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清明節>

清明節詩歌(15篇)

清明節 閱讀(9.75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詩歌很是熟悉吧,詩歌具有音韻和諧,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特點。你知道什麼樣的詩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詩歌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詩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詩歌(15篇)

清明節詩歌1

族譜上有記載著

您是從南方進入四川

經過數百年延續

蒼海終於發生了鉅變

感謝先祖庇佑

跪哭告知九泉

如今子孫遍佈天下

四季花開枝壯葉繁

地下一定很冷吧

清風也吹細雨綿綿

敬上三杯薄酒暖心

送上的黃紙也起了青煙

有您在天上看著我們

人世間就會永遠溫暖

待到明年的今天

不忘年年跪拜老祖墳前

清明節詩歌2

《清明節是一場適時的雨》

清明節是一場

適時的雨

以清明的名義

自周朝開始灑浴

秦漢唐宋元明

代代延承有序

詩詞歌賦留下軌跡

使之在民俗的園圃裡

灌溉流域

清明節是--場

適時的雨

春天的樹苗--棵棵

被它沐浴

抽芽發綠

一代傳一代

灌注在千家萬戶的田疇裡

防蛀防腐

浸泡出粒粒優良品種

等待春風啟迪

清明節是一場

適時的雨

一束束白菊?e曳著

雨的愁緒

一個個魂靈在枝頭上哀泣

把時間拽留

倒轉的時間帶我們後移

踩響滿地的碎銀

我們隨時間轉身

與親人相互視凝

眼裡的雨灑落一地

清明節詩歌3

總是喜歡把鮮活的影像放進過去的日子裡

用來掩蓋靜靜的流光

和某個已忘記的溫暖的黃昏

相信有那樣一個夜晚,可以用另一種方式

有另一場相遇,不再是這般觸目驚心

一直盛開著

春寒尚在,上帝依舊吝嗇的不肯把桃紅移植到樹上

春天在清明之前,尚是荒蕪

向晚,明朗柔美的心思,散落一地

是在另一個詩人的筆下,把生命放進去

只要你肯把生命放進去

那麼,這個春天真的可以很安靜

嫩嫩的,有著幾許羞澀,而又繁華似錦

清明所有的色彩和線條,都被放牧成憂傷的灰冷

血色的桃林,和迷醉的蝴蝶

曾經的擁有和離棄,新鮮的傷口和溼漉漉的孤獨

總是隨著變老的時光

不留痕跡,翩然遠遁,只是虛留虛幻

發黃變脆的往昔,寸寸抽離

不可想,不可念,不可測,不可破,

流年易碎罷了,解脫著痛苦

和那些真實的河流

清明只適合在夜裡行走,沒有星光

沒有燈,遺失,再遺失

夜,逐漸僵硬,冷漠如冰,斂心靜氣

不動聲色

清明,只可若隱若現,若有若無

才可收拾皈依的蓮心

捂緊心疼的那個地方,片刻溼透

伸出雙手,試圖抓住一些什麼,灼痛了焦渴的花朵

在另一個視窗凋零,感知風的存在

柳絮飄散

清明節詩歌4

淅淅瀝瀝、

漂漂灑灑。

帶著一絲的寒意,

模糊了雙眼。

於隱隱約約間,

硝煙瀰漫、

血流成河;

在恍恍惚惚中,

先人再現,

耳畔叮嚀。

各為其主,

拼殺疆場,

成者為王敗者寇。

那些逝去的靈魂,

有的安居陵墓,

永垂不朽;

有的成了孤魂野鬼,

遺臭萬年。

茫茫人世,

血脈相傳。

陰陽兩隔,

杳無音信。

祭祀先人,

就是情的依託,

就是對根的呵護。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的雨,

化作了一行行淚水。

把感恩的淚水,

獻給共和國的英烈;

把憐憫的淚水,

獻給那些投錯主人的冤魂;

把思念的淚水,

獻給可親可敬的先人。

清明的雨,

盡情地下吧,

你應將戰爭和殺戮淹沒,

你該讓生命之花永恆。

清明時節雨紛紛,

生靈萬物長精神!

清明的雨,

是澆灌大地的甘露,

是潤澤心靈的瓊漿。

草青天明、

風和日麗,

我們擁抱這美麗的春天,

我們期待春華秋實!

