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教育>

幼師教育隨筆【熱門】

教育 閲讀(2.62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師教育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師教育隨筆【熱門】

幼師教育隨筆1

孩子們的世界精彩而又神祕,日常生活中除了父母,他們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和同學,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老師眼中的孩子,看看幼師的教育隨筆是怎樣的。

讓孩子自由呼吸

有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近年來許多關於人類腦潛能的醫學研究成果見於報端,形形色色的開發幼兒智力潛能的課程、方案、教學方法更是大行其道,他們衝進了毫無抵抗能力的幼兒園和家庭,侵佔了幼兒潔淨的心靈,遮住了幼兒精神成長所需的自由空氣……

因為他們忽視了幼兒最需要什麼,幼兒教育應該是根的培育與呵護,過早的剪掉了在他們看來是多餘的大樹用來吸收陽光和水分的枝葉,結果播種並未最終獲得豐收。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結果?原來是因為他們忽視了幼兒成長過程中應有的關注和耐心等待,把幼兒過早的規定為某種模式違背了幼兒教育本質。

幼兒教育應是生活的體驗與創造,幼兒的天性應是遊戲的,好奇的,探索的和夢想的;幼兒的生活中應該有着足以滋潤幼兒生命的“養料”,有着幼兒健康成長的時機。

所以,把枝葉還給大樹,把大地還給幼兒,讓幼兒重新擁有本應屬於他們的天地!

老師,我親親你吧

每當和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時候,他們都會跑過來對我説:“老師,我親親您吧?”“好啊!”這是我給予孩子開心的回答,然後他們就會在我的臉頰上親一下,我知道,此時的我和孩子們的心情一樣,都是幸福的!

記得有一次,我在打掃衞生,幾個孩子在我旁邊説:“老師,我親親你吧。”我説:“老師現在忙,等有時間了,再讓你親,好不好?”那一瞬間,我看到笑容從她的臉上慢慢的消失了,我的心裏也不由得陰霾起來。

或許孩子的心情就像六月的天,變化非常快,沒過幾分鐘,她又對我説:“老師,我親親你吧。”這一次,我沒有拒絕,而是放下手中的活,蹲下讓她親了一下,沒想到這小傢伙親完我後笑着跑開了,而且還對其他小朋友説:“剛才我親老師了,老師喜歡我。”我噗嗤一聲笑了,原來滿足孩子的心願,他們竟是那麼的高興。

都説孩子是上帝牽着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在孩子的世界裏體驗他們的快樂是幸福的,我想沒有任何一樣的東西能取代孩子們天真無暇的笑容的.,我的快樂將與孩子同在。

讓孩子學會愛人

有好多的家長反映,本身的孩子“自私、任性、不會體貼人。”我想這是大都獨生子女的通病。是孩子生來就不會關愛別人嗎?我想不是的。是我們的家長在“無私奉獻”中,放縱、滋長了孩子的自私和任性。

絕大多數父母除開要求孩子學習好,就再也沒有另外要求了。日常平凡,即使孩子要主動做一些家務,父母也總是急忙避免,怕孩子做欠好,怕孩子磕着碰着。有些父母時常説:我只要孩子過得好,並不求他給我回報。這樣的“關愛”,這樣的“無私”,早就讓我們的孩子習氣了。

其實,愛是一種互動,也是一種交流。讓本身的孩子也來愛本身吧,從一點一滴做起:為父母獻上一句祝福,端上一杯熱茶……讓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他的體貼。讓藐小的體貼成為習氣,讓愛的交流成為時常,也讓本身去享受孩子的體貼。

讓本身的孩子來體貼本身,敬服本身吧,讓這份愛也成為理所當然、義不容辭。因為,一個人會愛本身的父母,未來才會更好地愛別人,愛生活,愛這個世界!

你是好孩子,老師喜歡你

今日午休,孩子們特別興奮,嘰嘰喳喳説個不停,我説:“安靜、安靜!”孩子們也沒啥子反映,仍然各説各的,這可怎麼辦?於是我想了一個好辦法:和孩子説咬耳朵。沒想到還挺有效的呢。

我輕輕地走到一個小朋友跟前,撫摸了一下他的頭,貼在他的耳邊,説了聲咬耳朵,他笑眯眯的閉上秋水。我這一行為一下子被孩子們吸引住了,他們馬上靜下來,輕聲地對我説:“吳老師,你對他説啥子?”我裝出一副神神祕眯的樣子説:“誰閉上秋水就告訴誰。”我對每個小朋友都説了同樣的咬耳朵——你是好孩子,老師喜歡你,請你快快閉上秋水,好好睡一覺,祝你做個好夢!

就這樣,孩子們都甜甜地睡了,我心裏有説不出的開心。

原來,愛是恁地簡單,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句親切的話語,就能使孩子感到愛的真諦。

通過這件小事,使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捉住良,千萬不要訓斥或變相體罰孩子。現在時代變了,環境變了,孩子的心也變了,變的和我們小時侯大不相同,讀懂孩子的心,簡直是件難事,過多的干涉,會帶給孩子一些無如。是以,要因勢利眼導,RAND教育,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賽誰先吃飽飯

吃飯一度曾當作常規來教育孩子們:吃飯的時候不能説話,眼睛要看着自己的菜碗,不要剩下飯菜……這一系列的“規矩”天天掛在嘴上,絮叨起來沒完沒了,可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飯菜該剩下還是剩下,話該説還是説,有時候一頓飯要吃上大半個小時,今天突然有了轉機。

今天吃飯前,我又講述了一次“吃飯要則”,剛要吃,強強大聲説:“老師,我們比賽看誰先吃飽!”“好”辦理的小朋友都興奮起來,我趁機説:“行是行,我們不光要比賽誰先吃飽,還要看誰的桌面、碗裏最乾淨,而其吃飯的時候不説話。”“行!”大家齊聲説,於是,一場避開生面的比賽開始了。通過比賽,大家一致認為紅紅小朋友得了第一。

