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政範本>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集合15篇)

調查報告 閲讀(5.65K)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集合15篇)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

20xx年,武漢天區高校畢業生(原科)同xx人,他們的就業狀態怎樣?昨夜,市己事局頒佈了20xx暮年度文漢地域大教畢業生就業率指數講演。蒙金融安機影響,取去年比擬,往年的《呈文》只要“一半”:便僅無就業率演講,卻出無對於本年度大先生就業的猜測。綱後,危機對於威嚴漢的影響借已睹頂,就業形勢的佳好仍易預測。據引見,20xx年,包含碩士生正在外的高校畢業生,將會送來就業“最費勁”的時代。

下考期近,如何猜測將來的便業壓力,當怎樣挑選本人的博業?市己事局淌靜分配處處少王星稱,除了小教畢業生就業才能需培育外,挑選佳博業非最主要的影響之一。就綱後形勢望,農科專業畢業生,一夕失業,不只薪火較高,而且很易被為代,而理科博業薪火較矮,且呈沒有穩固狀態。

20xx年,文漢高地區高校原科畢業生比上一年僅增加xx人,遠7年來畢業生人數刪少率為最矮,緣由非一些沉面高校,如武漢大學、華外科技大教招支的本科生持仄或者加長。

統計成果隱示,20xx年威嚴漢地域下校原科畢業生便業率為xx%,失業率比下年矮出xx%,就業率指數降落8xx。重要緣由非蒙邦際金融安機影響,20xx暮年用己雙位的需供質較來年同早期小幅加長。

從綱後了系的情形來望,影響次要散外正在金融、證券、房天產、從事入入口產品減農製作等止業;自範圍下瞅,重要為外大企業戰官營企業。

20xx年武漢高地區高校大學畢業生考研率為xx%,取上年xx%比擬大幅增添,否睹20xx年的就業形勢嚴酷,委婉而考研,考研數質在xx年降落先,委婉而上降,到達歷史最高程度。

據引見,文漢天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人數,減上考研人數實踐到達88%借少,其他1萬人歸了小野,出邦xx%,守業xx%及三四千人自事集體户,從就業、考研及出邦人數來瞅,武漢地域高校畢業生就業“降真率”約xx%。

自第一季度來望,威嚴漢市的gdp增加堅持正在xx%以下,但金融安機的影響尚已睹頂,高校畢業生失業仍遭到猛烈衝打。據猜測,往年,下校畢業生便業固然裏臨很小困易,但亮暮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將步進最難題的“費勁早期”。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2

據我國教育部、人事部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xx年畢業生人數有413萬人,而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495萬人,比上年增長19。9%。20xx年我國有630萬大學生畢業校園,走向社會。預計20xx年7月,將有畢業生671萬大學生畢業,畢業人數將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怎樣的態度呢?經調查,四成在校生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認為自己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僅為8。4%。

大學生在求職路上遇到了哪些問題?他們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對於就業,他們又持有怎樣的態度?最新20xx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近五成大學在校生對未來就業感到擔憂,七成應屆畢業生認為應該先就業後擇業,同時,應屆畢業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對就業感到憂心

日前,智聯招聘發佈了《20xx年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以下簡稱“調查”),調查顯示,今年近九成畢業生的畢業安排是就業,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為求職考研兩手準備者)的20xx屆畢業生準備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怎樣的態度呢?經調查,四成在校生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認為自己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僅為8.4%;對找到工作感到憂心忡忡的大學生比例達到33.2%;感到就業形勢嚴峻、很難找到工作的比例也達到了15.4%。

職場專家表示,雖然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擔憂,但對就業付出的實際行動卻並不積極。今年畢業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沒有職業規劃,甚至低於在讀生55.1%的比例。

七成畢業生認為應先就業後擇業

到底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這個問題一直是大學生比較困惑的。調查顯示,有72.8%參與調查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

“其實這兩個方面並不互相沖突。”智聯招聘職業顧問祝紅豔説,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個清晰的目標,在這個清晰的目標下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職期望。對於大學生而言,社會還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行業和職業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經過社會工作的磨練後才能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因此大學生在就業時一方面切忌盲從認定一些熱門行業,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過高。憑藉大學生目前對於行業和企業的認識,很難根據自己的判斷“擇業”。因此,在基本確定方向後,建議大學生先就業,在社會的摸索中學會擇業。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xx屆畢業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調查顯示,本科畢業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xx至3000元,比例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為34.3%,期望薪酬在20xx至3000元的比例也達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學歷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為43.6%。

而大學生畢業後是留在大城市還是去基層?調查發現,大學生就業首選地與其就讀的高校所處地區有着密切的關係。在京畢業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業,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廣東深圳地區。在上海畢業的大學生就業首選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後是廣東深圳地區。

從城市性質來看,大學生希望在發達大城市就業的比例為32.3%,排首位。其次是較發達的沿海城市,比例為30.1%。縣級以下排在最後,僅為0.6%。

大家選擇就業首選地的考慮因素都是哪些呢?發展機會較多、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為75.9%,遙遙領先於其他因素所佔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環境,大家選擇就業地的原因多樣,比如説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學生選擇就業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發展道路是多樣的,選擇就業地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決定,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才是關鍵。”職場專家表示。

職業規劃輔導迫在眉睫

隨着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大學生意識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不少大學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開始進行職業規劃。調查顯示,大學生最想得到的就業方面的輔導為職業規劃輔導,比例達到了34。9%。

祝紅豔指出,大學生在低年級時比較難以制定出系統的職業規劃,但在進入大學以後,應該逐漸形成一個大致的目標。就業、考研或是出國,無論是哪一種,制定最基本的目標後,就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略有側重。“如果選擇就業,則應該開始有計劃地考慮自己未來想從事哪個行業或者哪個職業的工作,逐漸摸索自己感興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時調整,並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實習工作。”該專家稱。

在求職輔導的內容中,大學生認為在就業階段幫助最大的是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其次是職場工作技巧課程,另外,職業素質類課程與簡歷撰寫與求職面試技巧也是目前大學生期望得到輔導的內容。

自主創業缺資金缺人脈缺理念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大學生自主創業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於白手起家沒有豐富社會經驗的大學生而言,創業從何談起?大學生創業最需要來自於哪些方面的支持?

參與調查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資金方面的支持,比例為35.8%。其次是人脈,比例為21.7%。核心的技術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僅為18.9%。國家今年也出台了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對於想創業的大學生來説是很好的消息。

祝紅豔分析指出,很多大學生在創業前並沒有雄厚的經濟背景支持,核心技術和理念是吸引資金的關鍵。創業在近幾年越炒越熱,但創業並不適合於所有大學生。事實上,上述幾種因素,缺了任何一點,都有可能導致創業的失敗,相對於有社會經驗的職場人而言,大學生創業難度更大,盲目進入創業的潮流並不可取。

總的來説,大學生就業理念正在逐漸趨於理性,體現在對個人發展機會的看重,對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對於自身綜合能力尤其是人際交往能力欠缺的認識等方面,但是大學生對於很多信息的不瞭解,以及就業信息不夠通暢也制約了大學生的就業,比如對三線以下城市缺乏興趣,以及對體制外職業的認知偏見,都成為了大學生就業的瓶頸,很多大學生也因此而延誤了工作機會。解決大學生全面就業問題,不僅需要轉變大學生職業的定位,同時也需要教育部門、學校的綜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放開擇業視野,明確職業規劃與職業定位等方面進行改進,才能更好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問。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3

那麼到底中國的大學生教育和就業發生了什麼問題,我認為有必要進行客觀和較為深入的探討,在暑假期間我在山東大學以及山東農業大學做了調查。經過調查,我發現三方面狀況:第一.大學生就業難很大原因是因為對收入要求過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現就業報酬低的狀況後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了繼續考研。第三.隨着考研大軍的不斷擴大,出現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學己經畢業,卻仍留連在校園內或者學校周圍的人羣。下面分別對以上情況做一下介紹:

調查過程:

一. 大學生就業難,普遍覺得報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從人力資本投資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責難大學生對工作崗位,特別是對收入水平的抉擇,大學生謀求較高收入的工作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閲相關資料計算後發現:城鎮國小、國中、高中和中專、大專和本科、碩士、博士各學歷階段畢業人力資本量分別為20xx年價格人民幣3.1萬、4.9萬、7.4萬、 19.4萬、31.6萬、49.8萬;各階段新增人力資本邊際收益率(高學歷與低學歷收入之差比以本學習階段投資新增人力資本量),分別為9.8%、 2 2 .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從中等教育水平培養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資本投資12.1萬元,邊際投資很大。據有關調查資料,目前大學畢業的平均工資水平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畢業的為1500元左右,大學投資收益率僅為4.7%。這樣低的邊際收益率,對大學階段的人力資本投資是極不合算的。因此,大學生及其家長找一個能回報大學階段投資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崗位,就是投資對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經濟人最理性的反應,而簡單説大學生擇業條件太高,挑三揀四,從成本收益理論講,是毫無道理的。否則,從投資回收角度講,他無法收回大學階段的教育投資,實際是虧損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學呢?

