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個人範本>心理學>

心理學心得(精選15篇)

心理學 閱讀(2.74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理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心理學心得(精選15篇)

心理學心得1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他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理論的支援。

一、瞭解了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容和框架

通過學習,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對一些基本概念有所瞭解,特別是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差異等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瞭解。這些有利於自己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做好教學工作;有利於自己用科學方法指導工作,減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一 意識到師生交往和課堂互動的必要性

師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作為教師要能夠和自然地和每個學生交流、談心,做他們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願意接近。要能夠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有統一的奮鬥目標,師生關係融洽,互相愛護、關心和幫助。

教師要真正瞭解和理解學生,不要有認識上的偏差。給學生適當的期望值得,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方法,形成科學的對待學生的態度。

二 明確了自己將來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1、做好教學工作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師德和穩定的心理素質。要熱愛教學工作,充分認識到教學工作的偉大和重要,對業務進行認真鑽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穩定的心理,對待學生生活上要關心,學業上要嚴格要求,要作到“嚴而不畏,敬而不遠”。

2、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學基本功。

(1)認真作好課前的準備工作:

寫好教案,在寫好教案的同時,每堂課之前還要充分做好上課的準備,預先對內容進行安排,列出提綱。

(2)講課時要以學生為中心

要給學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有良好的教風,要更加嚴格遵守教學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早退更不能曠課,嚴格要求自己。注意多和學生進行互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3)不斷提高教學基本功。

教師僅僅只有一個專業領域方面的造詣是不夠的,還應該有系統的專業知識,有較為豐富的相關專業知識。自己要不斷提高各種能力,適應教學的要求。

總之,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提高了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有於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心理問題,提高了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自己要不斷深入學習下去,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心理學心得2

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諸多非智力因素嚴重地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其中學生的學習品質決定著學習的有效性,也可以說,學生的學習品質是學習的有效性的先決條件。學習品質是指在學習行為中表現出的穩定的心理特質,主要包括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在學習中表現出的意志品質等。我們常常說學生的學習品質差,並不是說學生的思想品德差,而是說學生的學習品質有缺陷,上述的默寫就是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品質缺陷——不細心、不認真——的具體體現,以致於長期形成錯誤的認識。

不細心、不認真的不良學習品質與學生的生性或後天的習得有關。有些學生天生粗心,學習粗枝大葉,毛毛草草;有的學生是後天習得的,以致於養成“草上飛”“不紮根” 的不良習慣,在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學生擁有更多的是“草上飛”“不紮根”“如浮萍”“蜻蜓點水”“粗枝大葉,敷衍了事”的不良學習品質,因此我們培養學生細心、認真的學習品質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從根本上培養和提高學生細心、認真的學習品質,是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眾望所歸。

不細心、不認真的學習品質缺陷是可以彌補的。在教學中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在思想上重視,並在實際操作中予以糾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細心、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從默寫的角度看,給學生講清多一撇添一點的危害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多一撇將“沁”寫成“泌”, 閻錫山、馮玉祥兵敗中原,被後人戲稱中原混戰是敗在一撇上的戰爭;添一點將“烏魯木齊”變成“鳥烏魯木齊”,使廠家慘遭18萬元的損失。血的教訓,慘重的代價足以引起學生們的重視,從而培養學生細心、認真的學習品質。

細心、認真的學習品質需要培養,善思考、善理解的學習品質更應該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默寫“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學生將“岸”寫成“暗”;讓默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學生將“木”寫成“暮”;讓默寫“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學生把“漁”寫成“魚”; 讓默寫“別有幽愁暗恨聲,此時無聲勝有聲”,學生將“幽”寫成“憂”;讓默寫“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學生將“淘”寫成“濤”。仔細思考,學生出錯的原因在於不理解或沒有動腦筋。“無邊落木蕭蕭下”中的“落木”在高一《說“木葉”》中學過,如果動腦筋,善理解,把“木”理解成“木葉”的話,是不可能把“木”寫成“暮”的;如果理解了“別有幽愁暗恨生”中的“幽”是內心深處的意思,就不可能把“幽”寫成“憂”。

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思考不理解導致了常常寫錯字的結果,嚴重影響了多思考、善理解的學習品質的養成,美國潛能成功學專家拿破崙·希爾說:“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其實很小,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就了巨大差異。”很小的差異指的是人的智力,巨大的差異指的是人生結果。長期擁有不思考不理解的學習品質缺陷,必然造就人生的“巨大差異”,因此培養學生多思考、善理解的學習品質尤顯重要。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育學生多問“為什麼”,即使一個詞一句話都要問一問“為什麼是這樣”,時間長了,學生就會養成多思考、善理解的學習品質。

運用心理學知識既能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又能解決好教學工作中的問題,更能讓學生在健康心理的陽光下成長,這就是我學習心理學的體會。

心理學心得3

《拖延心理學》這本書是我入職前就細細品味過的一本科學類讀物,還是在學校圖書館某個書架上發現它的,讀它的理由很簡單,我認為自己也是一個身患拖延症的病人,而且有愈發嚴重之勢。比如與友人赴約,我往往會把時間預算得剛剛好,不遲也不早;比如說上班的時候,喜歡在規定時間前一兩分鐘再安心地打卡;又比如說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喜歡把作業拖到節點前一兩天才開始做,像是現在的讀書筆記,明天就是截止日期了,這才開始匆匆動筆。

正像書中反覆提到的一句話,拖延者總能在最後關頭之前完成任務,只是在拖延的過程中多了幾分煎熬。

我本著從書中找尋靈丹妙藥的心態從第一頁翻到了最後一頁,這才發現,原來書中所說的大多是緣由,而非解決方法。可見,想根治拖延也沒有什麼好方法。類似的問題還有如何逃避孤獨?如何克服自卑?也許我們也沒必要去對付它們,心平氣和去接受也許比堂吉訶德大戰大風車要強得多。

