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春節>

春節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春節 閱讀(2.55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春節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體會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的好處。

【學習重點】

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體會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過春節的不同之處,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激起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學習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歌曲:《新年好》、關於春節的課件。

學情分析:

六年級是國小階段最高年級。六年級已擁有了一定的語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章聯絡前後課文進行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過程中抓住重點句子體會氛圍,在說中融入情景,同時還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利用課外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發展思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1.播放音樂《新年好》,並出示課件1。

師:聽著這音樂,你們有沒有覺得又回到了過春節的情景呢?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誰來說說你家過春節的事。(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師小結並匯入新課:春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節日,祥和的節日,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課文的要求:(播放課件2)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邊讀邊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課件3:【我會讀】臘月、蒜瓣、翡翠、雜拌兒、麥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橋、逛廟會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根據學情順勢而導。

三、深入理解課文,小組合作。

1、快速瀏覽課文,播放課件4,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師巡視,告訴學生提高閱讀速度,讀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瞭解北京的春節有多長時間。

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頭寫了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最後一段又寫了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可見北京的春節時間特別長,有一個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師小結:這麼多重要的日子,作者著重寫的日子有臘八

除夕

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並找出相應的自然段。

3、讀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詳寫的這四天中,你最喜歡哪一天呢?現在我們把我們班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研究一部分的內容,喜歡哪個日子的同學就研究哪部分的內容,(舉手看分配情況,教師指定地點)

4、學生坐定後,播放課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師強調,聽好研究的規則:哪組找得快,我們就先來研究哪部分的內容,並先給本組加上第一顆星,明白嗎?

四、品讀課文,體會過年的氣氛。

1、指導品讀臘八,播放課件6、7,邊自由朗讀描寫臘八的語段,邊想一想:

(1)、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麼?你們家在這一天會做同樣的事嗎?

(2)、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讀這不是粥,而是會。色如翡翠色味雙全)

2、指導品讀除夕,指名朗讀。

(1)、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鬧。

(2)、抓除非,萬不得已,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3、指導品讀正月七年級。

小組齊讀,邊讀邊思考:

(1)、正月七年級與除夕的氣氛有什麼不同?

(2)、正月七年級這一天人們都在做些什麼?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3)、你逛過廟會嗎?說說你的感受。播放課件8、9【逛廟會】

4、指導品讀元宵。

出示課件10、11,全班齊讀,邊讀邊畫。

(1)、分別畫出表示燈的數量多的詞句,表示燈的種類多的詞句,體會人們對元宵節的熱情。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於這燈的海洋,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你能用朗讀將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嗎?(指名朗讀展示)

5、師小結:

(1)、老師在這裡也歸納了這些日子的風俗習慣,(播放課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們一樣,非常喜歡他們的春節,於是就編了一首童謠,(播放課件12)【動漫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

五、拓展延伸,學習閱讀連結。

1、時間過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計在於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穫。

2、自主閱讀閱讀連結中的短文,比較它們與課文的不同。

六、作業超市

1、小練筆:(出示課件13)

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2選擇和春節有關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

教學反思

《北京的春節》是一篇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文章對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我以為一節好課就是細膩,就是對課文重點語段進行感悟。是讓學生通過反覆的讀、反覆的想,再進行反覆說的訓練。最近看了一些教學參考資料,結合自己的教學認識到:其實一節精緻的語文課,在教學中還需要著眼於整個篇章;需要擺正教學的詳略;需要謀劃適當的方法。

一、著眼於整個篇章

六年級是國小階段最高年級。六年級已擁有了一定的語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章聯絡前後課文進行理解。我們的教學便更應該著眼於整個篇章。今天的教學,我有些糾纏於段的教學。除夕正月七年級元宵三個片斷之間沒能進行整體的瞭解與梳理。其實三個部分的寫作,是有著它們的共同點的。除夕重在一個忙

字,正月七年級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鬧字或燈字,為什麼分別選這個特點進行描寫?因為這是它的顯著特色,除夕也掛燈,可是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七年級也忙,但相對除夕卻是無法比的。所以在教學元宵這一部分時,還可把三個部分聯絡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老舍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而元宵的典型特點是燈,如果讓學生先體會燈,再來體會觀燈時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會在課堂中那麼淡而無味了。

二、注意教學的詳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總覺得寫得太好,教學時這也不捨,那也不棄。語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蘊要講,春節的傳統文化也要說教學活動儼然也成了熬臘八粥。

特別是六個特別的日子的教學不知道取捨。

臘八粥臘八蒜要讓學生讀和了解。實際上這些內容,學生讀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師根本不用花什麼功夫去讓他們討論,可課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總忍不住要講。臘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說。教學就躡手躡腳了。課後仔細地想寫作有詳略之分,教學也應有詳略之分,該捨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過於執著。

略不敢略,那麼詳總能詳了吧?可惜的是,對於原本應該詳細探討的教學內容,卻又顯得力量單薄。

三、謀劃適當的方法

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還不夠,不能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另外,在重點語段的處理上,方法單一。我的策略往往是讓學生通過反覆讀,反覆地想象來展開。因為這種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學生的能力,因為班上學生能力不足,課堂很容易成為少數學生的舞臺。所以,對於重點段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參與思考,參與讀悟。讓學生通過比較來體會老舍寫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過關鍵詞的理解,讓學生去比較讀,在朗讀中細細體會這些詞背後的含義。這樣教學,效果才會更好。

名師點評:

《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時間為順序,細緻地描寫了北京春節的一系列風俗。文章用的全是老百姓的口頭語,生動地寫出了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心情。韓老師在對課文的講解過程中,緊緊抓住作者的寫作順序,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課文。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學生從中體會詳略得當在寫作中的重要性,也為學生後面的小練筆環節打下了基礎。但是韓老師在小練筆的時間安排上略顯不足。如果時間充足,學生能在課上完成一個小片段,全班一起交流欣賞,相信對學生的寫作幫助會更大。

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感情的抒發自然流暢。通過朗讀作者那種歡喜之情很能感染讀者,所以本文的朗讀指導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對課文有感情的朗讀,也有助於學生把握作者一些關鍵詞的使用,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以便學習和應用。但是韓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並沒有重視朗讀方面的指導,尤其是一些重點詞語的感情理解上引導也不及時和到位,所以學生並沒有深入的體會到作者恰當的用詞。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韓老師在教學設計,課堂調控方面處理的都很好,相信會越來越好。

春節教學設計2

一、案例題目:《家鄉的春節習俗》

二、活動主題設計:

寒假將至,也就意味著農曆新年即將來臨了。新春佳節是一年裡第一個盛大而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傳統節日,節日裡有一些耐人尋味的風俗習慣是因地而異,它們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流向,又具有變異性,既在延續的過程中,受一個地方人情風俗的約束和受歷史演變潮流的衝擊而產生變異:一些習俗變化、甚至消失了,又生成了一些新的習俗。如果我們不留心,那麼這些這麼有意思的過年習俗就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改變。順德本地有不少傳統節日的風俗值得我們好好研究,這次我們選取了農曆新年這個傳統佳節作為研究物件,對家鄉的新年習俗作一個較全面的瞭解和歸納。

三、教育目標設計:

1、通過查閱資料和調查訪問,加深對家鄉春節習俗的瞭解,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並讓學生懂得如何正確看待這些風俗習慣。

2、在探究過程中,增長見識,發揮個人特長,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3、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並根據資料總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實施過程設計:

1、準備階段:

成立學習活動小組:按自願原則組成3個小組,選好組長:

第一組:春節的飲食習俗調查小組。

第二組:春節的衣著、言行習俗調查小組

第三組:春節的慶祝活動調查小組

各組制訂詳細的調查計劃和方法,設計調查表格和訪問記錄表。組員分工,商討在調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2、實施階段

第一步,按專題小組開展調查、訪問、圖片收集、查詢資料;實地考察;分析調查結果並對活動所獲得的資料認真做好記錄。由各組組長負責分工完成(訪問方式有:實地訪問、電話訪問等形式,物件適度函蓋老、中、青三個年齡階段,組員根據訪問的情況做好記錄)

探究記錄表一:

第一組:飲食習俗調查小組:

組長

組員

探究主題

家鄉春節的飲食習俗

探究目的

探究手段

探究體會

附:第一組的訪問記錄表

1、您知道關於當地過年的賀年食品主要有哪些嗎?