再次,大學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層次的體制問題。主要是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區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日本1.25億人口有6 6 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只有7 0 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係,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為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着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同,發達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後,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中國為什麼就業難,就是因為每千人中小企業數太少。除了社會、家長和大學生吃皇糧、官本位等觀念外,辦企業市場準入門檻高、時間長、手續多、成本大,開辦企業後貸款難,政府收費項目多,中小企業很難經營和成活,是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太少的最主要體制原因。

另外,我覺得應該從大學生本身找原因。作為企業,他所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肯定是建立在員工能為他提供經濟效益。顯然,能為企業帶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得到的報酬就會越多。那麼一個本科生究竟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呢?據調查:1.教育培養的技能性和創業性人才較少。大學教育中企業所需要的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課程、實驗、操作、實習等較為缺乏,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到企業後,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崗位需要。而在大學中幾乎不開創業課程,大學生畢業後,對於怎樣開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核算,怎樣經營和管理企業等等,一無所知。另外,現在大學生的觀念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的大學教育過去是培養吃皇糧、捧鐵飯碗人才教育。大學畢業後一般分配到黨政社團、國家事業、國有企業單位計劃分配,工資有一定標準並穩定提高,除了國有企業外,工資來源為財政經費,在過去大學生畢業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大量的分配到這些單財政還負擔得了。現在,黨政社團、事業單位都在進行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國有企業每年也要減出幾百萬人來。現在還有很多人能從這種思想中走出來。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變成很多人的獨木橋考研大軍急劇增加。校漂族實在太難。

大學畢業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園

校漂族在擴軍,這已成為社會和媒體關注的一個熱點。所謂,是指那些已經畢業,卻仍留連再校園內或者學校周圍,經常到學校用餐,到學校圖書館查閲資料或參加學校一些講座,閒暇是逛學校周邊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這樣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的生活到底是精彩還是無味?讓我們走進校漂族,瞭解一下他們的生存與心理狀態。

堅決拼一個美好的未來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已經覺得沒有退路了。所以他們很苦這是我的感覺。

6點多起牀,接着到教室自習,然後在學校食堂吃飯,晚上自學到10點多,最後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東大學的自習教室裏,我跟這位校漂族的一員聊了起來。在大四考研失敗後,他決定再考。我們是校園裏的大五生,從外表看,我們跟師弟師妹們沒什麼兩樣,宿舍、食堂、圖書館三點一線。我們在依賴和利用學校的資源,只是我們的心不再為外邊多彩的世界所誘惑了,我們沒有多少漂的資本呀。

另外,我還見到一位三次衝擊考研的。前兩次都是功虧一簣,儘管他的精神壓力很大,但他説我已經沒有退路了,他家庭狀況不是很好。

他只能節衣縮食,每天天未亮就從自己與別人合租的小屋於出來,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幾乎都在啃麪包或方便麪。拼一個美好未來,這幾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願。一時找不到一個好工作,考研也許就是一個別無選擇的選擇了。對校漂族而言,或許是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

去年,國家就業制度規定: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學校可根據本人意願,其户口兩年內可繼續保留在原就讀的高校,待落實工作單位後,將户口遷至工作單位所在地。這一規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學校的尚未找到就業單位的學子,更是把校園作為一個人生的緩衝地帶。

暫緩就業成為許多大學生的選擇。住在學校附近,他們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歸屬與依靠,這也許是他們心中本能的選擇。有專家説,部分學生進入社會後心理上仍然未斷奶,無法適應社會,因此選擇重回學校尋求心靈的依靠。這種解釋雖過於絕對,但對校漂族而言,對校園的歸依情結確是無法排解的。

當然,校漂族工作暫無着落,經濟拮据,也是他們選擇繼續留住校園的重要原因。住在學校附近,傍依學校的食堂、圖書館等,生活經濟實惠而方便,還可以充充電,查查資料。就連學校周圍的各種商店賣什麼,哪家東西最便宜、哪個餐館有什麼地方菜,我們都一清二楚。這是一位山東的校漂族告訴我他們在學校附近的原因。

哪兒漂都是漂,幹嗎浪費學校這份難得的資源呢?有許多校漂族,他們更多是看重了學校的資源和校園氛圍。

畢業之後,在選擇居住環境時,總是不自覺地把所選地點和校園做比較,後來雖然也曾在單位附近租過房子,但學校裏的圖書館、閲覽室、自習教室,這些曾經讓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總也揮之不去,最後,我又搬回了校園。剛畢業半年多,對於家在外地的我,校園是我對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個家。

但很多學校認為,輕易辦理暫緩就業而加入校漂族這一羣體,不應提倡。一方面,他們佔用了學校資源,對那些即將畢業的高校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也不利於學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放棄正當時候的就業機會,盲目地被這一羣體同化而做校漂族,將來就業會更困難,先就業再擇業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再一方面,選擇校漂,其實對學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間檔案記錄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單位產生疑問,不利於本人就業。

調查總結:

兩天的時間中,我接觸了很這樣的校漂族,很多時候我都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感動着。他們真的很苦!我感覺到他們所承受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們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用他們的話説,他們己經沒有退路了。從心底裏我佩服這些人。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況,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畢業後勇敢面向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報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而不應該把考研作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多數應該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他們漂泊的生涯也是為了尋找更好的人生起點,這是它的積極意義。它作為人生角色轉換的緩衝帶,從容地規劃一下人生生涯,也許半年,也許一年,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這種生存狀態不宜過長,不應該成為一種生存常態。一味沉迷其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覺很自由,但畢竟無根,不穩定,成本也比較高。另外,作為學校,也要及時調整教育內容,除傳授系統學科知識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讓學生順利完成校園與社會的對接。就業難,考研難。

對於以上問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收益低問題,一是高等教育要進行調整和改革,從吃皇糧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調整專業,改革課程,加大技術技能專業的設置;另外,大專和本科所有專業,在畢業前一年內,開設必修的創業課程,使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創業謀劃,尋找合夥人。簽訂合夥協議、註冊登記企業、經營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識。

二是政府要網開一面,各部門要降低註冊登記企業的門檻,縮短開辦企業的時間,減少開辦企業的審批手續,減免開辦企業的各種收費,放開較多的行業讓中小企業進入;在企業開辦後。銀行應當積極地為中小企業貸款,發展較多的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政府和銀行可推出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杜絕政府各部門向中小企業收費和罰款。這樣才能增加對大學生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難。另外作為考研一族應該積極面對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饋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而不應該把考研作為自己的全部。但願隨着制度的改革,觀念的提高,以上狀況能夠得到改善,解決。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4

我採用問卷的調查方式對我校學生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查!我們主要採取網絡與走訪教室、圖書館、宿舍與路邊攔截的方式,發送調查問卷。在採訪對象中有剛邁入大學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處在風華的大二學生23名,更有已經到了擇業與繼續深造的大三學生27名。能夠全面地瞭解在校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看法與瞭解被調查的學生為我校大學生。採用自制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透過qq在線、深入宿舍、自習室、圖書館與路邊攔截的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電信學院,電控學院與工商學院!採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

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與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此刻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潛力與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與社會與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主要對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場競爭狀況

