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音樂>

音樂課教學反思(15篇)

音樂 閲讀(1.5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音樂課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課教學反思(15篇)

音樂課教學反思1

一、這是本學期第一節音樂課,學生有些拘謹,儘管我十分熱情,極力的鼓動學生,但是收效甚微。真正調動起學生的還是他們參與其中的活動。回答問題只有八班同學一直很活躍,主動積極,情緒放鬆。一七班、一五班、一一班有些班不敢發言。除了班級同學之間的差異,可能還與我相同內容的不同語氣、神情及無意的引導有關----------努力找出,積極改正!

二、 《月光》。本節課從貝多芬的《耳光奏鳴曲》説起,但是我們都瞭解的那個美麗的傳説卻是虛構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就讓學生有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所以學生在欣賞《月光奏鳴曲》的時候就格外的用心,想從中聽出作曲家當時的真實感受。同名作品的比較也讓學生體會了印象樂派、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的不同,也許音樂不用過多的言語,但是經典作品肯定能讓學生在聽覺大餐中得到很大的精神享受,就連平常比較容易激動的班級都能靜下來凝神聆聽,可見優秀作品的魅力。但是有一點,對於現在的中學生,任何優秀的作品都不能太長,而且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更能增進學生對作品的印象,所以欣賞課其實包含的內容,所要注意的方面就更多。

三、學唱歌曲。興致高昂,學習積極,教學效果很好。本節課所採用的材料(特別是視頻)比較新穎,所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課的開頭很重要,老師要唱歌,同學都拭目以待,吊足了他們的胃口,搖滾與戲曲的結合更令人耳目一新。激將法(説別的班級用三遍就學會了一首歌),讓學生快速認真學會演唱歌曲。遊戲又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知識講解中加進老師的形象表演和幽默的語言,效果會更好,知識講解放在頭二十分鐘,遵守學生識記規律。

四、 《歐洲隨想》。相對於中國民樂和西方音樂學生大部分都喜歡西方的,感覺對中國的民間藝術是一種很大的諷刺。客觀的來講,歐洲的音樂作品相比於中國的確實有着其先進之處。但是學生卻不懂得、不瞭解這種先進究竟從何而來,這節課就是讓學生來了解歐洲音樂的歷史,進而理解中西音樂的發展進程的差異。但是直接講述效果不好,我就從他們所知道的音樂家入手,從音樂家的故事講起,讓歐洲音樂的發展歷程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再縱觀中國同時期的國情,中國音樂滯後的原因也就一目瞭然了。對於二年的的學生來説,音樂課應該上升到一定得理論高度。課堂效果還是不錯的。當然不同的班級表現是有差異的。有的班級同學們很會學習,主動記筆記,有的班級只是對音樂家的故事感興趣。

五、 《賽歌會》在討論和欣賞幾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階段,各班情況大致相同,只是在賽歌會上表現出不同的演唱水平和反應速度。特別是第三輪,各班反應的敏捷程度不一,通過講解舞台禮儀,發現學生對此瞭解比較少,(不如在台上的站姿和站位)。最後讓學生在練習中理解了合唱能增進班級凝聚力的道理。

六、通過兩個班的授課情況,發現學生對民樂趣味索然,決定對課程進行細節調整,變要求聽賞、學唱為聽辨、考查。聆聽也欣賞是否用心與教師語言的引導有關,也與班級的同學有關。有的班級從以上可就死氣沉沉,思緒沒有火起來,以至於整節課都處在被動地位。通過調整,班內學生積極性有明顯提高,但是學唱效果改善不多,究其根源,時間太短,鑑於此類歌曲不太受學生歡迎,不安排一節課全部學會,下節課複習的時候再做提高。繼續用激將法,樹立信心,加強要求,但不能苛求,會削減學生對於音樂的興趣的。

七、 《走近大師》。“長久以來,藝術大師在人們心目中是神聖的象徵,神祕而遙遠,高不可攀,實際上,大師也產生於生活的土壤,就在我們的身邊,與我們有着同樣的內心世界和豐富的情感。”通過教學,發現音樂課中的嚴肅音樂不易進入學生內心,而一些幽默搞笑的影片卻能讓學生在哈哈大笑中理解作品背後的內涵。通過《摩登時代》的觀賞和卓別林生平的瞭解,學生對大師的表演風格、作品內涵、人物刻畫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深度的認識。優秀的影片能給人帶來精神的享受,更能帶來精神境界的提升。