對於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於遙遠、無法自我約束。仔細想想,我喜歡把赴約時間調整得剛剛好,是由於我曾經提早到達,一個人站在街角或者坐在咖啡店裡等待,而我又恰恰是個厭惡等待的急性子,於是選擇了這個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提前到達,我又感到十分慚愧;至於在學習上的臨時抱佛腳,我想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暑假前幾天,滿懷信心要先完成假期作業,後面就可以毫無壓力地恣意玩耍。可是總會有犯懶的時候,心裡反覆安慰自己,我只是稍微休息幾天,過幾天接著寫。然後暑假就不知不覺進入尾聲了,而沒完成的作業還有大半。當然,最討厭的還是假期最後幾天厚著臉皮來抄作業的小夥伴們,也許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讓原本按時完成作業的自己,變得不那麼勤快和樂於分享。

所以,當你拖延的時候,還是要看看這件事是否會對其他人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接受隱藏在內心中的拖延小妖精。就像書中最後寫道,“快樂來自於按照你的價值觀健康地生活,來自於跟他人和跟自己內心深處的連通,它還來自於能夠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來自於不管拖延是否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仍能夠如實地接受它,就像雖然花園裡長著一些蒲公英,而你依然能夠樂在其中”。

拖延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當我們感到了自己在拖延某事時,說明我們已經在開始排斥它了。就像看到了蛇或者蜘蛛時產生的恐懼之情,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和順理成章。

因此,還不如將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感興趣或最適合自己的事情上,因為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壓根不會拖延。至於那些不感冒的事情,還是主動把時間節點提前,然後在節點到來前加班加點吧。

心理學心得4

一、

愛情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從整體說每個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種族對它都各有不同的見解;無論結論是什麼,歸根到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們在相同的外在條件下對愛情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多共性。許多看似不相關的規律都互相存在著聯絡,由多種社會原因構成當時人們共同的愛情價值觀。儘管生活在同一時期、同一壞境或一樣的種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先天或是後天的因素,從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念。

上這課之前,自己內心所謂的愛情觀,不過都是那些不成系統的思維與偶爾的神遊所產生的無厘頭的想法;正如羅曼在《戀愛的人們》中所說:“就算辣椒足夠的辣,但還是會想到它足夠的香。”對一切愛情效應都是自我的不完全的瞭解。對很多問題都是迷糊的,比如在不同時期人們對愛情的需要是多樣性的,其中有作為交換的功利性的——比如歷史上的和親,有作為侵略藉口的——比如古希臘與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線,特別是在中國古代,對自由的愛情大多時期都是禁錮的;古代的女子談愛情的自由那都是不守三綱五常的、都是下流的,在幾千年的程序中,她們就沒有獲得真正隨心的愛情,而又從何來談觀念。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一個女子想得到如自己所願,要付出甚至是生命的代價。在現在社會,固然很寬鬆,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所想的權利。但現在人們在考慮伴侶或是結婚物件時,總是追究得更多,兩個人之間互相都想在這場愛情中獲得更多;總是不停的揣摩對發的想法,可是愛情到最後沒有人能真正的全身而退,不存在許多人總是抱怨付出了些什麼而最終傷的越深。

人們總是在進行不同的針扎,誰都期待遇到自己心目中的標準物件,在現在越來越物質的社會,更多人的愛情價值觀發生轉變;就比如說有的女孩把愛情當作生活必需品LV則是生活奢侈品,而有的女孩把LV當作生活必需品愛情則是生活奢侈品。每個人都對自己的選擇有獨到的見解,我們卻不能單純的認為那種才是正確的,每個人的想法總是千差萬別。我們不能根據我們的想法對別人評頭論足,在自己遇到同類事情的時候,也總有矛盾、總有困惑,總覺得無論怎樣選擇總是有人要在愛情中受傷。這課對不同人的心理以及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產生怎樣的愛情觀念做出很多解釋,很多問題都是從普通人的生活中發現並闡述,愛情並不是誰誰特有的;每個人的看法不一,但很多的基調是一樣的,就像畫畫那樣,要求每個人選顏色的基調一樣,但結果卻是各有風格。很多你不能接受的並不代表別人不能接受,這一分鐘不能理解並不代表一直都不理解。愛情很奇妙,能讓兩個不認識的人最終在一起,並且很多是一生。兩個人的遇見,如果你對對方感興趣,你就會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如果正好對方的想法和你一樣你們在一起的機率就會無形的增多;但這也不排除外界的影響,比如家族的阻礙——羅密歐與朱麗葉就是最好的證明,明明相愛的兩個人總是會因為種種原因最後不能在一起。這其中還有很多比如相互之間的不信任,很多人的愛情出現背叛之類的事,歸根都是從兩個人之間不信任引發的。以前的社會條件下總是很少發生異地戀之類的問題,現在資訊處於膨脹化的年代,以前的很多不可能都變成事實;有些明明相愛的人總是會出問題,其實並不能怪誰,電子郵件中愛的表達並沒有在臉頰上真實的一吻那樣動人;長距離的浪漫關係通常沒有身邊的浪漫關係那樣更令人滿足。並不是雙方出現了問題,而這就是人性最初的解釋。羅伯特·斯騰伯格認為,三大基石能夠組合成不同型別的愛情。

愛情的第一個基石是親密,包括熱情、理解、交流、支援及分享等特徵。第二個基石是激情,以身體的慾望激起為特徵。激情的形式常常是對性的渴望,但是,從伴侶處得到滿足的任何強烈的情感需要都屬於這一類別。愛的最後一個基石是承諾,包括將自己投身於一份感情的決定及維持感情的努力。在本質上,承諾主要是認知性的,親密是情感性的,而激情是動機性的。愛情關係的“熱度”來自激情,溫暖來自親密,相形之下,承諾所反映的是一個決定,它完全不是情感性的。

