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業範本>教師>

幼兒園老師隨筆(15篇)

教師 閱讀(9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老師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老師隨筆(15篇)

幼兒園老師隨筆1

我在看幼兒的畫展覽袋的時候發現東東的只有兩三張作品。為此,今天上繪畫活動我一直留意他的舉動。今天,我讓孩子們畫線條畫“願意撕紙”。剛開始,他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埋頭認真地畫著畫。可不到一會兒,他就伸出左手在他畫完的線條上來回的搓。想把他剛畫好的線條擦掉。可是,事與願違,畫紙上的線條不但擦不乾淨,而且越擦越髒,畫面變得非常難看。最後,只見他將紙團成一團,悄悄地扔進了垃圾桶。

對於東東這一舉動,我找他談話,詢問原因,可他就是不願意說。我儘量找機會與它親近,並鼓勵他畫畫。當他花錯了又用手去擦的'時候,我就對他說:“不怕,畫錯了沒關係。老師經常也會畫錯,畫錯了千萬別用手去擦,這樣反而使畫更髒,畫錯了重新畫就行了或者想辦法把它變美,只要認真學習,一定會畫好的。”東東點點頭。這樣,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多與孩子進行類似的交談,多給孩子引導和鼓勵,孩子可能會重新找回自信心。所以,我以後會很注重個別指導個別交談,希望東東下次會有繪畫的慾望。

幼兒園老師隨筆2

小班初入園的孩子愛爭搶玩具、圖書,妞妞小朋友贈的圖書有幾本已經被小朋友撕破,為此我沒少費脣舌,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破壞圖書的壞處,但收穫甚微。

這不,剛剛一番說教,就又發生了不愉快的事。鵬程看到之風手中的《老鼠開會》非常喜歡,他沒和之風商量就去搶,之風堅決不讓,又一把搶了回來,還打了鵬程。鵬程生氣了,把之風一把推開,又去搶書,這下不好,其中的一頁被撕掉了。當我詢問事情經過時,他倆都說對方不好,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可怎麼辦?簡單的說教對小班孩子來說作用不大,必須用行動來讓他們認錯。

我靈機一動,利用投影儀給小朋友講起故事。故事很精彩,講了老鼠們怕被貓吃掉而想辦法來對付貓。我一頁頁地講,小朋友一頁頁地看,講到老鼠想到在貓的脖子上掛鈴鐺,這樣貓走路時就會發出聲音,老鼠就能逃到安全的地方,可是怎麼才能把鈴鐺掛到貓的脖子上?正是故事最精彩的地方,也正巧是被撕去的一頁,這下故事講不下去,我故作驚慌地說:“哎呀,這可怎麼辦?書都被撕壞了,下面講的內容就看不到了。”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不說話。忽然彤彤站起來說:“都怪小朋友把書撕壞了,不然就能知道故事內容了。”鈕鈕是圖書的小主人,她說:“撕壞書的做法是不對的,小朋友就不能看書了。”其他小朋友都說:“對,小朋友不能撕壞書。”……

看到孩子對撕書害處有了共同的認識,我說:“你想看別人的書,你可以怎麼做?”彤彤首先站起來說:“我可以和小朋友商量,‘你看完了再給我看’”。隆隆說:“還可以和他交換看。”“對的.,要等小朋友同意後才能看書。”我補充說。並請隆隆和彤彤來演示如何向別人借書和交換書,請之風和鵬程來學一學,大家一起來學一學。

孩子們都深刻地認識到撕書的壞處並小結出了借書的方法,對風風和鵬程來說必定有所獲益。可是,書被撕壞了,故事應該如何往下講呢。何不讓孩子們發揮想象力共同來創編結局呢。於是我請孩子們討論“老鼠怎樣才能把鈴鐺掛到貓的脖子上?”妞妞說:“等貓睡著了,小老鼠去掛鈴鐺。”龍龍說:“給貓打一針,讓它什麼也不知道,就去掛鈴鐺。”洲洲說:“把鈴鐺掛在鼠洞口,當貓進洞時鈴鐺就套在貓的脖子上了。”……孩子們的答案精采紛呈,我慶幸沒有直接給孩子們講述結局,而是讓他們發揮想象,創造性地編結尾,讓故事的發展更多元化。