一整天,孩子們都念念不忘這場比賽。我明白了,單純的説教並不能解決問題,要順應孩子的興趣,找到他們的興奮點,瞭解他們的身心發展。偶爾搞幾次小比賽,比一般的説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預期效果。

老師和“小老師”

作為老師好想聽見家長們談論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了啥子知識,學會了啥子歌曲。可是,我時常聽見有的家長反映説,孩子在幼兒園學的啥子,孩子從來不説,一問三不知?只有等到開放日的時候才發明,本身的孩子竟然學會了那麼多的東西。為了讓家長們能夠對孩子在園學到的內容有所瞭解,我們利用家園欄跟家長們做了公然,可孩子回家後主動告訴家長的還是未幾。

為了提高孩子的積極主動性,何不嘗試新的方法,讓孩子回家當“小老師”。於是,我時常讓孩子在課堂上、活動中當“小老師”,帶領全班孩子讀童謠、背古詩,做各種表演等。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但能主動參與的總是一小部分。於是,我又利用每天下戰書離園前的一段時間幫幼兒簡單的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之後佈置作業——回家給爸爸、媽媽、爺爺、祖母們當“小老師”,把每天在幼兒園裏學到的知識、本領教給本身的家人,並對他們説,老師要向家長們做查詢拜訪,比一比誰當的“小老師”最好。

唉!這個辦法還真靈。第二天早上果真有好多家長美滋滋的告訴我,昨天晚上,孩子在家給我們當小老師,教我們學唱歌、背古詩了等等。我聽了家長們的反映,心裏很開心,這可以説是立杆見影了吧!

孩子都有表現本身的情慾,特別是在本身的家中,他面對的是本身的親人,心裏沒有任何負擔,會表現的更好,甚或“闡揚超常”。這不僅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情慾,也提高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加強了他們的自傲心,更有利於我們的教學。是以,讓孩子當一下“小老師”這也是我們老師工作中的一種可行的策略。

小貓在睡覺

今天的美術課是學畫小貓。在認識了小貓的形象特點以後,我在黑板上畫出了花貓的大體特徵,然後便鼓勵幼兒自由地進行畫並塗色。

我看到不少幼兒在造型能力上有所進步,感到十分欣慰,但同時也發現有些幼兒組織的畫面與我畫的花貓十分接近,缺乏個人的特色。正當我暗自搖頭,略感遺憾的時候,正好看到了陳天祥的畫。我發現他在畫紙上,赫然畫了一個大大的橢圓形,橢圓形上還添畫了幾筆,並塗上了各色的紋樣,構圖十分飽滿,色彩運用也很大膽。我便饒有興趣地問:“陳天祥,你能告訴老師你畫的是什麼嗎?”“小花貓呀!”“那小花貓的腦袋呢?”“我的小花貓正把腦袋和他的身體卷團在一起睡覺呢~”一句不以為然的話震驚了我。找到了!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與眾不同。孩子思維的創造性正是通過這小小的畫面體現出來,作為教師的我,一直在講如何表現小貓的頭部畫法,如何表現身體上的花紋。卻忽視了小貓睡覺的特點。陳天祥這個調皮機敏的小男孩一語道破。想法實在可貴!於是,我馬上表揚了陳天祥,並啟發幼兒再去從不同的方面打開思路,展開想象……

接下來的課堂氣氛更為活躍了,有的表現出小貓上樹的情景;小貓抓老鼠的情景;幾隻小貓嬉戲的情景,貓媽媽領着小貓玩耍的情景……

孩子們的畫就是這樣的妙趣橫生。

但願他們活潑的天性,無邊無際的想象,在五彩的筆下自由的舒展和延伸,不會被我們的條條框框限制住。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今天上午,我教幼兒學習兒歌《小雪花》,我選用的教學方法是先請幼兒欣賞掛圖,然後進行了提問的方式引出了小雪花這首兒歌,還請孩子們帶上小雪花頭飾一邊説兒歌一邊表演,孩子們興趣很高。多數幼兒很快就學會了這首兒歌,但是還有少部分幼兒對兒歌沒有掌握好,我想:這怎麼辦呢?繼續學吧,學會了的孩子沒了興趣,不學吧,還有部分幼兒不會。

我正在猶豫,陳天祥小朋友的話傳入了我的耳朵:“老師,李健全不會我教他。”這句話點醒了我:何不用孩子好勝的童心……於是我對孩子們説:“小朋友你們願意當小老師嗎?”“願意。”“好,現在我們學會兒歌的小朋友來當小老師,把每學會的小朋友教會好嗎?如果教會了,老師就給你戴上小老師的標誌。”孩子的興趣頓時激發起來了。會背的小朋友紛紛爭着去教不會的小朋友,不會背的小朋友也加足了勁積極地背,準備去教其他小朋友。問題迎刃而解,原來會背的小朋友在教別的小朋友背誦時知識得到了鞏固,不會背的小朋友在別人的幫助下掌握了知識,同時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的積極性,真可謂一舉兩得。

隨時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育者如果能把握住幼兒的興趣點,隨時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的教育會取得真正有意義的效果。

調皮大王

我班的一羣可愛的孩子有的乖巧聽話,有的比較調皮,有時候甚至會令人感到頭疼。這裏就説説我班的“調皮大王”田增暉吧,因為他太調皮,很少有人喜歡他。

做操時,他總是心不在焉,一會兒拍拍同伴的肩,一會兒又拉拉同伴的辮子,一會兒又亂蹦亂跳的。在户外玩呼啦圈時,他總是去搶別的小朋友的呼啦圈;並且還把小朋友的呼啦圈折斷好幾個;就連午睡時他也常常惡作劇,睡不着覺,他就一會兒拉拉棉絮,一會兒抓抓同伴的腳底,常常氣的我頭皮發麻。於是,漸漸地我覺得田增暉很不討人喜歡,可是,有一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那是一次吃點心時,李欣菲小朋友沒拿到餅乾,坐在座位上哭,是因為她來晚了,點名時沒點到她的名字,我連忙走到李欣菲身邊,安慰她説:“不哭,老師請阿姨到食堂裏去拿給你。”正哄着她呢,這時,田增暉快步走到李欣菲身邊説:“不要哭了,你吃我的點心吧。”李欣菲不要,他又認真地往李欣菲嘴裏塞,還嘟囔着:“沒關係,我媽媽經常給我買這樣的點心吃,你吃吧。”