我們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5%左右,那為什麼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的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2人認為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佔調查的15%認為還算正常的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佔總體的83%普遍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此刻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瞭解、一人認為其不重要,而認為重要的佔到調查的75%。在當前學的專業與工作不對口的狀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的專業是有前途的,其中認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認為自己專業較有前途的則到達36位,佔所有調查者的80%,僅有6人認為本專業很沒前途。能夠看出大學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由於競爭的加劇,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在問及畢業初的薪酬時,有31個人認為起初工資為1500元,14人認為就應為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佔總人數的75%,在物價日益增加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的工資是不高的,能夠看見競爭的大學生的影響。

二、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的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的有24人,兩者合計佔48%,而感到不滿意與很不滿意到達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的狀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脱離。第二,重要的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説法能夠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為社會生產人才。第三是觀念問題。

三、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在談到畢業後的打算後的打算後,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創業等,從中能夠看到很多大學生是害怕應對社會競爭的,採取考研是為了更晚一點應對競爭,也是對自己以後能找個更好的工作。在問及到,畢業後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時,有15個人認為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佔總人數的25%,而更多的人選取最要的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的重要性,佔總人數的61%,而其他因素則被大學生看輕。在大學生思考工作的地方時,20個人選取留在大學所在地,10人則選取回家鄉,38人則是主張去發達城市闖一番,而對於崗位過剩的西部地區則只有2人選取。在大學生所重視的素質中面試技巧與計算機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佔50%左右,而專業潛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此刻的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的結果。除

四、用人單位誤區

(1)、過分關注文憑。(2)、存在性別歧視。(3)、生源地域歧視。(4)、過分看重工作經驗。

就是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在我們的調查中,能夠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構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與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與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的努力方向與激勵都是很好的。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與大學生們就應找到合作點,到達共贏。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1)、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務必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潛力,掌握技巧,為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2)、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透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為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與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個性是社會兼職能夠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潛力鍛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台。

(3)、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説,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與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個性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與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狀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為社會與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狀況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與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湧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的抱負與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為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裏各專業的特色,還能夠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為在校大學生帶給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潛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與儲備。從我們的調查狀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紮實,理解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必須能為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與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1)、就應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2)、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務必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與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與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

(4)、學校就應實行用心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政府社會務必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決定。政府要透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潛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與社會的職責。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5

發佈時間:20xx-04-19

調查時間:XX年2月11日

調查地點:四川省資陽市保和鎮中心國小

調查對象:保和鎮中心國小部分教師

1、 調查內容:

(1) 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2) 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原因

(3) 大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

2、 調查方式:

(1) 查閲相關書籍

(2) 登陸網站搜索

(3) 對教師進行訪問

3、 調查結果

通過查閲相關書籍登陸網站搜索對教師進行訪問等方式,我瞭解到,隨着社會進步,大學生也越來越多,當今社會的崗位數遠遠少於大學的人數,因此多數教師認為,應該控制大學生的人數,提高大學生的質量,鼓勵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提高大學生去基層就業的積極性,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關於創業國家就多為大學生提供創業資金,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環境,鼓勵大學生依託專業優勢開拓市場,而高校也應該把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當作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手段,引導和扶持大學進行創業。

4、 經驗體會

我是一名剛入校不久的大學生,這次調查讓我感受良多,我覺得除了社會和國家要幫助大學生以為,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也應該多學知識,掌握好技能,為自己出身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

5、對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的評價

我認為此次活動開展得既有價值,又有意義,而且實踐的課題非常貼近生活,也都是同學們都有所聞,但又知之甚少的事情,非常適合同學們調查研究。我更希望學校能組織一次大型的調查活動,讓全校師生一起參與。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6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一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社會、用人單位、高校及大學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作為大學畢業生,應該增加對當前就業形式的瞭解,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培養自身素質、提高就業競爭能力並以低姿態進入就業市場。

隨着全國各地高校連年不斷擴招,畢業生的數量也日益增長,大學生就業形勢愈發嚴峻,現如今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眾人關注的話題。雖然政府也在不斷擴大社會市場的就業面,為大學畢業生增加了許多就業機會,然而面對日益增加的就業人羣,這些機會只能説是九牛一毛。在這種形勢下,大學畢業生要與形形色色的就業人羣進行激烈的競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談到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歸根結底,大學生的就業與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密切相關。説到這裏,就談談我對於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的結果,這裏分為三個方面:

一、 大學生就業的現狀

(一) 待就業人數增長

我國自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以來,招生人數增速很快。最近,據中國媒體援引人力和社會保障部的最新統計數據,20xx年畢業生611萬,20xx年高校畢業生總人數超675萬創歷史新高。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就業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尤其是這幾年來,人們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了,加上往屆未能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

(二) 畢業生向大中城市流動趨勢加強

隨着我國沿海及周邊城市的快速發展,這些發達城市與發展相對緩慢的一些中小城市及鄉鎮的差距逐漸拉大,高薪高待遇的工作吸引着大學畢業生流向經濟發達城市尋求發展方向和發展機會,逐漸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動的趨勢,造成了人才集中超過了就業市場的需求。

(三) 畢業生的期望值過高

由於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校學生的專業素質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他們對於就業方面的期望值也很高。很多畢業生對自己理想的工作薪資的期望值過高,他們一直在尋找符合自己理想條件的工作,沒有關注其他本應適合自己的工,從而喪失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二、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 畢業生自身的原因

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總是期望找到一份輕鬆且高薪的工作。既不願從事高付出的工作,(比如一些比較辛苦、傷身傷神的工作)又想獲得豐厚的薪資,在此過程中卻忽略了對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合理評估。部分學生對對自己的求職過程和結果抱有想當然的想法,認定了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的工作且未曾考慮到求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對自身的評價過高,但理想狀態畢竟和社會現實相去甚遠,正是由於這種對自身能力不合理的評估,導致部分學生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在求職過程中也與一些好機會擦肩而過。

(二) 高校擴招的原因

近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知識型人才,同時也為畢業生就業造成了嚴重影響。待就業的畢業生人數遠遠超過了社會市場的需求,“供過於求”的現狀使得原本的“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其次,當今社會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而我國的教育體制還不夠健全,我國高校培養的人才在綜合能力方面還有所欠缺,專業技能的掌握水平也不夠高,且因日常學習過

程中理論知識佔的比例比較大,而實際操作卻比較少,導致部分學生很難熟練地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在實踐過程中,無法將專業知識合理的運用,導致這些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影響其順利就業。

(三) 社會用人單位需求的原因

隨着社會經濟和科技的不斷髮展,當今社會市場對求職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如今的用人條件主要集中在知識和技能兩個方面,對求職者的篩選也相當嚴格,且吸納的人員有限。另一方面,從工作要求方面來講,與科技掛鈎的工作主要吸納的是知識型人才,且都是知識高精者,大部分大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此類工作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做此類工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難。而另一大部分工作主要集中在技能操作方面。大學生在校期間,大部分時間主要集中於理論知識的學習,實踐的機會相對比較少,且除了課外閒暇時間和假期的兼職工作和實習外,工作經驗少之又少,因此在實際操作中難免不甚熟練。而就社會用人單位來講,在對求職者進行層層篩選時很大程度上會選擇技能水平相對較高者,這對於大學畢業生而言是個普遍存在的難題。

(四)國家目前的高增長、低就業增長模式的原因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最近做了一份研究表明,中國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的GDP只增加就業0.12%個百分點,這是在亞洲裏最低的國家。這是因為我們的增長模式中過多的強調大企業、高新技術等,而沒有把扶植中小企業真正的做好。我們的銀行僅給大企業貸款,而不願意給中小企業貸款,這些都是造成我們高增長、低就業的根本原因。

三、 大學生應如何面對就業難問題

(一)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就業觀和職業觀

所謂市場經濟,就是商品經濟的實現形式,就是通過市場調節社會經濟活動,配製社會資源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它的原則是等價交換和物質利益原則,它是一種經濟組織方式,屬於物質文明範疇。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通過市場經濟不斷達到社會資源最優配置,深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大學生作為社會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成為其中一個環節。我們要想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必須通過從事一個或多個職業來完成。我們必須通過職業生涯來滿足自己的人格需求、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大學生只有在科學人生觀的指導下,全身心地投入市場經濟,勇於變革社會,變革自然的實踐,才能體驗到人生的真正意義,從中獲得向前奮進的力量。只有通過參與市場經濟下的社會分工,才能逐漸明白人活着是為了什麼,懂得做人的道理,在真善美的求索中不斷完善人生,把握人生的真諦。市場經濟下的職業就是,參與社會分工,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創造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獲得合理報酬,滿足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因此,我們一定要投身到市場經濟中去積極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增加對當前就業政策的瞭解