幼兒園老師隨筆3

今天是升入中班後的第一次吃魚。用餐前,我提醒他們現在是中班小朋友,一定要學會自己吃魚這個本領,所以老師誰也不幫忙,小朋友自己想辦法把魚吃掉。末了我還問了他們一句“孩子們有信心嗎?”“有!” 我原以為會有很多請求幫助的聲音,可結果卻出乎我的預料。

在隨後的用餐中孩子們都是自己吃的魚,並且讓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吃魚方法,我歸納一下大致有以下三種:第一種先吃中間肉多的地方,沒有魚刺的地方吃完了就把魚翻個個,一個手不行另外一個手也幫上忙了,等到沒有魚刺的肉吃完了,魚的美味好象還意猶未盡,於是他們把邊上有肉帶著刺的部位也吃到了嘴裡,吃掉了肉再把魚刺吐出來。這種吃法是最成熟的一種,不過只是幾個幼兒。第二種是先把頭、尾及邊上的刺去掉,留下中間一塊魚肉,再用勺子挑著肉吃。這種吃法幼兒人數最多,雖然吃到的肉比第一種少些,但它的好處是不容易被魚刺卡到喉嚨。第三種吃法是用勺子東挑一塊肉西挑一塊肉,挑著挑著魚刺就混在了一起,找不到沒刺的肉,又不敢把魚和刺一起吃進嘴裡,只好放棄去吃別的菜了。這種吃法吃到的肉是最少的。餐後我表揚了所有的幼兒,誇他們真的'都很能幹,沒有老師的幫忙也能自己吃魚了。離園時我聽到思羽對奶奶說;“今天中午是我自己吃的魚。”我聽到這話不禁讓我有很多的感觸。 “今天是我自己吃的魚。”很普通的一句話,話語中流露出很多的自豪和自信,我突然覺得小班時我對有些孩子太呵護了。那時生怕他們被魚刺卡到喉嚨,又怕他們吃不到很多的魚肉,因此吃魚時,我和保育老師總是細心地幫他們把魚刺分離,再讓他們吃,殊不知孩子魚是吃到多了,本領卻沒有學到。新《綱要》指出“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地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我們真的多讓孩子有鍛鍊的機會。當然造成我們過度保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們對孩子的不放心。他們總覺得孩子太小,自己穿衣穿不整齊,自己吃飯吃不乾淨,因此更多時候寧可包辦代替,這種心理也把壓力轉交給了我們。

“失敗是成功之母”是在告訴我們嘗試後就會有經驗。今天用第三種方法吃魚的小朋友雖然吃到的少,但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這點,相反他覺得是自己吃的,反而對自己很自信。相信下次、下下次一定會一次比一次吃到的多,不久的將來他們也能學會第一種吃魚的方法。吃魚如此,做其他事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家長和老師更多的時候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也許一開始他們會做得很糟糕,我們不要責怪他們而是要給予指導和鼓勵,因為不久他們就會做得很好。

幼兒園老師隨筆4

早晨,鴻宇進活動室就告訴我他感冒了,媽媽讓他帶感冒藥了,讓老師吃過午飯幫他喝藥,當時我在整理桌子,就讓鴻宇過一會再把藥給我 ,結果我忙完後把這事忘了,鴻宇也貪玩忘了給我,吃過午飯,蘭蘭老師從兜裡拿出兩包藥 ,說是文浩媽媽早上給他的,讓蘭蘭老師吃過午飯給文浩喝了 ,這讓我突然想起了鴻宇也帶藥了,連忙讓鴻宇把藥給我幫他喝了。

這件事讓我和蘭蘭老師引起了重視,雖然每天給孩子服藥我們都會登記 ,但像今天一忙起來還不是也發生了意外 。春天是疾病流行季節,孩子帶藥的現象很普遍,給孩子定時定量服藥是我們老師的責任,如果做不好,延誤病情和出現危險等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怎樣讓孩子帶的藥一目瞭然呢,我和蘭蘭商量了商量,決定在宣傳上貼上幼兒服藥注意事項,提醒家長為幼兒用紙和袋子包起來,寫上孩子的'名字,服藥的量以及服藥時間,並要求家長親自把藥交到老師手裡,並讓家長簽字,教師在交接班時,一定把服藥的事情向接班的老師交代 。另外,老師在晨檢過程中,要仔細詢問家長,孩子早上在家的基本情況,有沒有需要注意的事項,家長如果沒有時間和老師交流,家長,教師可通過便條的形式進行溝通,老師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問題,也要及時和家長聯絡 。

