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作文>

【熱門】中國傳統文化作文合集9篇

作文 閲讀(2.73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傳統文化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中國傳統文化作文合集9篇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今天下午最後一節課,老師讓我們講講中國美食,民族風情等文化傳統。

第一組開始表演了,非常精彩。他們的節目是唱歌和圖片欣賞,那歌聲好動聽,好美妙!

第二組為大家帶來的是圖片欣賞和資料介紹。最讓我難忘的是他們的剪紙表演,從阮冰怡和崔欽堯手中剪出的蝴蝶,像真的.一樣活潑可愛。

輪到我們這一組了,我很緊張,恐怕會漏字或説錯。我悄悄的鼓勵自己,靜下心來,認真的講了一遍,沒想到一字不差。教室裏鴉雀無聲,同學們聽得都很認真。我講完了,教室裏立刻想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高興的真想跳起來。

後面的節目一個比一個精彩,同學們看的是不亦樂乎!

走進經典,走進傳統文化,我感受到了中國民族的悠久歷史。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

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

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上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裏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唐詩、宋詞、文房四寶、瓷器,還有很多像春節、端午、中秋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向徵和代表。書法是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我身邊有很多同學和好朋友都在學習書法,看着他們一個個字寫都得很漂亮,心裏非常羨慕,也暗下決心要練得一手好字。

暑假媽媽給我報了個書法班,走進教室,牆上到處掛滿了一幅幅書法,有的字蒼勁有力,有的字行雲流水,有的字端莊秀麗,滿屋子的墨香,彷彿置身於一個書法的世界。歐陽老師是我的書法老師,開始上課了,歐陽老師找來了毛筆和宣紙,讓我在紙上畫圈圈,我很好奇,畫圈和書法有什麼關係呢?一個上午過去了,我一個字也沒學會,這就是我的第一堂書法課。第二天,歐陽老師開始讓我畫豎線和橫線,半個小時過去了,我實在憋不住了,對歐陽老師説:“老師,我是來學書法的,為什麼一直讓我畫這些呢?”歐陽老師微笑着説:“你之前沒有接觸過書法,讓你畫圈,畫直線,是讓你學會運筆,把毛筆控制好。”哦,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

第三天,歐陽老師終於開始教我學寫字了,第一個字是寫漢字“一”,剛開始寫的時候我非常緊張,手還不停得抖,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按照老師教我的要領,落筆時稍重再寫橫最後收筆,“一”字就出來,可仔細一看怎麼寫得不直呢,像一條毛毛蟲,老師説:“沒關係,慢慢練習”,於是我就繼續練,一張紙、兩張紙、三張紙……,直到第五張紙,我終於把“一”字練好了,真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雖然書法很難寫,可只要你專心、刻苦,就沒有練不好的。經過一個暑假的學習,我的書法大有進步,字比以前好看多了。

“一手好字,受益一生”,學習書法既是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可以把字練好,還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最重要的是,我覺得它可以磨練人的意志,通過學習書法,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要有恆心、有毅力,學習書法雖然很苦但也樂趣無窮啊!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慨: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美德都在隨着一代代人由無知少年到迷茫青年到悔憾晚年而沒落。大師已去,再無大師,傳統文化也尾隨着大師們的腳步漸漸遠去了!國民作為文化的最重要載體,有責任,有義務也有能力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盡其力。下面是關於傳統文化的流失作文。

淺析中國傳統文化的流逝

點點落紅,縱使嬌羞,脱離了花萼,終究凋零。片片落葉,縱使蒼翠,告別了枝幹,終究枯萎。顆顆沙礫,縱使金黃,背棄了土地,終究飄遊。於人,放棄了自己的根本,終究無依無靠,毫無建樹。

然而,在充斥着慾望與利誘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信奉“金錢至上”的生存法則,而忽視了對文化田園的守護與耕耘。大量的文化垃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刺破了人們的精神防線,攻陷了一座座空虛的堡壘。五千年來的文化積澱帶給我們的是怎樣的深沉與厚重,五千年來的血脈相融帶給我們的是又怎樣的震撼與感動。但當現在的人們離我們的“根”漸行漸遠之時,帶給我泱泱中華的,又是怎樣的哀傷與悲痛!當我們任性地告別了枝幹,背棄了土地,脱離了根本時,我們的祖先,我們的歷史,我們的傳統,我們摯愛着的一切也正向我們發出無聲的呻吟。他們將悲痛與惋惜化作一滴晶瑩的淚水,高懸於我們頭上的蒼穹。