二、

每個人都要經歷或多或少的愛情,不能結果如何,但都有開始和過程,我們每個年齡段、每個成長壞境都深入的影響我們的戀愛觀。在此後的生活中也會影響,喜歡什麼樣的型別有來自內心的剖析,但外界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我個人的觀點是最初自己喜歡的什麼都會因為時間壞境的不同而改變,但都會在內心掙扎,那是不是我想要的,都會不停的問自己;自己是不是需要或者是有沒有必要擁有這一段感情。相信很多和我一樣的同齡人也經常這樣掙扎,總是在想我們之間合適嗎,我們之間有可能嗎,在這思考之間我們會失去一些然後得到一些;但不管結果是怎麼樣,我們都會成長、都會把以前想不明白的自然就明白了;兩個人是否會在一起,比如兩個人是否有思想上的交流、是否都互相愛對方這些都很重要,但我個人認為兩個人最重要的是要相互理解、信任與支援。如果每天都用吵架結束談話,都互相覺得對方不理解,雙方都保護自己那所謂的自尊心;最終,無論怎麼相愛的兩個人都會在爭吵與猜疑中失去彼此。欺騙和背叛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並不是所有的欺騙都是惡意的;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沒有必要斤斤計較那偶爾的欺騙,我是說好的欺騙。更沒必要在吵架的時候把那些不快樂的全翻出來說落一遍、這樣無休止的說落,沒有人能夠承受的了,就連莎士比亞都無法承受她老婆天天的暗罵與說落,最後鬱鬱而終;更何況廣大的平常人呢!背叛在很多人看來都是不可容忍的,也包括我,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伴侶背叛自己,可是背叛的事還是天天發生;而最後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藉口。在我看來這些都沒有必要,如果不愛了就不愛了,誰也沒有必要在背叛與被背叛中不停的糾纏。

戀愛就像吃辣椒,不吃的時候它總是奇香無比,但真正吃的時候卻辣的你痛不欲生,後悔莫及,發誓永不再吃,然而辣勁剛過,你又對它朝思暮想。越辣越香,越香越辣,你總是在思念與後悔之間遊離,這就是愛情的邏輯。

——《戀愛的人們》羅曼

三、 這門課的一系列觀點,在或多或少上可以較好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對愛情的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讓能給處於對愛迷茫與掙扎的青年一個方向。更好的去理解愛的含義,懂得理解他人的感受,在這之間並懂得成長要付出的代價。在以後遇到事情上能較好的解決,並儘量給自己留下較少的遺憾。

心理學心得5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樣去教幼兒、怎樣主動和幼兒溝通是很重要的。

幼兒心理學是研究3——6、7歲幼兒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的科學。有幸在遠端研修中學習到了幼兒心理學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我認識到,對幼兒進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兒的心理髮展的特點和規律,必定不會成功,甚至適得其反。

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由興趣驅使的學習積極性;語言指導下的直觀形象性;學習的無意性和個別差異性。在我及我周圍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這些,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常常不知不覺地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扼殺了。

有時,當孩子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時,老師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好奇、好問、好探究、好模仿的學習心理,常常給孩子的就是隨口亂答,甚至還表現出不耐煩。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從幼兒的興趣和適合幼兒的活動入手,給幼兒創設利於他們學習的環境來進行教學活動。另外,對幼兒提出的任何問題,首先都要給予肯定,然後認真回答,回答不出來的,可以請其他幼兒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師就直接告訴幼兒,老師將下班後在書中或網上找答案後再告訴你。同時,也請幼兒自己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師講的案例裡的老師一樣,既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慾,又激發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還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學習了幼兒心理學後,對“幼兒教育國小化”這一普遍現象,我也是體會深刻,感到茫然與無奈。根據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及規律,幼兒的認知力、理解力還未達到國小生的水平,機械的模仿、死記硬背,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在幼兒園學的國小知識最多能讓幼兒一、二年級時一時領先,以後就不可能了,這樣反而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幼兒應該在活動與遊戲中獲得知識、開發智力、培養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學前教育狀況又如何呢?我們有目共睹,深有體會。

我期待著讓每個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科學的教育觀早日駐入每個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心理學心得6

看了這本書,第一個感受是糾正了我對一些心理學原理的認識。具體地講,以前關於教學方面的心理學理論自己是知道一點的,但是看書之後發現,有些理論不是自己以前認識的那樣,以前的認識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錯誤的。

比如關於“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自己在寫文章的時候好多次用到這個心理學原理。在看雜誌上的文章之時,偶爾也能看到作者引用這個心理學原理。然而,殊不知,艾賓浩斯是利用無意義音節作為記憶材料來得出這個遺忘規律的。後來的研究證明,如果學習材料是有意義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學生理解之後,就很難遺忘。這個時候,顯然不能用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來描繪概念和原理的學習與遺忘。這段論述對我的衝擊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學”面前,我感覺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時,這段論述也讓我聯想到了我們平時教學中要多多增加有意義的學習。對此,書中也有類似的論述,例如根據加涅對學習的分類,可知學習有言語資訊、智慧技能、認知策略之分。在言語資訊的一個亞類——符號學習中,因為符號學習屬於機械學習,故學習者可以在無意義材料中人為地賦予某些意義,使機械學習易於記憶。這種改進記憶的方法被稱為記憶術。那麼我們可否作這樣的推論,對於艾賓浩斯的無意義音節材料,如果記憶者採取記憶術來記憶,那麼其遺忘規律就不在是“先快後慢”了。

再如,當前在討論教學問題時,經常聽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說法。那麼,到底什麼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一般的說法是“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尊重學生,跟著學生的思維走,等等。這些當然是對的,但顯然是不具體的。當今建構主義學習觀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指教學時應仔細考慮學生帶到教學情境中的已有知識、技能、態度和信念。同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並不意味著教師放棄教學責任。在“規則學習的過程和條件”一節中更是明確指出:在課堂教學情境中,完全由學生獨立發現規則的情況較少,更多的是在教師指導下的發現。這樣的觀點讓我聯想到,學生雖然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但這個“過程”的發起者是教師,同時教師也是確保這個“過程”得以順利通暢的關鍵因素。