我和蘭蘭老師還在活動室裡設定了一個小藥箱專門放置藥品,並放在了孩子觸及不到的地方,服藥本也設定的比以前更加詳細了,幼兒姓名,藥品名稱,服藥時間服藥劑量,水溫,禁忌食物等都做了詳細設定,我想以後,忘記給孩子服藥的失誤再也不會出現了 。

小小班的寶寶們,願你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幼兒園老師隨筆5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知秋天,我帶領幼兒在院子裡揀落葉。正因園裡種的都是常綠樹,因此落葉不多。到了一棵大樹下,我抬頭看了看,自言自語道:“樹上有一些發黃的樹葉,何不把它們搖下來?”只見我雙手拉住樹幹使勁搖了搖,“嘩嘩譁”掉下了很多樹葉,孩子們歡呼雀躍。隨後,我與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揀著落葉。快揀完時,幾個男孩子立即跑去搖樹,邊搖邊喊:“哈哈,樹葉掉下來了,快來揀呀!”聽到喊叫聲,有的孩子趕緊跑過去揀落葉,更多的孩子則加入了搖樹行列。有的一齊拉住一棵樹使勁搖;有的專挑小樹搖。見此情景,我趕緊制止:“大家趕快停下來,不能搖樹!”此時,孩子們根本聽不進老師的話,他們奔跑於大樹小樹之間,搖完這棵搖那棵,十分興奮。手足無措的我只能用鈴鼓把大家召集起來,並與孩子們圍坐在草地上,誠懇地向他們說明剛才自我搖樹的原因並作檢討,還與孩子們交流搖樹的危害性,這場搖樹風波才得以平息。

我出於教學需要搖了樹,這一行為傳遞給幼兒的資訊是“樹是能夠搖的”,造成幼兒見樹就搖的後果。還好我勇於承認錯誤,平息了搖樹風波。這個案例給咱們的`啟示是:教師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影響著年幼天真喜好模仿的孩子們,因此教師要注意自我的言行,以免帶來負面影響。

幼兒園老師隨筆6

接連幾天懷著忐忑的心情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曾想過無數次不同的場景,也許我會被孩子們七嘴八舌的吵鬧聲弄得頭疼,也許我會被各種七七八八的事情搞得暈頭轉向,也許就名字對不上號,記不清小朋友就能引發很多麻煩事……終於這一天如約而至。

配班老師也早早的來了幼兒園,和我做好準備迎接小朋友的到來,我們都習慣了未雨綢繆,事先安排好,這樣才不會事情到了眼前慌亂不堪,我們提前一天商量好了今天的安排,從入園開始,一日生活流程全都履了一遍,哪個時間段該做什麼,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應該怎麼處理,我們兩個主配班老師事先商量好了,只是希望能夠對這開學第一天應付自如,讓孩子們也能安然的.,舒適的度過這一天。

這兩天我們並沒有安排教學活動,都是常規訓練,希望能幫助孩子們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幼小銜接的任務只能是後續抓緊了。我們的常規訓練包括佇列(端飯排隊,喝水排隊,上廁所排隊,做遊戲、做操等排隊),紀律(課堂紀律,休息紀律,遊戲紀律等),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這裡特別要提出的是“整理玩具”的習慣,今天第一次進行區角活動,聽到音樂讓孩子們回位置時,只有一個小朋友留下來整理玩具,直到所有的玩具整理好才穿好鞋子回位置。

忙碌而緊張的一天,從早上接待小朋友入園,安撫新生,常規訓練,整理床鋪,還有家長溝通,直到離園,還有很多小朋友的名字都還記不住,生怕對哪個孩子照顧不周,會不開心。

這一天就這樣結束了,相信明天,以後會越來越好!

