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中秋節>

精選中秋節的傳說作文彙總5篇

中秋節 閱讀(5.24K)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節的傳說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中秋節的傳說作文彙總5篇

中秋節的傳說作文 篇1

中秋節到了!中秋節到了!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節。全家聽了中秋節這幾個字,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今年的中秋節,恰逢農曆八月十五雖然,天空中不能清晰的看到美麗的月亮,但是,我在家裡可以品嚐美味的月餅,也同樣非常開心。

全家人坐在魚池旁,爸爸在石燈上,點上了蠟燭,再把家裡的燈關了,然後著在石椅上看夜景,石燈裡的蠟燭,閃閃爍爍,像許許多多的小星星,我們就在夜空中坐著看,美麗的嫦娥姐姐還有可愛的玉兔一起玩耍。

這時,讓我想起了,蘇軾的一首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明,我們在松樹下,吃著月餅,突然發現魚池裡躺著一個皎潔明亮的月亮不知什麼時候月亮偷偷的溜了出來了,魚兒看見圓圓的月亮也可能知道是中秋節,也高興的躍出水面,波潑一聲,銀光一閃。這是我家的桂花的香氣,在我的鼻子飄過,這時掛花飄落在地上,像下雪似的,真美麗啊!

仰望星空月亮漸漸升高,她穿著白色的紗衣,嫻靜而安詳,溫柔而大方。她那銀盤似的臉,透過雲層,留下暖和的笑容。我聽見了,小蟲子好像在讀靜夜思這首詩,水池在嘩嘩啦啦的流著,像祝月亮節日快樂,風輕輕的吹著,桂花的芳香,順著風的方向飄飛著。

美麗的月亮,還是那麼明亮,還是那麼潔白如水。吃這月餅看著月亮,就像品嚐月亮的味道,這是我覺得很幸福。今晚,我不但看見了美麗的月亮,又能聞到桂花的清香,人景相融真是“人間仙境。”

石燈裡的蠟燭,已經熄滅了,中秋也快過去了,我永遠都記住了,在這個美麗的夜晚,玉盤似的滿月在雲中穿行。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我愛這月光,我更愛這個中秋。

中秋節的傳說作文 篇2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訊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佈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裡。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中秋節的傳說作文 篇3

唐明皇遊月宮,話說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裡看到了一隻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說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裡,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中秋起源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的傳說作文 篇4

中秋節,我和媽媽在樓下觀月。那天月亮很大很圓,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大地,好像給地上撒上一層薄薄的霜。我們帶著幾塊月餅,一邊吃一邊觀賞著。

“我覺得,這月餅就像月亮一樣,”我對媽媽說。媽媽聽了,回答道:“對,我給你講一箇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我點點頭。媽媽清了清嗓子,用洪亮的聲音對我說:“元朝,朱元璋發動起義的時候,為了躲過官兵的眼睛,便用麵粉做成圓圓的餅子,在餅子裡藏入紙條,上面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發給起義軍們,後來他們打贏了仗,為了紀念這件事,以後每年的八月十五,人們便紛紛做月餅。”

我聽著,又想起了嫦娥奔月。以前,有個叫后羿的神,射下了九個太陽,立了大功,西王母讓他來到人間,為百姓造福。他娶了一個叫嫦娥的姑娘,她不光長得美麗,而且很善良。她經常用丈夫打來的獵物救濟鄉親們,鄉親們都誇后羿娶了個好媳婦。一天,一位老道士給后羿一個長生不老的仙丹,后羿捨不得吃,便拿了回去。有一個小人聽說了這件事,一天晚上跑到后羿家,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情急之下,吃了仙丹,身輕如燕,飄飄昇天。因為不捨得丈夫,她住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嫦娥,就做月餅。

啊,這美麗的傳說,這美麗的中秋節!

中秋節的傳說作文 篇5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又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

中秋節的來歷是相傳古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老百姓無法生活下去了。有個英雄叫后羿,他登上崑崙山頂,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有個叫逢蒙的人拜后羿為師。后羿的妻子叫嫦娥,一天,西王母給后羿一丸仙藥,能長生不老,昇天成仙。逢蒙一心想得仙藥,八月十五這一天,逢蒙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不想他吃了仙藥長生不老,害百姓。於是嫦娥一口氣吞了下去,飛到了月亮上去。鄉親們想念嫦娥,在院子裡擺上嫦娥愛吃的食品。

每年八月十五日,成了期盼團員的中秋節。中秋節的習俗是家人團圓,晚上吃月餅,賞月。

中秋節,我不禁想起一首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