八、 《奧林匹克》。學生對現代奧林匹克的瞭解還是比較寬泛的,特別是一些愛好運動的同學,因為這是一項世界共同矚目的盛大賽事。開頭讓學生講述的過程,是一種知識共享的過程,有的細節甚至我都不知道,我們的學生還是挺厲害的。但我給他們帶來的是古奧運的一些故事,這樣我們就有了一個古今的結合和對比,學生對此瞭解不多,所以興趣濃厚。以至於學唱《奧林匹克風》興致高昂。

九、 《黃土地的暢想》。一節課如果有了一個好的開頭,一節課都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頭我讓學生做了一個小遊戲,找同學表演秧歌,讓他們猜在做什麼,學生一下就猜了出來。其實學生感興趣的是台上表演的同學樣子,這樣就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瞬間集中了起來。再在這樣的注意力下,陝北的藝術作品欣賞哪怕不合他們的口味也會讓他們靜心欣賞的。在他們後半節課注意力又要分散的時候開始<暢想黃土地>的遊戲,讓同學們把不相關的幾組詞編程故事,可荒誕可搞笑,學生立馬興趣又濃厚起來。哈哈,讓他們想不參與都不行。這節課表明瞭解一些心理學是多麼的重要啊。

十、 《仲夏夜之夢》。授課兩節過後才發現只有很少同學知道這個名字,莎士比亞的這部名作沒有幾個人瞭解故事內容、藝術價值。當然就別説音樂作品和繪畫作品了。本來安排的作品曲式結構、動機等等的學習就黯淡了意義,我的授課中心就變成了莎士比亞作品的故事情節和音樂作品的欣賞。又通過同名作品不同藝術形式的表現,讓學生了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的含義,不同的作者在相同的故事上也會進行二次創作。比方説影視班的《仲夏夜之夢》,就把一個古老的故事搬到了現代社會中,但是故事背後所透出的和諧、自然、仁愛、信任等精神依然不變,不同的只是表達方式罷了。

音樂課教學反思2

課程改革對每一位教師來説都是一種挑戰,但也是不可多的機遇。面對改革過程中不斷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應該採取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一味跟風,照搬和完全抹然的做法大概都不可取。只有認真學習。深入理解新課程標準,並經常在自己的實踐中進行總結,反思、研究、改進、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變革。

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不願落後於其他學科,因此,在基層音樂學科教學中,也開展與其他學科相似的各種競賽,當然也少不了“説課”這一內容。

其實,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情感的東西不是*説出來的,它要藉助一定的環境影響,渲染一種氣氛,讓學生身林其境感受一種東西,再通過老師的演唱、演奏,以老師的情去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的心靈得到震撼,情感就會自然的流露。這就是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的不同點。音樂教學就是要用“情”去感染人、打動人。課堂上學生真實感情的流露在“説課”中是無法“説”到的,更是無法去想的。

音老師應該走近學生,和學生交朋友,將自己融入學生這中;怎樣使自己成為一名組織者、參與者,並能留餘一定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大膽地想像,自由地創造。我覺得,老師的教學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成交上反映出來的。我們的音樂教學才會有質量和希望。

音樂課教學反思3

我國中國小的音樂教學都是以“美育”為核心,音樂專業領域的視唱、練耳、樂理、歌唱等基礎課程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教學。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不斷地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如何讓這些滿懷憧憬的但是又沒有任何專業基礎的“專業”學生持續不斷地努力向前?相信所有的高中音樂專業教師也都在思考着這些問題

一、在欣賞和鼓勵的氛圍裏實施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

這些高中音樂專業學生大多數對音樂專業知識一無所知,他們有很高的學習熱情,但是不知道學什麼、怎樣學,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學習音樂專業,也不知道自己的專業之路能走多遠,他們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氣選擇音樂專業。因此,可以這樣説:學生非常看重老師對自己的態度,老師的激勵就是他們堅持向前的最大動力。

