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教育>

《愛的教育》讀後感(彙編14篇)

教育 閲讀(1.96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的教育》讀後感(彙編14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

“我讀一本好書”暑假活動中,我一口氣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首要敍説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個學期中所記的日記,以及每月一次教師所講的關於意大利少年的故事。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重、濃郁的情感力氣,無不訴説着崇高純真的人道之愛便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教育使愛在提高。

我走進安利科的日子,如同與他一同共享着日子的一點一滴,目擊着安利科和他的同學們是怎樣日子、怎樣學習的,是怎樣去愛的,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日子的尋求!

跟着看書的頁數的一頁一頁深化,我因感動而流淚的次數不斷的在添加,我供認這是一本洗刷心靈的書本,招引我的,好像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麼高,而是在普通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包含散發出的人道之愛便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真得很巨大。

小説記敍了主人公恩里科在三年級整整一學年中所閲歷、調查和感遭到的全部,其間交叉了他的爸爸媽媽、姐姐寫給他的話及教師給學生謄寫的每月故事,經過他們來表揚愛的美德、和崇高的心靈,教導青少年愛祖國,愛公民,愛大自然,愛學習,愛勞作,孝敬爸爸媽媽,尊敬師長,團結和睦,互相協助,維護弱者,憐惜不幸的人。

愛,像空氣,每天在咱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咱們所疏忽,可是咱們的日子不能短少它,其實他的含義現已融入生命.就如爸爸媽媽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爸爸媽媽一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許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略的東西卻最簡略疏忽,正如這廣博的愛中深重的親子之愛,許多人都無法感遭到。愛之所以巨大,是由於它不只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莊嚴與心情。

《愛的教育》中描寫了一羣充溢活力,活躍要求進步,如陽光般絢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窮,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夸姣中的。他們從身世到性情都有懸殊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一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誠之情。這兒邊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教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力説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只使書中的人物遭到薰陶,相同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間所體現出的激烈的情感所震懾。而面臨咱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氣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根底。

愛不加虛偽,不加冷藏,其實,假如咱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咱們周圍的全部,必定會發現,在這個國際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協助我、我多夸姣呀!我想《愛的教育》這本好的書將會把這種夸姣的感觸帶給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2

自從閲讀了《愛心與教育》,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讓人很感動。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着愛的火花。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説“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着哪一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作為一個國小教師,面對着一羣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又傾注了多少愛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説:“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結合自己這麼多年的教學生涯,我深深感到了愧疚,儘管自己是一個盡職盡責的老師,但是遇到問題學生,更多是批評教育,讓學生感受到的是老師的嚴厲,而不是愛,記得我送走的上屆畢業班,很多學生都給我寫下了這樣的留言:老師,您是我們的好老師,可您對我們批評太多,表揚太少了。很多學生不願意和老師吐露心裏話,也説明老師對學生關愛不夠,沒有向朋友一樣去和同學交流。儘管學生成績很優秀,但是這樣的教育也不是成功的。

《愛心與教育》讓我得益匪淺。不僅知道了怎樣跟學生怎樣相處,怎樣教育學生。同時,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學工作中需要的那一份愛心與耐心。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3

在《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篇日記——“照看爸爸的孩子,”全文都融入了濃濃的愛意。講述的是一個鄉下孩子進城探望生病的父親的故事,讓我看了以後淚流滿面。

在醫院裏,小男孩西西洛把一個病人誤當做自己的父親,細心照顧。孩子日夜守護着給他喂水、喂藥,病人每呻吟一聲,孩子的心就跟着緊縮一下……可在後來,故事並沒有按照我們慣常的想象往下發展,而是發生了一個另人難以預料的轉折:當他發現病人不是自己的父親時,父親讓他回家,西西洛依然留下照顧那個病人,爸爸被感動了,醫生也被感動了,直到那個病人去世,西西洛才依依不捨的離去。