幼兒園老師隨筆7

我們班自然角中種了幾盆花,孩子們照顧植物的熱情很高,總想著給花澆水。

一天,貝貝澆花的時候,吃驚地叫起來:“老師,這盆花裡有很多水呢?”大家都跑過來看。“這盆裡也有很多水。”我問大家:“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水呢?”“大家澆的水太多。”我把花裡的水倒出去了一些,但是兩天後,小花還是死了,大家心裡都很難過。“為什麼花會死呢?”我把問題直接拋給了大家,孩子們都說是因為澆的水太多了。我便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我們應該什麼時候澆花?”“每天澆一次。”“它渴了的'時候再澆。”我追問:“那怎麼知道它渴不渴呢?”“就是,小花又不會說話。”我神祕地拿出了一盆乾乾的需要澆水的花(鄰班借的),又從自然角里找了一盆溼溼的花,讓大家觀察比較這兩盆花有什麼不一樣。

“你覺得哪盆是該澆水的呢?”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告訴了我是這一盆。“為什麼?”“老師,你看這盆花的葉子有點向下了。”我點點頭說:“葉子有些蔫了。”琳琳說:“就像了一樣。”洋洋說:“這盆土乾乾的,那盆土溼溼的。”我進一步提示:“你們再來按一按這裡的土,感覺一下。”大家又一一按了按兩盆花的土,感到了土的不同。我說:“你們喜歡照顧植物,這樣很好,但我們在澆花的時候要先觀察,不能想澆水就澆水,水太多了也會把花淹死的。”

此後,大家在澆花前都會先看一看,用手指按一按,然後再去澆花。孩子們已經能更加合理地照顧我們的植物朋友了。

在遊戲活動中,教師指導幼兒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幼兒的遊戲水平向更高階段發展。作為教師,我們應先了解孩子當前的經驗水平,把最終要實現的目標通過難度分解,找到最適合幼兒的臨近目標,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啟發性的問題等方法對幼兒進行指導,從而提高幼兒的遊戲水平及經驗。

幼兒園老師隨筆8

一天餐前洗手的時候,生活老師臨時有事去了,不在班裡,我要忙著組織孩子們餐前洗手,還要看著熱騰騰的飯菜,以免孩子們燙到。我急忙到盥洗間給幼兒打開了水龍頭,叮囑他們排好隊,把小手洗乾淨,便回到了活動室。沒走幾步,就聽見盥洗間裡鬧哄哄的,還伴著爭吵和埋怨,有的說‘就是你,把我的衣服弄溼了。’有的說‘是你自己弄溼的’。

我連忙跑進去詢問情況,只見夢宇和朵朵的衣服上濺了很多水,安琪的臉上也是水,好像剛哭過一樣。夢宇指著彬彬說‘就是他,把我的衣服弄溼的’安琪和朵朵也跟著一起附和。彬彬委屈的指著水龍頭對我說“是它弄的”。我一看水龍頭,便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原來是我剛才開水龍頭的時候太著急,把它開的太大,水流的太急了,所以才會導致剛才的事情發生。

看著這些一臉茫然的孩子,我大腦臨機一動,何不就這個事情教育孩子如何正確使用水龍頭呢?於是,我走到水龍頭的跟前,讓孩子們圍在周圍,將水龍頭關上,再重新扭開。這一次我開的很小,叫來剛弄溼了衣服的朵朵再洗一次手。只見她眼神裡滿是疑惑的望著我,小心翼翼的將小手伸到出水處。我微笑著示意她可以大膽的洗。她先用右手輕輕的去試了試,沒有水濺起來,才將左手也放心的伸了去。看到朵朵這次沒有弄溼衣服,孩子們都歡呼了起來。我連忙趁機問:“為什麼這次朵朵洗手沒有弄溼衣服呢?”俊濤說“她小心了”,萱萱說“她離龍頭遠些了”。,正當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得起勁的時候,我突然將龍頭擰到最大,只見水柱衝在池子裡濺得四周都是水,孩子們大聲的喊“太大了,太大了”。我笑著關緊了水龍頭,對孩子們說“剛才老師將龍頭開的小的`時候,朵朵的衣服沒弄溼,開的大的時候,水濺得好高,沒有伸出手都會被濺溼。你們覺得我們以後應該怎樣開龍頭呢?”答案是異口同聲的“要將龍頭開小些”。我會心的給了他們一個大拇指。

通過這件事,讓我感受到教育的契機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抓住合適的時機,對孩子們進行隨機教育,收到了的效益遠遠要比傳統的說教好很多。那天以後,我們班的孩子都會正確使用水龍頭了,再也沒有因為洗手弄溼衣服的現象了。