看着田增暉的舉動,我有點激動了,我把田增暉抱到自己腿上親着他的小臉,我頓時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我們不能把孩子的調皮簡單的理解為破壞紀律,與老師或同伴作對,更不能全盤的否定他們,在感情上冷他們我們要用一顆温暖的愛心去包容孩子的調皮,其實調皮的孩子很可愛,就像我們班的田增暉。

神奇的蘋果樹

晨間活動時,我發現陳天祥嘟着小嘴在美工區認認真真地畫着,畫的是什麼呢?畫的是一顆大樹,樹枝上畫上一個個又大又圓的東西,像蘋果,又像是西瓜。

“陳天祥畫的什麼東西呀?”我蹲在他面前問。“一顆蘋果樹。蘋果樹上結滿了很多的蘋果,我在這個蘋果上給它安裝上按鈕,用手輕輕一點,甜甜的果汁就嘩嘩地流出來了,小朋友都可以用杯子接着喝。”“這是什麼呢?”我指着一個似人非人的圖像問;“這是奧特曼,他能發出光環,把偷蘋果的賊打跑……”陳天祥講的眉飛色舞。“呀,你這個蘋果真棒,還能當武器呢!”我故作驚訝的誇獎他。

我這一誇引得陳天祥又滔滔不絕地談起了他畫的蘋果:“我的這個蘋果能幫老師拖地整理衞生,還會變成大皮球,呼啦圈和小朋友玩,他還會給小朋友講故事、唱歌、跳舞,還會給小朋友拍照呢……”

“唉呀呀,陳天祥可真能幹,能畫出這麼神奇的蘋果樹,老師為你鼓掌。”我由衷的為聰明的陳天祥鼓起掌來。

在我們成人看來有幾分醜陋的蘋果樹,各種不規則的蘋果,在陳天祥的眼裏竟如此美妙。由此可見,孩子的思維不受定式所限,常常是異想天開,而智慧的火花也就在這異想天開中迸射出來。作為孩子心靈的啟蒙者,不應將孩子的世界囿於成人的思維定勢之中,而應適時引導,點撥,那樣就會收到許多神奇的“蘋果樹”。

幼師教育隨筆2

初出校門成為一名真正的幼師後,最頭疼的是帶小班了。白天穿不成漂亮衣服,中午不能完整的吃一頓飯,值午睡時稍不留神孩子就尿牀了,連晚上睡覺腦子裏還是孩子的哭聲、吵鬧聲,集體教學15分鐘還需要停下來幾次組織教學。每天都這樣重複着婆婆媽媽的事情,心情很不好,從而工作很被動。

園長和有經驗的老師留意到我的表現,主動找我談心。我冷靜下來通過觀察學習,知道了幼兒離開家到幼兒園是他們的“第二斷乳期”,從心理角度講,就是分離焦慮。教師首要解決的是他們入園適應問題。要針對每個孩子採取不同的方法,要多關注孩子,科學的滿足他們不同的需要。明白了這一點後,再帶小班我就注意調節自己,努力保持樂觀的好心態,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象媽媽一樣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每天把他們的小手、小臉檫的乾乾淨淨,午睡時把小鞋曬乾,起牀後把他們的小被疊好,教他們怎麼樣上衞生間,弄髒了的衣服趕快檫乾淨,給他們勤剪指甲,多理解家長的'埋怨,組織活動時保教結合,碰到個別問題及時解決,不過分限制孩子。從教他們説“老師好”,點名時自己會説“到”開始,和他們唱歌、跳舞、做遊戲、畫畫兒......我不斷的變戲法兒和他們玩耍,和他們同樂,讓他們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慢慢的,孩子們愛上了幼兒園,來園時再也不哭鬧了。我很累,但孩子們卻很開心!

不到一個月,令人驚喜的改變發生了:當我走進教室,孩子們都撲到跟前,爭先恐後的向我表白:“老師,我來了!”“老師,我好乖。”“老師,明天我還來!”我要交班了,他們戀戀不捨:“老師,你一會就來吧?”、“老師,Bye---bye!”我感覺多麼的欣慰!當帶領孩子參觀其他教室,孩子會欣喜的喊:“老師,那裏有一個apple,那裏有一輛bus!”孩子們多麼聰明可愛呀!當走在大街上,孩子象發現新大陸似的喊:“老師!老師!”還會對認識的人説:“那就是我的老師!”我頓覺作為幼師多麼的偉大和自豪;當我累了,坐在那裏小憩,孩子們跑到背後,輕輕的為我捶背時,所有的疲勞、不快一掃而光!我深感付出的是心血和汗水,收穫的是喜悦和成功!

如今,我已習慣把陽光般燦爛的笑靨展現給花朵般的每一位幼兒。雖然幼兒工作機械而又煩瑣,繁重而又有壓力,時間長了,難免產生職業倦怠感,但我想對每一位同行,尤其是帶小班的同行説:多想想孩子天真可愛的笑臉,多想想未來的科學家、藝術家也許就在你手中誕生,多想想每個孩子都會給你帶來一份驚喜,多想想家庭、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請多學習調節自己的心態,每天保持好心情,笑對孩子,笑對這份工作,你一定會在工作中感到其樂無窮!

幼師教育隨筆3

在家園聯繫中聽到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畫畫一點也不好,畫的一點也不像,當我要他畫畫時,他總是説不會畫,希望我代筆或抓着他的手畫,這樣好嗎?”面對瞪着紙筆、一臉無助的孩子,您是以何種方式解決問題呢?

