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職場範本>實習總結>

2015難忘的金工實習總結

實習總結 閲讀(3.21W)

  難忘的金工實習總結(一)

2015難忘的金工實習總結

即將6月面臨畢業的我,一個月前踏入金工實習場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金工實習。對於我們計算機專業來説根本不知道什麼叫金工,金工實習應該幹些什麼。

所有聽到的人都會問一句:“我們不是這個專業的怎麼實習這個啊?我也會在心裏嘀咕:“計算機專業搞什麼這個啊”  然而進了工訓中心才感覺到,這次實習非常有意義,可能一生中就這麼一次機會,讓我去體會機牀帶來的喜怒哀樂,尋求實踐帶來的經驗。

這次實習可以分為兩部分:車間實習和項目實習。

  車間實習:

在前期的車間實習階段,我們先後分別接觸了車、磨、銑、激雕、數銑、數車、線切割、鉗、鑄、焊等十項技術。基本上,半天到一天就要學一門技術。車與鉗的時間相比之下長了些,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師傅們會手把手、一步一步地教我們操作,直到工件成形。

當我接觸“車”的那一刻,在師傅教我們裝車刀的那一刻,在師傅叫我們車削的那一刻,我想到了媽媽,從早到晚對着小車牀重複着做相同的零件的媽媽。今天的我能站在這裏輕鬆地操作着大機牀,都是她們給我的機會。於是我下決心要將金工實習漂亮的完成。在“車”上,我們一人一台車牀。我認真地記着師傅説的每個步驟,並且一步操作到位。做出了錘子的錘柄。在過程中,我看到了師傅向我伸出大拇指,還向我做ok的姿勢,還問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我點頭笑了,我做到了第一步,那是師傅對我的肯定。很是欣慰,為接下來的實習樹立了堅定的信心。

在“磨”的車間裏,我看着其他同學在師傅的監督下一個接一個的操作動程序。輪到我時,師傅正在改實習報告。於是憑着先前的記憶在沒有師傅的指導下,完成了磨得操作,並且關掉機器。沒有出任何差錯。師傅笑着發愣:“沒看到你操作,不知怎麼給你打分了呢!”我笑了。

在“銑”過程中,我們一組人在老師指導下完成一個工件。難度大大降低。 在“激雕”上我們只停留了半小時,看完老師操作就結束了課程。但在後來的項目化實習中激雕的使用率非常高。一個受大家歡迎的操作。

數銑、數車、線切割都是自動車牀,但需要我們做的是編程。剛接觸時,產生了恐懼,感覺與理工科很有關係。但隨着一次次的練習逐漸摸出了門路。其實挺簡單的。這些規律都是在後來的項目實習中摸索出來的。

接下來,我需要面對的就是純手工的“鉗工”,我們需要將一塊長方體鐵塊使用鉗工製造出一個榔頭。看完師傅拿鋸示範,自己也拿起鋸子去鋸多餘的部分時,才知道有多難拉鋸。很是吃力,半天鋸下來,手臂痠痛無比,因為我選擇不找男生幫忙。又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將粗糙表面用銼刀挫標準。因為先前工件被我鋸得差點報廢,所以銼時就加大了難度。在完工的那一刻,我倒吸了一口氣:終於成功了。觸碰手指,疼痛清晰?有銼刀傷到的痕跡,有用力過大留下的紅印子。但喜悦之感在此刻已經超過了疼痛感。

在“鑄工”車間,我有獨自完成了操作,並被老師打了五角星+。又是一個肯定,超開心的結束。

在“電焊”車間,我遇到了困難,我發現我怕火,也怕電,看到火花飛濺。

心老揪得特緊。終於鼓起勇氣拿起電焊工具準備焊接,卻由於恐懼,將它短路,於是更是恐懼。第二天,靜靜地放手去學,終於焊接出了一條術語我的短弧。

總結10天的實習,使我們將“金工實習”這字面理解搬到了實踐中,初步理解了這門課程。

  項目實習:

在後期的項目化實習中,我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到了最後一天,我感覺到了自己的不捨,希望一直能做下去,做自己喜歡的東西,為喜歡的事物奔波辛勞。

