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下元節>

下元節的來歷和習俗

下元節 閱讀(1.1W)

下元節來歷

下元節的來歷和習俗

農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節”。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雲:“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旗上寫著“天地水府”、“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消災降福”等字樣;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農曆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D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中華風俗志》也有記載:“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宋吳自牧《夢粱錄》:“(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又河北《宣化縣新志》:“俗傳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齋者。”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下元節習俗

修齋設醮

下元節也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道教認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齋。

享祭祖先

隨著日月的流逝,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為多備豐盛菜餚,享祭祖先亡靈,祈求福祿禎祥的傳統祭祀節日。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人類對祖先的信仰,是人類對自身的崇拜。

祈願神靈

從祭祀內容與物件的.演變來看,下元節又溶進了許多農業生產中的祭祀風俗,使其又成為一個祭祀神靈、祈鑲災邪、祈求豐收的農祀節日。福建省莆田一帶,下元這天傍晚,各家各戶都要在田頭祭水神,祈求在乾燥的冬季莊稼地滋潤,農作物平安過冬。祭祀時,擺上齋品,將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誠。

節令食品

飲食風俗是節日習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在長期的、眾多的節日活動的實踐中,形成了獨立的、特殊的節令食品,諸如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仲秋節吃月餅等等,它同其它風俗習慣一樣,作為民族的一種共同情感、共同心態.統一著人們的節日行為,對節日的生存、發展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