多麼可愛,多麼淳樸的西西洛呀,他不怕苦,不嫌髒為病人服務着。西西洛不願意自己離開他的爸爸,孩子這樣説:“不,爸爸……他願意我在他身邊,現在他病很重,再忍耐一下吧,我沒有勇氣離開他……”西西洛是發自內心的,他是對愛的傳遞。

就是這句樸素的話語,能讓任何一下健談的、自以為高尚的成年人啞口無言。愛的美德正是我們急不可待的要教到孩子手裏的珍寶。那麼什麼是愛呢?忍不住想要引用聖埃克絮佩裏童話中小王子説過的一句放:“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麼地方藏着一口水井。”除卻各種對愛的術語化很強的解釋,我想愛就是這要一口水井,在沙漠中行走,而能夠擁有它,不僅僅是自己,也是他人的幸運和的勇氣,但水井,卻能為我們的前行提供永遠的安全和保障,更是成就我們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源頭。

而更讓我們這些自詡為教育者的成人失措的是,儘管愛的表現有很多,真正能使其成為受教育者靈魂精髓的那部分卻不能強意授予,只有一種力量能有效,那就是——感染。一旦疏忽了這點,愛便失卻了成為品格的動力,而淪於虛假和下流。屆時,這不僅將成為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悲哀,更將是家國之悲哀,同類之不幸。

作為教育者,拒絕冷漠,傳播愛心,不僅僅是我們對於自己的一份責任,更是我們對受教者、對社會的一份責任。就讓我們懷揣樸素的關愛,把心中的這口水井帶給沙漠中行走的孩子,帶去安全和保障,更帶去靈魂的浸潤和生命的水源。

這時我不由想到自己在生活中,對父親,對母親是怎樣的呢?在他們勞累一天,我是聽話的嗎?當他們生病時,我幫他們端茶倒水了嗎?不,我沒做到。通過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要學習西西洛,學習他愛的無私。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對同學更加關愛,對老師更加尊進,對父母更加孝順。讓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愛。把愛給別人,也給自己更開心。更讓我感受到要尊重父母親,關愛同學,關心朋友,把愛給別人,也給自己更開心。這樣才會讓世界充滿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4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的一切,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會讓人感動不已。

其中,最引起我共鳴的是老師對學生最純潔的愛。

去年暑假兒子從海外學習歸來,我們一家三口自駕回老家看望親戚朋友,回到我們當年就讀高中的縣城,我們唯一去拜訪的就是我國中的化學老師—孟老師,當我們在老同學的帶路下來到孟老師家樓下,我發出“孟老師、孟老師”的呼喚時,我看到從二樓的陽台上伸出一個白花花的頭並言到:“好像是媛媛”。聽到這個聲音,那一刻我震撼了。孟老師教我那是三十幾年前的事,後來我大學畢業在省城教書時他來公幹曾見過一兩次,但我到深圳近十年,我們至少十幾年沒見面,今天他竟然還那麼準確的聽出了我的聲音。大概在他心裏,我是給他印象深刻,在他心中留有位置的永遠的學生吧。

在省城,我們帶兒子去拜訪的還是老師—我們高二畢業班時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還有他的先生—物理老師兼校長,那時的我們還不如我兒子現在大,個頭更是矮一大截,看到青澀的兒子,老師一定想到了當年年輕氣盛的我們吧,當年先生大學聯考考完數學出來,和同學一對答案發現大都不一樣,因而感覺上大學無望,自我投降準備放棄後面的考試了。是班主任在學校的河邊找到他,並讓他重拾信心走上考場,並進而以全校最高分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學。

