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清明節>

【精華】清明節週記範文錦集10篇

清明節 閱讀(2.11W)

時間真是轉瞬即逝,一週又過去了,這一小段時間裡,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所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週記了。快來參考週記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週記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清明節週記範文錦集10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花市何處有?的士直駛望海村。”星期五,我與爸爸到江北觀音橋的望海花市去開了一番眼界。

剛進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撲來。接著聽見了鳥叫聲跟人們販賣物品的吵鬧聲。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熱鬧啊!”我隨著爸爸走了進去,那鮮豔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的雙眼,使我的眼睛迷濛了,這一叢,那一簇,讓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我跟爸爸一邊挪著小小的步子,一邊觀賞一些奇花異草。有綠葉鑲嵌著像貓眯眼睛的斑紋,葉底是紫色的,叫“鑽石貓眼”;有像獅子頭的“三色堇”;還有能捕捉蟲子的“豬籠草”……我在花店裡看見了許多鮮花的種子,我很感興趣,併購買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跟碧綠的寶葫蘆花種。

走過花店,我跟爸爸又進入了觀賞魚市場。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畫卷。那一條條可愛的小魚兒輕巧地穿過顏色各異、形態不一的珊瑚,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小魚跳起了“搖擺舞”,我在魚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還發現了一些不曾見過的小魚。有身體很長愛左右搖擺的龍魚;有尾巴像剪刀身體漆黑的象鼻魚;有全身血紅,猶如一簇火苗的血鸚鵡……

“嘰嘰喳喳”這叫聲連續不斷,原來是一家鳥店發出的聲音,我走進去瞧了瞧。有活潑的小麻雀;惹人喜愛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猶如一團棉花的鸚鵡……

清明節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來購買美麗的鮮花,去祭奠先逝的親人,以對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掛念。我為這文明、古樸的民風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國人要繼承跟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清明時節——家祭無忘思乃翁。

清明節週記 篇2

拜祭先人是孝敬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尊敬先人和懷念先人,敬仰先人的一種最重要的一種禮節,這個時候是個傳統的忌日,紀念先人,是看望先人的一個最好的時間。

清明節的時候,好多人都會來到先人的墓碑前,獻上花朵,獻上祭品,獻上一片孝心。我也不例外,我和叔叔,爸爸,還有我的小弟弟們來到這裡,紀念先人的離去,紀念先人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些小雨把人的心情勾了出來,用一種懷念的心情來到了這裡。來到了這個讓人敬仰的先人的墓碑前,述說自己的心聲。看望先人其實是非常必要的,想想過去,想想以前,沒有先人們的培養,哪裡還會有咱們的現在的生活。沒有先人咱們將不付存在。清明節這樣的一個日子能體現出的是一種拜祭的最適合日。清明節這個日子是給先人一個與咱們互相溝通和互相探望的一個機會。清明節這個日子讓先人們安心,讓後人們進進自己的孝心,讓後人獻出一種敬仰和孝敬。這樣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萬事孝為先,只有把孝敬放在最前面,才能擁有更多的做人的標準,才能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孝敬的人。

清明節拜祭的日子,是紀念先人的離別,是紀念先人們的一個節日。

清明節週記 篇3

今天是陰天,比昨天涼爽了很多,是掃墓的好天氣。

早上,爸爸帶上我來到離家不遠的山坡上掃墓。山坡上,掃墓的人已經很多。很快,我和爸爸忙開了。首先爸爸教我把墓碑搞乾淨後,用毛筆重新填寫。爸爸把墳墓周圍打掃乾淨後,再往墳墓上添土。每掃一個墳墓,爸爸都詳細跟我說墓裡是我們家哪一位祖先。我和爸爸很認真地掃完我們家所有的墳墓後,說說笑笑地回家去。

今天,掃墓雖然辛苦,但我和爸爸都很高興,因為清明節掃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悼念祖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清明節週記 篇4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一家要去爸爸的故鄉——石塘掃墓。我們在離曙光碑不遠處的一個停車場中停好車,朝山上奶奶家走去。