但是,對於這些音樂初學者,他們在各個方面都會出現很多問題,但是要特別注意:不説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話,不説影響學生自信心的話。老師一定要做到:就事論事、就問題談問題。千萬不要對學生的智力、人格、或品德進行評論批評。對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老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不同學生出現這些問題的不同根源進行分析,多動腦筋、多想辦法,老師的每一句話語、每一個教學行為要儘量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瞭解、關心與幫助。

二、視唱練耳—音樂大學聯考的另一主科

“視唱練耳”是重中之重。何為“視唱練耳”:視唱,即考核一個人的唱(奏)樂譜的反應力和準確性。練耳,即是考核一個人對單音、音程、和絃、節奏、旋律的聽辯與記寫能力等。

大多學生都不太喜歡視唱練耳,因為視唱練耳與聲樂、器樂專業的訓練相比,枯燥無味了許多。它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來學習訓練,特別需要堅持不懈地練習,而且成績的提高不像其他科那麼明顯。再加上高中生本來學習時間就很緊張,所以有些同學在此方面下的功夫還不夠。況且還有的學生似乎在此項上“先天性不足”。要把視視唱練耳提高到與主考項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要集體訓練,更要個別輔導,要認真研究學生在學習態度、識譜、聽音、記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老師一定要堅信學生在此方面是沒有“先天性不足”的,引導學生在此項上狠下功夫,只是要下功夫、找方法、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學好。

總之,音樂大學聯考專業的科目繁多,每一科都需要進行系統而又科學的學習;高中生的文化學習任務很重,大多數音樂專業生的專業基礎又比較差,他們的思想情感很容易波動;再加上高中音樂教師較少,一名教師大多兼上多種專業課。

高中音樂專業教師只有具備了超凡工作熱情、嚴格的專業精神、堅定的教學信心和不竭的愛生之心,才能夠在“藝考熱”不斷升温的的今天,體驗成功的喜悦。

音樂課教學反思4

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顯示:現在的學生熱衷於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

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這裏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非我們音樂教師所能的理由,但從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工作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憑心而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恐怕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説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裏,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

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裏,並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

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站在講台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

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並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説“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髮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説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

他們只想課堂40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願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應該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説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裏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説:“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儘管老師自己都覺得多餘,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教學的觀念落後,方法陳舊、手段及模式單一,教學設施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一邊是“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法鋪天蓋地而來,令我們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誰的忙碌驚呼四起之勢;而另一邊卻為音樂與素質教育有什麼聯繫、音樂教育如何滲透德育、中國小音樂教學到底該用什麼譜等“重大問題”爭論休。這令第一線的音樂教師們無所適從,還大有望不到窮盡之態。

一邊是高保真立體聲音響、鋼琴、家庭音樂教育;而另一邊是簡易的手提錄音機加劣質的教學磁帶。

一邊是歌廳、音樂會、mtv盡情享受;而另一邊還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認譜再唱歌,剩餘時間聽錄音。

如此強烈的對比、反差,再加上管理水平與意識,家長們的“務實”,社會對音樂教育的偏見,還有新聞媒體的導向,足以能把我們的課堂音樂教學擠進可有可無、被人遺忘的角落。

音樂課教學反思5

今天,上了一節八年級的音樂課《節拍的類型》,感受波多,以下就是我對自己上的這節課的教學反思。

首先, 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用錄音機、MP3播放音樂。在課堂中慣穿音樂。

其次, 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 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在練習各種拍子的時候,我用做遊戲的方法進行,學生興趣提高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課內讓學生主動上台表演,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最後,覺得不足的地方就在於:

利用典型的一首歌曲,邊打節拍,邊進行演唱,這一環節少花了時間,下的功夫太少。爭取以後更進步。

音樂課教學反思6

這次音樂活動,我選取了《八桂大歌》中苗族音樂“擺呀擺”讓孩子們在欣賞苗族歌“擺呀擺”中,感受苗族人民喜獲豐收後的喜悦心情。

孩子們在活動中欣賞、互學、創編,所展現出的參與感、自信心,在孩子們身上得到很好地體現,進一步激發了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一、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高