幼兒園老師隨筆9

首先父母及家人對待孩子的態度要統一,當孩子沒有道理地發脾氣時,不能因孩子哭鬧而妥協。

其次父母應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緒變化時而嚴厲,時而嬌慣。因為那樣會使孩子因無所適從而愛發脾氣。

最後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對正當的需求應儘量滿足,不能滿足時應耐心解釋,幫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幼兒園老師隨筆10

上班已經兩個多月了,從最開始對工作不知道如何下手到現在的慢慢適應工作並熟悉一日流程,我想說這兩個月真的不容易。

開學前東奔西跑的家訪到階梯入園到孩子獨自入園再到現在。起初,孩子們跟我不熟悉,不願意跟我說話;每天早上都要鬨鬧情緒的孩子,每天中午抱著哭鬧的孩子哄睡;不肯好好吃飯的孩子我要一邊講著不挑食的好處一邊一口一口的喂著吃。而現在孩子們每天早上入園會大聲說“老師早上好”,吃飯時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自己把飯吃乾淨,午休時躺到床上安靜入睡,孩子們的`進步真的讓我覺得驚喜。從環境創設到區角、主題牆評比到優質課比賽、美術比賽、聲樂研修。我的教育教學能力、專業技能也在幼兒園園本培訓和比賽中漸漸提升。

成長的每一步都很辛苦都會痛,正因為如此,每一次成功的成長才那麼可喜可賀。今後我會繼續努力工作,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幼兒園老師隨筆11

區角遊戲剛開始沒多久,在美食城裡遊戲的瑩瑩就跑到我身邊,告訴我美食城裡沒有碗,顧客去吃點心都沒地方放了。

以前在美食城中,我們教師提供了碗和勺子的。但是由於美食城和娃娃家離得比較近,在遊戲時孩子們都會跑老跑去進行遊戲,可能在上一次遊戲的時候,娃娃家的幼兒講美食城裡的碗拿過去之後沒有歸還會去。教師沒有很好地督促好,孩子們遊戲結束後應該將遊戲材料歸放回原位。瑩瑩的媽媽自己開了個幼兒教育機構,有空的時候,她都會幫助媽媽當小老師,所以瑩瑩有了一定的'領導能力。在美食城中游戲的四名幼兒分別是瑩瑩、欣欣、小龍、小宜,其中瑩瑩是屬於比較有領導能力的幼兒,在看到遊戲遇到困難時,她就代表其他幼兒向老師尋去幫助。

遊戲材料的提供是否充足直接關係到幼兒遊戲的質量,但是為了充分發揮幼兒遊戲的主體性,在之前我們就已經多次提醒幼兒在缺少遊戲材料的時候可以自己尋找其他物體來代替。針對此次的案例,我採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一、間接指導

由於遊戲中遇到困難的幼兒已經由瑩瑩作代表向老師尋求幫助,所以我只需稍稍間接指導一下瑩瑩,她就會回去跟其他幼兒商量具體解決的方法了。我告訴她,我們教室裡有好多個資源材料箱,裡面有好多的寶貝,你可以去那裡找找,能不能用別的東西來當碗用的。果然,聽了我的話,瑩瑩就回去跟其他夥伴商量了。過了一會兒,瑩瑩和欣欣就一起走到材料箱那邊找了兩隻蛋糕盆回去當碗用了。

二、集體教育

針對剛才遊戲發生的情況,我決定要再次跟全班小朋友們重申一下游戲時遇到缺少材料的時候要自己動腦筋去材料箱尋找其他物品來替代。在結束遊戲後的評價環節,我先向孩子們提出了瑩瑩尋求我幫助的問題請他們幫助。顯然,絕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可以去尋找替代物。於是我再次向大家介紹了資源材料箱,並且告訴他們在遊戲時如果發現材料不夠的話可以去材料箱裡尋找物品來替代。

三、落實實踐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雖然多次提醒可以去材料箱尋找替代物,但是由於教師提供的各種材料都比較充足,所以孩子們在遊戲的時候根本不會想到要去尋找替代物。因此,在之後的遊戲中,我都會有選擇的拿掉一些遊戲材料,讓幼兒有機會去自己尋找替代物進行遊戲。

幼兒園老師隨筆12

中班的幼兒年齡在4到5歲之間,這是幼兒園教育的轉折期,這個時期的幼兒好奇心強,很想與他人交往,動作能力較小班好了很多,好動好玩也成為了他們的天性。因為種種天性,他們之間的摩擦也就變得多了起來。

