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業範本>人工智慧>

《初識人工智慧》教學反思範文

人工智慧 閱讀(2W)

從第十三週起,我接到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任務,我開始對高二級進行選修五《人工智慧初步》的專業授課,但是不管是指導老師還是我,這本教材都是第一次接觸,因此在正式授課之前我們都做了不少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備課還是對教材內容進行討論以及對課件的修改等方面,我們都下了不少心思。可以這樣說,關於這本教材的授課凝聚了指導老師和我不少的心思,因此我更要上好這節課。

《初識人工智慧》教學反思範文

本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智慧的含義以及人類智慧的基本特徵;理解人工智慧技術的含義;通過實踐熟悉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如機器證明、模式識別、機器翻譯、人機博弈、智慧機器人等;同時瞭解在社會生產、生活中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的例項。但是這節課更偏重於理論知識,是一節比較典型的理論課,由於本節課的內容多並且雜,如果教師講得過多,反而容易導致學生厭煩,因此考慮採用視訊講解的方式來進行授課,在每一個知識點的背後穿插一個相關的小視訊供學生觀看學習,這樣就不用單單講比較枯燥的理論知識。

純理論的知識在本節課中主要通過觀看視訊來講解,例如:通過介紹人工智慧實際應用以及介紹中國的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的視訊引入課題,再介紹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人工智慧的實際應用,如手機系統、美圖秀秀一鍵美顏、谷歌眼鏡、3D列印、全息投影等;接著再播放智慧聊天機器人的視訊,同時設定問題情境:智慧聊天機器人是否具有智慧?它是怎樣實現智慧的?來引發學生思考,從而引出智慧、人類職能以及人工智慧的概念。接著,介紹人工智慧的四個研究內容:機器感知、機器思維、機器學習和機器行為,每個內容之後都會穿插一個相關的小視訊,把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和它相關的各個方面聯絡起來介紹給學生。利用擴充延伸,不僅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人類本身的智慧,也使他們比較容易理解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對人工智慧和人類智慧的'聯絡和區別有了清楚地認識。

接著,設計2個小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夠對模式識別、機器翻譯、人機博弈等領域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學習實踐,以此啟發學生思考、分析和認識人工智慧的應用價值及其對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影響。具體活動如下:

第一,與網上的聊天機器人聊聊天。在人機對話領域,首先給學生觀看一個關於聊天機器人的視訊,看看機器人是怎樣做到跟人類能夠無障礙對話的?然後提供一個網頁版的聊天機器人:小黃雞聊天機器人,讓學生自己體驗跟聊天機器人聊天的感覺,然後提出問題:通過與聊天機器人聊天或者觀看了聊天機器人的視訊,你認為它具有人類的智慧嗎?為什麼?讓學生自主思考,並且回答問題,從而引出智慧和人類智慧的概念。

第二,與計算機下一盤棋。在人機對弈領域,首先給學生提供“五子棋”的遊戲程式,在人機博弈的過程中瞭解機器博弈的原理和方法。首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看看是機器厲害還是自己厲害,然後演示一些戰勝機器的一些“必勝絕招”,大家都能夠戰勝電腦,以此告訴學生,和計算機下棋,不能和它比速度,而應該和它比謀略。計算機本身並沒有智慧,而是人類賦予它的。

接著就是到人工智慧常見的研究和應用領域。在模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機器人學、專家系統、人工神經網路等領域都會採用視訊輔助學習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認識,例如掃地機器人、安全機器人等等。這一節的內容也涉及到第二個活動:與計算機下一盤棋,用這個活動進行引入,然後再仔細講解接下來的內容。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激發了學生對人工智慧學科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能夠認識到人類智慧和機器智慧之間的區別和聯絡;讓學生體會到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價值,培養正確的科學技術應用觀;學會獨立地、辨證地思考問題,提高科學素養。

本節課總體感覺內容還是太多了一點,因為每個知識點最後都有一個視訊,因此課堂上的時間會比較緊張,想面面俱到,反而顯得有些忙亂,在今後的教學中,決定只挑了其中一兩個比較有趣的實踐來讓學生來體驗,其他的內容在課堂上不做講解而是讓學生在課後進行擴充套件學習。而在課後也及時跟指導老師進行溝通,因為這節課指導老師有來聽課指導,指導老師根據這節課的表現給了我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上課的邏輯性要強,對教材的掌握要非常熟悉。而我這節課的內容、講課順序都是按照課本上的順序來講課,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而指導老師說一般這樣子上課是沒什麼大問題的,只是有時候應該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特點來設定教學內容的講授順序,如果是她來上課的話,指導老師首先會設定一個關於人工智慧的視訊,衝擊性比較強的,例如從電影中截下來的片段,以視訊作為匯入,這樣首先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提出問題:什麼是人工智慧?然後結合視訊講解智慧、人工智慧的概念;再提出問題:人工智慧是怎樣實現的?然後講解人工智慧的研究內容:機器感知、機器思維、機器學習和機器行為。這樣的話,整節課的順序就會很流暢,邏輯性很強。而這種講課順序是我沒有想到的,指導老師說還是要多鍛鍊,慢慢積累。一般的老師在教學超過三年之後就會慢慢形成比較鮮明的個人特色和教學風格,這需要我們在以後的鍛鍊中慢慢形成,慢慢鍛鍊。

第二,要關注學生,注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學生有時候就會不自覺地走神,有的學生也不會認真聽課,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有時候在語速、語氣上做調整,或者說話的聲音適當地大一些,也會及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資訊科技課的課堂氛圍是非常吵鬧的,這樣就需要老師要經常性的巡堂,讓學生有警醒心理。

第三,資訊科技課的理論課要與實踐相結合,雖然是理論課,但是在適當的時候還是要與實踐相結合,例如,指導老師給我看了她以前的公開課的課件《3D列印在身邊》,這節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40分鐘的時間,能夠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包括3D列印的起源、概念、3D印表機及其價格、應用、例子、操作流程等等,最後還讓學生自主打印出杯子。這樣的課堂流程是非常完整的,理論課的同時還有實踐的環節,學生對這樣的課堂也非常有興趣。而如果是單純的理論課,沒有設定實踐環節的話,教學素材的收集和篩選就顯得尤為重要,譬如教學視訊的篩選,視訊素材的聲音、影象以及畫面的衝擊程度等方面都很不一樣,要選擇針對性比較強的視訊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因此,今後在教學中要注意,對教材的處理,不一定非要按照課本上的死板硬套,對於一些只是需要了解的課,只需簡單涉及帶過,把重點放在重點內容上,讓學生深入瞭解,這樣就能夠符合學生心理特徵與學習規律,才能夠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作為一名資訊科技實習老師,本課內容對我來講是一個新的領域,為了上好這堂課,我查詢了很多教材、網站和資料,但仍然發現擁有的知識還是不夠,因此進行高中資訊科技教師應該及時更新知識,才能有效進保證有效教學的研究。同時,自身在課堂管理、引導等方面都做得不夠好,還需要大量的鍛鍊,希望在日後的教學實踐中能夠揚長避短,提升自己的專業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