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中秋節>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作文8篇

中秋節 閱讀(6.26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故事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作文8篇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1

中秋的夜晚,一輪金月徐徐升起。它大如金盤,黃得好看。在那月光皎潔的夜色中,我彷彿看見了一條月亮河盤在飯桌上,把飯桌映得白白的。那天,那月,那月亮河,那飯桌,都不知不覺地合為一體。

發呆了好久,再抬頭看看月亮——她就像一位母親,慈祥、和藹的母親。月色迷人,月兒也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羞答答地散發出淡淡的香味兒。月亮又似變色龍,轉眼間,它的顏色就由淡、金黃變成了淡白。月亮河也由淡黃轉為淡白,美不勝收。

猛然間,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那時候是做了怎樣艱難的抉擇呵!現在,她和她的小玉兔一定很孤獨。我恨不得讓自己長出一對兒翅膀,飛往那冷清的月宮,給她們作伴。

星星少得出奇。它們像萬花筒,在月亮周圍,忽而聚攏,忽而散開,在深夜中跳著舞。月,不見了,只剩下星星在一閃一閃地發光。不一會兒,月亮又從雲層中現身了——這回,她的顏色又逐漸變成銀白,接著,月亮河也是這樣。

月亮再次在兩顆星星的護送下進入了雲層,突然,我發現月亮河竟是那麼透明,那麼薄弱,好像馬上就會消失似的!我不由得一下子緊張起來。等了一會兒,月亮河沒有破碎,我那懸著的心才穩定下來。

月兒高掛在夜空,月亮河仍在流淌。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2

今天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每次一到中秋節,大家都吃月餅,有的人還在晚上賞月。那麼中秋節的起源,吃月餅與賞月的習俗又是怎樣來的呢?

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與左右微服淆,中秋夕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吃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個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中秋節有很多的故事,它發展的過程也是作為中國人應該要了解的,我們一定要讓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好好的發展下去。

昨天是中秋節,我和姥姥、姥爺去龍潭湖看燈會。那裡的燈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看得我眼花繚亂。

剛一進門,我眼前一亮,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掛滿紅燈籠的走廊。這是一個以雙鳳柱的形式組成長廊開頭,一對對柱子間懸掛著一個個紅紅的大燈籠,讓人感覺到紅紅火火的氣氛,走在其中,猶如走在一片紅火的海洋中。我們一路走,看到了“嫦娥奔月”、“雙龍戲珠”“百鳥林”、“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錦繡新區—魅力東城”……

最令我難忘的是“精彩世博”那一組燈。這組燈是由一個“中國館”和五個可愛的“海寶”組成。中間的“海寶”向我們微笑,它在蓮花燈上不停地來回轉,向周圍的人展現出勝利的手勢。左邊的兩個“海寶”一個拿著壽桃,一個手持燈籠;右邊的兩個“海寶”一個抱著大鯉魚,一個守著“東方明珠”。它們帶著中國各類吉祥元素把祝福帶給人們,把“中國館”烘托得美侖美奐。

我抬頭一看,美麗的月亮就在“中國館”的上方,月亮是那麼的圓,那麼的明亮,旁邊還伴著一個小星星。這真是一次難忘的中秋燈會。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3

時間飛奔而過,一轉眼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今天,家家團圓,吃著美味的菜餚,還有甜滋滋而可口的月餅,最重要的便是賞月了。

吃過飯後,我們一家來到廣場觀賞月亮。月亮像個大圓盤,旁邊的幾朵雲彩圍坐著像似一家人在圓月;月亮像一盞明亮的燈籠,為在路上趕著回家團圓的人們照亮著路。看著這又大又圓的月亮,我幻想起來,月亮上住著美麗的嫦娥姑娘,她在一個宮殿裡,一隻可愛的小白兔守護著她,我多麼想上去遊玩一下啊!我想著想著,像似真的....

月亮在每個人心中照耀,它微笑的看著我們,似乎有話要告訴我。我輕輕地把耳朵側過去,用心的傾聽,月亮說:“中秋節.國慶節快樂,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好讓我們的國家更強大......”

