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讀後感>

讀《昆蟲記》有感15篇(合集)

讀後感 閱讀(5.59K)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昆蟲記》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昆蟲記》有感15篇(合集)

讀《昆蟲記》有感1

讀了法布林的《昆蟲記》,還沒讀完,我就有很多感想。現在寫出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法布林出生於法南部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他就被那些可愛的昆蟲吸引,他也很喜歡觀察昆蟲。小時候,喜愛昆蟲的他,常常把這些有趣的“小玩意”帶回家,因此常常被他的父親和母親說。無論父母怎樣勸告,他都不聽,揹著父母,跟那些有趣的“小玩意”打交道。最後,喜愛昆蟲、熱愛觀察昆蟲的他成為了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被譽為“昆蟲之父”,同時還獲得了“昆蟲界的荷馬”、“科學界詩人”的美名。《昆蟲記》是法布林的著作,他用了一生的經歷和仔細認真的觀察才將它完成,裡面確切的寫出各種昆蟲的習性,同時也見證了一些客觀的事實。

自古以來,流傳著蟬和螞蟻的故事:夏天,蟬一直在高興的唱歌,到了冬天,蟬又冷又餓,想去給螞蟻借幾粒糧食充飢,可吝嗇的螞蟻不肯借,說:“你夏天唱歌,那麼冬天你就去跳舞吧。”這個故事讓很多人都認為,螞蟻是勤勞的,蟬是懶惰的。事實卻不是這樣,法布林通過仔細的觀察,證實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事實上螞蟻是個貪得無厭的剝削者,他把所有的糧食都存到自己的糧倉裡。無論何時蟬都不會跑到螞蟻門前嚷嚷,許諾將來連本帶利一併奉還。恰恰相反,是螞蟻餓得不行,跑去乞求這個歌手。螞蟻去求蟬,蟬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的糧食給螞蟻吃。甚至,秋天有些蟬從樹上落下,貪得無厭的螞蟻就把蟬分解,還被他們存入糧倉。法布林通過仔細的觀察,改變前人的錯誤,得出了正確的結論。我們做事,老是說名人怎樣說,而不是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的結論。所以讓很多的`謬論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因此我們遇事要仔細觀察,讓事實來說話。這是我得益於法布林的《昆蟲記》的第一點法布林的《昆蟲記》給我的第二點感想,是描寫生動活潑,把抽象的東西,變得活靈活現躍然紙上。比如下面這段:

“它用它那如鑽頭般的細嘴,在自己那永不幹涸的酒窖中鑽了開來。它不停地歌唱著,落在一棵小樹的樹枝上,鑽透那堅硬平滑被太陽晒得汁液飽滿的樹皮,它從鑽孔中把吸管插進去後,便一動不動地、聚精會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聲的甜美之中。”這段話是外形描寫。寫出了這一連串的外形與動作描寫,繪聲繪色地寫出了蟬夏日的悠閒與從容。

讀《昆蟲記》有感2

《昆蟲記》是法國的法布林以畢生的時間和精力,通過大量的實驗和觀察編寫而成的,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獨一無二的個性。

在書中,法布林運用巧妙的擬人和他自身的幽默詼諧,促使著我帶著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去神祕有趣的昆蟲王國探祕。看到這麼多調皮可愛的小生命,我忽然意識到,原來昆蟲也有著和人類一樣的生活和情感,同時也懂得喜怒哀樂。

這使我們再也不敢小覷這些看似弱小的小傢伙兒,敬佩之意油然而生。

《昆蟲記》中所描寫的昆蟲非常多,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蟬和天牛幼蟲,下面我就簡要講一下這兩種昆蟲。

