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音樂>

樂評型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的優勢論文

音樂 閲讀(2.25W)

隨着廣播音樂節目的發展,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在諸多音樂節目主持人中,有一種主持人,因其既有廣博的音樂專業素養,又具有較高的播音主持業務水平,而頗受聽眾歡迎。本文中,筆者將這種以其獨特的對音樂的評論性語言為最大特點的主持人稱為“樂評型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以下簡稱樂評型主持人),並從四個方面論述了他們的優勢——即角色優勢、知識構成優勢、鑑別力優勢和主觀信息優勢。

樂評型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的優勢論文

  一、樂評型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概述

(一)廣播音樂節目及主持人現狀分析

廣播,是一種依賴於聲音、作用於人的聽覺的媒體。而音樂,作為一種最動聽的聲音,也是一種聽覺藝術。可以説,音樂與廣播的結合可謂珠聯璧合,廣播音樂節目作為最受聽眾歡迎的節目類型之一,一直佔有着廣播節目的重要一席,同時對社會音樂生活也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當今社會,隨着科學技術的提高和唱片工業的發展,廣播音樂節目的類型越來越多樣,所傳播的音樂內容也越來越廣泛。據有關資料介紹,國內音樂電台和綜合台的音樂類節目,按照節目形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類:

欣賞類音樂節目:音樂節目中最純粹的一種形式,它基本以音樂為主要內容,語言完全以引導欣賞為目的。這種節目的參與性不強,來自主持人的觀點和信息是節目的主導。

雜誌類音樂節目:以音樂為載體,配合多元化的音樂節目,雜誌類音樂節目並不是典型的音樂節目,出現在音樂台則成了以音樂為特色的雜誌類節目。

娛樂類音樂節目:大多數是開放性的,多是隨意性的、不確定性的,以聽眾的參與為主要形式。

情感類音樂節目:此類音樂節目和娛樂類音樂節目是最需要溝通的,主持人的溝通能力決定了節目的形象。

應該説,當今廣播音樂節目的形式以及傳播內容都是多種多樣的,由於社會音樂生活的繁榮,廣播音樂節目也面臨着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方面面臨浩瀚的音樂海洋,有着取之不盡的節目源;另一方面面對龐大的受眾羣,廣播音樂節目也有廣闊的市場。而處於這兩者之間,作為節目最終形態呈現者的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國外稱之為DJ,即Disco jockey,唱片騎士,意指在歌廳或廣播中放歌給人聽的人),也面臨着巨大的挑戰。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陳雅萍和侯珊在《跨世紀的新課題——走向21世紀的廣播音樂節目前瞻和再思考》一文中分析了當下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的幾種類型:

“目前,從事音樂節目的主持人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一是具有專業能力又有獨特的主持風格的主持人;二是音樂編輯改行充當主持人;三是具有親和力和一定專業能力的客座主持人;四是播音員出身,由念稿過渡到説稿的主持人。由播音到主持,往往嚴謹規範但輕鬆活潑不足,由編輯到主持,有時也存在專業知識豐富、聲音處理欠缺的問題。從許多成功的經驗來看,第一類主持人應是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培養和造就的重點。他們既有專業能力,又有親和力,既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解釋某種音樂現象,又以其與眾不同的個性化主持吸引大批的聽眾,這樣的主持人才能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多媒體時代。”

(二)樂評型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概述

“音樂評論,概括地講,就是在一定的世界觀和藝術觀的指導下,以音樂評介為基礎,對音樂創作、音樂表演等音樂現象、音樂觀念所進行的分析、研究、闡述、評價活動。音樂評論包括現實音樂評論和音樂理論研究兩個方面。現實音樂評論着重論析當前的音樂創作、表演和社會音樂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以及對具體的音樂作品進行分析、評價等;音樂理論研究的任務則是探討和總結音樂現象中的規律性問題,建立和豐富有關創作實踐的普遍原理,同時也強調對一定歷史時期的音樂運動、音樂思潮以及各種音樂風格流派的分析、評價。”

讓我們先來看幾段樂評:

“秦川在台上的忙亂,來自於對太多細枝末節的刻意精雕細琢,使得整首《A大調鋼琴奏鳴曲》變成了無數紛繁的色塊,最終也沒能夠給我留下太多關注點。如果真是為了展現出作品更多潛在的內涵的話,那麼無疑藝術家必須以敏鋭的洞察力和高人一等的音樂價值取向對所有呈現於外的音樂材料進行取捨,最終獲得完整完美和勻稱的表達。”[FS:PAGE]

“在他們的音樂裏有很多punk(——一種流行音樂形式,筆者注)印記,伊基波普,television都對他們風格的定性有深遠影響,只是靈性十足的他們巧妙避開了紐約地下樂隊的浮躁和怨氣,自然多了幾分從容淡定的英倫氣息,這和主唱深受列儂的影響脱不了干係。”

以上是筆者在《音樂愛好者》、《音樂大觀》等雜誌上摘抄的部分樂評文字。筆者認為,諸如此類的音樂評述性語言在廣播中也同樣適用。而縱觀整個廣播音樂節目現狀,像這種着眼於音樂本體的節目比較少,能夠對音樂作出恰當而深刻剖析的主持人也不多。但是我們還是發現了一些這樣的主持人,比如:

張有待,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北京音樂台DJ。致力於搖滾樂、爵士樂、電子樂的傳播。主持的"新音樂雜誌"、"LISTEN FM"等音樂節目,被認為是"影響了一代人"的節目。曾參與美國格萊美頒獎典禮、荷蘭北海爵士音樂節、蘇黎士電子音樂節等大型活動的現場轉播,並舉辦多場千人户外PARTY。

王勇,一位音樂學者,目前是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曾赴德國攻讀博士學位,又是一位深受上海人喜歡的主持人,主持過著名的少兒節目《歡樂蹦蹦跳》,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四眼哥哥”。如今由他擔綱主講的《星期廣播音樂坊》和電台節目《王博士音樂坊》與他的音樂學者身份更加相得益彰。

歐陽,天津音樂台主持人,被網友成為“天津最有深度的音樂節目主持人”。他出生於音樂世家,15歲發表第一篇樂評文章,23歲發表第一本音樂評論專著,先後製作了《新音樂60分》、《都市夜歸人》、《唱片收藏家》等節目。據其介紹,家中藏碟近8000張。

通過比較深入的瞭解和分析,以及對節目的追蹤收聽,筆者認為,他們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所主持的節目更加註重音樂本身,相比音樂情感類、話題類節目而言,更強調音樂性。如張有待在接受山東台《小鳳直播室》採訪時曾説,“在我的節目裏音樂是主角,我是次要的,我想説的都在音樂裏表達”。

二、這類主持人在音樂上有深厚的積澱,對自己節目所設計的音樂形式有比較深入和系統的瞭解、把握,如王勇是留學德國的音樂學博士,張有待據稱是“全中國聽音樂聽得最多的人”。如張有待所言,他聽搖滾樂“一聽就知道是誰的作品,什麼樣的風格”。

三、以主持人身份出現,對音樂以及各種音樂現象能夠進行比較理性、深層的剖析,能夠比較深入的挖掘音樂的文化內涵,在節目中的語言較多是對音樂的評述性語言。

在此不妨做一個類比,如果把一般的音樂節目主持人比作新聞工作者的話,那麼這類主持人就類似於新聞評論員的角色。這類主持人可以在自己的世界觀、藝術觀的指導下,對社會音樂生活中的種種現象——音樂創作、音樂表演以及某一音樂潮流、某一首音樂作品進行點評、分析,引導聽眾進行認識、欣賞和評價。可以説,此類節目主持人就是廣播音樂界的白巖鬆、廣播音樂界的陳文茜、阮次山等,而此類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必然呈現出與其他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不同的特點和優勢。

因為這類主持人區別於其他音樂節目主持人的最大不同點在於他們的音樂評述性語言,所以筆者認為,不妨暫且將他們稱為“樂評型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以下,筆者分別從四個方面分析這類主持人的特點。