類似地情況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常說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一直以為這種教學論是具有一定科學依據的,然而事實是這些教學論就是哲學取向的教學論。科學取向的教學論在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興起。還有,如看了“學習心理”部分就會發現,機械學習在學習心理學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強化刺激這些手段具有正統的心理學意義。

看了這本書,第二個感受是讓我看清了我們平時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實具有重要的心理學原理。具體地說,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有一些教學方法被“素質教育”或者“新課程”套著一些“帽子”,殊不知,在這些“帽子”下面,隱藏著重要的心理學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據迷箱實驗,提出可以把學習看做是刺激與反應的聯接,並在這個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三大學習定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這三個定律反應了學習動機、練習、強化和反饋在這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學習的實質是條件反應形成和鞏固的過程,其中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條件是動機和強化。雖然這些研究成果與當今建構主義心理學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習的本質。據此我不得不聯想到朱國榮老師在杭州的那堂《長方形面積》:課中,在學生已經發現“長乘寬”就是“每行幾個乘幾行”之後,朱老師安排了一系列的關於“每行幾個,有幾行”的強化練習。當時我覺得這個過程有點死板,或者說給予學生再次去體悟的成分少了一點,感覺“不太好”。但從今天學習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過程,才發現那是符合心理學規律的。

看了這本書,第三個感受是增加了我對教學與心理學關係的理解。具體地說,以前只知道該這麼做,但為什麼這麼做,有沒有什麼理論依據,是不知道了,而在看書之後,我找到了教學與心理學的聯接。

看了這本書,第四個感受是增加了我做好教學研究的信心。()具體地說,以前總認為教學研究是一件非常深奧的事情,是那些非常聰明的人才能有實力去完成的事情,但是現在,我想我也可以去嘗試。

比如,國內外心理學家、學者通過長期的調查研究發現,教學效果同教師的智力水平並無顯著的相關,教師的知識水平同學生的學習成績也無顯著相關。

再如,調查顯示,不經過大量的課堂教學實踐就成為專家教師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成為專家教師,就必須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

我們都身在教學一線,正在進行著大量的教學實踐,我們都有成為教學專家的可能性,因為我們具備這樣的條件。

心理學心得7

  一、管理心理學在學校教師管理活動中的應用

(一)學校在教師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其根源

從當前許多學校的教師管理工作情況來看,存在著重管事輕管人,重管結果而輕管過程的傾向,更有甚者,要求教師每天上班簽到、坐班定時和下班點名,似乎只有時刻把教師管得嚴嚴的,才能顯示出管理的威力和水平。這種管理策略,對某些企業或許確有實效,但對教師來說,若無視其工作特點和職業的社會特殊性,照搬照套,則未必是一種高明的管理。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教師的工作特點和心理特徵。

(二)學校教師積極性的心理分析

積極性是推動人們去從事創造性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也是主動自覺、認真負責、創造性的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是在需要和動機的推動下,在目標的指引下產生的。 教師工作積極性主要表現為:在政治上,有鮮明的觀點, 堅定的立場,有一定的政治敏銳性和鑑別力;在思想上,敬業樂教,默默奉獻,有自我犧牲精神,有正確的教學觀、育人觀、質量觀;在行為上,注重師表形象,一言一行不失為人師表的特殊身份,嚴謹治學,勇於創新,不斷增長自己的才智與學識;在工作上,勤奮工作,恪盡職守,善於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從組織,顧全大局,較好地完成學校分配的各項工作任務。

(三)解決教師管理問題的措施

刻師在工作過程中,其心理活動和所處的心理環境直接影響著他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學校管理者只有掌握教師的心理特徵,有效地運用心理學這個“神祕武器”,才能創造出適合教師工作的心理環境,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所以,研究作為辦學主導力量的教師的職業心理特徵及其管理策略,對學校的有效管理有著極大的幫助。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中,會遇到積極、熱情、主動、能幹的教師,也會遇到消極、冷淡、被動、敷衍的教師。作為管理者,應該明確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是否能夠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學校領導管理成敗的關鍵。學校進行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主要靠教師的積極性,靠調動教師內部的動力。學校領導必須認識到教師在學校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校長的管理思路再好,也需要教師去積極實施。教師的積極性決定一切改革的成效,從一定意義上講,教師的積極性反映學校的辦學水平。只有在瞭解教師積極性的來源、規律及心理活動的基礎上,善於運用各種管理手段,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才能出色的完成預訂目標。

  二、管理心理學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一)學校在學校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其根源

學生中,有不少人由於文化知識不突出,而受到同學的歧視。一方面,他們在心理上失衡,不願讓別人稱他們為差生,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同學之間產生了一條明顯的界限。他們雖在校園裡學習,卻沒有身處學校的優越感,這種來自社會和心理上的壓力,使不少人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因此悲觀、失望,甚至自暴自棄。但另一方面,在他們內心深處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他們渴求新知,積極進取,希望自己的價值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只有刻苦學習的緊迫感,而由此產生的潛意識的心理動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了他們自強向上的競爭意識。

(二)解決學生問題的措施

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和思想規律,對其進行正確的教育和管理,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作用,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和創造性,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來探討一下如何運用管理心理學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學生在校園內虛度光陰。

