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其他>

望洋興歎出自典故-望洋興歎成語解析

其他 閲讀(1.62W)

導語:所謂成語,眾人皆説,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是漢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成語的意思精闢,往往隱含於字面意義之中。

望洋興歎出自典故-望洋興歎成語解析

望洋興歎出自典故_望洋興歎成語解析

成語典故

古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邃狙輪?洌?槐緡B懟S謔茄桑?硬?廊蛔韻玻?藴煜輪?牢?≡詡骸K沉鞫??校?劣詒焙#??娑?櫻?患??恕S謔茄珊硬?夾?涿婺浚??笙蛉舳?駒唬骸耙壩鎘兄?唬骸?諾臘伲?暈??喝粽摺!?抑?揭病G曳蛭頁⑽派僦倌嶂?牛??岵?鬧?逭擼?嘉岣バ擰=裎葉米又?亞鉅玻?岱侵劣謐又?牛?虼?櫻?岢ぜ?τ詿蠓街?搖!  北海若曰:“井?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澹?塾詿蠛#?酥??螅???捎胗鐦罄硪印L煜輪????笥諍#?虼ü櫓??恢?問敝苟?揮?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莊子·秋水》

譯文

秋天按時到來,千百條河川都奔注入黃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遙望兩岸洲渚崖石之間,辨不清牛馬的外形。於是乎,河伯(黃河之神)便欣欣然欣然自喜,以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這裏了。他順着水流向東走,到了北海(今為渤海)。

他向東遙望,看不見水流的盡頭。於是,河伯才改變了他的神態,茫然地抬頭對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説:“俗語説:‘自以為知道很多道理,沒人能趕上自己了。’這正是説我呀。而且,我還曾經聽説過有人貶低仲尼的學識,輕視伯夷的節義,開始我不相信。現在我看到你的浩瀚無窮,如果我不到你的面前,那是多麼危險,我將會永遠被有見識的人譏笑了。”

北海若説:“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談海之大,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侷限;夏天的蟲,不能跟它談冬天的冰,因為它受到氣候時令的限制;知識淺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談大道理,因為他被拘束於狹隘的教育。現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談論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條川流都歸注到大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停止而不溢出;從尾閭流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流盡而又不空;無論春天或秋天,大海總沒有變化;無論乾旱水澇,大海永遠沒有感覺。這就是大海勝過江河水流之處,海水不能以容量來計算,但我從來沒有以此自誇,我自以為形體同於天地,氣魄受於陰陽,我在天地之間,好象太山上的一塊小石,一株小樹,正自感到渺小,又怎麼會因此自大呢。請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內,不就象一小塊石頭浸在大湖裏嗎?整個國家在四海之內,不是象太倉中的一粒細米嗎?世上的物類數以萬計,人只是萬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許多人,生長了許多穀物糧食,通行着許多舟船車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與萬物比較起來,不是象馬身上的一根毛嗎?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繼承和爭取的,講仁義的儒者所擔憂的,講任勞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這些東西。可是伯夷卻為了節義之名而辭讓不受,仲尼為了顯示多知博聞而講個不停,這是他們在自我誇耀,不是像你剛才自誇其水之大一樣嗎?”

典故啟示

這個典故寓意深刻,意在告訴我們,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騖遠,那種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實在要不得。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成語解析

望洋興歎

原意

《流沙河認字》第055頁解:成語“望洋興歎”易生誤解,以為“望洋”就是望着海洋,歎其浩渺無際。不知道“望洋”為連綿形容詞,義寓聲內,不可扣這字講,所以也允許作“望陽”或者“望羊”。望也不是望觀,以音求之,當即“惘”也。望洋者,迷惘之貌也,既非非用目視不可,亦與海洋無涉。

釋義

望洋:抬頭向上看的樣子。興:產生。本意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歎自己的渺小,如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情而力量不夠,而感到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