月亮兩旁的幾顆耀眼的明星跳動著,一閃閃地眨著眼睛,好像和月亮比賽看今晚誰最亮。它們使出全身的力量發光,誰也不讓誰,月亮姐姐發的光好亮,星星弟弟們也不甘示弱,把整個夜晚照的像白天一樣....

看著這迷人的夜晚,我已經被陶醉的要睡著了。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4

中秋節簡介: 起源: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別稱: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習俗: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觀潮、燃燈、猜謎、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中秋節的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

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

寫照。後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

“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

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

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

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

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

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

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節的故事二: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

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

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

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

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

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

“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

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

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故事三:玄宗遊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5

夜幕降臨了,爸爸、媽媽、姥姥、姥爺和我一起來到院子裡的小石桌前,準備欣賞那八月十五的月亮。我,一邊吟唱著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看哪!天邊那帶著一圈金環的月兒終於升起來了!她,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綹一綹青煙似的白雲,向上升著,升著……突然,就在一剎那,月兒得顏色變淺了;變白了,變白了!她圓的是那樣可愛,又是那樣有趣,就好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了一道道耀眼的白光。

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了多少人的豐富的想象。

嫦娥,為保護仙藥,從此住在那寂寞的廣寒宮裡;吳剛,被罰去砍那永遠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在廣寒宮為嫦娥搗藥……

我,多麼想去和嫦娥作伴,多麼想去慰問受苦的吳剛,多麼想去逗逗那可愛的小玉兔呀……

我看著這圓圓的月亮,我又想起了遠在遼寧的奶奶、爺爺和我的大哥二哥。這正應了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我,望著月兒,口裡嚼著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起月亮的傳說,一直坐到了很晚,很晚……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6

嫦娥奔月與“不老藥”

中秋節傳說:嫦娥奔月與“不老藥”的故事更是一則關於中秋節家喻戶曉的的傳說,而關於嫦娥與后羿的故事也是存在不同版本的,所以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美麗的傳說吧。更多關於中秋節的傳說盡在巨人作文網

嫦娥奔月,是一則家喻戶曉的愛情傳說,在所有中秋傳說中,它是最為悽美的。嫦娥奔月怎麼與中秋節聯絡上的?這裡故事就多了。

嫦娥,原名??穡??巧窕叭宋錆篝嗟鈉拮印5轎骱菏保??芎何牡哿鹺愕幕洌??某啤版隙稹薄f隙鴇莢掠辛街職奼荊???凇痘茨獻印貳R恢職奼臼牽?隙鶩黨圓煥弦┍莢攏骸棒嗲氬凰酪┯諼魍蹌福?醇胺?持???鸕潦持??孟桑?既朐輪形?戮?病薄U餼浠暗囊饉際牽?篝啻遊魍蹌改搶鐗玫攪?/p>

長生不死藥,貪心的嫦娥揹著丈夫偷後吃後,跑到了月亮上,成為了月亮女神。

另一種版本是,嫦娥被迫吃不老藥:跟后羿學習射箭術的逢蒙聽說后羿搞到了長生不老藥,於是前去偷竊。逢蒙未能得手,惡從膽邊生,欲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自己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

在這兩種版本之外,我曾依古人筆記進行過分析,提出了嫦娥奔月的另一種版本:她是因為丈夫后羿有了婚外情,絕情之下,才跑到了月亮上。此觀點後被不少人拿去了,成了他們自己的研究心得。閒話少說。嫦娥奔月後,變成了“月精”,即月亮女神。

成神了,人間便就開始拜神嫦娥了,但拜月是女人的事情,即所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特別是結了婚的女人,在中秋節一定要拜拜月的,因為月屬陰,主生育,過去是多子多福,拜月自然是希望自己多懷孕。拜月時,會供上一種圓圓的有餡的餅子,這種圓餅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月餅”。除了供月餅,另會有瓜果之類的時鮮,特別是有籽的瓜是不能少的。除了拜月,過去女人在中秋時,還要“摸秋”和“送瓜”,送瓜就是送子,此行為是過去中國民間乞子心願的一種流露。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7