作家柳青説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老師,好老師,富有愛心的老師往往成為我們人生的引領者,成為我們迷航時的燈塔。多年以後,老師敎給些我們什麼知識我們可能忘記了,有些知識或許已經過時了,可是,老師當年給你的一個表揚、一句鼓勵、一個讚許的動作、一個肯定的眼神、一次發自內心的恨鐵不成鋼的批評,如今想起來仍然温暖着我們的心窩。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愛的教育》告訴我們: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面對現在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5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愛,多麼偉大而高尚的字眼!一個“愛”字,表達出了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而我在寒假中,正好讀了一本著名作家埃·德·阿米琪斯寫的“心靈淨化之書”——《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是一部極富感染力的兒童小説,它通過一個國小生寫的日記,抒發了人間最偉大的情感——愛。這本書講述了無數個發生在學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例如:要孝敬長輩,不能欺辱殘疾人等等。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動情,字裏行間洋溢着兒童的純真與情趣。

這本書闡述了“素質教育”的真諦。“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愛是什麼?愛,它很大很大,並且無處不在。嚴父慈母對我們的關懷,就是一種愛。這種愛,令人心裏無比温暖,這種愛,就好比冬天裏的太陽,就好比三月的春風。它哺育着我們成長,我們也要學會感激。

愛是什麼?對殘疾人的關懷,也是一種愛。這種愛,是一種寬容,是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的美好心靈。史光柱是一位著名的戰鬥英雄、我國唯一一位獲得學士學位的盲人詩人。然而,人們卻不知道這些年來,他先後為10000餘名生活無助或絕望的殘疾人送去温暖和希望。有一位16歲的骨癌患者,她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整日哭鬧,不肯接受治療。史光柱為她寫了一封長達3000多字的熱情洋溢的信,並隨信給她寄去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自己的詩集《背對你,投向黑色的河流》。不久,史光柱又拎着水果,拄着枴杖走進小姑娘的病房。並告訴她自己英勇作戰的事蹟與失明的痛苦,小姑娘聽了,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勇敢的走進了治療室,直到離開人世,都沒有掉一滴眼淚。可見,史光柱的話語温暖了小姑娘的心窩。他本身就是一位盲人,可還幫助別的殘疾人,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愛啊!

有人説:“愛,就是要為別人付出自己許多許多的東西。”可也有人説:“不,愛是一種高尚的品德,為別人付出,自己也可以得到快樂。付出自己的愛,不一定是需要實物。”是啊,在公共汽車上,為老人讓個坐,這也是一種愛的表達,你得到了什麼?你得到了快樂,收穫了愛心,可你又損失了什麼呢?

愛,多麼崇高的意境!它是三月的和風;是冬天的太陽;是禾苗上的甘露;更是心靈的棉襖。獻出你的愛吧,無論是去回報別人給你的愛,還是做出一件件善事,哪怕只是今天你沒有侮辱別人,尊重了大家。

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與尊重。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6

發表於1886年的《愛的教育》在當時的意大利文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而本書作者德*亞米契斯,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士,也在世界文壇上獲得了崇高而特殊的榮譽並且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有絲毫的減弱,這本着作風行全球,膾炙人口,成為每個家庭教育子女必備的良書,是為人父母者,為人師長者,為人子女者在一生中必讀的一部經典之作。

《愛的教育》之所以成為父母教育子女,師長教育學生的首選之作,是因為它用愛塑造人物,在小主人公安利柯的精彩經歷之中,引導孩子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釀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作品之中處處充滿了對祖國的謳歌和熱愛,作者在序中説這本書也可以叫做“一個國小生一學年的故事”,然而,作者利用本身細膩優美的語言,哲學家那樣敏捷的洞察力,生物學家那樣淵博的知識,紳士般的風度與品格,描述了一個個感人故事,哲理深刻,使我們學會了許多也許在課堂上不可能學習到的知識,終身受益。全書共有一百篇文章,主要可以分為三部分:小主人公安立柯的日記,安立柯父母的教子篇,老師講的每月故事。然而這三個部分都是以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長為中心的,為廣大的父母,師長所能借鑑的。

