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冬至節>

關於冬至日記模板彙總九篇

冬至節 閱讀(2.66W)

很快一天又過去了,這一天裡,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冬至日記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冬至日記模板彙總九篇

冬至日記 篇1

下班時候弟弟從辦公室打來電話說,冬至怎麼過,他正在辦公室看看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我說約好朋友一起聚一下,吃盤餃子。他說好好,說早上想到父親離開已經9週年,感嘆時光易逝,光陰易去。我說這都一樣的,父親離開已經10個年頭,我們都已虛度10歲。他說可惜父母沒有享受到他成長的福分,我說我們的父母是無私楷模,他們是看我們生活工作都走上正軌,所以才快速離開想讓我們輕裝前進的。

弟弟說是的啊,只是太遺憾了。

誰說不遺憾呢?人生全部歷程就是兩個字,遺憾。

冬至有什麼遺憾嗎?

當然,如果沒有遺憾就沒有我們共同的感嘆,就沒有父親的病重、母親的耽誤,就沒有這麼多傷感了。

如果沒有遺憾,就沒有反省也沒有教訓,沒有感慨也沒有頓悟了。蜜裡的人,哪有甘甜?溫室裡的人,哪知道冬天的寒與期盼的暖!

冬至,我站在戈壁小城一隅裡仰望藍天,暢望遠方,我聽到微信裡叮咚叮咚的全是問候,心裡一擁而起的暖流立刻把寒風利刃雕刻在臉上的皸裂撫慰得平展展、光閃閃。

此刻,面對冬至,我不再彷徨,信心滿滿。

冬至日記 篇2

十二月二十一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它擁有冬至節的喜慶,又有世界末日的害怕,但害怕歸害怕,節日還是要過的,按我們這一帶的習俗,冬至節要吃美味的冬至圓,一聽媽媽說要吃冬至圓,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誰叫我是冬至圓的忠誠粉絲呢,對冬至圓的愛始終如一,大批幻想不斷湧入我的腦海中,剎那,大腦和我那小小的心靈充滿著歡樂。媽媽小心翼翼地從冰箱裡取出米粉,倒在一個大盆子裡,加上半勺水,洗過手使勁搓,經過數時分鐘後,又軟又黏的麵糰便在媽媽那鬼斧神工的手中誕生了,大大的,白白的,沒有一絲世界末日的黑暗;亮亮的,溼溼的,似乎預示著世界的和平。“兔子們,蝦米們,豬尾巴,不要醬瓜,鹹菜牛圓了,下面請麻米醬瓜。”我高呼著生怕哪一個鄰居不知道——今天冬至節這個重要節日。我和媽媽做了許多的卡通冬至圓,小心翼翼地進行烹煮。大火烘烤著鍋底,一股股熱氣騰上天空,我正悠閒地看著書,只聽見媽媽叫了一聲“吃飯”我便如一頭尋覓食物的野豬,闖進廚房,可卻呆若木雞,我的小卡通冬至圓病歪歪地“臥”在盤子裡,我夾了一個,嗯,真不錯!今年的冬至節真特別!親自做的冬至圓可真不錯。

冬至日記 篇3

咚咚,咚咚……

鄰居伯母家的門虛掩著,我敲了兩下,喊了一聲“伯母”,便推門進去,將一碗熱氣騰騰的俗名“麻餈丸”的薑糖糯米糰遞到了她手裡;不一會,就看見伯母端著一碗剛剛用芝麻糖粘成的麻餈粑向我家走來……

每到冬至這一天的傍晚,我就會回憶起兒時這一鄰居互贈節俗特色食品的情境。

冬至吃麻餈是我們東陽的千古傳統,因此民間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各種各樣的麻餈。