清明節詩歌5

今年的清明節,我忽然發現,詩格外的火。

網上,殷之光、方明、王剛,這些名家朗誦的名篇,令人心潮起伏;“清明節,母親在喊我”,作為“春天讀詩”的第一個視訊,余光中的名句令人一次次動容;《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這首不朽之作,有朗誦、有解讀,自開春以來,反覆傳播不絕。同學、同行組成的微信圈,用格律詩彼此唱和,將我們帶進多少難忘的歲月。簡訊往來,借詩傳情的也不少,有的朋友早就因此獲得了“手機詩人”的美譽。最近,我還應遠在四川的熟人之邀,加入了一個“群聊”,進去一瞧,原來聊友們身在天南海北,互不相識,卻一概以詩對答。

以詩緬懷先烈、悼念故人、詠景抒情,在清明節裡,可以說,成了流行的文化,當然,反過來也為清明節增添了文化的內涵,讓掃墓、踏青,不再單調、不再那麼沒文化。

十幾年前,多少人感喟詩歌在衰落。在一個浮躁的環境裡,大概最先被淘汰的就是詩了。寫小說、寫劇本、寫音樂,連過去“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歌詞,都可以賺錢,唯獨寫詩是絕對賺不了錢的。既然賺不了錢,當然也就變得冷冷清清。

其實,詩的動力從來不源自市場,而是亙古不變的人情。只要有人情在,詩就永遠不會沉寂。仍以清明節為例:

清明,這是個祭奠追思的日子,自古便有諸多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更是千古傳唱。每遇清明,我們用什麼來寄託哀思呢,說來說去,詩才是最佳選擇。而自從有了網路,網上祭奠迅速普及,在無數的紀念帖子中,詩的感染力沉鬱且震撼。

清明節氣,春意正濃,春天是抒發情懷的好時光,蘇軾就吟唱過:“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如今,清明節是假日,踏青、賞春已經成為旅遊大潮,一路上,見到盎然的春意,只要胸有點墨,誰不詩興大發?

近些年,詩歌在復甦,復甦不在專業詩人裡,而在眾人的心中。或許他們沒有結集,但U盤裡早已車載斗量;或許他們沒有付梓,但在自媒體的年代,一點選便是發表;或許他們沒有成名,但詩與書法、國畫一樣,本來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怡情養性的所在,是私人的事情。

我國曾經是詩的大國,詩的歷史悠久,只要有點文化底子,誰不作詩?詩,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也是個人情感的宣洩渠道,作詩,幾乎伴隨著文化人的一生。大多數人都不會因寫詩而成名,也沒有人想著靠寫詩維持生計。今天,人人都識文斷字,在這樣一個文化繁榮的時代,最需要恢復的傳統就是詩書畫,這些,曾經都是中國文化的基本。回首前塵,每次歷史轉折關頭、文化振興肇始,詩最有底蘊,也最具號召力。

書法正在普及,是個場合就可以看見有人在那裡當眾潑墨揮毫;繪畫,在各種老年、少兒培訓班的教育下,也不再是極少數人的事情。而詩歌,說難很難,說簡單也很簡單,既可以不花錢,也無需上培訓班,自古都是自學成才,不成才也無所謂,求其舒心而已。至於偏愛新體,還是鍾情格律,那完全因個人情趣而定。

無比發達的網路,詩的位置應該更重。古往今來的佳什名篇,經過視訊和多媒體製作,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誦,有條件有魅力成為網路文化的重頭。詩的字數可以很短,所以,多少見解都不妨凝聚在短短的幾行之中,在以簡取勝的網路文化裡,以詩為帖、以詩為微信,比那些直白的發洩更有情有力。

