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職場範本>面試>

考美國MBA之面試篇

面試 閲讀(1.29W)
有幸被邀請面試的同學們都懷着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希望順利完成這申請步驟中的最後一關(如果上了候補名單的話:倒數第二關)。雖説在短短的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以內,要真正瞭解一個人的特性不太可能,但學校們都需要先得一個最起碼的印象,至少不能引發一些紅燈出來。如果各位會緊張,那參考以下G的心態吧:反正就那半個多小時,挺一挺也就過去了,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給亮出來!
英語溝通能力的安全網光看論文根本不能全面的瞭解一個考生,市場上滿是MBA顧問、文字幫手,不管找了誰來幫忙,學生遞交的絕大部分都是經過精雕細琢的文字,不一定反映出考生本身的水平。面試是學校唯一近距離感覺一個考生以及評核其能力的機會。對於國際生,面試尤其重要的是讓考官瞭解考生的真正英語交流的水平,是否跟申請上的一致。每一年都有過了初審,卻在面試會話一關中打敗的學生。從這個角度上講,面試又是另一個安全網。就算是母語都是英語的朋友,也未必是口齒伶俐的人,説話中可見一人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這是無法掩飾的。尤其在商業的世界裏,與人溝通是一年365天的事情,不是關着房門工作就可以的。所以,學校更必須確定學生們有很好的交流技巧。奉勸各位,必須練好各方面的英語能力(即便將來希望回國發展),這是有必要的!
個人魅力/風采來自對等的關係用學校們的説法,面試不光是它們瞭解你的機會,也是考生進一步瞭解學校的時候。考生緊張的準備申請,滿心期待的盼着學校面試的邀請,一陣騷動過後,往往很可能把控制權全部丟到學校那邊,忘了這是一個雙方面的過程。當然,有些地方你控制不了,也管不着,但既然已來到面試的階段,就表示你的程度已經有了一定的認可,你應該對自己更有信心才是。G當時一直聽着自己的聲音説:“我就讓你知道,你眼前的人給你的感覺,就是寫申請的那個人的感覺。而且,我是你面試過,實力最強的考生!”一直到真正面試前的大半個月,我都是這樣麻醉自己的,不是因為我的自信不夠,而是當你日夜薰陶的'時候,你會比較不容易緊張、不容易讓自己的患得患失心擾亂了思緒。事實上,坐在你對面的考官的確舉足輕重,但你就更不能讓輕易的放自己在矮一截的地方。很多考生們的緊張心情都來自於這一點。如果就因為腦子裏一直在怕考官的面色,你更容易會怯場。其實,最好的心理是把你跟考官都想成是對等的關係(也確實如此),你會發現你會很自然的就坐的比較直,説話更有力量,充滿了個人的魅力。而這一點風采也是學校們在面試中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啊,面試的道理就如同打球一般,相互切磋才有火花,不是單方面的讓考官打。
沒必要想新的內容大部分的MBA面試,都是“瞎”的,意思就是,面試官是另外選出來的人,而且從未看過你的申請表、論文等等。通常,一份申請表經過了一讀、二讀,甚至三讀,評委決定面試該考生,然後就會出現這些人員以外的面試官(其他評委、二年級學生、舊生)。不讓面試官事先預覽考生的申請表,是希望他們能夠更中立的評價考生的面試狀態,不被事先對考生的瞭解所牽絆住。面試官基本上只會看到考生所遞交的履歷表,然後都繞着履歷表提問或對話。所以,根本不必害怕只重複文章裏的內容,你的面試官壓根兒就未看過你寫的東西,你也不用花什麼時間去雕琢什麼水晶般的答案---所有的東西在你整個申請的過程裏應該也都探討過了,也許寫過了。面試要做的,就是把寫過的東西講出來罷了,不用想的太複雜,那你的心情自然就能夠輕鬆下來。
各種面試的選擇:場地、面試官學校大部分讓考生們自行選擇面試的地點、方式,這也讓考生們忐忑不安,每個選項也自然的被計算、猜測背後的用意或分量。第一,江湖傳聞説選擇親自到學校面試的考生比較吃香,給人的印象也好一些。G的觀察及經驗是:很有幫助,但絕對不是勝負的關鍵。G這些年的所有面試,我都選擇飛到學校去。這不光是因為我現居美國,就算在境內,飛行時間不短,所費也不菲。留個好的印象是不在話下,我更想借此得到的一份對該學校的興奮,不親自去看看學校,很多我説的話都只是紙上談兵。探訪過了校園、旁聽過了課堂、認識了當地的學生/教授,絕對豐富了我對學校的深層認識,在面試的時候多了更多有趣的內容可以談及。人們説的一個學校的“文化”,就是集環境、人物、交流、活動各大方面的融合;這不是上網就可以蒐集得來的,去過了就知道能否幻想自己在學校裏衝刺。的確,G在各個MBA旅程當中,聽過不少負面的故事和經歷。不是每所名校都適合你讀,也沒有一所學校適合所有人讀;相互的合適度不可忽視。回説選擇到學校去面試的朋友們,這一點主動性是學校門非常賞識的,但能夠為你加的分並不太多。就算像我一樣全部選擇校園面試,到最後也會吃到閉門羹的。擁有堅強的實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單單飛一趟其實改變不了什麼。G個人認為,探訪學校的舉動對考生個人內在的好處遠勝於外在為了提升機會的好處。
