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精選15篇

觀後感 閲讀(3.25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後感精選15篇

弟子規讀後感1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如果你不經意間經過我的家,你準會被這琅琅的書聲吸引。

暑假裏,老師讓我們學習背誦了《弟子規》,這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書中有一句話讓我感觸最深,那就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説,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要仔細地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虛心順從。

記得從我上幼兒園起,爸爸媽媽就經常對我講,看書、看電視時要愛護眼睛,保護視力。可我卻偏偏不聽。看電視、電腦的時候,與電器捱得很近,大人提醒我,我還對他們發脾氣;沉迷於課外書中,常常一個半天都不讓眼睛休息一下,甚至為了一時的痛快,躺在牀上看書,光線太暗也不知道開燈。大人們的嚴厲警告,我都不以為然。漸漸地,漸漸地,我的視力越來越差。最後,我成了名副其實的近視眼。現在,眼鏡成了我每天形影不離的負擔,到哪兒都要帶着它。吃東西的時候熱氣一薰,我就什麼也看不見了。爸爸説,如果我再不注意的話還會影響到我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直到這時,我才後悔當初沒有聽爸爸媽媽的話,可為時已晚。因為醫生説,近視以後視力想恢復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它就像我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點。

啊!我終於知道了老師叫我們讀《弟子規》的用意了——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2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弟子規》,接過書,我就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書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凡出言,信為先”。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説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關於曾子的故事: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着鬧着要跟着去。他的母親對他説:“你回去,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馬上要去殺豬。他的妻子説:“我不過是開玩笑罷了,你居然信以為真了。”曾子説:“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曾子為了在孩子面前樹立榜樣,讓孩子懂得誠信的道理,可見誠信是多麼重要。

所以,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還記得這樣一個故事: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説:“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裏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説:“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着優秀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讓我們從我做起,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3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以後,我就愛上了它。因為它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孟母斷機教子”這個故事裏的孟母告訴我們做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廢,讀書就像織布一樣要腳踏實地才能做得好,隨意逃學就像剪斷一塊布一樣前功盡棄。“惜時”故事裏的董遇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時間就像金錢,時間就是生命,要抓緊一切的時間努力學習,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我們要在讀書的年齡努力讀書,發憤圖強。“信守諾言”裏的趙柔告訴我們不能因為有利可圖就拋棄信用。

孝順、誠實守信、珍惜時間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父母生我養我,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心血,因此我們長大後也要孝順他們。“你培我長大,我伴你變老”愛是永恆不變的。父母年老時,我要多多陪伴在他們身邊,讓他們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有一次我借了同學的一本書回家看,並約定好星期日歸還。週日到了,但是那天卻下大雨,雨不停地下,我心裏可着急了,生怕還不了書給同學。媽媽看見我坐立不安的樣子就問:“怎麼了?”我把借書的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説:“我們做人要誠實守信,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就要盡力去完成。”聽了媽媽的話,我拿起書和雨傘往同學家跑去,最後書按時還給了同學。回到家媽媽雖然看見我衣服褲子濕了,但是卻表揚了我,我心裏很開心。

這本書還有很多有意的內容吸引我不停地閲讀和反思。裏面的許多故事都讓我記憶深刻。以後我要以這本書作為我做人做事的準則,不斷地鞭策自己,努力成為長大後對國家和社會有奉獻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4

《弟子規則》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有了深刻的理解。這本書是根據孔子先生的教導編寫的。它告訴我們很多事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孝順父母,友好的兄弟姐妹,在所有的言行中,都要小心。看到別人取得了進步,我們應該謙虛地向他學習,在與公眾交流時平等和善良……

在這麼多道理中,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給我印象最深。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説出來,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説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不信。意思是:對人真誠,原本不相信,也會相信;但對人虛偽無信,原本相信,也不敢再相信。看,他説得多有道理啊!

