自《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裡,有三位英雄好漢,在桃園裡結為兄弟。從此,他們共經沙場,三英戰呂布、誅董卓、滅逆黨。他們同生共死,匡扶漢室,建立蜀國。他們得天時、聚人和。在歷史不朽的篇章裡,雖然他們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但是,青史一頁會記得,他們是強者!

當然,沒有軍師的'文韜,劉玄德也無法建立蜀國。他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赤壁之前,他草船借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赤壁之後,他智取南郡,借得荊州。在戰亂的年代裡,文韜武略臥龍風雛哪堪寂寥,結伴結盟結交,難結同好。借風借火借箭,羽扇輕搖。問鼎三足怎落腳,隆中對分曉,只盼來日登蜀道,再續出師表。不出則已,一出比天高!發明木牛流馬,連弩。諸葛亮的一生都在為匡扶漢室不懈地努力。

總之,那些苦肉計、空城計……還有那些戰爭,我都希望不要出現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因為戰爭,有多少生靈塗炭?有多少人一去不返?又有多少牽掛自己的親人痛哭流涕……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羅貫中的筆下,有一位智者字號孔明,他,就是諸葛亮。

從劉備三請出茅廬,稻草船草人借敵箭,再到大戰赤壁借東風,諸葛孔明給人的印象,永遠是光怪陸離,充滿智慧。

再說這回諸葛孔明又想要割麥,哪知被司馬懿料到,準備先他一步割完麥子,孔明見了,便設計割麥。先是讓姜維、馬岱、魏延扮成孔明之樣,各登一車,命軍推之前行,帶二十四精壯之士披髮拔劍,引誘魏兵。因為有霧,哨探軍不知是人是鬼,急報司馬懿。司馬懿不知是計,命軍追趕,久趕不上,卻被另外三個“孔明”——姜維、馬岱和魏延截住後路,好不容易殺出重圍,回到城內。而孔明,則藉機割盡小麥。

走出書本,回到現實,其實很多人都像諸葛孔明,擁有聰明的頭腦。

上學期報紙上刊登的一則名為“小小發明家”的新聞中,介紹了一位名叫伊諾的鄂溫克女孩,才六年級,卻已經擁有了許多發明專利。其中有一個發明叫“螃蟹夾”,它的`製作方便,只是用在晒被子時夾住被子的大夾子上焊上八根彈性鐵絲;使用簡單,張開夾子,用四根彈性鐵絲夾住螃蟹殼。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估計誰也不會想到如此巧妙的發明出自一位國小手!

其實人人都擁有聰明的頭腦,只是有人能把聰明展現地淋漓盡致,而有人不能。古有機智孔明,而今,我們是否也應比古人更勝一籌呢?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一卷在手,獲益匪淺。今年暑假,時間充裕,我認真拜讀了許許多多的好書。其中,使我倍受啟迪、心胸激盪、久未平靜的一本古典名著,當然非《三國演義》莫屬了!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是元末明初羅貫中耗費畢生心血寫成的。該書以史為據,以儒家思想為本,強調“忠義”,描寫了魏、蜀、吳三國從東漢末年紛繁浩蕩的戰爭中崛起,到最後被晉國統一的一百餘年曆史中發生的故事。書中刻畫了近二百個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各具個性。有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有求賢若渴、胸懷大志的劉備,有義重如山、武功高強的關羽,有粗魯衝動、英勇無畏的張飛……好一幅濃墨渲染、精彩紛呈的古代歷史人物畫卷!

在這些形形色色、個性彰顯的人物中,我最喜歡、最敬佩的,還是蜀漢的領導人劉備。他身上有許多閃光處,我喜歡他,並不只是喜歡他求賢若渴、知人善任的雄才大略,還有他一心為漢、愛民仁慈的胸懷,以及屢戰屢敗、持之以恆的`頑強精神!

時光消逝,不覺千載。無論社會怎樣演變,怎樣發展,劉備始終是我學習的榜樣。我最要學習的,是他執著夢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因為這是我人生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動力源泉!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好書億萬,更需讀此本。《三國演義》真是一本流傳廣泛、百讀不厭、給人啟迪的經典好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