2、您瞭解的當地的過年的飲食方面的習俗有哪些?

3、您認為現在過年的飲食習俗跟以前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4、您是怎樣看待這些改變的?

探究記錄表二:

第二組:春節的衣著、言行習俗調查小組

組長

組員

探究主題

家鄉春節的衣著、言行習俗

探究目的

探究手段

探究成果

探究體會

附:第二組的'訪問記錄表

1、您能說說家鄉過年時衣著上的習俗嗎?

2、春節期間在言行舉止上對人們有什麼要求?

3、您覺得現在過年在衣著、言行上跟以往有什麼變化?

4、您對這些變化有什麼看法?

探究記錄表三:

第三組:春節的慶祝活動調查小組

組長

組長

探究主題

春節的慶祝活動

探究目的

探究手段

探究成果

探究主題

附:第三組的訪問記錄表

1、您知道家鄉春節期間有什麼慶祝活動上的習俗嗎?

2、您是如何慶祝春節的?

3、對於現在我們這裡不許燃放鞭炮您贊成嗎?為什麼?

4、您覺得在春節的慶祝習俗上跟以往有哪些變化?

5、您如何看待這些變化?

第二步: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組討論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和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等。根據活動的體驗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吸取教訓,調整方法。

第三步:整理資訊,形成觀點。

3、總結階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組織評價。在老師指導下,各個小組的成員根據活動中獲得的資訊作進一步的篩選和整理,形成共識,以書面形式上交調查報告,,並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各個小組成員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學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後老師和同學共同評價這次的活動。

五、活動成果展示:

1、飲食習俗調查小組:

A、將調查好的資料圖片製作成手抄報,把收集到的賀年食品等展示出來(可供大家品嚐)

B、一學生扮演導遊介紹其家鄉春節飲食習俗。

2、春節的衣著、言行習俗調查小組

A、展示調查結果(向同學們介紹習俗)

B、演唱過年歌曲、相聲表演——《拜年趣話》

3、春節的慶祝習俗調查小組

A、組長總結介紹(現場給其他同學們知識問答比賽)

B、小品表演——《紅包》

春節教學設計3

一、激趣匯入

說一說:同學們,你最喜歡哪個節日?為什麼?

預設:

生:我最喜歡春節,春節可以放鞭炮……

二、快樂積累,瞭解民俗

1.同學們知道過大年嗎?能說一說過年之前你們家裡都要做些什麼嗎?

2.中國農曆新年稱為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團結、興旺的象徵,同時也是對未來寄予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我們要做好多事情,快一起讀一讀,看看我們都要準備什麼。

3.多媒體播放《春節童謠》動畫視訊,吸引學生注意力,聽準字音。學生自由讀童謠。

4.說一說這首童謠中你哪裡沒讀懂。

預設:

(1)臘八:就是農曆的十二月初八。

(2)糖瓜:用麥芽糖做成圓圓的'小南瓜的形狀。這種糖很粘,會粘住牙齒,讓我們說不了話。(可以講一講灶王爺的故事)

(3)熬一宿:就是一晚上不睡覺。

5、拍手讀童謠,感受學習樂趣。

三、遊戲鞏固所學

1、課件出示連一連,隨機讓學生上臺連線,鞏固記憶。

2.齊讀童謠,熟讀成誦。

學生在朗讀韻文的過程中一定會被其中的一些準備活動所吸引。教師為學生解疑的過程就是為孩子講解中國風俗特色,激發學生的民族豪情的過程。

四、佈置作業

1.和爸爸媽媽一起拍手說童謠。

2.和家長一起讀《春節童謠》,與家長進一步交流中國民俗的特色。

春節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分析

《春節序曲》是李煥之《春節組曲》中的第一樂章,作於1954—1955年間,這一樂章廣受人民的喜愛,常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樂曲以我國民間的秧歌曲調、節奏及陝北民歌為素材,通過熱烈歡快的大秧歌的場景描寫,生動地體現了我國人民在春節是熱烈歡騰、同歌共舞的情緒。

學情分析

①多數學生的性格較為內向、表現欲不強、缺乏勇氣。但在平時的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入手,通過情境創設法、遊戲法、比賽法、集體合作創編表演法等形式進行教學,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本節課的匯入部分,採用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春節聯歡晚會的錄影,很好地渲染氣氛,巧妙地匯入了新課。

② 很多學生的膽子較小,有從眾心理,因此在本堂課中,我設計了集體合作表演的形式,這樣就可以讓全班同學都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讓學生體會相互合作所帶來的快樂,並對學生的創作成果多給予讚許,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目標

1、欣賞管絃樂曲《春節序曲》,感受樂曲熱烈歡騰的喜慶氣氛,並在積極參與中感知這類題材音樂作品的多種特點;樂於與同伴一起交流歡快節日題材的歌(樂)曲的感受和見解,主動、自信地參與到表演活動中。

2、在聽、唱、賞、奏、創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感悟和“歡快節日”這一主題相關的歌(樂)曲的情緒和風格特點。

3、初步瞭解《春節序曲》的作者、創作背景、曲式結構等相關知識;能哼唱樂曲的部分主題;瞭解管絃樂隊中幾種樂器的音色。

重 難 點 分 析

教學重點:聆聽樂曲,感受、體驗音樂內容和情感,理解其音樂風格。

教學難點:辨別樂曲的曲式結構、記憶主題旋律,準確理解樂曲的音樂風格。

教學策略分 析

以學生熟悉的春節聯歡晚會零點鐘聲為匯入口,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聽、動、演、賞、唱、奏等形式,讓學生感受歡樂節日的熱烈氣氛,親身體驗陝北春節情境,並結合現代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通過分組創作、合作表演,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創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媒體選擇

多媒體、電子琴、打擊樂器、紅綢帶、手絹、秧歌曲譜等

教學過程與手段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媒 體

設計意圖

導 入

一、匯入

播放春節晚會中新春來臨時“倒計時”的視訊片段,引出話題。

欣賞

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入手,通過看畫面、談感想,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學生想象的大門,自然匯入《春節序曲》的欣賞。

通過導 學

二、片段欣賞

1、欣賞片段一,思考:樂曲的速度、力度、情緒特點?

2、欣賞片段二,思考:與前段相比,在旋律、節奏、速度上有

什麼不同?

3、匯出課題

①提問:是否聽過?

請學生“講曲名、猜曲名、創曲名”。

②師揭示曲名

簡介作曲家和作品創作背景。

③師生互動,談談全國各地過春節時的一些民俗活動。

師小結:主要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迎新、迎禧接福等。春節的習俗豐富多彩,全國各地的春節民俗活動更是千資百態,如廣東有舞獅、做大戲、武術表演等;湖南有舞龍燈;我們崇明在年七年級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稱"開門炮",其原意是驅邪,後來就含有開門大吉、高升發財的意思。

在陝北地區,人們則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來歡度春節,那就是敲鑼打鼓、扭大秧歌舞。

三、“主題”學習

1、欣賞引子

① 聽音樂思考: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場面?

② 根據老師給定的鑼鼓節奏,先邊念邊模仿演奏,再請學生進行敲擊,給音樂伴奏。

2、欣賞主題1 。

根據音樂力度的變化,學生拍打節奏,再聽音樂,想象場景。

3、欣賞主題2。

通過老師唱,學生即興表演秧歌舞后,用語言描繪剛才看到的場景。

4、欣賞主題3。

①教師演唱陝北民歌《新春秧歌鬧起來》,學生學唱前四句(主題3)。

②學生欣賞,思考:主題共出現了幾次,分別用什麼樂器主奏?