96、97、98……,我們爬上了最後一層臺階,那層臺階竟有99個!在奶奶家裡,我看見了裝的鼓鼓的一個黑塑料袋。裡邊裝了什麼呢?正當我想開啟它時,媽媽說可以出發去掃墓了。奶奶拿上黑袋子,我們又開始爬山了。

路旁,一根根野草矗立。道中,一株株蘆葦直挺。這山中的美景,不愧是“芳草綠野恣行時,春如遙山碧四周。”我找了一根粗壯、堅固又結實的木棍,拿它當柺杖開路。

山上,一座座墳墓星星點點的坐落在綠色的樹木之中。有許多來得早的人已經掃好墓,正在往回走。幾個墓被他們裝扮的五彩斑斕,上面用石頭壓了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彩色玻璃紙。到了我們要“裝扮”的那座,已經有一些陌生的叔叔伯伯阿公們在用鐮刀、鋤頭等清理墓地的邊緣角落。(我還看到一位叔叔用他鋤頭的一邊來“掃”地呢!)奶奶從黑袋裡取出一些紙錢和金紙折的元寶放在火上燒。原來袋子裡裝的是給祖先的錢啊!

紙製品快燒完時,叔叔說:“要放鞭炮了,快準備好!”我們連忙塞住耳朵。果然,一陣煙霧擋住了我的視線。接下來,我們被一陣“噼裡啪啦,噼裡啪啦”的巨響包圍了。(真是的,那些大人為什麼要一直放鞭炮呢?又沒什麼作用,只會汙染空氣。現在PM2。5都已經變成PM2.6了,而且又很吵。)

奶奶又去她的袋子中翻找,我們完成了任務,繞下一條小路,去參觀千年曙光碑了。整整一天,我們到千年曙光園去玩樂,到碼頭邊去遊戲。接著在奶奶家吃了晚飯,才回家休息。

這個清明雖然很累,但很快樂。用上“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這個詩句真的很好。

清明節週記 篇5

喂,快點我起床了,你沒忘,今天要去看外公的嗎?”媽媽那定時鬧鐘打破了我的美夢。對,今天我得去北侖掃墓,再晚就要來不及了。我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洗漱完畢後,跳上了老媽的車。

每年的清明節,總會伴隨著濛濛細雨,人們的心情也會在這煙雨中沉寂,今年也不例外,坐在車上,讓我不禁想起了杜甫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我們來到北侖的墓地,很快就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就迅速地把事先準備好的一些供品放在桌上:清明果、糕點、水果、酒……我及爸爸在墳墓上加了些泥土,媽媽再把鮮花插在上面。點上香火,我們就一一給外公叩頭。最後一環節就是把“金元寶”吹鼓,送給外公。

此時此刻,不禁又讓我想起以前及外公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那時的外公天天帶我去看大海,去捉螃蟹,每一次都趴在外公的肩上,總是那麼開心、快樂!現在再也見不到外公了,心裡不由的感到難過。

掃墓儀式結束了,雖然說非常簡短,但很莊嚴。“外公祝您在極樂世界開開心心,明年的今天我們一定還會再來看您的!”我在心裡默默地說…。

清明節週記 篇6

今天是四月四日,星期二,農曆顯示清明節。

下午,天陰沉沉的,正應證一首唐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時,我正和爺爺去“靈祗”公墓掃墓。

一路上,我看到了道路旁有許多新建的廠房;不時還見到一片一片油菜大田。金黃色的油菜花,引來了無數的小蜜蜂,它們忙碌在花海中,辛勤地採著蜜。

不一會,爺爺開著車已經來到了“靈祗”公墓。爺爺按照傳統方式,下車買來了“香”和“紙錢”。我的太祖父和太祖母都安葬在這裡。

我們在墓地東看西找,首先找到了太祖母的墓,太祖母是我奶奶的母親。在墓碑前,爺爺用打火機點燃了紙錢。我雖未見過太祖母,親情的連續,同樣鉤起了我的懷念。我太祖父的墓在墓地東北角,太祖父是我爺爺的父親。我和爺爺一道,動手打掃起太祖父墓碑上的塵土。爺爺用同樣的方法,再次點燃了“香”和“紙錢”。我在碑前鞠了躬,爺爺誇我真懂事。其實,我心中早就存在著追宗尋祖的期盼,今天終於如願認識了我的太祖們。