1、運用社會心理動力機制促進班級管理

學生管理規定、班集體目標、班集體輿論和班集體規範構成了班集體的動力系統。在班集體動力系統的規範和壓力下,學生常常表現出從眾、服從等社會心理現象,如遵守作息

制度,早上要按時起床,整理內務、出操等。從眾和服從是在規範、群體的壓力下發生的,它只是個人不願被集體排斥或制裁所做出的妥協,並非自覺自願的行動和態度的真正轉變。因此,班級管理運用動力機制不應僅滿足於此,要注重運用榜樣的力量,促進學生出現模仿從同榜樣的社會心理現象,這樣才能使班級管理獲得質的提高。“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的教育者角色使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必然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行,以班級中進步的同學為榜樣,是促使學生模仿併產生認同行為的重要方法。對於青年學生來說,模仿是在社會認知的基礎上出現的,他的發生完全是自覺自願的;認同則比模仿更進一步,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的一致,因此更具積極意義,能推動學生自覺、主動地向榜樣學習。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行為應該給予及時的強化,激勵其積極行為的經常出現並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人格品質特徵。

2、應用激勵理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人的積極性是以合理的需要得到滿足為基礎的,是由動機推動的。學生在校期間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們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注意瞭解學生的需要,盡力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滿足其物質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氣質、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等不同,開展各種教育和文化、體育、娛樂活動,以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同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端正學習動機,正確處理個人需要同國家需要、當前需要與長遠需要的關係,反對只顧個人需要忽視社會需要、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的思想傾向。

學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學生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表現在良好的學習行為,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從而實現教育的培養目標。因此,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中應用心理學理論顯得非常重要。 目標是一種刺激,合適的目標能夠誘發人的動機,規定行為方向,具有激勵作用。明確對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的要求,使之具體體現在學校的課程設定及教學內容上。讓學生能在不斷的成功中逐步樹立自信心,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能為。

3、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在新的形勢下,針對學生可能和已經面對的各種問題,僅僅著重於他們的智力與能力的培養顯然是不夠的。我認為,學校還應真正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通過各種途徑培養他們較高境界的道德修養、強烈的高成就動機、調整與控制個人情緒的能力以及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從而達到心理學家公認的心理健康素質標準。即:一是要熱愛生活,接納自我;二是情緒穩定,心情愉快;三是有安全感,能承受挫折和不幸;四是自我意識正確,自我評價客觀;五是有強烈的高成就動機,學習興趣廣泛,求知慾強;六是有堅強的意志力,自信心強;七是適應能力強,能正視現實;八是人際關係和諧,樂於與人交往;九是心理和行為與年齡相符。

當然,要做好一個學校的管理工作當然還離不開行政、後勤部門的配合,也可以運用管理心理學理論來加強對其他人員的管理。

  三、總結

運用管理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與方法,研究教師和學生等的心理狀態,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思想狀況,切實堅持“以人為本”,對於進一步做好新時期學校管理工作有著重大的指導作用。

心理學心得8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他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理論的支援,即人的學習動機分析理論。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高爾基曾經說過:“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這次學習,使我對未來的工作更加充滿信心。作為一名教師,系統的學習一些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非常有必要。通過這段時間學習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穫和體會。

一、瞭解了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容和框架

通過學習,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對一些基本概念有所瞭解,特別是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差異等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瞭解。這些有利於自己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做好教學工作;有利於自己用科學方法指導工作,減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師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這個職業有其工作獨特性。作為一個教師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穩定的心理素質,堅定的意志品質,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能不斷樹立威信,不斷地努力學習和提高,促進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知道他們存在不同的心理差異;會辯證地看待問題,面對學生的差異,採取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分層教學,進行個別化教學;能及時瞭解學生,不斷消除學生的心理困惑,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堅持性、獨立性和責任感。

三、意識到師生交往和課堂互動的必要性

師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作為教師要能夠和自然地和每個學生交流、談心,做他們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願意接近。要能夠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有統一的奮鬥目標,師生關係融洽,互相愛護、關心和幫助。教師要真正瞭解和理解學生,不要有認識上的偏差。給學生適當的期望值得,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方法,形成科學的對待學生的態度。

四、明確了自己將來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做好教學工作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師德和穩定的心理素質。要熱愛教學工作,充分認識到教學工作的偉大和重要,對業務進行認真鑽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穩定的心理,對待學生生活上要關心,學業上要嚴格要求,要作到“嚴而不畏,敬而不遠”。

心理學心得9

心理學是充滿理想與希望的學科,這僅是該學科以“人認識自我”為其宗旨,以增進人類的生活質量,人類事業的發展為目的,而且還凡是涉及諸如幸福、自信、心靈等等人生的理想,也心理學的自然領域;所有人類所關切的“真、善、美”,無不體現在心理學心理學家們的工作之中;人類的希望在於對自身的認識,這也正是心理學所努力的。,心理學與所有普通的人都息息的學科,而僅是學者們的與著述。不但都關切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能使總結經驗已用於對社會下一代的培養,使下一代能夠的心理素質,誠摯堅毅樸素寬容的人格。古有明訓:“心則不競,何憚於病。”“哀莫大於心死”。

來說,最大的益處莫過於學習心理學了人際交往的能力,使懂得如何理解別人,別人。

大學生,心理健康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地把握,控制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的融於集體;能的環境…

門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麼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悅,的心理諮詢的模仿有時會讓人感覺像節目表演,大家真誠的心卻又不讓感動,初次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助別人的喜悅。心理協會,這是溫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努力,學到了心理的知識,還為同學心理的服務。是今年的活動更是深深的感動了我,老師與同學們的親密交談讓同學們,還有我有懂得了……而且裡我可以把在心理課上學到的知識付諸與實踐,讓我學而致用!