  二、角色優勢:音樂伺服環節參與音樂傳播

(一)作為音樂傳播環節的廣播音樂節目

按照音樂社會學的觀點,社會音樂生產是一種創造生產音樂的人的行為活動過程.它是多項精神生產活動的有機綜合體,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環節:音樂創作生產、音樂唱奏生產、音樂傳播生產以及音樂伺服生產。早期的音樂傳播是由音樂的創作、表演者完成的,在近現代大眾傳媒出現後,音樂傳播才逐漸作為一種獨立的產生音樂的生產行為而從創作、表演環節分離出來,並迅速成為社會化的商品大生產。廣播音樂節目作為廣播與音樂的結合,理所當然是現代音樂傳播生產的重要陣地。同時,音樂傳播是音樂流行的前提,音樂傳播創造着音樂聽眾,實現了音樂功能。在音樂文化的動態建設中,人的音樂傳播行為是使該結構充滿內在活力的基本條件。從這一角度來説,音樂節目主持人不僅僅是一名大眾傳播者,準確的説更是一名音樂傳播者,是利用大眾傳媒傳播音樂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社會音樂生產活動產生影響。

(二)作為音樂伺服環節的音樂評論

按照音樂社會學的觀點,音樂伺服生產具體指音樂教育生產、音樂批評(評論)生產、音樂科學研究生產等環繞音樂生產的諸多方面。音樂批評(評論)生產是對所有的音樂現象尤其是創作、表演、傳播成果的是非成敗進行評説。對專業音樂工作者,他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對社會大眾,他推薦優秀,明晰良莠,以提高社會的音樂鑑賞水平。科學的音樂批評引導着良性的音樂生產。在廣播音樂節目中,主持人不可避免的會對音樂進行判斷、評價。這就要求主持人對音樂所作的評述性語言一定要準確、客觀,經得起推敲,才不至於對聽眾產生誤導。

(三)樂評型主持人的雙重角色優勢

應該説,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質,實際上具有雙重的角色,一方面它是一名大眾傳播工作人員,另一方面,由於他在節目中所説的內容會影響到聽眾對音樂欣賞活動,所以他實際上也具有了一定的樂評人的性質。如果主持人對音樂能夠做出比較獨到而且精準的評述、分析,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聽眾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更因為廣播能夠及時用具體的音樂作品去佐證他的觀點,加之廣播時效快的特點,會取得很好的社會效果。正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音樂編輯

周遊所説:“廣播中的音樂評論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通過具體的音樂音響來舉例説明評論者的觀點,以佐證這種品評的準確性,這一點是其他很多媒體所無法相比的”

從理論上講,這種音樂評論角色與音樂傳播角色的合二為一,其實質就是音樂伺服環節參與音樂傳播,從而使得音樂伺服生產的間接性和滯後性有所改善,更有效的監督音樂傳播。樂評人王曉峯曾説,“我不喜歡人們叫我樂評人,我更願意人們把我看成一個傳播者。我不想錯過每一次把好音樂告訴你的好機會。”同樣,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的每次節目都是傳播好音樂的好機會,如果他能夠在音樂修養上達到職業樂評人的高度,那麼,她就不但是一名主持人,更是一名“話筒前的樂評人”,相比運用印刷媒介的樂評人,還具有便捷、直觀等優勢。樂評型主持人在有聲語言中,針對音樂的準確到位的評論性語言不僅能夠加大節目信息量,也能夠深化節目的深度,提升節目的品位,進而提高廣播音樂節目參與影響社會音樂生活的能力。周遊在《廣播音樂節目的審美特徵》中提到,“我們的廣播還沒有干預掌握社會音樂生活的能力”,筆者認為,恐怕主持人的音樂素養不夠,不足以擔負起這一重任也是原因之一。然而廣播音樂在社會音樂傳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擔負起干預社會音樂生活的責任。這一點,在樂評型主持人身上,也許更易實現。

  三、知識構成優勢:音樂節目主持人遊刃有餘的利器

樂評型主持人的知識構成優勢主要表現在其豐富、廣博的音樂知識上,諸如音樂史、基礎音樂理論、音樂美學等知識以及各種音樂潮流、音樂形式、著名音樂家及其代表作品等,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需要對此瞭如指掌。比如作為一檔古典音樂節目的主持人,就必須要熟知中西方音樂史,對音樂史上各個時期的特點、代表音樂家及其作品,各種音樂體裁等都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涉獵。正是因為自身所具備的廣博的音樂知識,才使樂評型主持人能夠形成比較敏鋭的鑑別力,比較準確的評論能力和較高的音樂審美趣味。樂評型主持人的知識構成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音樂節目的策劃、編輯過程中