蟬是我們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種昆蟲。在炎熱的夏天,我們時常聽到蟬在窗外的大樹上高聲歌唱,捕捉蟬也成為我們最喜歡的運動。以前聽著蟬的歌唱,我總以為蟬的一生都生活得很陽光,很燦爛。但是,在書中我瞭解到,這種小生命在成長的路上面臨著無數的危險。蟬卵有被異類毀滅的可能;剛孵化出來的小幼蟲十分虛弱,它們有被風颳倒堅硬的岩石上、路上的積水中、什麼也不生長的沙地裡、或者是不能鑽下去的黏土上的可能,如果他們不能及時躲到地下,那只有死路一條了。幼蟲要在地底下經過四年的.黑暗之旅,才能重見天日。難怪蟬見到陽光之後,會喜不自禁地整天趴在樹上不停的歌唱,原來它得到自由,得到陽光是那麼的不容易,生命苦短,所以它要在有生之日盡情歌唱,表達自己的快樂之情。這不息地嚮往陽光的歌者是值得尊敬的。

我們都知道天牛幼蟲喜歡蛀食樹幹和樹枝,這樣一來病菌就會侵入樹體,樹木的生長髮育就會受到影響。但是法布林並沒有去寫它的危害而是從天牛幼蟲自身的生活習性出發,向我們介紹了它鮮為人知的一面。這種幼蟲要在樹幹中生活上三年才能變為成蟲,它雖然聽不到,看不到,卻是個能掐會算、未雨綢繆的小神仙。他在樹幹中認真地建造蛹室挖掘通道,為將來變成蟲做著準備。它的這種預測能力和工作的細緻認真,讓我們歎為觀止。

法布林在《昆蟲記》中以人性關照蟲性,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他出於對社會的熱愛之情,在實驗過程中將人的心理活動賦予昆蟲,並把人類社會的道德、認識也搬到了昆蟲世界中。在觀察昆蟲時,他又通過昆蟲的習性來傳達著他對人類社會的見解,從而把人性和蟲性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增加了文章的閱讀價值,豐富了文章的內涵。

《昆蟲記》的卻是一個奇蹟,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讀完後,相信每一個讀者都會得到不同角度的深刻啟示。

讀《昆蟲記》有感3

我是個喜歡閱讀的女孩,從小書就是我最好的朋友,《白雪公主》、《醜小鴨》、《綠野仙蹤》……伴隨著我一起長大。上學後爺爺訂的《___》我也經常拿來看看,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童話書,因為在童話裡很多美好的願望都可以得到實現。前不久,何老師讓我們讀一本科普書,書的名字叫《昆蟲記》,我心想關於蟲子的書有什麼好看的,還不如去抓幾隻蟲子來觀察一下好玩呢。可是我剛只看了個開頭就被這本書深深吸引住了。

《昆蟲記》是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林用盡畢生心血才完成的傑出作品。書裡給我們介紹了蟬、蟑螂、蠍子、蜘蛛、黃蜂、等幾十種昆蟲。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蠍子《白蠍自殺之謎》。有人說,蠍子遇到危險就會自殺。於是,法布林就做了一個實驗。他用燒紅的木炭圍成一圈火牆,然後把一隻白蠍子放進火牆裡。熱浪烤在蠍子身上,它倒退著捲成鉤子,一會兒伸直,一會兒彎曲,動作快極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陣抽搐,接著,就一動不動了。法布林用鑷子把它夾到一塊涼沙土上,過了一個多小時,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蠍子竟然奇蹟般的活過來啦,和以前一樣變得生氣勃勃了!這個實驗證明,根本就沒有蠍子自殺的這種事情,那都是人們亂猜疑!

讀到這裡,我想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都不會願意結束自己的生命,就連這小小的蟲子也不例外。當我們想故意去踩死地上的螞蟻、扯斷蟬的翅膀時,不要忘記那也是一條生命。生命是一種很寶貴、美好的東西,上天給了我們每一個人生命,那我們就應該勇敢地面對困難,珍惜生命,做一個堅強而又勇敢的人!