大學生應在學習之餘,主動了解當前的就業政策,調查瞭解當前就業形勢的變化,再依此及時調整自身發展方向,對個人素質進行重點培養,以符合用人單位的標準;同時根據個人需求和社會要求做出合理的選擇和決策,以便順利就業。

(三)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

大學生擇業應注重現實:一是外部職業環境的現實性,二是個人能力素質的現實性。大部分學生不願意去較為偏遠或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而寧願留在大中型城市做最基層的工作,忽略了社會需求,在此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個人發展前途。大學生初入社會,不應過分注重利益,而應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儘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面對“就業難”現狀,大學生應從自身出發,積極尋找應對措施。調整就業心態,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養成堅韌的性格和謙虛謹慎、認真自律的良好品德。

(四)培養自身素質,提高就業競爭能力

1. 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

大學生應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培養廣泛的職業興趣,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強烈的責任意識。其中職業道德至關重要,因此大學生應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

2. 堅持學習,努力完善自我

大學生在求職或是工作中總會遇到許多棘手的問題,為了以後的工作能相對得心應手,首先應該堅持學習,以知識和技能來彌補自身的不足,進而完善自我。因此,大學生應做到以下幾點:

大學生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努力學習新知識,開拓視野。當今社會發展迅速,很多知識都在推陳出新,大學生應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不斷學習新知識。因為大學畢業後若不經過繼續學習就很難成為一個高水平的人才。當前面臨知識急劇增加和迅速老化的雙重壓力,只有不斷地接受大學後的繼續教育和學習,儲備更多的能量,補充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新信息,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7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一、引言

國務院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

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二、調查形式與結果

1.調查的對象和範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後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2.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為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後統一整理,分析。

3.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瞭解企業用人標準,儘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為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儘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三、結果分析

難點一:基層就業“非主流”

在近日舉辦的一些就業雙選會、招聘會上,城市就業崗位競爭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層鍛鍊”“基層服務”等字眼的崗位都少人問津,儘管各方面待遇和優惠條件與城市基本無異,但急需人才的基層醫療單位、基層事業單位等常常出現招不到人的情況。

儘管我國近年來逐步加強基層就業引導,但鼓勵政策、待遇保障等對於求職者來説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並且還存在着發展機會受限、工作環境差等問題,導致基層就業“看上去很美”,實際並非求職者的主流選擇,基層就業未能起到緩解一線、二線城市就業壓力的作用。

難點二:“專業”冰火兩重天

近日,“最賺錢的十大專業”“就業前景的十大專業”“薪資最低的十大專業”等榜單引發了一場關於就讀專業與就業之間的討論,一些就業率低、競爭力不強、缺乏特色的專業讓畢業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機構發佈的“20xx年度就業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專業”中,動畫、生物工程等曾經令人趨之若鶩的“好專業”赫然在列。

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就業率等指標統計對一些專業亮出了“黃牌”甚至“紅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約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僵化思想影響,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做出富有預見性的調整,導致部分專業人才供過於求,陷入“滯漲”。就今年的就業情況來看,高校專業建設跟不上市場的情況依然沒有得到緩解。忽視市場需求閉門造車,只能加劇專業發展的危險性,“熱門”變“冷門”,導致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

過去大學生國家統一分配,跟公務員似的,好壞給你安排個工作,不管對口不對口,喜歡不喜歡,對於單位也一樣,不管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質都要接收。其中有些還是不錯的,像醫生、老師等,工作不錯,基本能對上口。

過去大學不好考,含金量很高,當時的中專都比現在的大專難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機械電等理工類的大學生,水平還是相當高的,很多都成了企業的中堅力量。

過去人們知識水平低,企業對人才需求門檻較低,所以大學生就業優勢十分明顯。例如,過去企業基本是人工操作,技術含量低,要求也相對低,大學生就業機會也大大增加。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曾幾何時,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如今就業前途卻不容樂觀。

1.經濟原因

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就業,並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衝擊。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了金融行業的裁員風潮。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就中國而言,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性的衝擊不可避免。此外,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就業會受到最為明顯的衝擊。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這對就業增形勢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

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xx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

3.政府方面

政府要發揮它的宏觀調控作用,就要通過各種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進行調節。

首先實現經濟穩定發展,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含量;

其次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市場競爭意識;

第三,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縮小自主創業制度的門檻。

最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發揮市場服務功能改善就業評估體系和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4.社會方面

企業應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更多的大學生。在這一點上,企業領導人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大學生們着想。作為工作第一線的各高校,更是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的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

5.大學生方面

首先,強化擇業的競爭意識,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於通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在心理上必須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來加深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地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加競爭的準備。

其次,要學會正確對待挫折,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着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後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調整好目標,腳踏實地前進,爭取新的機會。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把個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説,面對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大學畢業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會掉餡餅。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6.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素質

對於就業市場供求的雙方,只有瞭解了需方企業所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競爭力,因而我們必須知道畢業生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或技能才能為企業所青睞。為了讓這部分更具有説服力,特別邀請到了xx王先生為我們解答關於這方面企業的態度。

問:你認為“人才”的概念應該如何介定?

答: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中。人力資源第一寶貴的,人才的概念太大,其實所謂的人才應該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崗位上所發揮的作用及所展現的潛力、動力。我個人認為人才即把應該做的做好同時發揮自己的所長,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應具有的能力為專業知識、發展眼光、動作能力,指揮能力、協調能力、社會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對具有的理解能力。

問:貴公司中,招聘應屆畢業生的數量多嗎?在招聘中最看重他們那方面的呢?

答:不多,如果要招聘應屆畢業生我首先會考慮他的專業是否對口再次是看他們的溝通、演講水平。因為專業只是代表他們以前的學習好壞,溝通、演講基本一個人的可塑性。還會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細節問題,細節能代表一定的素養及個人的觀察性、能動性。

問:您認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那些素質?其中您認為最重要的是哪一點?

答:當代大學生普遍較浮躁。我認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以下素質:

①所學專業性知識;

②與人溝通、交流、協調的能力;

③吃苦耐勞的精神;

④知識面要廣,專業性要強;

⑤良好的個人養成習慣;

⑥良好的動手、動腦能力,學以致用;

⑦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態的調整能力;

我認為較全面發展比較好,當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協調力較強。

7.大學生應採取的對策與態度

在解決問題的所有方面而言,我們主觀的意志與行為是我們能去改變和做到的,先xx好內功才能在應對競爭時佔據主動地位置,面對這樣嚴峻的就業形勢與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們需要在態度上和行為上做出一定的改變。

(一)接受客觀現實,調整就業期望值

其實中高等級的職位需求是較少的,而較低等級的職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許多大學生對“市場”殘酷的一面認識不足,對就業市場的客觀實際瞭解不夠,只是停留在自己對“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這就導致了就業市場上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仍然有大量的職位空缺的現狀。我們説,與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費了時間、影響了自己心情,還不如勇敢地承認和接受當前所面臨的現實,徹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腳踏實地地尋求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就要求我們調整就業的期望值。

(二)充分認識職業價值,樹立合理的職業價值觀

當下,很多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所考慮的因素不外乎經濟收入、工作條件、地點等因素,其實不然,我們選擇時也要考慮到職業對自我一生髮展的影響與作用,應看重職業是否有發展的潛力,能否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對於那些雖然現在工作條件不怎麼樣,但發展空間大,能讓自己充分發揮作用的單位要優先考慮;對於那些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太高,但發展潛力大,創業機會多的工作地點也要重視。

(三)xx內功,直面競爭

除了面對就業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外,能力是面對競爭脱穎而出的更為關鍵的決定因素。xx好內功,才擁有談判的籌碼。在大學期間,我們大學生就應該樹立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個方向應細緻到具體的行業與職位,之後再去了解這些職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與素質,並通過大學的學習不斷往這個方向靠攏、深化,讓自己具備這些方面的技能,當我們在畢業應聘的時候,哪怕面對着激烈的競爭,xx過內功的我們會贏在起跑線上。

