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元宵節>

實用的元宵節的傳統作文合集8篇

元宵節 閱讀(8.78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的傳統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元宵節的傳統作文合集8篇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1

元宵節是中國最大的節日之一。在元宵節到來的幾天前,人們就開始做燈籠,有的被做成動物,有的被做成蔬菜,有的被做成水果,各種樣式都有。做燈籠時,人們通常在上面寫上謎語。在元宵節前夜,所有的燈籠都被掛起來。

在元宵節這天,人們都出來看燈籠和猜燈謎,也許你還能看見一些精彩的民間表演龍舞和秧歌。每件事都很有趣,每個人都很高興,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2

正月十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這一天格外得熱鬧,街上人山人海,成群結隊的人來來往往,多麼隆重的元宵節呀!有許多人在街上擺攤,有的在買東西,有的走著去朋友家走親,還有的在打電話說回家吃元宵……街上人頭攢動,各幹各的.事。

與此同時,街上一輛車也沒有,這天的天氣也特別地好,過往的人群一撥接一撥,他們的動作顯得那麼協調有序。還有很多的孩子在街上蹦蹦跳跳。我看到一個套圈的遊戲,於是就跑了過去,拿了幾個圈就去套,竟然套到了一條小金魚。

白天的元宵節熱鬧,晚上的元宵節更美。街邊擺滿了小吃,賣玩具的,套圈的,投球的……不計其數,他們在路燈和霓虹燈的照耀下別有一番景色。

過了一會兒,我們去姥姥家吃元宵,元宵既甜又好吃,讓人吃了還想吃,媽媽說:“趕快吃,吃完了帶你們去放孔明燈。”於是我加快了速度,為了充分感受燈節的氛圍。

媽媽開著車載著我們去了廣場,那真是一個孔明燈的世界,我們也很快買了孔明燈,伴隨著孔明燈慢慢升空,新年的希望也愈走愈遠……

這真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3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 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

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在南北朝時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元宵

唐朝的元宵節食是面蠶。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到南宋時,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們就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糰子。劉若愚(生於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作法:“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清朝康熙年間,御膳房特製的“八寶元宵”,是名聞朝野的美味。馬思遠則是當時北京城內製元宵的高手。他製作的滴粉元宵遠近馳名。符曾(生於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詞》雲:“桂花香餡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詩中所詠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家元宵。

近千年來,元宵的製作日見精緻。光就麵皮而言,就有江米麵、粘高梁面、黃米麵和苞榖面。餡料的.內容更是甜鹹葷素、應有盡有。甜的有所謂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豆沙、芝麻、花生等。鹹的有豬油肉餡,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勞、長久、向上的意思。

製作的方法也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帶湯、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隨時都可以來一碗解解饞。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4

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一家三口人去了奶奶家,一大家其樂融融的。到了晚上,我和爸爸拿著鞭炮和禮花出去放。 只聽“砰”的一聲,一束禮花炸開了萬朵小花,像點燃了無數盞明亮的燈一樣,五顏六色的,有時炸開的`是不規則圖形,有時炸開的是四散的火花。這時,爺爺拿幾根短繩從屋裡出來,當時我還不知道他要做什麼,後來,我看到爺爺是把一掛大地紅和三個二踢腳綁在一起,然後,他又快速地把繩子繫到欄杆上,爸爸上去敏捷地點燃鞭炮,只聽“噼哩啪啦”地響,我用盡全身的力氣捂住了我的耳朵,但是響聲還是把我的耳朵震得“嗡嗡”作響。

當我們準備放花時,有一個男孩走了過來,他戴著一個帽子,穿著棉襖,手裡拿著一大堆人家放過的鞭的紙盒,這會兒,又來撿我們的。只見他小心翼翼地用腳踢了踢紙盒,當確定裡面沒有火星了,才撿起來。聽媽媽說,他是想把這些鞭炮盒子賣給廢品收購站。

我心想:多可憐哪,我們高高興興地出去放鞭炮,而他卻凍得“哆哆嗦嗦”地出去撿紙盒,這不正是相同的節日,不同的過法嗎?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著名的“絲綢之鄉”周村,周村許許多多有名的建築物比如周村古商城、千佛寺等等........但是我最喜歡家鄉的元宵節。

元宵節那一天,我們白天看芯子,晚上看花燈,賞月。周村的花燈出名,“芯子”可就更出名了 。周村的“芯子”至少有二百五十年曆史。有“雙人芯子”、“單人芯子”、“車芯子”、“拾芯子”、“桌芯子”、“多人芯子”、“芯子燈”等等。所謂“芯子”就是人們高高豎起一根鐵棍,頂端座子上豎站著一個女孩或男童,他們扮演各種人物的造型,遠遠望去,好像站在燈芯頂上,所以群眾就稱這種活動叫芯子。每年元宵節前後的.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三天周村都會有一條街禁行,專門用來“扮玩”,這一天整個周村的人們都會在這條街的兩邊等著觀看,可真是人山人海,還有各種特色小吃。這天有芯子、舞龍、滾獅、踩高蹺、劃旱船、跑驢、鐵火球等各種雜耍、扮玩活動熱鬧非凡。芯子上的人物造型各異,隨著哨聲扭動真是好看極了。到這一天周村花燈更是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遊客。有各種各樣的造型,有神話故事,民間傳說,還有現代優秀人物事蹟的燈展,古商城裡的燈更是各式各樣,讓人目不暇接。

這一天,吃、玩、看真是太有意思了,要是你覺得好,就來吧!周村歡迎你!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6

農曆正月十五日的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是一個團團圓圓的日子,在這個團團圓圓的日子裡。我和家人一起吃湯圓、一起逐鼠、一起做紫姑、一起猜燈謎。

晚上大家都聚在一起吃湯圓,臉上露出了洋溢的笑容。嘴裡不停地吃著湯圓,非常高興!