全書塑造了一個個生動鮮明的孩童形象,行俠仗義的甘倫,勤工儉學的柯禮智,精明的戴洛西,温順勤奮的那格,調皮搗蛋的安東尼,孝順懂事的潘克希。在這個充滿愛的世界,孩子們的天真與善良是最出彩的地方,孩子的心靈是最純淨的,然而就是因為這樣純淨,善良,真誠的小小心靈所擁有的人類高貴質量正是作者強烈頌揚的,他希望這樣的高貴質量能在更多的人身上實現,希望孩子們不被外界的影響丟失掉他們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孩子們的愛國,狹義,寬曠,無私,英勇,深深地感動了人們。

《愛的教育》的文眼就是一個“愛”字,無論是哪章都把愛表現的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志國家之愛,民族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之愛,然而,無論是那種愛,都扣人心絃,感人肺腑。書中有這樣一個片斷:二年級洛佩諦為了救站在當街的一年級學生,而趕在車子前面救了他,自己卻被車子軋斷了一條腿。同學老師校長都紛紛稱他為“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這本書中這樣的故事更是數不勝數,更加能讓我們思考的是這樣弱小的二年級孩子能在朋友遇到苦難得時刻,奮不顧身的甚至不顧到自己的生命,這是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作到的?然而,救他,是這個二年級學生唯一的信念。這是令人感動,並且是值得鼓勵與讚揚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7

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這本厚厚的《愛的教育》讀完了。讀完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

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説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

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

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裏,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愛”,一個多麼閃亮,多麼令人鍾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共創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這本書裏也正是想表達這一點。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8

在閲讀《愛的教育》時,雖然沒有流,但卻有種流淚的衝動,整個過程就伴隨着這種酸酸的感覺。但我知道,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使我默然,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無論殘疾、貧窮、富貴,亦或者是成績差的。他——恩里科都能與他們不分你我的玩耍,那麼開心,那麼快樂。所以,他有這麼多好朋友。或許我能找藉口説:“他,一個4年紀的學生,當然能這樣,當他慢慢長大後,可就不一定咯!”真是一個可笑的藉口,在我4年紀時,我能如此做嗎?或許,我又能找出個藉口説:“你瞧啊,他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教育他的,而我的父母呢。”呵,這更令我無地自容了,父母何時教我這樣要分階級來交朋友了啊?”

奶奶的孃家在杭州偏遠的一個村子裏,我基本上每年只去一次,從小到大也就沒去過幾次,在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些瞧不起他們,認為他們是沒見識的人,跟他們一點共同語言也沒有,每次去,我也就只會對他們叫幾聲,記得那年春節,我正閒着很無聊,有一個和我差不多年齡的女孩走過來想和我一起玩,我心裏其實是很想玩的,但一看那人,臉上被風颳的很乾燥,身上的新衣服在一個早上的時間已經殘不忍睹,這時,她的形象在我心理早已大大打折了。理所當然,我拒絕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可不希望字成為這麼髒西西的孩子。她似乎很失望地走了。望着她,我心理也挺難過的,但我還是覺得,當一個乾乾津津的人,總不當一個髒西西的人還好啊!但當我看完《愛的教育》後,我突然發現,自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我想朋友是不分貧窮貴賤的,更不能因為他的外表而忽略他的內在,只有一個驅殼的人能有什麼用呢,此刻,我突然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資格去交朋友,而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我總是在愛抱怨別人沒有真心對我……我想,我需要從新開始認識自己,我想成為一個像恩里科這樣的人,是的,我相信自己可以,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曾經有人思索着這樣一個問題: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在我心中已有一個答案,然這卻不是那唯一的答案,就讓我們將這個答案永遠留在心中吧,讓我們永遠都記住這個“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9

“愛”這個字在《愛的教育》得到了完美詮釋。這是意作家亞米契斯的小説,是以國小生安利柯的日常經歷與他周圍的人們之間發生的事為內容的一部著作,樸實語言中釋放出“愛”這個字的真理。那麼愛到底是什麼呢?

愛?