一檔優秀的音樂節目離不開精心的策劃和編輯,樂評型主持人在對音樂資源“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後,就進入下一個環節:對音樂進行合理的組織,以形成完整的節目。對於某些音樂節目而言,這個工作可以由音樂編輯完成,但是對樂評型節目主持人來説,他的知識儲備使他具備完成這項工作的能力。比如天津音樂台節目主持人歐陽,先後編輯主持過《往日歌謠》、《新音樂60分》、《都市夜歸人》、《唱片收藏家》、《音樂旅行家》等節目,內容廣泛涉及流行音樂、搖滾樂、爵士樂、古典音樂等多種音樂類型。在他的節目中,你會聽他對各個音樂家、歌手、樂隊侃侃而談,不經意間流露出他在音樂方面廣博的修養。據他自己介紹家中有近8000張唱片。可見他對音樂涉獵的廣泛程度。而站在如此豐厚的音樂積澱的基礎上,做節目時就自然會左右逢源,想出好的創意和思路。歐陽先後製作的專題節目《流行音樂民族化》、《古典音樂叫你起牀》、《古典音樂陪你下廚房》,從新穎的角度引導聽眾走進古典音樂,先後獲得國家級、市級獎項。如果沒有深厚的音樂知識儲備,那麼無疑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流,恐怕很難形成好的編輯、策劃方案。[FS:PAGE]

(二)在音樂節目的播出過程中

在節目播出過程中,主持人必然要在音樂之間加入串聯性質的語言,“聽眾聽廣播,就是要聽節目主持人用其充滿魅力的語言介紹和描述音樂” 。這幾句看似簡單的串聯語卻正是測試主持人素質的試金石。周遊在《廣播音樂節目審美特徵》一文中説:“音樂節目中的語言有如下幾種:提供必要的背景,對音樂作品的演繹和分析,對音樂的評論、調動提示聽眾的想象力及語言本身所產生的美感”,而目前的音樂節目中,主要還是前兩種語言較多,對聽眾欣賞音樂能起到重要作用的後兩種音樂還比較少,這與主持人的音樂素養也有關係。

如果主持人對正在播送的音樂不熟悉,那麼就只能停留在望文生義的階段或者説一些與音樂本身關聯不大的話。而樂評型主持人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對音樂如數家珍,娓娓道來,使主持人的語言連同音樂本身一起作為聽眾所關注的對象。筆者在採訪歐陽節目的熱心聽眾時,有一位聽眾曾發表瞭如下的言論:“剛開始覺得歐陽比較羅嗦,説的話多但是歌放得少,後來也就逐漸習慣了這種方式。相對於其他的節目,聽歐陽説一些音樂背後的故事也不錯,還增長了見識。”

的確,以歐陽現在編輯主持的《唱片收藏家》為例,他經常提到很多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歌手和作品,以及一些鮮為人知的唱片背後的故事。比如説一提到《原來你什麼都不要》,也許你會想到張惠妹,但是歐陽會告訴你其實這首歌的原唱是潘越雲;也許你連劉文正這個名字都沒有聽説過,但是歐陽會詳細的告訴你他所有的唱片名稱和出版年份。甚至某一歌手的某張唱片一共發行了幾個版本,分別有什麼不同等等,他在節目中都信手拈來。做這樣一檔日播的節目,對主持人的音樂儲備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另外,現在由於節目都提倡互動,聽眾經常會通過短信或網絡等方式向主持人提出各種問題。比如某首歌屬於哪種音樂風格,某一音樂術語的含義,兩種音樂風格的區別,甚至如何選購和保養音響設備等等,如果主持人沒有一定的音樂知識儲備作基礎,難免會被問個措手不及,而樂評型主持人有着深厚的音樂知識儲備作後盾,就能夠輕鬆地做出解答。

  四、鑑別力優勢:促進把關人作用的更好實現

廣播音樂節目是深受聽眾歡迎的節目類型之一,也是最活躍的節目類型之一,特別是流行音樂節目,它選擇流行,發佈流行,製造流行,始終站在流行的最前沿,而聽眾又尤其以追逐流行,但鑑別能力不佳的青少年為主。所以,對音樂信息的把關顯得至關重要。“按大眾傳播的理論,主持人的使命之一是充當社會雷達,即發現值得向全社會傳播的事件,將信息傳播給聽眾,充當傳遞文化遺產的`教育者”