面對中班幼兒的摩擦,該如何去做呢,這需要我們先找到摩擦的原因,對症下藥。有些摩擦很小,根本就是很小的問題,也對孩子沒有什麼很直接或間接地傷害。教師或家長在這個時候就不要忙著去解決,給幼兒自己空間時間,讓他們自己解決,這時候的家長或老師只能是一個引導這的角色,不要過早參與進去。有些問題就是因為參與過早才會讓幼兒沒有機會自己動手解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剝奪了幼兒的鍛鍊機會。就像如果一個小孩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一般情況下,先叫的一定不是孩子自己,一定是旁邊的家長,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覺得真的好痛好委屈,不哭一下是不行的。當然,如果是遇到摩擦有些大,會有傷害的,像打架之類的,家長和老師就不能當旁觀者了,這就需要及時進行制止,但並不是劈頭蓋臉的進行責怪,而是把孩子分開,等他們冷靜下來後在進行原因的討論,如果是某一方做的不對,要及時要求其道歉。但道歉並不是只是說一句“對不起”,得讓他知道自己錯在哪了,以後不能在這樣做了。絕對不能讓“對不起”三字變成萬能的。在調節完了以後,老師或家長就該想一想了,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為什麼這個孩子會用武力來解決事情。這是值得深思的。

有些小朋友很想跟別人一起玩,可他又不知道該怎麼打交道,這時候,他可能就會拍別人一下,因為不得當的動作,會引發一場摩擦。這樣的`話家長和老師就應該告訴小朋友一些與他人交往的正確方法。還有一些小朋友很喜歡武力解決問題,我在他們家長身上找到了原因,因為家長也喜歡武力解決。還有的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受了點委屈,就在宋他到班上的時候,當著所有孩子的面訓斥那位犯了錯誤的孩子,還告訴自己家的小孩“不要那麼老實,別人打你的時候你也給我打回去......”對於這樣的言論我還是不能認同的。當然,為自己的孩子覺得委屈,無可厚非,但他不能教孩子以牙還牙吧。寬容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美德,何況你要給你的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啊,你總不希望你的孩子將來小肚雞腸吧,何人不會犯錯呢,何況是這麼小的孩子。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這是一定的。

總之,面對幼兒之間的摩擦。需要家長與老師的共同努力,用我們的愛心、耐心、寬容心對待每一位孩子。如果能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完美了。

幼兒園老師隨筆13

所謂“走班遊戲”就是孩子離開自己原有的班級,到其餘某個平行班裡進行遊戲活動。這對於孩子的發展是有很大好處的,孩子不僅可以玩到各種各樣好玩兒的遊戲,而且還可以和不同的孩子進行交往,逐漸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走班遊戲開始,我向孩子們介紹我班的遊戲區域及相關玩兒法,然後,我請孩子自己選擇想玩兒的遊戲。剛開始,孩子們都能遵守紀律,堅持“崗位”,可是十分鐘後,有一位大二班的女孩子有點坐不住了,她走下來對我說:“老師,我不想裝飾瓶子了。”我沒有馬上接她的話,我輕輕拉著她的手回到位置上,問:“你叫什麼名字呀?”“王涵樂。”“王涵樂,你為什麼不想裝飾瓶子呢?”“我不知道怎麼裝飾?我想換一個遊戲。”她馬上回答我。哦,原來是這樣!我耐心對她說:“你想要海豚刻章嗎?”“想!”“海豚刻章只能給堅持自己崗位的小朋友哦!裝飾瓶子很好玩兒,你不會可以讓旁邊的小朋友幫幫你呀!”說著,我拿出兩個裝飾好的“瓶子成品”給她看,並耐心講解裝飾的.方法。等我再次來到她身邊時,我發現她已經在瓶子頂端裝飾好了“頭髮”,正在和旁邊的小夥伴合作量瓶子的“腰圍”呢!後來的遊戲中,王涵樂再也沒有離開位置,而是認認真真裝飾瓶子。遊戲結束,當我幫她刻上小海豚的那一剎那,我聽見她說:yes,我成功了!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啊!當孩子不清楚遊戲的玩兒法,對遊戲不感興趣時,他是不可能堅持玩這個遊戲的,就如王涵樂小朋友剛開始一樣,她不會裝飾瓶子,更別說堅持這個遊戲,想要換別的更好玩兒的遊戲就理所當然了。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教師想想對策了。如何提高孩子的堅持性呢?在這裡,我先採用的是“引誘計策”:只有堅持到底的小朋友才能刻上小海豚刻章。然後我針對問題耐心地指導王涵樂如何來裝飾瓶子,我發現當我這樣做後,效果完全不一樣了,王涵樂小朋友漸漸發現了“瓶子裝飾”遊戲的有趣,而且也認真地參與到了其中!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提高了社會交往技能,而且還體驗到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最後,從她的話語中也能感受到,她真正體驗到了堅持後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老師隨筆14