為了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應該談論信用。記得思品書裏有一篇寫宋慶齡的文章。宋慶齡小時候,摺紙折得很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上了。她的同學小珍看到了,羨慕地説:你的摺紙真漂亮。明天我去你家。你教我摺紙,好嗎?宋慶齡一口了沒問題。第二天,宋慶齡的家人本來要去奶奶家,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所以他沒有去奶奶家。他一個人在家裏準備了很多紙等小珍。然而,小珍沒有來。她不誠實。但宋慶齡一點也不後悔,她説:小珍雖然沒來,但我做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宋慶齡從小就有着優秀的品質,長大後成為一代偉人,的喜愛。

最後,我給大家一句話:

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讀後感5

我最早接觸的中國古文就是《弟子規》,可以説在我還是牙牙學語的年紀就會念其中的句子。《弟子規》中的每一句話都藴藏着深刻的道理,讀起來朗朗上口又不顯晦澀。

簡簡單單的一千零八十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一百三十一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個人生哲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裏一定是累了,我們為父母幹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去為父母“服務”,因為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

可現在想來,很是羞愧,在平時生活中,我做的還遠遠不夠。每天放學回到家,爸爸勞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渾身痠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卻因為作業兒發着牢騷。“來,好閨女,給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憊的聲音又在我的耳邊縈繞,“沒時間,沒看見我這正寫作業呢嗎?”我不耐煩的應對着。我錯了,爸爸累還不是為了我,為了這個家?我就算是毫不猶豫的去給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對我的付出啊!

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説一通,雖明面上不表現出來,可心裏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於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後,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樹,不為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正直的參天大樹。正所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

今後,我一定會謹遵《弟子規》的教誨,“孝、悌、謹、信、愛、仁示”,我一定會努力做到的。

弟子規讀後感6

《弟子規》全書以《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作為總綱,資料也是圍繞這幾部分來寫。意思是在家孝順父母、出門兄弟和睦、與人交流言行慎重和與人交往誠信為先,要對任何人都熱情友好,要親近仁者。《弟子規》還提倡要懂得所有道德與禮儀後才能夠學知識。

“百善孝為先。”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當然要擺在第一位。所以,《弟子規》開篇就講“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短短的24個字,四次出現“父母”這兩個字,可見“父母”在古人心中的位置。這些規矩,看似簡單,很容易做到,可是我們有幾個人真正做到了呢?

《弟子規》教育我們要注重與人交流的態度,要廣交朋友,也要多學知識。有一句俗話叫:禮交天下友。《弟子規》裏講了很多關於禮儀的知識,告訴大家做事應當謹慎細緻。出門在外時,要與他人和睦相處,不可隨意出賣、誹謗別人。可見古人是多麼講究禮儀。現代社會,在家裏也好,也社會上也好,和人交流是十分十分重要的。善於和不一樣的人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與人交往的同時,還要注意自我的行為要誠信,這是對人的尊重,也是對自我的尊重。平時要多親近比自我優秀的人,並學習知識,可謂知書達禮。

《弟子規》這部經典告訴我們許多文化禮儀,所以才會流傳至今。就如錢文忠教授所説:“學習弟子規,將文化落地為禮貌。”我們必須要好好珍惜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讓國學經典國伴隨我們成長,將優良的文化傳統代代傳承。

弟子規讀後感7

又到讀書時間,我們拿出了《弟子規》大聲地朗讀了起來:“弟子規,聖人訓……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當我讀到這句時,媽媽的呼喚聲猶在耳邊。

每天媽媽都在我耳邊叫“快點起牀了,不然會遲到了”“快點吃吧,不要再説話了”“快出來吧,你已洗澡快半個小時了”……我一聽媽媽這些話就覺得厭煩,經常愛理不理,也不回答她,叫我做事我老是慢吞吞的,搞得媽媽經常生氣。還記得有一次爸爸回到家興沖沖地對我叫道:“妹妹,出來,我有東西給你看。”我聽了還在房裏一聲不吭,繼續玩我的東西。爸爸又叫了我兩聲,我還是沒答應,爸爸在房間找到了我,但是掛在臉上的喜悦沒有了原來,他想送我一份小禮物,因為我的態度,後來他給了哥哥。想到這裏我的臉開始發紅了。

當我讀到“兄弟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時,更恨不得在地裏找個洞鑽下去。昨天,我才因為一點小事和哥哥吵架甚至打了起來,氣的媽媽怒火中燒。原來在遠古時候,我這些行為對父母已經是不孝,而在今天,爸爸媽媽一再的寬容着我。每次寫文章寫日記的時候,我都寫如何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可是現在連平常這些小事都沒做好,又怎麼能成為一個孝子呢?我陷入了沉思。

百善孝當先。“入則孝”不但要求我們心裏面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而且還要用心照顧好父母。爸爸媽媽,對不起,我一定會用我的實際行動來報答你們對我的養育之恩的!