文學是文化的中心,詩是文學的核心,一個詩歌被髮揚光大的時代,文化才有無限的希望。世界如此,中國也如此。

清明節詩歌6

《清明節,雨中哀思》

清明節的春雨朦朧了衰思的雙眸

淅淅瀝瀝如訴如泣

這春天已失去了昔日的歡笑

唯有一曲深沉思念的悲歌

在抽泣眼淚

怎麼能喚回思念的別離

真的走了嗎至今也不會相信

夜夢中溫柔的笑臉羞澀時嬌嗔軟語

春日裡娉婷嫵媚秋季裡陽光醉映

一家人歡歡樂樂同以前一樣

彷彿只是出了趟遠門誤了歸期

怎麼就陰陽割曉成了永恆別離

三月的杏花開了你可知曉

園中還有你親植的幾樹桃李

也都吐出了芬芳的蓓蕾

燕子又重歸了簷下的舊巢呼喚著愛笑的你

親愛的蜂蝶兒又在尋覓你花前倩影

怎麼就去了呢

你對我的好還有家的溫馨

讓我何處去尋覓

添一把新土可曾感觸到我的撫摸

呤一曲哀思是否你在聆聽

冥幣總是點不著是否還在節儉珍惜

想開些別苦了自己

昨夜又歸來依依昔別情

愛人你別走

可曾要留下思念的話語

我也有話告訴你

家中一切尚好只是少了你的歡樂

我的相思永遠在夢中等你

清明節詩歌7

記得那一年,

一切都像夢幻一樣您離開了我們。

自從那一刻起,

讓我思念到如今。

往事如煙,

人生如夢,

還記得您為我們做的一切。

總覺得我欠您的太多,

我不知道拿什麼來報答您。

只有我的心聲,

在夢中見到您的時候,

彷彿您還在我身邊。

只要看到慈祥的您滿意的面容,

我的心裡特別坦然。

悲傷算不了什麼,

我不是特別願意流眼淚。

為了您的心願,

我會努力的去做。

願您睡的安祥,

我將永遠祝福您。

願您睡的如意,

我將永遠懷念您。

清明節懷念母親的詩歌

十年前的那個春天 母親

怕再給兒女們加重負擔 決定離開我們

去找先她而去的父親 母親斂起最後一絲微弱的光

此後的夜空裡 西北偏北的方向

有顆星星 一直讓我們仰望

每年清明 祭奠母親的路上 我們都沉默著

路旁的田野裡 有人準備著耕種 我看見

母親佝僂的身影 夾雜在人群中

她有時牽著毛驢 走在犁鏵的前面 有時

跟在犁鏵的後面撒肥 點種 頭髮被風吹亂

另一塊地裡 我看到 秋陽之下

母親揮著鐮刀 放倒大片的莊稼

汗水正從額上淌下來 黑黝黝的臉上

滿是收穫的喜悅 嘴脣緊咬著

好像要咬住所有的日子

母親的墳頭 在向陽的坡上 向南

能看到村莊 再遠 能望見大海

一年裡 我們總要來上多回

陪同母親說話 幫母親打發孤寂的時光

就像以前的那些夜晚 我們都圍繞在她的膝下

腰還疼不疼 腿還痛不痛 母親

昨夜 彷彿聽見您的咳嗽 一直在持續

我又失眠了 朦朧中見您披衣而起

去給牲口添草 爾後 在昏黃的燈光下

費力地穿針引線 您縫補過的日子多麼溫暖

過慣了清苦的日子 母親一生謹守著勤儉

並把這種品德 傳給了我們 時至今日

那些藍邊海碗 粗糙的腰鍋砂盆

依舊盛放著口糧 守在我們身邊

泛著歲月樸素的光澤

母親 即使我們忍住淚水

清明的天空 也註定要飄灑一場雨

我折下的柳枝 會在您的墳前發芽

連同春草 您身前身後的莊稼

會在您的庇護下 平安地過渡到秋天

我們都在生活中找到了各自的位置

母親 白天我在地裡幹活 晚上

鋪開稿紙 我樸拙的`言辭

無法表達更深切的懷念 更多的時候

我不用筆 只用淚水

清明節詩歌8

我的清明節

家父生前一直這樣認為:

“人走如燈滅”

覺得既然燈已滅去

再續些燈油

豈不徒勞

況且我是他掌心的羊脂

經不起陳腐的煙燻

世俗的土沁

因此 我的清明節

註定無雨

因為曾經有過的暴雨傾盆

早已化作了一彎彩虹

並捻成了一縷淡淡的憂思

我的清明節

也不會燃香火 焚紙錢

我認為人世間

沒有通往天堂的快遞

我的清明節

或坐在時光的返程車上

翻看泛黃的相簿

觀賞收藏在腦海的三D

飲陳年的美酒

吟舊時的歌謠

品一路幸福

嗅親情的氣息

我的清明節

或筆耕於桌案

在厚厚的筆記本里

種幾顆緬懷

開幾朵昔日的花

再收穫一捧深深地慰藉

我的清明節

或漫步在郊外的草地

在那裡拾昨日的陽光

酌故去的雨滴

頌野草生命的起源

贊枝椏的繁衍與生息

這便是我的清明節

一個追憶生命與幸福的日子

清明節詩歌9

柔柔的風低吟淺唱

暖暖的?光把大地擁抱

嬌美的花綻放著鳥的歡笑

嫩綠的青草滿坡地跑

又是一年清明節

我放下踏青的逍遙

佇立冰冷墓碑前

任由思念的火在心底燃一燒

淚水點燃冥紙

往事在青煙裡繚繞

曾經的容顏

只能到記憶裡尋找

一堆黃土

能割斷生與死的橋

卻割不完

那一生一世思念的草

清明節詩歌10

天灰濛濛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拄著柺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一對青年夫婦,丈夫抱著小女兒,妻子領著六七歲的兒子,他們擠下了人行道,探著身子張望。一群淚痕滿面的紅領巾,相互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