例如麻餈片。白色,四方形,約1釐米厚,上下層面都撒有米粉以免相粘。兩片一疊,內夾紅糖,口感又嫩又甜。

又如麻餈粑。白色糯米糰外粘炒熟的黑芝麻拌白糖研細的粉粒,其形成團粑狀,口感又甜又粘。

還有麻餈丸。白色糯米糰蒸熟以後,將其分成一個個小團丸,再置於熱氣騰騰的紅糖生薑湯中。其色成橙紅,伴湯而吃,既粘嫩,又甜蜜而微辣。

傳統的麻餈製作方法都是在糯米蒸成熟飯以後置於石臼舉木石槌一下一下搗成糯米糰的。搗得越透,糯米糰的.粘性和韌性越好。後來有人用糯米粉拌水蒸制而成,味道也便差多了。如今,有的家庭主婦新創了一種簡便的製作方法,只要將糯米在電飯煲中煮熟,再用小木棍不斷攪拌,同時不斷撒進糖炒黑芝麻粉,一待米飯攪拌成團粑,麻餈粑也便製成。用這種新方法制成的麻餈粑,不僅保持了傳統石臼搗制而成的那種麻餈的粘滑特性,而且更柔軟更可口。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我們東陽這又是一個與清明相對應的傳統節日,都要祭祀祖先。所不同者有二:清明節的祭品需在原有葷素幾種以外加上俗稱“清明餜”的青色糯米糰;而冬至節的祭品則在原有葷素幾種以外加上俗稱“冬至麻餈”的或白色或黑色的糯米糰。

為什麼冬至要吃麻餈呢?東陽有兩句俗話:“不吃麻餈不算過冬至。”“不過冬至要凍一季。”意思是,因為時入嚴冬,冬至這一天又為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漫長的夜晚如果不能吃飽,就會捱餓,而麻餈這種食品,柔韌不易消化,正是最好的一種選擇。

在冬至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製作麻餈,可是左鄰右舍之間還是要相互饋贈。東陽民間流傳著一句“鄰居碗對碗”的俗話。這句俗話的意思是自家有好吃的,一定要分送給鄰居共同分享才心安理得。如果哪戶人家有好吃的就關門自用,不願與人分享,就會被人嗤之以鼻,瞧不起。顯而易見,這是在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往今來,中華民族有個極其美好的傳統,就是“成全”和“分享”。所謂“成全”就是幫助別人,成人之美;所謂“分享”就是有利好不獨佔,以共享為樂。細細想來,鄰里之間這種“碗對碗”的做法就是傳承了祖先“禮尚往來”的美好風尚,用現代流行話語來說,就是展現了相互關愛,實在是既傳統又現代,屬人間最美好的一種情誼。(王 湘)

冬至日記 篇4

11月27日 星期日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這一天裡,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相傳漫長的夜晚如果不能吃飽,就會捱餓,而麻餈這種食品不易消化,所以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吃麻餈。這個傳統文化就從漢代一直傳到現在。

今天,我就來提早體驗做麻餈吧。首先,我把檽米粉倒進盆裡,然後放入適量的水。我一摸,啊!細細的,滑滑的,真舒服呀。再把檽米和成團,我一看,哈哈,我的手都成白雞爪啦!我繼續做著,把麵糰分開,揉成一個個小麵糰。最後把它們放在鍋裡,再等幾分鐘,就可以出爐啦。過了一會兒,我開啟鍋蓋,發現麵糰都浮上來了,好像在做運動呢!我連忙把它們盛出來,放進豆沙粉裡,攪拌幾下,麻餈就做好了。我一嘗,軟軟的,甜甜的,啊,真好吃。媽媽說:“吃了麻餈就長了一歲!”“那我明天再做一次,”我呵呵一笑,“那就可以再長一歲了。”話音剛落,媽媽和姐姐就哈哈大笑起來。

去年,國務院還把冬至列為我國的假日,把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下來,讓人們更深刻的記住它。