我認為我們首先要學會“聽”孩子的畫,其實畫畫一點也不難。首先要撇開“畫的像”的錯誤觀念,對幼兒來説,畫畫就像大人寫日記般,他們會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現手法,用點、線、圓各式圖樣,“記錄”深刻於心中的生活經驗,幾條簡潔的線,代表的是媽媽:紛亂的錯誤,代表的是弟弟:圓圓的形狀,代表的是好吃的餅乾。孩子用“畫”來講述自己的感受和發現。所以,我們看孩子的畫時,並不是看他畫得像不像,而是要“聽”他畫中所表達的東西,並去理解、關心、尊重他所訴説的內容。在引導塗鴉期的孩子(兩—四歲)畫出心中意象和對生活經驗的感受時,您還可在孩子用點線描畫的圖樣旁,加上附註文字。

其次以言語引導孩子畫畫,當孩子想要畫一件事物,卻不知如何表現時,請您以“言語”來引導他做畫。例如:孩子想畫“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討論大象的特徵,若能輔以圖片或書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帶孩子到動物園觀看,都能加強孩子對畫作內容的表現慾望及構成概念。然後,鼓勵孩子以基本形狀———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別做頭部、身軀、四肢的描繪。“想一想,大象的頭和長長的鼻子像什麼形狀?圓形還是長方形?”“很好!身體又是什麼形狀呢?”“長方形。”若要進一步豐富孩子的畫作內容,則可和孩子共同討論分享,掌握何人、何時、何地、何事的原則,對孩子做言語上的.刺激。同時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更是幫助孩子在藝術天地成長的重要方式。舉例來説,帶孩子去動物園、大自然……甚至生活中的吃飯、洗澡、刷牙,睡覺等點點滴滴,都是豐富孩子作畫靈感的最佳來源。

孩子要透過親身的體驗,才能描繪出生動、真摯、充滿情感的作品,不會老是畫一些內容空洞、缺乏變化、讓父母納悶的畫了。這樣的作品,即使在技術上還不成熟,也能打動看畫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繪畫過程中得到滿足。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善用“兒歌”這個好幫手。像兒歌《小蜜蜂做客》:小蜜蜂,嗡嗡嗡,敲敲門,咚咚咚,花兒姐姐打開門,五片花瓣五扇門,好花蜜、好花粉,好好招待小客人。兒歌內容易於理解與聯想。像這樣簡單的題材,搭配創意的聯想,就能幫助孩子創造生動的畫面。若幼兒的作品內容稍嫌空洞,我們還可就歌詞中提到的事物、景物、人物,以言語引導孩子大膽將內容做進一步的延伸,發展出不同的情況。

作畫的題材不難尋,只要有敏鋭的感知心;作畫的方式不難,只要勇於嘗試與創新。當孩子發現新穎的、屬於自己感受且美好的表現方式時,他的畫就有了生命。大人千萬不可畫給孩子看,或要求孩子臨摹,這些都會逐漸抹殺孩子對事物的統合、分析和安排的能力,以及他表現內容的獨創性。

幼師教育隨筆4

瑤瑤和皓皓是我們班兩位可愛的小帥哥,也是一對關係特把的好朋友。

今天下午起牀時,耀耀寶貝和皓皓寶貝一起去找鞋子穿。他們找呀找,不一會兒,皓皓寶貝高興的説:“哦~看我的鞋子找到了。”這時耀耀還是沒找到自己鞋子,看着自己的小夥伴兒已經找到了便開始有點着急。這時就只看見耀耀寶貝淚水溢滿他的眼,小嘴巴往兩邊一癟,便開始嗚嗚的抽泣起來。邊抽泣邊説:“嗚嗚嗚耀耀的鞋子找不到了,嗚嗚~!”皓皓聽了後非常仗義,並用他憨厚低沉的聲音説:“我,我來幫你找。”接下來就看見皓皓站在那裏,彎着腰,仔細地一排排巡視着,沒過一會兒,説:“你看,我找到了。”然後就看見兩位可愛的小寶貝很開心的在那裏歡呼起來。

看着這對小夥伴的一番對話,不禁倍感欣慰。雖然寶貝們僅上了三個月左右的`課,但真心已經學到很多東西,不像才入幼兒園那樣,什麼事都只考慮到自己,對其它事情也不會表現的那麼冷漠。有的孩子在遇到事情時有時會不知道如何去解決,而會着急的哭。或者有的在生活自理方面能力會比較弱,任何事都會指望別的人來幫助。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我們家長也要好好去反思

而究其原因,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主要是家庭成員過度溺愛與包辦代替所造成的,首要的一點就是,作為家長一定要轉變思想觀念,要逐步放手讓孩子學着自己動手來做事,更要充分地認識到良好生活與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從小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這將是對孩子受益終生的事情。

幼師教育隨筆5

短短的一年幼師生活,我和孩子們結下了難以割捨的情誼。我的一舉一動都被孩子們明亮的眼睛所注視,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會在他們腦海中留下印象。所以,我懂得了幼師這個詞的沉重分量。

每天生活在孩子堆裏,他們的天真活潑深深的感染着我,所以,工作了幾年我仍愛穿顏色亮麗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很年輕很孩子氣。孩子們也喜歡我這樣,連久未見面的同學見到我,也説我沒什麼變化,還是學生氣十足。

還記得那天早上,為了給孩子們講祖國寶島台灣的故事,我沒有把長髮綁起,而是讓它們隨意地在披在肩上,好給孩子們跳一段高山族姑娘們甩頭髮的舞蹈。平時為了方便工作,我習慣把長髮綁成一條馬尾,這樣既簡單又清爽,這天把頭髮披了下來,還真顯得有點不習慣。一回到班上,盈盈跑到我面前,很驚奇地説:“老師,你變了!”我感到很奇怪,就問:“哪兒變啦?”“頭髮變長了。”我笑了,“傻孩子,老師今天沒把頭髮綁起來,所以你看起來才會變長了呀。”在跳高山族舞蹈的時候,我的長髮隨着高山族歌曲《哪嚕哇》的音樂有節奏的甩動了起來,孩子們一雙雙眼睛閃着明亮的光,跟着我的頭髮上下飛舞。活動結束後,又有幾個孩子跑過來,其中一個拍了我一下,我問他什麼事,他的小臉紅紅的,輕輕地説:“老師,我們可以摸摸你的`頭髮嗎?”“為什麼呢?”“你的頭髮變長了,真好看!”這次我沒有解釋,只是蹲了下來,笑着讓孩子們輕輕地撫摸着我的頭髮,孩子們對我的細微關注已經深深地感動了我。

