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業範本>教師>

教師的隨筆(15篇)

教師 閱讀(3.05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的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的隨筆(15篇)

教師的隨筆1

新學期,自然將迎來許多新的事物。而令教師最為期待和忐忑的,是迎接新生。

新生班的教師有時會帶著“悲壯”的情緒迎接即將開始的新學期。一位年輕教師拿著幾件在服裝打折季裡“掃貨”的戰利品說:這些,都是開學第一個月要穿的。看來是準備與眼淚、鼻涕和拉扯相伴了。

頷首一笑之餘,似乎覺得:新學期、新事物,卻只有悲情,沒有欣喜,未免太沒勁!不由想到:對新生的生疏和擔憂,可以儘量少嗎?怎樣才能降到最低呢?

有一個途徑,可以幫助我們熟悉孩子,減少擔憂,那就是——新生家訪。

暑期裡新生家訪,是教師必須的工作。如果,我們把第一次家訪當做一次機會——認識和了解新生的機會,那麼,開學時我們的內心會踏實得多。

既然這樣,就要有明確的目的:瞭解孩子最與眾不同的特點,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

於是,我們帶著真誠,走進了孩子的生活空間。一般通過和孩子聊天、送禮物,就可以看見孩子面對教師的不同反應,感受孩子的家庭背景,略曉家長的教育價值取向。為了作更準確的分析,我還會拍一張孩子自然狀態下的照片。

如果說,冒著酷暑走家串巷是一項體力活,那麼,對最初感知孩子行為的記錄和分析,則是一項心力活。

哦!我們的目的應該是功利的,因此我們自然要了解:他(她)會拒絕來幼兒園嗎?若是不拒絕來幼兒園,那麼他(她)可能幫我忙嗎?若是拒絕來幼兒園,那麼其中的緣由是什麼呢?

小班新生駱駝,從我一踏進他家的門起,就在我身邊轉悠。一會兒摸摸我,一會兒問問我:“媽媽說幼兒園裡有好多玩具,有嗎?”我趕緊介面:“有!你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呢?”他湊近我耳邊:“殭屍牌,媽媽不給我買的。”“哦!很嚇人嗎?”我低低地問。“才不嚇人呢!我又不是膽小鬼。”我朝他擠擠眼、點點頭。他馬上高興起來。

回來後,我買了一疊小卡片,又在駱駝的照片下面寫下了我的設想。

開學第一天,駱駝早早地來了。我悄悄地遞上一疊小牌:“這是幼兒園的,你只能在幼兒園玩,不能帶回家的。”“嗯。”我再一次提出要求:“如果你可以和小朋友一起開心地玩,我就獎勵你一張。”“真的?”不一會兒,我陸續把幾個不算“哀愁”的孩子,介紹給駱駝一起玩。看著小傢伙積極地張羅著,我舒心地稍稍抽身……瞧!這一切,全在我的設想中。

當然,我們更應花心思的是那些拒絕來幼兒園的孩子。家訪時,我們基本可以判斷扭捏和膽小的孩子都可能拒絕上幼兒園,因為扭捏表明喜歡黏著家人,膽小表明害怕新環境。對這兩種型別的孩子,我們的對策是:黏人的,不妨“處處護著”,成為孩子可以黏人的物件;膽小的,不妨“兩廂混熟”,成為孩子可以信任的朋友。

最近,我嘗試了一個和孩子“混熟”的新途徑:微信,很有效!

家訪中,我瞭解到芊芊很膽小,便每天和她媽媽發條微信,信中既有我的笑聲,又有我的笑臉。開學時,看見新環境中有個早已眼熟的我,芊芊就不再膽小。

家訪時,我們往往會和孩子有一些誘人而美好的約定,為了讓小年齡的孩子記得老師的模樣和與老師的約定,家訪的時間擬放在開學前一週。

除了新班有新生,老班也會有插班生。儘管少了許多對家庭的依戀,插班生卻因看著自然融合的“老生”們而難免多出些許“圈外人”的孤寂感。因此,對插班生的家訪,旨在發現孩子的長處,並在開學後盡情發揚,幫助他(她)儘快融入集體。