所謂《愛的教育》,寫的內容就是“愛”。愛是什麼?是父愛、母愛、手足之愛、同學之愛、老師之愛……但是這任不是愛。愛是父母為安利柯寫的一封封信,愛是卡隆對耐利的保護,愛是斯帶地對他妹妹的保護。對每個人來説,愛不會相同。早上父母喊你起牀,並讓你吃他們已買(做)好的早飯,我有時還覺得父母叫我太早了些,不讓我多睡一會。那是我忘記了,叫醒我們,給我們買(做)早點不是他們非做不可的事,他們完全可以讓我們自己醒了,或設個鬧鐘,可以給錢讓我們自己去吃早飯,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愛啊!同理,你到了學校,為什麼同學們有些會衝你笑,而不是擺出你欠了他們幾百萬似的哭喪臉呢?也是因為愛呀,同學之間的關愛。善意即有愛,它可包括萬物之間的善意善言善行。愛無形,但它可以改變有形的東西,比如,一個人。

愛。

愛的詮釋很難完整,但是我們可以知道,萬物皆是有愛的。拿人來打個比方。任何人都有好的一面與壞的一面,那好的一面裏即有愛。安利柯的父親曾在給他兒子的信中説:就算人犯了殺別人的罪過,只要他是敬愛自己母親的,其胸中還有美的貴的部分留着;無論如何有名的人,如果他是使母親哭泣,使母親痛苦的,那就真是可鄙可賤的人物。我也曾在書上看過一件事:一個匪徒綁架一名年輕女子,他們倆在車上,警察就在車外,十幾把槍對準了車上。女子很鎮定,已經“視死如歸”了。這時,女子的電話響了,她媽媽打來的,她母親告訴她,天冷了,要加衣裳——她開了免提,匪徒也聽到了,然後歎了一聲,在掛掉電話之後,匪徒流淚,説:“我對不起我媽。”然後對女子説:“你走吧。”就當女子下車門後,匪徒飲彈自盡。我認為那匪徒本質上是個好人,他愛他母親。動物不也知道愛嗎?在烏鴉反哺羊跪乳的背後,不都是愛嗎!

愛!

迷糊説了這麼多,這愛好像説的模模糊糊的。其實,我們除了被愛,也要愛他人。愛與被愛其實就是付出與索取。不能光索取,不付出。怎麼付出呢?這又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無非是自立自強、孝順父母。我認為做事只是做事,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意,如果自己是不情願地做這些事,那也沒有愛,有的人在他朋友過生日時,可能買昂貴的禮物,卻不能參加他(她)的生日聚會甚至不説一聲“生日快樂”。我們要檢點自己的不周之處,真心的付出,真心的愛……對愛這個字,我的理解就是這樣,它可以不偉大,但一定不渺小。《愛的教育》這本書,平凡的日記中詮釋了愛,讀它是靈魂的洗滌,愛的昇華。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0

一位婦女微笑着抱住一個金髮的小少年,他正在吻他的母親,他們沉浸在幸福的氣氛中——這就是《愛的教育》的封面。

文中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意大利少年。作者以日記的形式把四年級的安利柯一學年每一天發生愛的故事全部都記錄了下來。這本書裏講到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情,同學之間的友情,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師生情,讓人備受感動。這本書中還有幾篇使我受益匪淺的文章,“高尚的行為”中講到的是,安利柯上課時,看見四個同學正在戲弄紅頭髮的克洛西,他是一隻胳膊殘廢的小孩,他的母親賣菜為生。那幾個戲弄他的同學越發起勁了,弗蘭諦這個無賴還跳到凳上,扮着克洛西母親挑菜擔的樣子來。這時克洛西氣極了,把桌子上的墨水瓶向弗蘭諦扔過去,但是並沒有打中他,而是恰好打在正走進課室的老師身上。這時,卡倫突然站起來,承認是自己乾的,但老師説不是他。過了一會兒,克洛西站了起來,哭着把事情的經過告訴老師。然後,老師走到卡倫面前,讚揚他的心靈是高尚的。看到這裏,我也不由得為卡倫那高尚的心靈而讚歎不已。他也告訴我們如何做人、處事、如何成為一個在道德、品質上都優秀的人;告訴我只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才會感到快樂和無比的幸福。