現代音樂傳播生產是社會化的商品大生產,從音樂的創作、表演,到灌製唱片,出版發行,都不可避免的打上了商業化的烙印。雖然商業化促進了音樂生產某種程度上的繁榮,但是其以盈利為目的的動機卻不可避免的使音樂生產流於浮泛、空洞,手法雷同,而又毫無節制,難出精品,即使有精品,也難免會淹沒在嘈雜的音樂洪流之中。同時,廣播是音樂傳播的重要陣地,也是唱片公司宣傳戰的主戰場,因此很多音樂節目都成為了唱片宣傳廣告的附庸,將音樂信息不加選擇的拋給大眾。比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music radio音樂之聲,幾乎每個音樂人發行新專輯都會在“音樂之聲”進行宣傳,你每天都會聽到最新的唱片廣告,其中不乏上乘之作,也有不少藝術水準不高的作品。

這種情況下,主持人如果音樂文化素養不高,無法明辨良莠,就不能夠選出好的音樂介紹給大眾,甚至被某些只着重於在力度、速度、節奏等方面給人以感官刺激的音樂所迷惑。而樂評型主持人恰恰可以做到這一點。他們用自己的高度的音樂鑑別力,擇取好的音樂以饗大眾,以使好的聲音不至於被淹沒於聲音的滾滾洪流之中。在狂轟濫炸的音樂宣傳中,以其冷靜的理智的客觀的聲音,引導聽眾甄別良莠,明辨好壞;對音樂從業人員肯定成績指出不足,使其及時得到信息的反饋,從而引導社會音樂生產向良性運轉發展。北京音樂台主持人張有待在接受山東台《小鳳直播室》主持人小鳳採訪時,曾有過下面一段對話:

鳳:你有沒有一個標準,什麼樣的音樂可以進入你的節目,什麼被踢到門外?

張:有,就是你能聽見做音樂的人他的最真實的東西。有的東西很假,即使他做出來很酷,特別是搖滾的,你一聽就是假的,這東西騙不了我。

另外,張有待的朋友,同樣身為一名DJ的小翁曾對張有待作過如下描述:

在電台裏他經常播放一些中國樂隊的原創音樂,並拒絕放那些只為打榜的爛歌,為此也受到多方面的壓力。但是我想一個好的DJ應該有自己的選擇,……他是那些對音樂真正有要求的人的福音。

可見,一名比較優秀的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須有高出一般人的音樂鑑別力,須練就一雙能夠“一聽便知真偽”的音樂的耳朵。

國外,很多大牌歌手的成名之路都是這樣——先將自己錄製的小樣郵寄給電台DJ,被有眼光的電台DJ發現而推廣,從而一舉成名。可見一名具有較高鑑別力的音樂節目主持人的影響力。在國內,這樣的事情還較少聽説,但是也有不少主持人具有這樣的慧眼和影響力,還是以張有待為例,北京音樂台主持人陸凌濤曾説,“如果説廣播音樂媒體對搖滾樂的開放是走在最前沿的,那有待就是走在最前沿的尖兵。如果你聽過何勇的《鐘鼓樓》,如果你知道張楚的《姐姐》,那麼你真的應該感謝有待的努力工作。”

樂評型主持人的鑑別力優勢還體現在對各種紛繁複雜的音樂現象的鑑別和認識上。在音樂史上,往往某些具有影響力的流派或潮流的興起都離不開音樂評論家的大力推崇。在現代也有很多的音樂現象也可以藉助廣播音樂主持人的東風而起到更大的影響,比如在20世紀80年代的“紅太陽熱”、西北風等,都是先經過廣播的推廣,才引起一股潮流。又比如現在樂壇上的“中國風”、新城市民謠等,這些音樂現象都應該納入音樂節目主持人的關注範圍。樂評型主持人所具有的鑑別力,也使得他們具有辨別這些現象好壞的能力,並施以影響。甚至在某些現象還沒有成為自覺之前,樂評型主持人就會敏鋭的看出苗頭,引導潮流。

