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讀後感>

《誰是教育的敵人》讀後感(精選3篇)

讀後感 閱讀(1.63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誰是教育的敵人》讀後感(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誰是教育的敵人》讀後感(精選3篇)

  《誰是教育的敵人》讀後感1

理性的鄭校長在與一線校長的對話中不斷學習思考,又獲得新的思想。這是一種對教育的執著追求和博大情懷,也給我帶來了一些對教育實踐工作的新的思考。

鄭傑:我們對教師的管理更應該關注他們行為背後的價值觀念,而不是多加干預他們所應用的具體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行為,哪怕這些方法和行為貌似不符合“科學技術”的要求。

鄧模:我很認同您的說法。因為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背後是他的教育價值觀及思維方式在起作用,所以我們的管理應學會抓住最本質的核心問題。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進入得深,才能抓得準,從而幫助教師真正地教好書育好人。

鄭傑:我理解的團結,一是指存在分歧時,大家為了防止分裂而達成一種妥協;二是指大家在幹同一件事的時候能勁往一處使,比如拔河,就是考驗團結的,因為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而打籃球卻不一樣,打籃球不僅需要團結,似乎更需要合作。

鄧模:聯絡我校多年來實施的年組自主管理治,我也感受到,光站在團結這個精神基礎上工作的效能,的確是沒有在團結基礎上學會分工合作,充分發揮團隊每個成員的個性、長處工作效能高。的確,打籃球需要團結,但更需要團結基礎上的有技能、有方法的有效合作能力。作為學校每一個自主團隊,需要精神基礎——團結,同樣也需要在尊重多元化的基礎上建立一種多贏的合作關係,這樣團隊才能走出瓶頸,走向創新。

鄭傑:教育存在著兩大敵人;一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二是“統一思想”。教育一旦從實際出發,那麼教育的大問題便迅速被實際中的小問題所羈絆,最終葬送在功利世界裡,失去夢想的光輝;教育一旦統一思想,則會使教育者失去思想和靈魂而淪為行屍走肉,也會使教育不幸再次成為政治或經濟的奴僕和幫凶。

鄧模:在未看到您提出這話之前,我還真沒意識到這是個問題。現在細細品讀,琢磨之後,結合自己的工作現狀,的確覺得有一定道理。為什麼我們會每天陷在實際工作中的小問題裡解決不完?跳不出來?總是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地按上面要求“步調一致”行走?

其實也許這樣做教育有可能看似做了很多事,很熱鬧,但很可能在原地踏步,效能並不高,未真正在教育上有突破有創新。當今教育,盲動實在太多,理性思索遠遠不夠。教育真的'很難,但我想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絕不能放棄,還要試圖想辦法做得更好,向雷夫學習。希在相互鼓勵中堅定地一路前行。

  《誰是教育的敵人》讀後感2

最近兩週在讀鄭傑和徐紅兩個教育名家合著的教育書籍《誰是教育的敵人》。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深的印象有以下幾條:

第一,寫作形式:

對話體。以往讀的書籍基本都是獨白,這本書則以兩人對話的形式展開對教育各個範疇的探討,在兩人你答我問的對話中讓我們走近教育現象,更深一層次去思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去探尋解決問題的策略,讓人讀下去不在是那麼單一枯燥。這種閱讀感覺有點像在看電視訪談。

第二,部分理論讓人深思。

學校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只有在學習型的組織裡,才能讓教師發展和學生髮展真正融為一體。學習型的組織應該具備四個特性:開放性、民主性、合作性、自主性。在一個學校裡若管得越多,相反人們做得會越少。

我們總把草當成樹來種。現在我們的教育,習慣的做法是,只要你踏進校門,不管你是花草還是樹,反正都要把你弄成參天大樹,這讓學生成長得很痛苦。其實這個世界,既需要草的綿密青綠,也需要的花嬌豔絢爛,以及樹的蒼翠挺拔。

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大多來自心理學領域。第一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它所產生的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掌握學習"、"直接教學"。第二是認知主義心理學理論,它所產生的教學模式“概念獲得模式”、“巴特勒的自主學習模式”、“範例教學模式”、“加涅模式”;第三是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它所產生的教學模式則有“自學-輔導式”、“探究式教學”、“合作學習模式”等。作為高效能的教師,他具備深厚的學科基礎,同時他還具備調動各種教學模式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能力。

教師的專業發展。目前,我們教師總體上都缺乏專業意識,從來也沒有認識到老師是個專業。另外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有規律性,是有一定的階段性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特點。而我們經常搞一些“大培訓”,如聽報告、記筆記是很難有效果的。

此外,在分析一些問題時,作者很多時候能用哲學的觀點去思考,去辨別,我覺得這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一種思維方式。當然,到底誰是教育的敵人,最終作者沒有形成結論。但在一系列的爭辯中,讓我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其實就是一念之差。

  《誰是教育的敵人》讀後感3

暑假伊始,靜下心來,拜讀了鄭傑和徐紅兩個教育名家合著的《誰是教育的敵人》一書。本書是以對話的形式就中國小教師教學、管理中存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在兩人你答我問的對話中讓我們走近教育現象,更深一層次去思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去探尋解決問題的策略。

《誰是教育的敵人》中,雖然每次對話的篇幅不長,但智慧的火花、思想的碰撞處處可見。鄭傑老師是個很有思想的人,從他與徐紅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他這位“另類校長”的理智和深刻與徐紅校長的溫和和包容。這些對話體現了對教育的執著追求和博大情懷,也給我帶來了一些對教育實踐工作的新的思考。

在教育思想的碰撞中,在理性與感性的衝突中,在深邃而不失幽默、輕鬆但直抵問題本質的對話中,逐步理解了困擾教師和教育管理者的實際問題。隨著對話的深入,對書中提出教育存在著兩大敵人的觀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切從實際出發”和“統一思想”是教育的兩大敵人。教育一旦從實際出發,那麼教育的大問題便迅速被實際中的小問題所羈絆,最終葬送在功利世界裡,失去夢想的光輝;教育一旦統一思想,則會使教育者失去思想和靈魂而淪為行屍走肉,也會使教育不幸再次成為政治或經濟的奴僕和幫凶。

人們常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個好學校,校長是一校之魂,一個學校沒有了魂,這個學校就失去了辦學的方向和目標。一個好校長應該把辦出有特色的學校作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社會呼籲有思想、有膽識的好校長。

好校長成就好老師,好老師成就一所好學校。記住一所學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記住了老師。不是說學校教育不重要,一所好的學校,它有好的學風、好的學習氛圍,這對學生的成長是很重要的,但有時候覺得,遇到一位好教師比上一所好學校更重要。好老師是學校的中流砥柱,是學校形象的代言人。好老師就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所在。因此,好校長更應該提供教師一個愉悅的環境、發展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