讀《昆蟲記》有感4

這是一個神祕的世界;這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這是一個只屬於昆蟲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就藏在一本書中,這本書就是《昆蟲記》。

《昆蟲記》出自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之手,是一部世界名著。法布林將他畢生的昆蟲研究成果都以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用生動的語言形象地描繪出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讓人們在享受閱讀的樂趣時,還能學會各種有關昆蟲的知識。

在《昆蟲記》中,我認識了許多昆蟲,瞭解了它們的生活習性,其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螳螂。法布林在描寫螳螂的時候,用了一整篇文章著重描寫螳螂捕食的情景,這篇《螳螂捕食》是我覺得最有趣的一篇文章。

在文章開頭前,法布林為我們先仔細介紹了螳螂的外貌。螳螂半昂著身子莊嚴地立著,只見它那寬闊薄透的綠翼像亞麻長裙似的'掩在身後;它兩隻前腿伸向天空,一副祈禱的架勢。它的兩隻前腿上有許多尖銳的齒刺,這些都是它致人死地的武器。

接著,文章又寫了螳螂捕食的形態。一旦獵物出現,螳螂捕捉器的那三段長構件突地伸展開去,末端伸到最遠處,捉住獵物後便收回來,把獵物送到兩把鋼鋸之間,把獵物夾緊,待到獵物死去,螳螂就開始享受它的美味大餐。倘若遇到比自己凶猛的獵物,螳螂立刻就會擺出一副嚇人的架勢,先讓獵物嚇破膽,再慢慢對獵物進行屠殺。

知道了螳螂如何捕食後,讓我不禁對螳螂另眼相看。沒想到如此嬌小的螳螂捕獵時竟如此凶狠,簡直是令人望而生畏。

讀完《昆蟲記》,我不禁被法布林流暢的文筆和對昆蟲細微的觀察所折服。法布林的《昆蟲記》不僅讓我們瞭解了昆蟲的世界,更是為我們打開了科學的大門。

讀《昆蟲記》有感5

日夜蟲鳴在耳邊,可這世上,除了法布林外又有多少有心人能真正聽懂那微小生命的鳴叫?

蟲子在許多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是可惡可憎的。人類依照蟲子對其是否“阿諛奉承”對昆蟲進行了劃分——益出與害蟲。但法布林不是。在他眼中,每隻昆蟲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他們自有其自的生存之道,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對其毫不干涉,任其自由發展,然後像一位史官對待歷史那樣忠實地記不它的枝枝末末。正是因為這點,才有了今天那老少皆知的《昆蟲記》。

將《昆蟲記》作為一本為昆蟲量身和的傳記來看,它絲毫沒有比《名人傳》遜色。它將隧蜂忙碌,愚昧而又可悲的一生描寫地真實生動,又將砂泥蜂為麻痺灰毛蟲而做的“外科手術描寫地細緻入微。《昆蟲記》也可作為一本關於昆蟲嚴謹科學而又面面俱到的百科全書。它對砂泥蜂如何用那神奇的觸角探尋幾寸外的灰毛蟲巢穴進行了探討,也對紅螞蟻與蜜蜂如何歸“家”而進毯子研究。霍金是探究宇宙未解之謎,而法布林是探尋昆蟲中的未解之迷。

《昆蟲記》在解祕昆蟲上卓有成效,但事實上它真正過人的地方是由昆蟲這件明淨澄亮的鏡子而看到了人類本身。法布林自己曾說過:“你們探索的是死,而我探究的是生。”砂泥蜂的.疏忽大意使它剛到手的食物又被螞蟻搶去,彷彿是當下未把握著機會而被他人搶去的求生者;隧峰因愚昧而被小飛蠅毀掉了家庭猶如社會上優勝劣汰的競爭者;“四年暗無天日的努力,換來一個月在陽光下的歡樂”的蟬好像社會底層努力上進,一鳴驚人的打拼者……這一切,彷彿是人間的映象。