戴著“揚長”的“有色鏡”對插班生家訪,也是一件極其愉悅的事。

大汗淋漓地來到嶽躍家。剛坐下,嶽躍便拿一個杯子倒了水,小心地遞過來——我看見了一個熱情的孩子。媽媽說岳躍數學不好,他一邊反駁說“好的”一邊搬來一疊小書,一本一本地數到12——我看見了一個好勝的孩子。他神祕兮兮地拉我進他的臥室,指著牆上的蜘蛛說“這是我的朋友”——我看見了一個內心豐富而具有想象力的孩子。嶽躍媽媽見了蜘蛛大叫:“哪裡來的?”嶽躍回答:“它天天都來的。”令媽媽大驚失色,而我則笑翻了——這是一個充滿童趣的孩子。

這愉快的感覺,一直延續到嶽躍來園。一切美好的迎接,是那樣的情不自禁。嶽躍順利成為我班的一員。

新的,總帶給人希望;新生,更帶給教師機會,一個做好教師的機會。

面對機會,我們用心分析好過盲目擔憂,仔細規劃好過臨陣失措,歡快欣喜好過悲情低落。

好吧!新學期,我們就這樣迎接新生!

教師的隨筆2

說實話,作為一位母親,我很忽略這個節日,因為母親的愛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但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來說,我必須重視這個節日,因為,每個家長把孩子交到我們手裡,我們就有責任、有義務把愛的資訊傳遞給孩子,讓他們變得越來越懂事,學會愛、學會感恩,知道媽媽的辛苦,所以我們必須讓孩子記住這個節日——母親節。

今天下午,我班在做離園活動時,我給孩子講了關於“母親節”的故事,和孩子一一做了溝通,結果很令人滿意。

首先,我神祕的告訴孩子:“小朋友,你們知道這個星期天是什麼節日嗎?”孩子很好奇的看著我。“告訴你們吧!就是你們媽媽的生日——母親節。”“那你們想送給媽媽什麼禮物呢?”孩子們都不約而同地說:“大蛋糕!”“小朋友真棒!那你們和老師一起給媽媽唱首生日歌吧!”在我的帶領下,孩子們用那稚嫩、純真的聲音很投入地唱了起來,那情景好像媽媽就在眼前,特別是杜聞浩小朋友還順溜的用英文唱了起來。歌聲結束後,李枝繁、李嘉欣、李思遠……等好多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跑到我跟前,

有的說,媽媽上班辛苦,給媽媽捶捶背;有的說,給媽媽端洗腳水;有的說,在幼兒園聽話讓媽媽高興等等,活動在又唱又跳的進行中勉強結束了。

這次活動讓我非常感動、也很欣慰,孩子真的懂事了。平時,老師對他們愛心方面的培養得到了驗證,同時,也希望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母親去接受孩子這份愛、這份祝福。更祝願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

教師的隨筆3

九月是收穫的季節,收穫果實,收穫金黃,收穫夢想,每個人都會帶著喜悅滿載而歸。您說您也有一個夢想,要在金秋時刻成為全世界最幸福、最富有的人。

那時的我不明白您的話,只覺得您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人。每道難題、每個疑問在您那裡總是能輕而易舉地被解開,緊皺的小眉頭瞬間變為笑臉;上課的時候,您那雙敏銳的眼睛總是能看穿我們的心靈,知道誰今天沒完成作業,誰還沒聽明白,誰會回答這個問題;下課了,您搖身一變,成了我們的朋友,和我們一起瘋、一起鬧,我們一起跳皮筋、踢毽子、講故事、捉迷藏,您總是那麼充滿活力。不知道您何時休息,只看見您每天除了上課,還要備課到深夜,給優生輔導,幫差生補課,把沒有父母照顧的孩子帶回家;不知道您在扮演著什麼角色,我們的老師、朋友、家長?醫生、工程師、導航員?還是心靈的安慰者,精神的鼓勵者,靈魂的.塑造者?