在孩子們的關注裏,我更加關心、愛護他們,和更多的孩子成為了好朋友。生活在孩子堆裏,我是最快樂的人。

幼師教育隨筆6

做一個優秀教師,也許不容易;做一個成功的教師,也許要求很高;做一個最好的教師,也許很困難,但做一個快樂的教師,是任何一個教師都能做到的。只要能夠真正地快樂起來,優秀、成功和最好也會隨之到來!

或許我們的心底跳躍着成功的睿智的火花,或許我們的眼前瀰漫着失落的迷惘的陰影,或許我們勞累終日難得片刻的放鬆,或許我們嚴肅整天不能短暫的休閒,或許你為成功地教育了別人的孩子而其樂陶陶,或許你為失敗地面對着自己的孩子而一籌莫展,或許你正無奈地發出“教師也是人”的慨歎,或許你正自信地證實“人人都能成功”觀點……

做一個“快樂教師”吧,你的憂愁與失敗將隨風而去,你的快樂和成功將招之即來。或許我們在物質上還在經受着苦和窮的煎熬,但我們在精神上一定要掙脱苦和窮的`束縛,惟其如此,我們才會擁有快樂教育,幸福人生!

生命如水。生命之水要想流入大海,流進快樂老家,就必須要定好方向,否則流向絕望的沙漠,生命就會停止流動。

如果一個教師能夠擁有快樂,自己快樂,學生快樂,家長快樂,領導快樂,同事快樂,朋友快樂,兄弟快樂,姐妹快樂,丈夫快樂,妻子快樂,兒女快樂,身邊所有的人都快樂,則當下便有無限生機,無限開創,逆境可轉變為順境,腐朽將化為神奇!

願所有的老師擁有快樂,珍愛自己的幸福,珍愛學生的幸福,珍愛別人的幸福,珍愛幸福人生,快樂每一天,快樂每個瞬間!

快樂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快樂!

當今盛行的應試教育有太多的功利目的,不斷侵蝕着教育的肌體。學生的生命成長被人為地控制甚至摧殘着,教育離目標漸行漸遠,教育日益走向異化,教育迷失了方向!

快樂教育是解放老師、解放學生的教育,倡導旨在張揚學生的天性,激發和喚醒學生的內驅力,讓學生寓學於樂,寓學於自然天性的釋放,以實現“人的完滿發展”。

正如郭思樂教授所言“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此,我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下來,拋磚引玉,與朋友們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幼師教育隨筆7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擔負為人才培養奠基的艱鉅任務。因此,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度,鼓勵孩子去標新立異,努力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訓練孩子的創新能力。

今天上午,在組織綜合活動歡樂的元宵節時,許多孩子都把逛花燈的歡樂場面和感受通過美術表現出來,當我走到佳音身邊發現她畫的盡是坦克車、大炮、戰鬥機等,我似乎有點不滿意,心想這麼歡樂、祥和的節日,你的畫火藥味怎麼這麼濃。但是我轉念一想還是聽聽她有什麼想法。於是我輕聲地問她為什麼這樣畫,她興奮地説:“老師,這是解放軍叔叔開着坦克在裏面點燈慶祝元宵節;這是空軍把戰鬥機的燈都開着把天空照亮了,他們也在慶祝元宵節;還有……”。聽!孩子的想象力多麼豐富,我真的很慶幸剛才有耐心傾聽佳音的想法,才沒有傷到她的自尊心,同時也讓自己傾聽到其內心的語言。因此,教師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切忌説“你怎麼這麼煩呢!”“你沒看我正忙着嗎,一邊玩去!”“你真傻!”等傷害幼兒自尊心的話語。當孩子提問題或與你談話時應該放下手頭的事情,做出注意傾聽孩子説話的'姿態,善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促使他們產生創造的興趣。

又如:《奇妙的繩子》創新主題活動中,孩子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繩子隨處玩,任意在手中擺動,一會兒變成搖擺的樹枝、一會兒變成風吹的小樹在晃動、一會兒變成小朋又在跳舞,一會兒變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這一活動中,讓幼兒在玩繩中探索積累,層層撥開層層發散,由一點向多點想象,採用層層遞進的時間讓幼兒層層創新層層發展,有體驗到模仿到創新的結構動靜結合,給予孩子充分想象、創造和自由表現的空間,充分錯金幼兒的創新能力的發展,嘗試繩子的多種玩法。

幼兒的創造力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驅動,讓幼兒感受到老師是自己最忠實的支持者。因此,教師應瞭解、認識、尊重幼兒,使幼兒感到老師是可以溝通的,是對其充分支持和合作的,從而大膽地去創造,激發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更加自信、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學習,萌發創造的激情,表現自己的感受。

幼師教育隨筆8

這段時間,我園老師就《幼兒園教師基本規程》這本書進行了拜讀和學習,此書將內容分成了四個板塊,分別是:第一板塊:班級管理;第二板塊:環境創設;第三板塊:一日活動的安排;第四板塊:家長工作。我們對第三板塊的第一章“安排一日活動”內容進行了重點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我對於“怎樣培養幼兒主動喝水的好習慣”進行了反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幼兒年齡越小,體內所需水份比例就越高,及時的補水對幼兒身體發育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培養幼兒自覺足量的喝水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保證幼兒每天有足夠的飲水量,一日活動間隙,我經常提醒孩子去喝水,可是孩子們並不領情,不是趁機“逃之夭夭‘,就是淺淺地喝下一口潤潤嗓子……每次喝水環節總是需要我們一遍又一遍地檢查、督促。學習了教師基本規程這本書後,真是如獲至寶!書裏不僅有針對此類問題的小妙招,還有實際案例提供給我們借鑑學習……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學習借鑑了以下小妙招進行了實踐:

