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讀後感>

實用的讀後感的作文七篇

讀後感 閱讀(2.93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讀後感的作文七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一直以來,我們經常苦惱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學習習慣差,作業總是不能按時完成、缺乏自覺性和上進心,有各種各樣的難以改正的小毛病等等……學生到底如何教呢?

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優秀是教出來的》,確實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讓我對教育又有了一層新的認知。作者是美國最佳師獎獲得者羅恩·克拉克,一位風趣幽默的“麻辣教師”,他不僅“征服”了調皮搗蛋的“問題學生”,而且還在短時間內把他們調教成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他用了什麼絕招?作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書中沒有談及如何教書、如何分析教材、如何準備教案,而更像是在談論如何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他抓住教育過程中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細節,總結了他“管”學生的55個規矩,提倡對孩子要從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教育。在日常的工作中,羅恩克拉克的幾點做法給了我不少啟示。例如:一個“問題”學生存在嚴重的紀律問題,羅恩克拉克和他家長聯絡了多次都沒有聯絡到。有一次總算聯絡到了,克拉克就把這個不好的訊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援。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說:“噢!您知道嗎?我孩子在家裡也是這樣。既然我在家都得對付他,您在學校也就就將就著點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難以置信。也許是克拉克他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這種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著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與第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說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後自然非常高興,表示要老師對他的孩子一定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非常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羅恩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事在人為,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家長有時也象孩子一樣,總希望獲得他人的讚賞。克拉克從給家長打得第一個電話中得到了真諦,那就是無論情況怎麼樣,與家長第一次聯絡時,一定要報喜不報憂。

我從中也得到啟示:今後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創新,在對待後進生問題上一定要賞識和批評相結合,多渠道地轉變後進生。這位老師的做法讓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機智的魅力。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放了暑假,媽媽個我買了一套《笑貓日記》,我一眼就看中了那本《能聞出孩子味兒的烏龜》。

我一看書名,心裡就畫出了一個小問號:孩子味兒是什麼味道?那隻烏龜又是怎樣聞出孩子味兒的?我馬上開啟書看,走進了暑假一段神奇的旅程。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精彩,我來到了一個百年一遇的盛夏。一隻背上刻蠻了甲骨文的烏龜闖進了笑貓的祕密山洞,烏龜說,只要有孩子味兒的地方,他的心就永遠不會變老。後來我才知道有童心的孩子就是有孩子味兒的孩子。在笑貓的夢裡,我來到了未來世界,這裡的太陽、樹和小溪都衰老了,烏龜告訴我:“這是一個沒有童心的世界,這裡的孩子心都在衰老,所以世界也會隨之衰老。”這太可怕了,我突然想,我還有童心嗎?我這害怕那一天會到來。

《能聞出孩子味兒的烏龜》寫得極為生動,我非常喜歡,推薦大家去看哦。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轉眼之間,我已是九年級的學生了,從前就會背的《匆匆》更是給了我一些新的感悟……

九年級——時間

“時間就是生命”,這在九年級是一個不用證明的公理。我不知道離最後的期限還有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裡算著,七百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在七百多日的匆匆裡,除蒼茫的徘徊外,我又剩些什麼呢?面對這即將到來的九年級,面對這逃去如飛的日子,我又能做些什麼呢?恐惟有珍惜罷……

九年級——離別

九年級了,再過一年,大家就要各奔東西了,離別的日子越來越近了。面對這待了幾年的校園,它留有我們多少的回憶啊,在這裡,我們播撒了多少的希望,在這裡,我們灑下了多少的汗水,在這裡有我們太多的歡笑與淚水,望著教室後面的獎狀,一張張都是金光閃閃的,一張張都是我們整個集體的榮譽,我們一次次的拼搏我們一點點的進步,我們倒下過,可我們又站了起來,我們哭泣過,可我們又微笑著共同面對一切,身邊的這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我們曾經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可這日子卻過去得太快。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掩時,它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的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

面對這終要面臨的離別,面對這逃去如飛的日子,我又能做些什麼呢?恐惟有珍惜罷……

朱自清的《匆匆》時刻提醒著我。面對九年級,我也有了我新的動力。惟有珍惜,珍惜時間,珍惜共處的日子,別讓它溜走的太“匆匆”了。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遊戲中的科學》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圖文並茂,內容豐富,注重知識性、趣味性,在這本書裡,有許多趣味無窮的遊戲:用水點燃火柴、讓小魚在開水中暢遊、給鐵釘洗澡、用水果當抹布、讓硬幣練上“縮骨術”……這些妙趣橫生的遊戲中,都蘊含著不簡單的科學原理和自然規律。

今天,我要帶你走進變幻莫測的光與色,讓你在輕鬆簡單的遊戲中,獲得新的知識體驗,感受光與色的世界中光怪陸離、五彩繽紛的景象。

手電筒的光線照射在牛奶的懸濁液中,不同的角度可以出現不同的色彩。工具:一袋牛奶,一個裝有水的玻璃杯,一根筷子,一隻手電筒。

1、向盛有水的玻璃杯中滴一些牛奶,然後用筷子把水攪渾;

2、把玻璃被放在桌子上,開啟手電筒,把它平放在玻璃杯的一邊。此時,你仔細觀察水的顏色,發現水似乎變成了粉紅色,而手電筒的光線是橘黃色的;

3、再把手電筒對準玻璃杯口,讓光線垂直射到玻璃杯的水面上,這時,你可以發現水又變成了淡藍色!