朱羸椿曾說過:“當我趴在地上看蟲的時候,在我的頭頂上,是否還有一個更高階的生命,就像我看蟲一樣,在悲憫地看著我。”高等生命在看人,彷彿人在看蟲。在周可以夢蝶,法布林也一定想到了這眯,人間亦蟲間。人間彷彿蟲間一樣,善惡共存,強弱共生,弱肉強食,優勝劣汰。

讀《昆蟲記》有感6

暑假裡,我們閱讀了《昆蟲記》這本書。

作者亨利·法布林熱愛科學,他將自己一生的心血奉獻給了研究昆蟲。這本書語言十分幽默,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昆蟲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法布林所敘述的昆蟲習性來源於他的仔細觀察和用心的體會,他將昆蟲的.習性真實地刻畫了下來,讓人們更加了解昆蟲。

讀起那一篇篇文章,昆蟲們就像圖畫般浮現在眼前:織網、捕蟲的蜘蛛,善於偽裝的枯葉蝶,揮著大刀的螳螂,還有唱著歌的蟬……世界多麼奇妙!昆蟲的本領,讓我們人類都驚歎不已。

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蟋蟀的故事。蟋蟀為什麼能彈出那麼動聽的歌聲呢?其實蟋蟀的“樂器”很簡單,蟋蟀的弓上有一百五十個齒,嵌在翅膀對面的梯級裡,使四個發生器同時振動。蟋蟀還有鋼鐵般的意志,法布林曾經想把蟋蟀的左翅膀蓋到右翅膀上,讓蟋蟀變成左撇子。可是第二天,法布林發現這昆蟲竟有著堅強的意志,實在不可低估。

“以人性關照蟲性”,在這本書裡,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體,在對昆蟲日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作者對生活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熱愛。

我非常喜愛《昆蟲記》這本書,沒事時我拿起它,沉浸在其中,彷彿和法布林一起探求昆蟲世界的奧祕。

讀《昆蟲記》有感7

你有沒有想過昆蟲的生活?或是昆蟲的世界?你有沒有想過昆蟲的習性,覓食方法,繁衍與死亡…….讀《昆蟲記》可以讓我們洞悉這所有的一切。

《昆蟲記》,又名《昆蟲物語》,《昆蟲世界》。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林所著的長篇科普文學作品,全書共十卷。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時表現出的靈性。該作不僅詳細地記錄了法布林的研究成果,更記載著法布林對昆蟲的痴迷,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和他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與追求。法布林,法國博物學家、動物行為家、昆蟲學家、科普作家,以《昆蟲記》一書留名後世,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而聞名,雨果稱他為“昆蟲世界的荷馬”。因貧病交加,法布林於92歲逝世。

簡介完畢,現在讓我們走進《昆蟲記》。

這是一本讓我記憶深刻的一本書。它讓我明白了自然昆蟲界的太多太多。我不知不覺對我之前瞧不起的昆蟲的肅然起敬。從《昆蟲記》裡,我認識了天才建築師蜘蛛,預測天氣大師松毛蟲,捕食高手螳螂、愛美的被管蟲、快樂的蟋蟀、挖隧道的礦峰、不會迷失方向的蜜蜂、環境清潔工綠蠅、有兩顆毒牙的狼蛛、“小鬼”恩布沙、吃枯露菌的甲蟲、捕食蒼蠅的捕蠅蜂、嬌小的赤條蜂、喜好唱歌的蟬……等等。這些平時被人忽視的小蟲,在《昆蟲記》裡,一個個像注入了新的活力。盡情的展示著自己的色彩。而這一切,都出自偉大的科學家,法布林,之手。但是,法布林並不是隨隨便便就獲得瞭如此大的成就,他忍受了幾十年的`貧寒交迫,憑藉自己超乎常人的毅力,是用努力和汗水換來的,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成功者背後的路都是那麼艱辛