所以,一名樂評型主持人,依靠自己的高度鑑別力,能夠更加自如的對音樂“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促進社會音樂生產良好運轉,淨化音樂生活空間。

  五、主觀信息優勢:增強競爭力的途徑

現在廣播音樂節目存在激烈的競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增強節目的競爭力成為廣播音樂人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樂評型主持人在競爭中具有如下優勢:

(一)在不同媒體的競爭中

20世紀70年代以前,由於廣播對音樂信息的“壟斷式佔有”而保持絕對的權威。而現在,電視、網絡的出現和迅猛發展對廣播形成了極大的挑戰。人們收聽音樂的方式也有越來越多的選擇,MP3和手機都具備聽音樂的功能,如何與這些媒體抗衡,就成為廣播音樂人要着力思考的問題。“當各媒體在客觀信息的擁有量上相差無幾時,誰擁有更多的主觀信息,誰就可能建立起新的權威。……主觀信息主要是指媒體自身所持的觀點,也就是媒體對客觀事例的評判,未來的媒體大戰,除了拼獨家新聞之外,恐怕就是要比一比誰家的評論更有針對性,更有説服力、更能引起聽眾的共鳴了。具體到音樂廣播,增加主觀信息就是強化音樂評論 ”,而強化音樂評論這一任務,自然樂評型主持人能夠很好地完成。正如歐陽的《唱片收藏家》的宣傳語所説的,“有人教你聽歌比自己買歌聽得更開心”。樂評型主持人在給聽眾介紹音樂精品的同時,“更增強了人們對音樂的感受、體驗和聯想,使聽眾更好的把握音樂的形態美、情態美、意態美”。 “聽眾聽廣播,就是要聽節目主持人用其充滿魅力的語言介紹和描述音樂。 ”雖然用MP3和手機聽音樂自主性更強,卻難以超出聽眾自身閲歷和認知範圍的限制,而廣播就是要用自己的主觀信息去爭取聽眾,而在發表主觀信息方面,樂評型主持人也就更勝一籌。

(二)在同種類型的節目中

雖然音樂節目遍地開花,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節目內容重複,形勢雷同,“資訊不夠,短信一湊”的形式不在少數。在電波大戰中,如此重複設置的節目很難對聽眾產生很強的向心力。而聽眾往往對節目的主持人情有獨鍾,打造一個具有號召力的主持人形象就會很大程度上增強節目的競爭力。“就現在流行音樂電台的競爭中,在節目源和包裝理念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拼的就是主持人了。主持人的文化底藴、綜合素質上不去,你的水平不會滿足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受眾所需。” 一個對音樂沒有多少了解的主持人,離開了音樂編輯之後,很難做出對音樂精彩的點評、推介,對依靠聲音塑造自己形象的廣播主持人來説,沒有獨特的語言魅力,也就無法增強自己的競爭力。而聽樂評型主持人在節目中引經據典,談天説地,自然會對聽眾產生較強的吸引力。當一個主持人用自己獨特的語言魅力贏得聽眾的信服和依賴時,便會對聽眾產生極大的號召力,甚至這種影響力會穿越時間的距離。舉例來説,在將近十年前,筆者聽山東人民廣播電台一個叫楊樾的主持人的一檔音樂節目,到現在節目名稱記不清了,卻仍然對他冷靜獨到的見解和批判性的語言風格記憶猶新。

由於每個主持人的成長道路、知識結構和性格特點都不盡相同,所以即使同是樂評型主持人,也會形成截然不同的個性特點。或者一針見血,或者綿裏藏針;也許精通古典音樂,也許對搖滾樂情有獨鍾。這種綜合體現出的個性特點也會對聽眾產生很大的吸引力,“必然以其獨家的觀點吸引人,以深刻的評論獲得支持,以鮮明的特色樹立新的權威。” 這也是增強廣播音樂節目競爭力的王牌。

  六、結束語

以上筆者粗略的對樂評型廣播節目主持人的特點和優勢做了粗略分析,其實在實際工作中,這幾個方面的優勢並不是互相分離的,而是相互交織,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在深厚廣博的音樂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逐漸培養出敏鋭的鑑別力和洞察力、較高的審美趣味以及對音樂分析評判的能力,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通過評述型語言表達出來,從而很好的實現自己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