了這門社會心理學的學習,我對大學三年的生活的規劃,對以後的路,對的職業生涯的規劃。可見,心理學對大學生的幫助之大是顯而易見的。在生活、學習、交際都可以用到這的知識。這門選修課我很感興趣的一門,我有種不用逼去專心聽課,而是那種不由自主被老師所吸引的感覺。可見心理學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後的職業的,心理學知識我的幫助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學心得10

------積極生活,擁有幸福

生活在於享受,而享受來源於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我們的生活中存在各式各樣的事情,有著幸福、快樂,也存在著諸多不幸,亦或是令人煩惱的苦難。面對不幸,我們難免會失落,會意志消沉,甚至是一蹶不振。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陽光還在照耀著,天空依舊廣闊,我們要堅信生活是美好的,並保持樂觀的心態,坦然淡定地面對現實,並通過適當的途徑,重新樹立信心,享受生活的精彩。

在大三上學期,我選修了《積極心理學》這門課程。最初的原因是源於舍友的大力推贊——“這個老師人非常好”,“備課認真”,“上課組織大家一起玩遊戲”。而事實證明,老師的確是個大好人:嬌小的樣子,帶著一副眼鏡,以及臉上一直掛著的笑容,課前準備充分,常常給我們帶來神祕禮物。每週的課程中,我最期待的就是週五下午的《積極心理學》。不僅僅因為它宣告著週末的來臨,也是因為這堂課總能讓我整個人輕鬆下來,並且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一切都充滿了陽光。所以,每次下課的時候,我常常是喜悅的,更難得的是,是那份沉澱的平和。

在《積極心理學》這門課程上,經過老師的傳授,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包括了面對生活的態度,如何樹立積極的`心理以及如何認識自我等。這些知識的可貴不言而喻,但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積極心理學》賦予了我一個全新的思想觀念,一個嶄新的自我。我不再愁上加愁,學會樂觀地去看待生活的不如意,更明白瞭如何調整自我心態,使自己變得快樂。任何事情都有雙面性,而這個分界線取決於你的一念之間。當你積極看待問題時,你是苦中作樂,並不斷改變困境,創造出新的局面;當你消極地看待問題時,你會陷進懊惱的泥沼裡,越掙扎越頹廢。因此,一份積極生活的心態,對於人生是必不可少的。

老師在課堂上做過許多小遊戲,我雖然很少參加,但也樂在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堂課上的遊戲——“南極考察留下誰”。參賽同學通過自我介紹,向其他同學們展示自我的風采,並闡明留下自己的原因,最後通過投票決出勝負。在遊戲的結尾,那位“一心求死”的同學收穫最高票,全班高喊:“正能量”。那時候,我的心裡是有點震撼的,我們是一個集體,沒有院系之分,沒有專業之分,大家的心裡都充滿了愛,我想,那個時刻,我們全班的心,是的的確確緊緊地連在一起了。除此之外,我也參加過“傳話”的遊戲。我很幸運地成為我們組的第一棒,當我看著同學們一句句話傳下去的時候,最後衝上講臺,在黑板上揮揮灑灑地寫下,心裡是雀躍的。雖然我們組並沒有獲得名次,但我依舊覺得興奮,因為我體會到了合作的精神,更從班級的笑聲中感受到了歡樂。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各有千秋。在樂嘉的《色彩心理學》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明白,不同性格的人有著不同的性格特色。經過自我分析和參照對比,我個人覺得我是屬於藍綠色彩。這讓我更明確地認識自我,並充分利用自己的優點,改正缺點,更好地發揮個人作用,使自我價值得以實現。例如我擅長整理,做事有條理,於是我制定了適合自己的未來計劃,這對我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有著不可或缺的關係。而我的缺點是不善於轉變,墨守成規,因此,我在面對事情的時候,都會先試試多方面思考,不盲目地向前衝,感謝這門課程,讓我能夠沉下心,去面對真實的自己,學會坦然,客觀地看待事物。

認識自我,是生活的導航燈。積極生活,是生活的繽紛色彩。如果你想要生活的色彩鮮豔,那麼積極的心態是必不可少的。

就我個人而言,積極的心態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保持。我們可以通過運動,學習,誇讚自我,聽音樂等一系列活動來調節心態。就運動而言,在跑道上狂奔,或是酣暢淋漓地打場羽毛球,出出汗,像是把煩惱都排洩出去。而學習,更是令人心靈平靜的絕佳方法,讀

書使人的精神昇華,人的思想境界高了,心就寬闊了,自然不會計較太多,人也開朗了。科學證明,誇讚自我,能夠樹立自信,並能讓人保持快樂的心情。在清晨,我們可以對著鏡子笑一笑,告訴自己,我很開心,我很漂亮,我很厲害等鼓勵自己的話,讓自己在接下來的一天擁有滿滿的正能量。聽音樂是一種格外享受的休閒活動。音樂中有很多振奮人心的作品。例如貝多芬交響曲,歡樂頌等,聽過之後,我們的精神得到了感動,得到激勵。我很喜歡《在樹上唱歌》中的一段歌詞:不想對每件事情都那麼嚴格/弄得全世界好像只剩挫折/愛一朵花不猜它能開多久/放寬了心情把什麼都變美了。在我為了煩心事糾結的時候,是這首歌曲啟迪了我:人要學著放開心情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件事,事情再多,一件件慢慢地來,不需要糾結太多。只要心態放開了,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是美好。有著積極的態度,你會發覺,身邊的事物正在細微地發生著變化。

生活其實處處充滿著陽光,不論遇到什麼困境,我們自己不能先放棄自己。要堅定生活絕對不會虧待任何人,此時的苦難,是未來幸福生活的墊腳石。幸福從來都不曾遺忘過我們,關鍵在於我們的心態。心態正確了,生活就會美好了。感謝《積極心理學》使我懂得發現生活細微處的快樂,感謝老師讓我每週五擁有一個輕鬆愉快的心情。

最後,記得微笑,懂得感恩,積極生活,擁抱幸福。

心理學心得11

也許是盤古開天闢地,也許是上帝的靈感創造了這個世界,也許是大爆炸創造了這個世界。可是,在這之後,真正創造了這個世界的,是人類的思維。因為人類的思維,產生了文學藝術,產生了科學技術,產生了這個世界上每個角落裡的房屋建築和花花草草。同樣,人類的思維,也帶來了戰爭、凶殺、競爭、猜疑和嫉妒等惡性的東西。