讀了《愛的教育》,我似乎懂得更多:熱愛學習、熱愛祖國、同情弱孝樂於助人、體貼父母等都是“愛”。這個生生不息的神聖字眼,雖沒有驚天泣鬼神的驚心動魄,卻總讓人怦然心動,甚至淚流滿面,它提醒我們學會要用一種温暖的眼光去看世界。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認識到了人間處處有愛,愛是人間至美之情。

最近,我一口氣讀完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日記體小説《愛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説中的一個個平凡人物卻不平凡的思想品質而感動。這本小説沒有任何的豪言壯語,也沒有任何虛偽的説教,卻通過對生活的樸素描寫,使我感受到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

小説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愛國者》這個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一個貧窮的意大利少年,從小就被賣到戲班子,受盡了虐—待。一次,戲班子到西班牙,他趁機逃了出來。在意大利領事的幫助下,他登上了開往意大利的船隻,與一羣來自世界各國的達官貴人同坐在二等艙中。船上的乘客們瞭解了他的遭遇後十分同情他,紛紛給了他一點錢。正在他慶幸有了這些錢就可以吃一頓飽飯時,他聽到了那些給他錢的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國意大利,於是那個小男孩就毅然地把這些錢憤怒地扔了出來,並高吼道:“拿回去!你們的臭錢!你們侮辱了我的祖國,你們的錢我一分也不要!”讀到這裏,我不禁為這個小男孩寧可捱餓,也要維護自己祖國尊嚴的行為而拍手叫好。

讀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不僅懂得了少年愛國者的愛國精神,也感悟到了愛的真諦。我相信,這將是我今後學習生活中的基石。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1

最近,我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作者是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我以前買回來一直沒有看,而是將它放在一邊。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我翻開這本書時,裏面的一個個故事都有着一種與眾不同的愛,我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幾個星期後,我把這本書看完了。在看的過程中,書本里彷彿暗藏了一塊神祕的磁石,覺得這一行行的字靈動起來。它使我如醉如痴、悲歡離合,看到入情處的我,眼圈泛紅,喃喃自語……

書本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學習。寫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種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戒啟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精彩的“每月故事”。 就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師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每一種“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它並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這份愛讓我感動,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中,安利柯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實這樣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她有“小愛”就有“大愛”,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災區人民……

這本書我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真正吸引我、感動我的並不是它的文學價值,而是它無處不在的“愛”——親情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在這些近乎完美的愛中,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親情,尤其是媽媽的愛。

記得有一天,媽媽和往常一樣早早地起了牀,為我準備好了熱騰騰的早餐。我以為是我最愛吃的炒粉,就興沖沖地跑到餐桌前,可我看到的並不是我最愛吃的炒粉,而是討厭的白粥,看着這碗清淡的白粥,我立即大聲嚷嚷起來:“怎麼又是這難吃的白粥?”媽媽見狀,心情氣和地説:“你現在正長身體,只有攝入足夠的營養,才能滿足生長的需要,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上課才能認真聽講……”媽媽又開始發表長篇大論,我很不耐煩地打斷了她的話:“不吃就是不吃!白粥再有營養,我也不吃!”話音剛落,我噘着嘴,背上書包,“砰”的一聲關上門生氣地走了。

中午放學回家,我發現飯桌上都是我愛吃的菜。餓了一個上午的我立即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我正吃得痛快呢,忽然發現媽媽的右手上纏着紗布,紗布上還滲着血呢!我一問才知道,原來媽媽切菜時,因為擔心我沒吃早飯會餓着,一分神,不小心切到了手指頭。知道這一切後,我還是大口大口地吃着飯菜,但已經不知道這些飯菜是什麼味道了……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知道成長原來也是一筆財富。我走入充滿“愛”的生活,教會了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在讀書中,我感動着,我發現着,我終於知曉——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2