弟子規讀後感8

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為在現在文明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可以説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説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歎,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為何來,可以説是茫然無知。

"弟子規"有很多塊:"入則孝、謹、信、泛愛眾、親仁、有餘力"在看完弟子規的時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進了。比如説:在吃飯的時候,長者沒坐下吃飯,我們應該等着大人們吃飯。

還有,我們都知道,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優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社會它的動亂,我們可以説源於家庭不健全。如果説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該要從我們的學習中着手,而我們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們的根本。

你知道嗎?在古時候,他們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瞭解應該如何把兒童教好。為什麼他們這麼重視?因為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們很純潔。如果你惡他就惡,你善,他就善。

弟子規讀後感9

學習《弟子規》,雖然很容易就可以倒背如流,但是要真正的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含義,就要花時間去感悟,才能做到對人或對自己產生有益的影響。

一個人的為人處事必定要具備一些該有的原則:“父母呼,應_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從這條開始就告訴我們,在家裏應當如何扮演好一個為人子女。聽到

父母在叫喚我們的時候,應當立即回答。

而往往也會有不禮貌的行為。

一個頗有教育能力的老人,來到一個村子裏,孩子們見老人和善可親,並與他進行了交談。老人問:“孩子們,當父母再叫你的時候,你們都是怎樣回答的?”答案就有三個:我在、我在這裏、幹嗎。以回答父母在叫自己,回答“幹嗎”的最多,幾乎佔了三分之二。老人笑了笑,又問:“如果在學校老師問你、叫你,有沒有人敢回答幹嗎的?”沒有一個孩子敢説。由此可見,一個人在家裏對父母都沒有幾分禮貌,在外面何嘗會有幾分?

我們也知道,現在的子女功課有很多,所以,父母往往捨不得他們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有父母代勞。就連自己疊被子這些小事,都沒有多少個小孩是力所能及的。總而言之,現代人的風貌遠遠不能和古人們相提並論。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經歷了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滄桑;還有二十四孝作為我們的典範。憑這一點,把它就應該發揚光大。很感謝《弟子規》,讓我們重温了傳統文化的宏偉博大。從而也要學以致用,像《弟子規》中寫的,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事諸父,如事父,是諸兄,如事兄”。

弟子規讀後感10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再一次讀弟子規的書,使我更加深一步瞭解了《弟子規》的意思。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

這本書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怎麼和別人相處,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

比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這樣我們的父母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我已經大概瞭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還不行,我還要努力的去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11

閲讀弟子規我們會一次次受到感動,使我們感悟最深的,也許就是人間的真諦。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應無緩;父母命,行無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為嗎?是呀!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往往在吃穿方面挑來揀去,這不正是俗話説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嗎?”學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我們一起仰望這一片屬於我們的天空。我們需要更多的互動,來交流彼此的心扉。我們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來包容對方。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手編織美麗了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要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讀後感12

《弟子規》是其中之一。兒童讀經是古代聖賢智慧的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引導人們在無盡的歷史中前進,是教育孩子培養忠誠和家庭風格的最佳讀物。如果你能仔細閲讀《弟子規》,真正理解《弟子規》的含義,他將對你大有裨益。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改編的。禮儀標準是一個人的基礎。就像一棵大樹一樣,一棵樹只有根扎得緊緊的,才會茁壯成長。要成為一個人,一個人必須建立最好的道德。只有謙虛、尊重、善良和博愛的人才能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中立和不可戰勝的地位。這就像繪畫:一個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如果運用他的想象力,就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此外,我在書中提到了“胸懷寬廣,努力學習。功夫一到,所有的顏色都會消失。我的心裏充滿了疑惑,所以跟着筆記走。當被問及時,問出真相。”這幾句話最讓我感動,也讓我受益匪淺。因為這些也是我在學習中做得不夠的地方。我不能拖延。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它對自身的影響是一個微妙的過程。例如,我們應該很容易學會並背誦《弟子規》,但要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需要時間。一個人在工作中必須有一些原則。然而,他們在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限制。學習《弟子規》必須言行一致。在學習了《弟子規》之後,我們必須把聖教會貫徹到我們的生活中去。

然而,“早起晚睡。老來容易,珍惜此時。”告訴我們早上早起,晚上熬夜。一個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暫的,一瞬間,他就會從一個少年步入老年。因此,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想更多的辦法,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與時間賽跑。

每次讀《帝子·桂》,我都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帝子·桂真是我的好老師和好朋友。和他相處讓我受益匪淺。

弟子規讀後感13

我有一個私人的加油站——書櫃,爺爺買的《成語小故事》,爸爸送的《十萬個為什麼》,媽媽獎勵的《國小生優秀作文選刊》……擺了滿滿一櫃子。其中有一本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讀物——《弟子規》,它三字一句,朗朗上口,“父母呼,應勿緩……”誦讀着它,我知曉了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份之道。不信,你看!