每年的大班下學期,孩子們都會進行拼搭七巧板的練習,以迎接每年一次的全市幼兒園小朋友七巧板比賽。這個學期也不例外,開學初,我們就把七巧板分發到了每個孩子們的手裡,當孩子們剛剛拿到七巧板的時候,可興奮了,熱情高漲,只要一有空,馬上就會拿出七巧板來,照著圖紙拼個不停,要叫他們停都是件難事。然而,這種熱情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當孩子們學會拼搭圖紙上的每個圖形時,好象一下子對七巧板失去了興趣,我讓他們玩七巧板的時候,他們會回答我:我們不想玩了,我們都會拼了。會拼當然是件好事,但是,比賽講的是速度,靠的就是平時不斷的練習,怎麼才能讓孩子們保持興趣,不感覺厭煩呢?

今天早上,我們又開始了七巧板練習,立立在教室裡逛來逛去,我說:“立立,怎麼不搭七巧板了?”立立說:“不想玩了,我都會了啊!”我說:“那好,我們倆來次比賽怎麼樣啊?”立立立刻來勁了,很快地拿出了七巧板,我又請了一個小朋友當裁判,比賽開始,有時我快,有時他快,立立越比越想比,能贏老師當然是件開心的事啊!我說下次再比,立立總說再來一次,比賽都結束不了。這時,我突然有了個好主意,讓孩子在比賽中不斷練習不斷進步,不是更好嗎?“好,現在開始,我們可以自己去找個小朋友進行比賽,獲勝的小朋友再比,看誰是我們班最快的.孩子,怎麼樣?”孩子們可興奮了,剛開始拼搭七巧板時的熱情又回到了孩子們身上。

我覺得,孩子的耐心畢竟是有限的,如何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才是關鍵,所以,作為一個幼兒園的老師,有個靈活的頭腦,能從孩子的立場去看問題,想辦法,那才是最重要的!

幼兒園老師隨筆15

我帶的是幼兒園中班,小傢伙們彷彿有無窮的精力。星期一的午睡時間,鼕鼕特別興奮,就是不願意睡覺。我請人睏意,陪他玩遊戲,忍不住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隨即,淚水充滿了眼眶。鼕鼕看見了:“老師,你怎麼哭了?”

“我沒哭。”

“沒哭怎麼眼裡都是眼淚啊?”

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裡怎麼會有淚呢?”

鼕鼕撓撓頭:“是因為我不願意午睡嗎……對了,你剛才打了個哈欠,所以你流淚了。”

“對,乖鼕鼕,觀察的可真仔細。”我拍拍他的腦袋。為了防止她要為我為什麼打哈欠會流淚,我趕緊先問他問題:“打哈欠是會流淚,你知道還有什麼情況下會流淚嗎?”鼕鼕興奮起來:吃辣椒是會流淚;丟掉西奈的東西會難過得流淚;生病很痛苦是會流淚;哈哈大笑事業會流淚;做錯事挨批是會流淚;還有媽媽看電視有時也會流淚……在我的`啟發下,鼕鼕說了許多不同情況下流的淚。

我又接著問他,喜歡什麼時候的淚,不喜歡什麼時候的淚?為什麼?這下鼕鼕更有精神了。在思考回答的過程當中,他自己明白了該如何減少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淚,如,生病時要堅強,小夥伴之間要友好相處,沒做錯一件事,要從中吸取教訓不再重犯……

說到這裡,小傢伙想起累了:“老師,你是打哈欠流淚的,打哈欠說明你困了,咱們睡覺吧!”

“嗯!”在心底為鼕鼕懂事兒高興的同時,我決定午睡後趕緊找資料查閱一下淚水的成因,以準備回答鼕鼕可能要提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