一、讓孩子明白,喝水對身體有好處

1、為孩子講述“喝水對身體有益”道理的故事,用積極形象的故事應道孩子喜歡喝水。

2、姐種植植物的機會,引導孩子觀察並比較及時澆水和不澆水對植物生長情況的影響,發現並明白:植物需要水,動物需要水,我們人也需要水,失去誰就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3、做好與家長的溝通,提醒家長在家也要培養孩子主動喝白開水的好習慣。為家長提供相關資料,知道飲料對孩子健康的危害。給家長一些便於操作的小貼士,如怎樣拒絕孩子和飲料的要求,怎樣引導孩子愛喝水的方法等,方法越具體簡便,家長就越容易執行。

二、讓孩子喜歡,覺得喝水是件有趣的'事

1、把飲水機附近牆面上進行一些小裝飾,增加倒水的趣味性,創意一些有趣的方式,讓孩子直觀看到自己喝水後的變化,比如孩子每次主動喝水一次,“喉嚨裏的小草”就變綠一點,如果孩子忘記了,“喉嚨裏的小草”就變紅一點,以此來激發孩子喝水的興趣。

2、每次喝水時,為孩子營造寬鬆的心理氛圍,或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教孩子喝水的方法和每次的喝水量。

3、喝水時多用一些遊戲方式,如“乾杯”……讓孩子在想象中增加喝水的樂趣。

三、讓孩子習慣,能堅持主動的喝水

1、在飲水機附近,張貼提醒孩子主動喝水的圖文標誌,提醒他們和水的方法、喝水的順序、喝水量。播放固定音樂來提醒孩子喝水時間到了。

2、用巧妙的方式在杯子上標註出三種喝水量,孩子可以根據當時的需要自由選擇水接到哪裏為止。

3、特別關注不愛喝水的孩子。分析原因,採取有針對性的策略,遵循基本原則,根據個體情況進行個別調節,因勢利導。

通過以上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驚喜地發現大部分的孩子對於喝水這件事不再覺得是一種任務,而是自然而然的主動去喝水。在喝水的過程中,孩子們會邊聊天邊用“乾杯”的遊戲方式和同伴愉快地喝水,這讓他們不僅學會主動喝水並愛上了喝水。現在,在課間時,我還常常能聽到小朋友之間一起相約去喝水的呢!而那幾個原來不愛喝水的小朋友,看到其他好朋友都去喝水了,自然而然也被感染着去喝水,一次兩次以後,他們漸漸地也會主動去喝水,雖然每次喝的量不多,但他們的改變還是讓我感到高興。這説明我們的方法起效了!

喝水看似簡單,可讓幼兒自覺的、正確的喝水卻非易事。要培養孩子把喝水變成一種習慣還需要我們去反思、實踐找到更好的辦法。堅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幼師教育隨筆9

户外活動結束了,孩子們回到活動室後都爭先恐後的去搬玩具,興高采烈的玩起來。

這時,郭信哲跑到我面前説:“老師,侯智涵不跟我商量就搶我的玩具”。只見幾個孩子也相繼跑來告狀説:“侯智涵搶我的玩具”。我走到他面前問他:“智涵,小朋友都説你搶玩具了,是嗎?”智涵就像沒聽見一樣,照樣玩他的玩具。見他不理我,我把他拉到一邊説:“智涵,老師剛才問你話你聽見了沒有?”他抬起頭對我説:“我聽見了,我玩玩還給他”。你對他説了嗎?“沒有”。我和他在一旁一問一答地説着。我又對他説:“智涵,以後需要玩具的時候要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如果小朋友同意,就會給你;如果小朋友不同意,你也不能搶玩具,這樣做很不禮貌。”他聽了以後點了點頭説:“老師,我錯了,以後我再也不搶了,我把玩具還給郭信哲吧”!只見他捧着搶來的玩具走到郭信哲面前對他説:“郭信哲,對不起,以後我再也不搶你的玩具了,還給你吧!”郭信哲接過玩具對他説:“老師説過,當你需要玩具的時候跟我商量一下,我會給你玩的,現在我們一起玩吧”,“好的”。他們又在一起玩起了玩具,孩子們在一旁為他們鼓起掌、喝彩。

這件事讓我覺得:當我們在進行某項活動時,意外是難免會發生的'。而在面對這些意外事時,我們一定要隨機應變,及時為孩子們解疑;從而保護好孩子們那份美好的好奇心,這樣才能發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

幼師教育隨筆10

旭旭寶貝新買了一塊漂亮的小手絹,上面畫着一隻可愛的大臉貓。可是做完課間操的時候,旭旭哭了,説找不到新手絹了,哭得很傷心,我一邊安慰,一邊去操場上找。可是沒找到。

上課後,我想了一個辦法。我編了一個《調皮的大臉貓》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有一塊手絹,上面畫着一隻調皮的大臉貓,他好頑皮啊,不知道上哪裏去玩了,主人找不到他,傷心極了。小朋友讓我們幫助小主人找到他的大臉貓好嗎?”這一説可真靈,過了一會,小雨拿着手絹過來説:老師我找到了。旭旭小朋友破涕為笑了。這下高興了。我接着又説:啊,調皮的大臉貓又回來了。和主人開開心心的.生活在一起。

通過這件事,我發現孩子的本質都是好的,所以不管孩子真的做錯了什麼,只要我們正確認真的去引導,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幸福快樂的成長。

幼師教育隨筆11

今天上午有一節活動課,我們大家一起來研究地下有趣的洞。大家七嘴八舌地説了好多。最後,不知怎麼把話題引到了螞蟻的身上。

“小螞蟻離開家,出去找東西吃。他走呀,走呀,咦!發現了一片餅乾渣。小螞蟻沒有自己吃掉它,而是想搬回洞裏和夥伴一起分享。可是它搬不動。於是,它就去叫另一個螞蟻回去叫其他的螞蟻來幫忙。於是,大家齊心協力的把餅乾搬回洞裏,美美地吃了一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1、遇到好東西,要學會和他人分享。

2、同伴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一、現在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遇到好東西往往不知道要和他人分享。例如:“在家裏,孩子吃小零食的'時候是否也會給父母吃一點?”“自己的玩具,物品是否可以大方的借給別人玩?”