③談主題給你的感受。

四、實踐體驗

1、分組操練,教師巡迴分別指導。

打擊樂組: 創編喜慶鑼鼓節奏,並進行合作演奏。

舞 蹈 組: 生生互動學習走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

歌 詠 組: 生生互動學唱陝北民歌《新春秧歌鬧起來》。

2、合作表演

五、完整欣賞

思考:樂曲最後一段和哪段相似?有何不同?用字母寫出樂曲結構。

欣賞、比較,討論

欣賞,模仿伴奏

聽音樂拍節奏,想象場景

表演舞蹈,唱陝北民歌

分組練習

合作演奏

通過片段欣賞,從音樂要素入手把握樂曲的情緒,使學生對作品有一個初略的瞭解;並通過兩段樂曲在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比較欣賞,使學生感受到音樂要素對作品的.情緒、風格、音樂形象的刻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簡要介紹曲作者和作品的創作背景,為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進一步體會樂曲情緒、風格、以及樂曲所描繪情景作鋪墊。

通過敲擊鑼鼓節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為後面的創編、演奏做鋪墊。

使學生在聽、動、賞中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理解樂曲,運用聯覺提高學生的欣賞與表現能力。請學生即興表演,發揮學生的特長,其他同學通過直觀感受,進行描繪,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了解主題3取材於陝北秧歌調,並通過學唱,加深學生對主題的印象,為下面的思考做準備。讓學生了解民間音樂與作品創作的關係,音樂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使學生懂得學習民間音樂的重要性。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和特長,選擇小組進行學習,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由前面的初步感受樂曲,到學生切身體驗,再到完整欣賞樂曲,逐層深入,使學生從整體上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風格以及樂曲所描繪的陝北春節情景。運用視、聽結合,從視覺上對管絃樂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課堂演練

六、課堂拓展――“小舞臺” 節日歡歌大比拼

比賽規則:

① 分四組,一個裁判,一個統分員,說出什麼節日什麼歌名的同學加10分;說出節日、歌名並能演唱的加20分,要求聲音洪亮,口齒清楚。

② 以積分多的小組為勝利,比賽時間4分鐘。

歡歌大比拼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通過比賽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欣賞一首反映春節題材的管絃樂曲《春節序曲》,感受了陝北春節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熱鬧氣氛;通過同學們自己敲、唱、跳,親身體驗了陝北春節的熱鬧、歡騰;通過進行節日歡歌大比拼,同學們對節日裡的歌曲有了更廣泛的瞭解。由此使我們深切的體會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歡快的節日更少不了音樂的陪伴,讓我們在愉快的歌聲中結束這堂課。

板書設計

一、片段欣賞

二、“主題”學習

三、實踐體驗

四、完整欣賞

五、課堂拓展――“小舞臺” 節日歡歌大比拼

春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關於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

2.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播放動漫童謠)說說你的感受。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並同桌間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彙報,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討,感受年味:

1.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裡行間都瀰漫著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覆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麼味道,在空白中批註。

2.全班交流彙報: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4)總結,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絡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3.除夕夜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在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今夜無眠。試著配《恭喜》樂曲朗讀,體現“除夕真熱鬧”。

五、總結評價:

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這樣開心熱鬧,字裡行間裡流露濃濃的年味。

六、課後延伸:

蒐集不同地方的人過春節的習俗,瞭解自己家鄉的春節風俗。

板書設計:

14、北京的春節

/除夕燈火不斷,吃團圓飯,守歲

春節的三次高潮—七年級拜年,逛廟會

正月十五放鞭炮,吃元宵

教後記: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曲《恭喜》,回顧除夕。

2.除夕過後,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真是昇平良夜景,萬家樓閣月明中。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麼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麼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儘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張燈結綵,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3.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2.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時間順序來有條理地寫春節,二是有詳有略)

3.對比寫法。

閱讀《閱讀連結》中兩段關於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麼啟發。

四、拓展總結,佈置作業。

1.拓展閱讀:

閱讀春節各地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

2、以“春節”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

春節教學設計6

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造文境。

二、反饋詞句,悟言韻。

1、檢查字詞預習狀況。

守歲殘燈末廟天一擦黑

摻和榛子風箏

雜拌兒零七八碎兒玩意兒

(1)理解第一組詞語的意思。

(2)讀出第二、三組詞語的味道。

2、練讀段落,感受老舍語言的北京韻味兒。

三、初品年味,感文意。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2、學生自由說,師相機板書:熱鬧、喜慶。

3、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開始到正月十九結束。在這段時間裡,老舍先生寫了哪些節日風俗,讓我們有了這樣的感受

4、彙報交流預學單上的表格。

5、引導學生髮現本文的寫作特點。

(1)文章按照時間順序所寫。

(2)作者有詳有略地介紹了老北京的春節。

四、摩挲除夕,習文法。

1、走進除夕段落,通過品讀詞句、連結資料、情境練說等方式感受熱鬧。

重點品句一: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了各色的年畫。”

(1)學生交流感受。

(2)播放過去老北京叫賣春聯、年畫的吆喝聲。

(3)生讀對聯,感受人們對新年完美生活的嚮往。

(4)出示年畫,引導學生解讀其中的寓意,感悟人們的對新年完美生活的祈盼。

重點品句二:

“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1)學生交流感受。

(2)抓重點詞“除非萬不得已”“必定”,引導學生讀出人們對春節的重視及回家的堅定。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說話:在外邊做事的人為什麼千辛萬苦地趕回家吃團圓飯。從而體悟中國人過年的情結啊。

2、引導學生髮現本段的寫作特點和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

(1)寫作特點:作者就是從香味、色彩、聲光、情結這幾個方面寫出了除夕的熱鬧。讓我們感受到了這濃濃的年味。

(2)語言風格:簡潔、樸實。

3、情境引讀第七自然段。

4、輻射全篇,在其他的語段中進一步體會老舍俗白的語言風格。

預設: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

“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5、學生交流,教師小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方言、“民間俗語”,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經常出現。這樣樸素自然,通俗易懂的語言,讀起來,就好像拉家常一樣親切有味。

五、比較閱讀,賞文風。

1、比較閱讀斯妤所寫的《除夕》片斷,思考兩篇文章在年俗、年味、言味這幾方面的不同。

2、分小組學習交流。

3、推薦閱讀老舍其他文學作品。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年味,言味

熱鬧,京韻

喜慶,俗白

春節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2.體會詳略得當、總分結構、準確用詞等寫法的好處。

3、以文帶代文,學習《除夕》《本命年的回想》《青玉案·元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描寫的“除夕”“十五”這兩個日子,通過朗讀感悟體會詳略得當、總分結構、準確用詞等寫法的好處。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誦讀、引入新課

美好古老的傳統節日,各具特色的地方節日中蘊含著一份份美好動人的情感,一種種支撐民族脊背的精神,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本節課老師要帶著大家再次走進《北京的春節》一課,去體驗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二、回顧課文,總結寫法

1、這一課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寫了“臘八、小年、除夕、七年級、十五、十九”六個日子,在這六個日子裡,作者詳寫了“臘八、除夕、七年級、十五”四個日子。這樣寫詳略得當,條理清晰,讓人讀了感覺清楚明瞭,重點突出,如果面面俱到,會讓人感覺文章非常臃腫,讓人讀著不夠輕快明瞭。

2、複習回顧課文內容3、總結寫作法寶一: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三、在美讀中悟情,在悅寫中提升

1、現在就請同學們選擇作者描寫最詳細的四個日子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反覆讀讀,體會寫法,加以批註。

2、反饋交流:

(1)學習“除夕”部分

①教師總結讀。

②圍繞中心句強調讀。

③本段中心句:除夕真熱鬧。在作家老舍的筆下除夕夜是熱鬧的,那在不同的作家,不同的地區除夕夜又是怎樣的呢?

④以文帶文:

A、斯妤《除夕》 B、劉紹棠《本命年的回想》

⑤比較三兩位作家筆下的除夕的異同之處。

相同點:都寫出了除夕夜的紅火喜慶,都採用了總分的寫法。

不同點是描寫的側重點不同,描寫的角度不同,一個抓住了熱鬧、一個抓住了忙碌,一個抓住了歡樂而又莊嚴,然後從各方面圍繞重點去寫。

⑥總結寫作法寶二:總分結構,條理清晰。

⑦朗讀地方節日特色範文。

⑧學生課堂練寫。

⑨分享交流、評價。

以上是我們交流學習的除夕部分,現在我們來學習“十五”部分,如果說元宵節是春節的高潮,那什麼又是元宵節的高潮就是燈了。

3、學習元宵節部分。

(1)換詞朗讀:

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都是玻璃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都是牛角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文中的一律、清一色、通通表示什麼意思?我們把它們都換成“都”,感覺怎麼樣?