夜幕開始降下來。幾輛前導車過去以後,的靈車緩緩地開來了。靈車四周掛著黑色和黃色的挽幛,上面裝飾著大白花,莊嚴,肅穆。人們心情沉痛,目光隨著靈車移動。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就在這十里長街上,我們的周迎送過多少位來自五洲四海的國際友人,陪著毛主席檢閱過多少次人民群眾。人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看到他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裡,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

靈車緩緩地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許多人在人行道上追著靈車奔跑。人們多麼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可是靈車漸漸地遠去了,最後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了。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地站著,站著,好像在等待週迴來。

清明節詩歌11

(一)

你走了

留下唱歌的小草

小草在歌唱

歌唱不朽的英雄

鮮血鑄就的英魂

在炎黃子孫的血脈裡吶喊

——還我山河!

歷史的畫卷開啟

暴戾恣睢的風從四面八方湧來

揮舞著長長的鞭

狠狠抽打滿目瘡痍的土地

衣衫襤褸的乳孃——

母親,蓬著頭垢著面

每一聲痛苦的呻吟都撕扯著每一顆跳動的心

一顆淚

握在手心

直到碎裂

一種痛

藏在心底

直到鑄成鋼鐵

生存在生存中死亡

死亡在死亡中重生

年輕的魂

振臂高呼

——振我中華!

(二)

紙錢悠悠

薄煙淡淡

獻一束帶露的玫瑰,在你的碑前

在你視野的長廊,站成一種風景

只渴望能和你灼熱的目光有片刻的對視

此時

我將拒絕俗塵喧譁汙染我潔白的衣裙

靜默——

只為這一刻

望穿了多少重重關陀疊疊雲山

在你視野的長廊,化成一棵樹

只渴望能和你灼熱的目光有片刻的對視

靜默——

只為這一刻

歷史的長河化一腔相思的碧血

凝成滴滴血球

染紅每一朵含淚的玫瑰

清明節詩歌12

清明節,懷念父親

作者:鄉土詩人

清明時節 雨紛紛

一個普天下祭奠先人的日子

漂泊的心突然離您很近很近

很害怕一種痛徹心扉地哭泣

墳前的野草已經等待異鄉歸來的遊子

十年的離別

一日的淚水

輕輕走近您的土地

生怕驚動您沉澱的夢鄉

十年的沉睡啊

淚如雨簾

黑髮間白髮增添

跪在您的墳前

心也是千瘡百孔的痛

幸福的日子在哪裡

童年的記憶在哪裡

父親啊

您在安眠的土地深處

可曾 感知我刀割的心痛

可曾 傾聽我泣零的話語

向您表達已是很奢望的事情

向您訴說也是很無奈的情愫

陰陽兩隔

情深意切

天地之分

父愛如山!

清明節詩歌13

晨曦微露,柏油馬路開始喧鬧起來。

記憶裡的大伯坐在馬路的一側(家在路邊),看著人來人往的場面,思緒飛揚著,也許回到了他年輕時參加戰鬥時的壯觀場面,也許回到了他拉扯孩子的艱辛。人老了,總是回憶過去,一段難以忘懷的經歷,懷念那一段生命中的美麗和執著。

解放初期大伯參軍,為了人類的和平幸福,跟隨共產黨戰於沙場,那是他閃光的一面。我還會想起軍民共同抗日的英雄壯舉,正是中華兒女不屈的精神,換來了和平年代,我讚美那些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億萬華夏兒女拼搏奮鬥的源泉是中華民族那生生不息的巨龍精神。

解放後,大伯回到家鄉,默默地勞動著。他的晚年是幸福的,區政府、村黨委對解放初期的軍人給予了很多照顧,節假日裡到家走訪,帶去慰問品,有病報銷全部由區政府負擔。在病重時村黨委成員幾次探望,帶去慰問品,老人的心情是激動著,黨給予的關懷是令人難忘的。

和藹的大伯20xx年4月22日在家人一雙雙哭紅悲哀的目光中,安詳地閉上了雙眼,享年81歲(1924年)。我不知道那一瞬間浮現在大伯腦海裡的是什麼?是豐盛的親情!還是那閃光的一面!也許都有吧,他的一生是光榮的,“沉痛悼念田大忠同志”是區政府、村黨委對他的最好寫照。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看到祖國的繁榮昌盛、和平穩定,看到7個兒女的長大成人,他的離去是微笑的。