二、往更深一點引出“小螞蟻非常勤勞,自己找東西吃。而我們的小朋友每天上幼兒園,老師把飯送到你們面前。卻有的小朋友吃飯的時候,吃的不乾淨或掉地上很多的飯粒。確實不應該。再想一想偏遠地區的孩子都吃不飽飯,而我們的小朋友不僅有飯吃而且還有各種小零食。實在是太幸福了。

以上內容,是在課堂上講給孩子們聽的。孩子們聽得很認真。我相信他們聽得懂,也聽得很清楚。中午吃飯的時候,我仔細觀察過,每一個孩子的餐盤都很乾淨。(包括桌面地面)也請各位家長和老師一起共同鼓勵監督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孩子其實每個方面都可以做得更好,只要你能夠發現,並運用合理的教育手段。相信我們的孩子會是最棒的!

幼師教育隨筆12

晨間户外活動開始了,我帶領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踢足球的遊戲,大家都玩得很開心,而正當這時我突然聽到了張嘉凝“哇”的一聲大哭了起來,我急忙走過去詢問,原來是衣泓錦小朋友太調皮,跑得太快把張嘉凝撞倒了。

這時衣泓錦看到我走過來後,不以為然地對張嘉凝説了句“對不起”,還沒等張嘉凝説話,他就準備離開,看到這裏,我知道衣泓錦並沒有意識到他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了“嚴重後果”。他以為自己説了聲“對不起”就行了,我覺得有必要引導他用正確的方式——行為來道歉。

我叫住了衣泓錦,並伸手將張嘉凝小朋友扶了來。一邊哄她一邊問:“嘉嘉,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她説:“疼”衣泓錦都跟你道歉了,你還疼嗎?我故意在衣泓錦面前問張嘉凝還疼嗎?張嘉凝説:“疼”聽了張嘉凝的回答,我只轉過頭問衣泓錦“你摔倒過嗎?”他點了點頭,那你摔倒後什麼感覺呢?我又接着問他,衣泓錦小聲地回答“疼”。那當你疼的時候,你希望別人怎麼做呢?緊接着我又問道。

衣泓錦説“揉一揉,吹一吹”,那你把張嘉凝碰倒了,你該怎麼做會讓她更加好一點呢?這時,他蹲下來伸出他的小手給張嘉凝輕輕吹了吹,揉了揉,還給張嘉凝身上的土拍打幹淨,嘴裏還説“對不起”張嘉凝,我來幫你揉一揉,你還疼嗎?”

衣泓錦這樣一做還真見效,剛才哭的厲害的張嘉凝竟然不哭了,嘴裏説着:“沒關係的,我不疼了”,我知道這才是孩子們最真實的內心表達。

看到衣泓錦很認真的道歉行為,我摸了摸他的頭對他説:“你看,當你不在意的説聲對不起時,張嘉凝還在哭,這説明她還疼,還很委屈,當你真的為她揉一揉、吹一吹這樣關心她時,她的疼痛就減輕了也就不會怪你了,所以以後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時,除了真心的説聲對不起,還可以這樣幫助其他小朋友減輕疼痛,這樣人就會原諒你的,衣泓錦點了點頭,拉起張嘉凝的手又在一起玩了起來。

我在想,老師在處理孩子之間的一些偶發的不愉快的事情,光教育他們説聲“對不起”,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利用這個時機對他們進行移情教育,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行為會給同伴造成的影響,讓其他能夠站在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達自己的歉意。

這樣孩子們不會只是簡單地説聲對不起,沒關係就完了,我們應該去引導孩子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就事論事,我們該為自己的過失付出代價。

幼師教育隨筆13

週週是我們班級中很特殊的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由於調皮,曾經跌斷過腿,為此家人都特別地寵愛,平時活動時總是小心翼翼,過度保護,這樣也導致了週週的身體動作協調能力要比其他同齡孩子要差。進入幼兒園這個集體中,和全班那麼多的孩子一起遊戲、玩耍,週週是那麼地開心。但更多的,是各種狀況的發生,一會兒他把小朋友撞倒了,一會兒自己被球絆倒了,一會兒娃娃家的桌子被摁倒在地上……雖然經過了小班一年的學習、生活,週週也有了許多進步,但孩子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還存在着許多問題:每次遇到一些情況,問起怎麼回事時,大家總是會説是週週乾的;遊戲活動中,大家總是會來報告,週週老是來搗亂……當遇到這樣的事情時,我也曾耐心地引導過,也曾嚴厲地批評過,但總是收效甚微。面對這樣特殊的孩子,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自主性遊戲中,孩子們都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進入區域開始遊戲,而週週又像往常一樣跑到果果家去“搗亂”了,一會兒在“灶上”燒菜,一會兒把買來的東西堆得到處都是,走動時還不時撞倒椅子、推翻收納盒……果果家的爸爸媽媽們忍不住又來大聲“告狀”。前幾次發生這樣的情況時,我總是一次次地提醒週週,但他總是堅持不了多久就故態復萌,最後只能讓他接受“懲罰”,取消遊戲資格。可是,這樣的處理方法卻還是沒有多大的'效果。今天,同樣的情況又出現了!到底該怎麼處理這件事呢?今天正好小吃店少一個角色,於是我並讓他到小吃店去當廚師,並提醒他“要認真工作哦!”平時週週總愛到處跑,很少扮演固定角色,這是他第一次扮演這一角色,也很喜歡這個角色,出乎意料地在小吃店認真扮演廚師,還堅持到了遊戲結束。講評時我大大表揚了週週,誇他“燒的菜可好吃啦!”聽到我的誇獎,週週可高興了!