(四)鼓起勇氣適度自主創業

我國教育局常常鼓勵有條件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這能夠紓解就業的壓力,也為畢業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於我國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侷限性,在大學期間沒有為生存做好必要準備,導致很多學生放不開手腳,特別是自主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普遍不強,而創業者恰恰除了應該具備一般的知識結構、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外,還應具備積極主動的心態和強烈的創業精神以及不怕失敗的勇氣和毅力,這就導致了只有極少數的大學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選擇創業,而許多人錯失了機會。並不是説鼓勵所有人去自主創業,只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正視這方面的選擇。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從大的方向上説,這關乎社會的穩定與國家的發展;從小的方面説,它關乎着我們的切身利益,也是當下和不久的將來我們會面臨的嚴峻的問題,因而全社會需要不斷地探討和關注這個問題,併為解決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們自己也需要樹立正確的態度和培養自我內在的素質,為不久後迎接激烈的競爭做好準備。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8

兼職,似乎已經成為大學生活的一部分。針對當前大學生大部分都有兼職的經歷,我利用五一長假開展了一次主題為“關於大學生兼職狀況”的社會調查。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針對以下幾點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調查:

1、調查同學們對待兼職的態度,這是決定因素。

2、針對已經從事過兼職的同學,調查他們從事工作的目的,在於其收穫進進行對比,看看兼職是否對他們有益。

3、在兼職過程中,同學們由於缺乏社會經驗等因素將會遇到那些問題,他們是否有勇氣面對,將採取什麼方法應對?這是對同學們心理素質的檢測。同時,學校是否該幫助?

4、調查家長對同學們從事兼職的態度,這對同學們是否從事兼職工作也有很大影響。

5、作為當代大學生,大家都具有各種各樣的特長及不同的性格,這將直接導致從事兼職工作的種類不同及尋找兼職的途徑不同。

6、在大學期間,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同學們是否能處理好學習與兼職的關係?

調查結果發現:

看待兼職的態度

1、有無必要兼職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47.8%的男生,62.3%的女生認為大學生兼職非常必要。而認為大學生沒有必要兼職的均佔0%。其餘的認為可有可無。

從年級來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分別有31.9%,38.5%,65.8%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兼職非常有必要,其餘的同學認為可有可無。

2、是否從事過兼職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15.2%的男生,19.6%的女生經常作兼職,65.5%的男生,79.5%的女生偶爾作兼職,10.8%的男生,7.5%的女生從未做過兼職。

尋找兼職的途徑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71%男生,78%的女生自己或通過廣告找兼職,18%的男生,12%的女生通過熟人尋找兼職,11%的男生,10%的女生通過中介機構找兼職。與此同時,各年級差異性不大,基本與總體情況相符。調查還發現,85%的同學認為學校有必要成立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以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並確保兼職的安全。

從事兼職的類型及範圍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74.2%的男生,41.6%的女生作過家教。分別有16.7%的男生,74.5%的女生做過促銷,分別有21.4%的男生,12.4%的女生髮過傳單,同時,還有少數同學從事過禮儀、家政、餐飲等兼職工作。

從年級來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分別有21%,75%,85%的同學作過家教,分別有18%,28%,36%的人做過促銷,分別有19%,24%,22%的同學發過傳單。總體來説,同學們兼職的種類比較單一,而且,性別差異很大。經分析,原因有二:一方面,同學們只能選擇耗時少,收入較高的工作;另一方面,社會經驗少,工作能力有限,諸多用人單位不予考慮。

從事兼職與學習的關係

無論從性別還是年級來看,均有90%以上的同學認為兼職對學習的影響引人而異,只要注意調整,協調,就能夠二者堅固。還有一少部分人説不清楚而者是否會有影響。

從事兼職的目的與收穫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48%的男生,39%的女生認為兼職可以掙到一筆完全屬於自己的錢,頗有成就感;分別有42.3%男生,68.8%的女生認為兼職可以積累社會經驗,為以後的工作奠定基礎;分別有11.2%的男生,2.5%的女生認為兼職可以擴寬交際面。總而言之,絕大部分同學的監視畝的比較明確,認為兼職的收穫主要是賺錢和積累社會經驗。

兼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應對方式

不論從性別還是年級來看,超過70%的同學偶爾遇到過困難,20%左右的同學多次遇到困難,只有極少數同學很少遇到困難。所遇到的困難中,基本不包括性別歧視,有部分同學認為是因為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是由於用人單位過於刁鑽。遇到困難時,80%的同學積極想辦法解決,10%的同學忍氣吞聲,自認倒黴;還有極少數同學不知所措。

家長對兼職的態度

總體來説,50%左右家長基本同意子女從事兼職,主要出於安全考慮;25%的家長完全同意子女從事兼職,並予以鼓勵;20%的家長不同意子女從事兼職,並認為應以學習為主;還有極少數家長完全不同意孩子從事兼職。

兼職所得收入的用途

49%的同學講兼職作為生活費,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41%的同學講起最為額外的零花錢;6%的同學將其作為戀愛開支;其餘5%的同學講起積累,作為長久投資。

其實,不難看出,在大學生兼職過程中,反映出的一些列問題,還是值得我們去予以關注的。

1、社會支持大學生兼職主要有下面的兩個原因:首先是兼職有利於大學生更好的瞭解社會,鍛鍊能力,把課堂知識用到實踐中,有利於學生成長成才;其次才是鼓勵學生通過兼職獲取報酬,緩解經濟困難。但在調查中,考慮經濟因素的同學卻佔了大多數。由此可見,目前的大學生兼職狀況與社會期望的幫助提高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初衷相差甚遠。

2、大學是所以為大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學的深厚的文化積澱。而科學合理的參與社會實踐對增強學習氛圍時有所助益的,只是我們還沒有講起提高到那個層次。在對兼職形式的選擇上,多數同學選擇了家教,這對師範類的學生,當然是很好的鍛鍊機會。然而,要找到羽自己專業對口的家教也非易事,於是,“勉為其難”便可想而知。此外,在合理安排兼職與學習上似乎存在社更大的衝突。大部分同學只能勉強協調。

3、大學生長期生活在象牙塔中,涉世不深,閲歷不夠,相對單純,容易上當受騙。因才如何讓大學生在兼職的過程中更好的融入社會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瞭解了大學生的兼職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後,我們大學生就應該努力更正兼職觀念,樹立正確的兼職觀。兼職不只是為了報酬,更重要的是鍛鍊能力,實踐所學知識。“錢”程不是兼職的最終目的,真正的深層意義是“前”程。另外,兼職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凡事皆有度,簡直也不例外。應該以學業為主,切忌盲目。找好學習與兼職的平衡點,敢於嘗試科技含量高地兼職,多嘗試能鍛鍊能力,實踐知識得兼職。

其實,我們還應該注意的是學校的作用。現在的學校還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我們去思考。

我覺得學校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兼職觀,從很次更高意義更深得兼職。從個人層面看,正確的兼職觀有助於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從社會層面看,社會需要的是專業知識過硬,心理素質國強的優秀人才,正確的兼職觀也紅的重要一個方面。

2、拓寬兼職門路,豐富校園兼職資源,開拓校園市場。

3、完善對學生的利益保障措施,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認識。有些同學建議建立相關的校園兼職網站,以方便大學生更好的從事兼職工作,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

4、開發兼職市場,讓社會更好的瞭解大學生得兼職狀況。社會用人單位大多隻是青睞學生廉價勞動力,很少關心學生的專業知識。因此,學校應該儘快完善兼職制度,讓社會更好的與學生配合,為學生建立好這層觀及的紐帶。

豐富多彩的大學生社會生活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激情,滿腔的熱情,正重要的是兼職經歷。希望同學們在以後得兼職生活中,能夠更好的發揮主人意識,在獲得報酬的同時,得到更好的鍛鍊,為以後的就業打下基礎。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9

隨着我國高校的連年擴招,每年大學生畢業人數也愈來愈多,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普遍關心和有待解決的問題。XX年是高校擴招後本科畢業生的第一年,畢業人數比上一年增加了44.6%;XX年畢業生280萬人,比上一年增長32.1%;XX年畢業生達到了338萬人;而XX年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五百多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因此大學生就業正面臨着嚴峻的考驗。而大學生就業作為大學生人生一個重要的關口,初次就業和第一份工作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它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成才和成長,因此,選擇工作務必要慎重。

農村廢棄物資源化開發利用技術:圍繞我國規模化養殖的難點,將養殖場,沼氣工程與無公害農業作為一個整體,實現協調,循環和再生,是農村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的必由之路.