先前聽説要自己做東西,感覺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直到定下自己要做跳棋,才有了真實的感受,於是上網查資料,畫設計草圖,雖然是兩個人一起搞,但卻總怕不完善,一手搞定了80%的方案。在製作中也是寸步不離的操作監督着,怕有遺漏,怕有不妥。我們的棋子很受歡迎,不但有同學,還有老師呢。在我們的製作過程中,我們其實是要做60個棋子,然而才做了20來個,就被其他老師發現,説:好漂亮啊。我門了,來下一盤啊。。。那時已經快到下班時間了。爹人天,越來越多的同學和老師圍聚在跳棋邊上。我們看了。也超開心的,因為我們的成果受大家認可了。這不也是我們做棋子的目的所在嘛。於是時而我也去湊熱鬧,拍了一些小照片留念。其中我們也遇到了不少問題,例如材料和我們當初預計的不一樣;有些加工過程不能按我們想像的工序進行,在原有的基礎上跳棋的圓盤方案改了又改,把原來計劃的圓盤中心為實的六芒星變為中空的六芒星,發現不但能讓老師將它數銑出來,形狀反而美觀了不少;於是中心的圓盤芯片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進,在遠有的芯片下又家了一塊透明的有機玻璃六芒星,效果不錯。在線切割那邊,對排得很長很長,為了我們的工序能順利進行,我們在排了一天隊後,終於説服一起的同學讓我們先完成這個簡單的形,於是老師也同意了,但是由於到了下班時間,所以我們留下來打掃線切割機牀,第二天繼續時,冷卻液沒了,於是我們去倉庫領取它,回來時又被老師拉住去洗冷卻液槽。經過一小時的清潔工作後,我們的加工終於在次進行了,終於順利完成了線切割。

在這裏指導老師幫了我們很多很多,我們圖畫錯了,是您帶我們去辦公室,耐心幫我們補圖;當我們不會編三潭印月的程序時,您手把手叫我們完成:我們需要什麼,您還到處為我們去找材料。非常感謝老師,沒有老師的幫忙,那跳棋真的會成為遙不可及的夢中跳棋。老師幫我們反覆的修改程序,直到出現我們腦海裏的理想畫面。還要感謝數銑郝老師,為了幫我們完成跳棋圓盤內的六芒星型,延遲了好久才下班。

總結我自己,我感到工作中認真起來的自己最美,少了幾分不正經,輕佻,多了幾分嚴謹,嚴肅,與靈敏。對作品的要求也相當嚴格。一旦遇到連機牀都不能操作的工序,就馬上想出另一套方案。使之改變卻不是美觀。然而也充分感覺到自己的急躁,當在忙碌中程序出了差錯,心急得説話速度都快了。一心想快點解決,卻感覺到組裏的另一個她木木地站着看我。我頓時感到了自己的失控。也聯想到了以後:若是真正的工作中也表現出這種心態,絕對不是好習慣。所以今後,我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反思自己的行為,戒驕戒躁。

實習內容比較齊全,安排三週一也比較合理。但由於我喜歡上了這次工訓,所以建議時間安排為4周,延長我們車間實習操作的時間,還有將激雕的課程時間安排的再充分些,因為在後來的項目化實習階段,用到激雕的作品製作比較多,若都由老師幫忙操作會比較麻煩。實習環境挺好的,但是激雕和線切割的車牀再多幾台就更完美了。

最後感謝老師給我們安排了這門有意義的課程,為我們在大學生活中增添了難忘的一筆!

  難忘的金工實習總結(二)

為期兩週的金工實習結束了,就像軍訓一樣,有説不出的的辛苦,也有忘不掉的歡樂。這一週開始上課了,沒有了白天實習的勞累,但看着機電專業的同學也跟我們前兩週一樣去實習,心中也免不了有一番特別的回味。在老師們耐心細緻地講授和在我們的積極的配合下,我們沒有發生一例傷害事故,基本達到了預期的實踐要求,圓滿地完成了2周的實踐。“金工實習”是一門實踐性的技術基礎課,是高等院校工科學生學習機械製造的基本工藝方法和技術,完成工程基本訓練的重要必修課。它不僅可以讓我們獲得了機械製造的基礎知識,瞭解了機械製造的一般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而且加強了理論聯繫實際的鍛鍊,提高了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了工程素質。通過這次雖短而充實的實習我懂得了很多。