曾幾何時,安塞腰鼓仍舊隆隆地震撼着陝北大地,那激昂的鼓點敲打出那羣皮膚與土地同色的漢子們的樸素與豪放。曾幾何時,鑼鼓與嗩吶仍舊嘹亮地衝擊着人們的聽覺,人們在紅衣綠扇中舞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曾幾何時,尚可撐一把油紙傘漫步於江南雨巷,看臨溪而坐的老人們喝茶談天,看赤腳的孩子在雨中嬉戲,看江南女子的倩影融在綿綿細雨裏。曾幾何時,人們仍會為過年而欣喜,忙裏忙外圖的是一個熱鬧。曾幾何時,國人尚記得自己的傳統,自己的節日,自己的文化,尚會為之歡喜為之憂。

白駒過隙,世殊事異。大街上播放着英美歌曲,與之同來的是無數年輕人瘋狂的`尖叫。書攤上的文集大多被日韓漫畫湮沒,人們的頭腦中縈繞着的不再是《紅樓》與《三國》,取而代之的,是無益發展的文化糟粕。人們在聖誕前夕瘋狂購物時,業已忘記春節與清明。韓國搶先申請端午節為其文化遺產,而身為其原歸屬國的子民們,卻有人説不出它的具體日期。

試想,如果我們的傳統文化消歇了腰鼓,停滯了秧歌,喧擾了靜謐,黯淡了習俗,還剩些什麼呢?我們的靈魂中,又剩了些什麼呢?怕只是些浮躁、喧囂、粗淺的殘渣吧。

仰望天空,依舊有陰霾一片;低頭尋覓,追尋逝去的曾經。抬手拭去天上的淚水,摸着胸口暗暗立下誓言:決不讓這本不該發生的一切繼續!撥開烏雲,我們收穫的會是陽光,燦爛的一片!

中華民族痴痴地守護並且耕耘了五千年的文化,是那樣的深沉與厚重,博大而精深,這就是我們的“根”啊!可是這“根”已經在呻吟,在哭泣,那淚就“高懸於我們頭上的蒼穹”,隨時隨刻都會化作滂沱,砸向我們的!該清醒了,在你如饕餮般品着“麥當勞”、“必勝客”中的油膩時,別忘了美國人曾經像研究原子彈一樣,納悶於我們的元宵,那餡是怎樣包裹在均勻的糯米麪裏的吧!在你幾乎一集不落地看着那沒完沒了的“韓劇”時,想一想《西廂記》中的“曉來誰染霜林醉,都是離人淚”曾經使得初識漢學的英國人噼裏啪啦落下多少激情淚吧!在你買了一束玫瑰花裝模做樣地也過過洋人的情人節時,你真應該抬起頭來,再給那被王母娘娘一簪子便只能“金風玉露一相逢”的牛郎織女以以一片深情的牽掛吧!……

 [點評]一開篇,就是一組排比句,始終在扣合着“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根”,離開了“根”,是花,就得“凋零”,是“葉”,“終究枯萎”……人不也一樣嗎?一個民族不也一樣嗎?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5

《畫》唐王維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開花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這兩首美妙的詩句,充分體現了中國畫的惟妙惟肖之美。中國畫,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是被所有人都喜聞樂見和稱頌的.。中國畫又名國畫,是現代人為區別於西洋畫而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泛稱。它包括水墨畫、墨筆畫、彩墨畫、工筆重彩畫、白描畫等。

我最喜歡國畫中的水墨畫!古時的畫家一般都是以墨作畫,用水稀釋墨汁,使之在紙上體現出輕重不一的墨色,產生美妙的視覺圖畫效果。

水墨畫讓人看了後感覺畫中意境非凡,古樸而又渾厚,極富滄桑之感,比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圖》:

當然水墨畫也可以畫的靈動至極,惟妙惟肖,比如齊白石畫的《三魚圖》和《羣蝦圖》:

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外國人欣賞過後,常常會讓他們瞠目結舌、讚不絕口。我以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我深深的以自己國家的博大文化而驕傲!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6