法布林對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充滿了純潔的愛。他從小家境就十分貧寒,但他任然刻苦努力地研究生物學。他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懷著感恩的心去面對。這就正好詮釋了快樂的真諦:知足常樂、欲大則空。即使生活再苦,他依然堅強樂觀的面對生活,這一切,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

再說《昆蟲記》一書,這是一本被認為是創造了奇蹟的書,為什麼說它創造了奇蹟呢?因為它記載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生育和死亡,而且它創造於十八至十九世紀之間,在那個時期,昆蟲學家的“田野實驗”是不被認可的,昆蟲學家們只是將昆蟲做成標本,睜大眼睛觀察,卻不考慮真正的昆蟲的習性與本能。這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巨集偉詩篇。法布林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是作者細心觀察的結果。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但是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有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裡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顯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記》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讓我喜歡上了這些可愛的小生靈;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相似點。這是人類與自然界眾多的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

讀《昆蟲記》有感8

今日午時,我最終讀完了我最心愛的這本書《昆蟲記》。為什麼要說是我最心愛的書呢?因為我想這本書把一個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活靈活現的從這本書中體現了出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法布林經常一絲不苟的觀察昆蟲們趣味的“生活”,他把觀察的一點一滴都記錄下來,法布林幾乎窮盡了大半生的時間與精力陸續寫成了10大卷《昆蟲記》。《昆蟲記》的發表,在世界上引起了一片讚歎之聲,為此,法布林還被稱之為“昆蟲荷馬”。在1910年時,晚年的法布林曾所以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呢!

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感受到了法布林的一生那種刻苦勤奮、銳意進取、自學成才的本事與他的那股鑽勁兒、韌勁兒、孜孜不倦的勁兒,簡直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對昆蟲的那份好奇,那份愛,是十分人能夠所理解的。法布林對於昆蟲的研究之深,使他筆下的那些小蟲子,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充滿了靈性,讓人看了以後,著實的感到了昆蟲的可愛,就連讓人最噁心的食糞蟲讓人看得都妙趣橫生。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我們應學習法布林的這種精神,在任何情景下,幹任何的一件事情,都必須要有一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僅有這樣,我們再會不斷的提高,讓自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踏踏實實的幹好每一件事,僅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認認真真的幹好我們的每一件事,不要老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是這個樣貌,那麼你將一事無成;我們在觀察一些事物的時候,要對那個事物表示有一種好奇心,這樣才能夠寫出一篇好的觀察日記。

讀《昆蟲記》有感9

以前我不喜歡看科學類的書,總覺得很枯燥,甚至怕看不懂。可是前兩天媽媽非讓我看法布林的《昆蟲記》不可。沒想到看了後我就再也放不下這本書了。想不到昆蟲世界那麼有趣,有那麼多奧祕。

書中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好像都跳出了書本。以前,我並不喜歡昆蟲,認為所有的的昆蟲的是壞東西,但自從我讀了《昆蟲記》之後,我不再討厭昆蟲,甚至喜歡上了昆蟲。有時我還會仔細地端詳昆蟲,由於掌握了較多關於昆蟲的知識,現在大部分昆蟲的名字我都差不多叫得上了。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林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到科學的世界裡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個奧祕,為人類造福呀!然而同法布林相比,我感到有些羞愧。法布林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而我卻連做題都不認真,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發脾氣。

法布林愛學習、善於觀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讀《昆蟲記》有感10

“法布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特別是他寫的的《昆蟲記》。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觀察昆蟲上,寫出了這部哲學著作,他用擬人的手法,用幽默易懂的語言撰寫出了這本老少皆宜的文學經典。

說起來,這本《昆蟲記》還是在我上三年級時媽媽買給我的。一開始我並不喜歡這本書,買回來後我碰都沒碰,任它在角落裡“生悶氣”。原因是:我討厭蟲子!雖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可我還是不忍去看書裡那栩栩如生的蟲子畫像。