大概大多數學校的理工科的學生都要進行金工實習吧,身為裝控專業的學生自然也要接受這一過程鍛鍊,但我沒想到它來得那麼快,那麼突然,原以為我們是要按照那排得密密麻麻的功課表去上課,沒想到開學第一課就是金工實習,有驚喜也有恐懼,驚喜的是傳説中的金工實習終於來到我們身邊,它的到來讓我們的好奇心得到了極大滿足;另一方面恐懼是因為不知道實習是什麼樣子,會不會像傳説中那麼髒,那麼勞累。

知悉要去金工實習,我們一個個都拿出“壓箱寶”——軍訓服,因為軍訓服耐髒耐磨,所以成為我們首選的“工作服”。第一週的星期一,一大早我們都穿着快褪色成白色的軍訓服,向着三區後面的金工實習工廠出發,一路上也看到有很多人也穿着和我們一樣的衣服,大家不約而同地向工廠走去,這讓我彷彿又回到上學期的軍訓生活。我們從老師口中得知,這次實習為期兩週,在這兩週裏,我們要學習鉗工和機加工兩個大項,第一週我們要學習鉗工,老師把全部同學召集在工廠門口,説了一些的介紹以後,就讓我們搬椅子在門口處坐下,然後就放了一段有關鉗工的資料片,片子挺老的,看得出有些年代了,而且最要緊的是沒有字幕,本來就都是門外漢,都還沒有接觸到機械和設備,再加上沒有字幕,這無疑對我們理解和認識鉗工這一工種增加了難度,好在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老師講解比較到位,再加上後來回宿舍時有上網去百度瞭解一下,所以我們對鉗工有了一個比較透徹和直觀的瞭解,鉗工是一門切削加工、機械裝配和修理作業中的手工作業,因常在鉗工台上用虎鉗夾持工件操作而得名。鉗工的使用範圍極其廣泛,鉗工的主要任務是加工零件,一些採用機械方法不適宜或不能解決的加工,都可由鉗工來完成,如零件加工過程中的劃線,精密加工以及檢驗及修配等。另外,在裝配,維修設備,工具製造和修理等方面均要用到鉗工,可見鉗工跟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所以一個理工科的學生去實習接觸鉗工是很有必要的。在視頻和老師的講解中我們還了解到,鉗工是機械中最古老的金屬加工技術。有着相當悠久的歷史,雖然各種機牀的發展和普及,逐步使大部分鉗工作業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但在機械製造過程中鉗工仍是廣泛應用的基本技術。鉗工作業主要包括鏨削、銼削、鋸切、劃線、鑽削、鉸削、攻絲和套絲、研磨、矯正、彎曲和鉚接等。

隨着我們初步瞭解鉗工,接下來就是實際操作了,要知道只有理論沒有實踐是不行的,所以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一大班人進入到工廠裏面,裏面擺着很多大長桌,每個桌子兩邊有四個工作台,桌子中間還隔着一張鐵絲網,以防在加工操作中有鐵屑飛出傷到對面工作台的人員,在工作台上裝配着一個台虎鉗,在台下邊有一個有個工具箱,其實就是個抽屜,裏面放着我們這次鉗工實習所需的各種工具。老師叫我們各自找到自己的工作台,然後打開工具箱,檢驗一下里面的工具有沒缺失或者損壞的,當我打開抽屜的時候,映入眼簾的是一大堆黑乎乎的東西,橫的豎的,圓的扁的,大都長着我不認識的樣子,幸好裏面有一張工具清單,藉助它們特徵才一一把它們辨認出來。我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講一個圓鐵柱加工成一個六角螺母,因為鉗工大部分是手工操作,所以沒經過訓練的我們在開始的時候很吃力,手都快斷了,但我們在磨練中不斷熟悉,懂得如何正確使用工具,由於操作方法的改正,我們逐漸沒那麼吃力了。到第四天的時候,手中的螺母已經成型了,至少在我看來,它已經完成了。螺母的完成是對我這幾天辛勤勞動的一個鼓勵。因為看到自己平生第一次在工廠中做出的成品,感到很有成就感。