我壓抑不住內心的悲傷,哽咽起來,懷著一顆景仰追思的心緬懷大伯生前的一足一跡,我深深地懷念起大伯,懷念那善良的面孔,緩緩移動的熟悉的身影,讓我意識到人生的潮汐與風霜,大伯的腳步是如此的祥和而與世無爭,突然發覺大伯古樸崢嶸的老農精神,多皺紋的笑臉,又回到我的腦海裡飄蕩著,默默地引導我,每次想起,那股笑意,始終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淅淅瀝瀝的春雨還在飄著,清新而微寒的空氣和著毛毛雨打在我的身上,大伯在這春雨中安葬在西山的玉葉公園內,周圍青山連綿、綠樹環抱、風景秀麗。聆聽著世間頌他的歌聲悠揚而源遠,那綠色的軍魂流在了那裡,不白活一回的歌聲彷彿還在那裡流淌著。

寫於200X年4月28日

(未曾改寫保持原貌)

本文獻給為了人類的和平與幸福做出犧牲的人!

清明節詩歌14

《又是一年清明節》

又是一年清明節

天沉沉雨濛濛

飄落髮絲間晶瑩的水珠

蒼天淚

微風涼心潮溼

天地兩行路

淚行行結相思

楊柳綠丫漸出頭

延續著

昨日落葉的輪替

杏兒花枝滿頭

淺淡的粉色

花瓣落滿地

延續著

花開花落的生息

白茫茫寄哀思

今非昨昨非今

同安

唯努力與幸福

可天地同笑

清明節詩歌15

如果說

一切的逝去只為逃脫

那麼,留下凡世間的只有沉痛的記憶

如老舊的碎瓦片,扎進心裡

卻忘了痛楚。

——-艾

一場雨,如夢初醒,瀟瀟灑灑的落在他的墳墓上。那座孤寂的墳墓裡,躺著我最尊敬的老人,那被病魔刺了個千瘡百孔卻不肯喊一聲痛的倔強老人。即使到了生命即將消失,他也隻字未說。只是,在他未閉上的雙眼裡,我看到了留戀,也看到了擺脫。

或許,是擺脫了吧。擺脫了世俗的繁瑣,擺脫了病魔,擺脫了那些眼裡只有金錢的凡夫俗子。

雨絲降落漫溼墳墓上的泥土,幾根雜草稀稀拉拉的擺佈在墓上,不忍心將他們拔去,因為怕他寂寞,怕他會為小草微弱的生命嘆息。他是善良的老人,有著白居易詩人一樣的風格,喜歡與自然交談。

每年的清明,他喜歡抓起他的單反,與我們踏上掃墓的徑程,路過小溪,踩過小草,擦過綠葉,雨落在我們的頭上,形成散碎的珍珠。我們一路笑著,討論著一些有趣的事兒。他慈祥的舉起單反,將我們的瞬間記落在他的相機上。如今,同樣的節日,我們做著同樣的事,只是身旁為我們舉起單反的人成為墳墓的一員。

清明時節的雨總是透著絲絲冰涼,把我的心凍固。看著照片,喉嚨湧上的哽咽,憋紅了臉,卻不讓淚落下。心間抽緊似的疼痛,忍不住蹲下牆角,細細抽噎。

一隻黑色的大鳥飛來了,在細雨中撲朔雙翅。它飛到房簷上停住,發出哀鳴的聲音,像是唱著一曲悲慘的歌。它望著天空,焦急而要失落的唱著,或許它也在呼叫它的親人。

我衝出了外面,再一次來到墳墓上。這一次,我沒有壓鬱自己,我嚎啕大哭,想驚動死神,把慈祥的老人還我,我不要躺他在冰涼的棺木上,他不會再和我說話了,不會再為我舉起單反,不會再為我講述往事。

頭髮被雨水打溼了,衣服也緊貼在背脊上,一陣陰涼的風颳過,好冷。我哆嗦了下,不想離開這裡。只想蹲在這裡,陪陪地下的老人。是的,他會寂寞的。他睡著了,不會回答我的話。可是我有好多問題要問他呢。爺爺,您聽到了嗎,我想你了。

拍拍發麻的腿,揉揉哭腫的雙眼,拖著疲憊的身子,離開這裡。雨不停的下,是和我一起默默哭泣嗎?還是聽懂了我內心,為我哭泣。

混混沌沌的回到家裡,屋子裡暗暗沉沉,我暈倒在地板上,做了一個很長的夢。夢見他舉著單反為我拍照,我一直傻傻的笑,等我想伸手拉下他的手,他消失了,我開始慌亂了。

爺爺,你在哪裡,在和我玩捉迷藏嗎?

耳邊傳來媽媽的呼聲,我剎的睜開眼,一切都是個夢,該醒醒了。

夢醒了,雨停了,今天,我還是沒有看到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