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個人範本>心理學>

心理學學習計劃5篇

心理學 閱讀(2.96W)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做好計劃可是讓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學學習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學學習計劃5篇

心理學學習計劃1

1:身體活動與身體鍛鍊的異同:

身體活動:是由肌肉收縮產生的、具有明顯身體位移的並導致能量消耗高於休息時新陳代謝水平的身體運動。

身體鍛鍊:是指以增進身體健康為目的,以身體運動為內容和手段,有計劃、有組織、重複進行的,具有一定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的身體活動。

身體活動要素:由骨骼肌產生的身體位移;引起能量由低向高變化的消耗;對體制有積極影響。

身體鍛鍊要素:有計劃、有組織、重複進行的身體活動;主要目的是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由大肌肉群收縮引起,具有明顯的身體位移;以身體運動為內容和手段;具有一定的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

最大區別:活動內容。

2:鍛鍊心理學研究的四個核心問題:

?為什麼要鍛鍊(強體、健康、豐富生活、增交流);?誰能夠堅持鍛鍊(環境、心情、性格);?怎樣科學鍛鍊;④如何讓更多人蔘與體育鍛煉(心理、社會因素、生物性)。

3:心理健康的評價標準:

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地瞭解自己,並能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生活理想切合實際;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善於從經驗中學習;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能適度地發洩情緒和控制情緒;在符合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4:怎樣鍛鍊才能獲得較大的心理效應:

選擇令人愉快和有趣的活動;選擇有氧練習或有節奏的腹式呼吸的活動;儘量避免競爭;選擇自控性的身體活動;負荷強度中等為主,心率保持在120左右;每次鍛鍊時間20—30分鐘;長期堅持,養成習慣。

5:體育鍛煉對人格的影響特點:

6:A、B人格行為特點:

A:經常性的時間緊迫感、過高競爭性、易喚起敵意感

B:時間觀念淡薄、輕鬆自在、與世無爭;

研究調查:A型性格在大學生中相當普遍,男生比女生更嚴重;通過太極拳教學可有效改善大學生A型行為的傾向。太極拳的綿緩、舒展、柔和、圓潤、輕靈的動作節奏與時間緊迫感、煩躁易怒、行為急促等行為表現正好相反。

7:鍛鍊成癮:是指個體對有規律鍛鍊生活方式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生理依賴。

區分鍛鍊成癮:

歸因:積極鍛鍊成癮的人能夠控制鍛鍊行為;消極鍛鍊成癮的人則收到鍛鍊行為的控制。 差異:鍛鍊成癮著鍛鍊後更難以休息,併產生更多的壓力;參加體育鍛煉後才可以體驗到高度積極的情感;當錯過一次鍛鍊機會後會產生高度的抑鬱、焦慮和憤怒等情緒體驗;為完成某項鍛鍊計劃傾向於忽視申通的不是、疼痛和傷病。

8:如何控制緊張情緒:坦然面對和接受;做一些放鬆練習;深呼吸;轉移注意力;冥思;

做與當前行為無關的活動。

9:鍛鍊行為的激勵策略:行為矯正策略(提示、訂立契約列表統計出勤和參與情況、獎勵出勤與參與;提供進步的反饋;);認知—行為策略(目標設定、聯合與分心);決策制定策略;社會支援策略;生態學策略;內部動機策略;

10:健康信念模型構成因素:

認識到某種疾病或危險因素的威脅及嚴重性;認識到採取某種行為或戒除某種行為的困難及益處;對自身採取或放棄某種行為能力的自信,也稱效能期待或自我效能。

11:健康信念模型取決因素:

至少中度的動機,讓健康問題凸顯出來;對疾病的威脅進行評估;是否具有如下信念,即潛在的或已經存在的問題是可以預防、可以控制的;出現啟用或引發行為的其他暗示,讓個體促進健康的意識覺醒、

12:影響改變自我效能因素:成功體驗、替代經歷、口頭說服、身心狀態。

13:自我效能感影響方面:個體所選擇的行動、採取行動時所付出的努力;面臨失敗或負面結果時的堅持性。

14:老年人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

缺少一起鍛鍊的夥伴;沒有自己喜歡的鍛鍊方式;不能更方便的看電視;對受傷的恐懼;鍛鍊地點太遠;先前鍛鍊經歷的肌肉痠痛和不適感;鍛鍊的單調性;沒有鍛鍊的充裕時間;鍛鍊不能夠減輕體重;鍛鍊像工作一樣繁重;沒有鍛鍊的必要。