(2)比較換詞的'效果,總結寫作法寶三:準確用詞,生動表達。

漢語是一種非常奇妙的語言。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或詞語來表達。這樣可以避免言語呆板枯燥,也可以使語言生動形象,當然文中妙不可言的美文表達還有很多呢。

(3)朗讀感悟

這妙不可言的是迴環反覆的美——大人賞燈: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上燈中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這妙不可言的是簡潔流暢的美——小孩玩燈: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裡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

這妙不可言的是留白遐想的美——吃元宵: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在現代作家的筆下元宵節是這麼的美好快樂,那麼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元宵節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4)以文帶文:《青玉案·元夕》南宋辛棄疾?教師誦讀譯文,學生讀原文。

簡析助理解:在這首詞中的元宵佳節之日作者都描寫了些什麼呢?有馬、有車、有燈、有人。那馬、那車、那燈、那人、何其美哉!繪聲、繪色、繪形、繪神,讓人回味無窮·······一切的美好都會讓人回味無窮,最後請同學們帶著這份回味無窮和本堂課學到的三大寫作法寶完成課後的學習。

四、佈置作業,鞏固拓展延伸

1、小練筆:寫寫你印象最深的一個節日。

2、背誦《九月十日即事》和《鵲橋仙》。

板書:

北京的春節

臘八有詳有略詳略得當小年除夕總分寫法條理清晰七年級十五準確用詞生動表達十九

春節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生詞。

2、瞭解老北京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詞彙,培養語感,能仿照課文說說自己家鄉過年的習俗。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禮貌和傳統文化。

2、學習按必須的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學會場景描述方法。

教學準備:

蒐集各地的春節習俗。

教學過程:

上課的前一天,佈置預習課文資料,開展以下閱讀實踐:

1、默讀課文兩遍,誦讀兩遍,讀通、讀順課文。

2、識記字詞,給生字和多音字注音,並在文中圈出新詞,藉助工具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蒐集有關作者老舍和有關春節的資料。

4、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5、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或收穫,請寫在書上。

一、學習“單元導讀”匯入新課

1、組織學習“單元導讀”,瞭解本組主題、學習目標。

2、師談話匯入:“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但是了。那麼,關於春節的來歷、傳說、習俗,你又明白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蒐集到的有關春節的資料。

二、檢查預習效果、整體感知課文資料

(一)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提綱自由地朗讀課文,看一看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出示自學提綱(課件)。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並交流。

2、想一想老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會兒提出來。

(二)交流彙報。

1、認讀生字新詞

臘八粥蜜餞摻和黏稠通宵小販蒜瓣

水滸傳嫻熟毛驢翡翠熬粥榛子栗子

指導書寫:熬榛

2、讀準字音

蒜suàn)瓣慄(lì)子風箏(zhēmg)

3、讀準多音字。

當鋪(pù鋪(pū)路

4、這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師隨著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熱鬧、喜慶、祥和、團圓)

5、交流讀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學習過程中,自己讀懂了哪些地方

(2)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提出來,大家一齊解決。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一)看來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已經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這麼熱鬧的春節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了什麼時候,春節就結束了

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出北京的春節有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後以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合作填表。(課件出示表格)時間風俗習慣

(二)生彙報填表資料,瞭解寫作的順序和春節的習俗。

這麼熱鬧的春節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了什麼時候,春節就結束了北京的春節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學生回答。

教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小年)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

師:過完十五,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節就結束了。

師:可見,北京的春節長達一個多月,那麼多的風俗習慣。一會兒功夫就讓我們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條理,同學們發現了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嗎生答。(板書:時間順序)

四、品讀課文,昇華感受

通過閱讀填表,互相交流,我們對北京春節的習俗瞭解得更清楚了。老北京人過春節過得這樣豐富多彩,我們就就應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細細品味這熱鬧、祥和、喜慶又團圓的春節。品讀自己喜歡的日子,試背。

1、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學生自我展示誦讀狀況。

3、師生共同評議朗讀狀況。

五、美讀課文,加深體會

北京的春節在老舍先生筆下就像一幅幅畫面展此刻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再一次走到課文中去,去感受熱鬧、喜慶的春節吧!

學生美讀全文,播放音樂。

六、小結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2、老舍先生寫的這篇課文,我們也能夠把它編成一首童謠。我們一齊拍著手,來讀一讀這首童謠。(出示課件)

老北京,過春節,臘月初旬就開忙。臘八粥,家家香。臘八蒜,色味雙,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戶戶過小年。除夕夜,真熱鬧,做菜守歲放鞭炮。年七年級,拜年忙,大人小孩兒逛廟會。初六戶戶新開張,店裡夥計並不忙。正月十五鬧元宵,張燈結綵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過,大家做事又照常。

七、作業

課後蒐集不同地區的人過春節的不同習俗,瞭解自己家鄉的春節風俗,試著也寫一寫。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小年————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時間順序)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附:《北京的春節》第一課時課前預學單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你們是怎樣過春節的這天我們將跟隨著名語言大師老舍一齊去看看老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相信你們必須會有許多相同的感受,讓我們一齊走進第六課《北京的春節》吧!

一、1、大聲朗讀。讀了(遍,我能夠把課文朗讀得正確、流利了。

2、在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我最喜歡的段落是(,我要多讀幾遍。

3、小組合作朗讀課文。

二、我來學習字詞:

1、我來讀:這些詞語我都能準確認讀。

臘八粥蜜餞摻和黏稠通宵小販蒜瓣

水滸傳嫻熟毛驢翡翠熬粥榛子栗子

2、我來寫:生字我都會寫了,我要給大家個性提醒的字是

3、我來理解詞語:

在這篇課文中,哪些詞語的意思是你不懂的請你想辦法解決他們。

三、我來理解課文:

讀了課文我們必須明白了老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讓我們一齊來填表吧!

(表格附在後面)

四、我來提問: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是讀了課文後我想與大家一齊探討研究的關於學習上的問題是

五、我來蒐集資料:

蒐集作家老舍的資料;蒐集關於春節的詩歌、散文。各地春節習俗等。

春節教學設計9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過春節更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本活動以“漫畫春節”作為活動主題,貼近了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輕鬆喜慶的氛圍中參與活動,瞭解春節的相關知識。從春節的由來,到春有哪些習俗……,一個個問題在學生的腦海中跳躍,有太多的問題等待著學生去探究,去實踐。

本次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掌握與人溝通、交流、合作的技巧。通過對春節的瞭解,使學生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通過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充分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才能,使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示。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收集春節相關的資訊,瞭解“春節”的內涵和它歷史特點與地方特色,及其春節文化在新時期的發展和繼承。

2、提高學生收集資訊、整理資訊、發現問題和探究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引導學生關心參與社會問題和生活現實問題逐步形成國小生的時代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春聯、年畫等節日用品。

四、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於“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理解及體會。

 五、教學實施過程:

本次活動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激發興趣,提出主題,確定小組分工,制定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研究問題階段。

第三階段:成果彙報,活動延伸

第一階段:主題確立階段

活動目的:

1、讓學生收集春節的相關資訊,瞭解春節的涵義及特點。

2、提高學生收集資訊、整理資訊的能力。

活動設計過程:

(一)、問題匯入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最隆重的是哪個節日?那麼過春節時,你們家裡會有哪些變化呢?

2、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地方的小朋友要在春節前做什麼?(課件展示)

3、你們每年的春節都是怎麼過的啊?大家一起來說說。

(二)提出問題,歸納問題

1、大家都喜歡過春節,那我們從哪些方面來研究春節呢?