在吃飽喝足以後,我們一大家子人開著車邊走邊看,夜空中美麗的煙花,心裡樂呵呵的。不光是我們樂呵呵的,就連馬路旁邊的陌生人也笑嘻嘻的。

在吃完了也看完了之後呢,我們就開始猜燈謎了。我首先考的是我的.妹妹,我說:“頭頂兩隻角,身背一隻鑊。只怕晒太陽,不怕大雨落。”我妹妹說:“是不是打一動物名?”我點頭說是。她脫口而出:“蝸牛。”我一下子愣住了,沒想到他竟然這麼聰明。就這樣以此類推,我考完了每一個我的家人。只有一兩個人答不上來,早知如此,我就給他們出最難的了。

該做的都做了,可是,就是覺得還有什麼沒做。我想起來了,是放飛孔明燈,我們一大家子人一家買了一個孔明燈。我們把火點燃,心裡許了一個願望,然後讓孔明燈帶著我們的願望飛翔遼闊天空。我許的願望是:希望全國人民元宵節快樂

這真是一個又快樂又難忘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7

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放煙花,歡歡喜喜鬧元宵,元宵節是一個熱鬧歡慶的中國傳統佳節,時間是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

元宵節的起源很古老,源於遠古人類在過節時以火把驅邪。這個節要祭祀天神,由於是夜裡進行,自然要打著火把,後來就逐漸演變成元宵節了。

每到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軟軟糯糯的美味極了!湯圓有甜味的和鹹味的,有白白的,還有五彩顏色的,漂亮極了,我家都愛吃甜甜的湯圓,每次媽媽總把五顏六色的湯圓盛放在一個大大的玻璃碗裡,有紫薯餡的,黑芝麻餡的,花生餡的……五彩斑斕的'顏色,真好看,又美味。圓圓的湯圓寓意團圓和圓滿,每個元宵節我都和爸爸媽媽吃上一大碗圓圓的湯圓。鹹口的湯圓裡面大部分包的都是肉餡或鹹蛋黃,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嘗過呢。

到了晚上,很多人就會去市集裡賞花燈,花燈上面會有一張一張的字條,字條上面寫的就是燈謎,猜中了燈謎就可以獲得一個小燈籠或者其它禮品。去年的元宵節,我和爸爸一起去參加了我們社群舉辦的慶元宵猜燈謎活動,我一共猜對了5個燈謎,拿了很多獎品,我高興極了,叔叔阿姨都誇我好厲害啊!嘿嘿,我平時就喜歡看很多腦筋急轉彎和故事書,所以,有些小問題小謎語難不倒我啊,哈哈……我還聽媽媽說,她小時候過元宵節,大人們會聚集在一起去每家每戶舞獅子耍花燈,還會放煙花,小孩子就跟著在一旁看熱鬧,還會收到大人們給的很多很多的糖果,那場景可比現在熱鬧得多。現在我們都住在大城市的高樓裡,很多傳統佳節的慶祝活動都已經簡化了,一家人在一起開心的吃一頓飯,也算過節啦!

這就是我喜歡的元宵節,你們喜歡什麼樣的節日呢?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8

每年元宵節的時候,我們總會吃餃子和湯圓,意味團團圓圓,美美滿滿。在老家,家家戶戶都有田地,農民靠土地為生。所以,每逢元宵,每家的奶奶們總會炒花生,炒瓜子,這一習俗叫做“炒蟲”,願望來年的田地能沒有蟲子,五穀豐收。炒熟了,花生,瓜子的香味瀰漫在屋子裡,孩子們總是笑著,搶著,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樂趣。

又到了元宵節,雖然身在異地他鄉,可過節的氣氛卻不見減。家家戶戶都做了或者買了五顏六色的湯圓兒,我的媽媽也親手給我們包了黑芝麻湯圓。我的媽媽先把糯米麵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攪拌均勻,搓成一個大大的麵糰兒,接著揪出一個個的小團,將小團按扁,用勺子舀上黑芝麻餡兒,包成圓,一個就完成了。接著,將水放入沸騰的水中,直到湯圓漂浮在水面上,撈出。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湯圓就出鍋了。我們吃著湯圓,一股別樣的心情頓生心頭。

到了晚上,鞭炮的轟隆聲伴著禮花上升綻放的聲音,縈繞在耳畔。我的爸爸也買了鞭炮和煙花,我心血來潮,叫上弟弟,一起去點鞭炮,沾點兒喜氣。導火線呲呲的冒著,我們趕緊跳到一邊,捂上耳朵。“啪啪啪啪啪——”,熱鬧極了!

我愛元宵節,愛元宵節的湯圓兒,愛元宵節的熱鬧,更愛元宵節家家戶戶溢發的濃濃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