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政範本>報告>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國小語文

報告 閲讀(8.32K)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國小語文

參加“國培計劃”已有三個多月了,基礎知識內容已基本學完,現將近期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國小語文

首先,我要感謝“百年樹人”提供的學習平台,感謝祝智庭、沈書生、顧小清、李嵬、張攀峯、王博明等專家教授的精心講解,感謝“五人行”學習小組的啟示,感謝學友和同事們的給力。

雖説是初級培訓,但對於我來説,的確稱得上是收穫頗豐:受“五人行”學習小組的啟示,我校成立了“四人行”學習小組,王單方、王桂芳、馮玉梅,他們三人是長期帶信息技術課程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在他們的幫助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再加上“百年樹人”這個學習平台,我的政治教學不説“如虎添翼”,也不説“馬到成功”,最起碼是“學有所獲,學以致用”了。主要收穫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知識與能力方面:

1.掌握了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義和作用。

2.瞭解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基本概念。

3.掌握了教學設計的過程及其關鍵環節。

4.懂得了媒體的特點,瞭解各類媒體對教與學的支持作用。

5.學會了運用技術進行教學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第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編寫了學習筆記,準備上傳到網校與學友和同事們共享學習成果,在QQ空間開闢了“學友觀點”專題日誌。

2、學會了完成一節課和一個教學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並能夠據此實施與展示、研討教學。

3.掌握了分析演示型教學媒體特點的方法,提高了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能力。

3.學會了運用文字編輯軟件編制常用教學文檔,運用網絡工具蒐集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工具如offfice2003、“windows畫圖”、格式化工廠、會聲會影9.0等對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資源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運用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或網頁製作工具整合教學資源。

4.學會了使用常用的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的量規和方法設計課堂教學評價活動。

第三、情感與態度方面:

1.消除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畏懼心理,形成了對教育技術促進教學的認同。

2.形成了將教學技術與教學實踐緊密聯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形成了教學資源和教學信息的正確認識和初步的選擇、處理和加工能力,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4.瞭解了技術對社會、對學生髮展的重要影響,樹立了在教學中運用技術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我期盼着培訓早日升級,期盼着學校的班班通也早日升級為“造橋”案例中系統設備,期盼着學校每位教師都能參與一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初級中級高級”培訓,期盼着

“平時不學習,用時徒傷悲”。讓我們記住列寧同志的教導:學習,學習,再學習!更要記住我們祖宗的告誡: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

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後甜。我説:學友同事親無間,有味媒體只有甜!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國小語文

通過一個多月的信息技術培訓學習,我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聽了專家的講座和培訓老師的指導後,我感觸最深的是微課的認識與製作方法。培訓中,老師一方面要求我們以超脱姿態,踏實前行,堅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微課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自覺培養自學發展意識,力求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促進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上新的台階。通過深入學習,下面談一談這次培訓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4月24日餘德興老師和25日陳展虹教授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絡時代,隨着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着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二、如何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設計微課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儘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例如:在這次培訓中,我根據本學科國小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我選擇了“習作”指導作為一個知識點設計一節微課,讓學生在短暫的10分鐘內對習作審題、習作方法等內容進行微課的設計。這節微課在前一節課“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微課的設計,突破了本節習作課中幫助學生審題和習作方法教學的兩個重難點。

三、培訓模式微課化

在這次培訓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訓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通過培訓老師的培訓微課進行傳授知識。在這些培訓微課中,老師講解非常明瞭、清晰,只要培訓者發時間去觀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覆地去看,直至自己學會為止,這符合了微課的設計理念。同時,學員可以通過QQ羣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與主講教師進行互動,而主講老師又會不厭其煩進行一一地解答,這樣就產生了學員與老師互動,學員與學員互動的培訓模式。這樣的培訓方法既讓我們學得了技術又可以在教學中邊學習邊實踐,讓我們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真是兩全其美。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國小語文

一轉眼,兩個月的培訓就要結束了,還真有點捨不得。在這兩個月裏,雖然在緊張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之餘,還得趴在電腦前認真地學習專家引領性的視頻或文本資料,或是完成一些培訓的作業,幾乎可以説是忙得焦頭爛額,但是回想起本次培訓中自己收穫與進步,覺得累得值得,因而又對這次培訓倍感珍惜。

首先,必修課的學習讓我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更進了一步,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以前聽説過微課程,以為微課程也就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小段,通過培訓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竟是井底之蛙。現在我不僅明白了什麼叫微課程,知道了如何設計和製作微課程,更明白了微課程在未來學習中的重要性,也激起了我認真學習和培訓的熱情,以使自己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在不遠的將來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除以之外,我還學到了圖片、音頻、視頻的一些使用技巧,學會了製作精美、實用的多媒體課件。並嘗試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自己設計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良好。

其次,進一步明確了信息技術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比如何時使用,以何種方式呈現,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等。清楚瞭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導入新課能第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楚了信息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任務如何設計才能行之有效,清楚了多種形式的媒體各在什麼情況下才能發揮各自最大的優越性,為課堂教學錦上添花……通過觀看優秀課例,使我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理解得更深刻。

第三,明白了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在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信息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接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最後,在輔導教師的幫助下,在和同組教師的互研討中不斷成長進步。組內教師對我提交的教學設計給予了真誠的評價和幫助,他們為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見,使我能不斷完善進步,在和同組教師的互助研討中,我學到了很多解決教學中一些實際問題的良好辦法,可謂收穫頗豐。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真正讀透了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瞭解了一些信息化教學環境應用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既然參加了培訓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就要把學習的內容和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力求能夠讓信息技術真正為教育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