在我眼中,蟲子都是那種,那種長長的,軟軟的,慢慢蠕動的傢伙,還時不時打個卷兒,圈個圈兒……咦——太噁心。還有那蜘蛛,那麼多。只要看到它,我的腦海裡就會浮現出它們一個接著一個爬到我身上的樣子……掉下來再爬,掉下來再爬。雖然我很欣賞它們那契而不捨的精神,但是我想在那時候,我就不會這麼樂觀了。這種一見到蟲子就想跑的衝動一直到了五年級才有所好轉。現在我已經完全不怕蟲子了,還能拿起來逗它玩。

就在六年級的一個暑假,我才記起來我還有一本書沒看。於是,我翻開了《昆蟲記》。我完全被裡面的昆蟲世界吸引住了,讓我完全對昆蟲產生了極大的改觀。法布林先生讓我知道蟬的真實面貌。在《伊索寓言》上,蟬都是懶惰的,整個夏天除了唱歌什麼也不幹。愛勞動的螞蟻在儲備過冬的糧食,勸蟬也開始準備,可是蟬不聽。到了冬天蟬沒有東西吃,餓死了。可實際上,蟬是活不過秋天的,而且蟬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喜悅才唱歌。當他在一個無比黑暗的環境下生活了四年,終於破土而出,這難道不令它感到高興嗎?

在現實生活中,螞蟻才是最不講理的那一個。由於其他昆蟲都沒有蟬這種在樹上打洞的能力,但又沉醉於樹汁的美味,於是開始搶奪蟬好不容易打出來的“樹井”。其中螞蟻是最不知羞的傢伙,它們有的'咬它的翅膀,有的則拉扯它在樹幹裡的嘴。蟬被弄得實在煩了,就飛走了,而那甜美的“樹井”就這麼被螞蟻們佔領了。

有的昆蟲看上去遊手好閒的,可是讀了以後才發現原來它們為了生存在進行著無比激烈的競爭啊。是法布林先生令我領悟到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昆蟲其實是非常神祕偉大的存在。只有我們用無限的愛心和不懈的努力才能獲得自然界寶貴的真理。

這裡充滿著最真實,最自然的世界。雖然殘酷,但卻神祕,雖然危險但卻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我們進一步探索這奇妙的昆蟲世界。

讀《昆蟲記》有感1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昆蟲記》,它是英國著名作家法布林的鉅著,法布林用盡了畢生精力,才寫成的。這本書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還讓我學到了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收穫十分大。法布林向我們介紹了在人們眼裡看起來很渺小的昆蟲,如:懶惰的蟬,歌聲動聽的蟋蟀,殘忍的螢火蟲……十分生動,讓我看了第一頁,就想再看第二頁、第三頁……這些昆蟲在法布林的筆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其實,這都離不開法布林對昆蟲仔細的觀察。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螞蟻和螳螂”了。在大家眼裡螞蟻是勤勞的,而螳螂是懶惰的。但是科學證明,這與實際恰恰相反,下面聽我說說吧:

其實螞蟻是一種很有心計和懶惰的昆蟲,他們會在地裡挖許多“家”,然後在陸地上把大部隊分成小部隊,讓小部隊去攔截一些正在搬運東西的昆蟲,如果攔到就讓一隻螞蟻去求員來幫忙把這些搶劫到的食物搬到家裡。

我讀到一半的時候,心想:沒想到螞蟻是這樣的.蛇蠍心腸。真讓我意想不到哇!

接下來更讓人生氣:當螞蟻口渴時,如果有螳螂在喝水它們會毫不猶豫去跟別人搶水,並且會把螳螂弄得斷臂的斷臂,斷腳得斷腳,要多狠有多狠。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一切事物不要只看表面,要用心去觀察,就像螞蟻,你看他們很勤勞的搬運冬天的東西,其實都是搶來的。還有就是,做什麼時都要自己去動手,不要依賴他人哦!

你們懂了嗎?