2、提出問題,歸納問題。

(1)春節的由來

(2)春節的風俗

(3)不同的地區過春節有什麼不同

(4)春節與春聯

3、選擇你喜歡的活動主題,重新組成活動小組。給小組起一個年味十足的名字,並選出組長。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階段教學活動的實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藉助多媒體教學,啟用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歸納出相關子課題,明確活動方向。

第二階段:完善活動方案,開展實踐活動階段。

活動目的:

1、提高學生整理資訊,發現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活動設計過程:

(一)制定活動計劃

各小組重新進行組內角色分工,制定小組活動方案。

(二)修改活動方案

1、各小組彙報活動方案;

2、其他小組幫助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共同提出可行的方案。

(三)、實施調查活動。

各小組按照活動方案進行調查研究活動,蒐集相關資訊。並記錄在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存在的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和肯定學生的調查結果,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查詢資料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一階段,學生會隨著調查活動的深入開展,遇到許多的實際困難。教師在緊密關注學生動向,確保學生自主開展活動的同時,適時輔助學生,對學生加以方法指導,以確保活動有序、有效的開展。

第三階段:成果展示階段。

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2、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以及熱愛中國傳統民俗的情感。

(一)、各小組彙報成果:

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本組的實踐成果。教師指導學生要具有自己組內的特色。

(二)、活動延伸:

1、各組彙報本組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並介紹自己的解決方法。

2、對過春節發現有哪些問題或有哪些好的建議提出來,大家一起進行討論。

3、開展寫春聯、包餃子等系列活動的小比賽。

【設計意圖】學生在展示自我成果的同時,通過小組間的彙報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對春節的瞭解。並且在這一階段中,學生還可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感與自豪感。“小比賽”這一環節,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春節教學設計10

活動背景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它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甚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通過這些畫面,激發學生重視傳統節日,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對春節有更全面的瞭解,學會使用多種方式獲取資料,合理整理資料,從形式上的過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進而瞭解春節的由來、禮節及相關習俗。體會節日的熱鬧氣氛,感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嚮往。養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

2、通過自主探究以及小組合作交流獲得資訊。

3、提高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親和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養成團結互助的習慣。教學重點

讓學生較全面地瞭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從形式上的過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進而瞭解春節的由來、禮節及相關習俗。體會節日的熱鬧氣氛,感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嚮往。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學生在家長幫助下收集有關春節的圖片資料,利用網路查詢有關描寫春節的詩句春聯等,製作PPt。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走進傳統節日

(一)同學們,老師說一句詩你知道它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

老師說一個傳統節日,你能用一句詩來描述嗎?端午,重陽,春節

我們上個月圍繞中秋這一傳統節日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這個月我們一起走進春節這一傳統節日。

二、課前準備,走進春節

課前,我們圍繞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梳理出了三個問題:春節的又來,春節的習俗,春節的食俗。同學們圍繞這三個問題做了哪些準備?(學生介紹自己的準備)聽了你們的介紹,老師為你們點贊,相信這節課你們的彙報一定很精彩。

三、彙報展示,體驗春節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當今社會,很多傳統節日都已經慢慢變淡,漸漸遠離了我們的生活,唯有春節這個節日千百年來成為每一箇中國人的牽掛和難以割捨的情結。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就請春節由來小組先給大家介紹

第一小組:

孔旭佳開頭:我們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為什麼要過春節?請聽我們小組的彙報:(春節的起源,春節的`正式稱為,年獸的傳說,年的意義)

孔旭佳結尾:先用原來的

小結:幾千年來,春節早已在人民心中植下了根,融入華夏民族的血液裡,春節,滿含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播撒明天的希望,歷史在發展,社會在演變,春節這一傳統文化節日又保留了哪些風俗習慣呢?

第二小組展示:

組長進行開場白:下面就由我們組為大家彙報春節的習俗

逐一彙報:

1、童謠,帶著大家讀童謠,提出問題:從這首童謠中你們看出來哪些習俗?除了這些習俗你們還知道哪些習俗?下面由我們組的同學來一一介紹這些習俗。

2、掃塵,掃塵又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漢族傳統年俗之一。起源於古代漢族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這種儀式後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漢族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這一天,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大家小戶準備過年。在祀灶前後至除夕,應有一次衛生大掃除,牆角床下及屋柱屋樑等處一年的積塵,均須於此日以掃帚清除乾淨;箱櫃上的金屬把手等,也應擦拭一新(配圖片)

3、貼年畫,貼門神,貼窗花,中國結,(教師參與)貼春聯,(教師參與)

4、放鞭炮(教師參與)拜年,壓歲錢,守歲看春晚(春節序曲配樂)

春晚自1983年起,已陪伴我們走過了33個除夕之夜。它的娛樂方式為我們送來了濃濃的年味。除夕看春晚成為了我們現代人一種新的習俗。

總結:春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除了這些風俗之外,春節的食俗也有著深刻的寓意,飽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下面請春節食俗小組來彙報春節的美食、

組長:年夜飯

生1:中國人的年夜飯不僅吃出了美味,更吃出了文化,首先講究四平八穩,誰知道年夜飯中這”四平八穩”都是什麼?(配樂)

年夜飯、餃子、年糕等

我們班的同學來自各個地方,你們老家春節餐桌上的美食又有哪些呢?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除夕夜的過法不斷翻新,餐桌上的菜餚所承載的那份親情和人們祈求來年的吉祥平安的願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穿戴起新衣,品嚐起美食,與家人共享團圓,共享歡樂,這就是年的味道。同學們,如果讓你用一個四字詞語去形容,你又覺得年的味道是什麼呢?

四、昇華情感,團圓在春節

(一)自古至今,春節的魅力深入人心,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也不管是從前還是以後春節,卻有著共同的特點,你覺得是什麼呢?

小結:數千年的文化傳承,讓中國人對家有著深深的眷戀。某種意義上,回家過年是中國人的一種信仰。春節期間,我觀看了央視一則有關春節回家的公益廣告,深有感觸,想與大家分享:

送禮(配樂難忘今宵):春節是喜慶的,春節是歡樂的,讓我們把這份喜悅之情與到場的老師們共同分享、

中國的春節如同西方人的聖誕節一樣,是一年當中最為盛大的節日。儘管隨著時代的變遷,

春節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如果你用一個詞來形容春節

3、問題如下:

(1)年最怕什麼?

(2)人們用什麼方式來驅趕年獸?

過渡:

春節所包含的內容在變,人們過春節的方式在變,但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所凝聚的濃濃的民族情感沒有變。

4、過渡:這第一個小組的彙報給咱們的彙報開了個好頭,讓咱們期待下一個小組的精彩表現、

(二)春節的風俗

A、習俗一組:

1、以童謠形式展示,教師可帶動其他組學生一起拍手打節奏,調動課堂氣氛。

2、指名學生評價,教師可適當對童謠進行梳理。

師:這大年七年級扭一扭,扭是什麼呀?給咱們扭一個唄!

從童謠中,我們知道了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臘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

3、過渡:我知道還有一個小組研究的也是春節的習俗,是哪個組,請舉手示意一下。看!他們都迫不及待了。來!請上這個小組。

B、習俗二組:學生通過解說配合實物展示。

1、放鞭炮: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人們除了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師補充:爆竹聲後,碎紅滿地,俗稱“滿堂紅”,乃大吉大利之兆。

2、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對聯、桃符等,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對聯,你們會讀嗎?

學生出示春聯,指名學生試讀。

3、貼窗花: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請欣賞我們給大家帶來的窗花。一幅是以十二生肖為主題的窗花,一幅是象徵年年有餘的全家福。(PPT)

師補充: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瑰寶,具有強烈的民俗色彩,老師也蒐集了好多窗花,想不想

看?這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剪紙,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

4、貼年畫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一張張年畫給家家戶戶平添了歡樂的節日氣氛。

師補充:還記得你家年夜飯桌上有魚這道菜嗎?年年有餘有著吉祥美好的象徵意義在裡面。

5、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正月七年級家長帶領小輩出門拜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賀新年。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長輩還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看!這是爺爺給我的一個大紅包。師補充:說說你是怎樣給爺爺拜年的?你們還給誰拜過年?怎麼說的呢?(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人說不同的祝福話語。)

(三)春節食俗

年夜飯: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一年一度的團年飯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介紹:年夜飯、餃子、年糕等

8、小結過渡:再次用掌聲感謝這個小組的精彩展示,讓我們感受到了魅力無窮的食俗文化。這裡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風情,每一道食品都展現了我們悠遠凝深的文化。

(三)春節的詩詞

1、學生彙報展示蒐集的相關古詩,並簡說詩題及作者、朝代。

師:咱們不聽詩的內容,光聽詩題就能充分感受到這些古詩與春節有關。如:元日指的是?除夜指的是?