作為一名即將走入畢業的大學生,我認識到這一嚴重的問題後,決定親自進入這一市場進行調查。今年寒假我隨高郵市高璐寶食品有限公司的有關人員去人才市場進行招聘,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但讓我感觸很深,也讓我對目前的就業形勢有了一定的瞭解,這必定會對我明年的就業有所幫助。以下便是我總結出來的對目前大學生就業觀的分析。

A、與自己的專業一樣重要,很有必要學 B、是專業之外的必要補充 C、沒時間學,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就行 D、沒必要學,我又不幹那行

這次我們向大學生髮出去調查問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率100%.調查的覆蓋面為北方民族大學大一到大四的各系大學生。

首先,大學生在擇業時會考慮報酬問題。雖然薪水不是大學生選擇企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無疑是人們對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幹”,這曾經是媒體廣泛報道的大學生找工作時定下的月薪數。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學生就業的工資底線也越來越低,隨着大學畢業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單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轉變: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崗定薪,更強調員工為用人單位帶來的實際利潤。職場中的機會永遠不是遇到的,而是爭取到的。同時很多大學生認為他所選擇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為他今後發展的一個過度口,積存經驗。除了薪酬是學生考慮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環境、企業聲譽與企業文化、工作富有挑戰性、工作的穩定性、户口和住房、社會保障體系等因素也是學生們重點考慮的因素。

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費文化環境。家長的消費觀和行為會在孩子身上有形或無形的反映出來。給予他們一定消費自主的同時也要注意教育。同時,學校對大學生正確的`消費官和消費行為應有好的主導作用。要加強勤儉節約的教育,狠抓校風學風。最後建立健康的社會消費大環境。當前大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會影響。我們希望依賴社會的力量,屏棄不良的消費行為,積極建立校園新風氣、新消費文化的生長點。

大學生對於選擇工作時因素的看重,與他們認為的工作意義是直接相關的。在大學生看來,最重要的工作意義是自我實現,其次是生存的必須條件以及個人興趣所在。而“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有很多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儘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還有小部分的人認為“專業並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説有大半的人並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為“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少數。經常在那裏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説,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飯吃,先養活自己。

農民增收困難,城鄉收入差距逐步擴大。農民收入低,而且增加收入的途徑有限,致使農民增加收入極其困難,使得農民在擴充自己知識,瞭解國家政策的投入非常低,所以對國家的政策關注程度自然不高。而城鄉差距的擴大更襯托出農民的貧窮與落後,使農民收入表現相對低。

隨着經濟的日益發展,大學生羣體的消費水平也日益提高。與以往相比,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逐年增加。這就意味着,大學生的消費基數在不斷增大,消費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正在大學生消費領域中,我們發現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問題,如攀比消費、奢侈消費、炫富消費等。消費觀念正確與否對於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起着重要的引導作用。從月生活費的相關情況能從一個方面體現大學生在消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然而,有很多企業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難題。很多企業認為目前有很多大學生就業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資低。很多學生着重選擇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而相對一些中小型企業情況不是很好,他們認為某些大學生只是抱着學經驗的態度,把小公司作為自己進軍大公司的跳板,發展不長,對他們公司的長久發展不利。這也是個非常現實的觀點,抱有這種思想的人應當慎重的考慮。

此外,大部分人都熱衷於名牌企業或者外企,認為比較有面子。其實我認為很多中國本土的中小企業也很有發展潛力,不一定要侷限於所謂的外企,給別的國家的人打工,這樣才更有利於我國的經濟發展。

以上是我總結出的幾點經驗,相信對我明年的求職應聘會有很大的幫助!

家庭的消費情況對大學生的消費觀有重要影響。我在對一些同學的訪問中發現,一般來説,農村的大學生每月的消費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開支主要是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他們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學校的消費也和在家裏一樣,不會太講究。而城裏的學生在消費上就相對大手大腳些。

本調查旨在分析大學生特別是貧困生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瞭解他們目前的消費情況,以期挖掘潛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長期以來,在大學聯考指揮棒的調遣下,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採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重視智力教育,而沒有將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滲透到其中,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同時,在教養方式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因為受教育程度較低,多采用簡單、粗暴的傳統的家長制手段。這種消極的教養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鬱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總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校、父母的教育觀念、家庭教養方式之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關係。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0

高校擴招的政策使大學生的人數飆漲,同時也對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就業難早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畢業就失業”似乎也已經成為大學生的普遍心理。

對每個大學生來説,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鬥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展開了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問卷。

調查對象:

調查者都是在校大學生,其中專科學校的學生佔64%。

專業有:

傳媒(新聞、文祕)

語言類(商務英語、應用英語、日語、德語)

經濟類(國際貿易、市場營銷、電子商務、信息管理、會計)

設計類(建築設計、動畫設計)

技術類(計算機科學技術、園林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

管理類(旅遊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社會工作

調查形式:

調查問卷共104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高達96%,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設計問卷。

調查數據分析: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着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而事實上,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人才的選擇條件沒有在有效的時間的傳遞給大學生,大學生的培養缺乏市場導向。這使大學生就業時缺乏足夠信息,從而產生就業盲目性。

調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調查結論及建議:

一.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的比較少

在調查中瞭解到,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只有24%的同學表示一直在關注就業信息,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的工作有擔心,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少了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

二.大學生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

通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瞭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應該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於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

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認為造成就業難的狀況,除了社會壓力大,企業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問題還是在於自身的工作經驗的缺乏,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着障礙。在調查中發現,有57%的同學認為自我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關係是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瞭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並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瞭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地理位置與單位性質、社會經濟因素),內在價值因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價值因素(家庭的經濟條件、薪水和福利、)。在調查中,被調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經濟條件、父母的決定、社會經濟因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和父母的決定為同學們所所首先考慮下的,接下來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經濟條件、社會經濟因素,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

據調查發現,以往的學生對自己就業後工作的要求,無論是單位性質反面還是薪資方面,要求都比較高,但現在的就業形勢似乎不允許初出茅廬的學生有挑工作的機會了,大學生們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對於以後將從事非專業的工作,有61%的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單位給出的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但在就業公司選擇時,有58%的同學希望可以再外資企業和政府部門工作,對那些民資企業只有極少部分的同學表示會考慮,這也是大學生好高騖遠的表現,似乎也有點不切實際。

幾點意見:

(1)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儘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於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鑑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並與全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聯網,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2)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為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後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幹一行、愛一行、幹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後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於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三)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瞭解現在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閲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1

【摘 要】當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越來越困難,大學生的就業期望也隨之發生變化,文章以華中師範大學為例對大學生的就業期望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的就業期望相對合理;工資福利是影響大學生擇業的最重要因素。針對大學生就業期望的調查結果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是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

【關鍵詞】就業期望;就業城市;起薪;單位;工資福利

隨着社會轉型和經濟大變革,社會生活正發生複雜而深刻的變化,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社會的這種急劇變化不可避免地影響大學生的就業期望。華中師範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師範院校,有一般高校的特點,又有師範院校的特點,學科設置較為齊全。華中師範大學地處中國的中部武漢,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匯聚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為本研究提供齊全的樣本,因此對華師學生的調查研究能夠更加客觀地全面地體現大學生的就業期望。

我們的研究將在前人研究的前提下立足於武漢市就業生態環境,針對華中師範大學大學生就業期待進行調查分析,以瞭解大學生在就業時的價值取向,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就業期望,另一方面,也對公眾觀念中一般理解的大學生就業觀偏差進行研究,還原事實真相。

一、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對象。本研究以華中師範大學20xx級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505分,回收問卷474分,問卷回收率93.86%,有效問卷有效率82.77%。其中男生佔33.1%,女生佔66.9%。