15:老人蔘加體育鍛煉的原因:

提高技能,保持或促進身心健康;社會交際;消磨時光;獲得技能;追求美;獲得快感。

16:知識能力構成具備能力:

專項運動技能和專業理論知識;交流和溝通能力;健康體質評估;運動處方的制定。

17:個體和團體鍛鍊指導的異同:

鍛鍊著的需要和評估;人際關係的溝通;鍛鍊目標的設定;個體與團體鍛鍊知道的心理原則;

18:個體鍛鍊指導的心理原則:鍛鍊計劃的針對性;尊重和保護鍛鍊著的隱私;和鍛鍊著建立恰當的人際關係;

19:團體鍛鍊指導的心裡原則:鍛鍊團體凝聚力的重要性;鍛鍊團體的組成;鍛鍊團體你呢個距離的培養途徑。

心理學學習計劃2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貫徹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貫徹在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對未成年人成長的重要作用,加強對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和管理,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並助其充分認識和發展心理潛能,促進他們心理素質和其它各方面素質得到發展。

二、具體目標:

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性與發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在自我認識、承受挫折、適應新環境,以及學習方法、學習興趣、交友方式方法等方面獲得充分發展;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三、主要內容:

國小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和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國小中、高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養成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四、工作措施

1、全員參與,提高師資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應是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為此,我們首先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兩支隊伍:一是教師群體,二是班主任隊伍。通過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檔案和理論知識,組織外出學習、參觀等途徑,幫助老師樹立新觀念,重視心理輔導教育。

2、面向全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性、發展性、活動性、協同性”等實施原則,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著力於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通過班級各科教學、班集體建設、班級活動、班級文化建設、班級管理以及整合班級內外、學校內外各種教育,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在本學期內組織二次心理健康團體輔導活動。

3、關注個別,重視心理諮詢輔導。

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有關的心理諮詢和輔導。班主任和課任教師要關注班內心理上比較特殊的學生,及時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輔導者要本著理解、尊重、真誠、同感等原則,協助學生提高其正確認識自我、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4、結合德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相結合是學校教育的最佳互補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要與思想品德課、健康教育等相關內容有機結合,同時,利用活動課、班隊活動等,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利用社群教育資源,建立好學校和家庭、社會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

心理學學習計劃3

一、名詞解釋

動機:是行為的直接動機,是引發和維持個體行為的一種內在的心理傾向

特質焦慮:是一種人格特質,即在各種情況中產生焦慮反應的情緒傾向和行為傾向

熱身損耗:已經掌握的運動技能在間歇後不能立刻回覆到原有表現水平,這種特殊的運動成

績下降現象叫熱身損耗

操作思維:是反映肌肉動作和操作物件的相互關係及其規律的思維活動

戰術意識:指運動員在比賽中按一定的戰術目的,正確合理的運用技術和戰術的主動、自覺

的心理活動

運動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鞏固下來的,自動化的,完善的動作活動方式

心理訓練

廣義:心理訓練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受訓者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施加影響的過程狹義:心理訓練師採用特殊手段使受訓者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並進而調節和控制自己行為的過程。

目標設定訓練:是根據有效推動行為的原則設定合理目標的過程。

角色定位:是指運動員比賽前和比賽中對自己、隊友、對手之間關係的認識傾向,它直接左右著運動員判斷自己的比賽表現正常與否,影響著運動員的自信心和比賽應變能力。

二、簡答

1、 1. 個性心理分為:1)個性傾向性: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

2)個性心理特徵:能力、氣質、性格

2. 運動心理學、體育心理學、鍛鍊心理學的關係

區別:1)運動心理學側重研究競技運動訓練和比賽中的心理現象,特別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和變化

2)體育心理學側重研究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特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變化。

3)鍛鍊心理學側重研究體育鍛煉過程中的心理現象。聯絡:三門學科研究內容存在相互交叉和重疊現象

1) 三門學科都是研究體育運動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現象,而體育運動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特徵的

2) 不管哪門學科都是主要研究身體練習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變化規律,這也決定了有些行為的心理學依據是一樣的,只不過是程度和方向上的不同。

3.運動心理學的性質與任務

任務:1)研究人在體育運動中心理過程的'特點和規律以及人的個體差異與體育運動關係

2) 究體育活動對人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徵產生的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