讀《昆蟲記》有感12

昆蟲記讀後感在我們生活的大自然中,我們的遠親昆蟲,每天從我們身旁來來往往,但卻很少有人去觀察、研究他們。然而有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他們,這個人就是法布林。不但如此,他還創作了著名的鉅作《昆蟲記》,這部鉅作被譽為昆蟲的史詩,而法布林也被達爾文贊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在《昆蟲記》這部鉅作中,作者沒用到華麗的辭藻和熱烈的激情,但那種樸素的筆墨恰恰成就了一部嚴肅且優美的散文。整部書的故事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

那些平實的文字具體而詳細,清新而自然,幽默的敘述,更是惹人捧腹大笑個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紅螞蟻、蟹蛛、石蟬、孔雀蛾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多麼奇異、有趣啊!在作者的筆下,天牛像個小氣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了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的餵食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

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生活景象,包含了關於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的關懷。從這些詳實的描述中,我細細品讀,終於對法布林一生最大的樂趣有所體會,他盡在探索世界生命的真正面目,字裡行間充滿著睿智的哲思。他探索著自然界蘊含的科學真理,他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精神,是給我們的一筆巨大的財富!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用哲學家的思考,美術家的觀察,文學家的敘述向我打開了通向昆蟲世界的大門,也是科學的大門!

讀《昆蟲記》有感13

我最喜歡的昆蟲書是法布林昆蟲記第十卷,那個阿棠可厲害了,連蝗蟲都能打敗,那個蝗蟲比阿棠還要大,可阿棠還是能打敗它,真牛!這隻螳螂真是太厲害了!阿棠身邊一個朋友都沒有,有些昆蟲還罵它,我知道阿棠為什麼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這個螳螂老是把別的昆蟲給打傷,更可怕的是:只要是誰打敗仗就會被阿棠給吃掉!這隻螳螂太可怕了!比阿棠還要大五十倍的蝗蟲,阿棠都能打敗,那麼多昆蟲罵阿棠,阿棠肯定會生氣!阿棠還唱過一首歌:想罵就儘管罵吧,我才懶得理會你們!我是個凶猛的鬥士,我是個出了名的貪吃鬼!我什麼都不怕,不論是誰都鬥不過我!想罵就儘管罵吧!只要是活著的昆蟲,就會統統被我吃掉!我是什麼都吃的貪吃鬼,就連丈夫都不放過,就算同伴也敢吃掉。對啦!對啦!我很殘忍!沒錯!沒錯!我是壞蛋!那又怎麼樣了呢?我是昆蟲霸王——螳螂!

從這裡讀到,阿棠很生氣!而且,它的眼裡,這些昆蟲都不是他的對手!根本不在乎它們也不把它們放在眼裡,根本不理會它們。那些沒被阿棠放在眼裡的昆蟲就算怎樣罵阿棠,阿棠也不會理它們,等到阿棠很生氣的'時候,就馬上把那些昆蟲給打敗了!而且還把這些輸給它的昆蟲都給吃了!這個螳螂想要怎樣的昆蟲,就有怎樣的昆蟲,這個螳螂真輕鬆自在!多舒服!但是有這些東西有什麼用了呢?自己一個朋友都沒有,我想阿棠很孤獨,那為什麼阿棠還是那麼生氣、根本不放在眼裡,它就是那麼貪吃,只要輸給它的昆蟲,都得給阿棠吃掉,這隻螳螂太恐怖了!自己連個朋友都沒有,我從這裡讀出了,自己不要太自私了!要不然老天將會給一個懲罰:那就是不給你也個朋友,讓你很孤獨!最後給它一句話:自己不要太自私了!要不然你一個朋友都沒有!讓你很孤獨!