還記得您常說的那個夢想,我們盼望著快點實現,那樣您就不用再這麼辛苦。可是,年復一年,我始終不見您收穫了什麼,看不到您回家時帶回了什麼。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只知道您的皺紋越來越深,白髮越來越多,背越來越駝;只知道您房間的燈很晚的時候還亮著,您眼睛裡經常佈滿血絲,您的咳嗽總是不見好轉;只知道您的年紀越來越大,步履卻一天比一天匆匆,家裡有很多事等您去做,可您總是有那麼多時間陪我們、照顧我們。

也曾悄悄問過您那個夢想什麼時候才能實現,您總是微笑地看著我們,說您每天都在收穫,每年的九月自己都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我愈加迷惑。

長大後,我突然間得到了那個謎底:您的的確確每天都在收穫,我們的進步就是您想要的最大安慰;您的的確確每年都實現了那個夢想,我們的長大就是給您的最好禮物。那縷白髮沒有使您衰老,它趁出的是您的智慧,那道皺紋不代表衰老,它是您辛勤付出的見證,那微駝的背,那眼睛裡的血絲,那不時的咳嗽聲,只能讓我們對您愈加尊敬,愈加敬仰。

有人說,老師是蠟燭,靜靜地燃燒,清清的蠟油,是老師的青春。您總是默默地付出所有,讓歲月悄悄爬上額頭,一支粉筆,兩袖清風,憑藉三尺講臺,收穫了四季桃李,您是最清貧、最平凡的人,也是最富有、最偉大的人。九月是您的節日,節日裡送您這份薄禮,敬愛的老師,我們不會忘記您,我們永遠祝福您。

教師的隨筆4

我也不知道怎樣,我在學校又度過了一週的時間,然具體要我講出來,我又顯得那麼健忘,似乎很多發生的事情都被那西風所吹散,早已經不知遺忘到了何地步......

我一直都覺得寫日誌是一個好習慣,但是我卻總是為自己找各種“忙”的藉口,所以推了一日又一日,幾天以後,才回想起自己幾日前的日記還沒有寫完。可是到那時寫還有什麼意義呢?或許會有,但是感覺就是不一樣,因為今天的太陽已經不是幾日前的太陽了......

我一直都不知道,原來自己“理屈詞窮”到了如此的地步,很多的事情,即使是拿著筆桿,也未必能夠寫的出來,或許便是所謂的“得之心,而未曾喻之筆也。”

細數幾日來的日子,我過的似乎總是不太如意,不是那麼順心。初入校園的那種感覺已經消弭了,因為我踏遍了它的全部,但是有的一些事物,卻還是那麼地模糊,模糊得我已經失去了去了解的興趣......我一直在苦苦尋找,尋找曾經的一種感受,但是,當我翻遍了每一個角落都未曾發現的時候,我似乎對這裡失望了。然而讀者不要誤會,我所失望,並非真正失望,因為我還是對那麼一部分人或物充滿了希冀的,這就如我對於中國的下一代一樣,即使他們的言行讓我頻頻失望,但是我還是沒有放棄,我還是對下一代,下一代......充滿了信心,這也不只是我對他們的信心,同樣也是對我自己的信心,是對中國未來的信心......

我似乎習慣了一種冷淡,習慣了一種“不暴躁”。

有一位朋友曾經問我,是什麼星座的,我說是水瓶座。她的下一句話卻是叫我啞然,她說“怪不得你這麼冷漠......”我起初是很懷疑這個評價的。因為我以前的同學和老師皆知我是一個熱情,爽朗的人。現在,即使是沒有別人的評價,我也知道了......知道了自己的態度。

我想,世界喪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那麼同理,自然就沒有兩個相同的人,每個人都是唯一,每個人所要走的路皆是不同,即使是同行,自然也不是同道......

無論如何,我還是要奉勸每一位行者,人生路上,熟悉·陌生皆風景,望諸君好好珍惜為上......

教師的隨筆5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藥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

教師的隨筆6

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每天要面對的,是一群你追我趕、亂蹦亂跳、天真活潑的孩子。所以一系列的事情便接踵而來……如早晨帶藥來的,是誰的家長?需要吃多少?這都需要我們瞭解,並且記下來。雖然,這是一件那麼小的事,可是,萬一記錯了,後果是我們能想象的嗎?上下樓梯時,由於孩子們還太小,喜歡亂走一通,手還要到處亂碰。萬一碰倒了其他孩子,又該如何解決呢?這時,就需要我們老師每時每刻的,提醒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走路習慣。飯前便後,孩子們都要洗手,有的孩子愛玩,變著花招玩水,這時我們又不得不提醒。畢竟,節約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是一種美德。從小培養幼兒節約用水,不僅使幼兒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也必將使幼兒終身受益。放學後,孩子們都已被接回家,然而,又有一位家長來接他的孩子時,你又該如何解釋呢?是否下落的石頭,又從心底冒上來了呢?