3) 研究掌握運動知識,形成運動技能,進行技能訓練的心理學規律

4) 研究運動競賽中人的心理狀態問題

性質:作為心理學的分支學科,它是闡明體育運動的心理學基礎,研究人在體育運動中心理活動的特點以其規律的學科

4. 倒U形假說的理論要點 倒U形假說的第一個理論預涉及喚醒水平與操作成績的關係,即人處於較低的喚醒水平時工作效率較低;處於中等喚醒水平時,工作效率最高;處於較高喚醒水平時,工作效率下降倒U形假說的第二個理論預測涉及工作任務性質對喚醒水平與運動成績關係的重要作用:

1)高喚醒水平時耐力,力量和速度性運動專案的最佳成績所必要的

2)高喚醒水平會對發雜運動技能活動,精細肌肉活動以及要求協調性、穩定性和一般注意力的活動會產生干擾

3)對所有運動任務而言,稍高於平均水平的喚醒比平均水平或低於平均水平的喚醒更合適

5.專門化知覺的特點

1)專門化知覺具有綜合性,往往依賴多種分析器的同時活動

2)專門化知覺具有專項性,不同的分析器依專項特點而不同的專門化和知覺中起不同的作用

3)動覺是專門化知覺的主要因素

6. 短時運動記憶的遺忘曲線

同言語反應相似,運動反應的記憶也有一個遺忘過程,大致在一分鐘左右完成。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先快後慢。

7. 熱身損耗對運動員有何啟示意義

1)上場前準備活動必須認真做,且準備活動的動作結構、頻率等特徵應儘量與所要完成的動作技能相似

2)在比賽間歇過程中,如果利手、利腳時需要休息,可利用非利手、利腳在臨賽前做熱身活動,以保持利手、利腳的技能定勢

3)當對方競技狀態極佳,勢不可擋時,要採取措施,想方設法打亂對方的定勢,如;要求暫停或故意拍球以推遲發球時間等

8. 認知決策與直覺決策

兩者相同點:首先,它們同屬決策過程;其次它們均有較好的決策正確性 兩者的區別:1)運動情景的要求不同

2)可以利用的線索不同

3)決策過程的速度不同,直覺決策速度極快

4)決策結果的準確程度不同

5)決策過程的意識程度不同

6)決策過程的分解程度不同

9. 意志品質

1)自覺性:是指能深刻的認識到自己行為的目的,並主動的支配自己的行動

使之符合於該專案

2)堅持性:是指在完成艱鉅任務時堅持不懈的克服困難的意志特徵

3)果斷性:是能迅速明辨是非,迅速的採取決定和執行決定的意志特徵

4)自制性:是自覺控制自己的情緒,結束

10. 運動技能的基礎特徵

1)指向目標,即運動技能都有其各自的操作目標

2)運動技能的操作具有隨意性,既不能把反射性運動視為運動技能

3)動作技能需要身體、頭或肢體的運動來實現任務目標,這是運動技能區別於人類其他技能的基礎

4)為了實現技能的操作目標,人們需要對動作技能進行學習或再學習

11. 運動技能形成的階段

1)認知定向階段

2)動作的連線階段

3)協調完善階段

12.心理訓練

廣義:心理訓練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受訓者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施加影響的過程

狹義:心理訓練師採用特殊手段使受訓者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並進而調節和控制自己行為的過程