可是呢,也許是上帝播撒在人的內心的種子吧,人的內心總是嚮往著愛、快樂和幸福的。那麼,在這樣一個壓力重重的時代處境下,我們怎麼樣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身心放鬆的幸福呢?答案就是:換一種思維。如同我喜愛的作家亦舒說過的那樣:“我享受著自由,呼吸著空氣,喝著水,我是快樂的。”再延伸一些來想:我的眼睛能看到美麗的山水和可愛的孩子,我的耳朵能聽見動人的鳥鳴和嘩嘩的流水聲,我有手有腳,我是幸福的。

每個人來到塵世,還大抵都想獲得成功。所以,最美好的祝福語,一向都是:身體健康,生活幸福,事業有成。所謂成功是什麼呢?在我看來,就是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得到了一定量的金錢和權力。這樣,人的精神和腳步就會自由得多。也就是說,成功是為了自由。那麼,怎麼才能獲得成功呢?成功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善於思考。

縱觀古今中外每一個人成功的人,都是善於思考的。只有善於思考,思維才能不受束縛,不受前人言論和世俗輿論的束縛,並且創造出一些新的規則。而一個能制定規則的人,就一定已經是一個成功的人了。

以上所分析的,就是實用心理學中所講到的一種思維方法:變通思維,即換個角度看問題。這本書中,還講到了另外六種思維方法,包括邏輯思維——用理性推斷結果、比較思維——在相互對比中尋找方向、逆向思維——從目的地出發的藝術、創新思維——讓思維變得更有創造力、發散思維——學會舉一反三的妙用、定勢思維——不要墨守成規等。

這七種思維方式,涵蓋了人類思維的方方面面。而且,書中講述的事例都是很新鮮的,給人閱讀上的新奇感。書中將心理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到一個個生動的事例中,閱讀起來,趣味盎然。

這本書適合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所有讀者閱讀,尤其適合對人類的思維方式感興趣的讀者閱讀。翻開這本書的目錄,相信你一定一眼就能看到一種或者幾種自己感興趣的思維方式。然後,開啟書,閱讀一下,相信你一定會有所啟發,甚至豁然開朗。

把這七種思維方式的50個思維法則靈活運用到生活之中,相信你就能趨利避害,改變現有的不滿意的一切,得到你所向往的東西——動人的愛情、美好的親情、美麗的心情、成功的事業和自由的生活!

心理學心得12

英國著名小說家莎士比亞說過:錯誤並非出自我們的星球,而是出自於我們自身。

心理學,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其實,在我還沒有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一直對這個概念似懂非懂,本以為自己雖然對“心理”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小小的心得體會還是有的,但經過老師的教導,才知道自己之前其實根本一點都不瞭解心理學,不過,經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對心理學的認識不知不覺中多了很多。

根據老師的教導,結合老師的原話,我對心理學的總結如下:

(一)心理學教育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進意志、個性、氣質等非智慧結構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紀律的科學。

(二)學習這門課程,對於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對於關注他人,幫助他人也有重要意義。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喜怒哀樂憂傷悲會直接表現為外在行為上,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會使外在的生活充滿愉悅之感。學習這門課程之後,會逐步瞭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態,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周圍的人。

經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有了許多體會,因此做下以下決定:

(一)提高自控能力。可以看到,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實在很多,多到使很多人都沒有去學習,整天只知道玩遊戲打發時間,雖然我沒那麼嚴重,但也差不多,所以我需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增強學習自覺性,否則再這麼下去也是浪費時光,荒廢學業。

(二)克服自卑。我們周圍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願意接受自我,我就是其中的一個。老師說過,對青年來說,正確評價自我、接受自我至關重要,它關係到建立正確的自我觀念,適應環境,促使性格健康發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證。因此,我要的真正瞭解我自己,克服自卑。

(三)正確走好感情之路。這一學期的最後一講,講的就是大學生戀愛心理學,讓我感到很震驚,沒想到大學生戀愛有這麼多學問。老師講過,有同學們在戀愛過程中,不同氣質型別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現。但由於氣質本身並無優劣之分,故其表現也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各種氣質型別的人都可能嚐到愛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戀愛的不順利,原因很複雜,但氣質方面的消極因素無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於古板遲滯,而有的卻恰恰受害於過分的靈活通便。所以,擁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識,才能使自己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

雖然這個學期心理學的課程已經結束了,但它能帶給我很多東西。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才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心理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

心理學心得13

怎樣才能過上最好的生活?正在蓬勃發展的積極心理學提供了很多答案:我們要善待他人,關懷他人,寬恕他人的過錯,在日常生活中秉持和藹與慈悲,以及樂觀對待未來。按照這些簡單的方法去做,就能讓我們保持健康快樂。

世上大多數的事情都不簡單,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一樣。善無恆善,惡無恆惡。友善和關懷是好事,只要你善待和關懷的人值得你這麼做。寬恕他人能帶來滿足感,除非被寬恕的人不願彌補自己的過錯。對未來保持樂觀可以讓你精力充沛並感到快樂,除非你是一個賭徒並相信下一盤賭局能大贏一筆。

我們已經把某些心理特質和心理狀態標識為“積極”,把其餘的那些標識為“消極”,但研究人員吉姆·麥克納爾蒂和弗蘭克·芬查姆認為,“心理特質和心理過程並沒有積極或消極的本質;相反,心理特徵促進還是破壞幸福,取決於它們在什麼情境下發揮作用。”

我們如何從積極心理學中去掉積極?麥克納爾蒂和芬查姆認為,我們不要再假設像友善這樣的“積極”心理特質永遠有助於增進幸福,而應深入去了解友善、關懷、寬恕或仁慈在什麼時候、對誰、在什麼情境下才能真正增進健康快樂。此話何解?