自主性遊戲中,週週總是隻憑自己的喜好,想去哪裏就去哪裏,缺乏遊戲規則和角色意識,結果就常常導致該遊戲區域變得混亂。週週難道是故意在搗亂、在搞破壞的嗎?仔細想一想,其實週週很大原因還是不懂得和別人交往,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同時身體的平衡、協調性比較差,不容易控制自己的動作,結果就導致了“大手大腳”,狀況頻發。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還是要拿出更多地耐心和細心,多給予他們一些關愛,多給予他們一些正確的引導、幫助,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相信孩子的表現會越來越好。

幼師教育隨筆14

今天,我主要給孩子們講了些上課下課的規矩,為了讓孩子們學得有興趣,記得牢,我教他們説了一些小兒歌,並做了示範。比如:鈴聲響,進課堂,課本鉛筆整齊放,靜等老師把課講。並告訴孩子們,上完一節課,人離教室,椅子要放在桌子底下,並準備好下節課要用的課本,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我還教孩子們正確的讀書和寫字姿勢。其中的寫字兒歌是這樣説的:學寫字,重姿勢。眼離書,有一尺。離筆尖,有一寸。胸離桌,有一拳。臂肩腳,要放平。我邊帶孩子説兒歌,邊來示範動作。並給學生個別指導。由於在學前班養成了一年的寫字習慣,有的學生的拿筆姿勢很難矯正過來,看來,拿筆寫字的姿勢真該從娃娃抓起。我還要求學生做個講衞生的.孩子。一是講究個人衞生,乾乾淨淨惹人愛。二是講究環境衞生,不隨意扔廢紙,看見廢紙就撿起來,送到垃圾桶裏,爭當一名環保小衞士。

一年級孩子正是養成教育的黃金時期,以後還要陸續教給孩子們許多規矩,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並且要經常講,讓孩子們成為一個懂規矩的好學生。

幼師教育隨筆15

面對幼兒的挑食偏食,一直是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常常為了幼兒能吃下不願吃的食物,我們總會積極地開動腦筋,家園配合,瞭解幼兒挑食的原因,對症下藥,幫助其一點點改掉挑食偏食的壞習慣。在面對孩子挑食偏食的這個問題時,我認為既要堅持也要妥協,這點常常是很難把握的,就要看老師怎麼來處理這件事,我這裏所説的妥協,並不是一味的讓步、遷就幼兒,當然堅持也不是一味的按成人的觀點,來幫助幼兒改掉挑食的壞習慣,而不考慮到幼兒本身是否能夠接受。下面談談我在面對這個問題時,是如何處理的。

關於挑食的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我們小四班的美女小冉,有一次在吃午飯時,已經開飯15分鐘了,小冉一口未動地坐在桌子前,一臉痛苦地表情,我走到她面前拿起勺子,準備喂她,她哭着説“有肥肉……”,怎麼也不願張口吃飯,哭得好傷心,還吐了出來,為了暫時的安撫她的情緒,我允許了她不吃肥肉,她才安靜下來。晚上放學時,我及時地同媽媽進行了溝通,瞭解到小丫頭不願吃肥肉,原來是怕長胖、不漂亮了。第二天早晨入園時,我找時間同她對昨天不吃肥肉的挑食情況,進行了談心。告訴她小肥肉昨天聽了小冉不喜歡它的話,回家後可傷心了,特地讓周老師來同小冉談談,讓我問問你,為什麼不喜歡它,不願和它做朋友呢?見我這麼説,小丫頭説出了怕變胖的想法,我接着她的話往下説,“誰説吃肥肉會長胖的?你看看,周老師胖不胖?”她搖搖頭,“周老師這麼瘦,就是因為我喜歡吃肥肉,悄悄告訴你,不吃肥肉的人,才會變胖。你看看,從昨天到現在,你的小臉上長了一圈肉,就是因為沒有吃肥肉。”我又問道:“周老師是不是很苗條?”她點點頭。“那你想不想像我一樣?”她又點點頭。“告訴你一個小祕密,吃肥肉會變漂亮的,你想不想比萱萱(我們班公認的小美女)還漂亮?”這次她終於開口説道:“想。”“那你下一次一定要吃肥肉哦,這樣你就會越來越漂亮,到時我就叫你‘小美女’好不好?”她點點頭,開心的上位玩玩具去了。到了下一次吃蘿蔔燒肉時,當我走到她身邊,她笑着對我説,“老師,我把小肥肉吃下去了。”聽了她的話,我立即在全班面前説道:“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小冉現在越來越漂亮了?還成為了小四班的‘小美女’,你們知道是怎麼回事嗎?那是因為她吃飯從來不挑食,特別喜歡吃肥肉。”小丫頭越聽越開心,一勺一勺的把肥肉和米飯直往嘴巴里送,臉上全是得意的笑容。從此以後,小丫頭不再拋棄小肥肉,也開始慢慢接受它了。

通過小冉挑食事件的處理,我想説的是,在出現任何問題時,我們老師要善於引導幼兒,即使有時説了“善意的謊言”,也是可以原諒的。在處理幼兒挑食偏食問題時,一定要善於同家長、小朋友兩方面做好溝通,用童趣化的語言,去同幼兒交流,對於他做出的點滴進步,我們都要給予及時的反饋和表揚。有時候妥協,並不是意味着讓步,而是給我們下一次接觸幼兒時的.聊天和勸説,打開了方便之門,不是嗎?讓孩子更加願意親近老師,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便於我們進一步的對症下藥。而這裏所説的堅持,我認為應該是在幫助幼兒改掉挑食偏食的壞習慣的這條漫長的道路上,我們老師會面對一次次的失敗,肯定會有想放棄的時候,這就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的決心,堅持、堅持、再堅持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