2、小組齊誦《元日》。師提問:為什麼要特別把《元日》這首詩展示給大家。

3、老師也蒐集了一首與春節相關的古詩,請同學們試讀一下吧!(投影出示古詩詞)

甲午元旦〔孔尚任〕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3、教師播放視訊,並加以解說。

這是一群農民工騎摩托車回老家過年的真實故事。畫面中的男主人公叫汪正年,夫妻二人外出打工6年,為了節省車費,每年他都騎摩托車帶著妻子回貴州老家過年。穿透夜色,揣著溫暖,迎著太陽,向著家的方向進發了!全程1350公里,要騎行五天四夜啊!一路崎嶇的山

路,風餐露宿,雨雪交加。有重重的困難和意想不到的危險時時刻刻在等待著他們。然而,所有的困難所有的危險在他們眼裡都不算什麼。對他們來說,親手為一年未見的女兒穿上過年的新衣的那一刻,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著團圓飯的那一刻,一年的辛苦,一路的奔波都有了幸福的意義。這一刻,人歡笑,家合美,幸福吉祥!

3、請學生談談看後的感受。

課堂小結:同學們,我們是個多民族、多節日的國家,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她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各種民俗民風形成的豐富的節日文化,積澱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文明立身傳承之本。走進璀璨的歷史文化寶庫,收藏節氣、節日的經典,採擷一朵朵素淡清香的文化奇葩,領略唐詩宋詞、繪畫、書法、民風民俗感受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血脈,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情感。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春節,就讓我們一起從這裡出發,尋足踏跡,繼續探尋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芳華。

四、學科整合,佈置作業

1、同學們,就讓我們以這次《走進春節》為主題,各個小組把你們的彙報成果製作成手抄報展示出來。

2、繼續蒐集(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節日習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

春節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領悟到民俗背後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聽寫詞語,回顧課文內容

2、給這些詞語排序,找出文章的寫作順序(時間順序)

3、匯入課文:老舍先生僅用了一千多字就把老北京過春節的一幅幅歡樂喜慶的畫面呈現了出來。那麼他是怎麼寫的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4、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想一想:北京的春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2)、認真閱讀感受深的部分,請簡單寫出批註。

(3)、練習有感情朗讀。

二、深入課文,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一)、對照自學提示,自學課文

(二)、交流彙報,提示學生要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彙報,交流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讀悟結合。

1.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1)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體會到臘八粥材料的豐富及作者運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讓我們感受到了臘八粥不僅材料豐富,還表達了豐收的景象,是豐收的代表。

(2)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著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兩個詞,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簡練,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面,這也是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總起句“除夕真熱鬧”來體會。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全都在慶祝除夕,當然熱鬧了。

(2)從“味、色、音”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先生描寫的細膩。

3.正月七年級。主要通過人們的活動來體會。

(1)與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數鋪戶要到初六才開張。

(2)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在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販們在寺廟外邊擺攤,小孩子們則愛逛廟會,還有很多人蔘加賽馬賽駱駝的比賽呢!總之,每個人都沒閒著,或者走親訪友,或者逛街、比賽,可謂輕鬆自在。

4.元宵。主要通過對燈的描寫來體會。

(1)勾畫出寫燈的語句,自由朗讀體會。

(2)談談自己的體會。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著力描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目的是什麼?

為了突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突出“元宵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這也是寫元宵的總起句和總結句,作者採用的是總—分—總的段落結構。

三、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引導學生經過討論懂得:老舍在整體介紹春節習俗的同時,著力突出“臘八、除夕、正月七年級和元宵”這四天,讓春節的風俗習慣給我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也是詳略得當寫法的好處。

四、引人資料 感悟深情

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離開了北京25年之後再次回到北京所寫的文章,充滿了他對北平春節的嚮往與喜愛。通過引入老舍先生曾寫的《想北平》一文的片段,請學生讀一讀,進而感受到本文中字裡行間都流露著作者的這種想北平、愛北平的深深情感。

五、拓展延伸

自由交流說一說自家都是怎麼過春節的。

六、總結全文

春節是我們國家特有的一個傳統節日,各種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延續到我們的身邊,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節日了,更是我們所特有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一定會繼續延續下去,延續到將來的。

七、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 慶豐收

二十三 求平安

有詳 除夕 共團圓 美好

有略 七年級 送祝福 期望

十五 好兆頭

十九

春節教學設計12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先生。文章描繪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幅幅熱鬧、喜慶的畫卷,展示了咱們中國節日的溫馨與美好,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說學情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學生對春節也有一定的瞭解。由於這篇文章描寫的是老北京過春節的情景,與咱們今天過春節有些不同,於是在課前,我做了一番調查,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在瞭解了學生學習的困惑以後,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領悟到民俗背後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探究,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 、複習匯入

課上我想通過聽寫一些關鍵詞語的.方式引領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體現高年級語文學習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把握文章寫作順序

讓學生把聽寫的詞語再排排序,這樣很自然的就把握了文章的寫作順序,也達到了回顧課文的目的。

三、精讀課文、品味春節

這個環節是這節課的重點部分,我主要是想抓住重點詞句去引領學生體會老舍先生為了突出文章特點所使用的表達方法,領悟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要達到這一目的,我著重在兩個方面進行了設計。

1、學習臘八這個部分,學生比較感興趣,但是又不太理解,於是我做了如下設計:(1)讓學生知道是臘八拉開了春節的序幕。(2)從“各種”一詞讀出粥的材料是非常豐盛的(3)緊緊抓住“這不是粥,而是小型農業展覽會”這一句讓學生品讀到作者採用了打比方的寫作手法,就是這麼一個打比方讓人體會到了豐收的喜悅之情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再如學習“除夕真熱鬧”這部分,我認為這一部分不僅是讓學生感受除夕的熱鬧,更有一種對文化傳承的寓意在其中。所以我設計了兩層,第一層是引領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表現除夕這天真的很熱鬧。另一點是抓住守歲讓學生知道這是晚輩向長輩送出祝福的一種方式,從而領悟到我們的傳統文化。

四、引人資料 感悟深情

備課中,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離開了北京25年之後再次回到北京所寫的文章,充滿了他對北平春節的嚮往與喜愛。為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情,體會到這種情,我選入了老舍先生曾寫的《想北平》一文的片段,請學生讀一讀,進而能感受到本文中字裡行間都流露著作者的這種想北平、愛北平的深深情感。

說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 慶豐收

二十三 求平安

有詳 除夕 共團圓 美好

有略 七年級 送祝福 期望

十五 好兆頭

十九

說預期效果

本節課通過學習能夠了解北京春節的風俗,掌握文章的寫作順序。

春節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研讀課文,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感受老北京春節濃濃的年味。

2、總結全文,拓展延伸,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3、學習有詳有略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中國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準備:

歌曲《恭喜恭喜》

教學過程:

一、匯入:播放《恭喜恭喜》,聽著這首歌,我們好像又回到了那些喜慶的日子。上節課我們跟隨老舍先生初步感受了春節的熱鬧,那麼,我們現在回憶回憶,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主要寫了什麼?

------時間順序,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從臘月中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結束:人們在臘八那天要熬臘八粥、泡臘八蒜;之後忙著準備年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非常熱鬧;七年級的光景卻截然不同;初六鋪戶開張;到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二、分清詳略,熟讀了解。

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在文中做上記號。

集體交流:

詳寫:臘八,除夕,正月七年級,元宵;

略寫:準備年貨,過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三、深入品析,感受習俗

現在我們來研究詳寫的部分(討論回答)

1、每部分主要寫了什麼?