苗族音樂“擺呀擺”的旋律較為歡快流暢,節奏感較強,幼兒很感興趣。在播放音樂進行表演時,大部分孩子都很踴躍地與老師、小朋友一起舞蹈,喜歡參加這次音樂活動。只有個別男孩子對活動不感興趣,在旁欣賞同伴、老師表演。

二、幼幼互學,進步很大

舞蹈表演時,我發現部分孩子不單自己跳,看見同伴的動作不錯時,自己也跟着跳。他們在互相學習的同時表演起來動作就很豐富了。其中譚天華、石欣怡、李千益較為出色,進步很大。

三、表現力的提高

這次活動,給孩子們提供了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地表現自己。黃龍穎、盧泓潔、陳曉雪等幾個小朋友在音樂伴隨下,在同伴面前自由編動作,很有節奏,非常棒!在最後一次表演時,孩子們的表現更是大膽而豐富。

我從此次音樂活動中,得到了不少啟示:

一、老師的表演要富有感染力

我在表演苗族舞蹈時,應更具感染力,動作幅度應更大點,表情、眼神應隨音樂高低變化而變化,體現苗族舞蹈“擺呀擺”的風格。這樣才更好地感染孩子,讓孩子得到美的薰陶。

二、幼兒的能力給我們驚喜

在《噴泉與小鳥的樂園中》有這樣一句話:老師的工作是相信孩子具備所需的才能來超越我們能想像的境界,然後儘可能地保留孩子們在創造和實際參與過程中的真實面貌。

在激發幼兒創編動作時,很多孩子都講了手可以擺,腰鈴可以擺等,潘嘉豪小朋友説:“老師,女孩子的辮子也可以擺”。孩子們的想法真的很棒,我們應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在這次活動中,我最大的體會是:音樂課的形式真的可以多種多樣,我們要用心觀察有發現、創造力的孩子,讓他們得到更好的表現。

音樂課教學反思7

面對21世紀的國際教育挑戰,音樂教育教學(此文來自)的全新方式,是每個音樂教師認真探索的問題。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音樂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卡巴列夫斯基認為:“音樂課枯燥無味是最無法容忍的,因此,引起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使所有的孩子們都喜愛音樂,並在音樂中成長,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達爾克羅茲的教學宗旨是“體驗音樂,體驗情感。不能把教師自己的經驗強加於學生”;奧爾夫的“元素性”不是單獨的音樂,他是和動作、舞蹈、文學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參與的音樂,人不作為聽眾而必須參與其中;我國音樂教育新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態度和自信心,培養創造性和實踐能力。具體到教學過程中,則從一點入手,以談話方式和遊戲方式導入,螺旋上升拓寬知識面,以學生參與體驗為主,儘可能的使音樂屬於每一個學生。

如何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鼓勵在音樂課上的創造性,愉快和求知的情緒學習音樂,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聆聽音樂的習慣,這是每個中學音樂教師認真探索的問題。我想這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引導和注意。

1、緊緊圍繞教學大綱與教材內容,挖掘創作因素。如:教學起始學生的器樂創作,教學中進行的節奏創作、變奏、迴旋演奏、結合創作多聲部合奏,動靜結合,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興趣和注意力。

2、通過欣賞表演活動又一次激起學生的創作慾望。在教學中想通過這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保持學習熱情及好奇心,努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想象、表現、創造、理解能力,力爭突出音樂的特點。

3、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教師的愛護、鼓勵、關心、尊重,讓每個學生都懂得愛。去愛大自然、愛生活、愛學習、愛勞動、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音樂課教學反思8

《找朋友》這是開學初所學的第一首歌曲,因為這首歌曲大家最為熟悉,但考慮到放歌詞語句太長,放在託班上似乎難度很高。因此,學着親子班老師的話,“很多歌曲老師可以大膽地改編,變成自己想要的歌曲”,所以大膽地將《找朋友》這首歌曲的歌詞進行改編。(如:(問)找呀找眼睛,你的眼睛在哪裏呀?(答)在這裏,在這裏,我的眼睛在這裏!)希望這樣的方式會提高寶貝們的學習興趣!然而,重複唱3-4遍後,我發現個別幼兒的注意力開始下降,表現出異常的情緒,想要哭時,我馬上根據説唱到的器官增添一些擬聲詞及表情、語言,(如:找呀找呀找嘴巴,你的嘴巴在哪裏呀?在這裏,在這裏,我的大嘴巴在這裏,啊——)使得所表現的器官能更加的形象、具體,同時吸引幼兒們的注意力。