這是什麼科學道理呢?摻了牛奶的水裡有許多小分子,當手電筒的光線進入水中之後,這些小分子會吸收部分光線,再向四面八方反射,這就是散射。手電筒的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光合成的,其中藍光波長較短,紅光波長最長,波長短的藍光容易被散射,所以,當手電筒從側面照射時,液體離光源稍遠,散射紅色光源最多,液體就呈現出粉紅色,而手電筒垂直照射時,液體離光源比較近,散射藍色光最多,液體就會變成淡藍色。

同學們,你也做一個這樣的實驗吧!《遊戲中的科學》帶你進入神奇的科學世界,不但遊戲中玩的開心,真正體會到動腦、動手的樂趣,而且更能開闊我們的視野,啟發我們非凡的智慧,請開啟書,在遊戲的樂趣中去探索身邊世界世界中的神奇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俄羅斯文學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人生漫漫的長河中,書籍就像普羅米修斯盜取的聖火,照亮了我們矇昧的心靈,指引著人生的航程。現代社會中,為增長知識,獲取資訊,我們的一生幾乎都離不開閱讀。當我們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甚或一段文字、一幅畫後,或多或少都會引起我們心靈的振盪共鳴。我們可以將這點點滴滴的感受整理出來,寫成一篇讀後感。

讀後感,顧名思義,它主要是談自己讀某篇文章或某本書或某句名言後的感受、體會或收穫。讀後感是議論文的一種形式,它有一定的寫作方法和要求。要寫好讀後感,應首先了解基本寫法,即一篇讀後感,大體包括哪些內容,順序怎麼安排等。

一、基本思路

寫讀後感一般可以按照“引→議→聯→結”這幾個步驟進行。“引”,概述或引用原文並提出看法;“議”對所引的材料進行分析,從而揭示觀點與材料的邏輯關係。架設“讀”與“感”的橋樑;“聯”,聯絡實際,展開論述,“結”,緊扣中心,歸納自己的看法,總結全文。

當然,這只是基本思路,在初學階段可以套用這一模式,反覆練習,比較熟練之後,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

二、須注意的問題

(一) 擬題不要太籠統。

很多同學在寫讀後感的只擬《讀有感》,甚至不擬題目。這樣,總不能讓人一目瞭然地看清你的見解或主張,給人一種籠統的感覺。

太籠統的題目難以讓人看出你感受最深的東西是什麼,影響文章的感染力。

比如:①《讀<高貴的施捨>有感》

②《讓愛心溫暖世界——讀<高貴的施捨>有感》

題目②旗幟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給人印象深刻。在讀原文後,也會發現作者準確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題。

(二)引述材料、圍繞感點。

在“引”時,首先要選準感點(即本文的中心論點),再從感點表述的需要出發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其要求是短的材料,可全文引述;長的材料,往往涉及的面較寬,要摘錄引述,可以是“引”發“感”的關鍵詞或句,也可以是“引”發“感”的某一個要點。

切忌大段大段地原封不動地摘抄原文,應加上一定的.概述,防止因過多的複述,過多的引用原文,將讀後感寫成“讀後抄”。此外,還要做到精煉、準確、具體,有針對性。如果對所讀內容面面俱到地談,勢必會寫成讀書筆記,“感”也不會深刻,就顯得頭重腳輕。

(三)觀點鮮明、提煉感點。

成功的讀後感只寫感受最深的一點,所有的論述都必須圍繞它展開,即便你讀了文章之後,有較多的感受,也只能抓住感受最深的一點來說,切忌面面俱到。

引出感點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取原文內容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可以是一個情節,或一個人物,或一個道理,或一個警句。二是就原文的中心思想來談自己的感受與體會,最好是隻取一點來談。

(四)敘議結合、渾然一體。

讀後感謝要求以議論為主,敘議結合,“敘”是基礎,“議”是關鍵,議是在敘的基礎上寫出的感想,是敘的深化,“敘”是為“議”服務。可有的同學在寫作時往往只顧大段抄原文,不加議論,或者一下筆就大加議論而不引述原文,造成敘議失重。

一般來說,開頭要簡單地引述一下原文,之後就該轉入議論,當然不能大段摘錄原文,否則只能叫“讀後抄”。但如果脫離了原文,一下筆就大加議論,那也不符合要求,不能叫“讀後感”。在對感想作深化、開拓的闡述時,不能丟開所讀的文章另起爐灶談,宜恰到好處地引用原文中的素材,使之成為“感”的重要佐證。