因為適應的很快,所以時間也不知不覺中悄悄的溜走了,一週的鉗工實習很快就過去了。接下來就是機加工實習了,相比鉗工,機加工這邊一個個“龐然大物”讓我們好奇心瞬間爆發,不過同時機加工這邊的危險性也比鉗工那邊大得多,因為那些冷冰冰的傢伙可沒有感情,力氣也不是我們肉體凡胎所能比的。其實整個金工實習下來,無論是鉗工還是機加工,老師們一直都在強調的問題就是安全,“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時常在我們耳邊迴響,提醒着我們注意安全。由於是操作機械,所以機加工這邊要比鉗工那邊輕鬆不少,不過同時這邊對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比鉗工高很多,稍有一走神,不是車多了就是車偏了,讓我們很是頭疼。車牀的基本操作包括工件的裝夾,刀具的選用,通過換檔改變車牀主軸的轉速,左右手在走刀、進給時的相互配合等。有一句古話説得好:“熟能生巧”,我們在一次次失敗中,一次次鍛鍊中培養出操作車牀的技巧,兩手在操作過程中變得很協調,能靈活的調整車削速度和控制進給量,最終通過我們熟練技巧和不懈努力,創造出一個個精美的零件。除了車牀外我們還接觸了銑牀和刨牀,它們都是用來加工平面的,我們在老師的仔細講解下,掌握了這些現在機器的操作方法,按老師的話來説,這對我們以後的就業很有幫助,因為現在企業看中的不是你是什麼,而是你會幹什麼。

這些天的實習,讓我懂得了很多,實踐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又是我們大學生、工科類的大學生,非常重要的也非凡有意義的實踐課。金工實踐又是我們的一次實際把握知識的機會,離開了課堂嚴謹的環境,我們瞭解了現代機械製造工業的生產方式和工藝過程,我們感受到車間的氣氛。同時也更加感受到了當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們更加清醒地熟悉到肩負的責任。雖然有時候真的很累很辛苦,手腳痠痛,睡眠不足,但這些其實就是在鍛鍊我們,為我們以後出去能夠儘快適應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我感覺這次金工實習對我們來説是相當必要的,因為大家今後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這些機器,今天不去學習,以後去社會上學習有可能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

在實習中,理論和實習是很重要,兩者要互相結合,有時候你空有理論,卻找不到實踐的機會,那麼沒有人會認可你的能力,再簡單的事也要認真去實踐;同時有時候我們太看輕理論知識了,以為自己能掌握了,覺得十分簡單,在老師講解示範時沒有認真聽,以至在動手時出了錯誤。所以我認為兩者要統籌兼顧,互相滲透。實習中,我們的角色是工人,所以我們更應該意識到我們肩上所扛着的責任,身為一個工人,最重要的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遵守各種規章制度,正確操作機械,從而生產出符合標準的產品。所以在實習的過程中,有一個詞很重要,就是安全,鉗工的老師説過:“我沒要求你們在這一個星期中就能熟練掌握鉗工所有的技巧,這也是不可能,但是有一點一定要做到,就是安全生產,文明施工!” 所以在施工之前,我們必須瞭解各個工種都要注意的安全問題,比如不能在操作時嬉戲打鬧、長頭髮要盤起來,不能穿拖鞋等等。在各個工種裏面還有更多的安全要求,比如鉗工允許戴手套但車工的就一定不能戴手套等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態度,既然是工人,就要有工人的樣子,態度決定一切,態度首先要端正,各個工廠都有他們自己的規章制度,進入一個企業,我們必須遵守他們的規則,如上下班制度,很多同學實習了第一天以後就變成老油條了,上班晚到,下班先溜,完全一副不把實習看在眼裏的樣子,我很慶幸大學有這樣一門課程讓我去實習,去學習,因為在學校裏你還是學生,在這裏你如果不學,去到社會裏學習東西有時真的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在實習我學到的還有一個就是團結精神,小的來説,有時候一台機器需要多人來操作,需要我們要有足夠的默契,分工要明確,在生產中要協調一致。往大的來説,大家都在一間廠裏面工作,本來就應該互幫互助。在實習中,同學間毫無私心的幫助,真誠的相互鼓勵加油,一切分擔工作的壓力,更一起分享成功帶來的喜悦,金工實習更象是一個集體活動,拉近我們彼此的距離,填補了曾經存在的隔閡,集體主義的魅力得到了徹徹底底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