是啊,我們身邊的這些小事,看起來的確十分渺小,卻牽動著我們每個幼兒教師的心。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在寶貴的童年裡玩的高興,學的快樂!在每一天中,都健康、快樂!

教師的隨筆7

“蹲下來”,做孩子的朋友

和幼兒朝夕相處,我們每一天都要講很多話,而我們用的最多的一個詞,那就是“小朋友”。說多了似乎也就習以為常,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其實,細細一推敲,它正是體現了師幼之間的一種“朋友”關係。

我們能夠將關係親密的人稱為“朋友”,那我們每一天親切的稱幼兒為“小朋友”時,不是也就應用對待朋友的態度感情去和幼兒交流嗎?只有我們將幼兒真正當作我們的“小朋友”,才會用朋友的身份於幼兒交流情感和看法,虛心徵求和傾聽幼兒的意見,賞識幼兒的優點和進步,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現和行為。

這種以平等融洽的關係帶給的支援最易於幼兒溝通,也最容易被幼兒接納。

教師的隨筆8

我是一名從業不滿3年的新教師,今年是第一次帶小班的孩子。在任教過程中有很多不足和困惑。有時會對小朋友束手無策,缺乏教學經驗是最大的問題。在一段時間的摸索中我發現了在小班的數學活動中,由於其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遊戲和運動,而數學由於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遊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遊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

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遊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遊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遊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採用遊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複的練習也因遊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於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一次,組織幼兒看魔術表演,我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說明,小班幼兒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一點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受這一生活特例的啟發,在幫助幼兒進行數學知識複習時,我就採用了“變魔術”的方法,比如:將顏色和圖形結合起來進行復習,我故意用誇張的動作將各色圖形藏到背後,嘴裡說:“一、二、三,變、變、變!”小朋友都睜大眼睛靜觀到底變出什麼來,注意力高度集中,練習效果也就更好。

所以,我發現工作中遇到困惑並不可怕,在問題中發現解決的方法就可以了。對於小班幼兒如何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遊戲的興趣是很重要的,將其融入到課程中來效果是不錯的。以後我也會多多努力,把工作做好!

教師的隨筆9

一、科學語言

所謂科學性語言是指在舞蹈教學中按照科學的要求正確無誤的闡述舞蹈知識、要求和理念,消除教學中的隨意性,不說沒有科學根據的、主觀臆斷性的廢話, 也不充許模稜兩可或者含糊其詞。教師能否運用科學性的語言同教師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的程度緊密關聯著的,比如芭蕾基本功訓練中的站半腳尖的擊腿動作,教師最好邊示範邊說明這個舞蹈練習的目的,要求以及它所起的作用。如上述的擊腿動作是為了增強腿踝部和腳背的力量,並保證腿和腳上的肌肉準確快速的反應,動作重點落在支撐腿上,軀幹保持筆直,腹部收緊,雙肩勿受牽動,動作時膝蓋要外開等等,這些都是通過長期的反覆實踐檢驗得出的正確結論,是科學的總結。

二、感覺性語言

學習舞蹈與學習文化知識不同,後者絕大部分是前人業已證實的,比較可靠的間接經驗,我們只要理解吸收就行了,而前者必須親自實踐,在做動作過程中由大腦指揮身體運動作用於肌肉,肌腱韌帶和關節,從而產生神經興奮,這種興奮傳入大腦皮層引起運動感覺,這種感覺是人體運動中必然產物,也是指導動作的重要因素。它能幫助你體驗到身體各個部分用力的大小幅度,方向和速度……等等。我們所需要的是正確的動作所產生正確的肌肉運動感覺,只有這種正確的運動感覺才能作為我們學習舞蹈動作的正確訊號刺激。教師可以直敘自己真切的肌肉運動的感受,也可以利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動作或事物來比擬這種感覺。比如學習“平轉”讓人感到自己的身子好像是圓規,軀幹作圓規的上半部,兩條腿作圓規的下半部,旋轉時大腿夾住一件東西不能分開的感覺。一會兒右腳是支點,左腳旋轉,一會兒左腳是支點,右腳在旋轉,每次旋轉前很自然地產生一種起動的運動感覺,這種感覺越是清晰,所學到的技能就越準確牢固。因為舞蹈是成套人體動作所組成的,前一個動作與後一個動作總是緊密銜接著的。