(二)調查方法。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數據。問卷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調查被試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調查被試基本的就業期望:最低接受就業起薪、期望的就業單位和擇業考慮。本次調查獲取的數據採用SPSS17.0(中文版)進行統計處理。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對就業起薪的最低期望。根據調查結果統計,44.5%的大學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為20xx-3000元,35.9%最低能接受的起薪為3000-4000元,9.9%的大學生認為自己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4000-6000元之間,另有7.2%的學生選擇20xx元以下,2.6%選擇6000元以上。據調查,20xx年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2500-3000元,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80.4%的大學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20xx-4000元,説明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起薪的期望處於合理的水平。

(二)大學生期望的就業單位。調查結果顯示,如表2,在大學生期望的就業單位上學校佔最大比例57.4%,其次為國企、政府機關和外資企業。國企、政府機關和外資企業所佔比例相差較小,分別佔25.3%,23.2%和22.8%。但仍能看出大學生更願意到具有國家性質的單位工作。由於本次研究中免費師範生佔53.1%,免費師範生被要求本科畢業後必須到學校工作,另外也會有非師範的學生期望到學校工作,所以本研究的結果中會出現學校佔絕大比例,這也體現出師範大學的特色。

(三)大學生的擇業考慮。大學生在擇業時需要考慮多種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工資福利、發展前景和就業城市是大學生在擇業時首要考慮的三大因素,31.0%的大學生在擇業時首要考慮的是工資福利,26.3%的大學生將發展前景作為擇業時首要考慮的因素,18.6%的大學生在擇業時首要考慮的是就業城市。有14.1%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在擇業時首要考慮專業是否對口,另有7.4%和2.6%的大學生在擇業時首要工作壓力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三、討論

(一)大學生的就業期望相對合理。20xx年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2500-3000元,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80.4%的大學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20xx-4000元,説明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起薪的期望處於合理的水平。儘管數據樣本最低能接受的起薪略高於這幾年高校畢業生的實際月起薪,但由於本次研究被試是大三的學生,非畢業生。被試最低能接受的起薪略高於現在畢業生的實際起薪也是正常的,這表明在高等教育規模持續擴展下,高校畢業生持續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使得他們的就業期望(包括期望工資)越來越和勞動力市場的實際情況相符合。從調查結果中得知,國企、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這些單位最受大學生擇業時的青睞,大學生選擇到國有部門就業的趨勢仍然沒有改變,説明大學生更願意選擇舒適穩定的工作。這也反映出我國國有部門與非國有部門單位之間的收入差距或其他福利待遇間的差距仍然明顯。也側面反映了“學而優則仕”“官本位”等傳統觀念仍然深刻影響着當代大學生的思想。

(二)工資福利是影響大學生擇業的最重要因素。大學生在擇業時最為關注的事工資福利,反映了大學生希望在畢業後儘快獲得較大的經濟回報。從教育投入這方面分析,本科畢業的學生從幼兒園開始讀書到大學本科畢業,期間讀書時間長達18年,在這18年的時間裏,家庭的教育經濟投入非常巨大的,而且大部分的學生在這段讀書的時間裏都是沒有經濟收入的,所以學生自身和學生的家庭都希望學生能夠儘快的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收回教育投入。

四、對策與建議

鑑於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的就業擇業的認識仍不夠深刻,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需要貫穿整個大學教育。

首先,從學生入學開始,要納入就業形勢與人才素質結構相關的知識與教育,促使大學生一開始就重視職業素質的培養。在大學生培養的中期階段,將職業素質教育融合於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中,融合到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中,在獲得豐富科學知識的同時又豐滿自身的人文素養,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培養正確的職業觀。在大學生畢業階段,就業指導則應側重於幫助學生認清形勢,正確定位。同時,廣泛開展擇業心理輔導、求職技巧(如何設計簡歷、如何面試、如何尋找工作信息)和訂立合同等就業訓練和就業服務,注重誠信教育,促進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2

本次參與調查的人羣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分佈在3000~5000元範圍內,並且,期望月薪隨着學歷的增高而增高,其中,專科生期望月薪接近3000元;本科生期望月薪為3500元;碩士生接近5000元;博士生超過7000元。

與20xx年相比,此次參與調查人羣的期望月薪略有回落,除去物價上漲因素,今年的期望月薪更為現實。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期望月薪依次為(單位:元):2890、3480、4840、7160。顯然,今年的期望月薪也更為合理了。

工作地點二線城市更受青睞

在工作地點的選擇上,以一線城市(直轄市)作為首選的人羣比例進一步下降(20xx年20.5%,20xx年14.4%),而以二線城市(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作為首選的人羣比例在上升,並超過一半(20xx年46.8%,20xx年55.0%)。因此,本次調查不僅沒有發現逃回北上廣的趨勢,反而發現了更為明顯的逃離現象。進一步分析發現,半數以上(54.0%)的被調查者以個人發展機會作為選擇工作地點的主要標準。

考研不熱創業不冷

對於畢業選擇:超過半數(51.3%)的人認為應該直接就業,這一點並不奇怪,因為一直以來大學生畢業後直接就業都是主流選擇;而贊成考研與自主創業的人都在兩成左右(考研20.8%;創業17.9%),這種意願性的調查結果,與考研以及創業的實際情形正好形成了明顯的反差:實際考研人數近年來都在30-50%甚至更高的比例,因此,想考研的人遠少於實際考研的人數,這樣一對比就會讓人覺得考研並不是真的熱;而近年來大學生畢業後自主創業的實際比例一直都沒有超過2%!這樣一對比自然會讓人覺得大學生對於自主創業的心其實並不冷,可能只是因為各種條件不具備而暫時限制了大學生畢業後的創業夢想。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3

 第一.慎重選擇創業項目

選擇什麼樣的創業項目很要害。要選擇有發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競爭不激烈的非傳統行業。目前和今後的一段時間裏,三個行業具有發展前景。第一,互聯網將來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尤其是電子商務。第二,農村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設想一下假如農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塊錢,能夠拉動幾個GDP的增長?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是廣闊的。當前傳統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對環境污染嚴重。新能源不僅為社會創造價值,而且還對環境不產生破壞作用。

第二.選擇項目別拋棄專業

大學生創業最好不要選擇開飯店、賣菜。因為開飯店賣菜之類的,普通的國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幹,甚至會比你做得還好,不要與他們搶飯碗。在大學裏學習了三、四年,已經具備了系統的專業知識,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項目創業,這是中學生所不具備的。脱離自己的專業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項目,那就是浪費大學三、四年所學的知識。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專業元素,發揮特長,需要的是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第三.提倡先打工後創業

給大學生們作講座的時候,問到創業什麼最重要,大多數人回答都是“錢”。這種説法是錯誤的。大學生創業應當具備三個條件。第一、經驗和能力,第二、人脈資源,第三、資金。個人的經驗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沒有經驗,剛有想法就去幹容易失敗,即使別人給你資助,你也會賠。大學生靠什麼積累經驗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時,積累了經驗提升了能力,同時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強的人,增加一些人脈關係,這樣就為以後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注重人脈關係積累

這個社會,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脈關係的積累很重要。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入門票,人脈關係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擴展人脈關係,多結識比你能力強比你有錢的人,尋找他人給你投資時,對你認可的有錢人就會給你投資,這就是人脈關係作用的顯現。你擁有了能力經驗而且選擇的項目非常好,又結識了認可你的有錢人,自然有人會給你投資的。

 第五.在創業中創新

大學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維,新的想法。大學生創業不要做傳統行業,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優勢。假如你發現自己有一個比別人強的特點,比如説你財務比較有優勢,暑假可以到會計師事務所打工,哪怕不要錢,可以補充財務知識,畢業之後找一個財務方面的工作應該不成問題。大學生怎麼創新呢?要根據現有的情況,結合自己的思路,創造新的模式。

第六.積極募股別負債

大學生創業怎樣“找錢”?一般的大學生會找家人和朋友借錢,是不好的。因為你負債後心理壓力大,做事輕易衝動,衝動的結果是失敗率很高,不適合創業。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資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條船上,會幫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債,別人不會關心你。怎麼樣去募股呢?這要靠機遇,第一,找一個比你能力強、比你水平高、也有錢的人給你投錢,他只投錢,什麼都不管,然後坐等分紅,你再找幾個合夥人一起幹。第二,找一個有錢人投資,他比你有能力,給你投資,你們一塊幹。