13. 目標設定的原則

1)設定短期與長期相結合的目標

2)設定具體而明確的目標

3)設定實現而具有挑戰性的目標

4)儘量設定任務定向的目標

14. 運動員參賽角色的合理定位

1)無論即將開始的比賽對手是誰,賽前都應對自己或全隊的參賽角色進行重新定位

2)隨著比賽進行中雙方成績的變化,運動員本著必須“衝擊”對手的原則及時調整比賽角色

3)明確比賽過程的關鍵性指標,並對這些過程指標堅定必勝信念

4)無論比賽結果如何,賽後均因對自我和全隊進行重新定位

15. 情緒的生理調節

表情調節 、呼吸調節 、活動調節 、飲食調節

16. 情緒的認知調節

表象調節 、暗示調節 、宣洩調節 、情志轉移 、激化調節

17. 情緒的環境調節

音樂調節 、顏色調節 、氣味調節

三、理解

⒈人的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1)人的心理是客觀現實與人腦相互作用的結果

2)客觀現實是人的心理的源泉

3)社會生活實踐對人的心理起制約作用

4)人的心裡是客觀現實的主觀映像

5)人的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積極的,能動的反映

⒉ 20世紀20-30年代運動心理學的建立與發展 代表人物:格里菲斯

⒊ 20世紀60-70年代運動心理學的發展

1)1965年在羅馬召開了第一屆運動心理學會議

⒋ 中國運動心理學的發展:1942年吳文忠、蕭忠國出版第一部體育心理學

⒌ 動機的分類

生理動機與社會性動機

有意識動機與無意識動機

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

⒍ 認知評價理論的幾個重要概念

第一:事件的控制性功能與人們的自我決策有關

第二:事件的資訊功能與人們的能力體驗有關

第三:加強內部動機的事件稱為資訊性事件

第四:加強外部動機的事件稱為控制性事件,因為這些事件的控制性功能超過了資訊性功能

⒎ 任務定向與自我定向

有完成一項任務的過程中,如果強調的重點是任務本身,那麼,人們對自己表現出來的能力的知覺是以自己個人為參照系的,不同他人做比較。因此,可以預測,這種任務定向有助於培養和提高人的主觀能力感。而自我定向則不同,它考慮的主要是個人的能力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自己表現出的能力的知覺意味著對自己是否比別人強這個問題做出的評估。因此,可以預測,這種定向更容易使人們產生能力不足之感。

⒏ 情緒狀態的分類心境、激情、應激

⒐認知焦慮與軀體焦慮

研究表明,認知焦慮與完成認知任務的成績呈現出更強的負相關,提示認知焦慮,對認知任務有更重要的影響。研究還表明,軀體焦慮與運動任務的成績呈現曲線相關的關係,提示軀體焦慮對運動任務有更為複雜的影響

⒑ 個人最佳功能區理論是蘇聯學者漢寧提出來的

⒒ 多維焦慮分為哪三種

認知狀態焦慮 、 狀態自信 、軀體狀態焦慮

⒓ 凱利的三維歸因理論

凱利的三維歸因理論認為,人們行為的原因十分複雜,必須在類似的情境中進行多次觀察,才能做出個人或是情境的歸因。人們要橫跨三種不同的範圍來檢驗因果關係,即客觀刺激物、行為者和所處情境。人們在做出歸因決斷時還要依靠三種不同的資訊資料,即區別性、一致性和一貫性資料。

⒔ 習得性無助:是指由於無法控制某時間的出現或消除而感到無能為力,是後天形成的。它給運動員帶來的心理創傷往往是很嚴重的

⒕ 阿爾波特的人格品質:

1)特質 2)共同特質3)個體特質

⒖ 艾森克提出的人格的三個基本維度

內向外 、神經質、精神質

⒗ 感覺與知覺的關係

兩者的區別:感覺反應事物的個別屬性;知覺反應事物的整體屬性

兩者的聯絡: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屬性的感覺越豐富,對事物的知覺才越完整

⒘ 知覺的基本特徵

1)知覺的完整性

2)知覺的選擇性

3)知覺的理解性

4)知覺的恆常性

⒙ 專門化知覺的含義

是專項運動對運動員心理要求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運動員在運動實踐中經過長期專項訓練形成的一種精細的綜合性操作,知覺能對自身運動和環境線索做出敏銳

⒚ 記憶的分類

感覺記憶、 短時記憶 、長時記憶

⒛ 不同技能長時記憶的比較

連續技能比分立技能記憶得更好,主要原因可能是初學量的不同

21.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及內部聯絡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這種反映是藉助於語言來實現的

22.思維的分類

1)動作思維 2)形象思維 3)抽象思維

23.概念與詞的關係

1)沒有詞就沒有概念,沒有概念也就沒有詞

2)詞並不完全等同於概念

心理學學習計劃4

本學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為保障,以學校的工作計劃、德育計劃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通過多種形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努力創造條件輔助和激勵學生健康成長。

一、指導思想: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內涵,國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國小德育大綱中已明確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國小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二、具體目標:

1、注重學生心理輔導,做好學生心理諮詢工作,做好個案輔導、登記工作。

2、重視心理諮詢室的常規建設,努力發揮心理輔導室的作用,進一步在全校做好宣傳、發動、普及、教育等工作。

3、重視學生心理團體輔導工作。

4、不斷豐富教師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做好家長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6、充分利用班隊會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學期最少開設兩節以心理健康為內容的主題班隊會)

三、內容要求:

1、學習心理與智慧發展指導。

(1)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潛能,激發其學習的信心。

(2)引導學生形成強烈持久的學習動機。

(3)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學習策略的輔導,包括閱讀、記憶、思維、問題解決、自我監控等策略。