我對時間一直沒什麼概念,直到幾天前,別人送來幾盒月餅,我才知道,中秋節快到了。特意去看了日曆,原來,9月19日便是中秋節了。中秋節對我來說,似乎一直沒什麼特別,唯一和平常不同的,好像只有那些月餅,在我心中,中秋節的概念便是吃月餅,看月亮。

這個中秋應該也和往常一樣無趣吧,還是那麼多的作業,唉,聽著講著放假的作業,一邊如此想著,還是十分不樂意。匆匆收拾了書包向外走去。

今天,便是中秋節。我坐在椅子上,看著N多的作業,嘆了口氣,便低下頭奮筆疾書了,看不出一點節日的氛圍。這時,媽媽走了過來:“趕緊做,我們下午和舅舅他們去橫店玩。”我不禁感到雀躍,心裡很開心。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橫店。晚上,我們6個人來到夢幻谷遊玩。看著眾多的遊樂設施,我們顯得很興奮。"快點!我們要去玩那個!快一點啦!"我們對著身子慢悠悠邊走邊聊的大人們喊道,拉著對方的手向前奔去。

坐在海盜船上,偶然抬頭一看,頭頂的月亮又大又圓。接著。我們又去看了美輪美奐的表演,一邊聊天一邊吃東西。這時,我看了看時間,咦,7:13了。聽說,今天中秋節7:13時月亮是最圓的了,我抬頭看著,一輪圓月掛在夜空中,又明亮又皎潔,散發這柔和的月絲,沒有一點瑕疵。

我又望了望身邊的家人,他們正邊看錶演邊聊天呢,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我看著他們,也笑了。

世界上最珍貴的,莫過於家人團聚,共享歡樂的時間了吧!這個中秋,我們團聚了,不知天底下的其他人,是否也能如我們這樣,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 篇8

楊貴妃為“月餅”起名

說了月餅來歷的傳說,再說月餅這個名字的故事。在早期,人們並不把月餅叫“月餅”,其叫法很多,如李淵說的“胡餅”,還有“小餅”、“月團”、“宮餅”、“金餅”(宋代)、“月糕”(元代)等叫法。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餅。過去,漢人把生活在中國北方、西方的匈奴、鮮卑、氐、羌、吐蕃、突厥等遊牧民族,統稱為“胡人”,他們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麵餅,被漢人稱為“胡餅”。這種餅圓圓的,糖餡、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那麼,胡餅又是如何改稱月餅的?這便與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楊貴妃有關了。

楊玉環,原名楊芙蓉,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18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美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姿色出眾,真若出水芙蓉,男人見了沒有不動心的。好色的李隆基聽說後,便把時年已27歲的兒媳婦搞到了自己的後宮,冊封為貴妃,萬千寵愛集於她一身。有一年中秋節,李隆基和楊貴妃一起吃胡餅賞月,風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風雅,覺得胡餅一名不好聽,想改個名字。但起什麼名字好呢?一時想不出來。楊貴妃抬頭一望,其時高懸空中的一輪圓月,恰如這圓圓的胡餅,遂脫口而出--月餅。李隆基一聽,連連拍手叫絕。“月餅”一名,由此叫出來了。

但這個傳說似乎不靠譜,有這樣的記載,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節賜餅給新科進士,當時此餅並不叫月餅。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餅仍不叫月餅的。有的學者稱“月餅”一詞出現在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一書中,我查了一下,並無此詞。

其實,在宋代,人們也不把月餅叫“月餅”,文人喜歡稱之為“金餅”,如與梅堯臣齊名的宋代文學家蘇舜卿有詩句:“雲頭豔豔開金餅”、“金餅隔林月”。在宋代,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尚沒有普及,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餅的風俗才變濃,但多稱之為“月糕”。一直到明代,“月餅”才正式定名,中秋節吃月餅風俗也廣為流行。如“明嘉靖《威縣誌》稱,”中秋,置酒玩月,為月餅饋之。“明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會》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