總之,現在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無疑為大學生創業鋪就了一條“綠色通道”。從減免部分費用,到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諮詢服務後續扶持等“一條龍”服務,使大學生獲得了全方位的幫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優惠政策供大學生創業,可以説,創業雖比就業下得決心要大很多,但這條道路卻比就業明朗許多。“賺大錢還是賺小錢,取決於你的戰略”。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4

即將踏入大四,面臨即將實習找工作問題的我們,對大學生就業知之甚少。而專家認為“將有六成應屆畢業生面臨崗位缺口。”那麼我們就業究竟面臨哪些問題呢?利用寒假時間就大學生就業問題,做了個小調查。從此次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略微瞭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類、經濟類、理工類和醫學類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間,管理類的學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間,同時也是藝術類的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對較大、經濟類、管理類次之。

對於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綜合比較其他相關問題及因素得出,產生這方面的原因是由於專業本身的原因,藝術生的精神取向相對自由,他們更是側重於自身的自由,藝術工作相對比較特殊。對於理工類,文法類和醫學類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個是當代大學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價位。低於則不符合其多年學習的知識積累。高於此價位又又不符合當今就業壓力越來越緊張的社會現實。

二、大學生區域就業心理分析(農村、城市)

來自農村和城市的大學生在就業看法、就業態度、就業單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於來自農村的學生。但是兩地學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與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學生高於農村學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遠高於農村學生。具體數據如下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對於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樣。正是因為他們的背景不一樣。農村的學生就業心理較為嚴重,他們渴望儘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緩解父母的壓力,為自己的家庭解決負擔。而城市學生則不一樣,他們相對與農村學生而言,比較輕鬆,但是由於在城市長大的背景,使得他們的就業的初次薪水價位相對與農村更為高些。

(2)城市學生選擇工作注重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學生最注重行業前景

從數據統計來看,城市大學生在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大學生最注重的是行業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個人喜好方面,城市高與農村;在行業前景、辦公環境和其他方面,農村高於城市。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依然可以理解為兩個不同生源地的就業生的就業背景不一樣而導致的。城市的學生因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對比較自由,以後跳槽或者的短期內選擇新的工作的機會比較大。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以行業的前景為主,願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較穩定的工作。

(3)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注重發達的大城市

從數據統計上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選擇在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體工作,中小城市和國外,沒有人願意選擇在縣城工作;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看重具體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發達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和國外。這個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事實上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的學生的就業取向也比較側重大中城市。

(4)來自兩地的大學生都教青睞國營企業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最期望選擇的就業公司上,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樂意選擇民營企業、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在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和自主創業上,來自的城市的大學生的期望值高與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但是,兩地大學生都較青睞國營企業。

(5)信息產業仍是大學生最青睞的職業部門

從數據統計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最青睞與信息產業,依次是金融保險業、教育業、製造業、政府部門、科研部、房地產和服務行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最青睞信息產業,依次是教育業、科研部、政府部門、房地產、製造業、服務行業和金融保險業。

三、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缺乏實際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業人數過高。因為大學畢業將面臨一個從學生到社會職業人的角色轉變,而這一過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投資。大多數企業側重傾向於那些有實際技能,以及工作經驗相對比較豐富的學生。而我們的調查記過顯示,當今的大學生在這個方面更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業率不高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已畢業和即將畢業的人來看,平均就業率為49%以下的佔29%,50%-69%的佔28%。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就業人數過多,就業生自身的條件相對不能滿足就業單位的要求。另外還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學生選餓出國或者讀研究生。

五、在求職途徑的選擇上,現場招聘會、上網和親友介紹成為最主要的途徑。也有少數人選擇報刊和上門推薦。

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學生在就業途徑還是比較側重於現場招聘,不過網絡招聘也已經成為近來部分學生求職的途徑之一。

六、現在大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具備了道德品質修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團隊精神相對與前三種能力,競爭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應變能力大家認為較弱。

從這個調查的結果我們也不難聯繫現實情況分析出由於缺乏實際的實踐技能是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就業問題的解決思路

1、解決結構性就業難問題是關鍵

企業人士更多的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在於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而從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看,大學生在就業區域選擇、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趨同現象,“經濟發達地區、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機關”仍然是多數畢業生的首先,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能夠實現這種願望的大學生的比例其實是很小的,那麼多的大學生都在爭奪很少的職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職位,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劇增長,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背後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業對大學生建議一樣,既然不能改變既定現實,只能首先調整自己就業心態,在選擇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過度集中於一點,最好適當的擴大自己的就業選擇。

2、就業觀念的轉變應該慎重

品德不應該受冷落,對比大學生和企業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認識,可以看出,大學生如果一味的為“先就業後擇業”而“先就業後擇業”的話,並不一定是非常合適的就業觀念,這方面在用人單位那裏已經有所反應。而該確立怎樣的就業觀念,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而大學生就業時對品德的冷落,更是章顯出在當今社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大轉變,而這種轉變值得人們深思,應該引起相當關注。

3、建立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更流暢、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

調查中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大學生對用人單位不瞭解,用人單位的人才要求不能暢通、有效的讓大學生了解,這其中缺乏溝通。似乎看到這樣的現象:高校在培養大學生上自有一套體系,而這套體系與招聘大學生的單位聯繫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養大學生,而事實上對該怎麼培養大學生以有利於他們更好的就業缺乏瞭解。而建立一種基於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之所在。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原因分析

(一)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面臨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局面,大學生就業難與社會整體就業環境有關。目前全國各類高等學校共有20xx餘所,在校學生約2100萬。據教育部門的統計,現今大學畢業生在離校前後的就業率大約為70%左右。今年要求職的大學畢業生總量在600萬人左右,還沒有計算曆年累計下來未就業學生人數。同時,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富餘人員下崗分流,機關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人員精簡,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和非農產業轉移等等,都使大學生面臨一個不寬鬆的勞動力市場,進而造成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二)一些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偏差,盲目擇業現象嚴重。

(三)畢業生就業整體結構性矛質突出。

(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強,限制了部分畢業生的就業。一些高校在教學管理及實習環節上仍存在諸多不盡人意之處,加之學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造成部分畢業生掌握的知識仍然停留在書本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

(五)高校教育體制改革步伐緩慢,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不夠合理。不少高校缺乏科學的人才需求預測和規劃,盲目追逐熱門專業,導致專業趨同現象嚴重,使得專業人才的產出和崗位需求不成比例,人才供給嚴重大於需求。在人才培養中仍存在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現象,使大學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1.加強就業指導,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學校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積極創造條件,有針對性的開展第二課活動,加強就業實踐環節。比如開展“模擬求職演練”、舉辦“挑戰杯”科技競賽、營銷大賽等活動。調整專業設置,根據師資力量,從實際出發,開設實用性較強、社會市場需求量較大的熱門專業。使培養的畢業生具有紮實的專業基本知識,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能夠在各個領域中展露頭角,成為滿足社會需要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素質人才。

2.轉變就業觀念,培養大學生樹立新型就業觀

教育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樹立新型的就業觀念。讓他們認識社會、瞭解國情,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加強就業觀教育,轉變就業觀念,讓大學生破除到國企、事業單位端“鐵飯碗”的傳統就業觀念。

教育畢業生要客觀的面對現實,全面的認識和了解自己,對所學專業以及未來的職業,進行科學定位。組織召開畢業生就業、創業動員大會,舉辦往屆優秀畢業生回校給畢業生做就業、創業報告,談經驗、講體會,以及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服務西部”計劃等活動。以轉變畢業生傳統的就業思想,幫助其樹立“先就業、再創業、再發展”的新型就業理念。

3.拓展就業渠道,廣開門路促就業

各高校積極與企業聯繫,傾聽企業對學生的意見,採納他們對專業設置、培養目標的合理化建議。建立社會實踐基地,讓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到基地參加實訓,在實踐中成長自我、提高就業能力。把就業與實習結合起來,在實習中實現就業。學校積極和用人單位聯繫,每年到各地瞭解往屆畢業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狀態,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回訪,掌握最新就業動態。舉辦大型校園招聘會,邀請多企業來校園招聘,為大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就業平台等。

大學生就業,關係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關係到千家萬户的興旺發達。高校應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從專業設置、就業指導、校企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