他們提出三個方法:

考慮情境。

為了理解心理特質和心理過程什麼時候是有益的,我們需要把它們放在社會情境中進行考慮。“積極”心理特質和心理過程並非所有情況下都是積極的,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中它們實際上是有害的。寬恕你的配偶可以增強你們之間的關係,如果她的過錯只是忘了關燈,而且你很清楚她對自己的疏忽感到難過。但如果她不斷在你朋友面前貶低你,還從不感到後悔,那麼寬恕可能就不是最好的做法了。

考慮物件。

積極心理學運動幫助心理學家認識到,我們不能僅僅通過關注人類的問題去理解人類的整體狀況。同樣,我們不能僅僅通過關注那些快樂的傢伙去理解如何提升幸福感。為了解開健康快樂生活的奧祕,我們不僅要在那些最佳生活的人身上,也要在那些生活一團糟的人身上,檢驗心理特徵的效果。有可能樂觀只對某些人有益,他們擁有某些值得期盼的東西。為了搞清楚這一點,我們不僅要在擁有光明前程的大學本科生身上,也要在被診斷為四期癌症的病人身上,開展研究。

考慮時間發展。

大多數心理學研究是橫斷研究(在同一時間測量一群人的感受)。為了瞭解心理特徵如何影響幸福感,我們需要開展縱向研究(對同一群人在他們生命的若干不同時期進行測量)。這很重要,因為研究人員發現的在短期內有益的東西,長期來看可能是有害的。通過友善相待而不是相互批評以解決嚴重關係問題的夫妻,在當下報告稱,他們對於夫妻關係的感覺變好了,但長期來看,他們的滿意度低於那些更多相互批評的夫妻。為何如此?那些相互批評的夫妻實際上處理了他們的問題,這幫助他們改善了關係。

積極心理學運動廣泛傳播,讓我們從心底裡接受了這個運動。治療方法、自助書籍和提升生活的應用程式正在集中推廣積極心理特徵,例如更加友善和寬恕。但如果像友善和寬恕這樣的心理特徵對於每個人而言並不一定是有益的,那麼我們需要謹慎對待,只在它們有可能發揮作用的情境中推廣它們。

心理學心得14

在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學前心理學》它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是陳幗眉老師主編,全書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東師範大學教授程學超編寫,第十一十二,有遼寧師範大學副教授鄒曉燕編寫,其餘各章,有北京師範大學陳幗眉編寫。我從這本學前心理學的學習上汲取了許多東西。在未接觸心理學之前,我對她敬畏和景仰有加。雖然,現在的我也只是為了考試,但是,我它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收穫,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還是對教育幼兒方面讓我學到了很多。

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心裡發生發展有關規律的科學,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可以提高自己瞭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別是他們的心理髮展特點和學習活動規律。才能使自己“快速”瞭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呢?學前心理學這一學科,本書將幫助我們瞭解學前兒童的發展,以及如何運用於教學實踐。如,它闡述學前兒童發展過程;;圍繞“學前兒童心裡發展的年齡特徵”、學前兒童注意到發展”、“學前兒童的記憶發展”等,簡述學前心理學的學科發展;

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學前兒童注意發展,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物件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種心理狀態,特別是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平常也會說我們班某某幼兒的注意真是差,總是在抱怨怎麼會這樣那樣的,我學了這章後我知道了3—6歲的幼兒兒童的注意發展的特徵仍然主要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有意注意初步發展。有意注意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水平底,穩定性差而且依賴成人的組織與引導,注意的選擇有賴於知識經驗好認真水平。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受益非淺,掌握了許多學前教育的理論知識,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斷實踐,利用空餘時間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心理學心得15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單腿直立站在街上,許多人來到他身邊圍觀,那個人抱怨自己的腿非常的痠痛,周圍的好心人都為他出主意。

一個醫生說,我這裡有止疼片,你吃下去就好了,那個人吃下止疼片後說疼痛沒有了,但是腿很僵硬;一個按摩師說,我來給你按摩一下,那人按摩之後說自己感覺上身的壓力很重;一個和尚說,那你就想象自己是一片羽毛,能飛起來,這樣就會感覺很輕,那人想著想著差點摔倒;這時一個孩子走過來告訴他,你為什麼不用你的另一條腿呢?這個故事裡有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它告訴每個人更好的調動他最大的資源。

用積極、全面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他的問題。

健康的人不是沒有問題的人,而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人。

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

它倡導心理學研究積極取向,關注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強調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詮釋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

Seligman博士認為積極心理學的力量,是幫助人們發現並利用自己的內在資源,進而提升個人的素質和生活的品質。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種需要會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積極心理學利用這些內在資源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以此獲得美好的生活。

人類的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

通過學習這份積極心理學的材料,我感到積極心理學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運用必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下面的一段文字給了我極大感觸:作為老師,我們對學生的關注不只停留在問題的發現和解決上,我們更多的精力要投入到關注學生人格的完善,幫助學生增強應對心理困擾的能力,發揮其自身積極力量,並幫助學生看到自身的這些力量和潛能。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發掘潛能,利用積極力量來完善自己。

平時我在教室裡確實關注多的是學生的問題,孩子們週記裡反映的也大多是班級裡不好的方面。

有時默寫或測試下來或某個學校活動中雖然有表揚的人,但多數會強調某某人如何不認真準備,導致成績不理想或影響了班級形象等等。挖掘的負面的東西比較多。我確實需要動腦筋改變策略了。

但如何下手呢?很幸運的是在這份材料的後面提供了五個活動,這五個活動大同小異,主旨都在於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重建自信,幫助他們認識到消極自我認識的危害及消除方法,進一步提高對自我的認識,從而積極應對今後的學習和生活。

而且這些活動的可操作性都很強,有詳細的操作步驟。對於我今後方法的改變有很好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