2、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讀給大家聽聽,並寫出自己的感受。

(1)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①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農業展覽會。”

------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語言通俗風趣。(熬粥的成分多)

②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幾個餃子。”

-----“色如翡翠”、“色味雙美”兩個詞,語言簡練,寫出了臘八蒜顏色好看,讓人忍不住就流口水。

(2)除夕:

除夕真熱鬧----對除夕的總體感受。

①人們的活動:“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除夕對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說明大家都在慶祝除夕,語言嚴謹。

②味、色、音:

“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味道美,家家飲食豐盛;

“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顏色喜慶;

“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從聲音感受很喜慶、很熱鬧;

(3)正月七年級:與除夕截然不同

①全城都在休息;

②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傳統習俗,人們輕鬆;

“小孩子們則愛逛廟會……賽馬、賽駱駝的比賽呢”-----小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玩的花樣很多,令人嚮往。

(4)元宵:春節的又一高潮

①“處處張燈結綵”“整條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燈很多;

②“各形各色”“有的……有的……”--------燈的種類很多;

-----對燈的描寫,感受到元宵很喜慶、很熱鬧,突出了“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四:回顧全文,習作練習:

1、老舍在整體介紹春節習俗的同時,著力突出“臘八、除夕、正月七年級、元宵”這四天,因為這四天是北京人過春節的序曲和三個高潮,是春節中最重要的日子,因而做了具體的描述,而略寫了其他的內容。這樣就做到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使讀者對北京獨特的風俗習慣印象深刻。

2、北京的春節與我們這裡的春節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請同學們聯絡實際,用自己的語言寫一些你喜歡的節日。

教學反思

我以為一節好課就是對課文重點語段進行感悟。是讓學生通過反覆的讀、反覆的想,再進行反覆說的訓練。在教學中還需要擁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擺正教學的詳略;需要謀劃適當的方法。

一、注意教學的詳略

在老舍的這篇文章中,總體敘述了北京春節的幾個時間段,文中有詳有略,如果每個時間段都講的話,不僅耽誤時間,而且容易讓學生覺得羅嗦。所以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就課文的略寫部分讓學生進行簡單理解,重點選取詳寫的部分進行討論、體悟。放手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做。在討論中辨明問題,在體悟中感受北京風俗的人文底蘊及語言特色。

二、謀劃適當的方法

在重點語段的處理上,我的“策略”是讓學生反覆閱讀,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經歷讓學生自己感受。本班學生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鍛鍊後,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能自覺自主的進行感受。不僅抓住習俗、慶祝場面從大的方面去感受,而且從細處著眼抓住重點詞語去感悟。如:學生在感悟除夕時抓住“除非”“萬不得已”這樣的詞語,體會到春節對於中國人的重要意義,在中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從中也能看出中國人的凝聚力。所以,對於重點句段的教學,需要讓學生參與思考,參與讀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春節教學設計14

一、活動背景

節日是一種文化現象,春節更是如此。春節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語境下,是最隆重的節日。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與宗教、祭祀、慶典、聚會等相聯。傳統的春節,有關於“年”獸、萬年建立曆法、熬年守歲、貼春聯、賞冰燈等各種傳說;有掃塵、春聯、門畫、倒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看大戲、鬧元宵等習俗;有臘八粥、年糕、餃子、元宵、春餅等食俗;還有大年七年級不掃地、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萬事如意等風俗

春節文化歷經幾千年,質是不變的,這個質就是源於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春節文化的魅力,使春節成為最有凝聚力的節日。每當春節來臨,背井離鄉的遊子都紛紛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每年一度上億人次的“春運”高潮,說明了春節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與春節相關的年俗,早已由一種禮儀漸變為一種打在每個中國人身上的烙印、一種融入每個中國人血脈的習慣、一種浸入每個中國人骨髓的文化因子。

因此,我們三(1)班舉行了“春節風俗談”綜合實踐活動。

二、活動方案

(一)活動主題:春節

(二)活動目標:

1、瞭解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每一個華夏兒女最期盼的日子。讓學生較全面地瞭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從形式上的過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進而瞭解春節的由來、禮節及相關習俗。

2、到超市、飾品屋、節日禮品屋等進行參觀、調查、訪問,上網查詢有關資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並根據資料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過年的熱鬧與快樂,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彼此間的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社會參與意識。

(三)活動人員:三年級學生

(四)活動分組:春節的來歷、春節的食俗、春節的風俗、春節新想法

(五)活動準備:按小組分別聯絡有關人員講授春節的神話起源、習俗等相關知識;通過括圖書、網上查詢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春節的知識、準備各種資料。

(六)活動注意事項:

1、活動在老師帶領下有序進行,注意安全;

2、調查採訪時態度誠懇,注意文明禮貌,並做相應的記錄。

(七)課時安排:主題活動準備階段3課時;收集資料3課時;整理資料4課時;觀察、彙總4課時;總結就評價2課時。

三、活動實施

階段一:分組確定研究專案(準備階段)

第一課時

(一)觀看“春節”音像片斷,引出課題“春節習俗”。

(二)提出可以研究的相關問題:

1、關於“春節習俗”你瞭解多少?

2、對於“春節習俗”你還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春節的來歷、飲食文化、文學藝術、民間美術等等)

3、把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為下一步作準備。

第二、三課時

(三)學生分組確定研究問題

1、根據問題的類別,學生自由選擇,成立研究小組(互相協調)。

2、分組討論要採用何種研究方法(上網查資料、調查、訪問等)。

3、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

4、確定研究專題:

(1)回溯歷史淵源——春節的來歷

(2)流落民間的飲食文化——包餃子、年夜飯

(3)春節的傳統風俗習慣——辦年貨、掃塵、貼春聯、拜年、放鞭炮、接財神

(4)春節新暢想——

(四)分組制定研究計劃

1、提供一份研究計劃,供學生學習參考。

2、各組制訂詳細的調查計劃和方法,設計調查表格和訪問記錄表。組員分工,商討在調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教師及時指導。

階段二:各小組展開研究計劃(實施階段)

第四—六課時

(一)每個小組分頭行動,通過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徑最終獲得所研究問題的結果。(小組成員分工協作)

第一組:春節的來歷調查小組。春節由來與傳說組的同學根據自己的計劃開展活動,有的上網查閱資料,瞭解春節的由來與傳說;有的走向圖書館,蒐集關於春節的資料,最後進行加工整理,編寫小報,供大家欣賞。

第二組:飲食習俗調查小組。

該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到食品批發市場、各大超市,瞭解春節期間人們的購物情況。其中,最讓他們關注的是餃子、湯圓一類的大眾食品,他們拍攝餃子、湯圓的品種,品嚐它們的味道,幹得特別帶勁。從實物到圖片、文字,最後到自己親自動手包餃子、撮湯圓,從中感受到活動的無限樂趣。

第三組:春節風俗習慣調查小組。

該組成員走街串巷,來到各大商場、超市進行現場調查、採訪,瞭解春節前後最受人們歡迎的春節飾品,如中國結、紅燈籠、對聯、窗花、大紅“福”字、鞭炮,在調查中,同學們還學會了剪窗花、製作燈籠,培養了動手能力。

第四組:春節新想法調查小組。

該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到社群和街道走訪人們對一些春節習俗的新看法,以及舊風俗造成的一些弊端,形成了自己的資料。你過年時放鞭炮嗎?你放鞭炮時遇到過安全事故嗎?對於現在我們這裡不許燃放鞭炮您贊成嗎?為什麼?你收到過壓歲錢嗎?你是怎麼花的?你如何看待這些風俗?50年後的春節和今天有什麼不同?傳統文化該不該丟?