冬至日記 篇5

今天是冬至日,我們一家人都去山上掃墓。天氣真好啊,陽光燦爛,晴空萬里。山路彎彎曲曲,一路上人們都挑著食籃,成群結隊地去往墓地。擺上湯圓、水果、麵包、魚肉等祭品,把紙錢燒上,放了鞭炮,然後在回家之前折上一枝松柏帶走,媽媽告訴我說,這常青的松柏寄寓著子孫繁盛,代代延續。這冬至掃墓是我們莆田特有的風俗習慣呢。

冬至日記 篇6

明天是冬至,今天,我們班準備自己做湯圓、煮湯圓、吃湯圓。下午,老師把桌子圍了起來,還來了四個同學的媽媽來煮湯圓。

首先,老師把桌布拿過來把桌子鋪好,把準備好的材料分給我們。接著,讓我們把水和麵粉搓成團,再拿出來一點搓成圓圈,壓出一個洞再把芝麻放進去包住,搓成圓,這樣就完成了。我們做了好多個,然後媽媽們就幫我們拿去煮。煮好之後撈出來放在豆沙粉裡滾一滾,就可以吃了。我們一個個吃的津津有味,真是太好吃了。

今天,我學會了做湯圓,真好!等回家我也要做給家裡人吃。明天就是冬至了,吃了湯圓我就大一歲了,要更加懂事了!

冬至日記 篇7

今天早上,我剛剛走下樓梯,就聽見奶奶對媽媽說道:“要過冬至節了,得要吃糯米飯,今天一定要早點回家!”冬至節?我心裡一陣納悶,有這個節日嗎?冬至只不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呀,難道它也有個節?真是稀奇!這是怎麼回事?我連忙問奶奶,奶奶回答說:“心宜啊,難道你不知道?冬至節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是從冬季到夏季的一條明顯的分界線,要吃糯米飯,就是因為怕晚上肚子餓了,所以要多吃點,特別是像你這樣的人!”“哦。原來是這樣!”我若有所思,停!奶奶話中有話,竟然說我胖!我氣極了,腮幫子鼓鼓的,滿臉通紅。晚上,媽媽如約早回家。奶奶在廚房中不停地忙碌著,燒了香噴噴、紅白相間的糯米飯,便招呼我們來吃飯,雖然我還是對早上那件事耿耿於懷,但我還是在糯米飯中放了點糖,足足吃了兩碗,吃的肚子滾溜溜的,因為吃飽了晚上才會做個好夢了哦!

冬至日記 篇8

12月21日 晴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也成為了人們的一個節日,這一天,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有的地方在這一天吃湯圓,有的地方吃水餃,而我們這裡吃“蘿蔔粄”,還會燒香備酒敬神。不管怎樣,今天的晚餐很豐盛。

冬至日記 篇9

20xx年 X月X日 晴

今天是“冬至”。早上,媽媽從菜場裡買了湯圓粉,魚,肉,鴨……

到了下午,我從學校放學回來,弟弟從幼兒園回來。我們回到家裡。洗了手,把湯圓粉倒進大碗,再用水打溼。媽媽在碗裡搓來搓去,揉來揉去。把湯圓粉揉成一團。然後,把湯圓粉一塊一塊的摘下來放在大碗裡。讓我和弟弟來做湯圓,怎麼做呢?

媽媽教了我一下,說:“把湯圓粉放在手心裡,雙手合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再右手順著一個方向不停地轉啊轉。就這樣,圓圓的湯圓就做成了”。我根據媽媽說的就開始做了,怎麼做也成不了圓形啊!媽媽說:“不急,多做幾次,一定會得。”真的,好幾次以後,我把湯圓做的一個比一個圓。看著一大碗又白又圓的湯圓,好高興啊!想想一定很美味的。

我們來到廚房,開始煮湯圓。首先,開火,把鍋燒燙,再放肉,肉哧哧響,出油了。媽媽把湯圓一個一個慢慢地放進去,再不停到反過來反過去。不一會兒,湯圓變顏色了,成了金黃色。

這是,媽媽加人了鴨湯。香噴噴的湯圓就出來了!真美,真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