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作文>

中國節日祭灶節六百字作文「精選」

作文 閲讀(3.11W)

導語:最初的祭灶是祭“先炊“者,因為他教人熟食,有功於人,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中國節日祭灶節六百字作文【精選】文章,僅供參考!

中國節日祭灶節六百字作文「精選」

中國節日祭灶節六百字作文【精選】

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 、

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説為門、井、户、灶、欣。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在周代已成習俗。“祭灶”最早叫“紀灶”,即紀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由於火的發現,人們才由茹毛飲血開始過渡到吃熟食,喝開水。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對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誠的。

河南民間講究“祭灶必祭在家”,有“祭灶不祭灶,全家都來到”的俗諺。祭灶時,凡在外的人都要趕回。豫東等地,選在祭灶節認了乾親的乾兒、乾女,也要攜帶灶糖、燒餅、鞭炮、香表和一隻大公雞來參加乾孃家的祭灶儀式,表示自己已是乾孃家的正式成員。

祭灶在中國起源甚早。在《禮記》「禮器」篇中就有祭灶的記載。不過,祭灶的日子隨着寺、地而有不同。《後漢書》「陰興傳」記載南陽(河南境內)陰子方於臘日以黃羊祭灶,受了灶神的祝福,因而發跡,三世繁昌,周處(二四○—約二九九)的《風土記》則説:「今吳以臘月廿四日夜記。其謂神翌日朝天日一歲事,故前期禱之」。為恐灶神上天后,説了任何不利自宅的話,吳人祭灶時,會「以酒沃門、謂之醉司命」。宗懍(約四九八—五六五)的《荊楚歲時記》記荊楚一帶的祭灶習俗則是在臘日(十二月八日)「並以豚酒祭灶神」。由祭灶的供品看來,人們對這位會打小報告的灶神,敬畏的程度一直在降低。早先還用黃羊、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到後來乾脆就酒將他灌醉。宋朝以降,灶神根本就成了被開玩笑的對象。宋人祭灶使用一種稱為「膠牙餳」的灶糖,用意非是使灶神上天后説些甜言蜜語。也有人説是要讓灶神的齒牙被糖黏住,説不出話來。北方常見的灶糖有所謂的「糖瓜」,就是麥牙糖沾芝麻做成葫蘆或瓜形。

中國節日祭灶節六百字作文【精選】

“糖瓜祭灶,大年來到。“照舊習,每年的陰曆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

最初的祭灶是祭“先炊“者,因為他教人熟食,有功於人。當時祭禮很簡單,只是用盆瓶之類的炊具把酒食盛在裏面一祭而已,其後才逐漸演變成祭灶了。

灶神本是個子虛烏有的迷信偶像,關於灶神的傳説和祭灶的風俗,流傳極廣。傳説灶王爺本是天上一顆星宿,因為犯了罪,玉皇大帝便把他貶謫到人間,讓他呆在別人家裏,察看誰作了錯事,然後上天去給玉皇大帝彙報。灶神名叫“司命“。淮南萬畢術同抱朴子也説灶神上天告人罪狀,有減壽之説,於是灶神就被稱為“司命“了。

在東漢時是專祭“司命“的。用木頭作 l.2尺長人像,行路人放在箱篋中,居家人另作小屋供奉。後來的灶王像、灶王龕即襲此而來。曹植有詩曰:“日苦短,樂有餘,乃置玉樽辦東廚。“古來庖廚之門,大多在東,在灶神像上常常看到“東廚司命“四字即是此意了。

漢人説灶神晦日(月底)歸天,究竟哪個月,沒有肯定。不過陰子方祭灶是在臘日,可知漢時已有臘月祭灶了。 後來送灶神多在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接灶多在除夕。可能因為二十三到除夕正相當於古人的一個“來複“(日期),二十四日是因為臘月有大小建,而且二十四日又是交年節。

祭灶的儀式,是在晚飯後天剛黑的時候開始。放好桌子,把灶神像擺出來,在桌子最前面放好香燭、紙馬、清茶、碗筷和麥芽糖等,另外再擺一盤馬草馬料,一碗涼水,據説這是喂灶王爺馬的.(自唐以後多稱灶神為灶王)。在這些祭品中主要是“糖“。因為灶神吃過嘴甜了,到天上去,就説人的“好話“而不説“壞話“了。龕框的對子也寫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儀最後一段,是將灶神像從龕中拿出,放在黃錢等物之上,點火焚化,同時把祭品中的馬草馬料一併焚燒。灶神便隨着青煙上天而去。祭 灶的節目至此便算演完了。至於那些貧窮人家,平日就是煙絕灶冷,到了這天更不會有富裕錢去買糖祭灶,只好念着“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涼水三柱香,今年小子過得苦,明年再請你吃糖“,黯然地度過祭灶日。

中國節日祭灶節六百字作文【精選】

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據民間傳説,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光説好話。然後將灶王爺像焚燒,謂之“昇天”,邊燒邊磕頭禱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燒假馬、放鞭炮送灶王爺騎馬上天。上世紀50-60年代,祭灶王爺的習俗逐漸消失,但吃灶糖(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和打掃房屋的習俗仍流傳至今。

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於大人之後。據説雞是灶爺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焚燒香表後,屋內香煙繚繞,充滿神祕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裏唸唸有詞。唸完後,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後天執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楞有聲,説明灶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飲食: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麪條。

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近代卻多數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灶的角色。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户户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