三、藝術性語言

在舞蹈教學過程中運用豐富多彩而又十分貼切的藝術語言來描繪舞蹈動作的意境特別重要,它既能促使學生把動作做得盡善盡美,又能豐富他們的藝術想象力和表現力,但這決不是教師隨心所欲的自我發揮。也不是華麗詞藻的堆砌,總之它不能矯揉造作,不能為藝術語言而藝術語言它必須符合動作的科學性原則,在這個範疇內尋求相適應的藝術語言。

總之,在舞蹈教學過程中,科學語言是基石,感覺語言起領航作用,而藝術語言賦予前兩者以生命力,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但願我們大家共同探索和研究藝術方面的修養,拋棄那些陳舊刻板的、缺乏科學性的、詞不達意的甚至沒有教學效果的語言。以科學的語言正確運用感覺的、生動活潑的、富有教學效益的語言,使我們的在教學上更上一層樓,為藝術教育事業增光添彩。

教師的隨筆10

新學期開學了,班裡來了個可愛的小胖子——暢暢,個頭比同齡孩子高出大半頭,身材比同齡孩子大了一圈,白白胖胖,煞是可愛。

家長離開時,有的孩子哇哇大哭,而他只是默默流眼淚,看上去格外讓人心疼。我走過去想抱抱他,沒想到他開始拳打腳踢,不讓我接近,嘴裡還發出好像武打片裡奇怪的聲音。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也不明白他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我該如何幫助他儘快度過焦慮期?

放學時我和玲玲老師忙著照看孩子們,也沒顧上和暢暢的家長交流。放學後我按照報名的地址找到了他的家,開始了我的第一次家訪。

暢暢的奶奶告訴我,暢暢出生一個月他的爸爸媽媽就遠走他鄉打工去了,一年也只有春節回來幾天。她一個人在家帶孩子、種地、養羊,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顧不上管他,也不敢放他跑出去玩,怕不安全。暢暢從小就和電視機為伴。奶奶怕孩子影響自己幹活,就買來成堆的零食放在暢暢身邊,讓暢暢一邊吃一邊看電視,就這樣暢暢吃成了小胖墩。奶奶還挺高興,覺得把暢暢養得胖乎乎的,兒子媳婦也高興。

而且因為沒有人跟他交流,暢暢只有學說動畫片裡的話,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現在這樣,不讓別人碰,不與他人交流。

瞭解了暢暢的家庭教育背景後,我制定了個別兒童教育計劃。希望通過個別教育讓暢暢儘快融入集體,健康快樂地成長。

吃點心

通過家訪和觀察,我發現暢暢對吃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我想就以吃為切入點走近暢暢。

第一次發點心時,我每發給一個小朋友點心就會有意識地摸摸小朋友的腦袋,以示親切。在發點心時我悄悄觀察暢暢小朋友,他的小眼睛一直圍著我手裡的點心轉。走到他的面前,我笑眯眯地把點心發給他,並摸了摸他的腦袋。或許是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點心上,這次他沒有像上次那樣有強烈的牴觸情緒。我想這應該是可喜的開始,我有信心讓暢暢融入集體,向快樂出發。

再次發點心時,我除了用肢體語言與孩子交流,開始讓孩子們學說“謝謝老師”。大部分孩子都能學著說,走到暢暢面前時,他怎麼也不肯開口。我就說:“老師給你發點心,你給老師笑一個吧。”暢暢接過點心真的給了我一個燦爛的笑容。不管是點心的魅力還是我的魅力,暢暢的笑讓我覺得很溫暖很開心。