想不到,這個方法非常地有效果,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小眼睛、小嘴巴、小手都開始動起來,邊説、邊找、邊一起動,學的非常的認真、開心。通過這個方法,我明白一個道理,今後在上託班的課程時不能完全原搬舊照,需要隨機、靈活掌握教學模式,以符合、吸引幼兒的興趣為前題進行開展!這樣才會使寶貝們學的愉快、開心、有所收穫!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音樂課教學反思

音樂課教學反思9

本學期即將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研究教學,我覺得自我有必要進行一次深刻的反思,以此激勵自我以後做的更好!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首先應當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本事。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僅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

一、要進取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僅做到此刻受益,並且做到終身受益。所以在音樂課教學上,總結出下列兩個方應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經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並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經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課堂氣氛,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能夠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又提高審美本事。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經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一樣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一樣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本事,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音樂課教學反思10

《綱要》中提出:給予孩子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我是棉花糖》選自《甜甜蜜蜜》這一主題。孩子們在喜愛糖果、親近各種各樣糖果的同時,對糖果中的棉花糖有着很濃厚的興趣,發現棉花糖很軟,可以像橡皮泥一樣捏來捏去,非常有趣。這首樂曲旋律歡快,歌詞淺顯易懂,很有趣味性,適合小班進行歌唱活動。孩子可以自由做變變變的動作,可以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充分地發展了孩子的思維以及對活動的興趣,本次活動我利用看一看、摸一摸、變一變的方式幫助幼兒熟悉、記憶歌詞。在創編的過程會考慮到歌曲比較簡單,所以讓幼兒自由模仿各種動物,用肢體語言來表現變的東西,讓孩子在一遍一遍的遊戲中體驗到歌唱活動的快樂。這節課的目標和難點就在於發揮幼兒的想象用肢體語言創編動作。

這個活動我在三年前也上過,在一親的基礎及不足上,在方法和過程中都做了修改,使活動能夠更加順利、有序、有效。第一環節:奇妙的棉花糖(出示實物棉花糖),讓孩子看一看、摸一摸更加直觀地瞭解棉花糖的特徵,以棉花糖的口吻來介紹給小朋友,這樣很快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接着我讓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棉花糖,以朋友喜歡的方式來幫助幼兒記歌詞,這一環節孩子都較感興趣,基本上在三遍之後都能記住歌詞。這樣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顯得比較順利,幼兒很容易記住歌詞和旋律。這個環節讓幼兒適當的學做各種小動物的動作,為下面歌曲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在學唱環節中,以多種形式演唱歌曲,讓小朋友們先一起唱,在分男女唱,由於小班幼兒上學還不到一個月,對於男女還不是很清楚,雖然我一直提醒妹妹小朋友和弟弟小朋友來區分,

可還是有個別幼兒搞不清自己是男是女,在這個環節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再者這一環節也是整個活動的主要環節,在孩子完全學會歌曲的情況下開始下面的創編環節,並把自己編出的小動物唱到歌曲裏,使孩子對整首歌的完整性把握的很好。在做變小動物的過程中,我引導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變,轉動手腕、轉體、搖動身體、甩手變等等,整個過程孩子們顯得興趣濃厚。為了防止以前出現過的過度興奮,我就引導幼兒先想好某種動物,然後再歌曲結束時,要在最後一個字“XX來”全部變好,靜止不動,讓我看一看都變出什麼來了,避免了以往教學中碰到的個別小朋友總是要變很久,才變出來,讓其他小朋友等很久;還有調皮出來瞎胡鬧的現象。通過我的不斷啟發和幼兒的表演以及生生互動環節中,孩子們能把自己當成棉花糖變出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東西,每位幼兒都發揮了自己的想象空間,有的孩子變出了小魚、有的變出了小鳥、有的還變出了奧特曼、灰太狼、美羊羊等各種不同的物體。