第七—九課時

(二)各小組整理歸納研究成果。

階段三:資訊交流會,展示動手實踐、創作的成果。(展示階段)

第十—十四課時

1、交流研究成果。

各小組可由1—2名學生向其他學生介紹本組獲得的成果及過程中的一些方法,同時出示相關資料,並介紹資料的來源。其他同學可提出相關問題詢問。

2、歸納總結各組的研究成果,並展示。

(1)研究“回溯歷史淵源”小組蒐集了春節的來歷,春節相關的典故等,並以資料的形式進行展示。製作手抄報。

(2)研究“流落民間的飲食文化”小組,主要研究“年夜飯”、“水餃”、“年糕”的來歷、程式及象徵意義;傳統菜餚的象徵意義及取菜名的學問等,並模擬操作實踐。

(3)研究“春節的傳統風俗習慣”小組,主要研究的是傳統春聯的製法、寫法、張貼的講究及春節燈謎的由來。以及拜年的吉祥用語,還給大家展示精彩的對聯,送上全組同學對大家新年誠摯的祝福。

(4)研究“春節新暢想”小組主要研究的是你對放鞭炮有什麼看法?你對收壓歲錢有什麼新的想法?小組成員還進行了現場辯論賽。

3、總結延伸:

(1)活動後,將有關“春節習俗”的資料歸類彙編成冊,或製成專題網頁,上傳到學校網站上展示。

(2)利用寒假民間採風。

第十五—十六課時

四、活動評價與反思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密切聯絡學生實際,突破了教材和學校的侷限,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領域,瞭解到了許多過年的知識,形成了一定的訪問、查詢、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並且能將

自己的活動成果以新穎的方式向更多的人展示,社交能力及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1、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此次活動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愛好及興趣,為學生自主性學習開闢了廣闊的空間。從主題的選定到小組成員,從制定計劃到調查研究,教師只是對各組成員進行必要的指導,沒有包辦代替的現象。

2、為合作學習提供了廣闊空間。合作學習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題的研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組內成員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同時又是協同互助,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3、學生的動手能力大大提高。活動中,學生不是講臺下被動的看客,而是活動的主人。他們可以根據需要自主尋找資料,根據活動內容製作主題板報;可以通過詢問父母瞭解餃子的做法,自己動手包餃子;也可以向手工藝人拜師學藝,製作燈籠或剪制窗花。

春節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會寫本課9個生字。

2、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知道春節“開始、高潮、結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詞彙,培養語感,能仿照課文說說自己家鄉過年的習俗。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分析:

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生動,字裡行間透出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教學時,以多讀為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

學生狀況:

學生的識字水平較高,能聯絡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詞的意思。自學能力較差。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歌謠,激趣導課:

同學們,我在網上下載了一首歌謠,是關於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的。你們想讀嗎?(孩子孩子你別饞,過了喇叭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

讀了這首兒歌,你有什麼感受?

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寫了老北京過春節的情景,題目就叫:老北京的春節。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指導預習。

1、出示預習要求: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想辦法認識。

(2)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三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學能力較差。在課前預習,教師看不到學生預習的過程,不能保證人人蔘與預習。把預習納入課堂,重在指導預習的方法,培養預習的習慣。)

2、小組內檢查生字。

3、教師抽查“規矩、親戚、預示、放假”的讀法。指導“規矩”的寫法。(讀寫結合,分散了寫字的難點。)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同學們,你們能把課文通順的讀下來嗎?誰願意讀給大家聽?其餘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天中人們的活動?春節的開始、高潮、結束分別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筆畫下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培養學生邊聽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

2、交流彙報,教師隨機板書。

臘八-----十九-----除夕-----大年七年級-----元宵節-----正月十九

(開始)(高潮)(結束)

3、你覺得哪些段落寫得最有趣?自己找出來讀一讀。

四、創設情景,精讀品味。

1、我看到很多同學都在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畫出這一段的.的總起句嗎?(到了除夕可真熱鬧。)我為同學們帶來了一段錄影,也體現了除夕的熱鬧情景,願意欣賞嗎?

2、放映錄影,請同學們邊看邊想:你從這段錄影上看到了或者聯想到了課文中哪些句子,請你自己在座位上輕輕地有感情地讀一讀。

(生按照自己的體會讀相關句子。)

(這個環節看似簡單,實際上頗為巧妙。學生在讀“根據錄影所聯想到的句子”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在理解課文,而且這種理解是個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機械的。)

4、你能用你的聲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熱鬧情景表現出來嗎?(學生比較辨析三段音樂,認為其中一段活潑歡快,較為合適。然後學生在此背景音樂中朗讀課文。)

5、剛才的錄影非常有趣,你們想不想自己做導演,拍攝一段錄象?請同學們自讀第六自然段,小組之間討論,要拍攝這樣的錄影需要做哪些準備。

6、現在,你們就是導演了,請把你們的計劃告訴大家,好嗎?(有趣的情境,親切的話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慾望。)

生1:我需要準備各種各樣的燈。

師:什麼樣的,請具體說說。

生1:這些燈有玻璃的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紗燈,有的是冰燈,還有的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

生2:還要準備走馬燈、紙燈、宮燈、帶有小鈴鐺的燈。

師:每樣的準備一盞,準備九盞夠嗎?

生(激動地):不夠不夠。課本上說,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應該準備很多很多這樣的燈。

生2:還應該準備荷花燈、猴子燈等。

師:哦,我怎麼沒見書上寫這樣的燈?

省3:書上有個省略號,省略了很多種形狀的燈。

師:你們可真是些善於觀察的孩子。那麼燈準備好了,我們把它們掛在哪兒呢?

生:掛在大街上。

生:掛在一些商店門前。

生:掛在家裡

師:導演們設計好了麼,可以開拍了嗎?

生:還得等到有月亮的晚上。

師:我們的錄影裡有了各種各樣的燈,還缺什麼呢?

生:(一時沉默,接著讀書。)一人突然舉手:還得有很多看燈的人!

師:我們拍好了錄影,還得配上音樂和解說。我們來練練這一段的解說詞,怎麼樣?(配樂朗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7、請自讀課文2、5自然段,在書上做上批註。(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給學生創造與文字對話的空間,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

五、拓展練習:

1、背誦課文4、6自然段。

2、蒐集我們的家鄉過年習俗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交流資料,趣味說話。

1、同學們,大家都帶來了很多資料,你願意與同學們分享你的勞動成果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資料。現在,我們按照資料內容的先後順序展示交流。請個小組推薦一至兩名代表。

2、學生活動:

一個同學展示了奶奶泡得臘八蒜的照片,並對奶奶泡臘八蒜的過程進行了介紹:奶奶從臘月初八那天就忙著泡蒜了。她先把蒜剝得光光的、白白的,再放進罐頭瓶子裡,然後往瓶子裡倒醋,再蓋上瓶子蓋。半個月過後,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教師及時表揚,能用學過的詞語說話的現象。)

幾個同學展示了除夕晚上放花的照片,一家人包水餃的照片,看春節聯歡會的照片,門上貼著春聯的照片。我隨即指導觀察,建議大家仿照課本第四自然段進行了說話練習:到了除夕可真熱鬧。下午,爸爸在我家的門上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吃過晚飯,我和哥哥在放禮花。禮花太漂亮了,一會兒是紅顏色的,一會兒是綠顏色的,一會兒又變成了金燦燦的星星。五顏六色的禮花不斷的升上天空。鞭炮聲日夜不絕。媽媽和奶奶、嬸嬸在包水餃,連小妹妹也來幫忙。八點了,一家人圍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我最喜歡看趙本山演的小品了。

一部分學生展示了唱大戲、舞獅子等圖片,我把這部分作為一組,指導學生仿照課文第六自然段練習說話:過了初六,春節的高潮就到了。許多藝術團都來到街上演出。有舞獅子的,有踩高蹺的,有唱大戲的,有玩雜耍的。走在街上,彷彿置身在歡鬧的海洋裡。(豐富多彩的資料,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喚起了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學生的創造慾望、創造潛能被激發起來。學生個個暢所欲言,欲罷不能。)

二、練習書寫。

1、本課有九個生字,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會了兩個“規矩”。同學們閉上眼睛,眼前能浮現出這兩個字嗎?其餘的七個字你覺得那些字較難寫?誰願意做小老師,指導這幾個字的寫法呢?(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難字。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生生互動,使問題從學生中來,再回到學生中去解決。)

2、學生練習書寫、組詞。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可以多寫幾遍,好寫的字可少些或不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實際出發,注重效率。)

三、拓展練習:

查資料,瞭解各國、各民族過年的習俗。

教學反思:

要想使學生對一節課感興趣,教師自己必須有興趣。我正是帶著極大的興趣來上這節課的。我的情緒也極大地感染了我的學生,大家學得很投入。我重視了讀的訓練,學生讀的質量逐步提高。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練習的安排缺乏彈性,如在寫字這一環節中,寫得又快又好的同學出現了無事可幹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