玩積木

開學一個星期,孩子們已經基本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再哭鬧了。晨間活動時,大家各自玩著積木,構建著自己的宮殿。突然暢暢走過來拉住我的手,哇啦哇啦說著什麼。這可是他第一次主動來找我,儘管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可我知道他一定有事情要告訴我,我就跟他一起走過去了解情況。原來是他來得比較早,拿了一堆積木在玩,來晚的小朋友從他那堆裡拿了幾塊自己玩,他覺得別人拿了自己的玩具,來找老師告狀。遇到問題能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對他來說真是天大的進步。我對他伸出大拇指,說:“你很棒,遇到問題知道找老師。”並告訴他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的,要大家一起玩才更開心。我接著問兩個孩子,願不願意和老師一起三個人玩?孩子們點點頭,我和他們一起用積木建高樓。高樓建好了,兩個小朋友開心地笑了,我也笑了。暢暢已慢慢敞開了心扉。

變化

為了讓暢暢儘快融入班集體,我抓住一切機會和他交流。晨間接待時面帶微笑和暢暢打招呼,晨間活動時在照顧到全班孩子情緒的前提下,儘可能多給暢暢一點時間陪他玩耍,和他聊天。暢暢有了一點點進步,我都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我和暢暢的爸媽取得聯絡,建議他們每週都和暢暢視訊聊天一到兩次,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一個月過去了,暢暢的行為悄然發生了變化,每天來園、離園能主動跟老師打招呼了,也能跟小朋友正常玩耍了,不再動不動就出拳出招了。看到暢暢的變化,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反覆說:“老師,真是感謝你啊!”

一個學期過去了,暢暢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現在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意願,能與他人正常交流了;行為習慣也發生了變化,能主動幫助老師收拾玩具,排隊喝水入廁時,還會像小隊長一樣指揮著大家,小朋友也都願意聽他的,讓我省了不少心。

寒假裡,暢暢的父母帶著他找到我,他像小鳥一樣飛奔進我懷裡,揚起小臉說:“老師,我想你了。”暢暢的家長說:“老師,謝謝你,讓我的暢暢這麼快樂。”

我的心裡充滿了溫暖,我想這就是幼兒教師的幸福。

教師的隨筆11

我喜歡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受。賞識能給孩子帶來溫暖和希望,使孔子受益匪淺……賞識教育本源是愛,只有對孩子充滿愛的教師,才能真正尊重孩子寬容孩子、激勵孩子。

宇浩是我班的一個“小調皮”,經常搗亂,孩子們都說他是搗亂大王,很多孩子都不喜歡他,錯事、壞事全往他身上套。我們也經常批評、教育他,但收效甚微。

有一天,我的身體有點不舒服,咳嗽不停,全身無力。這時,宇浩拿著我的杯子出現在我面前,輕輕說:“老師,你咳嗽了,喝水呢!”那一刻,我真的很詫異,很感動。想不到他竟然會有如此細心的一面。“謝謝你,好孩子!”我真誠地感謝了他,這時,我發現宇浩的眼神特別明亮。從此,我改變了以往對他以批評為主的教育方法,努力去了解他,發現他的優點,從而去讚賞他、關愛他。其實,孩子也在用心細細地解讀老師的言行,他體會到了我的改變以及對他的愛,他也在悄悄地改變,變得不那麼調皮了,變得更懂事了。

宇浩的故事告訴我們,愛一個好孩子容易。因為他本身就可愛,愛每一個孩子才是大愛。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讓我們帶著賞識走進童心,用大愛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

教師的隨筆12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教師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徑。興趣沒有,學生學得也就沒勁。我覺得學生學習沒有興趣,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創設良好的環境,應該把題目放在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學習。比如:我在教學除法的過程中,“買東西”老師做顧客,請學生做小小售貨員,東西當然由顧客決定,需要的錢數就需要小售貨員作答。答對的要給以獎勵,這樣就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學生們會搶著回答,那就請坐的最認真,上課聽課最認真的學生回答。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請同桌之間相互做顧客和售貨員,看那兩個小夥伴合作的最好,要適時的進行表揚,並加以物質獎勵“小五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比以前有進步,從而鞏固所學的知識。

再就是對學生的問題一概不拒。雖然有些孩子提出一些我們回答不或聽不懂的問題或與知識關係不大的問題,我讓他們放入問題銀行等到以後自己就能解釋,並不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老師來回答,只要認真學習自己就能解決問題。我覺得這樣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進師生關係。

還有在平時上課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出資訊,自己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並引導學生進入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隨筆13