(5)特殊時段的學習心理調適。如競賽前夕、升學考試前夕。

2、情緒、情感、情操教育。

(1)認識情緒的豐富多樣性與易變性。學會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2)掌握控制、表達、發洩情緒的適當方式與合理途徑。

(3)學會保持積極心境的方法。

3、堅強意志與承受挫折的教育。

(1)培養堅持不懈、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

(2)培養學生形成處事果斷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導學生正確應對挫折與困難。

心理學學習計劃5

一、說明

(一)課程定義:運動心理學是研究人在體育運動中的心理活動特點及規律的科學。

(二)編寫依據:本教學大綱是依據《武漢體育學院教學概覽》(20xx/2011學年)中各專業本科教學計劃。

(三)目的任務:本課程是體育教育專業的專業主幹課程。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掌握各種心理現象的概念及其在體育運動中的表現特點;理解心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及在體育運動中的具體表現;瞭解運動員心理調控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四)課程類別:體育教育、社會體育、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學、運動人體科學、公共事業(體育)管理等專業必修課。 (五)學時數與學分:54學時,3學分。 二、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

三、教學內容與知識點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心理學的研究物件和任務

知識點:心理現象、心理學研究的任務、心理學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人的心理實質

知識點:心理是人腦的機能、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心理的能動性 第三節 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知識點:心理學獨立的標誌、心理學的學術流派、運動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第二章 認識過程 第一節 感覺和知覺

知識點:感覺和知覺的定義、感覺的分類、知覺的分類、感受性與感覺閾限、感受性變化的基本規律、知覺的一般規律、錯覺 第二節 表象和想象

知識點:表象和想象的概念、表象的分類、想象的分類 第三節 思維

知識點:思維的定義、思維的種類、思維與語言的關係、思維的過程、思維的形式、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思維的品質 第四節 記憶

知識點:記憶的概念、記憶的種類、記憶過程分析、增強記憶力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 情感和意志 第一節 情感

知識點:情緒和情感的概念、情感和需要的關係、情緒和情感的作用和功能、情緒和情感的分類、心境、激情、應激。

意志

知識點:意志的概念、意志過程的特徵、意志品質及其與體育運動的關係

第四章 注意 第一節 注意概述

知識點:注意的定義、注意與其它心理現象的關係 第二節 注意的種類

知識點: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後注意

注意品質

知識點:注意範圍、注意穩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轉移

第五章 個性 第一節 個性概述

知識點:個性的概念、個性的特徵 第二節 個性傾向性 知識點:需要、動機、興趣

第三節 氣質和性格

知識點:氣質的概念、氣質的分類、性格的概念、性格的分類、性格的測量、氣質和性格的關係 第四節 能力

知識點:能力的定義、能力的分類、能力的個體差異、智商的概念 第六章 青少年學生和運動員的心理特點 第一節 個體心理髮展概述

知識點:心理髮展的概念、影響個體心理髮展的因素 第二節 少年期學生和運動員的心理特點

知識點:少年期學生和運動員生理髮展對心理髮展的影響、少年期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特點、少年期學生認知發展特點 第三節 青年初期學生和運動員的心理特點

知識點:自我意識發展特點、思維發展特點、情感發展特點 第七章 運動知識技能學習過程的心理分析 第一節 運動知識學習過程的心理分析

知識點:知識掌握的一般特點、運動表象的形成、動作概念的形成 第二節 運動技能學習過程的心理分析

知識點:運動技能的定義、運動技能的分類、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練習曲線、影響運動技能遷移的因素 第三節

第八章 學習和鍛鍊積極性的心理分析

第一節 學習動機

知識點: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 第二節 學習興趣

知識點:興趣的定義、學習興趣的培養 第九章 運動員身體訓練的心理學基礎 第一節 身體訓練的心理學意義

知識點:身體訓練對心理的影響、身體訓練對心理因素的依存性 第二節 速度素質訓練的心理特點

知識點:速度素質與心理素質的關係、發展速度素質的心理特點 第三節 力素質訓練的心理特點

知識點:力量素質與心理素質的關係、發展力量素質的心理特點 第四節 耐力素質訓練的心理特點

知識點:耐力素質與心理素質的關係、發展耐力素質的心理特點 第三節 靈敏質訓練的心理特點

知識點:靈敏素質與心理素質的關係、發展靈敏素質的心理特點

第十章 運動技術訓練的心理學基礎 第一節 運動技術訓練中的心理因素

知識點:運動技術訓練與心理因素的關係、心理定向在運動技術訓練中的作用 第二節 運動知覺及其在運動技術訓練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