總之,整個活動在唱唱變變棉花糖的過程中比較順利地結束了,在音樂的伴奏下體現了那種愉快、活躍的氣氛,深深地感染了這羣天真可愛的孩子們。

音樂課教學反思11

在教授二年級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學生用優美、抒情而有連貫的聲音歌唱。同學們在欣賞了歌曲後,發揮想象,用語言描繪出草原上美麗的景色:藍天、白雲、草地、蒙古包、牛羊成羣??於是我請大家用模聲詞“嗚”輕哼歌曲旋律,同學們都非常投入地唱了起來,可突然幾下又低、又重極不和諧但又十分熟悉的。“嗚”聲轉入耳際,“一定是劉強!又是一陣低而重的“嗚”聲,還夾着幾聲偷笑,我心頭頓時掠過一絲不快,這時又另有幾名學生竟然也偷偷地跟着學,頓時,教室裏引起了一陣騷動。我真想把琴聲停下,對他們批評一番,但轉念一想,還是耐住性子,只是邊彈琴邊用目光搜索到那幾個孩子,在目光的對視中,他們的聲音輕了下來。唱罷,我離開鋼琴,默不作聲地走到大家面前,幾十雙眼睛都盯着我。我認真地説道 “草原上的天氣真不錯,藍藍的天空,

潔白的雲朵,太陽公公笑眯眯——突然飄來了一朵烏雲,又飄來了幾朵烏雲(邊説邊看這幾名學生),遮住了太陽,遮住了白雲,哎!我們玩不成了,遊戲也做不了了,真掃興!”同學聽後也都滿臉掃興的樣子,我接着問道:“你想對‘烏雲’説些什麼呢?”同學們爭先恐後:“烏雲,你快走吧,把好天氣還給我們5”“烏雲你真討厭!”同學們的話使“烏雲”低下了頭,我見教育的效果已經達到,便説,“讓我們一起像天上的白雲一樣輕輕地用‘嗚’再來唱一遍,老師相信,烏雲聽見了我們美妙的歌聲一定會變成白雲的!”

説完向“烏雲們”投去相信的目光。音樂起,這回再也沒有聽到不和諧的聲音。

音樂課教學反思12

三年級的學生屬於國小教育的中年級階段,對於三年級孩子們的身心發展特點,我並不陌生。國小音樂課教學是國小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課不但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在教學中我一向讓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互滲透,相互結合。尤其是孩子們德育的培養,所以在每一節的音樂教學中我都會或多或少的給孩子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此刻的教學絕不像以前“填鴨式”的教學。課堂教學資料僅有把教材資料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把充滿生活情趣的資料充實到教學中去,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活力,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其次,從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平等的融入學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研究。三年級的孩子們已經有了自我的思想,而不會特意的去模仿。在不一樣的教學資料中,我會讓他們充分發揮自我的想象力去表演,去創編。異常有幾個班的同學,隔一段時間就會把他們所創編的音樂或歌曲表演給大家看。對於這樣的同學每次我都會跟他們一點小提議,使他們的自我創作活力很高。

音樂課是孩子們展示自我,發揮專長的課程。在課堂中除了教材中的必修曲子以外,我都會給他們拓展新的曲子,使孩子們的視野開闊,多聽、多唱、多活動,是我上音樂課的主旨。孩子們經過教師的講解,能夠任意展開想象,自我展示。我一向告訴孩子們,音樂課是讓大家歡樂的一節課,所以我的教學中也是充滿笑聲的,每一節課孩子們都是飽含期待的眼神,對於孩子們的期待和喜歡,每節課我都做好充分的準備,給孩子們上好完美的一節課。

音樂課教學反思13

一、學會"聽"音樂

二三年級國小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給學生多聽的機會,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簡譜的概念。並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創造性能力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鋭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二、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國小生天性好動。利用他們這一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馬車》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童話故事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説:“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快到聖誕節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聖誕老人,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麼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於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幹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電教滲透直觀表達,引起學生興趣

根據國小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範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運用電教啟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説説騎馬時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説:“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於是我扮導遊,小朋友扮遊客、當小騎兵,在教室裏揚起馬鞭騎着“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四、打擊樂器進課堂