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匯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絡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用懸念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國小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例如:在講授一節新知時,我這樣設計新課匯入,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著教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教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教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裡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教師。但教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教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通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通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新課的講授方式還有很多,但最終目的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教師的隨筆14

愛是真正的老師

偶然間,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愛是最好的老師》,感覺不錯,文章是這樣的:

許多年前,有一個叫約翰霍普金的教授給他的畢業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去貧民窟,找200個年齡在12歲到16歲之間的男孩,調查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然後預測他們的未來。

那些學生運用社會統計學知識,設計了問題,跟男孩們進行了交談,分析各種資料,最後得出結論: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將有一段在監獄服刑的經歷。

25年後,教授給另一批學生也佈置了一個作業:檢驗25年前的預測是否正確。學生們又來到貧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經長大成人了。有的還在那裡住著,有的搬走了,還有的已經去世了。但最終學生們還是與原來的200個男孩中的180個取得了聯絡。他們發現其中只有4人曾經進過監獄。

為什麼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發的地方卻有這麼好的成長記錄呢?研究人員感到很納悶也很吃驚,後來他們被告知:有一個老師當年教過那些孩子

通過進一步調查,他們發現75%的孩子都是一個婦女教過的。研究人員在一個退休教師之家找到了那個婦女。究竟那個婦女是怎樣把良好的影響帶給那些孩子的?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孩子還記著那個婦女?研究人員迫切地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不知道,婦女說,我真的回答不了你們。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情景,臉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語地說:我只是很愛那些孩子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情感、是一種平等關係、是整體接納、是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這樣的愛才能夠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並深刻地影響他們。當孩子體會到我們的愛時,他們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回饋給我們,即使我們不能滿足孩子的物質願望,他們依然會愛我們。因為,這時他們已經知道,他們擁有了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那就是遠比物質更值得人珍惜的--真實的愛。

我們在工作中,給予孩子無限的愛,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享受到成長的幸福,才能讓家長心存感激,也許我們在工作中有過份的舉止,有過激的言行,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傷害,給家長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愛是一筆無形的資產,愛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只有對別人付出愛,才能得到更好的回報。不要把愛的方式當作愛。而給他們真實的需要,真正的愛!

教師的隨筆15

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當然離不開作文教學,不過我的作文教學實在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也沒有什麼很突出的指導,一般以學生自己寫為主,然後從生活中,從細微中著手,讓孩子們樂於表達,樂於寫作,我常對孩子們說:“我們的作文寫下來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只是為自己的成長留下一點記憶,等我們稍大一點,拿出它來讀時,會覺得自己那時候多有趣,達到這一目的就好了。當然如果有寫得好的,與同學與老師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本著這一思想,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以學生自由寫、多寫為主。

讓他們每天寫日記,記下當天最有趣的事,有則長,無則短。每天選出幾篇較好的,讀給孩子們聽聽,有時會把孩子們的作文收集彙編成冊,在班級中傳看。他們聽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學寫進了作文那是一種幸福。那麼寫作的興趣也就被調動起來了。

二、抓住各種機會滲透寫作方法

剛開始要求寫日記時,每天放學,我會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今天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說說聊聊,一方面幫助孩子們回憶,也拉近自己對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幫助孩子對當天發生的事進行一個梳理,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可以寫些什麼。

經常給孩子們讀到一些好文章,我們會共同探討哪些地方讓你感動了,他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它給了你什麼啟發。如果我們碰到這樣的事,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說呢。這都是我在給孩子們創造的一些機會。

其實這樣滲透,對國小生們來說暫時是不會有什麼明顯的用處的,可是我想,如果長來以往,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機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學習方法,寫作技巧,對提高孩子們的習作興趣,習作能力一定會有所幫助的。

三、關於評價

一般來說我對孩子們的作文改得不是很多,大多尊重其原貌,以鼓勵為主,發現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我都會加以表揚,所以我讀的作文有時只讀一句,有時會讀一段,當然全篇好的,我絕不會吝嗇時間,通篇全讀,以此來調動孩子們的習作興趣。

總之,我覺得作文我們在定位時不要給孩子過高的要求,只說是寫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時再注意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學生多寫,老師多鼓勵,孩子們一定會愛上作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