假期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許多有着教育愛和愛中的教育的故事。

《 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書中還提到了這樣一件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級學生洛佩諦為了救一個站在當街的一年級學生,而趕在車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卻被車子軋斷了一條腿。同學、老師、校長都紛紛稱讚他是“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還有一件事:一個小男孩因為受別人羞辱而氣憤地將墨水瓶丟向欺侮他的同學,不想卻丟在了剛走進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並沒有盲目地責怪他,而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得一清二楚,並“請”造事者起立,承認錯誤,從而培養學生有坦白過失承擔責任的勇氣。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要看到在當前發展經濟的情況下,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為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作風日益生成,關心人、瞭解人、幫助人的優良風氣日漸淡漠。因此,在全社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形勢下,我們更應在學校、在學生中提倡和開展愛的教育,提倡愛祖國、愛社會、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社會上一切需要愛護的人,培養學生得、智、體全面發展,做個新時代的好少年,讓我們用愛去喚醒人類的真實情感,讓愛在每個人的心中永駐。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説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3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沒有豪言壯語,卻深深的吸引了我們每一個人。它原名《心》,是意大利亞米契斯的作品。它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通過對日常生活的樸素描寫,向人們詮釋了愛的定義,潛移默化的培養和塑造着兒童的愛心。

讀這本書,有淚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湧動着的是暖暖的愛意,愛是自始至終貫穿的主題。文中所講的愛,不是空洞的,是生動的,是融入到生活中的,看的見,摸得着的。書中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老師、賣炭人、父親的老師、小石匠、盲童、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洛貝諦等等。他們是一羣充滿活力,積極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有的沐浴在幸福中。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陣陣感情的漣漪。這些平凡而樸素的小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生活充滿愛,為他人奉獻愛。就是這樣一個個自然生動的人物告訴了我什麼是愛。它包括對學習的愛,對勞動的愛,同學之間的愛,師生的愛,父母與子女的愛,兄弟姐妹的愛,對弱者的愛,對大自然的愛,對祖國對人民的愛……它教會了我怎樣用愛心去關心我周圍的每一個人,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怎樣去尊重比人,包括弱者,怎樣勇敢的去面對生活。

愛是無處不在的。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裏,有父母的愛,爺爺、奶奶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的愛。我們從未離開過它。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的身邊,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忽略,可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們,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命。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但有時候我們也常常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之間相互安慰……這些往往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的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就會感覺到,愛是多麼美好的東西。

作為一名學生,首先要熱愛學習,只有努力學習,將來才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更好的去幫助別人,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讓祖國變的更加強大。要懂得感恩,更加體諒父母與老師的苦心,做一個乖巧的女孩。同時要學會愛周圍的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人,無論他是富貴還是貧窮。要學會熱愛勞動,學會勇敢的面對生活。

同學們,讓我們學學卡羅內、洛貝諦他們,多獻出一點愛,用愛的鑰匙,去打開人們的心扉,那麼陽光將照耀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人間處處有愛,處處是和諧的春天。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4

“我讀一本好書”暑假活動中,我一口氣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個學期中所記的日記,以及每月一次老師所講的關於意大利少年的故事。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無不訴説着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教育使愛在昇華。

我走進安利科的生活,好像與他一起分享着生活的一點一滴,目睹着安利科和他的同學們是怎樣生活、怎樣學習的,是怎樣去愛的,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生活的追求!

隨着看書的頁數的一頁一頁深入,我因感動而流淚的次數不斷的在增加,我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麼高,而是在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含散發出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真得很偉大。

小説記述了主人公恩里科在三年級整整一學年中所經歷、觀察和感受到的一切,其間穿插了他的父母、姐姐寫給他的話及老師給學生抄寫的每月故事,通過他們來頌揚愛的美德、和高尚的心靈,教誨青少年愛祖國,愛人民,愛大自然,愛學習,愛勞動,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保護弱者,同情不幸的人。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愛不加虛偽,不加冷藏,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我想《愛的教育》這本好的書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