再有,考生們很愛猜度被派給不同的面試官對自己的成數有不同的影響。當然,考生所選的場地對於所面對的面試官有一點關係。選擇親臨學校面試的,一般只會對到評委團的一員或二年級的學生;而選擇學校以外的面試,則會對到舊生們的面試官。書面上,不管你的面試官是什麼人,都不對你的機會有任何表示,而他們所有人的報告分量也是一樣的,不會説委員的説服力較大或怎麼樣。既然結果沒不同,那問題在哪兒呢?就在個人的面試特色,委員們長年累月的面試新的學生,在這方面非常的有經驗,並多集中發問普遍的面試問題,少些小路問題。二年級學生和舊生的面試官不是以面試為專業,也通常比較喜歡問千奇百狀的問題,挑戰考生的臨場反應,很多時候,能否跟面試官達到一見如故的感覺是整個面試節奏的關鍵。G常常覺得,同一個考生,面對委員、舊生的面試,表現會有一點出入。説到這兒,G的訊息是:要清楚自己在怎樣的情況下比較能夠做自己。當然,面試官是你唯一沒辦法選的,但若不選擇親自到學校面試的話,你的面試官幾乎準是舊生(除非剛好碰上學校在“路上”的面試之旅)。不管什麼面試官對你的評價都是一樣力量的,但不同的面試官跟你個人的磁場會不一樣,也許暗暗的影響你的表現。想想?!
UVADarden維吉尼亞達頓唯一的面試問題:“你是誰?”這是G遇過最有趣的一個面試哲學,某程度上其實難度更高。大部分學校的面試都非常有規律性,問題一道接着一道。但是,Darden的態度安全相反,基本問題就一個,一坐下就是“你是誰”的問題打開面試的對話,接着下來的30-45分鐘就圍繞着考生所給的答案發展,面試官會因應對話的進展發問一系列的相關問題。很多考生事後都説,Darden的面試都以考生15分鐘的獨白開場,要順溜、而簡潔的説15分鐘的綱要,其實是一大挑戰;很多人緊張起來,就碎碎唸了起來,講不到重點。G在家裏,把個人獨白反覆練了又練,才確保不會臨時忘了該説什麼或忽然晃神(其實,説話的時候,説着説着真的很容易忘了自己説到什麼地方,晃神是極為明顯的)。
Darden的哲學其實挺高深的。傳統的一問一答幾乎都是每個考生期望中的事情,一個需要自己不斷講故事的時刻不是到處可見的,沒有綱領、沒有預設問題的對答也讓很多考生突然不知所措,很沒有安全感。G反思過後,有時沒有了一般的束縛後,你可以反過來把握這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就因為沒有一開始對考生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一切從零開始,考生的15-分鐘自白更為重要,這15分鐘的內容大約設定了之後的對話會是如何的走勢,聰明的學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帶出或暗示一些有趣的內容,引導面試官去發問的興趣,這對考生是大大的有益,因為可以避過艱難的或不擅長的問題。在琢磨個人獨白的時候,必須考慮到這一點:簡要的囊括最重要的優勢、特點,只説你想説的,避過你不想説的,只要你不提起,面試官比較難以從你的自白中抽出奇怪的問題來。當然,很多例子是由於考生的獨白中説了一些讓面試官覺得有問題的地方,結果考生還害了自己。G認為,Darden的這種面試哲學其實對考生有很多好處:考生的掌控權比各位想象的要高很多,學生絕對能夠控制對話的方向跟節奏,這個工作做得好是你,做不好也是你。它的難度不在於不知道問題是什麼(MBA的面試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在於你“讓面試官問你什麼問題”---各位,必須看清大環境,不是隻有你想的那些東西。Darden暗地裏把球丟回給你,希望各位把球接好。到最後,Darden的面試是很輕鬆的一件事,氣氛好到不行,我在面試官的房間裏,坐在兩張軟凳上“聊天”。只要保持專注力,説你想説的,沒什麼大不了的---你要表現得真的差到不行才能弄砸這樣一個面試!
HBS哈佛例子:面對壓力的測試G雖與哈佛的面試無緣,但在做MBA的功課跟資料蒐集的時候,肯定也看了各界對哈佛面試的賽後檢討,希望從中也學到一點新的面試祕密可以應用到別的申請裏。據我個人的瞭解,哈佛的面試屬於冷麪式的子彈發問,一道接着一道的問,都沒時間讓人深思熟慮。而哈佛的這個面試哲學是要從中觀察考生在面對高壓力的狀態下的表現跟應變。很多學生都覺得特別恐怖,面試官的臉上都沒什麼表情的,也不大會跟你寒暄什麼,單刀就直入了,甚至有人説面試官並沒有預備任何的時間讓考生髮問。雖然我也不清楚舊生面試的話是否一樣的嚴厲,但一般也不會期望一個特容易的考試。大部分學校都記住這一點,面試的時候,其中一項會留意的地方就是學生的緊張程度,很多學校都能體諒考生一定程度的小緊張,但過分的拘謹還是逃不過別人的眼睛的。當然,有些面試官有專愛挑刺的毛病,讓學生失去方寸,更加緊張。因此,千萬記得(也要時常告訴自己):“我值得進這所學校,我不會被擊倒的!想看我出錯,沒門兒!”(對等關係,記得嗎?)
下期預告:失敗篇

考美國MBA之面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