(五)聯絡實際、縱橫拓展。

寫讀後感最忌的就是就事論事,泛泛而談,有的同學在寫作讀後感時,可能由於情緒太激動,只顧大加評判原文,空發議論,這種拘泥於原文寫出的讀後感就失去了“感”的價值,是脫離實際的空洞議論,這樣就使文章過於膚淺或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

在對材料進行一番分析、挖掘之後,就要緊密聯絡實際,聯絡現實生活,也可以聯絡古今作進一步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聯絡實際深入分析時,要時時與材料保持聯絡。

如何聯絡實際呢?有兩種途徑:在論據的選用上聯絡實際或在分析說理中聯絡實際。由於學生的生活面狹窄,缺少生活素材,選取論據證明論點時,大都喜歡用古代的、外國的材料,而不觀照現實中的,身邊的人、事,影響論證的力度。實質上,我們要選取那些富有新意和充滿時代氣息的理論觀點,名言哲語,典型人事,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新鮮感。(注意:舉例要精當,語言要簡潔概括,可以是正面事例,可以是反面事例,可以舉一個,也可以寫一組,可以寫別人,也可以寫自己。在列舉論據的基礎上,一定要就此論據進行論證,論證這些材料論據是怎樣體現了你的論點,說理時要處處緊扣第一段的觀點。當然,在論證的基礎上可以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點到即止。

(六)總結全文、昇華感點。

結尾形式多樣,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但都必須與前文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不能偏離,同時,還可以巧妙地使感點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使主旨得以深化。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二十世紀,六歲的小姑娘小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裡。

經常痴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和小桂子相像,身上還有秀貞說的胎記,就讓妞兒和秀貞相認。後來妞兒和秀貞去找尋爸爸時不幸慘死在火車輪下。後來,英子一家遷居。英子認識了一個厚嘴脣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裡十分傷心。又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

這本書,像一位繪畫大師,締造出了真實的人性世界,善惡、冷暖,為我呈現了一出精彩絕倫的畫面。我一向對名著不太感興趣,只喜歡看小說、童話。明珠的話,往往是看了半點便將其打入“冷宮”。《城南舊事》不同,悠悠的敘述帶我走進了二十世紀的老北京,《城南舊事》中滿含著英子懷舊的情感。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

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充滿無知的。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長久的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裡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還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她愛著自己的奶媽,看見奶奶離去,英子傷心難過。“惠安館”、“駱駝隊”、“蘭姨娘”、“驢打滾”、“爸爸的花”,每一章節都感人肺腑。不過,這些故事的主角最終都離開了英子,他們的離去,讓小英子堅強了、長大了。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你是人間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林微因

江南的柔情似水,總令人會不知不覺愛上江南,愛上這裡的人和事,更會勾起人們對詩意美好的瞳想,她便出生於此。

幼時的林徽因對普通官宦人家女兒所喜愛的物置之不理,獨愛卷卷散發著墨香的書。在大姑母林澤民的啟蒙下,開始識文斷字。她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也是才華出眾的。天生清秀的她在學習上十分有天賦,更在年紀輕輕時便愛創作多著令人驚歎的詩作。每個人的童年回憶都是最美好的,對於林徽因來說也不例外。曾幾何時,總有一個白蓮一樣的女子,靜坐窗邊,任時光再鋒利,任韻華再磨人,她卻還如當七年級般,恬靜,美好,還是那個天真童稚的林徽因。

十六歲,對於許多花季少女也許是情竇初開的年齡。康橋的那次邂逅成就了一段曠世浪漫的故事。但這就算無果,卻也為日後兩人的友誼打下了基礎。或許命運就是這般安排,只有與樑思成攜手才可成就她事業上的成功,家庭的幸福。同樣,另一位文學泰斗金嶽霖也為她終身不娶。林徽因的一生愛得理智,愛得清醒,她及時從她的少女夢中醒來,走向成就,對過去隻字不提,卻將那份情永遠珍藏心底。她是一個智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行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作為中國赫赫有名的女子建築家,她曾參與中國人民解放碑的設計。她對待工作亦是一些不苟。可一次又一次的疾病摧殘了她的身心,戰火硝煙衝散了往日的甜蜜,加之徐志摩的死訊又令她心痛。但生活在壓力卻未曾她退卻,在她的言詞從未透露半點,又生的放棄。她永遠都是紅塵之上的一朵浮雲,她好強但不孤傲,她嚮往煙火卻又不會任性揮霍時光。她只在歷史中走過 年的光陰,卻令多少為之傾倒。林微因永遠像一朵白蓮一般淡然素淨,甚至淡到令人覺不到滋味。她就像一本書,就本令人翻閱千遍卻又不忍放下的書。

蝶兒又飛舞在人間在四月天裡,戀著春日的花朵,而她的身影在花叢中忽隱忽現,在時光中踽踽獨行……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