我感覺使用打擊樂器很簡單,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説要想運用的自如並不是很簡單的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使學生一步步的提高。

音樂課教學反思14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頒佈帶來了音樂教育發展的春天,它改變了音樂課無地位、無組織、無核心的局面,正在走向日益完善、系統的道路。

唱歌課是中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點資料,我發現此刻的學生喜歡唱歌但是卻不喜歡唱音樂課本上的歌曲,喜歡唱象周杰倫等一些現代的流行音樂,難道是音樂課本上的歌曲不好聽,與學生此刻的心靈差距太大了嗎?透過我的觀察不是這樣,以前所謂的“唱歌”,就是老師教會學生唱會旋律就能夠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狀態,以及對歌曲的感情處理,教師對歌曲的創作背景做簡單的介紹,比如有的歌曲離我們此刻的是生活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象一些抗戰時期創作的歌曲,如:《黃河大合唱》《長征組歌》,此刻的孩子們包括我都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顯然對歌曲的感情就很難掌握了,那麼學起歌來的興趣自然就沒有那麼高漲了,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這種題材的歌曲時,就應對歌曲的時代背景做詳細的介紹,最好是結合VCD等有關影像資料讓學生真正瞭解歌曲的時代背景,教師以正確的歌唱方法來引導學生來演唱,這樣本來單調的課程就會豐富起來。

樹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明白自信心對人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自信心,那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一事無成。而自信心對一個歌唱者來説尤為重要,那要怎樣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合作才能到達的。比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找出學生的毛病進行糾正,這是每個音樂教師的職責,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諷,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就應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肯定,及時留意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變化,持續和培養學生的細信心。

重視導入環節的設計,導入是引發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及熱情的導火線,也是學生體驗音樂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步驟。良好的導入會使學生從上課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讓學生動起來的教學過程,音樂課要生動活潑,務必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光靠老師能説、會唱、會跳讓學生動起來,不能閒着,要説動,那可動的資料可真不少。

節奏模仿,節奏模仿的好處在於能很快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們期望準確地模仿老師的節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應潛力,因此他們會很安靜地聽老師的示範。節奏模仿的好處還在於能夠解決歌唱中的節奏難點。教師把歌曲中的複雜節奏拿來拍一拍,學生透過模仿,對節奏進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難度會大大降低。

畫旋律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樂譜下畫,一種是用手在空中畫。在聽範唱時,除了讓學生感受歌曲情緒外,我經常讓學生看着譜子畫旋律線。在視唱樂譜時,我會和學生一齊用手描出旋律線。這樣,學生“有事做了”,聽得就比較專心,而且透過畫旋律線,能夠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對錶達音樂情感作用。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只要我們摒棄長期構成的以技能技巧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唱歌教學的審美功能必須會得到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與藝術情操也必須能得到發展。

音樂課教學反思15

《歡樂的孩子愛唱歌》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兒歌,歌曲的特點是多處小節內頭相同後面不一樣,難點句在第3句的最終一個音的上揚。

本課,我先採用了熱身運動進行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帶孩子們走近美麗的大花園,去聽聽歌曲裏都出現了哪些小動物,這樣培養了孩子們的聽覺本事,第一遍先聽出現的動物,第二遍聽他們愛幹什麼,分層循序漸進的去提高聽覺本事。然後將歌曲分句,請學生找出相似句,跟着琴唱唱,初步培養學生自學歌曲的本事,之後跟着琴

去唱唱用柯爾文手勢解決第三句,再將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接口唱,培養學生的合作本事,第二大部分,我編創了四條節奏分別採用雙響筒、鈴鼓、沙錘、碰鈴四種樂器分別為歌曲伴奏,分成4個大組各使用一個樂器伴奏。最終,讓學生自我去創編歌詞,分小組派代表來發言。

整堂課氣氛融洽,學生和教師的狀態都很好,互動熱烈,呈現出了一種音樂課該表現出的寓教於樂的特點,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學生真正參與到了音樂的演唱與創作中,不足的是,環節設計中最終一部分因為時間的原因沒有來得及上,愛第三句的演唱上學生音準還不夠,以後需要更合理的安排時間的進程和加強學生音準的訓練,相信這樣做下去,學生的音樂素質會逐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