我是一名住校生,每個星期要乘坐兩趟公交車。每逢週一、週五上下班的高峯期,公交車上的乘客就特別多。這一天放學,我仗着個小機靈的優勢擠上車,還搶到了個位置,不禁暗自慶幸:“哈哈,今天運氣真好!”

還沒等我屁股坐熱,一位挺着大肚子的阿姨艱難地上了車,她環視了一下車廂,找不到空位了,就無奈地站在了我座位旁。“長者立,幼勿坐”,阿姨比我年長,又挺着大肚子,對,我把座位讓給她!於是,我站起來扶着她:“阿姨,您坐這裏!”

“謝謝,謝謝!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阿姨感激萬分,連聲道謝。她剛挪動笨拙的身體想坐下,身後的一位時髦女郎眼疾腿快,“咯噔”一下把位置搶走了。孕婦阿姨看了她一眼,皺了皺眉頭,又把身體挪開了。見此情景,我一步跨到時髦女郎面前,理直氣壯地説:“‘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我們小孩子都懂得給老弱病殘讓座,難道你不懂嗎?”其他乘客也紛紛指責,弄得那位時髦女郎無地自容,面紅耳赤地為孕婦阿姨讓出霸佔去的座位……

《弟子規》,你是我成長的座標,為我的健康成長導航;你是我無聲的良師,默默教我待人處世。《弟子規》,My love!

弟子規讀後感14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名言每個人都是知道的,但真正理解這句話並腳踏實地去踐行的卻少之又少。人們有時把目光放的太遠而忽視了自身的修養,唯有“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弟子規》是古人的修身之道,今天仍可以借鑑。

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物質充裕,但精神文明卻滯後於經濟發展,導致了各種不文明的社會現象,折射出個人素質需待提高。《弟子規》所講的都是孔子等聖人的言論,即要先孝敬父母,順從兄長,謹慎少言,誠實守信,愛周圍的大眾,親近仁德的賢人,有富餘的精力應該多讀書學習。它涵蓋了為人基本準則,對提高個人素質有很大幫助。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各種優秀的傳統經典更是數不勝數,《弟子規》只是其中之一。可能有的人會問,這本書籍是小孩讀物呀,不適合大人閲讀呀;這本書籍確實是小孩讀物,但對能提升自身素質的讀物我們不應該拒絕,有時間看一看、讀一讀、品一品,回味無窮。也有人會問,我們應該閲讀更加出名、深奧的書籍,小書籍,不值得一閲;“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每一階段都要反覆閲讀、思考,同時也需要反覆閲讀最基礎的書籍,方能更上一台階。

希望我們能在浮躁的社會中留有一方靜土,精心耕耘、有始有終。

弟子規讀後感15

現在,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歎息:“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不懂規矩了。”“現在的寶寶特別自我,一點不會替別人着想。”

別説孩子,即便是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年輕人,也驕傲任性,對父母缺少應有的尊重。現在的孩子確實越來越聰明,接受的信息量多、知識面廣,但也透露出了一個非常危險的現實——任性、自我。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現狀。

如何改變?

這不僅需要父母們付出極大的耐心,去正確引導孩子們,還需要借鑑古聖先賢的智慧,讓孩子發現自身的問題。讓孩子們學習《弟子規》,隨着時間的變化,孩子們會慢慢地感受到書中內容的影響而發生根本的改變,直至將書中的內容變成自己的習慣。

這種改變不同於棍棒似的強制影響,而是孩子本有的天性顯現。通過長期熏習,這種習慣,將伴隨孩子的一生。

《弟子規》學習的方法

古聖先賢告訴我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弟子規》藴藏着豐富的歷史典故、文言知識、韻律規律,有着根本的做人道理。在學習《弟子規》時候,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點讀,因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在讀的時候,不疾不徐,攝住心,讀一遍把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早晚各點讀一遍。早上點讀要告訴自己今天要按照《弟子規》所説去力行。晚上點讀看自己哪些沒做到,然後去修正。

在誦讀的過程中,要把《弟子規》落實到生活中,規範孩子及自己的一言一行。這樣一來,家長和孩子不僅可以建立親密的關係,而且自然就“德日進,過日少”了。