讀《昆蟲記》有感14

昆蟲史詩記錄的不僅僅是小小蟲豸庸碌而短暫的一生,它所包含的,更多的是在那平凡甚至有些許醜陋的外表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與人生哲理。

這便是我讀完《昆蟲學札記》之後最大的感受。

可曾記得那蟬,便是那潛於地下四年,最終只有那僅僅五週陽光的卑微生命。

共蟬從幼蟲蛻變之後的'每一天都撕扯著嗓子叫喊著,咿咿呀呀的,像極了場敗了的戲,聽了怪讓人心煩的,可誰又料想其所經歷過的,他不過只是為

了作曲求偶,傳承後代罷了。或許於你看來,如此不等的交換,所換來的五週陽光有何意思?但事實上,我們也不過是如此活著。這個年紀的我們,正是剛剛於地中甦醒的幼蟲,只有自己的雙手將基礎一點一點打好,才有機會在未來的社會中立足。如那蟬,無毅建穴者,定死於地中。

當你建好未來棲息之地後,或許你可安適度過這段日子,或許你會發現周圍有的只是那枯枝敗葉,不足供給自己的生活,這怪不得誰,要怪,也只能怪命。此時,你不能怨天尤人,而須自己努力開鑿,才能用後天的努力補足先天的不足。這不足,於我們而言,可能是天賦,也可能是家室但只有你可以改變命。

誠然,若你在不適時的時候就妄圖破土而出的話,只會被天氣擊潰你弱小的身軀。

若你不能與時俱進,改變自己,你的優勢也將成為你的劣勢,當你還揣著自己的臆想刨開鬆軟的泥土時,卻發覺上方是堅固的水泥

人生如蟬,四年蓄力,只為五週光芒萬丈。多年努力,只為人生巔峰之戰。

毫不起眼的秋蟬落地,嘴中好像微弱的說這些什麼唱一場敗戲,活過一生付出。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為性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 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作者的讀後感是否引發了你的興趣,不如也一起來讀讀這本書吧。

讀《昆蟲記》有感15

圖書館裡安靜無比,我漫步走向標有“科普類”標識的書架,隨意拿起一本,倚著純白色的桌子,讀了起來。淡藍色的書面上印著三個大字《昆蟲記》……

很早以前,我對這本書就已有耳聞。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今日終於可以好好品讀一番了。透過字裡行間,那些語句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法布林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這本書能享譽全世界了——法布林把昆蟲的世界不斷放大,彷彿那草叢中悄悄上演的一切,都搬到了我們的眼前,與微小的昆蟲們親密接觸,是那樣的真實而又富有情趣。

對於我這樣的一名中學生來說,學習壓力日益加重,大自然離我愈發遙遠,那些路邊草叢中的“小世界”也無暇顧及,而這本《昆蟲記》重又把我拉回到那充滿好奇心的童年時光。那些蜜蜂、蝴蝶、天牛……一一躍然紙上,我彷彿看到了他們每一個細小的動作,他們獨特的生活習性也令我遐想萬千。說實話,我一直對那些昆蟲抱有畏懼甚至是厭惡的心態,而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昆蟲們的可愛與大自然的獨特魅力。

《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這本書中的每個字都是法布林不分晝夜的甚至是與世隔絕的艱辛匯聚而成。我想,令《昆蟲記》享譽全球的原因,不只是它引領了人們去了解以往聞所未聞的事物,還有的就是法布林對於科學事業的投入。他花了28年的時間,把畢生觀察到的昆蟲都記錄下來,所以說《昆蟲記》是法布林用生命在譜寫,他大無畏的探索精神,對於科學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時代在進步,我們所有人都應該跟上它的腳步,要想不被歷史遺忘,就應該要像法布林那樣,擁有科學精神,要敢於探索,善於探索,對任何事物抱有求知心理。科學是探索未來、創造未來的,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要善於用好奇的眼睛發現大自然的美麗,用科學的思維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合上書走出圖書館,我的腦海裡仍是那些奇妙的遐想。來到十字路口,我第一次有了猶豫,站在原地想了想,轉身邁向了通往草地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