要説中國的傳統文化可數不勝數,如剪紙、對聯、古詩、傳統節日,春節是我們最隆重的節日。

傳説有個叫年的怪物,長着尖尖的角,每到過年的晚上的時候就跑的'村子裏吃人。

大人、老人、小孩都很怕它,所以人類在這一天都在山上躲起來。這一年,有個長着鬍子的老人來到這裏,人類忙着上山,村莊裏一片混亂,誰也沒注意來的老人,只有一個好心的婆婆給了他一點吃的,並對他説;你快走吧,等會年就來了!可誰知老人聽到後,説;不用怕,今晚我就留在你家裏,一定會把年趕走。婆婆勸了半天也沒有,只好自己走了。晚上年來到村裏找人吃,它來到婆婆家。看到貼着紅對聯,突然傳來噼裏啪啦的響聲,嚇得退了好幾步。這時門開了,只見白鬍子老人身穿一身大紅袍,站在外面,屋裏開滿了燈。年看見以後嚇得跑走了。從此人類就知道年怕紅色,燈光和響聲,所以每年春節人類都貼紅對聯,穿紅衣,放炮竹,整夜不熄燈。

過年真好,我希望天天過年。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每次中秋節晚上我和家人一邊吃着月餅一邊賞着又大又圓的月亮。啊!桌上的月餅真多啊!有哈密瓜味的,有菠蘿味的,有五仁味的,還有豆沙味的……這麼多各式各樣的`月餅饞得我真流口水!

我選了一個豆沙味的,我咬了一口,叫道:“真好吃,真好吃!”爸爸看到了,説:“月餅的確很好吃,但你知道月餅的來歷嗎?”我説:“不知道,那你能講給我聽嗎?”爸爸説:“能。”於是爸爸講了起來。講完後,我終於明白月餅的來歷,原來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漸漸地在中秋節那天賞月和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它代表着平安,幸福,慢慢地,月餅也成為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不但好吃,還有來歷,我喜歡中秋節!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8

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消解着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在現在,隨着西方聖誕節,情人節等一系列節日的廣泛傳播,傳統節日卻漸漸被淡化了。鮮少有人在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在中秋節賞月,慶團圓;在臘月初八熬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祈平安。在西方節日被人們熱火朝天的慶祝之時,誰還會想起這些內涵豐富,意義非凡的傳統節日,與習俗呢?恐怕,早已將它們拋之腦後了吧?

其次是傳統的歌舞。鳳陽花鼓,雲南花燈,東北秧歌等早已被人們認為是俗不可耐,在公園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時,還有許多的年輕人加以嘲諷,而西方傳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卻被年輕人大加追捧,成為他們的心頭大愛。而在一些搖滾,Rap等流行歌曲廣為傳唱的同時,中國的一些民間音樂以及國粹京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隨着時代的發展,許多人拋棄了傳統歌舞,轉而奔向了流行音樂與舞蹈的懷抱。

不僅如此,曾經在民間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也面臨着失傳的危險;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傳統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遺棄。這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不禁令人堪憂。傳統文化瀕臨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而還是為了各種外來的文化,節日,興奮不已。在我看來,在這樣下去,不用多久,傳統文化就會完全消失,不復存在。

為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後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為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了傳統文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9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但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春節。

説起春節還有一個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它長得非常兇殘,居住在海底,每當除夕夜晚,它就會上岸,到附近的村莊吞食牲畜,傷人命,所以大家都會躲到山上。有一年除夕夜晚,正當大家紛紛逃亡的時候,有一位老翁站在大家面前,他長着蒼白的鬍子,看上去十分和藹,他説:“讓我來對付它,它怕紅色和響聲。”人們都在門上貼上了紅色的對聯,用竹子相互敲打,發出“咚咚”的響聲。“年”看到了,聽到了,嚇得落慌而逃。這個習俗在周圍的村莊也流傳下來,一直流傳到現在。

隨着科技發展,人們也變得十分富裕,對聯被燈籠代替,竹子的敲打聲變成了煙花爆竹。大家吃過年夜飯,在空曠的地方去放煙花,在“噼裏啪啦”的響聲中,煙花也在空中綻放,像花朵爭奇鬥豔,像流星雨,像花瓣,像天女散花。有黃、紅、綠……把天空打扮得五光十色。

春節真快樂

評語:

通過講述年獸的故事向讀者詳細的.介紹了春節的由來,緊扣的故事情節,讓我們對春節有了更深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