懷念先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明年菜花盛開時,傳統清明節,我還會再去為先祖們掃墓。

清明節週記 篇7

清明節到了,這是我們祖國的傳統節日。

每到清明節的時候,會讓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傷感,是不是真的應驗了唐代詩人杜牧的那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跟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跟我們一樣,幸福跟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跟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跟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在緬懷過去。

清明節,是我最有一次傷感的節日,我從來都沒有感到過這樣的傷感,或許這是我對先人的懷念吧。

清明節週記 篇8

清明節,讓人們哀思死去的親人,或令人悲嘆,或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令人難忘的事蹟。又一年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哀思呢?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我們應該去掃墓,攜帶祭品、紙錢等到墓地,將祭品供祭在親人墓前,焚燒紙錢,叩頭行禮祭拜,等等等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幾千年來,杜牧的這首詩似乎成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的唯一寫照。但是,我們家不以為然。早晨起床,全家一致通過,去烏魯木齊市文廟,參加“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

文廟的“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形式不具一格,凡是在文廟燒香緬懷祖先的人,都可以上臺朗誦或表演。通過朗誦或表演,緬懷已逝的親人,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我們一家三口到達文廟,清明祭頌詩會已經開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正在神情並茂演說山東快板。他自創的快板《鬼子來了》,是為了哀思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爸爸。精彩的山東快板,博得了陣陣掌聲。原來啊,他就是原新疆曲藝協會會長、新疆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馬爺爺。接下來,是新疆詩詞協會會長,自創的《中華頌》,上部分緬懷了為建立新中國犧牲的革命前輩,下部分謳歌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年的光輝成就,文采美極了。《法制人生》雜誌的一位年輕資深編輯,感人泣下地朗誦了自己創作的《我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祭奠“5.12”汶川大地震中死難的同胞和親人。原來,她的家鄉就在汶川,她的幾位親人就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難。今天,通過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亡靈,並通過自己的長詩,告訴遇難的親人,她生活得很好,她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

所有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很多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偷偷抹眼淚??受這種特殊氛圍的感染,我邀請了四位不相識的小朋友(年齡最小的才6歲),一起上臺表演了《弟子規》朗誦,告訴我們已經死去的'親人,幼小的我們沒有忘記你們,沒有忘記你們傳承下來的忠孝禮儀!

在清明時節,我們很想念你們!

清明祭頌詩會,用現代科學文化形式,替代了封建迷信焚燒行為,即進行了文化交流,又祭奠了已逝的親人,更是給我們兒童的一堂意義深遠的歷史教育課!

清明節週記 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明天就是清明節,大家要早點睡覺,明天要五點四十五分起床,六點半出發。奶奶在吃飯時大聲宣佈道。我一聽,嘴裡的飯還沒吞下去,就大聲說不就是吧?比我上學還要早了一小時,!接著白花花的米飯從我的嘴裡魚貫而出,噴得到處都就是。姑姑朝我厭惡地皺了皺眉頭,我知道,她也不想這麼早起床,因為一到休息,她就從晚上12點睡到明天12點的。最後奶奶妥協到六點零五分起床。

第二天,我們第一個地點就是銀河公墓,就是拜祭奶奶的爸爸媽媽的地方,我們拜祭完後,又緊跟著去增城的正果墓地,那就是拜祭我爺爺的媽媽的地方。一下車,這裡風景真不錯,四面環山,綠綠的山巒,清清的河水,讓人心曠神怡,我們走上了陡峭的山坡,來到一座高聳的墓前,大家一起恭恭敬敬地擺上拜祭的東西,有蘋果、雞、燒肉等,我和媽媽負責用油漆把碑上的字塗新。在大家的一番忙碌後,我的肚子早已餓得咕咕叫了,一拜完,我就狼吞虎嚥的吃起來了,奶奶遞給我一個蘋果說:慢點,吃個蘋果吧,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今天雖然很累,但讓我體驗到清明節拜祭親人的激動心情,一陣陣親情湧入我的心中,沸騰的熱血在我的血管裡奔騰著。

清明節週記 篇10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為法定節日。關於清明節的資料我們一起來分享吧!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XX多年曆史。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能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因此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言。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現在對清明節和寒食節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